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8:01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可穿戴设备通常包括设备主体及带体,设备主体用于向用户展示图像信 息,带体用于将设备主体佩戴于用户的头部、腕部或脚部。在带体出现破损 或沾染污渍,亦或者设备主体发生故障时,往往需要单独更换带体或设备主 体。另外,用户在佩戴可穿戴设备时,特别是腕戴设备,还经常需要考虑与 其服饰的搭配,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着装风格为腕戴设备更换相应风格的带 体。
然而,在现有的可穿戴设备中,带体与设备主体的连接方式主要有轴针 连接、螺丝连接、胶粘连接等等。虽然这些连接方式应用普遍,但是其拆装 操作仍十分繁琐,不利于用户操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旨在提高带体与设备主体拆 装的便捷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可穿戴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带体;
磁体组件,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设备主体和所述带体的其中 一个与所述第一磁体转动连接,另一个与所述第二磁体固定连接;以及
卡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磁体的第一卡接部、及相对所述第二磁体 固定的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磁体能够转动而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于 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一卡接部卡置于所述第二卡接部,于所述第二状态, 所述第一卡接部脱离所述第二卡接部;
所述第二磁体对所述第一磁体产生的磁力,能够驱使所述第一磁体由所 述第二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一状态。
可选地,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第一磁体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当所述第 一磁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磁体和所述第一磁体的磁极方向均沿 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体设有朝向所述第二磁体的第一侧面,所述第二磁 体对应所述第一侧面设有第四侧面,在所述第一磁体由所述第二状态朝所述 第一状态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之间的夹角呈逐渐减 小设置。
可选地,所述磁体组件还包括第三磁体,所述第三磁体位于所述第一磁 体的背离所述第二磁体的一侧,所述第一磁体用以使所述第一磁体具有由所 述第二状态朝所述第一状态转动的趋势。
可选地,所述第二磁体、第一磁体及第三磁体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当 所述第一磁体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磁体、第一磁体及第三磁体的 磁极方向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体设有朝向所述第三磁体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三磁 体对应所述第二侧面设有第三侧面,在所述第一磁体由所述第一状态朝所述 第二状态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之间的夹角呈逐渐减 小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体的相对两侧凸设有转轴,所述转轴转动连接于所 述设备主体或所述带体,所述第一卡接部配置为凸设于所述转轴的卡接凸部, 所述第二卡接部配置为卡槽。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体、转轴及卡接凸部一体成型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磁体的磁导率大于所述第三磁体的磁导率。
可选地,所述第二磁体的磁极面积大于所述第三磁体的磁极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二磁体在其磁极方向上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磁体在其 磁极方向上的厚度。
可选地,所述第三磁体配置为永磁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三磁体间隔设置。
可选地,所述带体包括带本体、及设于所述带本体内的槽体,所述带本 体的材质配置为柔性材质,所述槽体内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磁体设于所述 安装槽。
可选地,所述第二磁体粘接固定于所述安装槽。
可选地,所述第二卡接部设于所述槽体。
可选地,所述带本体与所述槽体通过二次注塑成型为一体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体配置为永磁体,和/或,所述第二磁体配置为永磁 体。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间隔形成有磁阻断间隙,所 述第二磁体位于所述带体,所述带体对应所述磁阻断间隙设有避让孔,所述 避让孔与所述磁阻断间隙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可穿戴设备还包括辅助插片,所述辅助插片用以活动插设 于所述磁阻断间隙。
