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具有自助力扶手机构的户外伞

一种具有自助力扶手机构的户外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户外伞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自助力扶手机构的户外伞。

背景技术

户外遮阳伞作为一种户外休闲用具,广泛用于广场、海滩、公园及庭院等休闲场所,为人们提供了舒适的乘凉空间。目前使用的户外遮阳伞因伞面设置位置,通常分为吊伞和中柱伞,其中吊伞因伞面采用侧向悬吊结构,其伞面底部面积空间较大,具有良好使用效果。罗马伞是户外遮阳伞中功能最强大的一款,可以水平方向上旋转一周,也可以在垂直方向上倾斜90度。用罗马伞遮阳,是中国市场上最有创意最休闲的遮阳方式。伞下面积开阔,可以随便摆放户外家具;伞面方向可以自由转动,可以很随意的把阳光挡住。

罗马伞是通过手柄控制转动和升降的,省力更省心。为了方便绕绳,有时需要调节摇手的位置。目前,遮阳伞的摇手一般设置于扶手装置上,通过移动扶手装置就可调节摇手的位置。其中,扶手装置沿伞柱上下移动,可以使用伞面倾斜角度的调整,同时也方便后续伞面开合操作。

如公告号为CN202222595U,公开了一种遮阳伞扶手装置。所述的遮阳伞扶手装置,包括套设于伞柱的扶手壳,其特征在于扶手壳内插接设置锁销,锁销套设有弹簧,弹簧内外端分别挡接于锁销、扶手壳,锁销内端顶触于伞柱,外端与扶手壳配合设置的把手连接,伞柱上配合锁销内端设置有卡孔。

另外,如公告号为CN216363986U,提供了一种罗马伞的把手结构,属于罗马伞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罗马伞把手结构使用寿命较差的技术问题。本罗马伞的把手结构包括把手部和可活动的按压件,把手部上具有竖向贯通的管孔,该把手部内设有水平布置且与按压件固连的插销,插销的外围套设有一端能推动该插销伸入管孔内的复位弹簧,把手部内设有呈环形碗状的定位件,定位件套设于插销的外围,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定位件的内腔底面抵靠,当按压件带动插销回缩时能与该定位件敞口端限位抵靠并使复位弹簧压缩于该定位件的内腔中。

罗马伞的开合伞结构,其中大多数采用的是公开号为US20100051074A1,公开的一种户外伞,包括:伞柱,具有用于支撑下部的下端和向上延伸的上端;与伞柱相关联的滑动构件(扶手组件),可在其上沿伞柱的上下位置之间选择性地移动;锁定装置,用于在沿伞柱的选定位置将滑动构件可释放地固定到主杆;具有中央区域的伞篷;臂(斜撑杆)与中心区域相关联并从中心区域径向延伸到与滑动构件可操作地相关联的外端; 支架具有可枢转地连接到滑动构件上方的杆的上部的第一端和可枢转地连接到臂的第二端;绕线机构具有绕线器轮毂,线(伞绳)可以绕在绕线器轮毂(伞绳轮)上,绕线轮毂安装到滑动构件并与其一起移动;一条线,其具有绕着绕线器毂缠绕的第一端、从绕线器毂沿臂延伸到伞盖的中间部分,以及接合伞盖的第二端;其中卷绕器毂的旋转根据卷绕器毂的旋转方向张紧或松弛绳索,并且其中卷绕机构的操作以将张力施加到绳索上以响应绳索的运动而打开和关闭伞篷;其中,所述伞篷相对于所述主杆的角度可以通过所述滑动件沿所述主杆移动来控制。

美国作为国内罗马伞的主要出口国,现有较多的罗马伞受限于上述专利的保护范围限制,导致其需要交纳昂贵的专利费,为此,现有较多的罗马伞采用其余开合伞结构,如将摇手结构设置与伞柱伞,如公告号为CN216983907U,一种摇把开合角度可调的罗马伞,包括伞柱和伞盘组件,伞盘组件包括上伞盘和下伞盘,伞柱上套接设置有滑动块,上伞盘设置有连杆和拉杆,连杆的端部铰接设置在滑动块上,拉杆一端铰接在伞柱的顶端,另一端铰接设置在连杆上,伞柱上设置有开伞组件,开伞组件包括开合摇柄以及设置在伞柱内腔的伞绳,伞绳一端固定连接在开合摇柄上,另一端延伸至伞柱上端后依次穿过拉杆、连杆后与下伞盘连接,通过开合摇柄驱动伞绳。

