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干红花收获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1


一种干红花收获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干红花收获机。

背景技术

现如今,红花的采摘仍然依靠人工,市面上没有可以真正大规模推广的红花收获机械。红花的采摘费时费力,需要人工逐朵拔取花丝,而且红花的开花周期较短,短时间内需要大量的人力采收,长时间劳动会使手指破损,并且短时间内找到大量的采摘鲜红花的工作人员越来越难,因此很多红花都是等花丝变干后再进行采收,所以发明一种干红花采收机械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采用旋转的辊刷、静止的栅条架和自由转动的拨禾轮协同作业,采用风送收集红花丝,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的红花采摘劳动强度大、采摘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的干红花收获机。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干红花收获机,包括车身、驱动桥总成、升降装置、转向总成和采摘收集装置,所述驱动桥总成安装于车身前方,所述转向总成安装于车身后方,所述升降装置安装于车身上方,所述采摘收集装置于车身下方,所述升降装置可带动采摘收集装置在竖直方向移动。

优选地,所述车身包括发动机安装底板、第一液压管、第一柱塞泵、柱塞泵支架、发动机输出轴、发电机输入轴、皮带、发电机带轮、发电机、发动机、蓄电池支架、蓄电池、风机、第一直线滑块轴承、风管、第一螺杆支撑台、第一车身主梁、第一轴承滑块安装支架、第二直线滑块轴承、第一自锁手柄、操作扶手、操作面板、自锁手柄安装支架、第二自锁手柄、第三直线滑块轴承、转向桥安装支架、第二轴承滑块安装支架、第二车身主梁、第二螺杆支撑台、第二液压管、第一油散热器、液压油箱盖、液位液温计、液压油箱、第三液压管、第四液压管、第二油散热器、第五液压管、第六液压管、第七液压管、过滤器支架、第一旋转式管路过滤器、第二旋转式管路过滤器、第一柱塞泵带轮、同步带、发动机带轮、第三发动机安装支架、第四直线轴承滑块、第八液压管、第九液压管、第二柱塞泵、第十液压管、第十一液压管、第十二液压管、第二柱塞泵输入轴、第二柱塞泵带轮、发动机同步带带轮和第一柱塞泵输入轴;

所述柱塞泵支架、过滤器支架、发动机安装于发动机安装底板上方,所述第一柱塞泵、第二柱塞泵通过螺栓安装在柱塞泵支架上,所述第一旋转式管路过滤器、第二旋转式管路过滤器安装在过滤器支架上;

所述蓄电池支架、风机、第一螺杆支撑台、第一轴承滑块安装支架、第一自锁手柄按照物料运动方向安装于第一车身主梁上方;

所述液压油箱安装于第二车身主梁侧面,所述第二螺杆支撑台、第二轴承滑块安装支架、第二自锁手柄按照物料运动方向安装于第二车身主梁上方;

所述操作扶手安装于第一车身主梁与第二车身主梁后方,所述操作面板安装于第一车身主梁与第二车身主梁上方;

所述发动机通过发动机输出轴同心安装的发动机带轮带动皮带转动,所述皮带通过带动同心安装于发电机输入轴上的发电机带轮带动发电机工作,所述发动机通过发动机输出轴同心安装的发动机同步带带轮带动同步带旋转,所述同步带带动分别同心安装于第一柱塞泵输入轴、第二柱塞泵输入轴上的第一柱塞泵带轮、第二柱塞泵带轮旋转,使第一柱塞泵、第二柱塞泵工作;

所述第一柱塞泵通过第十液压管连接第二旋转式管路过滤器,所述第二旋转式管路过滤器通过第六液压管连接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通过第四液压管连接第二油散热器,所述第二油散热器通过第五液压管连接第一柱塞泵;

所述第二柱塞泵通过第八液压管、第十一液压管向第二液压马达输出动力,所述第二柱塞泵通过第九液压管连接第一旋转式管路过滤器,所述第一旋转式管路过滤器通过第七液压管连接液压油箱,所述液压油箱通过第二液压管连接第一油散热器,所述第一油散热器通过第三液压管连接第二柱塞泵;

所述蓄电池安装在蓄电池支架内;

所述第二直线滑块轴承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轴承滑块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三直线滑块轴承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轴承滑块安装支架上;

所述液压油箱盖安装在液压油箱上方,所述液位液温计安装在液压油箱侧面,所述第一油散热器、第二油散热器通过螺栓安装在液压油箱上方。

所述风管通过螺栓安装在风机上。

优选地,所述驱动桥总成包括第一驱动轮、驱动轮端盖、驱动轮连接法兰、轮毂焊接法兰、链轮盒、驱动轮加强法兰、驱动轮第一车桥、第一压板、驱动桥安装支架、驱动轮第二车桥、变速箱、第一液压马达、第一液压马达安装支架、伸缩万向节、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一双排链、第一变速箱链轮、第一液压马达链轮、第一变速箱输入轴、第一液压马达输出轴、第二电磁离合器、第二变速箱链轮、第二变速箱输入轴、花键轴、第二驱动轮、驱动轮轴承、驱动轮轴、第一驱动轮链轮、驱动轮双排链、车桥加强筋板、第二驱动轮链轮、花键轴轴承、花键轴轴套、第一锥齿轮、变速箱输出轴、第二锥齿轮和第一万向节传动轴;所述第一驱动轮与轮毂焊接法兰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链轮盒与轮毂焊接法兰通过螺栓连接,所述驱动轮连接法兰安装在链轮盒上,所述驱动轮端盖、驱动轮加强法兰安装在驱动轮连接法兰,所述驱动轮第一车桥安装在驱动轮第二车桥内,所述压板安装在驱动轮第二车桥上,所述驱动桥安装支架焊接在驱动轮第二车桥下方,所述变速箱通过螺栓连接在驱动轮第二车桥上,所述花键轴安装在驱动轮第一车桥与驱动轮第二车桥内,所述花键轴与花键轴轴承同心配合,所述驱动轮轴、驱动轮轴承、第一驱动轮链轮三者同心安装,所述第二驱动轮链轮、花键轴轴承、花键轴三者同心安装,所述驱动轮双排链连接第一驱动轮链轮与第二驱动轮链轮,所述车桥加强筋板安装在链轮盒内;