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在带体未装配之前,第一磁体停留在第二状态;而 在带体装配到设备主体的过程中,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 导致第一磁体受第二磁体的磁力作用越来越大,在达到某一作用力阈值后, 磁力会驱动第一磁体转动至第一状态,致使第一卡接部转动并卡置于第二卡 接部,从而实现带体与设备主体的安装。当带体需要从设备主体上拆卸下来 时,只需解除或阻断第二磁体对第一磁体的磁力作用,就能够让第一磁体往 回转动至第二状态,致使第一卡接部脱离第二卡接部,从而解除带体与设备主体的安装。如此,能够方便带体与设备主体之间的快速安装和拆卸,从而 满足可穿戴设备的更换、维修需求,以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提升产品 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 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 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 附图。
图1为本发明可穿戴设备一实施例的零件爆炸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可穿戴设备在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2中第一磁体处于第二状态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第一磁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的位置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可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可穿戴设备在B-B处的剖视图;
图7为图1中带体的仰视图;
图8为图7中带体在C-C处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 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 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 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 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 “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 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 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 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 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 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 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可穿戴设备,可以理解,可穿戴设备包括:可佩戴于手 腕的手表、智能手表或智能手环,可佩戴于脚腕的运动监测模块,以及可佩 带于头部的3D显示设备等。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2、5和6,其中,图6的第一磁体处于 第一状态,该可穿戴设备包括:
设备主体10、带体20;
磁体组件30,包括第一磁体31和第二磁体32,所述设备主体10和所述 带体20的其中一个与所述第一磁体31转动连接,另一个与所述第二磁体32 固定连接;以及
卡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磁体31的第一卡接部41、及相对所述第二 磁体32固定的第二卡接部42,所述第一磁体31在所述第二磁体32的磁力作 用下转动,所述第一磁体31能够转动而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于所述第 一状态,所述第一卡接部41卡置于所述第二卡接部42,于所述第二状态,所 述第一卡接部41脱离所述第二卡接部42;
所述第二磁体32对所述第一磁体31产生的磁力,能够驱使所述第一磁 体31由所述第二状态转动至所述第一状态。
具体而言,在带体20未装配之前,第一磁体31停留在第二状态;而在 带体20装配到设备主体10的过程中,第一磁体31与第二磁体32之间的距 离越来越小,导致第一磁体31受第二磁体32的磁力作用越来越大,在达到 某一作用力阈值后,磁力会驱动第一磁体31转动至第一状态,致使第一卡接 部41转动并卡置于第二卡接部42,从而实现带体20与设备主体10的安装。 当带体20需要从设备主体10上拆卸下来时,只需解除或阻断第二磁体32对第一磁体31的磁力作用,就能够让第一磁体31往回转动至第二状态,致使 第一卡接部41脱离第二卡接部42,从而解除带体20与设备主体10的安装。 如此,能够方便带体20与设备主体10之间的快速安装和拆卸,从而满足可 穿戴设备的更换、维修需求,以及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而提升产品的市场 竞争力。
