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用于温室内部空间的封堵装置及节能连栋温室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用于温室内部空间的封堵装置及节能连栋温室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温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温室内部空间的封堵装置及节能连栋温室。

背景技术

现有温室用于遮阴或保温的内置屋面封堵装置中的封堵结构都是在温室坡屋面下方连续展开的整张状的结构体。问题是,整张状的封堵结构体面积大(单个面积数百平米至数千平米)、重量大(单个重量数十公斤至数百公斤),制造、运输、存放、安装、和维修难度大、工期长,局部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整张结构,相应的成本很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温室内部空间的封堵装置及节能连栋温室,以改善整张状的封堵结构体面积大和重量大,而导致制造、运输、存放、安装和维修难度大、工期长,局部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整张结构,相应的成本很高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温室内部空间的封堵装置,包括温室本体、多个封堵片材、多个第一封堵气囊、悬空结构、和驱动机构;所述封堵片材可折叠可展开;所述多个第一封堵气囊间隔布置在各个所述封堵片材之间,所述第一封堵气囊可充气可泄气,所述第一封堵气囊呈长条状;所述悬空结构把各个所述封堵片材依次相间设置于所述温室本体内部空间预设位置处,并把所述第一封堵气囊设置于两相邻所述封堵片材之间的空隙;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封堵片材展开或者折叠收合;所述第一封堵气囊的充气或泄气作业与所述封堵片材的展开或折叠作业配合,以便所述驱动机构使所述封堵片材无障碍展开用于封堵所述温室本体内部空间预设部位,或无障碍折叠收合解除该封堵。

上述技术方案中,温室内部空间的封堵装置是依次交替用多个可折叠可展开的封堵片材和多个可充气可泄气的第一封堵气囊配合使用,达到封堵或解封需求的,使原本整张状的封堵结构化整为零,变成多个可折叠可展开的封堵片材和可充气可泄气的第一封堵气囊,各个可折叠可展开的封堵片材和可充气可泄气的第一封堵气囊体积小、重量轻,制造、运输、存放、安装、和维修简便,局部出现问题只需要更换个别有问题的可折叠可展开的封堵片材和可充气可泄气的封堵气囊即可,相应地大大降低了使用和维护成本。

所述第一封堵气囊的充气或泄气作业可以用外设的冲泄气机构执行,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封堵气囊自带的冲泄气机构自行执行,即,每一个第一封堵气囊本体包括一个独立运行的冲泄气机构为第一封堵气囊本体充气或泄气。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空结构是第一悬空结构,所述第一悬空结构包括所述温室本体结构中间隔相对设置的柱结构和/或梁结构,以及布置于所述柱结构和/或所述梁结构之间且间隔绷紧连接于所述柱结构和/或所述梁结构的多个支撑索;所述封堵片材是第一封堵片材,所述第一封堵片材连接于所述支撑索,所述第一封堵片材的固定端固接于一侧的所述柱结构和/或所述梁结构,另一端为活动端,所述活动端用于拖动所述第一封堵片材沿所述支撑索的伸长方向展开或折叠,所述第一封堵气囊沿所述支撑索的伸长方向连接于所述支撑索,且两端抵接于对应侧的所述柱结构和/或所述梁结构;所述第一悬空结构、第一封堵片材、第一封堵气囊和所述驱动机构组成用于封堵温室内部屋面空间的第一封堵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封堵装置中,第一悬空结构把第一封堵片材和第一封堵气囊沿横向布置在温室内部屋面空间相邻柱结构和/或梁结构之间的预设高度处,能把该相邻柱结构和/或梁结构之间的屋面空间封堵或解封。封堵后,可以为该部位的屋面空间隔热保温,解封后可以使该部位的屋面空间接收阳光。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堵装置的所述驱动机构为第一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轨道组件和行走组件,所述轨道组件是长条状粗糙结构,所述轨道组件位于所述支撑索附近,所述轨道组件两端绷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柱结构和/或所述梁结构;所述行走组件包括机架部、动力部、位移部和拖拉部,所述动力部、所述位移部、和所述拖拉部连接于所述机架部,所述动力部驱动连接于所述位移部,所述位移部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轨道组件,所述拖拉部可移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索,并固接于所述第一封堵片材的活动端,用于拖动所述第一封堵片材沿所述支撑索伸长方向展开或折叠。

上述技术方案中,行走组件的位移部在动力部的驱动下依靠轨道组件的粗糙结构的摩擦阻力通过拖拉部带动第一封堵片材执行展开或折叠作业,优选的方案是轨道组件布置在第一封堵片材的居中位置处,使位移部两侧的拖拉部均等受力平衡地执行作业。本方案的优势是每个行走组件的作业方式可以任意设置,即,在一个温室中不同部位的封堵装置可以根据不同部位的实际需要灵活设置对应的行走组件的作业方式,比如,一些部位需要提前开启或关闭第一封堵片材,另一些部位需要推迟开启或关闭第一封堵片材。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堵装置的所述驱动机构为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一转轴、第二转轴和线段状的牵引索,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封堵片材两侧的所述柱结构和/或所述梁结构,所述牵引索的中部连接于所述第一封堵片材的活动端,其两端分别缠绕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按预设方向转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用于拖动所述第一封堵片材沿所述支撑索组件的伸长方向展开或折叠。

上述技术方案中,两个转轴在执行驱动作业时是配合使用的,一个转轴缠绕牵引索,另一个转轴需要释放牵引索,各个牵引索设置成线段状,结构简单,安装便捷。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堵装置的所述驱动机构为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转轴、梁柱导向滑轮和长条闭合环状的牵引索,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梁柱导向滑轮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封堵片材的两侧的所述柱结构和/或所述梁结构,所述牵引索一端不可打滑地环绕所述第三转轴,另一端绷紧环绕所述梁柱导向滑轮,所述牵引索中部一侧预设位置处连接于所述第一封堵片材的活动端;按预设方向转动所述第三转轴,所述牵引索同步转动并拖动所述第一封堵片材沿所述支撑索伸长方向展开或折叠。

上述技术方案中,用梁柱导向滑轮替代所在一侧的转轴组件,可以节约驱动机构在该侧占用的成本。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所述第一封堵装置的所述第一封堵片材搁置在所述支撑索上方,直接在所述支撑索上滑动展开或折叠。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封堵片材安装工序少,封堵装置的结构简单,对应的安装成本低。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用于所述第一封堵装置的所述第一封堵片材还包括所述吊挂连接件,所述第一封堵片材布置在所述支撑索下方,通过所述吊挂连接件可移动地悬挂连接于所述支撑索上展开或折叠。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封堵片材通过吊挂连接件与支撑索连接,吊挂连接件可以设置滚轮在支撑索上滚动,减小了第一封堵片材与支撑索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可以降低驱动机构驱动第一封堵片材展开或折叠所需要的动力。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封堵装置还包括长条状的第二封堵气囊,所述第二封堵气囊可充气可泄气;所述第二封堵气囊平行连接于所述第一封堵片材的活动端侧,用于当所述第一封堵片材展开后,所述第一封堵片材的活动端侧通过充气后的所述第二封堵气囊抵接于相对的所述柱结构和/或所述梁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利用第二封堵气囊充气臌胀截面积变大抵接相对的所述柱结构和/或所述梁结构,可以消除第一封堵片材活动端可能因为变形导致的直接与相对的所述柱结构和/或所述梁结构抵接不严密的问题。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空结构是第二悬空结构,所述第二悬空结构包括间隔固定连接于所述温室本体的立面结构上部的多个第一横臂结构;所述封堵片材是第二封堵片材,所述第二封堵片材相间布置于所述第一横臂结构和大地之间,按预设方案连接于所述第一横臂结构,所述第一封堵气囊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二封堵片材之间的空隙,一端对应悬吊连接于所在位置的所述第一横臂结构,另一端向下抵接于大地;所述第二封堵片材的折叠或展开作业与所述第一封堵气囊充气或泄气作业配合,能使所述第二封堵片材无障碍折叠或无障碍展开,用于封堵或解封所在立面结构。

所述第二悬空结构、所述第二封堵片材、所述第一封堵气囊、和所述驱动机构组成温室内部立面空间的第二封堵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封堵装置中,第一封堵气囊与第二封堵片材配合,可以封堵或解封所对应的温室局部立面结构,用于在封堵时为该立面结构保温隔热或解封后使该立面结构接收和通过光照。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堵装置的所述驱动机构为第四驱动机构;所述第四驱动机构包括第四转轴、片材导向滑轮和线段状的牵引索,所述第四转轴可转动地布置于所述第一横臂结构,所述牵引索一端缠绕固接于所述第四转轴,另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一横臂结构,形成可变形状的开口环形结构;所述第二封堵片材布置在所述环形结构中,所述第二封堵片材的固定端向上固接于所述第一横臂结构,所述第二封堵片材的活动端向下;所述片材导向滑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封堵片材的活动端;所述牵引索的中部环绕于所述片材导向滑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四转轴和所述第二封堵片材都只依靠所述第一横臂结构工作,不与大地相连,好处是不占用温室内部的大地,尤其在温室出入门处不妨碍进出温室。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堵装置的所述驱动机构为第五驱动机构;所述第五驱动机构包括第五转轴、横臂导向滑轮、片材导向滑轮和牵引索,所述第五转轴可转动地布置于所述第一横臂结构下方,位于大地之上,与大地和/或所述立面结构下方连接;在所述第一横臂结构上设置所述横臂导向滑轮,所述牵引索一端缠绕固接于所述第五转轴,另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一横臂结构,中部环绕所述横臂导向滑轮,并向下形成可变形状的开口状环形结构;所述第二封堵片材布置在所述环形结构中,所述第二封堵片材固定端向上固接于所述第一横臂结构,所述第二封堵片材的活动端向下,所述片材导向滑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二封堵片材的活动端;所述牵引索中部环绕于所述片材导向滑轮。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五转轴设置在大地附近,优势是安装和检修便捷。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堵装置的所述驱动机构为第六驱动机构;所述第六驱动机构包括第六转轴和多个线段状的牵引索,所述第六转轴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横臂结构,各个所述牵引索间隔布置,每个所述牵引索一端固接于所述第六转轴,中部缠绕于所述第六转轴,另一端向下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封堵片材的活动端;所述第二封堵片材的固定端向下固接于大地,所述第二封堵片材的活动端向上连接于所述牵引索。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六转轴和第二封堵片材设置方式简单,便于安装和维修。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封堵装置的所述驱动机构为第七驱动机构,所述第七驱动机构包括第七转轴、横臂导向滑轮和线段状的牵引索,所述第七转轴可转动地布置于所述第一横臂结构下方的大地之上,与大地和/或所述立面结构下方连接,所述横臂导向滑轮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第一横臂结构,所述牵引索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七转轴,中部环绕于所述横臂导向滑轮,另一端向下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封堵片材的活动端;所述第二封堵片材的固定端向下固接于大地,所述第二封堵片材的活动端向上连接于所述牵引索。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优势是,所述第七转轴布置在大地附近,便于安装和检修。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空结构是第三悬空结构,所述第三悬空结构包括可升降地连接于所述温室本体的立面结构的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横臂结构;所述封堵片材是第二封堵片材,多个所述第二封堵片材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二横臂结构和大地之间,所述第二封堵片材的活动端向上连接于所述第二横臂结构,所述第二封堵片材的固定端向下连接于大地;所述第一封堵气囊布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封堵片材之间的缝隙,一端悬吊连接于对应部位的所述第二横臂结构,另一端向下抵接于大地;所述第二封堵片材折叠或展开作业与所述第一封堵气囊充气或泄气作业配合,所述第二封堵片材能随所述第二横臂结构的升降而向上无障碍展开或向下无障碍折叠,以便对所在部位的所述立面结构实施封堵或解封。所述第三悬空结构、第二封堵片材、第一封堵气囊、和驱动机构组成温室内部立面空间的第三封堵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可以是主动式的驱动机构,即,在第二横臂结构本体上设置可沿所在立面结构自行做上下运动的机构,优选的方案是该机构以立面结构中的柱结构为轨道做上下运动。所述驱动机构也可以是被动式的驱动机构,即,独立于所述第二横臂结构的驱动机构,优选的方案是转轴+牵引索组件机构,依靠牵引索向上提升第二横臂结构,依靠第二横臂结构自重及其荷载向下沉降。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三封堵装置中,当温室内部空间立面结构不需要封堵时,第二横臂结构连同第二封堵片材共同降落在大地附近,可以消除它们对温室内部采光的遮挡。

