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7:02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液晶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

而无边框的显示器由于其优越的外观获得顾客的青睐,但无边框的显示器由于未设置边框,易出现漏光的可能,且可能会导致液晶分子侧边封装出现问题。在高湿环境下,无边框显示器侧边还易进入水汽,影响液晶显示器的品质。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申请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该液晶显示器可以提高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的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

阵列基板;

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对盒设置;

胶框,将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粘贴,形成盒体空间,且在所述液晶面板的截面方向上,由靠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至靠近所述阵列基板的一侧,所述胶框的宽度逐渐增大;以及

液晶层,设置在所述盒体空间内。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液晶面板的截面方向上,在靠近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胶框的侧壁与所述阵列基板所在平面垂直设置。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液晶面板的截面方向上,在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所述胶框侧壁的厚度逐渐增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液晶面板的显示方向上,由靠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顶部一侧至靠近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底部一侧,所述胶框的宽度逐渐增大。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液晶显示面板顶部的胶框宽度小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底部的胶框宽度。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胶框远离所述液晶层的一侧,设置有抗水膜。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液晶层之间,设置有增透板。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增透板的折射率为1.55~1.7。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在所述增透板和所述液晶层之间,设置有遮光层。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所述液晶显示器包括:

背板;

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在所述背板的底壁上;

扩散板,设置在所述发光二极管芯片上;

光学膜,设置在所述扩散板上;以及

如上所述的液晶显示面板,设置在所述光学膜上。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出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包括设置在阵列基板、彩膜基板,以及设置在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且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间采用不同宽度的胶框粘合,增加被封装的液晶层的稳定性。设置在液晶层上的增透板可以增加液晶出光效果,减少能耗。而设置在增透板和液晶层之间的遮光层可以避免无边框显示器漏光。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从多方面提高液晶显示器的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本申请中发光二极管芯片的示意图。

图2:本申请图1中发光外延层的示意图。

图3:本申请中液晶显示面板的截面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本申请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向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申请中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申请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申请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申请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申请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申请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发光二极管芯片100,该发光二极管芯片100包括衬底101、设置在衬底101上的发光外延层102,以及设置在发光二极管芯片100发光侧的光转换层108。该光转换层108将发光外延层102的发出的光转换为特定颜色的光。故该发光二极管芯片100可用在液晶显示器300上,也可以用在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上。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图中,在发光二极管芯片100中,衬底10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蓝宝石、氮化铝、氮化镓、硅、碳化硅,且衬底101可为平面衬底或案化衬底。且在本申请中,衬底101为透明衬底。

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外延层10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半导体层1021、发光层1022和第二半导体层1023,第一半导体层1021设置在衬底101上,发光层1022设置在第一半导体层1021上,第二半导体层1023设置在发光层1022上。其中,第一半导体层1021和第二半导体层1023为不同类型的半导体层,其中一个为P型半导体层,另一个为N型半导体层。在P型半导体层中,设置有为发光层1022提供的空穴,而在N型半导体层中,设置有为发光层1022提供的电子。当在第一半导体层1021和第二半导体层1023上施加电压时,使得P型半导体层中的空穴和N型半导体层的中的光子在发光层1022中复合,然后以光子的形状发出能量,进而使发光外延层102结构发光。

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申请中,并不限制第一半导体层1021和第二半导体层1023的具体类型。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半导体层1021为N型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1023为P型半导体层。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半导体层1021为P型半导体层,第二半导体层1023为N型半导体层。在一些实施例中,为提高发光二极管的显示效过,在发光外延层102中设置多层其他功能层,以减少半导体层的缺陷,并提高发光外延层102的亮度。

如图1至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衬底101上还设置有缓冲层(图中未设置),缓冲层例如为氮化铝层,或氮化铝镓层。以改善衬底101和氮化镓层之间的晶格缺陷。

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半导体层1021为电子较多的N型半导体层。第一半导体层1021中掺杂的为施主杂质,例如为硅(Si)或碲(Te)元素。其中,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半导体层1021包括N型的氮化镓(GaN)层。发光层1022可以是量子阱发光层1022,也可以是本征半导体层或低掺杂半导体层。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层1022包括周期性层叠设置的势阱层和势垒层。其中,势垒层的材料例如包括GaN/AlGaN超晶格结构,势阱层的材料例如为InGaN。其中,发光层1022采用调制掺杂的GaN/AlGaN超晶格结构,可有效的引导冲击电流,使脉冲电流在GaN/AlGaN结构的二维电子气中,在横向方向上传导,使得脉冲电流的密度分布更加均匀,可以有效的提升电子与空穴的复合效率。第二半导体层1023为空穴较多的P型半导体层,且第二半导体层1023中掺杂的为受主杂质,例如为镁(Mg)或锌(Zn)元素。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半导体层1023包括P型的氮化镓(GaN)层。