所述第一液压马达安装在第一液压马达安装支架上,所述第一液压马达安装支架焊接在变速箱上,所述第一液压马达输出轴与第一液压马达链轮同心安装,所述第一电磁离合器、第一变速箱链轮、第一变速箱输入轴三者同心安装,所述第二电磁离合器、第二变速箱链轮、第二变速箱输入轴三者同心安装,所述第一液压马达链轮通过第一双排链给第一变速箱链轮、第二变速箱链轮传递动力,所述第一柱塞泵通过第一液压管、第十二液压管向第一液压马达输出动力;

所述变速箱输出轴与第一锥齿轮同心安装,所述第二锥齿轮、第一万向节传动轴同心安装,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传动,所述第一万向节传动轴与伸缩万向节连接。

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第一螺杆、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锁紧螺栓、第一升降装置链轮、升降装置链条、手轮、第三支撑板、第二升降装置链轮和第二螺杆;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三支撑板平行安装,所述第二支撑板安装在第一支撑板、第三支撑板上方,所述第一螺杆、锁紧螺栓、第一升降装置链轮三者同心安装,所述手轮、第二升降装置链轮、第二螺杆三者同心安装,所述升降装置链条连接第一升降装置链轮、第二升降装置链轮。

优选地,所述转向总成主要包括第一转向轮、转向轮连接法兰、第一转向节、转轴套、第一转向桥支柱、第一转向车桥、转向桥横梁支架、第二转向车桥、第二转向桥支柱、第二转向节、第二转向轮和转向轮端盖;所述第一转向轮、转向轮连接法兰通过螺栓连接,所述转向轮连接法兰、转轴套通过第一转向节连接,所述转轴套安装在第一转向桥支柱上,所述第一转向桥支柱焊接在第一转向车桥上,所述第一转向车桥、第二转向车桥安装在转向桥横梁支架内,所述第二转向车桥焊接在第二转向桥支柱上,所述转向轮端盖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转向轮上。

优选地,所述采摘收集装置主要包括采摘装置、夹持装置、收集装置、第一十字架、第一悬挂光轴、第一悬挂直线轴承、第二悬挂光轴、第二十字架、第三悬挂光轴、轴承支架、马达安装法兰、第四悬挂光轴、第五悬挂光轴、第三十字架、第六悬挂光轴、第二悬挂直线轴承、第三悬挂直线轴承、第四十字架、第一扶禾器和第二扶禾器;所述采摘装置、夹持装置安装在收集装置上,所述第一十字架连接第一悬挂光轴和第二悬挂光轴,所述第二悬挂光轴穿设在第一悬挂直线轴承内,所述第二十字架连接第二悬挂光轴、第三悬挂光轴,所述第三十字架连接第五悬挂光轴、第六悬挂光轴,所述第六悬挂光轴穿设在第二悬挂直线轴承、第三悬挂直线轴承内,所述第四十字架连接第四悬挂光轴、第六悬挂光轴,所述第一扶禾器、第二扶禾器安装在采摘收集装置前方。

优选地,所述采摘装置主要包括前栅条架、第一辊刷、第一辊刷轴、第一辊刷齿轮、马达齿轮、第二液压马达、换向齿轮、第二辊刷齿轮、第二辊刷轴、后栅条架、第二辊刷和拨禾轮;所述前栅条架、第一辊刷、后栅条架、第二辊刷、拨禾轮五者同高度安装,所述前栅条架与第一辊刷有间隙安装,所述后栅条架与第二辊刷有间隙安装,所述第一辊刷轴、第一辊刷齿轮同心安装,所述马达齿轮、第二液压马达同心安装,所述第二辊刷齿轮、第二辊刷轴同心安装,所述第一辊刷齿轮、马达齿轮相互啮合,所述马达齿轮、换向齿轮相互啮合,所述换向齿轮、第二辊刷齿轮相互啮合;

优选地,所述前栅条架主要包括第一曲状栅条、第一上连接板、第一栅条连接杆和第一下连接板;所述第一曲状栅条有许多条,按第一栅条连接杆方向平行排列,并于第一栅条连接杆焊合,所述第一上连接板、第一下连接板分别焊接在第一栅条连接杆的上端与下端;

所述后栅条架主要包括第二曲状栅条、第二上连接板、第二栅条连接杆和第二下连接板;所述第二曲状栅条有许多条,按第二栅条连接杆方向平行排列,并于第二栅条连接杆)焊合,所述第二上连接板、第二下连接板分别焊接在第二栅条连接杆的上端与下端。

