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层析系统的清洗方法以及液体层析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3:46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体层析(liquid chromatograph)系统的清洗方法以及液体层析系统。
背景技术
液体层析法是通过将作为分析对象的试样与作为流动相的洗脱液一同导入至管柱内,从而将试样中所含的成分予以分离的技术。借助液体层析法而分离的试样的成分是通过质量分析仪等的检测器来进行分析。
国际公开第2017/216934号中记载了一种包括用于液体层析谱的多个流路(stream)的层析质量分析仪。国际公开第2017/216934号中记载的层析质量分析仪具有三个连接着管柱的流路。国际公开第2017/216934号中记载的层析质量分析仪通过连接于质量分析仪的切换阀来将三个流路中的任一个连接于质量分析仪。
发明内容
根据国际公开第2017/216934号中记载的层析质量分析仪,通过切换多个流路来持续分析,从而能够提高分析效率。但是,在切换多个流路来分析试样的期间,直至前次为止的分析中所用的试样的一部分会作为污垢而蓄积在切换阀等中,由此,有可能产生遗留物(carry over)。在产生了遗留物的情况下,有可能得不到适当的分析结果。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降低遗留物的产生、或者在产生了遗留物时可消除遗留物的液体层析系统的清洗方法以及液体层析系统。
依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方法是一种液体层析系统的清洗方法。液体层析系统包括:第一管柱及第二管柱,用于分离试样;针,抽取用于注入至第一管柱及第二管柱的试样;以及注入阀部,连接第一管柱及第二管柱,注入阀部包含连接于第一管柱的第一注入阀以及连接于第二管柱的第二注入阀,液体层析系统还包括:第一泵,向第一注入阀供给洗脱液;第二泵,向第二注入阀供给洗脱液;第一分析流路,构成为,使洗脱液从第一注入阀朝向第一管柱;第二分析流路,构成为,使洗脱液从第二注入阀朝向第二管柱;以及切换阀,与第一管柱及第二管柱连接,在第一管柱与第二管柱之间切换对检测器的连接对象,液体层析系统的清洗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通过控制切换阀,从而在第一分析流路与第二分析流路之间切换对检测器的连接对象;以及使清洗液或空白试样流至切换阀,由此,使用流经第一分析流路的清洗液来清洗切换阀。
依据本公开的一方面的液体层析系统包括:第一管柱及第二管柱,用于分离试样;针,抽取用于注入至第一管柱及第二管柱的试样;以及注入阀部,连接第一管柱及第二管柱,注入阀部包含连接于第一管柱的第一注入阀以及连接于第二管柱的第二注入阀,液体层析系统还包括:第一泵,向第一注入阀供给洗脱液;第二泵,向第二注入阀供给洗脱液;第一分析流路,构成为,使洗脱液从第一注入阀朝向第一管柱;第二分析流路,构成为,使洗脱液从第二注入阀朝向第二管柱;切换阀,与第一管柱及第二管柱连接,在第一分析流路与第二分析流路之间切换对检测器的连接对象;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使清洗液或空白试样流至切换阀,从而能够使用流经第一分析流路的清洗液来清洗切换阀。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可降低遗留物的产生、或者在产生了遗留物时可消除遗留物的液体层析系统的清洗方法以及液体层析系统。
本发明的所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方面以及优点当可根据关联于附图而理解的与本发明相关的接下来的详细说明而明确。
附图说明
图1是液体层析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液体层析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3是表示液体层析系统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液体层析系统的结构的框图。
图5是例示通过针来抽吸试样的状态的图。
图6是例示由针所抽吸的试样被注入至注入端口的状态的图。
图7是例示将试样引导至管柱后,将洗脱液注入至管柱的状态的图。
图8是例示作为分析对象的流路从第一流路切换为第二流路的状态的图。
图9是表示相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层析系统的比较例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一清洗模式~第五清洗模式的概要的图。
图11是表示第一清洗模式的具体结构例的图。
图12是表示第二清洗模式的具体结构例的图。
图13是表示第三清洗模式的具体结构例的图。
图14是表示第四清洗模式的具体结构例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五清洗模式的具体结构例的图。
图16是表示在试样的抽吸中通过第三清洗模式以及第四清洗模式来清洗流路的示例的图。
图17是表示在试样的注入中通过第四清洗模式来清洗流路的示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在试样的分析中通过第二清洗模式来清洗流路的示例的图。
图19是表示在试样的分析中通过第四清洗模式以及第五清洗模式来清洗流路的示例的图。
图20是表示在第一分析流路~第四分析流路中可选择的清洗模式的图。
图21是表示清洗模式的设定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22是表示清洗泵以及高压泵的驱动模式的一例的时序图。