需要说明的是,磁体既可以是指由磁性材质制成的零件,例如天然的磁 石或钕铁硼等人造磁钢,也可以是指电磁铁,只要是能够产生磁场的结构即 可,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第一磁体31既可以设置在设备主体10,也可 以设置在带体20,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为方便解释说明,下文将以第 一磁体31设于设备主体10、第二磁体32设于带体20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照图6至8,其中,图7和8中的带体未安装第二磁体。本实施例中, 可选地,所述第一磁体31与所述第二磁体32之间间隔形成有磁阻断间隙20b, 所述带体20对应所述磁阻断间隙20b设有避让孔20c,所述避让孔20c与所 述磁阻断间隙20b相连通。如此,将磁导率高的辅助插片穿过带体20上的避 让孔20c并插入至磁阻断间隙20b中,使第二磁体32的磁场被封闭在辅助插 片与第二磁体32之间的闭合磁路内,也就阻断了闭合磁路以外空间内的磁场, 从而减弱、甚至消除第二磁体32对第一磁体31的磁力作用,而使第一磁体 31能够转动恢复至第二状态。具体的,辅助插片的材质可以是软铁、硅钢、 坡莫合金等,可穿戴设备出厂时配置有该辅助插片,类似于手机出厂时会配 置卡针,如此,能够方便用户按需拆卸带体20。当然,在第二磁体配置为电 磁铁的实施例中,还可以控制电磁铁的电路断开以使电磁铁所产生的磁场撤 销,从而消除第二磁体对第一磁体的磁力作用。
请参照图1和2,第一磁体31转动恢复至第二状态的方式具有多种,例如,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磁体组件30还包括第三磁体33,所述第三磁体33位于所 述第一磁体31的背离所述第二磁体32的一侧,所述第一磁体31用以使所述第 一磁体31具有由所述第二状态朝向所述第一状态转动的趋势。请一并参照图3 和4,其中,图3为图2中第一磁体处于第二状态时的位置示意图,此时带体还 未安装,所以第一磁体只受第三磁体的磁力作用并保持在第二状态;图4为图 2中第一磁体处于第一状态时的位置示意图,此时带体已安装到位,第一磁体 同时受第二磁体和第三磁体的磁力作用,并由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然 后保持在第一状态;而当第二磁体远离第一磁体后,第一磁体在第三磁体的 磁力作用下就会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也即,恢复并保持在第二状态。 具体而言,本实施例中,第三磁体33设于设备主体10上,第二磁体32、第一 磁体31及第三磁体33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当第一磁体31处于第一状态时, 第二磁体32、第一磁体31及第三磁体33的磁极方向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 置,也即,第二磁体32对第一磁体31产生磁吸力,第三磁体33对第一磁体31 也产生磁吸力,且两个磁吸力的方向相背离。需要说明的是,磁极方向指的 是由磁极S指向磁极N的方向。在带体20安装之前,由于有第三磁体33对第一 磁体31产生的磁吸力作用,使得第一磁体31能够保持在第一状态;而当带体 20沿着第一方向安装到设备主体10的过程中,第二磁体32对第一磁体31的磁 吸力逐渐变大,直至大于第三磁体33对第一磁体31的磁吸力时,第一磁体31 就会由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而当第二磁体32对第一磁体31的磁吸力逐 渐变小,直至小于第三磁体33对第一磁体31的磁吸力时,第一磁体31就会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如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实现第一磁体31在第一 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自由切换,且切换过程稳定可靠。其次,用户在拆卸带 体20时,只需将辅助插片插入至磁阻断间隙20b即可,具有操作便捷的优势。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三磁体对第一磁体产生磁斥力,第 二磁体对第一磁体也产生磁斥力,且两个磁斥力的方向相背离;或者是第三 磁体对第一磁体产生磁斥力,第二磁体对第一磁体产生磁吸力,且这两者的 方向同向设置,也即,磁斥力与磁吸力混合使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还可 以是第一磁体的相对两侧设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于设备主体,转轴的一端 穿过设备主体并显露于外,以供用户手动转动。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 是第一磁体的相对两侧设有转轴,第一卡接部配置为凸设于所述转轴的卡接 凸部,所述第二卡接部配置为卡槽,第一磁体还凸设有配重块,配重块和卡 接凸部分设于转轴的相对两侧,且配重块位于转轴的远离第二磁体的一侧, 如此,当第一磁体不受第二磁体的磁力作用影响后,材料密度很高的配重块 对转轴产生转动力矩能够驱使第一磁体转动,而使卡接凸部脱离卡槽,也即, 使第一磁体由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三磁体33和第二磁体32都是对 第一磁体31施加磁吸力,这两个磁吸力的作用方向相背离,所以在带体20 安装过程中,只有当第二磁体32对第一磁体31的磁吸力大于第三磁体33对 第一磁体31的磁吸力后,第一磁体31才会由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而 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在第一磁体设有转轴、卡接凸部和配重块的实施例中, 假设配重块对第一磁体产生的第一转矩为顺时针方向,第三磁体对第一磁体 施加磁斥力,该磁斥力所产生的第二转矩为逆时针方向,且小于第一转矩大 小,则此时第一磁体会保持在第二状态;在带体安装过程中,第二磁体对第 一磁体施加磁吸力(与磁斥力同向),该磁吸力所产生的第三转矩为逆时针 方向,并在第二转矩与第三转矩之和大于第一转矩后,配重块不足以让第一 磁体保持在第二状态,所以第一磁体就会由第二状态转动至第一状态;同理, 在带体拆卸时,当第二转矩与第三转矩之和小于第一转矩,第一磁体就会由 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第一磁体31、第二磁体32和第三磁体33均配置 为永磁体。具体地,只要保证带体20安装到位后,第二磁体32对第一磁体 31的磁吸力大于第三磁体33对第一磁体31的磁吸力即可。如此,在保证第 一磁体31能够自由、可靠地切换于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的前提下,能够简化 可穿戴设备的结构,从而降低制造成本。
