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原位修复马尾藻场的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46:07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环境修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原位修复马尾藻场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藻场是以大型海藻群落为主并与其它海洋生物群落共同构成的一种典型近岸海洋生态系统。海藻场是国际社会公认的重要近海渔业生境,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以大型海藻作为初级生产力,为鱼、虾、贝等海洋动物提供食物、隐藏和产卵场地,是维持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同时,海藻场中大型海藻吸收海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盐,对近海海域富营养化有很好的生物修复作用,可抑制赤潮的发生;此外,海藻场也是海洋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海藻吸收CO

海南省地处热带北缘,常年高温、水质清澈,形成了众多天然马尾藻场。然而,近年来海南省海藻场生态系统现状令人堪忧。随着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和海洋酸化等系列环境变化,以及陆源污染物入海、近海养殖污染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海藻场面积逐渐减小、退化极为严峻,物种多样性和生物量都有所下降。此外,在采收马尾藻时,有些马尾藻尚未成熟即被采收,或被连“根”拔起,沿海居民不科学的采收也是导致海藻场退化的原因之一。

目前,国内外对海洋藻场的恢复方法主要是构建人工藻场,采取在潮间带投放大量的人工渔礁作为底栖藻类附着基,或先在人工藻礁上培育海藻幼苗,待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将其投放至海底来修复海藻场,并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但是这些构建方式需要花费巨大的资金和建造庞大的基质,操作不方便,耗时耗力,对原有的底栖生物造成破坏,且改变了长期自然形成的近岸流场特征,不适用于基岩潮间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位修复马尾藻场的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方法,针对海藻场中部分大型海藻种群密度逐步减小的情况,采用原位投放性成熟且未排精排卵的雌雄马尾藻,通过围网减缓海浪冲击,让其受精卵自然附着藻礁的方法,可增加退化海藻的种群密度,降低海藻场修复成本,有利于马尾藻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马尾藻场的修复方法,取预培养的种藻固定于打桩围网的修复区域;所述种藻包括雌种藻和雄种藻;所述雌种藻和所述雄种藻的比例为(3~10):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修复方法中所述雌种藻和所述雄种藻的比例为3: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修复方法中所述雌种藻和所述雄种藻的比例为6: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修复方法中所述雌种藻和所述雄种藻的比例为7: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修复方法中所述雌种藻和所述雄种藻的比例为10: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修复方法中所述种藻包括匍枝马尾藻或冬青叶马尾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修复方法中所述预培养包括阴干刺激2小时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修复方法中所述种藻为性成熟但没有排精或排卵。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修复方法中所述种藻的所述种藻的采集区域的覆盖度不少于4株/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修复方法中所述固定包括取尼龙绳夹住所述种藻的步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修复方法中所述修复区域包括退化的海藻场。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修复方法中所述打桩的桩子包括木桩或钢钎。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修复方法中所述桩子的高度为80~100c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修复方法中,所述桩子的高度为80cm、90cm或100cm。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修复方法中所述围网采用10~60目的尼龙网。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修复方法中,所述围网采用10目、20目、30目或60目的尼龙网。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修复方法中还包括培养的步骤;所述培养的时间不少于7天。

本发明提供了马尾藻场的修复方法,取预培养的种藻固定于打桩围网的修复区域,培养;所述种藻包括雌种藻和雄种藻;所述雌种藻和所述雄种藻的比例为(3~10):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包括:

(1)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方法,针对海藻场中部分大型海藻种群密度逐步减小的情况,采用原位投放性成熟且未排精排卵的雌雄马尾藻,通过围网减缓海浪冲击,让其受精卵自然附着藻礁的方法,可增加退化海藻的种群密度,降低海藻场修复成本,有利于马尾藻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利用。

(2)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方法,操作方便,可以规模化修复海藻场,效率高,降低了操作成本。