图23是表示控制装置基于图21所示的设定所执行的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24是表示与清洗模式的设定相关的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图25是表示用于自动清洗的设定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26是表示对应于遗留物的产生状况来清洗分析流路的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另外,对于图中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符号,并不再重复其说明。
<概略的结构>
图1是液体层析系统10的概略结构图。在液体层析系统10中,构成有被用于试样分析的流路291A~流路291D。流路291A~流路291D是分别包含高压阀180A~高压阀180D而构成。流路291A~流路291D与朝向检测器500的流路292连接。
在流路291A~流路291D与流路292之间配置有分流阀(divert valve)90。
流路291A~流路291D分别切换为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而朝向分流阀90的第一流路与不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而朝向分流阀90的第二流路。试样注入装置100是包含注入试样的针等而构成。
分流阀90包括端口91~端口97。在端口91连接有流路291A。在端口92连接有流路291B。在端口93连接有流路291C。在端口94连接有流路291D。在端口95连接有检测器500。在端口96、端口97连接有排液管(省略图示)。端口95相当于主端口。端口96、端口97相当于排液管端口。
由分流阀90构成将端口95的连接目标切换为端口91~端口94中的任一个的切换阀。通过分流阀90,流路291A~流路291D中的任一个与朝向检测器500的流路292连接。
详细说明流路291A的结构。
流路291A是包含高压阀180A且从高压阀180A朝向管柱230A的方向的流路。流路291A通过高压阀180A切换为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而朝向管柱230A的第一流路与不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而朝向管柱230A的第二流路。
在流路291A中,至少配置有高压泵220A、清洗泵143A、清洗阀18A、高压阀180A以及管柱230A。高压阀180A与管柱230A连接。在管柱230A中,填充有用于分离试样的成分的固定相。
高压阀180A经由清洗阀18A而与高压泵220A以及清洗泵143A连接。高压泵220A将装入容器210A中的洗脱液供给至高压阀180A。清洗泵143A将装入容器250A中的冲洗液供给至高压阀180A。清洗阀18A将高压泵220A以及清洗泵143A中的其中任一者连接于高压阀180A。其结果,洗脱液或冲洗液被供给至高压阀180A。
在流路291A被设定为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的第一流路的情况下,从高压泵220A供给至高压阀180A的洗脱液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而流至管柱230A。试样注入装置100所保持的试样借助洗脱液而被送至管柱230A。
在流路291A被设定为未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的第二流路的情况下,从高压泵220A供给至高压阀180A的洗脱液不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而流至管柱230A。在试样向管柱230A中注入完毕的情况下,通过第二流路将洗脱液从高压阀180A送至管柱230A。由此,在管柱230A内进行试样的分离。
管柱230A连接于分流阀90的端口91。在分流阀90连接着端口91与端口95的情况下,在管柱230A中经分离的试样的成分经由分流阀90而流至检测器500。其结果,在管柱230A中经分离的试样的成分由包含质量分析仪等的检测器500进行分析。
在通过清洗阀18A连接着清洗泵143A与高压阀180A的情况下,冲洗液被供给至高压阀180A。高压阀180A可使冲洗液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或者不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而流至管柱230A。由此,可对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而朝向管柱230A的第一流路与未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而朝向管柱230A的第二流路这两个流路进行清洗。
在分流阀90的端口91与端口95相连接的情况下,冲洗液从管柱230A经由分流阀90的端口91以及端口95而朝向检测器500。其结果,从分流阀90朝向检测器500的流路292也一并得到清洗。在分流阀90的端口91与端口96、端口97相连接的情况下,分流阀的端口91以及端口96、端口97得到清洗。
以上,对流路291A的结构进行了详细说明。接下来,对流路291B~流路291D的结构进行说明。
流路291B是包含高压阀180B且从高压阀180B朝向管柱230B的方向的流路。流路291B通过高压阀180B切换为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而朝向管柱230B的第一流路与不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而朝向管柱230B的第二流路。
在流路291B中,至少配置有从容器210B吸取洗脱液的高压泵220B、从容器250B吸取冲洗液的清洗泵143B、清洗阀18B、高压阀180B以及管柱230B。
