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拉链用拉头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6:37


拉链用拉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用拉头。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8/100691号)中公开了一种能够实现拉片的后安装的拉头(一次组装品),特别是公开了将停止爪体和开闭部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在上翼板上,根据开闭部件的姿态对拉片插通间隙进行开闭。在该文献的图9至图11中提示了拉片的安装过程,在该文献的图13中提示了停止爪体的爪部向链牙引导路径突出的锁定状态,在该文献的图14中示出了锁定解除状态。

专利文献2(CN107183846B)中公开了采用为了对两个爪体进行施力而分叉成两个部分的形状的板簧。

发明内容

在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那样为了对封闭部件和爪体施力而使用共用的板簧的情况下,存在因爪体的选择性的位移而导致在封闭部件与板簧之间产生间隙的可能性。例如,如果爪体的爪端与拉链链牙的上表面接触而爪体选择性地向上方位移,则与此相应地板簧整体弯曲,在封闭部件与板簧之间产生间隙。这样的间隙有可能导致封闭部件的意外的位移(例如,使封闭部件的封闭部与上翼板之间产生间隙的位移)。

本公开的一方式涉及的拉头包括:拉头主体,其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连结上翼板和下翼板的连结柱;拉片安装罩,其包括被固定于拉头主体的基端部和以朝向上方地远离上翼板的方式被定位的自由端部,该拉片安装罩成形为划定出在基端部与自由端部之间延伸的罩槽;爪体,其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在上翼板上,至少局部被收纳于拉片安装罩,具有至少能够在退避至贯穿上翼板的爪孔的位置与向拉头主体的链牙通路突出的位置之间位移的爪端;封闭部件,其至少局部被收纳于拉片安装罩,包括:被支承部,其被设置于上翼板的支承突起支承;以及封闭部,其设置成在该封闭部与被支承部之间确定容纳拉片的一部分的容纳空间,在封闭部件为第1姿态时,封闭部与上翼板接触将拉片用通路封闭,在封闭部件为第2姿态时,封闭部以朝向上方地远离上翼板的方式被定位而将拉片用通路的封闭解除;以及施力单元,其设置在罩槽内,施力单元以使爪端向链牙通路突出的方式对爪体进行施力,并且以使封闭部载置于上翼板的方式对封闭部件进行施力。施力单元包括:第1弹性部,其至少局部沿着罩槽延伸,能够至少在1个部位与爪体接触;以及第2弹性部,其至少局部沿着罩槽延伸,能够至少在1个部位与封闭部件接触。第1弹性部和第2弹性部以在两者之间形成间隔的方式相邻地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爪体的爪端与位于拉头内的拉链链牙接触的状态下第1弹性部被爪体按压而弯曲成弧状时,第2弹性部维持平坦的姿态或以比第1弹性部小的程度弯曲。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施力单元是单一的板簧,在该施力单元中,至少局部沿着罩槽延伸的缝隙作为间隔形成在第1弹性部与第2弹性部之间。板簧除了第1弹性部和第2弹性部以外还包括1个以上的连结部,第1弹性部和第2弹性部经由1个以上的连结部彼此连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板簧包括形成有第1缺口的第1端部、以及形成有第2缺口的第2端部。缝隙是空间上与第1缺口和第2缺口均不连通的封闭的开口。板簧可以通过第1端部和第2端部被固定于拉片安装罩。第1缺口和第2缺口中的至少一方可以在与缝隙相反的一侧开口。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爪体包括确定容纳空间的上部臂及下部臂,上部臂适于被第1弹性部向下方按压,爪端设置于下部臂,容纳空间容纳拉片的一部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封闭部件在封闭部与被支承部之间具有中间部,中间部适于被第2弹性部向下方按压。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爪体的容纳空间和封闭部件的容纳空间在拉头宽度方向上相邻地配置。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施力单元包括一对板簧,一对板簧中的一个板簧具有第1弹性部,一对板簧中的另一个板簧具有第2弹性部,或者,施力单元包括一对线弹簧,一对线弹簧中的一个线弹簧具有第1弹性部,一对线弹簧中的另一个线弹簧具有第2弹性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式,能够促进单独地控制爪体的摆动和封闭部件的摆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方式涉及的拉链用拉头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锁定状态的拉头的概略图。