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悬空结构是第四悬空结构,所述第四悬空结构包括位于所述温室本体内部空间下方的所述柱结构和/或所述梁结构,和位于所述温室本体内部空间上方的屋脊结构,以及间隔绷紧连接于柱结构和/或梁结构与所述屋脊结构的多个支撑索;所述封堵片材是第一封堵片材,所述第一封堵片材连接于所述支撑索,所述第一封堵片材的固定端固接于一侧的所述柱结构和/或所述梁结构,所述第一封堵片材的活动端用于拖动所述第一封堵片材的本体沿所述支撑索伸长方向展开或折叠,所述第一封堵气囊沿所述支撑索伸长方向连接于所述支撑索,且两端抵接于对应侧的所述柱结构和/或梁结构与所述屋脊结构;所述驱动机构为用于所述第一封堵片材的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三转轴、梁柱导向滑轮和长条闭合环状的牵引索,所述第三转轴和所述梁柱导向滑轮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封堵片材两侧的所述柱结构和/或所述梁结构与屋脊结构,所述牵引索的一端不可打滑地环绕所述第三转轴,另一端绷紧环绕所述梁柱导向滑轮,所述牵引索中部一侧预设位置处连接于所述第一封堵片材的活动端;按预设方向转动所述第三转轴,所述牵引索同步转动并拖动所述第一封堵片材沿所述支撑索伸长方向展开或折叠;所述用于温室内部空间的封堵装置还包括长条状的第二封堵气囊,所述第二封堵气囊可充气可泄气;所述第二封堵气囊平行连接于所述第一封堵片材的活动端侧,用于当所述第一封堵片材展开后,所述第一封堵片材的活动端侧通过充气后的所述第二封堵气囊抵接于相对的所述屋脊结构。所述第四悬空结构、第一封堵片材、第一封堵气囊、第二封堵气囊、和第三驱动机构组成温室内部屋面空间的第四封堵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四封堵装置,当用于温室保温时,所述第一封堵片材和所述第一封堵气囊贴近温室屋面结构设置,能够减小第一封堵片材与温室屋面结构之间的空间容积和相应的空气热容量,而这部分空气热容量极易通过对应的温室屋面转移出温室。因此,本方案第四封堵装置可以减少通过温室屋面向外转移的热能。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节能连栋温室,所述温室本体是连栋温室,包括所述第一封堵装置和第三封堵气囊,所述第一封堵装置横向布置于所述连栋温室相邻的柱结构和/或梁结构之间;所述第三封堵气囊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封堵装置之间,固接于所述柱结构和/或所述梁结构,用于与其一侧或两侧的所述第一封堵装置上的所述第二封堵气囊充气抵接或泄气分离,以便封堵或解封所在位置的所述柱结构和/或所述梁结构存在的缝隙。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封堵装置和所述第三封堵气囊配合,可以把连栋温室内部在梁柱层面的屋面空间严密封堵或解封,可以阻止第一封堵装置下方空间的空气热能通过第一封堵装置和第三封堵气囊向第一封堵装置和第三封堵气囊上方空间转移,从而,可以减少其上方空间热能通过连栋温室屋面结构转移出连栋温室。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节能连栋温室,包括:

第一封堵装置;

第二封堵装置或第三封堵装置;

长条状的第三封堵气囊;以及

长条状的第四封堵气囊;

所述温室本体是连栋温室,所述第一封堵装置布置于所述连栋温室的柱结构和/或梁结构之间,所述第二封堵装置或第三封堵装置布置于所述连栋温室立面结构的内侧,位于所述第一封堵装置下方;

所述第三封堵气囊可充气可泄气,所述第三封堵气囊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封堵装置之间,固接于所述连栋温室相应位置的柱结构和/或梁结构,用于与其一侧或两侧的所述第一封堵装置上的所述第二封堵气囊抵接;

所述第四封堵气囊可充气可泄气,所述第四封堵气囊设置于所述第二封堵装置中的第一横臂结构或第三封堵装置中的第二横臂结构,用于与其上方的所述第一封堵装置中展开后的所述第一封堵片材抵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封堵装置、第二封堵装置/第三封堵装置,以及第三封堵气囊和第四封堵气囊配合使用,能把连栋温室内部的屋面空间和立面空间严密封堵或解封,阻止各封堵装置内侧空气热能通过各封堵装置和第三封堵气囊与第四封堵气囊向外侧转移,从而,减少连栋温室内部热能通过屋面结构和立面结构向外转移。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节能连栋温室,所述节能连栋温室包括:

第一封堵装置;

第二封堵装置或第三封堵装置;

第四封堵装置;

第三封堵气囊,为长条状;

第四封堵气囊,为长条状;

第五封堵气囊,为长条状,所述第三封堵气囊、所述第四气囊和所述第五气囊均可充气可泄气;

所述温室本体是连栋温室,所述第一封堵装置布置于所述连栋温室柱结构和/或梁结构之间,所述第二封堵装置或第三封堵装置布置于所述连栋温室外立面内侧,位于所述第一封堵装置下方,所述第四封堵装置布置于所述连栋温室坡屋面下方,位于所述第一封堵装置上方;所述第三封堵气囊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封堵装置之间,固接于所述连栋温室天沟下方的柱结构和/或梁结构,用于与其一侧或两侧的所述第一封堵装置上的第二封堵气囊抵接;所述第四封堵气囊设置于所述第二封堵装置中的第一横臂结构或第三封堵装置中的第二横臂结构,用于与其上方的第一封堵装置中展开后的第一封堵片材抵接;所述第五封堵气囊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第四封堵装置之间,固接于所述连栋温室屋脊结构,用于与其两侧的所述第四封堵装置上的第二封堵气囊抵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封堵装置和第四封堵装置以及第三封堵气囊和第五封堵气囊配合,共同把连栋温室内部屋面空间进行了双重封堵,进一步减少了连栋温室内部热能通过屋面结构向外转移。第二封堵装置或第三封堵装置以及第四封堵气囊与第一封堵装置配合,减少了连栋温室内部热能通过立面结构向外转移。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抗风节能连栋温室,包括节能连栋温室本体,在所述节能连栋温室本体的立面结构外部设置抗风竖杆,所述抗风竖杆上端按预设方案连接在所述节能连栋温室的立面结构上部预设位置,下端延伸至所述立面结构下部大地附近预设部位,所述抗风竖杆与组成所述立面结构的柱结构把设置在所述立面结构本体上的立面卷膜夹在中间,用于减缓所述立面卷膜被风吹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立面卷膜的上端固接于节能连栋温室立面结构上部预设位置,立面卷膜的一个侧面是活动覆盖于连栋温室立面结构的立柱结构的,立面卷膜的下端缠绕在预设卷轴上,转动卷轴,立面卷膜可以向上缠绕卷轴使立面结构与外界通透用于节能连栋温室通风,反向转动卷轴,立面卷膜重新覆盖在立柱上。遇到刮风天气,立面卷膜会随风飘动。设置抗风竖杆,把覆盖在立柱上的立面卷膜夹持在立柱与抗风竖杆之间,减缓刮风吹动立面卷膜。

在本申请第五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抗风竖杆与所述立面卷膜之间设置有固定间隔空隙,在所述抗风竖杆对应所述立面卷膜的一侧设置第六封堵气囊,所述第六封堵气囊可充气可泄气;所述第六封堵气囊用于挤压或消除挤压该立面卷膜;或者,所述抗风竖杆与所述立面卷膜之间设置有可变间隔空隙,在所述抗风竖杆对应所述立面卷膜的一侧设置可变形挤压条,用于挤压该立面卷膜。

上述技术方案中,设置第六封堵气囊或可变形挤压条,既可以防止立面卷膜被风吹动,也可以减少卷轴缠绕立面卷膜时的阻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温室内部空间的封堵装置处于封堵状态时的封堵片材和第一封堵气囊的一种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温室内部空间的封堵装置处于解除封堵状态时的封堵片材和第一封堵气囊的一种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温室本体结构中第一悬空结构包括桁架结构的一种第一封堵装置处于半封堵状态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温室本体结构中第一悬空结构包括桁架结构的一种第一封堵装置处于封堵状态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包括一种第一驱动机构的第一封堵装置的工作原理侧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再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包括一种第三驱动机构的第一封堵装置的工作原理侧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封堵片材位于支撑索之上的第一封堵装置的工作原理侧视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节能连栋温室的一种侧视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抗风节能连栋温室的一种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抗风节能连栋温室的一种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抗风节能连栋温室的一种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节能连栋温室的另一种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抗风节能连栋温室的一种局部侧视示意图。

图标:1000-温室本体;1001-节能连栋温室;1002-抗风节能连栋温室;1100-立面结构;1110-柱结构;1120-立面卷膜;1121-卷膜轴;1200-梁结构;1201-桁架结构;1202-竖腹杆;1210-下部梁结构;1220-上部梁结构;1300-坡屋面;1301-天沟;1400-拱架桁架模块;1410-屋脊结构;1411-屋脊辅助结构;1500-抗风竖杆;1501-固定间隔空隙;1502-可变间隔空隙;1503-可变形挤压条;1504-横杆连接件;1505-横杆轨道;1506-滚轮连接件;1507-锚固结构;2000-封堵装置;2100-第一封堵装置;2200-第二封堵装置;2300-第三封堵装置;2400-第四封堵装置;100-封堵片材;101-固定端;102-活动端;103-展开方向;104-折叠收合方向;110-第一封堵片材;111-吊挂连接件;120-第二封堵片材;200-封堵气囊;201-充气臌胀方向;202-泄气收缩方向;210-第一封堵气囊;220-第二封堵气囊;230-第三封堵气囊;240-第四封堵气囊;250-第五封堵气囊;260-第六封堵气囊;300-悬空结构;310-第一悬空结构;311-支撑索;320-第二悬空结构;321-第一横臂结构;322-第二悬空结构连接件;330-第三悬空结构;331-第二横臂结构;3311-第二横臂升降机;3312-第二横臂升降机驱动机构;340-第四悬空结构;500-驱动机构;501-牵引索;502-转轴座;503-横臂导向滑轮;504-片材导向滑轮;506-减速电机;507-光伏电站;508-挤压板;509-梁柱导向滑轮;510-第一驱动机构;511-轨道组件;512-行走组件;513-机架部;514-动力部;515-位移部;516-拖拉部;517-助力部;518-驱动连接部;520-第二驱动机构;521-第一转轴;522-第二转轴;530-第三驱动机构;531-第三转轴;540-第四驱动机构;541-第四转轴;550-第五驱动机构;551-第五转轴;560-第六驱动机构;561-第六转轴;570-第七驱动机构;571-第七转轴;600-隔热空间;610-第一隔热空间;620-第二隔热空间;630-第三隔热空间;640-第四隔热空间;700-大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2所示,该两图分别示出了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温室内部空间的封堵装置2000处于封堵状态和解封状态时的封堵片材100和第一封堵气囊210之间的配合关系,这种配合关系具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即封堵片材100进行折叠或展开作业时,第一封堵气囊210需要处于泄气状态,以便封堵片材100无障碍地折叠或展开;封堵片材100完成展开作业后,第一封堵气囊210需要充气臌胀抵接于两侧的封堵片材100,两者配合对温室预设的空间部位实施严密的封堵功能。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温室内部空间的封堵装置2000,是用多个按序间隔布置的可折叠可展开的封堵片材100与多个布置于相邻两个封堵片材100之间的可充气可泄气的长条状的第一封堵气囊210配合使用替代了现有技术中原本使用的一张封堵结构。优势是,各个封堵片材100面积小体积小重量轻,安装施工的难度小于现有技术中原本使用的一张封堵结构,且,个别封堵片材100出现问题,只需要更换出问题的封堵片材100即可,不像现有技术中原本使用的一张封堵结构局部出现问题需要更换整张封堵结构,从而,降低了维护成本。在需要封堵的具体使用时,先是封堵片材100设置有固定端101和活动端102,活动端102可沿着展开方向103展开,逐步远离固定端101,然后给第一封堵气囊210充气,其囊壁充气后沿充气臌胀方向201延伸抵接于相对的封堵片材100的侧边,实现封堵目的。在需要解除封堵的具体使用时,先是第一封堵气囊210向外泄气,其囊壁向内瘪软,沿泄气收缩方向202远离相对的封堵片材100的侧边,这时,封堵片材100的活动端102可沿着折叠收合方向104无障碍地折叠收合,逐步靠近固定端101,实现解除封堵的目的。