然而,无论上述任何一种结构,罗马伞在开合作业过程中,其势必需要扶手壳沿伞柱移动,实现伞面角度的调整,另外再通过摇手实现对伞绳轮的操作,完成伞面的开合,使用者在开合伞作业中,需要进行两步操作才可实现,且随着伞面面积越大,导致在开合伞过程中,扶手壳的向上推动力则越大,导致使用者操作扶手壳较为费劲,存在使用局限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具有自助力扶手机构的户外伞,优化扶手机构,具有开伞助力,同时具有一步开合伞操作功能,方便使用者操作使用。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具有自助力扶手机构的户外伞,包括伞柱和伞架,所述伞柱上配合设有扶手组件,所述扶手组件可沿所述伞柱上下移动,所述扶手组件铰接配合斜撑杆,所述斜撑杆另一端用以与伞架配合,所述扶手组件包括壳体、开合伞绳机构、锁止机构和助力机构,所述锁止机构用以实现扶手组件与伞柱的锁止定位或分离移动;所述助力机构用以助力所述扶手组件向上移动,当所述扶手组件沿伞柱向下移动时,所述助力机构用以实现蓄力存储。

所述开合伞绳机构包括伞绳轮、绕卷于伞绳轮上的伞绳和用以驱动伞绳轮旋转的动力组件,当所述扶手组件沿所述伞柱上下移动时,所述动力组件随着所述扶手组件的移动驱动所述伞绳轮实现旋转。

所述伞绳通过滑轮沿斜撑杆延伸设置,并与伞架配合安装。

伞柱上设有扶手壳行程区,所述扶手壳行程区分为收伞端和展开端;当扶手组件位于收伞端时,伞绳轮通过动力组件完成对伞绳的松弛,实现伞架的收合;当扶手组件向上移动,并沿展开端移动时,所述伞绳轮通过动力组件完成对伞绳进行张紧,实现伞架的展开。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组,所述第一齿轮组的动力输入端用以与第一齿条配合,所述第一齿轮组的动力输出端用以与伞绳轮配合,所述第一齿条沿伞柱设置,当所述扶手组件沿所述伞柱上下移动时,所述第一齿轮组通过与第一齿条配合,带动伞绳轮的转动。

所述伞柱上设有第一齿条嵌槽,所述第一齿条嵌槽包括上限位端和下限位端,所述上限位端和所述下限位端均用以限制第一齿条移动,所述上限位端和所述下限位端之间形成第一齿条行程槽腔,所述第一齿条行程槽腔长度尺寸大于第一齿条长度尺寸。

当扶手组件沿伞柱从下往上移动时,所述动力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齿条向上移动,直至所述第一齿条上端抵触于上限位端,所述第一齿轮组沿所述第一齿条活动配合,带动伞绳轮的转动,完成伞架展开;当扶手组件沿伞柱从上往下移动时,所述动力组件带动所述第一齿条向下移动,直至所述第一齿条下端抵触于下限位端,所述第一齿轮组沿所述第一齿条活动配合,带动伞绳轮的转动,完成伞架收合。

所述第一齿轮组中包括第一蓄力齿轮,所述第一蓄力齿轮包括第一齿轮本体和位于所述第一齿轮本体内部的第一蓄力弹簧,当所述扶手组件沿所述伞柱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一蓄力齿轮内的第一蓄力弹簧处于弹簧蓄力状态;当所述扶手组件沿所述伞柱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一蓄力弹簧处于弹簧释力状态。

助力机构包括第二蓄力齿轮,所述第二蓄力齿轮包括第二齿轮本体和位于所述第二齿轮本体内部的第二蓄力弹簧,当所述扶手组件沿所述伞柱向下移动时,所述第二蓄力齿轮内的第二蓄力弹簧处于弹簧蓄力状态;当所述扶手组件沿所述伞柱向上移动时,所述第二蓄力弹簧处于弹簧释力状态。

所述第二齿轮本体与第二齿条配合,所述第二齿条沿伞柱设置,当所述扶手组件沿所述伞柱上下移动时,所述第二齿轮本体通过与所述第二齿条配合实现对第二蓄力弹簧的蓄力或释力。

壳体上设有装配腔,所述装配腔用以与电动组件拆装配合,所述电动组件包括驱动件和第二齿轮组,所述第二齿轮组用以与第二齿轮本体啮齿配合。

锁止机构包括锁销轴和与所述锁销轴配合安装的复位弹簧,所述锁销轴一端用以与伞柱锁止配合。

本发明通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优化扶手机构,通过内置助力机构,使得使用者在开伞作业时具有助力推动;结合优化开合伞绳机构,在实现开伞作业助力同时实现对伞绳轮的自动张紧或松弛,同步完成对伞面的开合,避免人工手摇驱动开合伞,提高了操作便捷性,方便实现一步开合伞操作功能,方便使用者操作使用。