图3是表示锁定解除状态的拉头的概略图。

图4是表示拉片安装于拉头(一次组装品)的安装过程的概略图。

图5是表示拉片安装于拉头(一次组装品)的安装过程的概略图。

图6是表示拉片安装于拉头(一次组装品)的安装过程的概略图。

图7是拉片安装罩的概略的仰视图,由双点划线表示板簧的概略的轮廓。

图8是拉片安装罩的概略的仰视图,由双点划线表示爪体的概略轮廓,由虚线表示封闭部件的概略轮廓。

图9是拉片安装罩的左半部分的概略的截面立体图。

图10是封闭部件的概略的立体图。

图11是封闭部件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12是封闭部件的概略的右视图,示意地示出支承突起和避让面的接触状态。

图13是表示在拉头主体上以覆盖爪体和封闭部件的方式配置了板簧的状态的概略立体图,板簧包括被单独分配于爪体和封闭部件的第1弹性部和第2弹性部。

图14是表示爪体选择性地位移、与此相应地板簧的第1弹性部弯曲成弧状而该板簧的第2弹性部维持平坦姿态的状态的概略图。

图15是另一例涉及的板簧的概略俯视图,在第1弹性部与第2弹性部之间形成的缝隙在空间上与板簧的一端的缺口连通。

图16是又一例涉及的板簧的概略立体图。

图17是拉片安装罩的概略仰视图,用双点划线表示另一例涉及的板簧的概略轮廓。

图18是拉片安装罩的概略仰视图,用双点划线表示另一例涉及的板簧的概略轮廓。

图19是拉片安装罩的概略仰视图,用双点划线表示另一例涉及的线弹簧的概略轮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非限定的实施方式及特征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过度说明,就能够将各实施方式及/或各特征组合,也能够理解该组合带来的协同效果。实施方式间的重复说明原则上省略。附图以描述发明为主要目的,为了便于作图而将其简化。各特征并非仅对本说明书公开的拉头有效,应理解为是也对本说明书未公开的其他各种拉头通用的普遍特征。

图1表示拉头1的分解立体图。图中省略组装有拉头1的拉链,通过拉头1的前进使左右拉链链牙卡合,通过拉头1的后退将左右拉链链牙的卡合解除。以下,将使拉链开闭的拉头1的移动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参照图1的双头箭头FB)。还将该方向称为拉链的长度方向(及拉头的长度方向)。另外,将拉头的后述的前口24、25侧(参照图1的箭头F)设为前方,拉头的后述的后口26侧(参照图1的箭头B)设为后方。将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拉链的宽度方向(及拉头的宽度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参照图1的双头箭头LR),将与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双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参照图1的双头箭头UD)来进行说明。此外,上下方向未必是指铅垂方向(重力方向)。例如,在将拉链的长度方向配置在铅垂方向上时,关于拉头1的上下方向被包括在(与铅垂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中。本说明书中参照的方向与铅垂方向无关。

拉头1包括:拉头主体2;拉片安装罩3,其具有基端部31和自由端部32;爪体4,其具有爪端45;封闭部件5,其具有封闭部52;以及施力单元6。拉片7能够后安装于由这些部件组装而成的一次组装品。在本说明书中,拉头1是指该一次组装品,但不限定于此,有时也指将拉片7后安装于该一次组装品(具体而言是拉片安装罩3)而得到的二次组装品。

拉片7是与爪体4接触使其姿态发生变化、以及/或者与封闭部件5接触使其姿态发生变化的姿态控制件。拉片7可以采用各种形状或结构,但典型而言,在其安装端部7a具有拉片开口7d,拉片杆部7j以至少局部划定该拉片开口7d的方式延伸。在图示例中,拉片杆部7j包括:一对直线杆部7e,其沿着规定方向D7(例如拉片7的长度方向)延伸;以及弯曲杆部7f,其将这些直线杆部7e连结。拉片7也可以仅是环状物,能够针对该环状物安装带、金属线这样的附加部件来改善其操作性。