流路291C是包含高压阀180C且从高压阀180C朝向管柱230C的方向的流路。流路291C通过高压阀180C切换为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而朝向管柱230C的第一流路与未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而朝向管柱230C的第二流路。
在流路291C中,至少配置有从容器210C吸取洗脱液的高压泵220C、从容器250C吸取冲洗液的清洗泵143C、清洗阀18C、高压阀180C以及管柱230C。
流路291D是包含高压阀180D且从高压阀180D朝向管柱230D的方向的流路。流路291D通过高压阀180D切换为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而朝向管柱230D的第一流路与未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而朝向管柱230D的第二流路。
在流路291D中,至少配置有从容器210D吸取洗脱液的高压泵220D、从容器250D吸取冲洗液的清洗泵143D、清洗阀18D、高压阀180D以及管柱230D。
这样,流路291B~流路291D的结构与流路291A的结构同样。因此,此处,将已进行的关于流路291A的详细说明作为关于流路291B~流路291D的详细说明。
以下,将流路291A、流路291B、流路291C以及流路291D也分别称作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二分析流路291B、第三分析流路291C以及第四分析流路291D。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二分析流路291B、第三分析流路291C以及第四分析流路291D分别切换为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而朝向分流阀90的第一流路与未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而朝向分流阀90的第二流路。
液体层析系统10能够在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二分析流路291B、第三分析流路291C以及第四分析流路291D之间切换用于分析的流路。因此,根据液体层析系统10,能够在检测器500中连续地分析各种试样。其结果,根据液体层析系统10,能够提高分析效率。
进而,液体层析系统10包括:与第一分析流路291A对应的清洗泵143A、与第二分析流路291B对应的清洗泵143B、与第三分析流路291C对应的清洗泵143C、以及与第四分析流路291D对应的清洗泵143D。这些结构在液体层析系统10中,能够以各种模式来清洗流路。
例如,在第一分析流路291A被用于试样分析的情况下,能够对第二分析流路291B、第三分析流路291C以及第四分析流路291D中的所期望的流路进行清洗。
<液体层析系统10的结构>
图2以及图3是表示液体层析系统10的结构的图。尤其,图3中表示了液体层析系统10中所含的分流阀90的结构。
如使用图1所说明的那样,液体层析系统10包括四个高压阀180A~180D。图2中,省略了与图1所示的四个高压阀180A~180D中的高压阀180C相关的结构的图示。
高压阀180A~高压阀180D与第一切换阀15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连接。第一切换阀15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具备选择高压阀180A~高压阀180D中的、与试样的抽吸以及注入相关的高压阀的功能。第一切换阀15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例如包含多向切换阀。
第一切换阀150与针阀260连接。针阀260经由试样环管(sample loop)192而与针191连接。针191是用于吸入试样的注射针状的零件。试样环管192保持利用针191所抽吸的试样。针移动机构190使针191沿正交的三轴方向分别移动。
液体层析系统10包括注入端口198A~注入端口198D。注入端口198A是对应于高压阀180A而设。注入端口198B是对应于高压阀180B而设。注入端口198C是对应于高压阀180C而设。注入端口198D是对应于高压阀180D而设。
在试样台300上,放置着装入有试样的容器302A~容器302C。针移动机构190通过使针191移动,从而从容器302A~容器302C的任一个中抽吸试样。针移动机构190通过使针191移动,从而将所抽吸的试样注入至注入端口198A~注入端口198D中的任一个。
在针阀260,进而连接有针清洗泵20。
第二切换阀160与低压阀170连接。低压阀170与计量泵130连接。计量泵130被用于利用针191来抽吸规定量的试样。
高压阀180A包括端口181A~端口186A。端口181A连接于未图示的排液管。即,端口181A为排液管端口。端口182A连接于注入端口198A。端口183A连接于管柱230A。端口184A经由清洗阀18A而连接于高压泵220A以及清洗泵143A。端口185A连接于第一切换阀150。端口186A连接于第二切换阀160。
高压阀180A包括连接部187A~连接部189A。连接部187A~连接部189A将端口181A~端口186A的连接状态切换为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
第一状态是图2所示的状态。即,第一状态是端口181A与端口182A相连接,端口183A与端口184A相连接,且端口185A与端口186A相连接的状态。
在第一状态下,第一切换阀150与第二切换阀160经由高压阀180A而连接。在第一状态下,管柱230A与高压泵220A或清洗泵143A经由高压阀180A而连接。在第一状态下,注入端口198A与高压阀180A的排液管端口即端口181A相连接。
第二状态是图1所示的连接部187A~连接部189A以高压阀180A的中心为轴而旋转了30度的状态。即,第二状态是端口182A与端口183A相连接,端口184A与端口185A相连接,且端口186A与端口181A相连接的状态。第二状态例如如图6所示。