优选地,所述夹持装置主要包括第一链条、第一惰轮、第一惰轮装置、第二链条、第二惰轮、第二惰轮装置、第三链条、第三惰轮、第三惰轮装置、第四惰轮、第四链条、第一张紧轮装置、第一链轮传动轴、第二万向节传动轴、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一直齿齿轮、第二直齿齿轮、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第二张紧轮装置、第二链轮传动轴、第四链轮、第三张紧轮装置、第四张紧轮装置和第四惰轮装置;所述第一惰轮、第四链轮通过括第一链条连接,所述第一惰轮安装在第四惰轮装置上,所述第三张紧轮装置、第四惰轮装置张紧第一链条,所述第二惰轮、第三链轮通过第二链条连接,所述第二惰轮安装在第一惰轮装置上,所述第一惰轮装置、第四张紧轮装置张紧第二链条,所述第一链条、第二链条二者同高度平行安装,所述第三惰轮、第二链轮通过第三链条连接,所述第三惰轮安装在第二惰轮装置上,所述第二惰轮装置、第二张紧轮装置张紧第三链条,所述第四惰轮、第一链轮通过第四链条连接,所述第四惰轮安装在第三惰轮装置上,所述第三惰轮装置、第一张紧轮装置张紧第四链条,所述第三链条、第四链条二者同高度平行安装,所述第一链轮传动轴、第四锥齿轮、第一直齿齿轮、第一链轮、第三链轮五者同心安装,所述第二万向节传动轴、第三锥齿轮同心安装,所述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一直齿齿轮、第二直齿齿轮相互啮合,所述第二直齿齿轮、第二链轮、第二链轮传动轴、第四链轮四者同心安装;

优选地,所述第一惰轮装置主要包括惰轮筋板、惰轮、惰轮轴、第一张紧轮、第一限位螺栓、第一张紧轮支架和第一弹簧;所述惰轮轴安装在惰轮筋板上,所述惰轮轴、惰轮同心安装,所述第一张紧轮安装在第一张紧轮支架上,所述第一弹簧安装在惰轮筋板内,所述第一限位螺栓安装在第一张紧轮支架和惰轮筋板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张紧轮装置主要包括张紧轮筋板、张紧轮支架、第二张紧轮、第二限位螺栓和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张紧轮安装在张紧轮支架上,所述张紧轮支架安装在张紧轮筋板上,所述第二弹簧安装在张紧轮筋板内,所述第二限位螺栓安装在张紧轮筋板和张紧轮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收集装置主要包括左侧支架、右侧支架、第一入料口挡板、第二入料口挡板、第一张紧轮支撑板、第二张紧轮支撑板、前置连接支架、风筒口、风道盖板、后置连接支架、第一集花箱、第二集花箱、第一集花箱连接法兰、上封板、下封板、收集装置顶板、第二集花箱连接法兰、尾部封板、接花板、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第三导风板和第四导风板;所述第一入料口挡板、第二入料口挡板分别安装在左侧支架、右侧支架上,所述第一张紧轮支撑板、第二张紧轮支撑板分别安装在左侧支架、右侧支架上,所述前置连接支架、风筒口分别安装在风道盖板上,所述风道盖板、后置连接支架安装在收集装置顶板上方,所述第一集花箱、第二集花箱通过第一集花箱连接法兰、第二集花箱连接法兰安装在尾部封板后面,所述上封板、下封板安装在左侧支架侧面,所述接花板安装在右侧支架上,所述第一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第三导风板、第四导风板安装在右侧支架上,且同高度平行等间距排列;

所述轴承支架安装在风道盖板上,所述马达安装法兰安装在前置连接支架上,所述第二悬挂直线轴承、第三悬挂直线轴承二者同心安装在前置连接支架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集花箱主要包括集花箱法兰、栅网和集花箱箱体;所述集花箱法兰安装在集花箱箱体开口处,所述栅网安装在集花箱箱体后方;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板主要包括导风板支架、调整孔、固定孔、竖向导风面和倾斜导风面;所述调整孔、固定孔设置在导风板支架上,所述导风板支架连接竖向导风面,二者呈垂直关系,所述竖向导风面连接倾斜导风面,二者形成一定夹角。

本发明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红花植株在扶禾器的引导下,到达夹持装置前端,由4根链条慢慢聚拢并向后带动红花植株,到达第一辊刷与前栅条架形成的间隙时,红花植株再次聚拢,通过辊刷的刷击力与前栅条架的半支撑作用下,实现干红花丝与果球的分离,红花植株在链条的带动下继续向后运动,经过第二辊刷与后栅条架形成的间隙时,进行二次采摘,将还连接在果球上的干红花丝进行刷击、分离,提高红花的采摘率,红花植株在链条的带动下继续向后运动,直至离开采摘收集装置,风机通过风管持续向采摘收集装置内吹风,在导风板的作用下,将采摘下的干红花丝吹入到集花箱中,完成对干红花丝的收获,有效地解决传统的红花采摘劳动强度大、采摘效率低、人工成本高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整机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车身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车身轴测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驱动桥总成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驱动桥总成侧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升降装置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转向总成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采摘收集装置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采摘装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采摘装置俯视图;

图11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前栅条架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后栅条架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夹持装置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惰轮装置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张紧轮装置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收集装置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收集装置剖视图;

图18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集花箱示意图;