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申请中,可通过调整氮化镓中铝的的含量调整发光外延层102发出的光线波长。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半导体层1021还可以包括N型的氮化铝镓(AlGaN)层,且N型的氮化铝镓(AlGaN)层设置在N型的氮化镓层和发光层1022之间。第二半导体层1023还可以包括P型的氮化铝镓(AlGaN)层,且P型的氮化铝镓(AlGaN)层设置在P型的氮化镓层和发光层1022之间。在本申请中,发光外延层102发出的光线波长范围例如为220nm~420nm。即该发光外延层102可发出紫光和紫外光。该波长范围内的光线波长短,能阶高,可被光转换层108完全吸收。且形成的发光二极管的波长短,也不会造成混光。在本申请中,发光外延层102发出的光线的半波宽小于或等于10nm,即FHWM≤10nm。且每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00的发出的光的波长的标准差小于或等于2。

如图1至图2所示,在本申请中,在发光外延层102外围,设置隔离沟槽。隔离沟槽设置在发光外延层102外围,即发光外延层102的边缘与衬底101的边缘具有间距,在发光外延层102的外围形成隔离沟槽。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第二半导体层1023的表面,设置有透明导电层103。可在第二半导体层1023上蒸镀或溅射金属氧化物或合金氧化物作为透明导电层103。具体可以为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锌(ZnO)或偶氮基(AzO),还可以为镍金(NiAu)、钌金(RuAu)等合金的氧化物。其中,透明导电层103的厚度为例如5nm~300nm。当电极与透明导电层103接触时,可与电极产生良好的导电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透明导电层103表面,设置有绝缘层104,绝缘层104可以采用二氧化硅(SiO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绝缘层104表面以及隔离沟槽中,设置有反射层105,反射层105可将向着第二半导体层1023一侧发出的光及向发光外延层102发出的光反射,并朝向第一半导体层1021一侧出光。当个隔离沟槽被反射层105覆盖,可实现将发光外延层102发出的光全部从第一半导体层1021一侧发出,增加发光二极管芯片100的亮度。具体的,反射层105可以为分布式布拉格(DistributedBraggReflection,DBR)反射层105,也可以为银反射层105或铝反射层105。其中,反射层105的厚度为例如300nm~5000nm。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电性连接于第一半导体层1021的第一电极106,以及电性连接于第二半导体层1023的第二电极107。在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06包括与第一半导体层1021连接的第一连接电极1061,第二电极107包括与第二半导体层1023连接的第二连接电极1071。其中,第一连接电极1061一端延伸入第一半导体层1021,与第一半导体层1021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反射层105中。第二连接电极1071的一端与透明导电层103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反射层105中。第一连接电极1061和第二连接电极1071可采用导电性能良好的金属或合金制成。第一连接电极1061例如采用Ni、Au或其合金制成。第二连接电极1071例如采用Ti、Al、Ni、Au或其中两种或多种的合金制成。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电极106还包括第一焊接电极1062,第二电极107还包括第二焊接电极1072。第一焊接电极1062连接于第一连接电极1061,第二焊接电极1072连接于第二连接电极1071。