高压阀180B~高压阀180D分别包括与高压阀180A同样的结构。高压阀180B~高压阀180D分别与高压阀180A同样地切换为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与高压阀180B~高压阀180D相关的更多的说明将实质上重复高压阀180A的结构说明。因此,此处不再重复高压阀180A~高压阀180D的更多的说明。
第一切换阀150包括端口151~端口155。在端口151连接有高压阀180A。在端口152连接有高压阀180B。在端口153连接有高压阀180C。在端口154连接有高压阀180D。在端口155连接有针阀260。
第一切换阀150包括连接部158。连接部158在端口151~端口154中切换对端口155的连接目标。
针阀260包括端口261~端口266与连接部267~连接部269。在端口261连接有第一切换阀150。在端口262连接有试样环管192。在端口263连接有针清洗泵20。
针阀260将连接部267~连接部269的状态切换为图2所示的状态、与连接部267~连接部269从图2所示的状态开始以针阀260的中心为轴而旋转了30度的状态。
图2所示的状态下,针191经由试样环管192而与针阀260连接,针阀260与第一切换阀150连接,第一切换阀150与高压阀180A连接。进而,高压阀180A与第二切换阀160连接,第二切换阀160经由低压阀170而与计量泵130连接。因此,在使针191移动至容器302A~容器302C的任一者中后,驱动计量泵130,由此,通过针191来抽吸试样。
如图3所示,管柱230A~管柱230D与分流阀90连接。图3中表示了形成在分流阀90中央的端口95、与跟管柱230A对应的端口91相连接的状态。此时,分流阀90的端口92~端口94与分流阀90的排液管端口即端口96、端口97相连接。
在此状态下,包含管柱230A的流路连接于检测器500。检测器500中,能够对管柱230A的试样进行分析。包含管柱230B的流路经过分流阀90的端口96、端口97而朝向省略了图示的排液管。包含管柱230C的流路以及包含管柱230D的流路也同样地经过分流阀90的端口96、端口97而朝向省略了图示的排液管。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液体层析系统10包括多个阀。在与第一切换阀15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的关系中,分流阀90也可称作第三切换阀,针阀260也可称作第四切换阀。
<液体层析系统10的框图>
图4是表示液体层析系统10的结构的框图。如至此为止所说明的那样,液体层析系统10包括多个阀以及多个泵。
液体层析系统10所包括的阀包含低压阀170、高压阀180A~高压阀180D、清洗阀18A~清洗阀18D、针阀260、第一切换阀150、第二切换阀160以及分流阀90。
关于这些阀的具体结构,已使用图1~图3进行了说明,因此此处不再重复其说明。
液体层析系统10所包括的泵包含高压泵220A~高压泵220D、清洗泵143A~清洗泵143D、针清洗泵20以及计量泵130。高压泵220A~高压泵220D分别从容器210A~容器210D抽吸洗脱液。清洗泵143A~清洗泵143D分别从容器250A~容器250D抽吸冲洗液。
既可在各个容器210A~210D中装入同一洗脱液,也可在各个容器210A~210D中装入不同种类的洗脱液。既可在各个容器250A~250D中装入同一冲洗液,也可在各个容器250A~250D中装入不同种类的冲洗液。
针清洗泵20从容器200抽吸冲洗液。既可在容器200中装入与装入至容器250A~容器250D中的冲洗液相同的冲洗液,也可在容器200中装入与装入至容器250A~容器250D中的冲洗液为不同种类的冲洗液。
试样注入装置100包含第一切换阀150、针阀260、针191以及试样环管192。
液体层析系统10还包括控制装置110、输入装置120、显示装置125以及针移动机构190。针移动机构190的详细已使用图2进行了说明,因此此处不再重复其说明。
控制装置110包括处理器111与存储器112。典型的是,处理器111为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多线程处理器(Multi-Processing Unit,MPU)等的运算处理部。处理器111通过读出存储器112中存储的程序来执行,从而实现液体层析系统10的处理。
存储器112是通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以及快闪存储器等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来实现。存储器112只要能够以处理器111可读的格式来非暂时地记录程序,则也可包含只读光盘(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CD-ROM)、只读数字多功能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k-Read OnlyMemory,DVD-ROM)、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存储器、存储卡、软盘(Flexible Disk,FD)、硬盘、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磁带、盒带(cassettetape)、磁光盘(Magnetic Optical Disc,MO)、微型光盘(Mini Disc,MD)、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卡(除了存储卡以外)、光卡、掩模ROM或电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
输入装置120例如包含键盘以及鼠标。用户可通过操作输入装置120来对控制装置110输入各种指示。显示装置125显示与控制装置110所输出的视频信号相应的图像。