通过对拉片7进行操作,能够将拉头1的状态在图2示出的锁定状态(爪端45向设置在后述的上翼板21与下翼板22之间的链牙通路突出的状态)和图3示出的锁定解除状态(爪端45从链牙通路退避至爪孔89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图3中,拉片7向斜上前方被拉拽,拉片杆部7j将爪体4向斜上前方按压使爪体4向上侧进行枢转,爪端45从链牙通路退避至上翼板21的爪孔89。封闭部件5也被拉片杆部7j向斜上前方按压而向上侧进行枢转,但与拉片安装罩3的突起(例如后述的铆接突起3b)碰撞而停止。在拉片7被放开时,爪体4和封闭部件5因从施力单元6受到的施力而返回初始位置(图2)。爪体4和封闭部件5在拉片7向斜上后方被拉拽的情况下也同样地移动。还设想在解除锁定时不使封闭部件5进行枢转的形态(例如,后述的封闭部件5的容纳空间53a形成得较大),但是在该情况下难以实现拉头1的低高度化。

如图4至图6所示,也能够将拉片7后安装于拉头1,从而满足顾客的关于拉片的改变或更换的需求。首先,将拉片杆部7j在拉片安装罩3的自由端部32(例如后壁35b)与上翼板21之间的拉片用入口E1处载置于上翼板21的载置面92上,然后使其沿着上翼板21的外表面向前方移动。拉片杆部7j沿设置于上翼板21的导向突起93的导向倾斜面93a上升。封闭部件5被拉片杆部7j按压而向上侧进行枢转,在封闭部52与上翼板21(导向突起93)之间形成拉片用通路E2,并且向上突起8与凹陷部9抵接而被收容。即,凹陷部9至少局部容纳向上突起8。此外,根据实施方式,封闭部件5被拉片杆部7j向前方按压,可以在最前方的位置进行枢转(例如在后述的主突起55与支承突起86接触的状态下进行枢转)。由于向上突起8被收容于凹陷部9,所以在封闭部件5与上翼板21之间设置大小能够供拉片杆部7j通过的拉片用通路E2。拉片杆部7j能够穿过拉片用通路E2前进,能够进入爪体4的容纳空间47和封闭部件5的容纳空间53a。这样,拉片的后安装完成。此外,在拉片的安装过程中,爪体4及封闭部件5一边使施力单元6弯曲一边向上方进行枢转。因此,在拉片7被放开时,爪体4及封闭部件5因从施力单元6受到的施力而返回初始位置(参照图2)。

封闭部件5能够采取图2及图4所示的第1姿态(也可称为初始位置),能够采取图5及图6所示的第2姿态,还能够采取图3所示的第3姿态。从第1姿态转换为第2姿态所需要的封闭部件5的枢转角大于从第1姿态转换为第3姿态所需要的封闭部件5的枢转角。

以下,非限定性地对各个部件的构造进行具体说明。拉头主体2包括上翼板21、下翼板22、以及连结上翼板21和下翼板22的连结柱23,利用这些部分划定出Y形的链牙通路。拉头主体2在其前端部具有设置于连结柱23的左右两侧的左右前口24、25,在其后端部具有一个后口26。经由左右前口24、25进入拉头主体2的左右拉链链牙在通过连结柱23之后卡合,从后口26退出。能够在上翼板21的左右侧缘部设置向下方突出的上部凸缘27,在下翼板22的左右侧缘部设置向上方突出的下部凸缘28,但能够省略上述的某一方或双方。此外,拉头主体2如公知的那样能够通过压铸成形或注塑成形来制造。

上翼板21包括:罩安装槽80,其供拉片安装罩3的基端部31安装;支承爪体4的支承突起85和支承封闭部件5的支承突起86;爪孔89,其为了爪体4的爪端45而贯穿上翼板21;载置面91,其载置封闭部件5的封闭部52;载置面92,其配置于载置面91的后方,在安装拉片时载置拉片杆部7j;导向突起93,其配置于载置面91的左右两侧,具有沿着前方向上倾斜的导向倾斜面93a。在某些情况下,载置面91是向后方且向下倾斜的倾斜面,载置面92是相对于上翼板21的主面21z高度下降了的平坦面。爪孔89配置于支承突起85、86的后方,并且以贯穿载置面91的方式形成。