第一封堵气囊210的囊壁上可以设置冲泄气机构自行进行充气或泄气,第一封堵气囊210自带的冲泄气机构可以包括双向气泵实现向内充气或向外抽气的功能,可以自带电池驱动双向气泵,所自带的电池可以是充电电池,这样的话,可以在第一封堵气囊210附近设置充电机关为充电电池充电,可以在第一封堵气囊210附近设置光伏电站,为充电机关提供电源。在具体应用中,封堵片材100长12米之内,相邻封堵片材100间隔距离3-5厘米即可,第一封堵气囊210长12米之内,布置在3-5厘米范围内,充气臌胀后变成外径3-5厘米长12米之内的横向的气柱,囊壁就可以抵接其两侧的封堵片材100。这样的话,第一封堵气囊210气囊容积约为0.0085立方-0.024立方,在具体应用时,第一封堵气囊210在30分钟内完成冲气或泄气即可,可以据此匹配自带的冲泄气机构。

第一封堵气囊210也可以利用外设的双向气泵通过气管连接实现充气和泄气功能。

图1和图2示出的封堵片材100和第一封堵气囊210用于组成温室内部空间的封堵装置2000,该封堵装置2000包括温室本体1000、多个封堵片材100、多个第一封堵气囊210、悬空结构300、和驱动机构500;封堵片材100可折叠可展开;多个第一封堵气囊210间隔布置在各个封堵片材100之间,所述第一封堵气囊210可充气可泄气,第一封堵气囊210呈长条状;悬空结构300把多个封堵片材100依次相间设置于温室本体1000内部空间预设位置处,并把第一封堵气囊210设置于两相邻封堵片材100之间的空隙;驱动机构500用于驱动封堵片材100展开或者折叠收合;第一封堵气囊210的充气或泄气作业与封堵片材100的折叠或展开作业配合,以便驱动机构500使封堵片材100无障碍地展开用于封堵温室本体1000内部空间预设部位,或无障碍地折叠收合解除该封堵。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提供的温室内部空间的封堵装置2000主要是用于在温室本体1000内阻隔热能在封堵装置2000内外转移,以便在所述温室本体1000内创造出一个预设温度环境的新空间,即,隔热空间600。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温室内部空间的封堵装置2000中,把相关技术中原本使用的一个整块的封堵结构改进成由多个间隔设置的可折叠可展开的所述封堵片材100和布置在各个所述封堵片材100之间的间隔空隙中的多个可充气可泄气的长条状的所述第一封堵气囊210配合使用的组合体,所述驱动机构500是直接或间接借助于所述温室本体1000结构的配合发挥作用的。所述第一封堵气囊210设置于两相邻所述封堵片材100之间的空隙,所述第一封堵气囊210充气臌胀后抵接于所述封堵片材100,该二者配合使用,达到了原本使用的整块的封堵结构的封堵效果。所述驱动机构500能够使所述封堵片材100展开实施封堵,或折叠收合解除该封堵。即,需要发挥封堵功能时,封堵片材100展开,第一封堵气囊210充气,体积变大,气囊壁延伸接触并抵靠在对应的封堵片材100侧边,消除了相邻两个封堵片材100之间的缝隙,封堵片材100和第一封堵气囊210协同作用达到了严密的封堵目的;不需要封堵时,第一封堵气囊210先泄气,体积变小,减少遮挡,且,远离封堵片材100;继而,封堵片材100在不受第一封堵气囊210阻碍的情况下,被折叠收合,体积变小,减少遮挡。每一个封堵片材100都是一个封堵模块,需要封堵时,每一个第一封堵气囊210都能把封堵模块之间的缝隙严密地填补上。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方案是在所述温室本体1000内部空间用多个模块化结构依次局部封堵所述温室本体1000预设部位,直到所有部位都被封堵的方案。

所述封堵片材100至少包括能够减缓或阻止热能透过的结构,可以是各种单材质结构及其覆膜结构,包括(覆膜)化学发泡和物理发泡的塑料树脂闭合气孔状的发泡片材,也包括(覆膜)真空吸塑制成的泡泡状片材,也包括双层薄膜复合而成的气柱状片材;还可以是复合材质结构,包括由双层膜材结构夹合絮状物结构组成的复合结构,其夹合工艺包括缝合工艺和热合工艺。

相邻封堵片材100之间设置有缝隙,是为了减缓二者实施展开或折叠工作发生不同步时彼此产生接触摩擦从而导致其展开或折叠变形。

所述第一封堵气囊210可以是一根内部空腔连通的气柱结构,也可以是由多个空腔结构串联组成的串珠状的气柱结构。所述第一封堵气囊210充气后的横截面与封堵片材100展开后在厚度方向上的轮廓相匹配,以便各部位的囊壁与封堵片材100所有对应部位侧边完全抵接。

当封堵片材100完成展开作业,再使第一封堵气囊210充气臌胀并抵接于两侧的封堵片材100边缘,消除相邻封堵片材100之间的缝隙;当封堵片材100要完成折叠收合作业时,先使第一封堵气囊210泄气体积变小并与封堵片材100分离,然后再在无阻碍的情况下进行折叠收合。

至少包括两方面的优势:一是每一个所述封堵片材100面积小体积小重量小相应安装难度小;二是个别封堵片材100局部结构出现问题不需要拆卸左右相邻其他封堵片材100,维护成本低。

温室内部空间的封堵装置2000是依次交替用多个可折叠可展开的封堵片材100和多个可充气可泄气的第一封堵气囊210配合使用,达到封堵需求的,使原本整张状的封堵结构化整为零,变成多个可折叠可展开的封堵片材100和可充气可泄气的第一封堵气囊210,各个可折叠可展开的封堵片材100和可充气可泄气的第一封堵气囊210体积小、重量轻,制造、运输、存放、安装、和维修简便,局部出现问题只需要更换个别有问题的可折叠可展开的封堵片材100和可充气可泄气的封堵气囊200即可,相应地大大降低了使用和维护成本。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悬空结构300是第一悬空结构310,第一悬空结构310包括温室本体1000结构中间隔相对设置的梁结构1200,以及布置于梁结构1200之间且间隔绷紧连接于梁结构1200的多个支撑索311;封堵片材100是第一封堵片材110,第一封堵片材110连接于支撑索311,第一封堵片材110的固定端101固接于一侧的梁结构1200,另一端为活动端102,活动端102用于拖动第一封堵片材110沿支撑索311的伸长方向展开或折叠,第一封堵气囊210沿支撑索311的伸长方向连接于支撑索311,且两端抵接于对应侧的梁结构120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出的所述的用于温室内部空间的封堵装置2000是第一封堵装置2100,横向(水平状或近似于水平状)布置的方式在温室桁架结构所在层面用于封堵所述温室本体1000的屋面结构下方空间的,一般位于所述温室本体1000的屋面结构与立面结构1100连接处所在高度附近的空间中。所述温室本体1000可以是连栋温室大棚,也可以是独栋温室大棚。所述第一悬空结构310中的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是用于支撑所述温室本体1000的屋面结构的。根据不同类型的所述温室本体1000,用于支撑屋面结构的可以都是柱结构1110,也可以都是梁结构1200,还可以是柱结构1110+梁结构1200。所述支撑索311是一种线材,可以是金属线材(如钢丝或钢丝绳),也可以是非金属线材(如PET涤纶树脂塑钢线)。

对于连栋温室大棚而言,柱结构1110包括用于支撑屋面结构的竖向受力结构,既可以是直接支撑屋面结构的立柱,也可以是连接于立柱上的屋架结构中的桁架结构1201中竖直设置的竖腹杆1202。

对于连栋温室中,由拱架结构和桁架结构1201复合为一体的拱架桁架模块1400屋架结构而言,优选的方案是支撑索311对应连接于拱架桁架模块1400中的桁架部中的竖腹杆1202上,相应的,所述第一封堵片材110的一端连接于拱架桁架模块1400中两个桁架部中预设一侧桁架部的竖腹杆1202上,所述第一封堵气囊210两端直接或间接抵接于拱架桁架模块1400两侧桁架部的竖腹杆1202上。

如图3所示,在封堵装置2000为第一封堵装置2100的实施例中,驱动机构500为用于第一封堵片材110的第一驱动机构510,即第一封堵装置2100的驱动机构500为第一驱动机构510;第一驱动机构510包括轨道组件511和行走组件512,轨道组件511是长条状粗糙结构,轨道组件511位于支撑索311附近,轨道组件511两端绷紧连接于对应的梁结构1200;行走组件512包括机架部513、动力部514、位移部515和拖拉部516,动力部514、位移部515和拖拉部516连接于机架部513,动力部514驱动连接于位移部515,位移部515可移动地连接于轨道组件511,拖拉部516可移动地连接于支撑索311,并固接于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活动端102,用于拖动第一封堵片材110沿支撑索311伸长方向展开或折叠。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轨道组件511是长条状的粗糙结构,所述轨道组件511是与所述位移部515配合使用的,所述轨道组件511的粗糙结构如果是齿条结构,则,所述位移部515包括与该齿条结构咬合连接的齿轮结构,相应的,所述动力部514与位移部515的驱动连接可以使位移部515的齿轮结构能在齿条结构上咬合滚动,从而,对机架部513产生反作用力,拖或拉机架部513向前或向后移动,机架部513继而拖或拉拖拉部516向前或向后移动,拖拉部516继而带动第一封堵片材110活动端102部沿支撑索311向前或向后移动,使第一封堵片材110发生展开或折叠变化。所述轨道组件511的粗糙结构不限于齿条结构,还可以是其他形态的结构,相应的,与之配合使用的位移部515包括与之匹配的连接结构。