在显示装置125上,显示针对液体层析系统10中所设的各个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参照图1)的设定信息。用户能够一边查看显示装置125的画面,一边对使用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的分析排程等进行设定。控制装置110基于所输入的排程来执行分析,而且,对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进行清洗。
<试样的抽吸>
图5是例示通过针191来抽吸试样的状态的图。此处,对针191从容器302A中抽吸向注入端口198A注入的试样的示例进行说明。
注入端口198A对应于高压阀180A~高压阀180D中的高压阀180A。因此,第一切换阀15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与高压阀180A连接。如图所示,第一切换阀150经由针阀260以及试样环管192而与针191连接。针移动机构190将针191引导至容器302A。第二切换阀160经由低压阀170而与计量泵130连接。
计量泵130经由低压阀170、第二切换阀160、第一切换阀150以及针阀260来对针191给予规定的负压。由此,针191从容器302A中抽吸规定量的试样。针191所抽吸的试样例如被保持在试样环管192附近。
图5中,表示了经由高压阀180A来抽吸试样的示例。通过在高压阀180B~高压阀180D之间切换第一切换阀15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的连接目标,从而经由各个高压阀180B~高压阀180D来抽吸试样。
由第一切换阀15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构成切换装置,所述切换装置在高压阀180A~高压阀180D之间切换在从计量泵130朝向针191的流路中所经由的高压阀。
<试样的注入>
图6是例示由针191所抽吸的试样被注入至注入端口198A的状态的图。
在将试样注入至注入端口198A的情况下,连接部187A~连接部189A从图5所示的状态开始以高压阀180A的中心为轴而旋转30度。清洗阀18A连接高压阀180A与高压泵220A。进而,针移动机构190使针191移动至注入端口198A。
其结果,形成从高压泵220A经由高压阀180A、第一切换阀150、针191、注入端口198A以及高压阀180A而到达管柱230A的流路。此流路如使用图1所说明的那样,相当于第一分析流路291A中的、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的第一流路。此时,管柱230A经由分流阀90而与检测器500连接。图6中,省略了管柱230A与分流阀90的连接状态的图示。所述连接状态例如如图3所示。
通过在如以上那样形成有流路的状态下驱动高压泵220A,从而将洗脱液供给至高压阀180A。被供给至高压阀180A的洗脱液经由第一切换阀150等而流向针191的方向。由此,被保持在试样环管192附近的试样与洗脱液一同从针191的前端被注入至注入端口198A。所注入的试样与洗脱液一同朝向管柱230A。
图6中,表示了向与高压阀180A对应的注入端口198A注入试样的示例。通过在高压阀180B~高压阀180D之间切换第一切换阀150的连接目标,从而向与高压阀180B~高压阀180D各自对应的注入端口198B~注入端口198D注入试样。
<洗脱液的注入>
图7是例示在试样被引导至管柱230A后,将洗脱液注入至管柱230A的状态的图。
在试样被引导至管柱230A后,连接部187A~连接部189A从图6所示的状态开始以高压阀180A的中心为轴而旋转30度。由此,高压泵220A经由高压阀180A的端口184A以及端口183A而与管柱230A连接。
此流路如使用图1所说明的那样,相当于第一分析流路291A中的、未经由试样注入装置100的第二流路。此时,管柱230A经由分流阀90而与检测器500连接。此连接状态例如如图3所示。通过将洗脱液从高压泵220A供给至高压阀180A,从而在管柱230A中试样受到分离。
此时,注入端口198A连接于高压阀180A的排液管端口即端口181A。进而,针阀260的连接部267~连接部269从图6所示的状态开始以针阀260的中心为轴而旋转30度。其结果,成为针清洗泵20经由针阀260以及试样环管192而与针191连接的状态。
图7中,表示了向管柱230A中注入洗脱液的示例。通过驱动与高压阀180B~高压阀180D各自对应的高压泵220B~高压泵220D,从而同样地向各个管柱230B~管柱230D中注入洗脱液。
<分析流路的切换>
图8是例示为了分析试样而使用的流路从第一分析流路291A切换为第二分析流路291B的状态的图。第一分析流路291A以及第二分析流路291B的概念如使用图1所说明的那样。
在为了分析试样而使用的流路从第一分析流路291A切换为第二分析流路291B的情况下,第一切换阀15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的状态发生变化。即,第一切换阀150的连接部158将端口155的连接目标从端口151切换为端口152。第二切换阀160的连接部168将端口167的连接目标从端口161切换为端口162。
由此,第一切换阀15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与高压阀180B连接。如图所示,第一切换阀150经由针阀260以及试样环管192而与针191连接。第二切换阀160经由低压阀170而与计量泵130连接。
例如,在将针191移动至装入有试样的容器302A~容器302C中的任一个之后,控制装置110驱动计量泵130。由此,能够利用针191经由高压阀180B来抽吸试样。注入端口198B对应于高压阀180A~高压阀180D中的高压阀180B。因此,通过将由针191所抽吸的试样注入至注入端口198B,从而能够将试样引导至与第二分析流路291B对应的管柱230B。
<比较例的结构>
图9是表示相对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层析系统10的比较例的图。比较例包括多个高压阀1800A~高压阀1800F、第一切换阀1500、第二切换阀1600以及低压阀1700。
