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挂面整形机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00:17


一种挂面整形机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挂面整形机构。

背景技术

在面条加工过程中,粗面条盘入大盆中醒面后,需要将粗面条放入搓条机中进一步加工,现有的搓条机不能对粗面条进行搓圆处理,加工后的面条圆度不够。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期望提供一种挂面整形机构,能够提升面条搓条的圆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挂面整形机构,包括:

整形装置,所述整形装置包括至少两个整形轮组,所述整形轮组包括转轴和整形滚轮,所述整形滚轮同轴套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整形滚轮的周向表面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且闭合的整形滑槽,所述整形滑槽沿所述整形滚轮径向的截面呈圆弧形,各所述整形轮组中的所述转轴间隔平行设置,以使相邻两个所述整形轮组的所述整形滚轮的周向表面相切,相切的两个所述整形滚轮的所述整形滑槽共同围设形成用于将挂面的截面挤压为圆形的整形通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形轮组包括多个所述整形滚轮,各所述整形滚轮沿所述转轴的轴向设置,且各所述整形滚轮的所述整形滑槽的截面具有不同的半径,以使各所述整形轮组之间形成多对相切的所述整形轮组,且各对相切的所述整形轮组之间形成具有不同尺寸的所述整形通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形装置还包括至少两个限位件,所述限位件设于所述转轴上,所述整形滚轮沿轴向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一个所述限位件抵接,以限制所述整形滚轮沿轴向方向的移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转轴的周向表面上形成有若干个沿轴向间隔设置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周向延伸且闭合,所述限位件呈环形,所述限位件嵌入所述限位槽中。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面整形机构包括第一支撑装置和第二支撑装置,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和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整形装置沿挂面输送方向的上游和下游,且均与所述整形装置间隔,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形成有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形成有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均与挂面贴合,以沿竖直方向向上支撑挂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装置包括第一轮杆和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一支撑轮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一轮杆上,所述第二支撑装置包括第二轮杆和第二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套设于所述第二轮杆上,所述第一轮杆、所述第二轮杆和各所述转轴平行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一支撑轮、所述第二支撑轮和各所述整形滚轮均沿挂面输送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支撑轮的周向表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且闭合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顶部的槽壁形成所述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轮的周向表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且闭合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顶部的槽壁形成所述第二支撑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凹槽沿所述第二支撑轮径向的截面呈圆弧形,且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半径不小于所述整形滚轮的所述整形滑槽的截面半径。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面整形机构包括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装置与所述整形装置之间,所述牵引装置形成有牵引面,所述牵引面与挂面贴合,以沿竖直方向向下张紧挂面。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面整形机构包括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第三轮杆和牵引轮,所述牵引轮同轴套设于所述第三轮杆,所述第一支撑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和所述整形装置沿挂面输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三轮杆与所述转轴平行,所述牵引轮周向表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且闭合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三凹槽底部的槽壁形成牵引面,所述牵引面与挂面贴合,所述牵引面低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整形通孔。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整形滚轮与完成整形的挂面沿输送方向发生分离的分离位置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面整形机构包括所述驱动装置,各所述转轴沿轴向的一端均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驱动装置驱动连接,以使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齿轮转动。

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转轴之间的所述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驱动装置与其中一个所述转轴的所述齿轮相连驱动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挂面整形机构包括机座,所述机座包括两个底座组件和两个安装座,两个所述底座组件沿所述转轴的轴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安装座分别设置于一个所述底座组件上,且均与所述底座组件可拆卸连接,各所述转轴沿轴向的两端分别架设于所述安装座上。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组件包括上支架、中支架和下支架,所述上支架与所述下支架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中支架相连,且所述上支架沿挂面输送方向的上游一端与所述中支架的顶端连接以形成拐角;