罩安装槽80包括:左右凸缘槽81,其供设置于拉片安装罩3的基端部31的左右安装凸缘37个别地插入;以及凹处82,其供设置于拉片安装罩3的基端部31的低背的防脱件38嵌入。凸缘槽81在前方开口,从那里向后方延伸。凹处82位于左右凸缘槽81之间以及拉头主体2的前端,从罩安装槽80的底面向下方凹设。在凸缘槽81的上方设置有突片29,通过突片29的塑性变形将安装凸缘37固定。此外,上翼板21具有被凸缘槽81夹着的岛部83。另外,拉片安装罩3安装于拉头主体2的安装方法不限于图示例,能够采用其他的各种方法(例如粘接、焊接等)。

支承突起85、86在前后方向上错位设置,使爪体4的摆动和封闭部件5的摆动最优化。例如,支承突起86位于支承突起85的前侧。在为了解除锁定爪体4和封闭部件5从拉片杆部7j受力而进行枢转时,促进了封闭部件5以比爪体4小的角度进行枢转。这也可以起到防止拉片7脱落的作用。优选的是,支承突起85、86相邻地配置,配置于拉片安装罩3的基端部31的内部空间(后述的罩槽)。在图示例中,支承突起85、86设置于岛部83,但不限定于此。

拉片安装罩3呈单臂状地被拉头主体2支承。拉片安装罩3可以包括:基端部31,其被固定于拉头主体2;自由端部32,其以朝向上方地远离上翼板21的方式被定位;中间部33,其在基端部31与自由端部32之间的位置以朝向上方地远离上翼板21的方式被定位。另外,拉片安装罩3成形为划定出在基端部31与自由端部32之间延伸的罩槽36,例如包括适于该目的的上板34和外周壁35。上板34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地延伸,具有在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上弯曲的形状。外周壁35从上板34的外周向下方延伸,例如具有合计4个壁(前壁35a、后壁35b、左壁35m及右壁35n)(除图1以外,还参照图7至图9)。罩槽36在基端部31与自由端部32之间延伸,由左右壁35m、35n划定其槽宽度。

左右壁35m、35n包括设置于拉片安装罩3的基端部31的第1部分、设置于拉片安装罩3的自由端部32的第2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中间部分。第1部分从上板34延伸至上翼板21。第2部分以具有位于与配置有上翼板21的基准面相距第1高度H1的位置处的下端面35p的方式从上板34向下方延伸(参照图1)。中间部分以具有位于与配置有上翼板21的基准面相距第2高度H2位置处的下端面35q的方式从上板34向下方延伸(满足H1<H2的条件)。形成与第1高度H1和第2高度H2之差相对应的台阶部39。此外,后壁35b以具有位于与上翼板21相距第3高度H3的位置处的下端面35r的方式从上板34向下方延伸(满足H3<H1<H2的条件)。拉片用入口E1的上下宽度在后壁35b与上翼板21之间最小。

罩槽36在拉片安装罩3的基端部31包括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第1槽。该第1槽被前壁35a和左右壁35m、35n的第1部分划定,并且在自由端部32侧开口。第1槽在下方也开口,被上翼板21封闭。罩槽36在拉片安装罩3的中间部33包括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第2槽。该第2槽由(可以作为底面的)上板34和左右壁35m、35n的中间部分划定,在上翼板21侧开口。罩槽36在拉片安装罩3的自由端部32包括被前壁35a和左右壁35m、35n的第2部分划定的第3槽,该第3槽在上翼板21侧和基端部31侧开口。

在前壁35a的下端设置有防脱件38,该防脱件38被插入上翼板21的凹处82。在左右壁35m、35n的前侧部分的下端部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突出的安装凸缘37,被插入上翼板21的凸缘槽81。在拉片安装罩3被安装于拉头主体2之后,岛部83配置在左右壁35m、35n之间,即配置于罩槽36内。拉片安装罩3能够通过冲压成形、压铸成形、注塑成形或其他方法来制造。

爪体4在锁定姿态(参照图2)与锁定解除姿态(参照图3)之间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在上翼板21上,至少局部被收纳于拉片安装罩3。爪体4具有能够在退避至贯穿上翼板21的爪孔89的位置与向拉头主体2的链牙通路突出的位置之间位移的爪端45。在爪体4为锁定姿态时,爪端45从爪孔89向链牙通路突出而与拉链链牙卡合。由此,拉头1在拉链长度方向上的位移(例如,不对拉片7进行操作,拉头1根据重力进行移动)被阻止。爪体4是金属制或树脂制,能够通过冲压成形、压铸成形、注塑成形或其他方法来制造。