图19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的导风板示意图。

其中,1、车身,2、驱动桥总成,3、升降装置,4、转向总成,5、采摘收集装置,1-1、发动机安装底板,1-2、第一液压管,1-3、第一柱塞泵,1-4、柱塞泵支架,1-5、发动机输出轴,1-6、发电机输入轴,1-7、皮带,1-8、发电机带轮,1-9、发电机,1-10、发动机,1-11、蓄电池支架,1-12、蓄电池,1-13、风机,1-14、第一直线滑块轴承,1-15、风管,1-16、第一螺杆支撑台,1-17、第一车身主梁,1-18、第一轴承滑块安装支架,1-19、第二直线滑块轴承,1-20、第一自锁手柄,1-21、操作扶手,1-22、操作面板,1-23、自锁手柄安装支架,1-24、第二自锁手柄,1-25、第三直线滑块轴承,1-26、转向桥安装支架,1-27、第二轴承滑块安装支架,1-28、第二车身主梁,1-29、第二螺杆支撑台,1-30、第二液压管,1-31、第一油散热器,1-32、液压油箱盖,1-33、液位液温计,1-34、液压油箱,1-35、第三液压管,1-36、第四液压管,1-37、第二油散热器,1-38、第五液压管,1-39、第六液压管,1-40、第七液压管,1-41、过滤器支架,1-42、第一旋转式管路过滤器,1-43、第二旋转式管路过滤器,1-44、第一柱塞泵带轮,1-45、同步带,1-46、发动机带轮,1-47、发动机安装支架,1-48、第四直线轴承滑块,1-49、第八液压管,1-50、第九液压管,1-51、第二柱塞泵,1-52、第十液压管,1-53、第十一液压管,1-54、第十二液压管,1-55、第二柱塞泵输入轴,1-56、第二柱塞泵带轮,1-57、发动机同步带带轮,1-58、第一柱塞泵输入轴,2-1、第一驱动轮,2-2、驱动轮端盖,2-3、驱动轮连接法兰,2-4、轮毂焊接法兰,2-5、链轮盒,2-6、驱动轮加强法兰,2-7、驱动轮第一车桥,2-8、压板,2-9、驱动桥安装支架,2-10、驱动轮第二车桥,2-11、变速箱,2-12、第一液压马达,2-13、第一液压马达安装支架,2-14、伸缩万向节,2-15、第一电磁离合器,2-16、第一双排链,2-17、第一变速箱链轮,2-18、第一液压马达链轮,2-19、第一变速箱输入轴,2-20、第一液压马达输出轴,2-21、第二电磁离合器,2-22、第二变速箱链轮,2-23、第二变速箱输入轴,2-24、第二驱动轮,2-25、驱动轮轴承,2-26、驱动轮轴,2-27、第一驱动轮链轮,2-28、驱动轮双排链,2-29、车桥加强筋板,2-30、第二驱动轮链轮,2-31、花键轴轴承,2-32、花键轴,2-33、第一锥齿轮,2-34、变速箱输出轴,2-35、第二锥齿轮,2-36、第一万向节传动轴,3-1、第一螺杆,3-2、第一支撑板,3-3、第二支撑板,3-4、锁紧螺栓,3-5、第一升降装置链轮,3-6、升降装置链条,3-7、手轮,3-8、第三支撑板,3-9、第二升降装置链轮,3-10、第二螺杆,4-1、第一转向轮,4-2、转向轮连接法兰,4-3、第一转向节,4-4、转轴套,4-5、第一转向桥支柱,4-6、第一转向车桥,4-7、转向桥横梁支架,4-8、第二转向车桥,4-9、第二转向桥支柱,4-10、第二转向节,4-11、第二转向轮,4-12、转向轮端盖,5-1、采摘装置,5-2、夹持装置,5-3、收集装置,5-4、第一十字架,5-5、第一悬挂光轴,5-6、第一悬挂直线轴承,5-7、第二悬挂光轴,5-8、第二十字架,5-9、第三悬挂光轴,5-10、轴承支架,5-11、马达安装法兰,5-12、第四悬挂光轴,5-13、第五悬挂光轴,5-14、第三十字架,5-15、第六悬挂光轴,5-16、第二悬挂直线轴承,5-17、第三悬挂直线轴承,5-18、第四十字架,5-19、第一扶禾器,5-20、第二扶禾器,5-1-1、前栅条架,5-1-2、第一辊刷,5-1-3、第一辊刷轴,5-1-4、第一辊刷齿轮,5-1-5、马达齿轮,5-1-6、第二液压马达,5-1-7、换向齿轮,5-1-8、第二辊刷齿轮,5-1-9、第二辊刷轴,5-1-10、后栅条架,5-1-11、第二辊刷,5-1-12、拨禾轮,5-1-1-1、第一曲状栅条,5-1-1-2、第一上连接板,5-1-1-3、第一栅条连接杆,5-1-1-4、第一下连接板,5-1-10-1、第二曲状栅条,5-1-10-2、第二上连接板,5-1-10-3、第二栅条连接杆,5-1-10-4、第二下连接板,5-2-1、第一链条,5-2-2、第一惰轮,5-2-3、第一惰轮装置,5-2-4、第二链条,5-2-5、第二惰轮,5-2-6、第二惰轮装置,5-2-7、第三链条,5-2-8、第三惰轮,5-2-9、第三惰轮装置,5-2-10、第四惰轮,5-2-11、第四链条,5-2-12、第一张紧轮装置,5-2-13、第一链轮传动轴,5-2-14、第二万向节传动轴,5-2-15、第三锥齿轮,5-2-16、第四锥齿轮,5-2-17、第一直齿齿轮,5-2-18、第二直齿齿轮,5-2-19、第一链轮,5-2-20、第二链轮,5-2-21、第三链轮,5-2-22、第二张紧轮装置,5-2-23、第二链轮传动轴,5-2-24、第四链轮,5-2-25、第三张紧轮装置,5-2-26、第四张紧轮装置,5-2-27、第四惰轮装置,5-2-3-1、惰轮筋板,5-2-3-2、惰轮,5-2-3-3、惰轮轴,5-2-3-4、第一张紧轮,5-2-3-5、第一限位螺栓,5-2-3-6、第一张紧轮支架,5-2-3-7、第一弹簧,5-2-12-1、张紧轮筋板,5-2-12-2、张紧轮支架,5-2-12-3、第二张紧轮,5-2-12-4、第二限位螺栓,5-2-12-5、第二弹簧,5-3-1、左侧支架,5-3-2、右侧支架,5-3-3、第一入料口挡板,5-3-4、第二入料口挡板,5-3-5、第一张紧轮支撑板,5-3-6、第二张紧轮支撑板,5-3-7、前置连接支架,5-3-8、风筒口,5-3-9、风道盖板,5-3-10、后置连接支架,5-3-11、第一集花箱,5-3-12、第二集花箱,5-3-13、第一集花箱连接法兰,5-3-14、上封板,5-3-15、下封板,5-3-16、收集装置顶板,5-3-17、第二集花箱连接法兰,5-3-18、尾部封板,5-3-19、接花板,5-3-20、第一导风板,5-3-21、第二导风板,5-3-22、第三导风板,5-3-23、第四导风板,5-3-11-1、集花箱法兰,5-3-11-2、栅网,5-3-11-3、集花箱箱体,5-3-20-1、导风板支架,5-3-20-2、调整孔,5-3-20-3、固定孔,5-3-20-4竖向导风面,5-3-20-5、倾斜导风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19所示,本发明一种干红花收获机,包括车身1、驱动桥总成2、升降装置3、转向总成4、采摘收集装置5;其中,所述驱动桥总成2安装于车身1前方,转向总成4安装于车身1后方,升降装置3安装于车身1上方,采摘收集装置5于车身1下方;所述升降装置3可带动采摘收集装置5在竖直方向移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图3所示,车身1包括发动机安装底板1-1、第一液压管1-2、第一柱塞泵1-3、柱塞泵支架1-4、发动机输出轴1-5、发电机输入轴1-6、皮带1-7、发电机带轮1-8、发电机1-9、发动机1-10、蓄电池支架1-11、蓄电池1-12、风机1-13、第一直线滑块轴承1-14、风管1-15、第一螺杆支撑台1-16、第一车身主梁1-17、第一轴承滑块安装支架1-18、第二直线滑块轴承1-19、第一自锁手柄1-20、操作扶手1-21、操作面板1-22、自锁手柄安装支架1-23、第二自锁手柄1-24、第三直线滑块轴承1-25、转向桥安装支架1-26、第二轴承滑块安装支架1-27、第二车身主梁1-28、第二螺杆支撑台1-29、第二液压管1-30、第一油散热器1-31、液压油箱盖1-32、液位液温计1-33、液压油箱1-34、第三液压管1-35、第四液压管1-36、第二油散热器1-37、第五液压管1-38、第六液压管1-39、第七液压管1-40、过滤器支架1-41、第一旋转式管路过滤器1-42、第二旋转式管路过滤器1-43、第一柱塞泵带轮1-44、同步带1-45、发动机带轮1-46、第三发动机安装支架1-47、第四直线轴承滑块1-48、第八液压管1-49、第九液压管1-50、第二柱塞泵1-51、第十液压管1-52、第十一液压管1-53、第十二液压管1-54、第二柱塞泵输入轴1-55、第二柱塞泵带轮1-56、发动机同步带带轮1-57、第一柱塞泵输入轴1-58;