所述动力部514包括减速电机506,减速电机506所需电力可以是电池,电池可以连接于机架部513。在具体应用中,轨道组件511的长度在12米内,第一封堵片材110完成折叠或展开作业的时长可以在30分钟之内,即,动力部514在30分钟之内行进12米,相应的动力部514需要很小功率的减速电机506。第一封堵片材110在白天是处于折叠收合状态的,相应的,所述动力部514是靠近折叠状态时的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可在该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上设置充电机关,为该电池充电。也可以在第一驱动机构510上设置光伏发电站,直接为第一驱动机构510本体的电池充电。光伏电站的光伏板可以设置成长条状,布置在拖拉部516上。光伏板布置在拖拉部516上的好处是当第一封堵片材110折叠收合后可以为该第一封堵片材110遮挡阳光,延缓第一封堵片材110老化。

拖拉部516包括硬质杆件,硬质杆件横截面可以是L型的或其他型的,硬质杆件连接于第一封堵片材110活动端102。拖拉部516在拖/拉第一封堵片材110活动端102时,硬质杆件弯曲度小于预设值。

在本申请中,包括第一封堵气囊210以及第二封堵气囊220、第三封堵气囊230、第四封堵气囊240、第五封堵气囊250、第六封堵气囊260都可以用一套外设的中央冲泄气机构为其充气或泄气。相应的,所有的所述第一封堵气囊210以及其他封堵气囊,都可以通过输气管共用一个中央充泄气机构。也可以用分布式的充泄气机构,设置多个冲泄气机构为各个所述第一封堵气囊210以及其他封堵气囊充泄气。各个分布式的充泄气机构可以通过输气管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封堵气囊210以及其他封堵气囊,也可以直接连接于第一封堵气囊210以及其他封堵气囊的囊壁的预设位置。所述充泄气机构具有向气囊内充气令其臌胀的功能,也有从气囊内向外抽气令其瘪软的功能,需要充气时向第一封堵气囊210以及其他封堵气囊的空腔内输气,需要泄气时,从第一封堵气囊210以及其他封堵气囊的空腔内抽气。

如图3所示,图3示出的是温室本体1000的结构中包括桁架结构1201,这是节能连栋温室1001的局部俯视示意图。图中左右两侧都示出了上下相连的两组桁架结构1201,每组桁架结构1201包括相对间隔设置的两个桁架结构1201,悬空结构300是第一悬空结构310,每组相对设置的两个桁架结构1201与多条支撑索311组成了第一封堵装置2100中的第一悬空结构310,各条支撑索311两端分别绷紧连接于对应端的桁架结构1201中的竖腹杆1202。封堵片材100是第一封堵片材110,每组桁架结构1201上设置了一个第一封堵片材110,相连的两组桁架结构1201上间隔设置了2个第一封堵片材110,每个第一封堵片材110的固定端101固接于右侧的桁架结构1201上,第一封堵片材110是用吊挂连接件111悬吊于支撑索311下方(为了画面清晰,吊挂连接件111没有示出),第一封堵片材110的展开方向103向左,折叠收合方向104向右,在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活动端102上设置了第二封堵气囊220,第一封堵气囊210通过一条支撑索311连接于两组桁架结构1201的对接处。在每个桁架结构1201右侧设置了第三封堵气囊230。第一封堵装置2100的驱动机构500是第一驱动机构510,在相连的两组桁架结构1201上各设置了1个轨道组件511,每个轨道组件511两端绷紧连接于所在组的相对布置的两个桁架结构1201中部,在每个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活动端102设置了拖拉部516,行走组件512连接于轨道组件511和拖拉部516。拖拉部516是一种横向设置的杆件,具有设定的抗弯性能和抗弯结构,拖拉部516拖动或推动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活动端102做展开或折叠运动。拖拉部516可以直接连接于活动端102,也可以通过吊挂连接件111连接于活动端102,通过拖动或推动吊挂连接件111来带动活动端102做展开或折叠运动。拖拉部516的另外一个功能是借助于支撑索311来保证行走组件512维持在轨道组件511上预设的平衡状态,防止行走组件512在轨道组件511上发生倾覆。可以利用拖拉部516较大的展开尺寸设置光伏电站507和储电装置为行走组件512中的减速电机506提供动力电。可以在第二封堵气囊220囊壁上设置充泄气机构,利用第二封堵气囊220较大的展开尺寸设置光伏电站507,为充泄气机构的电机提供电力。图中所示的两个第一封堵片材110处于半折叠半展开状态,第一封堵气囊210、第二封堵气囊220、第三封堵气囊230都处于泄气瘪软的收缩状态,第一封堵气囊210的囊壁远离相对的第一封堵片材110侧边,以便于两边的第一封堵片材110无障碍地向左展开或向右折叠收合。如果要实现封堵,启动第一驱动机构510,行走组件512沿轨道组件511向左移动,带动拖拉部516拉动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活动端102向左移动,即,先使两个第一封堵片材110继续向左展开,均至预设展开位置,再使第一封堵气囊210、第二封堵气囊220、第三封堵气囊230充气臌胀,令第一封堵气囊210的囊壁抵接于两边的第一封堵片材110侧边,令第二封堵气囊220和第三封堵气囊230的囊壁抵接在一起,消除桁架结构1201与第一封堵片材110之间的缝隙,消除第一封堵片材110之间的缝隙。如果要实现解除封堵,先使第一封堵气囊210、第二封堵气囊220、第三封堵气囊230泄气瘪软,令第一封堵气囊210的囊壁远离两边的第一封堵片材110侧边,令第二封堵气囊220和第三封堵气囊230泄气,令其囊壁分离,再启动第一驱动机构510,行走组件512沿轨道组件511向右移动,带动拖拉部516拉动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活动端102向右无障碍移动,均至预设收合位置。

图4示出的是图3中的第一封堵装置2100处于封堵状态的一种俯视示意图。即,图3中所示的两个第一封堵片材110由原本处于半折叠半展开状态变为展开状态,为了实现封堵,在第一封堵气囊210处于瘪软状态远离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情况下,先使两个第一封堵片材110继续向右无障碍地展开,均至预设展开位置,再使第一封堵气囊210、第二封堵气囊220、第三封堵气囊230充气臌胀,令第一封堵气囊210的囊壁抵接于两边的第一封堵片材110侧边,令第二封堵气囊220和第三封堵气囊230的囊壁抵接在一起,消除桁架结构1201与第一封堵片材110之间的缝隙,消除第一封堵片材110之间的缝隙。即,第一封堵气囊210、第二封堵气囊220、第三封堵气囊230都由处于泄气瘪软的收缩状态变成充气后的臌胀状态,第一封堵气囊210的囊壁由远离相对的第一封堵片材110侧边变为抵接于相对的第一封堵片材110侧边。位于右侧桁架结构1201上的第三封堵气囊230仍然处于瘪软状态。为了画面清晰,行走组件512包括的机架部513、动力部514、位移部515没有示出。

如图5所示,图5是一种第一驱动机构510的工作原理侧视示意图。支撑索311与轨道组件511处于相近横面,第一封堵片材110通过吊挂连接件111连接于支撑索311下方。第一驱动机构510的机架部513把位移部515、动力部514、拖拉部516、助力部517可移动地连接在轨道组件511上。拖拉部516至少有两个功能,一是通过吊挂连接件111连接于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活动端102令活动端102在支撑索311上沿展开方向103或折叠收合方向104移动,二是阻止行走组件512在轨道组件511上倾覆。助力部517设置有滚轮和环形结构,该滚轮滚动连接于轨道组件511,该环形结构环绕轨道组件511把该滚轮与机架部513连接在一起。动力部514包括减速电机506,减速电机506

通过驱动连接部518驱动位移部515在轨道组件511上移动,并通过机架部513带动拖拉部516和助力部517同步移动。助力部517的功能是为位移部515在轨道组件511上位移时产生反作用力,阻止机架部513绕位移部515翻转。在拖拉部516上设置光伏电站507,为动力部514的减速电机506提供电力。

如图7所示,图7是另一种第一封堵装置2100的工作原理侧视示意图。在温室本体1000的两排柱结构1110之间,沿预设横面间隔绷紧连接着多条支撑索311,第一封堵片材110设置在支撑索311上方,固定端101连接于右侧的柱结构1110,左侧柱结构1110上设置第三封堵气囊230,活动端102上设置有挤压板508,在挤压板508上设置片材导向滑轮504和第二封堵气囊220。驱动机构500是第二驱动机构520,第一转轴521设置在左侧柱结构1110上,第二转轴522设置在右侧柱结构1110上,牵引索501包括线段状牵引索和环状牵引索,线段状牵引索一端连接于挤压板508,另一端缠绕连接于第一转轴521,环状牵引索一端连接于右侧柱结构1110,另一端缠绕连接于第二转轴522,中部环绕片材导向滑轮504。第一转轴521和第二转轴522配合使用,通过缠绕或释放各自的牵引索501,使第一封堵片材110在支撑索311的上方向左或右滑动,实现展开或折叠。第一封堵气囊210在侧视方向上设置在相邻两个第一封堵片材110之间的缝隙中。

如图7所示,第一封堵片材110也可以通过吊挂连接件111布置在支撑索311下方,这样的话,第一转轴521和第二转轴522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封堵片材110两侧的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牵引索501可以是线段状的牵引索501,其中部连接于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活动端102,其两端分别缠绕连接于第一转轴521和第二转轴522,按预设方向转动所述第一转轴521和第二转轴522,用于拖动第一封堵片材110沿支撑索311组件的伸长方向展开或折叠。

第二驱动机构520是包括两个转轴与多个牵引索,转轴通过转轴套或座连接于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转轴的长度与对应的第一封堵片材110侧端的长度相匹配,用于转轴的减速电机驱动连接于转轴,两个转轴的减速电机协同转动,以便一边的转轴缠绕牵引索转动时,另一个转轴释放牵引索转动。

请参见图6,第一封堵装置2100的驱动机构500为第三驱动机构530;第三驱动机构530包括第三转轴531、梁柱导向滑轮509和长条闭合环状的牵引索501,第三转轴531和梁柱导向滑轮509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封堵片材110的两侧的梁结构1200(图中示出的是组成桁架结构1201的竖腹杆1202),牵引索一端不可打滑地环绕第三转轴531,另一端绷紧环绕梁柱导向滑轮509,牵引索中部一侧预设位置处连接于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活动端102;按预设方向转动第三转轴531,牵引索同步转动并拖动第一封堵片材110沿支撑索311伸长方向展开或折叠。

需要说明的是,该类方案中,为了防止牵引索闭合环缠绕在第三转轴531上打滑,可以在第三转轴531上设置螺旋沟槽结构,牵引索嵌入螺旋沟槽。梁柱导向滑轮509通过松紧度调节结构连接在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上,通过调节松紧度调节结构可以使闭合环牵引索处于设定的绷紧状态。

图6是一种第一封堵装置2100的工作原理侧视示意图。两侧的两个竖腹杆1202是所述节能连栋温室1001本体结构的桁架结构1201的组成,桁架结构1201是一种梁结构1200,用于支撑节能连栋温室1001的坡屋面1300和天沟1301。支撑索311两端绷紧连接于两侧的竖腹杆1202,第一封堵片材110的固定端101连接于右侧的竖腹杆1202,其余部位可移动地通过吊挂连接件111连接于支撑索311,吊挂连接件111设置有滚轮和吊杆,滚轮可滚动地连接于支撑索311,吊杆把第一封堵片材110与滚轮连接在一起。驱动机构500是第三驱动机构530,第三驱动机构530包括第三转轴531,还包括梁柱导向滑轮509以及闭合环形的牵引索501,该牵引索501可环绕转动地连接于梁柱导向滑轮509和第三转轴531,中部连接于位于活动端102的吊挂连接件11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第三转轴531,牵引索501能通过吊挂连接件111带动活动端102沿展开方向103或折叠收合方向104移动,从而使第一封堵片材110向左展开或向右折叠。在第一封堵片材110活动端102设置了第二封堵气囊220,在左侧的竖腹杆1202上设置了第三封堵气囊230,当第一封堵片材110沿展开方向103展开后,第二封堵气囊220与第三封堵气囊230充气后挤压在一起。第一封堵气囊210布置在侧视方向相邻两个第一封堵片材110之间的缝隙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第一封堵装置2100的第一封堵片材110可以搁置在所述支撑索311上方,直接在支撑索311上滑动展开或折叠。