(3)本发明提供的修复方法通过在藻礁放置性成熟但未排精排卵的雌雄种藻,让其受精卵自然附着在藻礁表面,可迅速实现受精卵底栖固定,无需进行潜水作业,修复人员可站在潮间带进行操作。该方法在节约成本的条件下,可以规模化进行海藻资源的养护。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位修复马尾藻场的方法。

应该理解,表述“……中的一种或多种”单独地包括每个在所述表述后叙述的物体以及所述叙述的物体中的两者或更多者的各种不同组合,除非从上下文和用法中另有理解。与三个或更多个叙述的物体相结合的表述“和/或”应该被理解为具有相同的含义,除非从上下文另有理解。

术语“包括”、“具有”或“含有”,包括其语法同义语的使用,通常应该被理解为开放性和非限制性的,例如不排除其他未叙述的要素或步骤,除非另有具体陈述或从上下文另有理解。

应该理解,只要本发明仍可操作,步骤的顺序或执行某些行动的顺序并不重要。此外,两个或更多个步骤或行动可以同时进行。

本文中的任何和所有实例或示例性语言如“例如”或“包括”的使用,仅仅打算更好地说明本发明,并且除非提出权利要求,否则不对本发明的范围构成限制。本说明书中的任何语言都不应解释为指示任何未要求保护的要素对于本发明的实践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用以界定本发明的数值范围与参数皆是约略的数值,此处已尽可能精确地呈现具体实施例中的相关数值。然而,任何数值本质上不可避免地含有因个别测试方法所致的标准偏差。因此,除非另有明确的说明,应当理解本公开所用的所有范围、数量、数值与百分比均经过“约”的修饰。在此处,“约”通常是指实际数值在一特定数值或范围的正负10%、5%、1%或0.5%之内。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原位修复马尾藻场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选择修复区域和时间:选择退化的海藻场为修复区域,确定马尾藻性成熟且未排精排卵期为修复时间;

2)选择和获取种藻:在海藻场内选择性成熟但未排精排卵的马尾藻作为种藻,在阴凉处阴干刺激一段时间;

3)种藻投放:在修复区域内选择未附着藻类的藻礁,用高压水枪或扫帚洗刷藻礁表面的泥沙,按照一定比例将性成熟的雌雄马尾藻固定在待修复的藻礁上,在藻礁四周打桩围上尼龙网,减缓海浪对种藻或受精卵冲击的影响,放置7天后取出种藻;

4)修复效果评价:对目标藻礁上的马尾藻幼苗进行调查记录,确定马尾藻覆盖度;

在上述步骤1)中,修复区域为退化的海藻场,修复时间为马尾藻成熟时期。

在上述步骤2)中,目标海藻为海藻场内的性成熟但未排精排卵的马尾藻,覆盖度达到≥4株/m

在上述步骤3)中,在修复区域内选择未附着藻类的岩礁,于低潮期利用高压水枪冲洗目标藻礁表面的泥沙,在藻礁四周打桩,桩为木桩或钢钎,桩高为80~100cm,选择10~60目尼龙网将桩围住,减缓海浪对种藻或受精卵冲击的影响。

在上述步骤3)中,用尼龙绳夹住种藻主茎,并将尼龙绳绑在藻礁上,种藻密度≥4株/m

本发明实施例1~实施例6中,所用原料及试剂均可由市场购得。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实施例1利用匍枝马尾藻修复海藻场

1)选择修复时间和区域

修复时间为海藻场优势种-匍枝马尾藻在海南海域的性成熟且未排精排卵期,具体时间为2月~4月;修复区域为退化的马尾藻海藻场。

2)种藻的选择和获取

种藻:选择性成熟但未排精排卵的藻株作为种藻,颜色深而有光泽,主枝相对粗壮,生殖托表面粒状凸起并有黏滑感。

获取地点:在目标藻礁附近匍枝马尾藻盖度≥4株/m

3)种藻投放

目标藻礁处理:在修复区域内选择未附着藻类的藻礁,于低潮期用高压水枪洗刷藻礁表面的泥沙,在藻礁四周插入钢钎,高80cm,将10目尼龙网系在钢钎上,将目标藻礁围住,减缓海浪对种藻或受精卵冲击的影响。