柱塞泵支架1-4、过滤器支架1-41、发动机1-10安装于发动机安装底板1-1上方,第一柱塞泵1-3、第二柱塞泵1-51通过螺栓安装在柱塞泵支架1-4上,第一旋转式管路过滤器1-42、第二旋转式管路过滤器1-43安装在过滤器支架1-41上;

蓄电池支架1-11、风机1-13、第一螺杆支撑台1-16、第一轴承滑块安装支架1-18、第一自锁手柄1-20按照物料运动方向安装于第一车身主梁1-17上方;

液压油箱1-34安装于第二车身主梁1-28侧面,第二螺杆支撑台1-29、第二轴承滑块安装支架1-27、第二自锁手柄1-24按照物料运动方向安装于第二车身主梁1-28上方;

操作扶手1-21安装于第一车身主梁1-17与第二车身主梁1-28后方,操作面板1-22安装于第一车身主梁1-17与第二车身主梁1-28上方;

发动机1-10通过发动机输出轴1-5同心安装的发动机带轮1-46带动皮带1-7转动,皮带1-7通过带动同心安装于发电机输入轴1-6上的发电机带轮1-8带动发电机1-9工作;

发动机1-10通过发动机输出轴1-5同心安装的发动机同步带带轮1-57带动同步带1-45旋转,同步带1-45带动分别同心安装于第一柱塞泵输入轴1-58、第二柱塞泵输入轴1-55上的第一柱塞泵带轮1-44、第二柱塞泵带轮1-56旋转,使第一柱塞泵1-3、第二柱塞泵1-51工作;

第一柱塞泵1-3通过第一液压管1-2、第十二液压管1-54向第一液压马达2-12输出动力,第一柱塞泵1-3通过第十液压管1-52连接第二旋转式管路过滤器1-43,第二旋转式管路过滤器1-43通过第六液压管1-39连接液压油箱1-34,液压油箱1-34通过第四液压管1-36连接第二油散热器1-37,第二油散热器1-37通过第五液压管1-38连接第一柱塞泵1-3;

第二柱塞泵1-51通过第八液压管1-49、第十一液压管1-53向第二液压马达5-1-6输出动力,第二柱塞泵1-51通过第九液压管1-50连接第一旋转式管路过滤器1-42,第一旋转式管路过滤器1-42通过第七液压管1-40连接液压油箱1-34,液压油箱1-34通过第二液压管1-30连接第一油散热器1-31,第一油散热器1-31通过第三液压管1-35连接第二柱塞泵1-51;

蓄电池1-12安装在蓄电池支架1-11内;

第二直线滑块轴承1-19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一轴承滑块安装支架1-18上;

第三直线滑块轴承1-25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轴承滑块安装支架1-27上;

液压油箱盖1-32安装在液压油箱1-34上方,液位液温计1-33安装在液压油箱1-34侧面,第一油散热器1-31、第二油散热器1-37通过螺栓安装在液压油箱1-34上方