把第一封堵片材110直接搁置在支撑索311上实施展开或折叠作业,优势是安装工序少,缺点是第一封堵片材110与支撑索311之间的摩擦阻力大。

请参照图3、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第一封堵装置2100的第一封堵片材110还包括吊挂连接件111,第一封堵片材110布置在支撑索311下方,通过吊挂连接件111可移动地悬挂连接于支撑索311上展开或折叠。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吊挂连接件111把第一封堵片材110悬挂在支撑索311下方实施展开或折叠作业,优势是可以通过减小吊挂连接件111与支撑索311之间的摩擦力来减小第一封堵片材110展开或折叠所需动力。可以在吊挂连接件111上设置滚轮,通过滚轮在支撑索311上滚动减小吊挂连接件111与支撑索311之间的运动阻力。

请继续参照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封堵装置2100还包括长条状的第二封堵气囊220,第二封堵气囊220可充气可泄气;第二封堵气囊220平行连接于所述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活动端102侧,用于当第一封堵片材110展开后,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活动端102侧通过充气后的第二封堵气囊220抵接于相对的梁结构1200。

需说明的是,当所述温室本体1000内部屋面下方的空间预设部位需要封堵时,所述第一封堵片材110活动端102向相对一侧的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方向展开,连接于该活动端102的所述第二封堵气囊220充气后,抵接于相对的所述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借助于该第二封堵气囊220臌胀作用实现所述温室本体1000内部空间在该部位的封堵。泄气后与相对的所述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分离。当所述温室本体1000内部屋面下方的空间预设部位需要敞开时,所述第一封堵片材110活动端102向固定端101一侧的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方向折叠收合移动,连接于该活动端102的所述第二封堵气囊220泄气后减小体积减小遮挡,泄气后与相对的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分离。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悬空结构300是第二悬空结构320,第二悬空结构320包括间隔固定连接于温室本体1000的立面结构1100上部的多个第一横臂结构321;封堵片材100是第二封堵片材120,第二封堵片材120相间布置于第一横臂结构321和大地700之间,按预设方案连接于第一横臂结构321,第一封堵气囊210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二封堵片材120之间的空隙,一端对应悬吊连接于所在位置的所述第一横臂结构321,另一端向下抵接于大地700;第二封堵片材120的展开或折叠作业与第一封堵气囊210的充气或泄气作业配合使用,用于第二封堵片材120无障碍封堵或解封所在立面结构1100。第二悬空结构320、第二封堵片材120、第一封堵气囊210和驱动机构500组成用于温室内部立面空间的第二封堵装置2200。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在所述温室本体1000的内部空间用于封堵所述温室本体1000的外立面预设部位的方案,是一种模块化局部封堵外立面的方案。所述第二悬空结构320是从所述温室本体1000的立面结构1100向所述温室本体1000的内部空间延伸的第一横臂结构321,展开后的第二封堵片材120的厚度方向与第一横臂结构321的延长方向一致。多个第一横臂结构321沿预设水平面间隔布置,各个第一横臂结构321一端固接于立面结构1100,另一端自由;或者,各个第一横臂结构一端固接于立面结构1100,另一端也可以固接于预设的竖向结构,如立柱结构1110等。第一横臂结构321设置有预设长度,在预设长度范围内,可以布置一层第二封堵片材120,也可以间隔布置多层第二封堵片材120。第一封堵气囊210所在竖面与展开后的第二封堵片材120竖向侧边所在竖面相重合。

请继续参见图8,图8示出的封堵立面结构1100的封堵装置是两种第二封堵装置2200。位于右侧的第二封堵装置2200的驱动机构500为第四驱动机构540;位于左侧第二封堵装置2200的驱动机构500为第五驱动机构550。第四驱动机构540和第五驱动机构550均设置有动滑轮机构,可以减少第四转轴541和第五转轴551的转矩。

第四驱动机构540包括第四转轴541、片材导向滑轮504和线段状的牵引索501,第四转轴541可转动地布置于第一横臂结构321,牵引索501一端缠绕固接于第四转轴541,另一端固接于第一横臂结构321,形成可变形状的开口环形结构;第二封堵片材120布置在环形结构中,第二封堵片材120的固定端101向上固接于所述第一横臂结构321,所述第二封堵片材120的活动端102向下;片材导向滑轮504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封堵片材120的活动端102;牵引索501的中部环绕于片材导向滑轮504。

第五驱动机构550包括第五转轴551、横臂导向滑轮503、片材导向滑轮504和牵引索501,第五转轴551可转动地布置于第一横臂结构321下方,位于大地700之上,与大地700和/或立面结构1100下方连接;在第一横臂结构321上设置横臂导向滑轮503,牵引索一端缠绕固接于第五转轴551,另一端固接于第一横臂结构321,中部环绕横臂导向滑轮503,并向下形成可变形状的开口状环形结构;第二封堵片材120布置在环形结构中,第二封堵片材120的固定端101向上固接于第一横臂结构321,第二封堵片材120的活动端102向下,片材导向滑轮504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封堵片材120的活动端102;牵引索中部环绕于片材导向滑轮504。本方案的优势是第五转轴551设置于近地面处,便于安装减速电机506,也便于第五驱动机构550的维护。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是第二封堵片材120自上而下地展开,自下而上地折叠收合的方案。在所述温室本体1000的立面结构1100对应的局部内部空间预设部位不需要封堵时,所述第二封堵片材120处于折叠收合状态,并被悬吊在空中第一横臂结构321下方,靠紧第一横臂结构321,这样可以减少对光线的遮挡,也不占用所述温室本体1000的内部地面空间;第四驱动机构540在所述温室本体1000的出入门需要使用时,设置在该部位的第二封堵片材120向上折叠收合至出入门上方,且第四转轴541也位于第一横臂结构321,这样的话,就避免妨碍作业人员和设备出入所述温室本体1000。

如图9所示,在一些封堵装置2000为第二封堵装置2200的实施例中,第二封堵装置2200的驱动机构500为第六驱动机构560;第六驱动机构560包括第六转轴561和多个线段状的牵引索501,第六转轴561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横臂结构321,各个牵引索501间隔布置,每个牵引索501一端固接于第六转轴561,中部缠绕于第六转轴561,另一端向下用于连接第二封堵片材120的活动端102;第二封堵片材120的固定端101向下固接于大地700,第二封堵片材120的活动端102向上连接于牵引索501。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所述第二封堵片材120从下向上展开,从上向下折叠收合的方案。本方案中,多个牵引索垂直向下连接于第二封堵片材120向上的活动端102,依靠第六转轴561的转矩向上提升第二封堵片材120,令其展开;依靠第二封堵片材120的自重降落折叠收合。第六转轴561上可以设置有螺旋沟槽结构的牵引索缠绕释放器,以便牵引索有序地在第六转轴561上缠绕或释放。

图10所示,这是一种封堵装置2000为第二封堵装置2200的一些实施例,驱动机构500为用于所述第二封堵片材120的第七驱动机构570,第七驱动机构570包括第七转轴571、横臂导向滑轮503和线段状的牵引索501,第七转轴571可转动地布置于第一横臂结构321下方的大地700之上,与大地700和/或立面结构1100下方连接,横臂导向滑轮503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横臂结构321,牵引索501一端固接于第七转轴571,中部环绕于横臂导向滑轮503,另一端向下用于连接第二封堵片材120的活动端102;第二封堵片材120的固定端101向下固接于大地700,第二封堵片材120的活动端102向上连接于牵引索501。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是第二封堵片材120自下而上地展开,自上而下地折叠收合的另一种驱动方式的方案,本方案的第七驱动机构570是一种定滑轮机构,优势是第七转轴571设置于近地面处,便于安装减速电机506,也便于第七驱动机构570的维护。也可以在第二封堵片材120上部设置滑轮,与横臂滑轮组成动滑轮组,牵引索上端固接于第一横臂,中部环绕两滑轮,这样可以减少第七转轴571的转矩。

如图13所示,在一些封堵装置2000为第三封堵装置2300的实施例中,悬空结构300是第三悬空结构330,第三悬空结构330包括可升降地连接于温室本体1000的立面结构1100的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横臂结构331;封堵片材100是第二封堵片材120,多个第二封堵片材120间隔布置于所述第二横臂结构331和大地700之间,第二封堵片材120的活动端102向上连接于第二横臂结构331,第二封堵片材120的固定端101向下连接于大地700;第一封堵气囊210布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封堵片材120之间的缝隙,一端悬吊连接于对应部位的第二横臂结构331,另一端向下抵接于大地700;第二封堵片材120在第一封堵气囊210的配合下,能随第二横臂结构331的升降而向上展开或向下折叠,以便对所在部位的立面结构1100实施封堵或解封。第三悬空结构330、第二封堵片材120、第一封堵气囊210和驱动机构500组成用于温室内部立面空间的第三封堵装置2300。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横臂结构331是一种可升降运动的悬臂结构,一端可升降地连接于对应位置的立面结构1100,另一端自由,所述第二横臂结构331通过第二横臂升降机3311可升降运动地连接于对应位置的所述温室本体1000的立面结构1100的柱结构1110,做升降运动带动第二横臂结构331升降,设置第二横臂升降机驱动机构3312来驱动第二横臂升降机3311,具体的,第二横臂升降机驱动机构3312包括转轴和牵引索,通过该转轴缠绕或释放牵引索来向上提升或向下降落第二横臂升降机3311,这种情况下,所用的柱结构1110是第二横臂升降机3311做上下运动的轨道,该柱结构1110既是一种建筑支撑结构,也是一种机械轨道结构。第二横臂升降机3311也可以是自带动力在柱结构1110上主动地上下爬行。

还可以设置辅助立杆,第二横臂结构331一端可升降地连接于对应位置的立面结构1100,另一端可升降地连接于辅助立杆,第二横臂结构331沿立面结构1100和辅助立杆做升降运动。

第二封堵片材120是与第二横臂结构331配合,自下而上地展开,自上而下地折叠收合。第一封堵气囊210也随第二横臂结构331升降做向上展开或向下降落堆积运动。第一封堵气囊210只有随第二横臂结构331向上升起后,使得第二封堵片材120向上展开后,才能充气臌胀;第二横臂结构331需要下降前,先要对第一封堵气囊210泄气,使第一封堵气囊210囊壁与第二封堵片材120侧边分离。