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电极1061和第二连接电极1071被包覆在反射层105中,第一焊接电极1062的一端包覆住部分第一连接电极1061,另一端延伸出反射层105。第二焊接电极1072的一端包覆住部分第二连接电极1071,另一端延伸出反射层105。其中,第一焊接电极1062和第二焊接电极1072可包括多层金属叠层,例如包括铬(Cr)金属层、钛(Ti)金属层、铝(AL)金属层、铂(Pt)金属层、镍(Ni)金属层、金(Au)金属层、锡(Sn)金属层等金属层中的一种、两种或多种。第一焊接电极1062和第二焊接电极1072的厚度为例如1um~50um。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衬底101相对于发光外延的一侧,设置有光转换层108,光转换层108可将光转换为需要的颜色。光转换层108例如采用封装胶水和荧光粉制成,或采用荧光膜制成。在不同的产品中,光转换层108具有不同的光色。在一些实施例中,需要形成液晶显示器300,可采用本申请提供的发光二极管芯片100作为背光源使用,此时,将光转换层108制成白色光转换层,形成白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在形成白色发光二极管芯片时,发光二极管芯片100可将发光外延发出的紫光或紫外光转换为白光,且光转换层108采用封装胶水和白色荧光粉制成。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需要形成发光二极管显示器时,将光转换层108制成红色光转换层、蓝色光转换层和绿色光转换层,则形成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和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其中,在形成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时,将光转换层108制成红色光转换层,发光二极管芯片100可将发光外延发出的紫光或紫外光转换为红光,且光转换层108采用封装胶水和红色荧光粉制成。在形成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时,将光转换层108制成蓝色光转换层,发光二极管芯片100可将发光外延发出的紫光或紫外光转换为蓝光,且光转换层108采用封装胶水和蓝色荧光粉制成。在形成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时,将光转换层108制成绿色光转换层,发光二极管芯片100可将发光外延发出的紫光或紫外光转换为绿光,且光转换层108采用封装胶水和绿色荧光粉制成。此时,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形成一个红色子像素,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形成一个蓝色子像素,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形成一个绿色子像素。因为红色发光二极管芯片、蓝色发光二极管芯片和绿色发光二极管芯片的发光外延层102均为同一种发光外延层102,故可使用通一种驱动电路驱动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芯片100,可简化驱动电路的结构。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光转换层108设置在衬底101相对于发光外延层102的一侧,且光转换层108的覆盖面积大于衬底101的面积,以将发光外延层102发出的光均转化为其他颜色的光。光转换层108超出衬底101的距离例如为12nm~50nm。在光转换层108与衬底101及衬底101上的功能层之间形成一凹槽。在凹槽内,还设置有隔离层109。隔离层109环绕衬底101和衬底101上的反射层105设置,且包覆衬底101和反射层105的侧面。隔离层109为不透光的白色防渗透层或黑色防渗透层,其中,白色防渗透层或黑色防渗透层的材料例如为硅酮封装树脂、丙烯酸酯或环氧树脂。隔离层109可以遮盖发光外延层102原来的光色,避免发光外延层102发出的光与经过光转换层108发出的光混色,同时可避免发光二极管芯片100侧面出光。