风管1-15通过螺栓安装在风机1-13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图5所示,驱动桥总成2包括第一驱动轮2-1、驱动轮端盖2-2、驱动轮连接法兰2-3、轮毂焊接法兰2-4、链轮盒2-5、驱动轮加强法兰2-6、驱动轮第一车桥2-7、第一压板2-8、驱动桥安装支架2-9、驱动轮第二车桥2-10、变速箱2-11、第一液压马达2-12、第一液压马达安装支架2-13、伸缩万向节2-14、第一电磁离合器2-15、第一双排链2-16、第一变速箱链轮2-17、第一液压马达链轮2-18、第一变速箱输入轴2-19、第一液压马达输出轴2-20、第二电磁离合器2-21、第二变速箱链轮2-22、第二变速箱输入轴2-23、第二驱动轮2-24、驱动轮轴承2-25、驱动轮轴2-26、第一驱动轮链轮2-27、驱动轮双排链2-28、车桥加强筋板2-39、第二驱动轮链轮2-30、花键轴轴承2-31、花键轴2-32、第一锥齿轮2-33、变速箱输出轴2-34、第二锥齿轮2-35、第一万向节传动轴2-36;

第一驱动轮2-1与轮毂焊接法兰2-4通过螺栓连接,链轮盒2-5与轮毂焊接法兰2-4通过螺栓连接,驱动轮连接法兰2-3安装在链轮盒2-5上,驱动轮端盖2-2、驱动轮加强法兰2-6安装在驱动轮连接法兰2-3,驱动轮第一车桥2-7安装在驱动轮第二车桥2-10内,压板2-8安装在驱动轮第二车桥2-10上,驱动桥安装支架2-9焊接在驱动轮第二车桥2-10下方,变速箱2-11通过螺栓连接在驱动轮第二车桥2-10上,花键轴2-32安装在驱动轮第一车桥2-7与驱动轮第二车桥2-10内,花键轴2-32与花键轴轴套2-33同心配合,驱动轮轴2-27、驱动轮轴承2-26、第一驱动轮链轮2-28三者同心安装,第二驱动轮链轮2-31、花键轴轴承2-32、花键轴轴套2-33三者同心安装,驱动轮双排链2-29连接第一驱动轮链轮2-28与第二驱动轮链轮2-31,车桥加强筋板2-30安装在链轮盒2-5内;

第一液压马达2-12安装在第一液压马达安装支架2-13上,第一液压马达安装支架2-13上焊接在变速箱2-11上,第一液压马达输出轴2-20与第一液压马达链轮2-18同心安装,第一电磁离合器2-15、第一变速箱链轮2-17、第一变速箱输入轴2-19三者同心安装,第二电磁离合器2-21、第二变速箱链轮2-22、第二变速箱输入轴2-23三者同心安装,第一液压马达链轮2-18通过第一双排链2-16给第一变速箱链轮2-17、第二变速箱链轮2-22传递动力;

变速箱输出轴2-35与第一锥齿轮2-34同心安装,第二锥齿轮2-36、第一万向节传动轴2-37同心安装,第一锥齿轮2-34与第二锥齿轮2-36啮合传动,第一万向节传动轴2-37与伸缩万向节2-14连接。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6所示,升降装置3主要包括第一螺杆3-1、第一支撑板3-2、第二支撑板3-3、锁紧螺栓3-4、第一升降装置链轮3-5、升降装置链条3-6、手轮3-7、第三支撑板3-8、第二升降装置链轮3-9、第二螺杆3-10;

第一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8平行安装,第二支撑板3-3安装在第一支撑板3-2、第三支撑板3-8上方,第一螺杆3-1、锁紧螺栓3-4、第一升降装置链轮3-5三者同心安装,手轮3-7、第二升降装置链轮3-9、第二螺杆3-10三者同心安装,升降装置链条3-6连接第一升降装置链轮3-5、第二升降装置链轮3-9。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转向总成4主要包括第一转向轮4-1、转向轮连接法兰4-2、第一转向节4-3、转轴套4-4、第一转向桥支柱4-5、第一转向车桥4-6、转向桥横梁支架4-7、第二转向车桥4-8、第二转向桥支柱4-9、第二转向节4-10、第二转向轮4-11、转向轮端盖4-12;

第一转向轮4-1、转向轮连接法兰4-2通过螺栓连接,转向轮连接法兰4-2、转轴套4-4通过第一转向节4-3连接,转轴套4-4安装在第一转向桥支柱4-5上,第一转向桥支柱4-5焊接在第一转向车桥4-6上,第一转向车桥4-6、第二转向车桥4-8安装在转向桥横梁支架4-7内,第二转向车桥4-8焊接在第二转向桥支柱4-9上,转向轮端盖4-12通过螺栓安装在第二转向轮4-11上。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8所示,采摘收集装置5主要包括采摘装置5-1、夹持装置5-2、收集装置5-3、第一十字架5-4、第一悬挂光轴5-5、第一悬挂直线轴承5-6、第二悬挂光轴5-7、第二十字架5-8、第三悬挂光轴5-9、轴承支架5-10、马达安装法兰5-11、第四悬挂光轴5-12、第五悬挂光轴5-13、第三十字架5-14、第六悬挂光轴5-15、第二悬挂直线轴承5-16、第三悬挂直线轴承5-17、第四十字架5-18、第一扶禾器5-19、第二扶禾器5-20;

采摘装置5-1、夹持装置5-2安装在收集装置5-3内,第一十字架5-4连接第一悬挂光轴5-5、第二悬挂光轴5-7,第二悬挂光轴5-7穿在第一悬挂直线轴承5-6内,第二十字架5-8连接第二悬挂光轴5-7、第三悬挂光轴5-9,轴承支架5-10安装在风道盖板5-3-9上,马达安装法兰5-11安装在前置连接支架5-3-7上,第三十字架5-14连接第五悬挂光轴5-13、第六悬挂光轴5-15,第六悬挂光轴5-15穿在第二悬挂直线轴承5-16、第三悬挂直线轴承5-17内,第四十字架5-18连接第四悬挂光轴5-12、第六悬挂光轴5-15,第二悬挂直线轴承5-16、第三悬挂直线轴承5-17二者同心安装在前置连接支架5-3-7上,第一扶禾器5-19、第二扶禾器5-20安装在采摘收集装置5前方。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9-图12所示,采摘装置5-1主要包括前栅条架5-1-1、第一辊刷5-1-2、第一辊刷轴5-1-3、第一辊刷齿轮5-1-4、马达齿轮5-1-5、第二液压马达5-1-6、换向齿轮5-1-7、第二辊刷齿轮5-1-8、第二辊刷轴5-1-9、后栅条架5-1-10、第二辊刷5-1-11、拨禾轮5-1-12;