如图11所示,设置有第四封堵装置2400,在封堵装置2000为第四封堵装置2400的一些实施例中,悬空结构300是第四悬空结构340,第四悬空结构340包括位于温室本体1000内部空间下方的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和位于温室本体1000内部空间上方的屋脊结构1410,以及间隔绷紧连接于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与屋脊结构1410的多个支撑索311;封堵片材100是第一封堵片材110,第一封堵片材110连接于支撑索311,第一封堵片材110的固定端101固接于一侧的所述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活动端102用于拖动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本体沿所述支撑索311伸长方向展开或折叠,第一封堵气囊210沿支撑索311伸长方向连接于支撑索311,且两端抵接于对应侧的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与屋脊结构1410;驱动机构500为用于第一封堵片材110的第三驱动机构530,第三驱动机构530包括第三转轴531、梁柱导向滑轮509和长条闭合环状的牵引索501,第三转轴531和梁柱导向滑轮509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封堵片材110两侧的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与屋脊结构1410,牵引索501的一端不可打滑地环绕所述第三转轴531,另一端绷紧环绕梁柱导向滑轮509,牵引索501中部一侧预设位置处连接于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活动端102;按预设方向转动第三转轴531,牵引索501同步转动并拖动第一封堵片材110沿支撑索311伸长方向展开或折叠;第四封堵装置2400还包括长条状的第二封堵气囊220,第二封堵气囊220平行连接于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活动端102侧,用于当第一封堵片材110向屋脊结构1410展开后,所述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活动端102侧通过第二封堵气囊220抵接于相对的屋脊结构1410。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用于所述温室本体1000的内部坡屋面1300下方空间的第四封堵装置2400,是布置在所述温室本体1000的坡屋面1300下方,靠近坡屋面1300用来封堵坡屋面1300局部空间的,第一封堵片材110展开后靠近对应位置的坡屋面1300,呈斜坡状,相应的,第一封堵气囊210不论是充气或泄气状态也呈斜坡状。支撑索311在屋脊处可以直接连接于屋脊结构1410,也可以通过预设的屋脊辅助结构1411连接于屋脊结构1410。

第三驱动机构530中的第三转轴531也可以布置在屋脊结构1410或屋脊辅助结构1411上,相应的,梁柱导向滑轮509布置在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上;第三驱动机构530中的第三转轴531也可以布置在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上,相应的,梁柱导向滑轮509布置在屋脊结构1410上或屋脊辅助结构1411上。第一封堵片材110的固定端101是靠近第三转轴531所在位置连接于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或者屋脊结构1410或屋脊辅助结构1411,第一封堵片材110活动端102是向着梁柱导向滑轮509所在位置展开的,是向第三转轴531所在位置折叠收合的。第二封堵气囊220是靠近梁柱导向滑轮509布置的。

优选的方案是第三转轴531布置在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梁柱导向滑轮509布置在屋脊结构1410或屋脊辅助结构1411,第二封堵气囊220布置在靠近屋脊结构1410或屋脊辅助结构1411。优势是第三转轴531、第一封堵片材110安装方便,维护方便。

如图8-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多种节能连栋温室1001,温室本体1000是连栋温室,节能连栋温室1001包括用于温室内部空间的封堵装置2000,形成节能连栋温室1001的隔热空间600。

封堵装置2000是第一封堵装置2100、第二封堵装置2200、第三封堵装置2300、第四封堵装置2400,或其任意组合,并在节能连栋温室1001内相应地设置了第三封堵气囊230、第四封堵气囊240、第五封堵气囊250,各种封堵气囊对应地与第一封堵装置2100或第二封堵装置2200或第三封堵装置2300或第四封堵装置2400配合,以便实现对连栋温室内部相应的空间实施封堵隔热,相应形成第一隔热空间610、第二隔热空间620、第三隔热空间630、第四隔热空间640,或多种隔热空间的组合,以便实现不同的保温节能目标,以便适应不同的气候地区。

在一种节能连栋温室1001中,第一封堵装置2100布置于连栋温室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之间,第三封堵气囊230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封堵装置2100之间,固接于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用于与其一侧或两侧的第一封堵装置2100上的第二封堵气囊220充气抵接或泄气分离,以便封堵或解封所在位置的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存在的缝隙。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所述温室本体1000是连栋温室而言,组成所述立面结构1100的支撑结构,可以只有柱结构1110,也可以包括柱结构1110和设置在该柱结构1110上的梁结构1200,还可以包括柱结构1110、连接于柱结构1110顶部的下部梁结构1210和与下部梁结构1210垂直的连接于下部梁结构1210的上部梁结构1220。如果连栋温室内部支撑结构只有柱结构1110,所述第一封堵装置2100可以布置在相对两行柱结构1110之间,连接于对应的柱结构1110,相应的,第三封堵气囊230连接于对应的柱结构1110预设位置。如果连栋温室内部支撑结构包括柱结构1110和设置在该柱结构1110上的一层梁结构1200,所述第一封堵装置2100可以布置在相对两排梁结构1200之间,连接于对应的梁结构1200,相应的,第三封堵气囊230连接于对应的梁结构1200预设位置。如果连栋温室内部支撑结构包括柱结构1110、连接于柱结构1110上部的下部梁结构1210和与下部梁结构1210垂直的连接于下部梁结构1210的上部梁结构1220,存在两层梁结构1200,所述第一封堵装置2100既可以布置在位于下层的相对两排梁结构1200之间,连接于对应的梁结构1200,也可以布置在位于上层的相对两排梁结构1200之间,连接于对应的梁结构1200,相应的,第三封堵气囊230连接于第一封堵装置2100本体所在空间层面对应的梁结构1200预设位置。

第一封堵装置2100中的第一封堵片材110、第一封堵气囊210、第二封堵气囊220与第三封堵气囊230配合使用,即第一封堵片材110展开,第一封堵气囊210、第二封堵气囊220与第三封堵气囊230充气,体积变大,可以把连栋温室内部屋面以下的空间封堵。相反,第一封堵装置2100中的第一封堵气囊210、第二封堵气囊220与第三封堵气囊230泄气体积变小,第一封堵片材110无障碍地折叠收合,体积变小,可以把连栋温室内部屋面以下的空间敞开。

可以在连栋温室内设置一个中央充泄气机构,所有的封堵气囊通过输气管连接于中央充泄气机构;

也可以是各种各个封堵气囊200自带充泄气机构,封堵气囊200各自的充泄气机构只为其本体冲泄气。

本方案的第一封堵装置2100只能在连栋温室内封堵对应的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以上的空间,即,第一封堵装置2100与连栋温室立面结构1100以及大地700之间形成隔热空间600,第一封堵装置2100阻止隔热空间600的热能在夜间通过第一封堵装置2100向坡屋面1300转移,但是,隔热空间600内的大量的热能会通过连栋温室立面结构1100向外转移。

如图8-图1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节能连栋温室1001,节能连栋温室1001包括两种封堵装置2000和两种封堵气囊200,即第一封堵装置2100和第二封堵装置2200或第三封堵装置2300,以及长条状的第三封堵气囊230和长条状的第四封堵气囊240,第一封堵装置2100布置于连栋温室的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之间,第二封堵装置2200或第三封堵装置2300布置于连栋温室立面结构1100的内侧,位于第一封堵装置2100下方,所述第三封堵气囊230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封堵装置2100之间,固接于连栋温室相应位置的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用于与其一侧或两侧的第一封堵装置2100上的第二封堵气囊220抵接;第四封堵气囊240设置于第二封堵装置2200中的第一横臂结构321或第三封堵装置2300中的第二横臂结构331,用于与其上方的第一封堵装置2100中展开后的第一封堵片材110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的第一封堵装置2100用于在连栋温室内封堵对应的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以上的空间,第二封堵装置2200或第三封堵装置2300用于在连栋温室外立面内侧封堵立面空间。第一封堵装置2100与第二封堵装置2200或第三封堵装置2300配合使用,在连栋温室屋面围护结构与立面围护结构内侧,形成了由第一封堵片材110和第二封堵片材120、以及第一封堵气囊210、第二封堵气囊220、第三封堵气囊230、第四封堵气囊240共同组成的一个严密的隔热套体结构,这个隔热套体结构围出了第一隔热空间610和第二隔热空间620,使连栋温室围护结构以内原本一个较大的空间变成了两个较小的空间,即,套体结构与围护结构之间的第二隔热空间620和套体结构内部第一隔热空间610,第二隔热空间620包围着第一隔热空间610。第一封堵装置2100与第二封堵装置2200或第三封堵装置2300在配合使用时,第一横臂结构321或第二横臂结构331与上方的第一封堵片材110之间是存在空隙的,第四封堵气囊240用于填补这个空隙,以使得套体结构更加严密。在具体使用时,当需要封堵时,第一封堵装置2100中的第一封堵片材110展开,第四封堵气囊240充气臌胀抵接对应的第一封堵片材110;不需要封堵时,先给第四封堵气囊240泄气,令其体积变小,与相邻的第一封堵片材110分离,再令第一封堵片材110折叠收合。

连栋温室内第一隔热空间610和第二隔热空间620的存在,可以使第一隔热空间610内的热能在夜间通过第二隔热空间620后再透过连栋温室围护结构向外转移难度更大,因此,节能效果更好。