如图3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该液晶显示面板200包括对盒设置的阵列基板201和彩膜基板202。在阵列基板201和彩膜基板202之间,设置胶框203,胶框203将彩膜基板202和阵列基板201粘贴在一起,并在彩膜基板202和阵列基板201之间形成盒体空间,在盒体空间内可充满液晶分子,形成液晶层204。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中,阵列基板201包括一层玻璃基板2011,以及设置在玻璃基板2011表面的一层薄膜晶体管2012(ThinFilmTransistor,TFT)。与薄膜晶体管2012连接的,还有透明电极层2051,透明电极层2051位于薄膜晶体管2012靠近液晶层204的一侧,以驱动液晶分子转动。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中,彩膜基板202包括一层玻璃基板2021,以及设置在玻璃基板2021表面的彩色滤光片206。彩色滤光片206还可以包括黑色矩阵层2061,黑色矩阵层2061设置在玻璃基板2021上。黑色矩阵层2061可以防止漏光。该黑色矩阵层2061例如感光性树脂组合物,也就是说在形成该黑色矩阵层2061时,可以先在玻璃基板2021上涂覆该感光性树脂组合物,然后通过曝光显影的方式形成该黑色矩阵层2061。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中,该彩色滤光片206还包括滤光层2062,滤光层2062位于玻璃基板2021上,且覆盖黑色矩阵层2061。该滤光层2062可以包括第一滤光层2063,第二滤光层2064和第三滤光层2065。第一滤光层2063可以为红色滤光层,第二滤光层2064可以为绿色滤光层,第三滤光层2065可以为蓝色滤光层。液晶显示面板200可以通过第一滤光层2063,第二滤光层2064和第三滤光层2065来分离出红绿蓝三原色的光,以显示彩色影像。第一滤光层2063,第二滤光层2064,第三滤光层2065分别位于黑色矩阵层2061之间,例如第二滤光层2064的两侧为第一过滤层和第三过滤层。第一滤光层2063和第二滤光层2064接触,并覆盖同一个黑色矩阵层2061。从图3中可以看出,第一滤光层2063和第二滤光层2064同时覆盖最左侧的黑色矩阵层2061。因此可以得出,黑色矩阵层2061可以连接第一滤光层2063,第二滤光层2064,也就是连接红色滤光层和绿色滤光层。黑色矩阵层2061可以连接第二滤光层2064,第三滤光层2065,也就是连接绿色滤光层和蓝色滤光层;黑色矩阵层2061可以连接第三滤光层2065,第一滤光层2063,也就是连接蓝色滤光层和红色滤光层。第一滤光层2063的穿透率小于第二滤光层2064,但是大于第三滤光层2065。第二滤光层2064、第一滤光层2063以及第三滤光层2065的穿透率例如为3.7:1.4:1。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在彩色滤光片206上还设置有透明电极层2052,透明电极层2052位于彩色滤光片206靠近液晶的一侧,以驱动液晶转动。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彩膜基板202与液晶层204之间,设置有增透板208。增透板208的边缘与彩膜基板202的边缘重叠,且延伸出液晶层204。具体的,增透板208的折射率例如为1.55~1.7,且例如为1.55或1.59,又例如为1.65或1.7等。增透板208可采用氧化铝(Al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中,在彩膜基板202与液晶层204之间,设置有增透板208。且增透板208的折射率与液晶层204的折射率相近,可增加液晶层204的出光效果,减小能耗。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胶框203粘合彩膜基板202和阵列基板201,以对彩膜基板202与阵列基板201之间的液晶层204进行封装。具体的,胶框203设置在增透板208和阵列基板201之间。在本申请中,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截面方向上,由靠近彩膜基板202的一侧至靠近阵列基板201的一侧,胶框203的宽度逐渐增大。而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方向上,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两侧,由靠近液晶显示面板的顶部一侧至靠近液晶显示面板的底部一侧,胶框203的宽度逐渐增大。而液晶显面板顶部的胶框203宽度及液晶显示面板底部的胶框203宽度为固定值,且液晶显示面板顶部的胶框203宽度小于液晶显示面板底部的胶框203宽度。其中,如图4所示,液晶显示面板的顶部为液晶显示面板在工作时,显示的图像朝上的一侧,液晶显示面板的底部为液晶显示面板在工作时,显示的图像朝下的一侧。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胶框203位于液晶层204的外侧,对液晶层204进行封装。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截面方向上,在靠近液晶层204的一侧,胶框203的侧壁与增透板208和阵列基板201所在平面垂直设置,在远离液晶层204的一侧,胶框203的侧壁厚度逐渐增大。故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截面方向上,胶框203层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设置。在靠近液晶层204的一侧,将胶框203的侧壁与增透基板和阵列基板201所在平面垂直设置,可避免液晶层204的内液晶卡合在胶框203与增透基板和阵列基板201形成的夹角上。而在远离液晶层204的一侧,胶框203的侧壁厚度逐渐增大,可保证胶框203的稳定性且避免由于液晶深度造成的应力对胶框203的压迫。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向上,在液晶显示面板顶部和液晶显示面板底部的胶框203宽度为固定值,且液晶显示面板顶部的胶框203宽度大于液晶显示面板底部的胶框203宽度。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侧边,且由靠近液晶显示面板顶部一侧至靠近液晶显示面板底部一侧,胶框203的宽度逐渐增加。且在本申请中,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向上,在靠近液晶层204的一侧,胶框203的侧壁与增透基板和阵列基板201所在平面垂直设置,在远离液晶层204的一侧,胶框203的侧壁厚度逐渐增大。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向上,胶框203层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截面方向上,在远离液晶层204的一侧,胶框203的侧壁厚度逐渐增大,且胶框203的侧壁与阵列基板201所呈角度的范围为例如75°~89°。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向上,在远离液晶层204的一侧,胶框203的侧壁厚度逐渐增大,且胶框203的侧壁与显示面板底部一侧边所呈角度的范围为例如75°~89°。