所述安装座包括连接段和安装段,所述安装段沿挂面输送方向延伸,所述连接段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所述中支架远离所述上支架的一侧连接,所述安装段设于所述上支架的顶部,以使所述安装座包覆所述拐角,所述转轴设于所述安装段上。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挂面整形机构,整形装置通过两个整形滚轮形成用于将挂面的截面挤压为圆形的整形通孔,发生转动的整形滚轮通过整形滑槽的槽壁与挂面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带动挂面移动,以将挂面从整形通孔贯通的一侧穿入整形通孔中,实现对挂面的圆度整形,挂面整形完成后,再从整形通孔贯通的另一侧穿出,以实现挂面的输送。同时,在后期维护的过程中,通过拆装任一整形滚轮即可分别对两者的整形滑槽进行清洁、修配,便于后期维修和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挂面整形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区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形滚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安装座和电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底座、第一支撑装置、第二支撑装置和牵引装置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整形装置1;整形轮组11;整形滚轮111;整形滑槽111a;整形通孔111b;转轴112;限位槽112a;键槽112b;齿轮12;限位件13;第一支撑装置2;第一轮杆21;第一支撑轮22;第一凹槽22a;第二支撑装置3;第二轮杆31;第二支撑轮32;第二凹槽32a;牵引装置4;第三轮杆41;牵引轮42;第三凹槽42a;轴承座5;机座6;底座组件61;上支架611;中支架612;下支架613;安装座62;连接段621;安装段622;电机座63;底板631;侧板632。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具体实施方式中的详细描述应理解为本申请宗旨的解释说明,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顶”、“底”、“上”、“下”、“轴向方向”、“挂面输送方向”、“竖直方向”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需要理解的是,这些方位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参见图1、图2和图6,本申请实施例一方面提供一种挂面整形机构,包括整形装置1。整形装置1包括至少两个整形轮组11,整形轮组11包括转轴112和整形滚轮111,整形滚轮111同轴套设于转轴112上,整形滚轮111的周向表面上形成有沿周向延伸且闭合的整形滑槽111a,整形滑槽111a沿整形滚轮111径向的截面呈圆弧形,各整形轮组11中的转轴112间隔平行设置,以使相邻两个整形轮组11的整形滚轮111的周向表面相切,相切的两个整形滚轮111的整形滑槽111a共同围设形成用于将挂面的截面挤压为圆形的整形通孔111b。

可以理解的是,整形通孔111b的截面为圆形,挂面在穿过整形通孔111b的过程中,挂面的表面能够同时均匀受力,降低了挂面在整形的过程中由于受力不均或者受力不同时而使得其截面不圆的几率,实现了对挂面的圆度整形。

相切的两个整形滚轮111中至少有一个整形滚轮111能够沿周向发生转动,挂面与整形滚轮111的整形滑槽111a的槽壁贴合,如此,发生转动的整形滚轮111通过整形滑槽111a的槽壁与挂面之间的摩擦力能够带动挂面移动,以将挂面从整形通孔111b贯通的一侧穿入整形通孔111b中,挂面整形完成后,再从整形通孔111b贯通的另一侧穿出,以实现挂面的输送。

相切的两个整形滚轮111中至少有一个整形滚轮111在不断转动,以使得形成整形通孔11b的整形滑槽111a的部分在不断变化,使得异物进入整形通孔111b后也能够随整形滚轮111的转动带出,降低了异物堵塞于整形通孔111b内的几率。

挂面穿行于整形滑槽111a内,整形滑槽111a沿轴向两侧的槽壁能够限制挂面的移动范围,降低挂面与整形滚轮111发生脱离的几率。

挂面在穿入整形通孔111b前的移动路径与整形通孔111b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呈直线,如此,挂面能够较为顺畅地穿入整形通孔111b中,并降低挂面断裂的机率。

整形通孔111b分别由两个整形滚轮111所形成,在后期维护的过程中,通过拆装任一整形滚轮111即可分别对两者的整形滑槽111a进行清洁、修配,便于后期维修和清洗。

整形滑槽111a沿整形滚轮111径向的具体截面形状不限。一些实施例中,整形滑槽111a沿整形滚轮111径向的截面呈半圆弧形,以便相切形成整形通孔的两个整形滚轮111尺寸相同,提高零部件的通用性。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整形轮组11包括多个整形滚轮111,各整形滚轮111沿转轴112的轴向设置,且各整形滚轮111的整形滑槽111a的截面具有不同的半径,以使各整形轮组11之间形成多对相切的整形轮组11,且各对相切的整形轮组11之间形成具有不同尺寸的整形通孔111b。

挂面穿过不同尺寸的整形通孔111b会形成具有不同尺寸的圆形截面,如此,能够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选择性地将挂面穿入不同的整形通孔111b中,以获得具有不同截面尺寸的圆形挂面。