具体而言,保证第二磁体32对第一磁体31的磁吸力大于第三磁体33对 第一磁体31的磁吸力的方式具有多种,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 第二磁体32的磁导率大于所述第三磁体33的磁导率;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 向的参考平面上,所述第二磁体32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三磁体33的投影 面积,也即,第二磁体32的磁极面积大于所述第三磁体33的磁极面积;在 第一方向上,第二磁体32的厚度大于第三磁体33的厚度。可以理解地,相同的磁性材料和磁极面积的条件下,磁体的厚度(也即沿磁极方向的尺寸) 越大,则磁力越大;相同的磁性材料和磁体厚度的条件下,磁体的磁极面积 越大,磁力越大;相同的磁体厚度和磁极面积的条件下,磁性材料的磁导率 越大,磁力越大。所以,在带体20和设备主体10内布置空间的限制下,有 选择地对前述三个参数的至少一个进行限定,以保证第二磁体32对第一磁体 31的磁吸力大于第三磁体33对第一磁体31的磁吸力。
请参照图2至4,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磁体31设有相对的第 一侧面311和第二侧面312,所述第一侧面311朝向所述第二磁体32,所述 第二侧面312朝向所述第三磁体33,所述第三磁体33对应所述第二侧面312 设有第三侧面331,所述第三侧面331与所述第三磁体33的磁极方向相垂直 设置;当所述第一磁体31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侧面312与所述第 三侧面331相平行设置。可以理解地,在带体20未安装之前,当第一磁体31处于第二状态至第一状态的中间状态时,第二侧面312与第三侧面331是空 间相交的,此时第一磁体31未达到受力平衡状态,会在第三磁体33的磁吸 力作用下朝着第二侧面312与第三侧面331相平行的状态下去转动,最终转 动至第二状态并达到受力平衡状态,从而使第一磁体31保持在第一状态。如 此,通过对第二侧面312和第三侧面331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限定,就能使 第一磁体31自动回转并保持在第二状态,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的优势。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二磁体32对应所述第一侧面311设有第四 侧面321,所述第四侧面321与所述第二磁体32的磁极方向相垂直设置;当 所述第一磁体31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侧面311与所述第四侧面321 相平行设置。可以理解地,在带体20安装过程中,当第一磁体31仍处于第 二状态时,第一侧面311与第四侧面321是空间相交的;随着带体20沿第一 方向不断贴近设备主体10,第二磁体32对第一磁体31的磁吸力会逐渐增大 直至磁吸力超过第三磁体33的磁吸力,导致第一磁体31重新进入受力不平 衡的状态,并因为第二磁体32更加的磁吸力而朝着第二侧面312与第三侧面 331相平行的状态去转动,最终转动至第一状态并达到新的受力平衡状态,从 而使第一磁体31保持在第一状态。如此,通过在第一磁体31上限定出第一 侧面311和第二侧面312的相对位置关系,也即,第一侧面311与第二侧面 312之间形成的夹角呈锐角设置,就能使第一磁体31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 之间自动地转动切换,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可靠的优势。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磁体31与所述第三磁体33沿所述第一 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磁体32与所述第一磁体31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 置。如此,能够保证第一磁体31自由地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动,不 会因为触碰到第三磁体33和第二磁体32而出现卡滞无法自由转动的问题。
请参照图2、6和8,为了简化卡接结构,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 第一磁体31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凸设有转轴313, 所述转轴313转动连接于所述设备主体10,所述第一卡接部41配置为凸设于 所述转轴313的卡接凸部314,所述第二卡接部42配置为卡槽20d。当然,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磁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的相 对两侧设有轴孔,设备主体对应轴孔设有转轴,转轴转动连接于轴孔,第一 磁体朝向第二磁体凸设有悬臂,悬臂的端部设有卡接孔,第二磁体上对应卡 接孔设有卡凸。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卡槽20d设于所述带体20。如此,能够简化 第二磁体32的结构,从而降低第二磁体32的制造成本,并方便第二磁体32 安装到带体20上。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槽还可以设于第二磁体上。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磁体31、所述转轴313、及所述卡接凸 部314一体成型设置。例如,通过注塑工艺成型为注塑磁体。