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胶框203可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例如黑胶或者其他深色材料制成。具体的,胶框203可采用聚乙烯树脂、硅胶或环氧塑封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材料制成。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中,在胶框203远离液晶层204的一侧,设置抗水膜209。抗水膜209覆盖在胶框203远离液晶层204的一侧,且抗水膜209与阵列基板201及增透板208平滑连接。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抗水膜209可采用氮化铝(AlN)或氮化硅(SiN)制成。具体可采用蒸镀或溅射的方式形成抗水膜209。抗水膜209的厚度例如为100nm~5000nm,在一些实施例中,抗水膜209的厚度例如为100nm、300nm、500nm或800nm。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抗水膜209的厚度例如为1000nm、3000nm或5000nm。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中,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截面方向上,由靠近彩膜基板202的一侧至靠近阵列基板201的一侧,抗水膜209的厚度保持不变。故厚度均匀的抗水膜209与胶框203形成支撑,增加胶框203的强度。

如图4所示,在本申请中,在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方向上,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侧边,为调整液晶显示面板的整体形状,抗水膜209的内侧与胶框203贴合,外侧形成矩形,与液晶显示面板的轮廓重合。

如图3所示,在增透板208与液晶层204之间,设置有遮光层210。且遮光层210采用采用不透光材料制成,例如黑色或者其他深色材料制成。遮光层210的边缘与增透板208的边缘齐平,且覆盖胶框203和抗水膜209。这样,遮光层210可以将阵列基板201的边缘完全覆盖,并且胶框203将彩膜基板202的边缘完全遮挡。光线在从阵列基板201透过时,发生折射或散射到达阵列基板201边缘的光线会被遮光材料制成的胶框203遮挡,少量透过的光会被遮光层210遮挡。可避免因为切割加工精度的问题导致在彩膜基板202的边缘处仍存在漏光的情况发生,进而避免因加工精度影响造成的漏光情况。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中,在阵列基板201远离彩膜基板202的一侧,以及彩膜基板202远离阵列基板201的一侧,设置有偏光片207。在阵列基板201和彩膜基板202上设置偏光片207,可使光单方向通过。此时,当背光源发出光线后,光通过阵列基板201上的偏光片207照射到阵列基板201上,并透过阵列基板201,在经过液晶旋转后,从彩膜基板202和彩膜基板202上的偏光片207透出,从而对画面进行显示。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通常彩膜基板202为面向用户的基板,为保证整个显示屏、显示器或者显示装置外观的美观性。彩膜基板202上的偏光片207可以延伸至彩膜基板202的边缘。这样,彩膜基板202面向用户的一侧不会因偏光片207的存在出现突兀的台阶,能够提高显示屏、显示器或者显示装置的美观性。当然,设置在阵列基板201上的偏光片207可以仅覆盖阵列基板201位于胶框内侧的区域,这样,能够节省偏光片207的材料,降低成本。

如图5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器300,该液晶显示器300包括背板301,设置在背板301内的背光源,以及固定在机壳上的液晶显示面板200。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中,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00安装在背板301的底壁上,形成背光源。在本实施例中,发光二极管芯片100为白色发光二极管芯片。且在本申请中,采用例如图1所示的发光二极管芯片100作为背光源使用,可以增大显示面板的亮度,且同时避免出现灯影等问题。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中,在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100上,且位于背板301上,设置有多种扩散板304和光学膜305。发光二极管芯片100的光依次穿过扩散板304和光学膜305至液晶显示面板200的背面。其中,扩散板304对发光二极管芯片100发出的光进行扩散,使得光线更加均匀。同时,扩散板304对其上设置的光学膜305起支撑作用。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中,光学膜305片设置在扩散板304上,用于对光线进行扩散和增亮等,以获得均匀和亮度高的光线。具体的,光学膜305片包括扩散片、增亮片和复合膜。光学膜305片采用一种或多种不同的膜片进行组合的不同的搭配方式,能获得不同的亮度增益。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中,液晶显示面板200覆盖在光学膜305片上。而在背板301的底壁上,还可以安装电路板306。该电路板306可以为PCB基板,也可以为柔性电路板306,电路板306上可以设置有驱动电路。且该电路板306电性连接于液晶显示面板200和背光源,以调整背光的亮度,并控制液晶显示面板200的显示画面。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液晶显示器,包括阵列基板,与阵列基板对盒设置的彩膜基板,将所述彩膜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粘贴,形成盒体空间的胶框,以及设置在所述盒体空间内的液晶层。在本申请中,通过对胶框的形状限定,可增加液晶显示面板的稳定性。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申请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申请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为突出本申请的创新特点,其余技术特征在此不再赘述。

相关技术
  • 液晶面板、液晶显示器及液晶面板的制备方法
  • 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装置以及液晶显示器
  • 一种齐刘海液晶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器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 液晶显示面板、液晶显示器和液晶显示器的制作方法
  • 液晶显示器及此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面板的拆解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915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