爪体4可以包括:被支承部41,其被设置于上翼板21(例如岛部83)的支承突起85支承;以及容纳部42,其容纳拉片杆部7j。被支承部41具有供支承突起85插入的槽46。容纳部42可以具有为了确定容纳拉片杆部7j的容纳空间47而向后方延伸的上部臂43及下部臂44。上部臂43(在爪体4为锁定解除姿态时)被施力单元6向下方按压。在上部臂43的后端设置有向下突起43a,使容纳空间47的入口变窄。下部臂44是包括向下方笔直地延伸的下垂部和从下垂部的下端向下方且向斜后方延伸的倾斜部的弯折臂。爪端45从下部臂44的倾斜部的下端向下方延伸,与此相应地其前后宽度减小。

在爪体4为锁定解除姿态(参照图3)时,封闭部件5采取第3姿态,封闭部52朝向上方地远离上翼板21,被定位在不容许将拉片7安装于拉片安装罩3的高度处。拉片7一旦在被安装于拉片安装罩3之后则不希望拉片7从那里脱落。因此,封闭部件5以除了第1姿态及第2姿态以外还采取第3姿态的方式设置是有利的。此外,在安装拉片7时(图4至图6)封闭部件5被拉片杆部7j向前方按压而转换为第2姿态,但在安装了拉片7之后封闭部件5不会像这样被按压。封闭部件5也可能被因重力而向后方移动的被拉片杆部7j向后方按压。因此,预定在安装了拉片7之后封闭部件5只是从第1姿态转换为第3姿态而不是从第1姿态转换为第2姿态。此外,第3姿态下的封闭部件5的封闭部52的距离上翼板21的高度比第2姿态下的封闭部件5的封闭部52的距离上翼板21的高度低。

封闭部件5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设置在上翼板21上,至少局部被收纳于拉片安装罩3。封闭部件5包括:被支承部51,其被设置于上翼板21的支承突起86支承;以及封闭部52,其设置成在该封闭部52与被支承部51之间确定容纳拉片的一部分的容纳空间53a。在封闭部件5为第1姿态时,封闭部52与上翼板21接触而将拉片用通路E2封闭,在封闭部件5为第2姿态时,封闭部52以朝向上方地远离上翼板21的方式被定位而将拉片用通路E2的封闭解除。

在示例中,封闭部件5大体上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地延伸,在其一端部(例如前端部)具有被支承部51,在其另一端部(例如后端部)具有封闭部52,在被支承部51与封闭部52之间具有中间部53(参照图10至图12)。被支承部51被设置于上翼板21(例如岛部83)的支承突起86支承,由此封闭部件5能够摆动。此外,拉片用通路E2是将拉片安装罩3的自由端部32与上翼板21之间的拉片用入口和封闭部件5的容纳空间53a及/或爪体4的容纳空间47连通的通路。

封闭部件5的被支承部51具有主突起55和避让突起56,由此划定出或形成供支承突起86插入的空间51a。主突起55以与避让突起56相比更靠近封闭部52的方式设置。避让突起56具有避让面56a,该避让面56a成形为随着向下方延伸相应地远离主突起55(即避让),更明确而言以远离主突起55的方式向下方倾斜。在封闭部件5为图2所示的姿态时,避让面56a可以相对于拉头移动方向形成20°~70°范围(或30°~60°范围)内的角度。

在示例中,封闭部件5在被支承部51和中间部53具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主杆部54,主突起55和避让突起56在不同的位置从主杆部54向下方突出地设置。被支承部51的空间51a向下开口,并且(前后方向的)开口宽度随着向下而扩展。主突起55的左右宽度比避让突起56窄,该主突起55被插入由上翼板21的支承突起86和与该支承突起86结合的相向壁88划定出的槽部87。槽部87在上方及后方开口,封闭部件5的后方位移不会被阻止,封闭部件5容易成为第3姿态。