如此,能够节 省第一磁体31、转轴313及卡接凸部314在分体设置时的装配工艺,从而能 够降低制造成本及物料管理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磁 体、转轴和卡接凸部分体设置,然后通过粘接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带体20设有安装槽20a,所述第二磁体32 设于所述安装槽20a内,所述安装槽20a的槽口朝向所述第一磁体31设置, 当所述第一磁体31位于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磁体31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 装槽20a内设置。也即,第一磁体31会在安装槽20a内完成由第二状态至第 一状态的转动。如此,既能够将第一磁体31、第二磁体32藏匿起来以使设备 外观更加整洁,又能对这两个磁体起到保护作用。具体地,第二磁体32粘接固定在安装槽20a的槽底。如此,能够简化第二磁体32的装配过程,并方便 工人安装。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二磁体部分嵌设于带体,或 设于带体的外侧面;第二磁体还可以通过螺钉锁附、卡接结构、铆接结构等 方式固定在安装槽内。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带体20包括带本体、及设于所述带本体内的 槽体,所述安装槽20a成形于所述槽体内,所述带本体的材质配置为柔性材 质。具体地,带本体的材质可以是诸如硅胶、弹性聚氯乙烯等弹性材质,诸 如纺织品、皮革之类的柔软材质,从而能够使带体20更方便佩戴,且佩戴后 更贴合用户的肢体。由于带本体是柔性材质,直接在其上成型出安装槽20a 可能难以实现,或者是成型后的安装槽20a不足以向第二磁体32提供良好的 支撑固定作用,所以利用由诸如塑料、金属或陶瓷等较硬的材质制成的槽体 结构,来支撑固定第二磁体32。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带本体的材质配置为 硅胶,槽体的材质配置为塑料材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带体 直接由较硬的材质制成,例如配置为塑料链式结构或金属链式结构,并在带 体上成形出安装槽。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所述卡槽20d成形于所述槽体。也即,槽体注塑 成型时同时成形出安装槽20a和卡槽20d,安装槽20a用以支撑固定第二磁体 32,卡槽20d用以限位固定卡接凸部314。如此,通过将卡槽20d和安装槽 20a集成在一起,能够简化带体20的结构,从而降低带体20的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可选地,槽体与带本体通过二次注塑成型为一体设置。如 此,能够节省带本体与槽体的安装工序,从而提升带体20的生产效率,并降 低其物料管理成本。其次,还能提高带本体与槽体之间的连接强度,避免槽 体意外脱落的问题。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带本体成型后,槽体 粘接固定在带本体内。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所述设备主体10对应所述转轴313 凸设有安装柱11,所述安装柱11设有两个并与两所述转轴313一一对应设置, 所述第一磁体31位于两所述安装柱11之间,其中一所述安装柱11设有敞口 槽11a,所述敞口槽11a沿所述转轴313的轴线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安装柱11 的相对两侧,所述敞口槽11a的槽口用以供所述转轴313穿设,所述设备主体 10还包括封盖块12,所述封盖块12盖设于所述敞口槽11a的槽口,所述封盖 块12与所述敞口槽11a共同限定出一轴孔11b,所述轴孔11b用以供所述转 轴313安装。具体地,另一个安装柱11上直接成形出轴孔11b,第一磁体31 安装到设备主体10时,先将一侧的转轴313插入另一个安装柱11上的轴孔 11b,再将另一侧的转轴313穿过敞口槽11a的槽口并装入敞口槽11a内,然 后利用封盖块12封堵住敞口槽11a的槽口就完成了第一磁体31的安装。其中, 封盖块12通过粘接方式固定在敞口槽11a的槽口。如此,既能够简化转轴313 和轴孔11b的结构,从而有利于降低设备的制造成本,又能够简化两侧转轴313的安装过程,从而方便工人安装第一磁体31。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 还可以是两个安装柱都设有安装槽、及封盖块,或者是两个安装柱都直接成 形出轴孔,两个转轴均能够沿轴向伸缩;封盖块还可以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 安装槽的槽口。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设备主体10对应第三磁体33设有 沉槽10a,第三磁体33粘接固定于沉槽10a内。如此,能够方便第三磁体33 与设备主体10的安装,并能够避免在带体20拆卸后,第三磁体33凸出显露 于设备主体10而易损坏,或易触碰到外部物体而导致意外脱落的问题,从而 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三磁体通过螺钉 锁附、卡接结构、铆钉结构或焊接等方式固定在设备主体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 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 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 围内。
- 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的主单元、可穿戴设备的固定单元及可穿戴设备的控制方法
- 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的交互方法及可穿戴设备系统的交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