种藻:将成熟的匍枝马尾藻雌雄株放置在遮阳篷下进行阴干刺激2小时,将匍枝马尾藻主茎插入尼龙绳股间将其夹紧,将夹好种藻的尼龙绳绑在待修复的藻礁上,在藻礁上种藻密度为4株/m

4)修复效果评价

每个时间段同一地点对目标藻礁的匍枝马尾藻的密度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从捆绑种藻后开始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在90天时马尾藻覆盖度可达5300株/m

表1匍枝马尾藻覆盖度

实施例2利用匍枝马尾藻修复海藻场

1)选择修复时间和区域

修复时间为海藻场优势种-匍枝马尾藻在海南海域的性成熟且未排精排卵期,具体时间为2月~4月;修复区域为退化的马尾藻海藻场。

2)种藻的选择和获取

种藻:选择性成熟但未排精排卵的藻株作为种藻,颜色深而有光泽,主枝相对粗壮,生殖托表面粒状凸起并有黏滑感。

获取地点:在目标藻礁附近匍枝马尾藻盖度≥4株/m

3)种藻投放

目标藻礁处理:在修复区域内选择未附着藻类的藻礁,于低潮期用高压水枪洗刷藻礁表面的泥沙,在藻礁四周插入钢钎,高90cm,将60目尼龙网系在钢钎上,将目标藻礁围住,减缓海浪对种藻或受精卵冲击的影响。

种藻:将成熟的匍枝马尾藻雌雄株放置在遮阳篷下进行阴干刺激2小时,将匍枝马尾藻主茎插入尼龙绳股间将其夹紧,将夹好种藻的尼龙绳绑在待修复的藻礁上,在藻礁上种藻密度为4株/m

4)修复效果评价

每个时间段同一地点对目标藻礁的匍枝马尾藻的密度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从捆绑种藻后开始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在90天时马尾藻覆盖度可达5000株/m

表2匍枝马尾藻覆盖度

实施例3利用匍枝马尾藻修复海藻场

1)选择修复时间和区域

修复时间为海藻场优势种-匍枝马尾藻在海南海域的性成熟且未排精排卵期,具体时间为2月~4月;修复区域为退化的马尾藻海藻场。

2)种藻的选择和获取

种藻:选择性成熟但未排精排卵的藻株作为种藻,颜色深而有光泽,主枝相对粗壮,生殖托表面粒状凸起并有黏滑感。

获取地点:在目标藻礁附近匍枝马尾藻盖度≥4株/m

3)种藻投放

目标藻礁处理:在修复区域内选择未附着藻类的藻礁,于低潮期用高压水枪洗刷藻礁表面的泥沙,在藻礁四周插入钢钎,高100cm,将30目尼龙网系在钢钎上,将目标藻礁围住,减缓海浪对种藻或受精卵冲击的影响。

种藻:将成熟的匍枝马尾藻雌雄株放置在遮阳篷下进行阴干刺激2小时,将匍枝马尾藻主茎插入尼龙绳股间将其夹紧,将夹好种藻的尼龙绳绑在待修复的藻礁上,在藻礁上种藻密度为4株/m

4)修复效果评价

每个时间段同一地点对目标藻礁的匍枝马尾藻的密度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从捆绑种藻后开始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在90天时马尾藻覆盖度可达4500株/m