前栅条架5-1-1、第一辊刷5-1-2、后栅条架5-1-10、第二辊刷5-1-11、拨禾轮5-1-12五者同高度安装,前栅条架5-1-1与第一辊刷5-1-2有间隙安装,后栅条架5-1-10与第二辊刷5-1-11有间隙安装,第一辊刷轴5-1-3、第一辊刷齿轮5-1-4同心安装,马达齿轮5-1-5、第二液压马达5-1-6同心安装,第二辊刷齿轮5-1-8、第二辊刷轴5-1-9同心安装,第一辊刷齿轮5-1-4、马达齿轮5-1-5相互啮合,马达齿轮5-1-5、换向齿轮5-1-7相互啮合,换向齿轮5-1-7、第二辊刷齿轮5-1-8相互啮合;

前栅条架5-1-1主要包括第一曲状栅条5-1-1-1、第一上连接板5-1-1-2、第一栅条连接杆5-1-1-3、第一下连接板5-1-1-4;

第一曲状栅条5-1-1-1有许多条,按第一栅条连接杆5-1-1-3方向平行排列,并于第一栅条连接杆5-1-1-3焊合,第一上连接板5-1-1-2、第一下连接板5-1-1-4分别焊接在第一栅条连接杆5-1-1-3的上端与下端;

后栅条架5-1-10主要包括第二曲状栅条5-1-10-1、第二上连接板5-1-10-2、第二栅条连接杆5-1-10-3、第二下连接板5-1-10-4;

第二曲状栅条5-1-10-1有许多条,按第二栅条连接杆5-1-10-3方向平行排列,并于第二栅条连接杆5-1-10-3焊合,第二上连接板5-1-10-2、第二下连接板5-1-10-4分别焊接在第二栅条连接杆5-1-10-3的上端与下端。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3-图15所示,夹持装置5-2主要包括第一链条5-2-1、第一惰轮5-2-2、第一惰轮装置5-2-3、第二链条5-2-4、第二惰轮5-2-5、第二惰轮装置5-2-6、第三链条5-2-7、第三惰轮5-2-8、第三惰轮装置5-2-9、第四惰轮5-2-10、第四链条5-2-11、第一张紧轮装置5-2-12、第一链轮传动轴5-2-13、第二万向节传动轴5-2-14、第三锥齿轮5-2-15、第四锥齿轮5-2-16、第一直齿齿轮5-2-17、第二直齿齿轮5-2-18、第一链轮5-2-19、第二链轮5-2-20、第三链轮5-2-21、第二张紧轮装置5-2-22、第二链轮传动轴5-2-23、第四链轮5-2-24、第三张紧轮装置5-2-25、第四张紧轮装置5-2-26、第四惰轮装置5-2-27;

第一惰轮5-2-2、第四链轮5-2-24通过括第一链条5-2-1连接,第一惰轮5-2-2安装在第四惰轮装置5-2-27上,第三张紧轮装置5-2-25、第四惰轮装置5-2-27张紧第一链条5-2-1,第二惰轮5-2-5、第三链轮5-2-21通过第二链条5-2-4连接,第二惰轮5-2-5安装在第一惰轮装置5-2-3上,第一惰轮装置5-2-3、第四张紧轮装置5-2-26张紧第二链条5-2-4,第一链条5-2-1、第二链条5-2-4二者同高度平行安装,第三惰轮5-2-8、第二链轮5-2-20通过第三链条5-2-7连接,第三惰轮5-2-8安装在第二惰轮装置5-2-6上,第二惰轮装置5-2-6、第二张紧轮装置5-2-22张紧第三链条5-2-7,第四惰轮5-2-10、第一链轮5-2-19通过第四链条5-2-11连接,第四惰轮5-2-10安装在第三惰轮装置5-2-9上,第三惰轮装置5-2-9、第一张紧轮装置5-2-12张紧第四链条5-2-11,第三链条5-2-7、第四链条5-2-11二者同高度平行安装,第一链轮传动轴5-2-13、第四锥齿轮5-2-16、第一直齿齿轮5-2-17、第一链轮5-2-19、第三链轮5-2-21五者同心安装,第二万向节传动轴5-2-14、第三锥齿轮5-2-15同心安装,第三锥齿轮5-2-15、第四锥齿轮5-2-16相互啮合,第一直齿齿轮5-2-17、第二直齿齿轮5-2-18相互啮合,第二直齿齿轮5-2-18、第二链轮5-2-20、第二链轮传动轴5-2-23、第四链轮5-2-24四者同心安装;

第一惰轮装置5-2-3主要包括惰轮筋板5-2-3-1、惰轮5-2-3-2、惰轮轴5-2-3-3、第一张紧轮5-2-3-4、第一限位螺栓5-2-3-5、第一张紧轮支架5-2-3-6、第一弹簧5-2-3-7;

惰轮轴5-2-3-3安装在惰轮筋板5-2-3-1上,惰轮轴5-2-3-3、惰轮5-2-3-2同心安装,第一张紧轮5-2-3-4安装在第一张紧轮支架5-2-3-6上,第一弹簧5-2-3-7安装在惰轮筋板5-2-3-1内,第一限位螺栓5-2-3-5安装在第一张紧轮支架5-2-3-6、惰轮筋板5-2-3-1上;