第一切换阀150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0联动,与高压阀1800A~高压阀1800F中的任一个连接。低压阀1700经由第二切换阀1600而与高压阀1800A~高压阀1800F中的任一个连接。
比较例中,未设有与高压阀1800A~高压阀1800F各自对应的清洗泵,而与低压阀1700对应地设有清洗泵1400。通过驱动清洗泵1400,从而将冲洗液经由低压阀1700而供给至第二切换阀1600。比较例中,当第一切换阀150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0与高压阀1800A连接时,通过驱动清洗泵1400,从而能够对包含高压阀1800A而形成的流路进行清洗。
但是,当第一切换阀150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0与高压阀1800A连接时,无法对包含高压阀1800B而形成的流路进行清洗。同样地,当第一切换阀150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0与高压阀1800A连接时,无法对包含高压阀1800C~高压阀1800F而形成的各个流路进行清洗。
当第一切换阀150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0与高压阀1800A连接时,可能使用包含高压阀1800A而形成的流路来分析试样。此时,包含高压阀1800B~高压阀1800F而形成的各个流路未被用于试样的分析。但是,比较例中,来自清洗泵1400的冲洗液的供给目标被限定为第二切换阀1600的连接目标。因此,比较例中,当第二切换阀1600与高压阀1800A连接时,无法对包含高压阀1800B~高压阀1800F而形成的各个流路进行清洗。
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层析系统10中,包括与高压阀180A~高压阀180D分别对应的清洗泵143A~清洗泵143D。因此,根据液体层析系统10,不受第二切换阀160与高压阀180A~高压阀180D中的哪个相连接这一点影响,无论是包含高压阀180A~高压阀180D而形成的哪个流路,均能够利用冲洗液来进行清洗。
<第一清洗模式~第五清洗模式的概要>
图10是用于说明第一清洗模式~第五清洗模式的概要的图。此处,参照图10,将包含高压阀180A而构成的流路作为对象来说明清洗模式。液体层析系统10能够通过图10所示的第一清洗模式~第五清洗模式来对包含高压阀180A而构成的流路进行清洗。
在第一清洗模式以及第二清洗模式中,包含高压阀180A的流路如左上的框内那样设定。另外,分流阀90内的实线箭头是被设定为第一清洗模式的流路,分流阀90内的虚线箭头是被设定为第二清洗模式的流路。
在第一清洗模式以及第二清洗模式中,从清洗泵143A供给至高压阀180A的冲洗液按照高压阀180A、第一切换阀150、针阀260、试样环管192、针191、高压阀180A、管柱230A以及分流阀90的顺序流动。
被设定为第一清洗模式以及第二清洗模式的清洗流路相当于经由针阀260、试样环管192以及针191的第一流路。第一流路例如为第一分析流路291A的一形态。
在第一清洗模式中,分流阀90的端口91与端口95相连接,因此流入至分流阀90的冲洗液流经端口91、端口95,将从分流阀90朝向检测器500的流路包含在内进行清洗。在第二清洗模式中,分流阀90的端口91与端口96、端口97相连接,因此流入至分流阀90的冲洗液清洗端口91,并从端口96、端口97排出。
在第三清洗模式以及第四清洗模式中,包含高压阀180A的流路如左下的框内那样设定。另外,分流阀90内的实线箭头是被设定为第三清洗模式的流路,分流阀90内的虚线箭头是被设定为第四清洗模式的流路。
在第三清洗模式以及第四清洗模式中,从清洗泵143A供给至高压阀180A的冲洗液按照高压阀180A、管柱230A以及分流阀90的顺序流动。
被设定为第三清洗模式以及第四清洗模式的清洗流路相当于未经由针阀260、试样环管192以及针191的第二流路。第二流路例如是第一分析流路291A的一形态。
在第三清洗模式中,分流阀90的端口91与端口95相连接,因此,流入至分流阀90的冲洗液流经端口91、端口95,将从分流阀90朝向检测器500的流路包含在内进行清洗。在第四清洗模式中,分流阀90的端口91与端口96、端口97相连接,因此流入至分流阀90的冲洗液清洗端口91,并从端口96、端口97排出。
在第五清洗模式中,包含高压阀180A的流路如右侧的框内那样设定。在第五清洗模式中,从针清洗泵20供给至针阀260的冲洗液按照针阀260、试样环管192、针191以及高压阀180A的顺序流动。流入至高压阀180A的冲洗液从高压阀180A的端口181A排出。
接下来,对第一清洗模式~第五清洗模式的具体结构进行说明。以下,将包含高压阀180A而构成的流路作为代表例来说明其结构。
<第一清洗模式以及第二清洗模式>
图11是表示第一清洗模式的具体结构例的图。图12是表示第二清洗模式的具体结构例的图。图11以及图12中,省略了一部分结构的图示,并且用框围住与分流阀90相关的结构。图13~图19也同样。
在第一清洗模式中,例如设定图11所示的流路。即,第一切换阀150的端口151与端口155相连接。针191连接于注入端口198A。在高压阀180A中,端口182A与端口183A相连接,端口184A与端口185A相连接,端口186A与端口181A相连接。在分流阀90中,端口91与端口95相连接。
当从清洗泵143A向高压阀180A供给冲洗液时,包含高压阀180A、第一切换阀150、针阀260、试样环管192、针191、注入端口198A、高压阀180A、管柱230A以及分流阀90的流路通过冲洗液得到清洗。进而,通过冲洗液,朝向检测器500的流路得到清洗。此时,也可在试样台300上预先准备好冲洗液或洗脱液等空白试样的容器,利用针191予以抽吸后以第一清洗模式进行清洗。