图8所示的温室本体1000是节能连栋温室1001,该节能连栋温室1001的结构包括4列拱架桁架模块1400,4列拱架桁架模块1400连接在左右两个立面结构1100的柱结构1110上以及3行中部柱结构1110上。为了提高节能连栋温室1001的节能性能,在封堵装置2000中,每个拱架桁架模块1400上设置了2套第一封堵装置2100,每个立面结构1100上设置了2套第二封堵装置2200。第二封堵装置2200位于第一封堵装置2100的下方。第一封堵装置2100连接于拱架桁架模块1400的桁架部中的竖腹杆1202上。每套第一封堵装置2100中,第一封堵片材110通过吊挂连接件111从支撑索311下部吊挂连接在支撑索311的下方,支撑索311两端绷紧连接于拱架桁架模块1400的桁架部的竖腹杆1202上。第一封堵片材110处于半展开半折叠状态,其活动端102位于右边,与牵引索501的中部连接,其固定端101位于左侧连接于拱架桁架模块1400的桁架部的竖腹杆1202上,第一封堵气囊210设置于第一封堵片材110对应的侧边外的缝隙中,两端抵接于拱架桁架模块1400的桁架部1201,处于泄气瘪软下垂状态。牵引索501是线段状的牵引索,两端分别缠绕连接于第二驱动机构520中的第一转轴521和第二转轴522,第一转轴521和第二转轴522通过转轴座502(图中没有示出)可转动地连接于拱架桁架模块1400的桁架部的竖腹杆1202上。每个拱架桁架模块1400右侧的桁架部1201上设置了第三封堵气囊230,每个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活动端102上设置有第二封堵气囊220。第一转轴521和第二转轴522配合使用。如果第二转轴522继续转动缠绕拉动牵引索501,第一转轴521配合第二转轴522转动释放牵引索501,第一封堵片材110的活动端102在牵引索501的拉动下沿展开方向103继续向右移动至预设的展开位置,并给第二封堵气囊220和第三封堵气囊230充气,第二封堵气囊220与第三封堵气囊230抵接在一起。再给第一封堵气囊210充气,第一封堵气囊210抵接于对应的两个第一封堵片材110的侧边。2个第二封堵装置2200的第二悬空结构320都包括第一横臂结构321,第一横臂结构321是一种悬臂结构,一端固接于节能连栋温室1001的立面结构1100的柱结构1110上,另一端自由伸向节能连栋温室1001内部空间。第二封堵片材120的固定端101向上固接于第一横臂结构321,活动端102向下,在活动端102设置了挤压板508,挤压板508上设置了片材导向滑轮504,第二封堵片材120通过2列片材导向滑轮504被牵引索501勒紧向上折叠或松开向下展开。位于左侧的第二封堵装置2200中,驱动机构500是第五驱动机构550,包括第五转轴551,第五转轴551布置在大地700之上,在第一横臂结构321上设置了横臂导向滑轮503。牵引索501一端固接于第一横臂结构321,中部分别环绕片材导向滑轮504和横臂导向滑轮503,另一端缠绕连接于第五转轴551。第一封堵气囊210沿侧视方向竖向布置于相邻两个第二封堵片材120之间的空隙中,上端连接于第一横臂结构321,下端抵接于大地700。第四封堵气囊240布置在第一横臂结构321上方,用于与其上方的第一封堵装置2100中的下层第一封堵片材110在展开后充气抵接。位于右边的第二封堵装2200与位于左边的第二封堵装置2200不同的是,其驱动机构500是第四驱动机构540,第四转轴541布置在第一横臂结构321上,牵引索501一端固接于第一横臂结构321,另一端缠绕连接于第四转轴541,中部环绕片材导向滑轮504。当节能连栋温室1001的立面结构1100预设部位需要设置出入门时,该部位的驱动机构500适合选用第四驱动机构540,第四转轴541设置于高位,不会妨碍人和设备进出节能连栋温室1001。如果要实施封堵,第四封堵气囊240和第一封堵气囊210都先要泄气体积变小,以便第一封堵片材110和第二封堵片材120无障碍地展开,等第一封堵片材110展开至预设位置,且,第二封堵片材120展开至大地700后,再分别给第一封堵气囊210和第四封堵气囊240充气令其臌胀,以便第一封堵气囊210的囊壁分别抵接在第一封堵片材110和第二封堵片材120对应的侧边,以便第四封堵气囊240的囊壁向上抵接在对应的第一封堵装置2100中的第一封堵片材110的下表面。按预设方向转动第五转轴551和第四转轴541释放牵引索501,第二封堵片材120可以依靠自重向下展开。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封堵装置2100中,驱动机构500可以用第三驱动机构530替代第二驱动机构520,即,用梁柱导向滑轮509替代第一转轴521,用第三转轴531替代第二转轴522,用闭环状牵引索501替代线段状牵引索501,用闭环状牵引索501的预设部位连接吊挂连接件111的预设部位,闭环状牵引索501在第三转轴531上是不可打滑地缠绕连接,在梁柱导向滑轮509上是环绕连接。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节能连栋温室1001,所述节能连栋温室1001包括三种封堵装置2000,即,第一封堵装置2100、第二封堵装置2200和第四封堵装置2400,以及长条状的第三封堵气囊230、长条状的第四封堵气囊240、长条状的第五封堵气囊250;第一封堵装置2100布置于连栋温室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之间,第二封堵装置2200布置于所述连栋温室外立面内侧,位于第一封堵装置2100下方,第四封堵装置2400布置于所述连栋温室坡屋面1300下方,位于第一封堵装置2100上方;第三封堵气囊230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封堵装置2100之间,固接于所述连栋温室天沟1301下方的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用于与其一侧或两侧的所述第一封堵装置2100上的第二封堵气囊220抵接;第四封堵气囊240设置于第二封堵装置2200中的第一横臂结构321,用于与其上方的第一封堵装置2100中展开后的第一封堵片材110抵接;第五封堵气囊250设置于相邻两个第四封堵装置2400之间,固接于连栋温室屋脊结构1410,用于与其两侧的第四封堵装置2400上的第二封堵气囊220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的第一封堵装置2100用于在连栋温室内封堵对应的柱结构1110和/或梁结构1200以上的空间(连栋温室天沟1301所在附近层面空间),第二封堵装置2200用于在连栋温室外立面内侧封堵立面空间,第四封堵装置2400在连栋温室坡屋面1300下方用于封堵坡屋面1300下方的斜向空间。

第一封堵装置2100、第二封堵装置2200、和第四封堵装置2400以及第三封堵气囊230、第四封堵气囊240、和第五封堵气囊250配合使用使连栋温室围护结构以内原本一个较大的空间变成了4个较小的空间,即,立面结构1100与第二封堵装置2200之间的第二隔热空间620,坡屋面结构1300与第四封堵装置2400之间的第三隔热空间630,第四封堵装置2400与第一封堵装置2100之间的第四隔热空间640,以及第一封堵装置2100与第二封堵装置2200与大地700之间的第一隔热空间610。

本方案能进一步增强了连栋温室内第一隔热空间610的热能在冬季夜间通过第二隔热空间620、第三隔热空间630、和第四隔热空间640,再透过连栋温室围护结构向外转移的难度,使连栋温室节能性更好。

各种封堵气囊200各自自带的充泄气机构可以与其囊壁复合为一体,该充泄气机构可设置远程控制器件,通过远程控制其对所在气囊本体中进行冲泄气。比如,根据时间因素控制,或根据环境温度因素控制,或者根据光照因素控制,或者多因素综合控制。

如图9-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抗风节能连栋温室1002,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节能连栋温室1001,在节能连栋温室1001的立面结构1100外部设置抗风竖杆1500,抗风竖杆1500上端按预设方案连接在节能连栋温室1001的立面结构1100上部预设位置,下端延伸至立面结构1100下部大地700附近预设部位,抗风竖杆1500与组成所述立面结构1100的柱结构1110把设置在所述立面结构1100本体上的立面卷膜1120夹在中间,用于减缓立面卷膜1120被风吹动。

需要说明的是,现有技术中薄膜连栋温室外立面的围护结构棚膜设置成了活动状态的卷膜,所述卷膜是能够严密覆盖所在立面结构预设部位的整张薄膜,其上端固接于所在立面结构本体,下端缠绕连接于卷膜轴,所述卷膜轴缠绕转动,能够使立面卷膜逐渐缠绕在所述卷膜轴上的同时向上移动,直至抵达上端附近,使所在立面围护结构暂时消失,以便于所述连栋温室通风降温;所述卷膜轴释放转动,能使所述立面卷膜向下展开逐步覆盖所在立面结构预设部位,使所在立面结构暂时恢复,以便于所述连栋温密闭保温。为了防止刮风吹动展开后的所述立面卷膜,在外立面上设置柔性线状压膜绳,把所述立面卷膜设置在压膜绳与立面结构的柱结构之间,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在一个高度较高的平顺的立面上,用柔性的压膜绳压固展开后的柔性立面卷膜,由于所述立面卷膜下端自由,所述立面卷膜受负风压吸力作用时,卷膜连同压膜绳会一起向外鼓包,所以,现有技术中用压膜绳抵抗大风对立面卷膜的吹动效果不理想。

本方案用硬质的抗风竖杆1500替代压膜绳,只要抗风竖杆1500本体不发生向外弯曲的情况下,就能够减缓负风压迫使所述立面卷膜1120向外鼓包的现象。

如图9-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抗风竖杆1500与立面卷膜1120之间设置有固定间隔空隙1501,在抗风竖杆1500对应立面卷膜1120的一侧设置第六封堵气囊260,第六封堵气囊260可充气可泄气,第六封堵气囊260用于挤压或消除挤压该立面卷膜1120;或者,抗风竖杆1500与立面卷膜1120之间设置有可变间隔空隙1502,在所述抗风竖杆1500对应立面卷膜1120的一侧设置可变形挤压条1503,用于挤压该立面卷膜1120,优选的方案是可变形挤压条1503是弹性挤压条,比如,弹性挤压条可以用膜材面料制成的筒状空腔结构填充弹性丝绵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立面卷膜1120上设置有卷膜轴1121,所述立面卷膜1120在卷膜轴1121上缠绕收合或释放展开的过程中,所占用空间在变化。如果为了所述抗风节能连栋温室1002密闭保温,当所述立面卷膜1120充分展开后仍然与抗风竖杆1500呈分离状,刮风时,所述立面卷膜1120必然会在所述抗风竖杆1500和所在立面结构1100的柱结构1110之间频繁摆动,既不利于密闭保温,也会损坏立面卷膜1120。

至少可以把所述抗风竖杆1500上端通过一个横杆连接于所在立面结构1100的方式,使所述抗风竖杆1500与柱结构1110之间的间隔距离设置成固定的。利用第六封堵气囊260的充气泄气对所述立面卷膜1120实施挤压或解除挤压。在抗风竖杆1500内侧设置第六封堵气囊260,当立面卷膜1120在卷膜轴1121上缠绕或释放时,第六封堵气囊260处于泄气状态,抗风竖杆1500与立面卷膜1120处于分离状态,立面卷膜1120无障碍地在卷膜轴1121上缠绕或释放;当立面卷膜1120完成缠绕或释放时,给第六封堵气囊260充气,第六封堵气囊260臌胀对立面卷膜1120实施挤压,抵御刮风吹动立面卷膜1120。

把抗风竖杆1500与柱结构1110之间的间隔距离设置成可变的,抗风竖杆1500通过可变形挤压条1503始终接触着立面卷膜1120,利用可变形挤压条1503的变形量调节抗风竖杆1500与柱结构1110之间间隔距离的力量来抵御刮风吹动立面卷膜1120。

可变形挤压条1503的实现方式至少包括:一是向设有进出气孔的薄膜筒状结构填充弹力棉的方式制成,二是向透气布筒状结构填充弹力棉制成,三是用海绵条制成。

在立面结构1100预设部位设置横杆轨道1505,所述抗风竖杆1500上端通过滚轮连接件1506连接于该横杆轨道1505,滚轮连接件1506在该横杆轨道1505上前后滚动,会带动抗风竖杆1500远离或靠近立面结构1100上的立面卷膜1120。可以把横杆轨道1505设置成向立面结构1100倾斜的坡状,滚轮连接件1506会因为抗风竖杆1500的重力作用滚向立面结构1100,使设置在抗风竖杆1500侧面的可变形挤压条1503始终挤压着立面卷膜1120。为了提高抗风竖杆1500利用本体重力推动滚轮连接件1506的作用,抗风竖杆1500可选用圆管,管腔内填充重物(如砂浆、碎石混凝土),也可以在抗风竖杆1500下端吊挂配重物。

可以设置伸缩机构连接于滚轮连接件1506,用外力推拉滚轮连接件1506带动抗风竖杆1500远离立面结构1100或靠近立面结构1100。伸缩机构可以是一种气动机构或液压机构。

可以在立面卷膜1120展开后下端设置锚固结构1507,所述锚固结构1507设置在地面附近,连接于大地700和/或立面结构1100,锚固结构1507用于连接抗风竖杆1500下端,以便阻止抗风竖杆1500下端随风摆动。

利用横杆连接件1504或横杆轨道1505把抗风竖杆1500上端连接在节能连栋温室1001外立面上部预设位置,会阻碍薄膜节能连栋温室1001更换外立面围护结构——薄膜的安装施工,优选的方案是,节能连栋温室1001屋面结构采用拱架桁架模块1400结构,位于立面结构1100的柱结构1110上端的拱架桁架模块1400结构的桁架部成为该立面结构1100的一部分,在该桁架部上弦杆处设置Z型横向构件,该Z型构件包括一个横壁和布置在横壁上下两侧的两个竖壁,上方竖壁用于连接屋面薄膜围护结构,下方竖壁用于连接立面薄膜围护结构(立面卷膜1120、立面防虫网),横壁用于连接横杆连接件1504或横杆轨道1505。