第一张紧轮装置5-2-12主要包括张紧轮筋板5-2-12-1、张紧轮支架5-2-12-2、第二张紧轮5-2-12-3、第二限位螺栓5-2-12-4、第二弹簧5-2-12-5;

第二张紧轮5-2-12-3安装在张紧轮支架5-2-12-2上,张紧轮支架5-2-12-2上安装在张紧轮筋板5-2-12-1上,第二弹簧5-2-12-5安装在张紧轮筋板5-2-12-1上,第二弹簧5-2-12-5安装在张紧轮筋板5-2-12-1内,第二限位螺栓5-2-12-4安装在张紧轮筋板5-2-12-1、张紧轮支架5-2-12-2上。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6-图19所示,收集装置5-3主要包括左侧支架5-3-1、右侧支架5-3-2、第一入料口挡板5-3-3、第二入料口挡板5-3-4、第一张紧轮支撑板5-3-5、第二张紧轮支撑板5-3-6、前置连接支架5-3-7、风筒口5-3-8、风道盖板5-3-9、后置连接支架5-3-10、第一集花箱5-3-11、第二集花箱5-3-12、第一集花箱连接法兰5-3-13、上封板5-3-14、下封板5-3-15、收集装置顶板5-3-16、第二集花箱连接法兰5-3-17、尾部封板5-3-18、接花板5-3-19、第一导风板5-3-20、第二导风板5-3-21、第三导风板5-3-22、第四导风板5-3-23;

第一入料口挡板5-3-3、第二入料口挡板5-3-4分别安装在左侧支架5-3-1、右侧支架5-3-2上,第一张紧轮支撑板5-3-5、第二张紧轮支撑板5-3-6分别安装在左侧支架5-3-1、右侧支架5-3-2上,前置连接支架5-3-7、风筒口5-3-8分别安装在风道盖板5-3-9上方,风道盖板5-3-9、后置连接支架5-3-10安装在收集装置顶板5-3-16上方,第一集花箱5-3-11、第二集花箱5-3-12通过第一集花箱连接法兰5-3-13、第二集花箱连接法兰5-3-17安装在尾部封板5-3-18后面,上封板5-3-14、下封板5-3-15安装在左侧支架5-3-1侧面,接花板5-3-19安装在右侧支架5-3-2内,第一导风板5-3-20、第二导风板5-3-21、第三导风板5-3-22、第四导风板5-3-23安装在右侧支架5-3-2内,同高度平行等间距排列;

第一集花箱5-3-11主要包括集花箱法兰5-3-11-1、栅网5-3-11-2、集花箱箱体5-3-11-3;

集花箱法兰5-3-11-1安装在集花箱箱体5-3-11-3开口处,栅网5-3-11-2安装在集花箱箱体5-3-11-3后方;

第一导风板5-3-20主要包括导风板支架5-3-20-1、调整孔5-3-20-2、固定孔5-3-20-3、竖向导风面5-3-20-4、倾斜导风面5-3-20-5;

调整孔5-3-20-2、固定孔5-3-20-3在导风板支架5-3-20-1内,导风板支架5-3-20-1连接竖向导风面5-3-20-4,二者呈垂直关系,竖向导风面5-3-20-4连接倾斜导风面5-3-20-5,二者形成一定夹角。

具体使用时,启动发动机1-10,发动机1-10带动发电机1-9、第一柱塞泵1-3和第二柱塞泵1-51工作,发电机1-9通过蓄电池1-12持续向风机1-13、第一油散热器1-31和第二油散热器1-37输出电能,第一柱塞泵1-3和第二柱塞泵1-51持续向第一液压马达2-21和第二液压马达5-1-6输出动能,第一液压马达2-21给变速箱2-11提供动力,变速箱2-11通过内部的传动带动花键轴2-32旋转,通过第二驱动轮链轮2-30带动驱动轮双排链2-28转动,进而带动第一驱动轮链轮2-27、驱动轮轴2-26转动,使得第一驱动轮2-1和第二驱动轮2-24移动,变速箱2-11通过第一锥齿轮2-33和第二锥齿轮2-35的啮合带动伸缩万向节2-14旋转,从而带动第二万向节传动轴5-2-14和第三锥齿轮5-2-15旋转,通过齿轮啮合进而带动采摘收集装置内4根链条旋转,第二液压马达5-1-6带动马达齿轮5-1-5旋转,进而带动第一辊刷齿轮5-1-4、换向齿轮5-1-7旋转,换向齿轮5-1-7带动第二辊刷齿轮5-1-8转动,从而带动第一滚刷5-1-2和第二滚刷5-1-11旋转;

当机器前进时,红花植株在扶禾器的引导下,到达夹持装置5-2前端,由4根链条慢慢聚拢并向后带动红花植株,到达第一辊刷5-1-2与前栅条架5-1-1形成的间隙时,红花植株再次聚拢,通过辊刷的刷击力与前栅条架5-1-1的半支撑作用下,实现干红花丝与果球的分离,红花植株在链条的带动下继续向后运动,经过第二辊刷5-1-11与后栅条架5-1-10形成的间隙时,进行二次采摘,将还连接在果球上的干红花丝进行刷击、分离,提高红花的采摘率,红花植株在链条的带动下继续向后运动,直至离开采摘收集装置5,风机1-13通过风管1-15持续向采摘收集装置5内吹风,在导风板的作用下,将采摘下的干红花丝吹入到、集花箱箱体5-3-11-3中,完成对干红花丝的收获。

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洗干一体机的控制方法及洗干一体机
  • 一种便携式内燃机胶辊摩擦采摘及轴流风送红花收获机
  • 一种便携式内燃机胶辊摩擦采摘及轴流风送红花收获机
技术分类

06120116478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