此外,不同尺寸的整形通孔111b能够根据未整形前挂面自身的粗细、硬度等因素进行整形处理。例如,未整形前的挂面硬度较大,不易产生形变,且容易断裂,则需要选择性地将该挂面穿入与其现有截面尺寸相近的整形通孔111b中,以较小的形变和挤压力实现对该挂面的整形,且能够降低该挂面因挤压力过大而断裂的机率。

驱动转轴112转动,以由转轴112带动整形滚轮111转动。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5,转轴112与整形滚轮111键连接,转轴112的周向表面上形成有沿轴向延伸的键槽112b,通过键实现转轴112与整形滚轮111的周向固定,以防止转轴112与整形滚轮111发生沿周向的相对移动,且能够通过控制转轴112沿周向转动带动整形滚轮111一同沿周向转动。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整形装置1还包括至少两个限位件13,限位件13设于转轴112上,整形滚轮111沿轴向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一个限位件13抵接,以限制整形滚轮111沿轴向方向的移动,降低因整形滚轮111沿轴向方向移动而导致两个整形滚轮111沿错位无法形成整形通孔111b的机率。

可以理解的是,挂面沿挂面输送方向的输出端和输入端是固定的,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上,挂面从输入端经整形通孔111b至输出端的输送路径沿输送方向呈直线,从而实现较短路径的输送,提升效率节省时间。

限位件13在转轴112上的具体安装方式不限。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和图5,转轴112的周向表面上形成有若干个沿轴向间隔设置的限位槽112a,限位槽112a沿周向延伸且闭合,限位件13呈环形,限位件13嵌入限位槽112a中。

限位件13通过嵌入或者脱离限位槽112a,实现限位件13的可拆卸设置。客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以调整整形滚轮111在转轴112上的位置,使得挂面所穿过的整形通孔111b对应的整形滑槽111a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与挂面的输送路径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同一直线上,再将限位件13嵌入对应的限位槽112a中,实现整形滚轮111沿轴向方向的固定,降低了整形滚轮111沿轴向拉扯挂面导致挂面断裂的几率。

在两个整形轮组11之间能够形成不同尺寸的整形通孔111b的实施例中,限位件13可拆卸的从限位槽112a取出,以使能够围设形成所需尺寸的整形通孔111b的整形滚轮111轴向移动,使该整形滚轮11的整形滑槽111a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与挂面的输送路径在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同一直线上,再将限位件13嵌入该整形滚轮111沿轴向两侧的限位槽112a中,以使该整形滚轮111沿轴向方向的两侧分别与一个限位件13抵接,以限制整形滚轮111沿轴向方向的移动,从而在不改变挂面的大致输送路径的情况下,通过调整具有不同尺寸整形滑槽111a的整形滚轮111在沿轴向的位置,实现将挂面整形为不同尺寸的目的。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图4和图8,挂面整形机构包括第一支撑装置2和第二支撑装置3,第一支撑装置2和第二支撑装置3分别设置于整形装置1沿挂面输送方向的上游和下游,且均与整形装置1间隔,第一支撑装置2形成有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装置3形成有第二支撑面,第一支撑面与第二支撑面均与挂面贴合,以沿竖直方向向上支撑挂面。

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通过对挂面的支撑均能够降低挂面因重力悬垂而发生的拉伸变形的幅度。同时,两者通过与挂面的接触、摩擦、降低了悬垂的部分挂面在输送过程中所发生抖动的幅度,使挂面能够平稳顺畅的输送。

第二支撑面位于输出端与整形装置1之间,且沿竖直方向向上支撑完成整形的挂面,以更好地维持完成整形的挂面的圆度。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图4和图8,第一支撑装置2包括第一轮杆21和第一支撑轮22,第一支撑轮22同轴套设于第一轮杆21上,第二支撑装置3包括第二轮杆31和第二支撑轮32,第二支撑轮32套设于第二轮杆31上,第一轮杆21、第二轮杆31和各转轴112平行间隔设置,且第一支撑轮22、第二支撑轮32和各整形滚轮111均沿挂面输送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支撑轮22的周向表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且闭合的第一凹槽22a,第一凹槽22a顶部的槽壁形成第一支撑面,第二支撑轮32的周向表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且闭合的第二凹槽32a,第二凹槽32a顶部的槽壁形成第二支撑面。

挂面穿行于第一凹槽22a和第二凹槽32a内,且与第一凹槽22a和第二凹槽32a的内壁贴合,第一凹槽22a和第二凹槽32a沿轴向两侧的槽壁能够限制挂面沿轴向方向的移动,从而引导挂面向输送方向移动,进一步降低挂面在输送过程中的抖动。