在第二清洗模式中,例如设定图12所示的流路。第二清洗模式中,分流阀90的流路的设定不同于第一清洗模式。即,在第二清洗模式中,分流阀90的端口91与端口96、端口97相连接。因此,在第二清洗模式中,从分流阀90的端口91朝向端口96、端口97的流路得到清洗。此时,也可在试样台300上预先准备好冲洗液或洗脱液等空白试样的容器,利用针191予以抽吸后以第二清洗模式进行清洗。
<第三清洗模式以及第四清洗模式>
图13是表示第三清洗模式的具体结构例的图。图14是表示第四清洗模式的具体结构例的图。
在第三清洗模式中,例如设定图13所示的流路。即,高压阀180A的端口181A与端口182A相连接,端口183A与端口184A相连接,端口185A与端口186A相连接。在分流阀90中,端口91与端口95相连接。
从清洗泵143A供给至高压阀180A的冲洗液并非朝向针191流动,而是朝向管柱230A。其结果,分流阀90以及从分流阀90朝向检测器500的流路通过冲洗液得到清洗。
在第四清洗模式中,例如设定图14所示的流路。第四清洗模式中,分流阀90的流路的设定不同于第三清洗模式。即,在第四清洗模式中,分流阀90的端口91与端口96、端口97相连接。因此,在第四清洗模式中,从分流阀90的端口91朝向端口96、端口97的流路得到清洗。
<第五清洗模式>
图15是表示第五清洗模式的具体结构例的图。
在第五清洗模式中,例如设定图15所示的流路。即,针阀260的端口262与端口263相连接,端口264与端口265相连接,端口266与端口261相连接。高压阀180A的端口181A与端口182A相连接,端口183A与端口184A相连接,端口185A与端口186A相连接。
当从针清洗泵20向针阀260供给冲洗液时,包含试样环管192、针191、注入端口198A以及高压阀180A的流路通过冲洗液得到清洗。此时,也可在试样台300上预先准备好冲洗液或洗脱液等空白试样的容器,利用针191予以抽吸后以第五清洗模式进行清洗。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第一清洗模式以及第二清洗模式,不仅能够清洗从管柱230A直至分流阀90为止的流路,也能够清洗包含针191以及试样环管192的流路。
在第三清洗模式以及第四清洗模式中,与第一清洗模式以及第二清洗模式相比,能够清洗的范围少。但是,在第三清洗模式以及第四清洗模式中不包含针191以及试样环管192产生了增加清洗方法的变形的效果。即,通过活用第三清洗模式以及第四清洗模式,从而能够在利用针191以及试样环管192来抽吸试样的时机清洗流路。
根据第一清洗模式以及第三清洗模式,能够将分流阀90的端口95包含在内而对朝向检测器500的流路进行清洗。此种清洗模式例如在使用高浓度的试样来进行分析的情况下、或者在像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液体层析系统10那样能够切换多个分析流路(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来持续分析的结构中有效。
在切换多个分析流路来持续分析的情况下,试样的成分有可能蓄积在切换分析流路的分流阀90中。尤其,试样的成分有可能反复蓄积在分流阀90中的连接检测器500的端口95而产生遗留物。或者,由于试样连续性地通过分流阀90被送入检测器500的接口部分,因此有可能在此接口部分产生遗留物。
根据第一清洗模式以及第三清洗模式,能够将分流阀90的端口95以及检测器500的接口部分包含在内进行清洗,因此既能进行使用多个分析流路的有效率的分析,又能充分清洗成为遗留物的产生原因的部位。
在使用图10~图15的说明中,说明了使用冲洗液来清洗流路的示例。但是,在第一清洗模式~第五清洗模式中,也可使用洗脱液(空白液)来清洗流路。例如,在第一清洗模式~第四清洗模式中,通过取代清洗泵143A而使用高压泵220A,从而也可实现使用洗脱液的清洗,而且,在第五清洗模式中,通过将针清洗泵20连接于装入有洗脱液的容器,从而也可实现使用洗脱液的清洗。进而,在第一清洗模式~第五清洗模式中,也可实现将冲洗液与洗脱液加以组合的清洗。例如,也可在利用冲洗液清洗了流路后,利用洗脱液来清洗流路。
此处,以包含高压阀180A而构成的流路为例来说明了第一清洗模式~第五清洗模式。但是,液体层析系统10对于分别包含高压阀180B~高压阀180D而构成的流路,当然也能够同样地进行基于第一清洗模式~第五清洗模式的清洗。所述说明对于分别包含高压阀180B~高压阀180D而构成的流路也同样适用。
接下来,参照图16~图19来说明下述示例,即,在利用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中的一个来进行试样的分析或分析的准备时,以各种清洗模式来对液体层析系统10中所构成的流路进行清洗。
<在试样的抽吸中进行清洗的示例>
图16是表示在试样的抽吸中通过第三清洗模式以及第四清洗模式来清洗流路的示例的图。尤其,此处说明下述示例,即,在试样的抽吸中,以第三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一分析流路291A,并且以第四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二分析流路291B。
图16中,第一切换阀15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与高压阀180A相连接。分流阀90中,朝向管柱230A的端口91与朝向检测器500的端口95相连接。因此,在包含高压阀180A的第一分析流路291A中,处于能够对试样进行分析的状态。
计量泵130经由低压阀170、第二切换阀160、高压阀180A、第一切换阀150以及针阀260而与针191相连接。针191被引导至装入有试样的容器302A。针191通过计量泵130所给予的负压来从容器302A中吸入试样。
高压阀180B中,端口183B与端口184B相连接。
在此种状态下,液体层析系统10能够执行:将包含高压阀180A的第一分析流路291A作为对象的基于第三清洗模式的清洗、以及将包含高压阀180B的第二分析流路291B作为对象的基于第四清洗模式的清洗。
从清洗泵143A供给至高压阀180A的冲洗液流经高压阀180A、管柱230A以及分流阀90,对所述各部以及朝向检测器500的流路进行清洗(第三清洗模式)。