本发明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扶手组件与伞柱安装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扶手组件与伞柱内部安装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发明的扶手组件与伞柱装配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扶手组件与伞柱内部安装结构示意图二;

图6为本发明的扶手组件与伞柱内部安装结构示意图三;

图7为本发明的扶手组件与伞柱内部安装结构示意图四;

图8为本发明的锁止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户外伞开合伞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户外伞开伞角度调整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户外伞合伞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扶手组件与第一齿条配合状态结构示意图一;

图13为本发明的扶手组件与第一齿条配合状态结构示意图二;

图14为本发明的扶手组件与第一齿条配合状态结构示意图三;

图15为本发明的扶手组件与第一齿条配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四;

图16为本发明的扶手组件与第一齿条配合状态结构示意图五;

图17为本发明的扶手组件与第一齿条配合状态结构示意图六。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结合附图1至17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有自助力扶手机构的户外伞,包括伞柱100和伞架600,伞柱100上配合设有扶手组件200,扶手组件200可沿伞柱100上下移动,扶手组件200铰接配合斜撑杆400,斜撑杆400另一端用以与伞架600配合,伞架600包括上伞盘610、下伞盘620、长伞骨640和短伞骨650,其中上伞盘610通常配合设有限位柱630,限位柱630下部用以对下伞盘620限位配合,长伞骨640一端与上伞盘610铰接配合,另一端向外延伸设置,短伞骨650一端与下伞盘620铰接配合,另一端与长伞骨640中部铰接配合;在其余实施例中,还包括双顶伞,其中优选在上伞盘上增加顶部伞盘结构,实现双顶效果的伞架;斜撑杆400与伞架600配合部位优选为与上伞盘610进行配合,在其余实施例中,其还可以通过端部铰接件与限位柱630进行配合,其配合关系依据使用需求可以进行位置调整;其中,斜撑杆400与伞柱100之间还配合设有拉杆500,拉杆500一端与伞柱100顶部铰接配合,另一端与斜撑杆400中部铰接配合。

结合上述,本实施例中扶手组件200包括壳体250、开合伞绳机构210、锁止机构220和助力机构230,壳体250内设有若干安装腔,其中壳体250通常采用组合结构安装,壳体250依据使用需求和造型需求可以进行多样化外观设计;开合伞绳机构210、锁止机构220和助力机构230均用以安装于壳体250上,壳体250上对应设置安装空间。

其中,锁止机构220用以实现扶手组件200与伞柱100的锁止定位或分离移动,本实施例中采用的锁止机构220包括锁销轴221和与锁销轴221配合安装的复位弹簧222,锁销轴221一端用以与伞柱100锁止配合,通常伞柱100上配合设有锁孔,其中也可以与对应的第二齿条120配合锁定,其中锁销轴221另一端设置有插拔部223,或者设置按钮件或者连接扳机,用以带动锁销轴221沿径向活动,复位弹簧222用以实现对锁销轴221的复位限定,通常当锁销轴221处于与伞柱100分离状态时,复位弹簧222处于压缩状态;锁止机构220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其余结构设置,通过扳机、按钮等结构实现带动锁止机构与伞柱的定位或分离,实现扶手组件200在伞柱100上下位置的选择锁定。

其中,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助力机构230,利用助力机构230提供助力,方便扶手组件200向上移动,节省上下推动力,当扶手组件200沿伞柱向下移动时,助力机构230用以实现蓄力存储;其中,助力机构230包括第二蓄力齿轮231,第二蓄力齿轮231依据使用需求,可以为两个或多个设置,第二蓄力齿轮231包括第二齿轮本体232和位于第二齿轮本体232内部的第二蓄力弹簧233,当扶手组件200沿伞柱100上下移动时,第二齿轮本体232通过与第二齿条120配合实现对第二蓄力弹簧233的蓄力或释力,第二齿条120固定安装于伞柱100外侧的第二齿条嵌槽内;在其中代替实施例中,第二齿轮本体232可以为多个齿轮传动设计,或者多个齿轮的装配组合设计;当扶手组件200沿伞柱100向下移动时,第二齿轮本体232与第二齿条120配合,第二齿条120沿伞柱100设置,随着扶手组件200的下移,户外伞处于收伞状态,此时扶手组件200随着伞面收合自重的影响,结合使用者的操作,第二齿轮本体232沿第二齿条120移动,第二齿轮本体232实现旋转,内部的第二蓄力弹簧233因第二齿轮本体232的旋转实现蓄力,直至扶手组件200移动至伞柱100下部,完成伞面收合后的锁定,第二蓄力齿轮231内的第二蓄力弹簧233处于弹簧蓄力状态;当扶手组件200沿伞柱100向上移动时,户外伞从收合状态逐步向展开状态变化,因第二蓄力齿轮231内的第二蓄力弹簧233始终处于蓄力状态,当第二齿轮本体232沿第二齿条120向上移动,第二蓄力弹簧233转换为弹簧释力状态,辅助第二齿轮本体232沿第二齿条120的移动,从而减轻使用者向上移动扶手组件200的推力。