表3匍枝马尾藻覆盖度

实施例4利用冬青叶马尾藻修复海藻场

1)选择修复时间和区域

修复时间为海藻场优势种-冬青叶马尾藻在海南海域的性成熟且未排精排卵期,具体时间为4月~5月;修复区域为退化的马尾藻海藻场。

2)种藻的选择和获取

种藻:选择性成熟但未排精排卵的藻株作为种藻,颜色深而有光泽,主枝相对粗壮,生殖托表面粒状凸起并有黏滑感。

获取地点:在目标藻礁附近冬青叶马尾藻盖度达到4株/m

3)种藻投放

目标藻礁处理:在修复区域内选择未附着藻类的藻礁,于低潮期用扫帚洗刷藻礁表面的泥沙,在藻礁四周打入木桩,桩高100cm,将20目尼龙网系在木桩上,减缓海浪对种藻或受精卵冲击的影响。

种藻:将成熟的冬青叶马尾藻雌雄株放置在遮阳篷下进行阴干刺激2小时,将冬青叶马尾藻主茎插入尼龙绳股间将其夹紧,并将尼龙绳绑在待修复的藻礁上,在藻礁上种藻密度为4株/m

4)修复效果评价

每个时间段同一地点对目标藻礁的冬青叶马尾藻的密度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从捆绑种藻后开始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在90天时马尾藻覆盖度可达3000株/m

表4冬青叶马尾藻覆盖度

实施例5利用冬青叶马尾藻修复海藻场

1)选择修复时间和区域

修复时间为海藻场优势种-冬青叶马尾藻在海南海域的性成熟且未排精排卵期,具体时间为4月~5月;修复区域为退化的马尾藻海藻场。

2)种藻的选择和获取

种藻:选择性成熟但未排精排卵的藻株作为种藻,颜色深而有光泽,主枝相对粗壮,生殖托表面粒状凸起并有黏滑感。

获取地点:在目标藻礁附近冬青叶马尾藻盖度达到4株/m

3)种藻投放

目标藻礁处理:在修复区域内选择未附着藻类的藻礁,于低潮期用扫帚洗刷藻礁表面的泥沙,在藻礁四周打入木桩,桩高80cm,将10目尼龙网系在木桩上,减缓海浪对种藻或受精卵冲击的影响。

种藻:将成熟的冬青叶马尾藻雌雄株放置在遮阳篷下进行阴干刺激2小时,将冬青叶马尾藻主茎插入尼龙绳股间将其夹紧,并将尼龙绳绑在待修复的藻礁上,在藻礁上种藻密度为4株/m

4)修复效果评价

每个时间段同一地点对目标藻礁的冬青叶马尾藻的密度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从捆绑种藻后开始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在90天时马尾藻覆盖度可达2400株/m

表5冬青叶马尾藻覆盖度

实施例6利用冬青叶马尾藻修复海藻场

1)选择修复时间和区域

修复时间为海藻场优势种-冬青叶马尾藻在海南海域的性成熟且未排精排卵期,具体时间为4月~5月;修复区域为退化的马尾藻海藻场。

2)种藻的选择和获取

种藻:选择性成熟但未排精排卵的藻株作为种藻,颜色深而有光泽,主枝相对粗壮,生殖托表面粒状凸起并有黏滑感。

获取地点:在目标藻礁附近冬青叶马尾藻盖度达到4株/m

3)种藻投放

目标藻礁处理:在修复区域内选择未附着藻类的藻礁,于低潮期用扫帚洗刷藻礁表面的泥沙,在藻礁四周打入木桩,桩高90cm,将60目尼龙网系在木桩上,减缓海浪对种藻或受精卵冲击的影响。

种藻:将成熟的冬青叶马尾藻雌雄株放置在遮阳篷下进行阴干刺激2小时,将冬青叶马尾藻主茎插入尼龙绳股间将其夹紧,并将尼龙绳绑在待修复的藻礁上,在藻礁上种藻密度为4株/m

4)修复效果评价

每个时间段同一地点对目标藻礁的冬青叶马尾藻的密度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从捆绑种藻后开始计算,结果如表6所示,在90天时马尾藻覆盖度可达2800株/m

表6冬青叶马尾藻覆盖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687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