此外,第一支撑轮22、第二支撑轮32和各整形滚轮111均沿挂面输送方向间隔设置,即第一支撑面、整形通孔111b和第二支撑面也沿挂面输送方向间隔设置,第一支撑面和第二支撑面均能够沿输送方向引导挂面移动,且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上,第一支撑面、整形通孔111b和第二支撑面均位于同一直线,如此,挂面从第一支撑面到第二支撑面的路径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呈沿输送方向的直线,以使挂面能够以较短的路径完成整形和输送工作,能够提升效率节省时间。

第一凹槽22a沿第一支撑轮22径向的截面的具体形状不限。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22a沿第一支撑轮22径向的截面呈圆弧形,第一支撑面与挂面贴合,第一支撑面能够对挂面进行预整形,以进一步提高挂面的整形效果。

第二凹槽32a沿第二支撑轮32径向的截面的具体形状不限。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凹槽32a沿第二支撑轮32径向的截面呈圆弧形。可以理解的是,完成整形的挂面会沿输送方向经过第二支撑面完成输送,第二支撑面能够维持完成整形的挂面的圆度,降低完成整形的挂面发生变形的机率。

在两个整形轮组11之间能够形成不同尺寸的整形通孔111b的实施例中,挂面穿过不同的整形通孔111b完成整形后,也会具有不同尺寸的圆形截面,而完成整形后的挂面均需要经过第二支撑面进行输送。因此,第二凹槽32a的截面半径不小于所有整形滚轮111中最大的整形滑槽111a的截面半径,即挂面穿过尺寸最大的整形通孔111b完成整形后,第二凹槽32a的截面半径要不小于组成该尺寸最大的整形通孔111b的整形滑槽111a的截面半径,如此,完成整形后的挂面不会受到第二支撑面的挤压发生变形,能够更好地使挂面保持客户实际需求的挂面圆度。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8,挂面整形机构包括牵引装置4,牵引装置4设置于第一支撑装置2与整形装置1之间,牵引装置4形成有牵引面,牵引面与挂面贴合,以沿竖直方向向下张紧挂面。也就是说,牵引面能够增加挂面在第一支撑装置2与整形装置1之间的部分的张力,以降低挂面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摆动的机率,使挂面输送更加平稳顺畅。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8,挂面整形机构包括牵引装置4,牵引装置4包括第三轮杆41和牵引轮42,牵引轮42同轴套设于第三轮杆41,第一支撑装置2、牵引装置4和整形装置1沿挂面输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第三轮杆41与转轴112平行,牵引轮42周向表面设有沿其周向延伸且闭合的第三凹槽42a,第三凹槽42a底部的槽壁形成牵引面,牵引面与挂面贴合,牵引面低于第一支撑面和整形通孔111b,以使得牵引面能够沿竖直方向向下张紧挂面。

挂面穿行于第三凹槽42a内,且与第三凹槽42a的内壁贴合,第三凹槽42a沿轴向两侧的槽壁能够限制挂面沿轴向方向的移动,从而引导挂面向输送方向移动。第一支撑装置2、牵引装置4和整形装置1沿挂面输送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即第一支撑面、牵引面、整形通孔111b和第二支撑面也沿挂面输送方向间隔设置,且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上,四者位于同一直线,如此,挂面从第一支撑面到第二支撑面的路径沿竖直方向的投影呈沿输送方向的直线,以使挂面能够以较短的路径完成整形和输送工作,能够提升效率节省时间。

第三凹槽42a沿牵引轮42径向的截面的具体形状不限。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凹槽42a沿牵引轮42径向的截面呈圆弧形,牵引面与挂面贴合,牵引面能够对挂面进行预整形。

可以理解的是,完成整形的挂面会与整形滚轮111沿输送方向发生分离,整形滚轮111与完成整形的挂面沿输送方向发生分离的位置为分离位置,完成整形的挂面在分离位置至与第二支撑面接触的输送过程中会受到重力作用会发生拉升变形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3,整形滚轮111与完成整形的挂面沿输送方向发生分离的分离位置与所述第二支撑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上,以减小分离位置与第二支撑面之间输送的挂面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拉伸的几率,降低完成整形的挂面因拉伸发生变形的机率,更好地维持完成整形的挂面的圆度。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挂面整形机构包括驱动装置,各转轴112沿轴向的一端均设有齿轮12,齿轮12与驱动装置驱动连接,以使驱动装置驱动齿轮12转动。