本实施例中,开合伞绳机构210包括伞绳轮212、绕卷于伞绳轮212上的伞绳211和用以驱动伞绳轮212旋转的动力组件,伞绳211通过滑轮410沿斜撑杆400延伸设置,并与伞架600配合安装,具体结构中,伞绳211另一端通常沿限位柱630过渡后与下伞盘620固定配合,当收合伞面时,伞绳211处于松弛状态,随着下伞盘620向下分离;当伞绳211处于张紧状态时,可以对下伞盘620进行拉伸,逐步上升,实现开合。

优选的,当扶手组件200沿伞柱100上下移动时,动力组件随着扶手组件200的移动驱动伞绳轮212实现旋转,伞柱100上设有扶手壳行程区,扶手壳行程区分为收伞端140和展开端130;当扶手组件200位于收伞端140时,伞绳轮212通过动力组件完成对伞绳211的松弛,实现伞架600的收合;当扶手组件200向上移动,并沿展开端130移动时,伞绳轮212通过动力组件完成对伞绳211进行张紧,实现伞架600的展开。

其中,动力组件包括第一齿轮组214,第一齿轮组214的动力输入端用以与第一齿条110配合,第一齿轮组214的动力输出端用以与伞绳轮212配合,第一齿条110沿伞柱100设置,当扶手组件200沿伞柱100上下移动时,第一齿轮组214通过与第一齿条110配合,带动伞绳轮212的转动;优化该结构设计,随着扶手组件200沿伞柱100的上下移动,结合伞柱100中第一齿条110与第一齿轮组214的配合,使得第一齿轮组214随着扶手组件200的移动,实现第一齿轮组214的动力输入,带动伞绳轮212实现旋转;结合上述,当扶手组件200通过收伞端140沿展开端130移动时,随和第一齿轮组214的转动带动伞绳轮212对伞绳211实现收卷,完成对伞绳211的张紧作业,使得伞绳211另一端带动下伞盘630上移完成伞架600的开伞作业。

上述实施例中,第一齿条110可以与伞柱100内的第一齿条嵌槽进行固定安装,其长度形成尺寸为扶手组件200沿伞柱100移动的长度尺寸,其依据不同规格伞形,可以通过调节第一齿轮组214内的各个齿轮配合比实现长度尺寸的合理计算。

在另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结合图12至图17所示,第一齿条110可以与伞柱100内的第一齿条嵌槽130采用滑动配合结构,第一齿条嵌槽130包括上限位端131和下限位端132,上限位端131和下限位端132均用以限制第一齿条110移动,上限位端131和下限位端132之间形成第一齿条行程槽腔133,第一齿条行程槽腔133长度尺寸大于第一齿条110长度尺寸,第一齿条110可以沿第一齿条形成槽腔133进行上下位置移动;结合图12至图14所示,当扶手组件200沿伞柱100从下往上移动时,动力组件带动第一齿条110向上移动,直至第一齿条110上端抵触于上限位端131,第一齿轮组214沿第一齿条110活动配合,带动伞绳轮212的转动,完成伞架600展开;结合图15至图17所示,当扶手组件200沿伞柱100从上往下移动时,动力组件带动第一齿条110向下移动,直至第一齿条110下端抵触于下限位端132,第一齿轮组214沿第一齿条110活动配合,带动伞绳轮212的转动,完成伞架600收合。