封闭部件5以支承突起86和避让面56a的接触点或接触部位为中心进行摆动时,在支承突起86与主突起55之间产生间隙,封闭部件5向后方偏移地配置。由此,在解除锁定时促进封闭部件5采取第3姿态(图3),从而抑制在对拉片7进行操作时拉片7产生意外的脱落的情况。此外,根据封闭部件5相对于支承突起86的位置,支承突起86和主突起55的侧面接触。

容纳空间53a在封闭部件5的中间部53由主杆部54、封闭部52及主突起55划定。封闭部52具有与主突起55相向的侧面53b(参照图12),以随着从主杆部54向下方延伸而相应地靠近主突起55的方式弯曲,在封闭部52的侧面53b与封闭部52的下表面53c之间形成朝向主突起55隆起的隆起缘53d。由此,抑制拉片杆部7j脱离容纳空间53a。

封闭部52具有宽度比主杆部54的宽度大的主部57。主部57的宽度足以具有面向爪体4的上部臂43的侧面57a(图8),由此能够确保封闭部52和上翼板21(载置面91)的足够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封闭部52的姿态稳定性和封闭能力。

封闭部52具有在拉头宽度方向上向两侧突出的一对翼片58。翼片58是为了限制封闭部件5的上方位移而设置的,在封闭部件5为第3姿态时(图3)翼片58与拉片安装罩3的外周壁35(例如左右壁35m、35n)的下端面接触。在封闭部件5为第2姿态时(图5及图6),翼片58与拉片安装罩3的中间部33的左右壁35m、35n的下端面接触或配置在该左右壁35m、35n的下端面的下方。即,不会因翼片58而阻碍封闭部件5从第1姿态变成第2姿态,翼片的位置及大小以及拉片安装罩3的形状适于该目的。封闭部件5是金属制或树脂制,能够通过冲压成形、压铸成形、注塑成形或其他方法来制造。

施力单元6设置于罩槽36内,以使爪体4的爪端45向链牙通路突出的方式对爪体4进行施力,并且以使封闭部52载置于上翼板21(例如上述的载置面91)的方式对封闭部件5进行施力(参照图1、图13及图14)。在本实施方式中,施力单元6包括:第1弹性部64,其至少局部沿着罩槽36延伸,能够至少在1个部位与爪体4接触;以及第2弹性部65,其至少局部沿着罩槽36延伸,能够至少在1个部位与封闭部件5接触。第1弹性部64和第2弹性部65以在两者之间形成间隔(例如参照缝隙66c)的方式相邻地配置。由此,第1弹性部64和第2弹性部65不会连动地产生位移,或者即使假若连动地产生位移,也能够降低其程度。

第1弹性部64至少局部设置在拉片安装罩3的上板34与爪体4之间。第2弹性部65至少局部设置在拉片安装罩3的上板34与封闭部件5之间。为了使拉头移动而对拉片7进行操作时,爪体4进行摆动(参照图2及图3),与此相应地,第1弹性部64从平坦姿态弯曲成向上翘起的弯曲姿态。在松开拉片7时,第1弹性部64弹性地恢复平坦姿态,爪体4(例如其上部臂43)被第1弹性部64向下方按压而恢复初始姿态。在将拉片7安装于拉头1(一次组装品)时,封闭部件5进行摆动(参照图4至图6),与此相应地,第2弹性部65从平坦姿态弯曲成向上翘起的弯曲姿态。在拉片7的安装完成时,第2弹性部65弹性地恢复平坦姿态,封闭部件5(例如其中间部53及/或主杆部54)被第2弹性部65向下方按压而恢复初始姿态。拉片安装罩3的上板34的下表面是平缓的弯曲面,不干扰从平坦姿态变成弯曲姿态的第1弹性部64的弹性变形,就这一点而言,对于第2弹性部65也是同样的。

因第1弹性部64与第2弹性部65之间的间隔(例如参照缝隙66c),能够消除第1弹性部64的弯曲量与第2弹性部65的弯曲量的相关关系或者降低其相关的程度。在对拉片7进行操作而使爪体4摆动时(参照图2及图3),封闭部件5被拉片杆部7j向上方按压,第2弹性部65也可以发生弹性变形。在某些情况下,封闭部件5与拉片安装罩3的突起(例如铆接突起3b)发生碰撞而停止。在这种情况下,第2弹性部65的弯曲量小于第1弹性部64的弯曲量,能够减小封闭部件5的封闭部52从上翼板21的载置面91抬起的程度。