如图9、图10所示,图9和图10出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抗风节能连栋温室1002的一种局部侧视示意图。所述抗风节能连栋温室1002至少包括四个外立面,至少在一个外立面的立面结构1100上从外向内依次设置有抗风竖杆1500、第六封堵气囊260或可变形挤压条1503、立面卷膜1120、柱结构1110、和第二封堵片材120,柱结构1110上端用于支撑屋面结构中的拱架桁架模块1400,柱结构1110内侧上部用于连接第一横臂结构321,柱结构1110外侧用于与抗风竖杆1500夹持立面卷膜1120。在具体实践中,柱结构1110与立面卷膜1120之间可以设置一层防虫网,该防虫网固接于柱结构1110,立面卷膜1120紧贴着防虫网卷放。示出的所述抗风节能连栋温室1002的一套第一封堵装置2100局部和第二封堵装置2200,第一封堵装置2100位于第二封堵装置2200上方,第二封堵装置2200在抗风节能连栋温室1002本体立面结构1100内侧附近,第一封堵装置2100通过第四封堵气囊240充气或泄气与第二封堵装置2200活动抵接或分离。两实施例中,第一封堵装置2100中的第一封堵片材110通过吊挂连接件111在下方连接于支撑索311并处于保温的展开状,设置于第一封堵片材110之间的第一封堵气囊210处于充气臌胀状态;第二封堵装置2200中的第二封堵片材120的固定端101连接于大地700,线段状的牵引索501一端连接于第二封堵片材120的活动端102,第二封堵片材120处于半折叠半展开状态,在第二封堵片材120活动端102处设置有第二封堵气囊220,设置于相邻两第二封堵片材120之间的第一封堵气囊210处于泄气瘪软状态,与第二封堵片材120处于分离状态,以便于第二封堵片材120无阻碍地实施展开或折叠运动。当第二封堵片材120向上展开后,设置于第二封堵片材120活动端102的第二封堵气囊220处于充气臌胀状态后,其上侧囊壁可以抵接于第四封堵气囊240下侧囊壁。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第二封堵片材120活动端102对应的上方设置有多个第一横臂结构321,多个第一横臂结构321把第四封堵气囊240托起。

在抗风节能连栋温室1002一个立面结构1100内侧可以设置1个通长贯通的第四封堵气囊240,也可以设置多个彼此独立分离但首尾相连的第四封堵气囊240,还可以设置1个通长的有多个彼此隔离的囊腔组成的第四封堵气囊240。由于第一横臂结构321的阻碍,设置在第二封堵片材120活动端102上的第二封堵气囊220充气臌胀后在对应第一横臂结构321处是抵接不到第四封堵气囊240的,所以,可以把布置在第二封堵片材120活动端102上的第二封堵气囊220设置成多个独立的第二封堵气囊220,以便于各个第二封堵气囊220充气臌胀后嵌合着第一横臂结构321向上抵接第四封堵气囊240,这样的话,布置在第二封堵片材120的活动端102上的第二封堵气囊220的长度与相邻第一横臂结构321之间的间隔距离相匹配。可以把布置在第二封堵片材120活动端102上的第二封堵气囊220设置成多个凹凸囊腔组成的通长贯通的第二封堵气囊220,这样的话,布置在第二封堵片材120活动端102上的第二封堵气囊220的长度与该活动端102的长度相匹配。

图9中,抗风节能连栋温室1002的第二封堵装置2200中的驱动机构500是第六驱动机构560,第六转轴561布置在第一横臂结构321上,在第六转轴561两侧设置了2个第四封堵气囊240,该两个第四封堵气囊240处于充气臌胀状态,其上侧囊壁向上抵接于对应的第一封堵装置2100中的第一封堵片材110下表面,以及,在对应位置挤压抵接于设置在两个第一封堵片材110之间的第一封堵气囊210下侧囊壁,把第一横臂结构321与展开后的第一封堵片材110之间的缝隙严密封堵。牵引索501包括线段状牵引索,其下端连接于第二封堵片材120活动端102,其上端固接缠绕于第六转轴561。抗风竖杆1500与柱结构1110之间设置有固定间隔空间1501,用于容纳第六封堵气囊260,以及立面卷膜1120、卷膜轴1121和防虫网,抗风竖杆1500分别通过上端的横杆连接件1504和下端的锚固结构1507布置在预设位置,形成固定间隔空间1501。本实施例中,卷膜轴1121垂落在所在立面结构1100下部,相应的立面卷膜1120处于展开状态,处于把设置在该立面结构1100的通风口封堵的状态,但第六封堵气囊260还没有充气臌胀,还没有对展开着的立面卷膜1120实施挤压,这时候,如果给第六封堵气囊260充气臌胀对立面卷膜1120实施挤压,就可以抵御刮风吹动该部位的立面卷膜1120。如果保持第六封堵气囊260的瘪软状态或继续泄气,卷膜轴1121就可以无阻碍地向上转动缠绕立面卷膜1120,使立面结构1100处于通风状态。图10中,第四封堵气囊240是一个处于充气臌胀状态的气囊,第二封堵装置2200的驱动机构500是第七驱动机构570,第五转轴551设置在大地700之上。抗风竖杆1500与柱结构1110之间设置有可变间隔空隙1502,抗风竖杆1500内侧设置有可变形挤压条1503,抗风竖杆1500分别通过上部的滚轮连接件1506可移动地连接于横杆轨道1505,下部通过锚固结构1507连接于大地700,横杆轨道1505设置有坡度,滚轮连接件1506有拖动着抗风竖杆1500向立面结构1100靠紧的趋势。卷膜轴1121处于立面结构1100中部,立面卷膜1120处于半展开半收合状态,立面结构1100的通风口处于半打开状态,在抗风竖杆1500重力作用下被滚轮连接件1506沿坡度向立面结构1100滚动,使得抗风竖杆1500通过可变形挤压条1503始终挤压着卷膜轴1121和立面卷膜1120。抗风竖杆1500可以是一根单型材杆状结构(如钢管、U型钢等),也可以是多种型材复合而成的格构结构、或弦杆结构。当立面结构1100较高时,需要较长的抗风竖杆1500,在不增加单根型材横截面尺寸的情况下,采用格构结构或弦杆结构可以增强抗风竖杆1500的抗弯性能。

如图11所示,图11中示出的是一种抗风节能连栋温室1002的局部侧视示意图。左侧立面结构1100的柱结构1110上端支撑着组成抗风节能连栋温室1002本体的坡屋面1300的拱架桁架模块1400的桁架部,屋脊辅助结构1411连接着屋脊结构1410,组成每个拱架桁架模块1400的两个桁架部的竖腹杆1202和绷紧连接在该竖腹杆1202上的支撑索311构成第一悬空结构310,第一悬空结构310、悬吊连接在第一悬空结构310的支撑索311下方的第一封堵片材110和第一驱动机构510共同组成了第一封堵装置2100,第一封堵装置2100设置了两层。第一驱动机构510由轨道组件511(虚线所示)和行走组件512组成。第一封堵装置2100中的第一封堵片材110即将展开,连接于其活动端102的第二封堵气囊220即将抵接于连接于桁架部的第三封堵气囊230。竖腹杆1202和屋脊辅助结构1411以及连接于二者的支撑索311组成了第四悬空结构340,第一封堵片材110悬吊连接于该支撑索311,第三驱动机构530中的梁柱导向滑轮509布置在屋脊辅助结构1411,第三转轴531布置在桁架部,闭环状的牵引索501连接于梁柱导向滑轮509、第三转轴531和第一封堵片材110活动端102。第三驱动机构530、支撑索311、第一封堵片材110以及第四悬空结构340共同组成了第四封堵装置2400。第四封堵装置2400与坡屋面1300围出了第三隔热空间630,第四封堵装置2400与第一封堵装置2100围出了第四隔热空间640。抗风竖杆1500通过横杆连接件1504和锚固结构1507连接在立面结构1100外侧,与立面结构1100之间形成固定间隔空隙1501,抗风竖杆1500内侧设置了第六封堵气囊260,用于挤压或解除挤压立面卷膜1120(为了画面清晰,图中没有示出)。横杆连接件1504连接于组成立面结构1100的桁架部,在该桁架部下部设置了第一横臂结构321,第四驱动机构540、第四封堵气囊240、和第二封堵片120固定端101均连接于第一横臂结构321,共同组成第二封堵装置2200。第二封堵装置2200与立面结构1100围出第二隔热空间620,第二封堵装置2200、第一封堵装置2100、与大地700共同围出第一隔热空间610,第一隔热空间610是抗风节能连栋温室1002的使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种植蔬菜、或养殖畜禽、或养殖水产、或用于生物发酵等生产活动。两个拱架桁架模块1400之间设置天沟1301,天沟1301下方用封堵结构连接右侧第一封堵装置2100中的第一封堵片材110的固定端101和左侧第一封堵装置2100和第三封堵气囊230。天沟1301下方的桁架部连接于中部柱结构1110(虚线所示)。

如图12所示,图12是图11所示的抗风节能连栋温室1002的另一种局部侧视示意图。图12示出了拱架桁架模块1400部分桁架部中的竖腹杆1202,示出了每个竖腹杆1202上连接了一层第一封堵装置2100的第一封堵片材110,以及相邻两个第一封堵片材110之间的第一封堵气囊210,为了画面清晰,支撑索311以及吊挂连接件111等没有示出。在每个竖腹杆1202下部设置有第一横臂结构321,竖腹杆1202和第一横臂结构321共同组成第二悬空结构320,第二封堵片材120固定端101向上连接于第一横臂结构321,下端活动端102设置有挤压板508,在挤压板508下设置有片材导向滑轮504,驱动机构500中的牵引索501一端固接于第一横臂结构321中部环绕于片材导向滑轮504,第二封堵片材120是自上而下展开、自下而上折叠收合的。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个第二封堵片材120之间空隙中设置的第一封堵气囊210是通过第二悬空结构连接件322吊挂连接于第一横臂结构321的,该第一封堵气囊210处于泄气瘪软状态。第二悬空结构320、驱动机构500、第二封堵片材120以及第一封堵气囊210共同组成了第二封堵装置2200。还需要说明的是,设置在第一横臂结构321上的第四封堵气囊240下部囊壁设置成凹凸状,凹陷处嵌连于第一横臂结构321,凸起处抵接于第二封堵片材120固定端101,第四封堵气囊240继续充气向上臌胀可抵接于上方的第一封堵装置2100中的第一封堵片材110。

如图13所示,图13是另一种抗风节能连栋温室1002的一种局部侧视示意图。第三封堵装置2300中的悬空结构300是第三悬空结构330,所述第三悬空结构330包括可升降地连接于抗风节能连栋温室1002本体的立面结构1100的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横臂结构331,多个所述第二封堵片材120间隔布置于第二横臂结构331和大地700之间,第二封堵片材120活动端102向上连接于所述第二横臂结构331,其固定端101向下连接于大地700;第一封堵气囊210布置在相邻两个第二封堵片材120之间的缝隙,一端悬吊连接于对应部位的第二横臂结构331,另一端向下抵接于大地700;第二封堵片材120在第一封堵气囊210的配合下,能随第二横臂结构331的升降而向上展开或向下折叠,以便对所在部位的立面结构1100实施封堵或解封。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横臂结构331相对于抗风节能连栋温室1002本体的立面结构1100可做升降运动,具体方案是,第二横臂结构331是一种悬臂结构,一端可升降地连接于对应位置的立面结构1100,另一端自由,指向所述节能连栋温室1001本体的内部空间。第二横臂结构331通过第二横臂升降机驱动机构3312使第二横臂升降机3311在立面结构1100的柱结构1110上做升降运动。第二横臂升降机3311可升降地连接于对应位置的立面结构1100中的柱结构1110,沿柱结构1110做升降运动,第二横臂升降机3311可以是自带动力在柱结构1110上主动地上下爬行,也可以是被外设的动力牵引装置第二横臂升降机驱动机构3312提放进行被动地上下爬行,这种情况下,所用的柱结构1110是第二横臂升降机3311做上下运动的轨道,该柱结构1110既是一种建筑支撑结构,也是一种机械轨道结构。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635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