驱动装置通过驱动齿轮12转动,以使齿轮12带动转轴112和整形滚轮111一同转动,从而使整形滚轮111能够牵引挂面沿输送方向移动至穿过整形通孔111b完成整形操作,并进一步沿输送方向输出完成整形的挂面。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各转轴112之间的齿轮12相互啮合,驱动装置与其中一个转轴112的齿轮12相连驱动连接。

通过驱动一个转轴112的齿轮12转动,进而使该转轴112的齿轮12通过啮合的方式带动其他转轴112的齿轮12一同转动,无需多个驱动装置同步工作,结构简单紧凑。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7和图8,挂面整形机构包括机座6,机座6包括两个底座组件61和两个安装座62,两个底座组件61沿转轴112的轴向间隔设置,两个安装座62分别设置于一个底座组件61上,且均与底座组件61可拆卸连接,各转轴112沿轴向的两端分别架设于安装座62上。

整形装置1通过转轴112设置于安装座62上,使得整形装置1能够与安装座62一同从底座组件61中拆卸下来,能够便于对整形装置1的清洁和后期维护。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7和图8,底座组件61包括上支架611、中支架612和下支架613,上支架611与下支架613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并通过中支架612相连,且上支架611沿挂面输送方向的上游一端与中支架612的顶端连接以形成拐角;

安装座62包括连接段621和安装段622,安装段622沿挂面输送方向延伸,连接段621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中支架612远离上支架611的一侧连接,安装段622设于上支架611的顶部,以使安装座62包覆拐角,转轴112设于安装段622上。

安装座62包覆于拐角上,起到对中支架612和上支架611之间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加强作用,降低了上支架611远离中支架612的一端在自身重力和其所承载的零部件重力作用下向下变形的几率,提高了底座组件61的整体结构强度。

安装座62与底座组件61的具体连接方式不限。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安装座62与底座组件61通过螺栓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机座6包括电机座63,电机座63与任一安装座62相连,电机座63包括底板631和侧板632,底板631沿挂面输送方向延伸,且与安装段622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底板631通过侧板632与安装段622相连,驱动装置设置于底板631的顶面,底板631为驱动装置提供了安装位置,同时,底板631和侧板632对驱动装置起到了一定的防护作用。

一些实施例中,安装段622与底板631分别位于侧板632沿轴向方向的两侧。设有电机座63的安装座62装设于一底座组件61上,底板631位于侧板632靠近另一底座组件61的一侧,如此,驱动装置位于两个底座组件61的间隔之中,在沿竖直方向的投影上,能够减小挂面整形机构沿轴向方向的体量。

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7和图8,第二轮杆31沿轴向的两端分别架设于上支架611上,第一轮杆21沿轴向的两端分别架设于下支架613上,第三轮杆41沿轴向的两端分别架设于下支架613上,第一轮杆21的架设位置沿竖直方向高于第三轮杆41的架设位置,且第一轮杆21的架设位置位于第三轮杆41的架设位置沿挂面输送方向的上游,第二轮杆31的架设位置位于安装段622远离连接段621的一端沿挂面输送方向的下游;

第一支撑轮22的第一支撑面和整形通孔111b均沿竖直方向高于牵引轮42的牵引面。

挂面经第一支撑面向下输送至牵引面,在经牵引面向上输送至整形通孔111b,经整形通孔111b完成整形后的挂面经过分离位置水平地输送至第二支撑面,以实现完整的整形和输送操作。牵引面能够使挂面沿竖直方向向下张紧,以适当增加第一支撑装置2与整形装置1之间张力,以降低挂面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摆动的机率,使挂面输送更加平稳顺畅。

各转轴112与机座6、第一轮杆21与机座6、第二轮杆31与机座6和第三轮杆41与机座6的具体连接方式不限,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间接连接。一些实施例中,各转轴112、第一轮杆21、第二轮杆31和第三轮杆41沿轴向的两端均通过轴承座5与机座6相连,轴承座5中设有轴承,轴承的内圈分别与转轴112、第一轮杆21、第二轮杆31和第三轮杆41固定,轴承的外圈与机座6固定,以减小转动摩擦力。

本申请提供的各个实施例/实施方式在不产生矛盾的情况下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759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