参照图14,对爪体4选择性地位移的状态(即,爪体4位移、封闭部件5不位移的状态)进行说明。此外,爪体4选择性地位移的状态是爪体4的爪端45与位于拉头1内的拉链链牙接触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第1弹性部64被爪体4按压而弯曲成弧状。与此相对照,第2弹性部65维持平坦的姿态或以比第1弹性部64小的程度弯曲(如反复说明的那样,这是由于在第1弹性部64与第2弹性部65之间存在间隔(例如参照缝隙66c))。好处在于,在图14所示的状态下,封闭部件5被第2弹性部65向下方(拉头主体2侧或上翼板21侧)施力。

更具体地来描述,在握持拉头1的拉片7使拉头1移动、然后松开拉头1的拉片7时,存在拉头1在爪体4的爪端45碰触拉链链牙的状态下停止的可能性。在这样的状态下,如果在第1弹性部64与第2弹性部65之间没有间隔(例如参照缝隙66c),则第1弹性部64的弹性变形和第2弹性部65的弹性变形以同等的程度产生,会导致在封闭部件5与第2弹性部65之间产生间隙。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避免或抑制产生这样的问题。

施力单元6可以是单一的板簧,在该施力单元6中,至少局部沿着罩槽36延伸的缝隙66c形成在第1弹性部64与第2弹性部65之间(参照图1、图7、图13、图15及图16),但不限于此。板簧包括在拉头宽度方向上相邻的第1弹性部64、第2弹性部65、以及在它们之间形成的缝隙66c,均在前后方向上呈直线地及/或平行地延伸。板簧还具有连结部68,第1弹性部64和第2弹性部65经由该连结部68而彼此连结。此外,连结部68沿着拉头宽度方向延伸。另外,连结部68的个数不限于2个(参照图13),也可以是1个(参照图15)。

板簧可以包括形成有第1缺口66a的第1端部61、以及形成有第2缺口66b的第2端部62。板簧可以通过第1端部61和第2端部62被安装于拉片安装罩3。具体而言,拉片安装罩3的铆接突起3a、3b被单独插入并铆接于缺口66a、66b,从而能够将板簧安装于拉片安装罩3。这样,在将板簧设置为两端固定梁而非单臂梁的情况下,能够降低板簧从拉片安装罩3脱落的风险。

在缝隙66c为空间上与第1缺口66a和第2缺口66b均不连通的封闭的开口的情况下(图13),能够充分地确保板簧的机械强度。在缝隙66c为空间上与第1缺口66a和第2缺口66b中的一方连通的开放的开口的情况下(图15),能够以更小的力使第1弹性部64和第2弹性部65弯曲。在图13和图15中的任一情况下,第1缺口66a及第2缺口66b在与缝隙66c相反的一侧开口,由此能够更容易地将板簧安装于拉片安装罩3的铆接突起3a、3b。

此外,第1弹性部64和第2弹性部65是能够发生弹性变形的部分或有助于弹性变形的部分,可以具有与缝隙66c同等或缝隙66c以上的长度。例如,第1弹性部64和第2弹性部65具有与板簧的全长同等的长度,在板簧的第1端部61的末端61d和第2端部62的末端62d之间延伸(参照图13)。还设想第1弹性部64和第2弹性部65仅占板簧的全长的一部分的形态。

根据实施方式,需要注意的是,第1弹性部64除了可以对爪体4向下方施力以外还可以对封闭部件5向下方施力。这可以是封闭部件5的封闭部52比被支承部51以及中间部53更宽的结果。同样,根据实施方式,第2弹性部65可以不仅对封闭部件5向下方施力,还对爪体4向下方施力。

板簧能够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裁加工来制造。不需要为了形成缝隙66c而将金属板的规定部分完全打穿。如图16所示的那样,也能够使与缝隙66c对应的金属板的规定部分6z残存于板簧。在这种情况下,在第1弹性部64和第2弹性部65通过拉片操作而弯曲成弧状对封闭部件5施加作用力时,规定部分6z也发生弹性变形对封闭部件5施加追加的作用力。即,对封闭部件5施加比未设置规定部分6z的情况更大的作用力。