结合上述实施例,优选采用该设计结构,其中,第一齿条110长度尺寸可以为第一齿条行程槽腔133长度的一半,也可以为其他规格尺寸,其中依据调节第一齿轮组214内的各个齿轮配合比实现第一齿条长度尺寸的合理计算;优化采用该结构设计,可以使得罗马伞在具有一定的角度调节空间,在户外伞处于完整展开时,可以移动扶手组件200上下位置,实现对伞面角度的调整,该结构设计保留了罗马伞角度调整的优势,避免因扶手组件200移动直接造成伞架收合,提高了使用性能。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第一齿轮组214中包括第一蓄力齿轮213,其中第一齿轮组214中包括了若干个齿轮进行相互啮齿配合,形成齿轮传动,齿轮数量和齿轮规格依据需求可以进行对应调整,第一蓄力齿轮213作为其中一个传动中的齿轮,其中第一蓄力齿轮213依据需求还可以多个设置,第一蓄力齿轮213包括第一齿轮本体215和位于第一齿轮本体215内部的第一蓄力弹簧216,当扶手组件200沿伞柱100向下移动时,第一蓄力齿轮213内的第一蓄力弹簧216处于弹簧蓄力状态;当扶手组件200沿伞柱100向上移动时,第一蓄力弹簧216处于弹簧释力状态;在第一齿轮组214中增加设置第一蓄力齿轮213,利用第一蓄力齿轮213内第一蓄力弹簧216的蓄力或释力实现对开合伞的辅助作用;

在具体结构中,当扶手组件200沿伞柱100向下移动时,第一齿轮组214与第一齿条110配合,第一齿轮组214沿伞柱100设置,随着扶手组件200的下移,户外伞处于收伞状态,此时扶手组件200随着伞面收合自重的影响,结合使用者的操作,第一齿轮组214沿第一齿条110移动,第一齿轮组214联动后带动第一齿轮本体215实现旋转,内部的第一蓄力弹簧216因第一齿轮本体215的旋转实现蓄力,直至扶手组件200移动至伞柱100下部,第一蓄力齿轮213内的第一蓄力弹簧216处于弹簧蓄力状态;当扶手组件200沿伞柱100向上移动时,户外伞从收合状态逐步向展开状态变化,因第一蓄力齿轮213内的第一蓄力弹簧216始终处于蓄力状态,当第一齿轮组214沿第一齿条110向上移动,第一蓄力弹簧216转换为弹簧释力状态,辅助第一齿轮组214沿第一齿条110的移动,从而减轻使用者向上移动扶手组件200的推力。

优化上述结构,伞柱100采用两侧齿条配合,结合助力机构230中第二蓄力齿轮231和动力机构中第一蓄力齿轮213,实现双侧助力辅助,提高使用者操作的便捷性。

在其中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壳体250上设有装配腔251,装配腔251用以与电动组件300拆装配合,电动组件300包括驱动件310和第二齿轮组320,第二齿轮组320通过驱动件310实现传动,第二齿轮组320用以与第二齿轮本体232啮齿配合,其中第二齿轮组320中包括了若干个齿轮进行相互啮齿配合,形成齿轮传动,齿轮数量和齿轮规格依据需求可以进行对应调整;优化采用电动结构设计,其中电源模块330因供电量需求,其可以安装于斜撑杆400内腔中,也可以集成安装于电动组件300中,也可以安装于壳体250的内腔中,也可以采用外置安装结构,其中,电动组件300中还可以配合安装操作面板340,操作面板340可以采用液晶面板或操作按钮件实现,便于提供电量显示、开合伞启动或关闭操作,或者给安装于伞骨内的灯条供电,或者给其余用电单元供电。

结合上述实施例,驱动件310优选采用驱动电机,驱动件310带动第二齿轮组320实现齿轮联动配合,第二齿轮组320实现对第二齿轮本体232的带动,使得第二齿轮本体323可以沿第二齿条120上下移动,从而带动整个扶手组件200上下移动;其中,锁止机构220在采用电动模式时,通常可以利用限位件实现处于与伞柱分离状态;或者,在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先完成对锁止机构220的锁定解除,然后启动电动模式使其开合伞。

本发明上述任一实施例优选适用于户外罗马伞产品使用,还可以配套适用于香蕉伞、侧杆吊伞、推杆伞等其余伞型产品。

本发明通过优化扶手机构,通过内置助力机构,使得使用者在开伞作业时具有助力推动;结合优化开合伞绳机构,在实现开伞作业助力同时实现对伞绳轮的自动张紧或松弛,同步完成对伞面的开合,避免人工手摇驱动开合伞,提高了操作便捷性,方便实现一步开合伞操作功能,方便使用者操作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非对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原理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或修饰,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扶手箱锁钩总成及具有其的车辆
  • 一种车门扶手和具有其的车辆
  • 一种新型户外伞
  • 一种具有滑动开合伞结构的扶手机构及户外伞
  • 一种户外伞的固定机构及具有其的户外伞
技术分类

0612011563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