施力单元6不限于单一的板簧,能够包括一对板簧6P、6Q(参照图17以及图18)。图17的板簧6P是为了将爪体4和封闭部件5中的一方向下方按压而设置的,图18的板簧6Q是为了将爪体4和封闭部件5中的另一方向下方按压而设置的。板簧6P和板簧6Q被安装于共用的拉片安装罩3,因此局部重合。一对板簧6P、6Q中的一方包括第1弹性部,一对板簧6P、6Q中的另一方包括第2弹性部。第1弹性部和第2弹性部以在两者之间形成间隔的方式相邻地设置,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各板簧可以通过其两端被固定于拉片安装罩3。

施力单元6不限于板簧,能够包括一个或一对线弹簧(参照图19)。图19的线弹簧6R是为了将爪体4和封闭部件5中的一方向下方按压而设置的,图19的线弹簧6S是为了将爪体4和封闭部件5中的另一方向下方按压而设置的。线弹簧6R和线弹簧6S中的一方包括第1弹性部,线弹簧6R和线弹簧6S中的另一方包括第2弹性部。第1弹性部和第2弹性部以在两者之间形成间隔的方式相邻地设置,能够得到与上述同样的效果。此外,也能够使图19的线弹簧6R和线弹簧6S连结而作为1个线弹簧设置。各线弹簧可以在其两端被固定于拉片安装罩3。

作为可选的特征,封闭部件5的封闭部52包括朝向拉片安装罩3的自由端部32突出的向上突起8。与未设置向上突起8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拉片安装罩3与封闭部52之间的间隙,抑制异物进入。

为了避免向上突起8和施力单元6发生干扰,能够在作为施力单元6采用的板簧形成开口或缺口。板簧(例如如图7所示的那样)可以以覆盖拉片安装罩3的罩槽36的底面(上板34的下表面)的大致整个区域的方式被安装于拉片安装罩3。通过在板簧形成开口或缺口,向上突起8能够经由板簧的开口或缺口到达拉片安装罩3的凹陷部9。在图示例中,为了将板簧安装于拉片安装罩3而形成的开口或缺口的一部分也用于避免与向上突起8的干扰。另外,为了固定板簧而设置于拉片安装罩3的内侧的突起(更明确地,是铆接突起3a)也有利于划定封闭部件5的第3姿态的上限高度(图3)。

作为其他的可选特征,封闭部件5设置成与爪体4被拉片7按压而进行枢转使爪端45位移到退避至爪孔89的位置同步地(换言之,与其一起)采取第3姿态。在第3姿态中,封闭部52朝向上方地远离上翼板21(例如其主面21z),被定位在比第2姿态时的封闭部52的高度低的高度处。特别是,在封闭部件5为第3姿态时,设置于封闭部件5和拉片安装罩3中的一方的凸部11与设置于封闭部件5和拉片安装罩3中的另一方的凹部12嵌合,对封闭部件5相对于拉片安装罩3的位移(例如在前后方向(拉头移动方向)、或者除此以外还在左右方向(拉头宽度方向))进行限制,由此促进抑制封闭部52与上翼板21之间的意外的间隙扩大。

基于图1及上述的说明,拉头1的组装方法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在示例中,施力单元6被安装于拉片安装罩3。使爪体4的被支承部与上翼板21的支承突起85嵌合,将爪体4配置在拉头主体2上。同样,使封闭部件5的被支承部与上翼板21的支承突起86嵌合,将封闭部件5配置在拉头主体2上。将拉片安装罩3安装于拉头主体2,根据需要实施铆接工序。这样,一次组装品完成。然后,能够如图4至图6所示的那样将拉片7安装于拉头1(特别是拉片安装罩3)。

基于上述的公开,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各特征及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被加入在权利要求中的附图标记用于参考,不应以限定解释权利要求的目的被参照。

相关技术
  • 一种拉链拉头、使用该拉链拉头的拉链及使用该拉链的物品
  • 一种拉链拉头、使用该拉链拉头的拉链及使用该拉链的物品
技术分类

06120116213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