从清洗泵143B供给至高压阀180B的冲洗液流经高压阀180B、管柱230B以及分流阀90,对包含所述各部的流路进行清洗(第四清洗模式)。
这样,液体层析系统10在为了在第一分析流路291A中对试样进行分析而持续抽吸试样的动作时,能够对第一分析流路291A进行清洗。进而,液体层析系统10能够对第二分析流路291B进行清洗。另外,液体层析系统10当然能够一并清洗包含高压阀180C的第三分析流路291C以及包含高压阀180D的第四分析流路291D。
<在试样的注入中进行清洗的示例>
图17是表示在试样的注入中通过第四清洗模式来清洗流路的示例的图。尤其,此处说明下述示例,即,在向第一分析流路291A的管柱230A中注入试样时,以第四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二分析流路291B。
图17中,第一切换阀15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与高压阀180A相连接。分流阀90中,朝向管柱230A的端口91与朝向检测器500的端口95相连接。
高压泵220A经由高压阀180A、第一切换阀150以及针阀260而与针191相连接。针191连接于注入端口198A。试样环管192保持着试样。针191将试样环管192内的试样与从高压泵220A供给的洗脱液一同注入至注入端口198A。由此,试样经由高压阀180A被注入至管柱230A。
高压阀180B中,端口183B与端口184B相连接。
在此种状态下,液体层析系统10能够执行将包含高压阀180B的第二分析流路291B作为对象的基于第四清洗模式的清洗。即,通过从清洗泵143B向高压阀180B供给冲洗液,从而能够对包含高压阀180B、管柱230B以及分流阀90的流路进行清洗(第四清洗模式)。
这样,液体层析系统10能够在第一分析流路291A中持续向管柱230A注入试样的动作时,对第二分析流路291B进行清洗。另外,液体层析系统10当然能够一并清洗包含高压阀180C的第三分析流路291C以及包含高压阀180D的第四分析流路291D。
<在试样的分析中进行清洗的第一例>
图18是表示在试样的分析中通过第二清洗模式来清洗流路的示例的图。尤其,此处说明下述示例,即,在使用第一分析流路291A来分析试样时,以第二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二分析流路291B。
图18中,高压泵220A经由高压阀180A而与管柱230A连接。在管柱230A中装入有试样。分流阀90中,朝向管柱230A的端口91与朝向检测器500的端口95相连接。从高压泵220A供给的洗脱液经由高压阀180A而注入至装入有试样的管柱230A。在检测器500中,进行试样的分析。
第一切换阀15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与高压阀180B相连接。清洗泵143B经由高压阀180B、第一切换阀150以及针阀260而与针191连接。针191被引导至注入端口198B。
在此种状态下,液体层析系统10能够执行将包含高压阀180B的第二分析流路291B作为对象的基于第二清洗模式的清洗。即,通过从清洗泵143B向高压阀180B供给冲洗液,从而冲洗液按照高压阀180B、第一切换阀150、针阀260、试样环管192、针191、注入端口198B、高压阀180B、管柱230B以及分流阀90的顺序流动,包含所述各部的流路得到清洗(第二清洗模式)。
这样,液体层析系统10能够在第一分析流路291A中进行试样的分析时,以第二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二分析流路291B。另外,液体层析系统10当然能够取代第二分析流路291B而以第二清洗模式来清洗包含高压阀180C的第三分析流路291C或包含高压阀180D的第四分析流路291D。
而且,液体层析系统10也能够在第一分析流路291A中进行试样的分析时,以第四模式来清洗第二分析流路291B。进而,液体层析系统10也能够在第一分析流路291A中进行试样的分析时,以第二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二分析流路291B,且以第四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三分析流路291C。
<在试样的分析中进行清洗的第二例>
图19是表示在试样的分析中通过第四清洗模式以及第五清洗模式来清洗流路的示例的图。尤其,此处说明下述示例,即,在使用第一分析流路291A来分析试样时,以第四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二分析流路291B,并且以第五清洗模式来清洗包含高压阀180A的流路。
图19中,第一切换阀15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与高压阀180A相连接。分流阀90中,朝向管柱230A的端口91与朝向检测器500的端口95相连接。从高压泵220A供给的洗脱液经过高压阀180A而注入至装入有试样的管柱230A。在检测器500中,进行试样的分析。
在针阀260中,端口262与端口263相连接。在高压阀180B中,端口183B与端口184B相连接。
在此种状态下,液体层析系统10能够执行:将包含高压阀180A的流路作为对象的基于第五清洗模式的清洗、以及将包含高压阀180B的第二分析流路291B作为对象的基于第四清洗模式的清洗。
从针清洗泵20供给至针阀260的冲洗液流经针阀260、试样环管192、针191,以及高压阀180A,包含所述各部的流路得到清洗(第五清洗模式)。
从清洗泵143B供给至高压阀180B的冲洗液流经高压阀180B、管柱230B以及分流阀90,包含所述各部的流路得到清洗(第四清洗模式)。
这样,液体层析系统10在使用第一分析流路291A来分析试样的处理持续时,能够执行:将包含高压阀180A的流路作为对象的基于第五清洗模式的清洗、以及将包含高压阀180B的第二分析流路291B作为对象的基于第四清洗模式的清洗。
另外,液体层析系统10当然能够通过第四清洗模式来一并清洗包含高压阀180C的第三分析流路291C以及包含高压阀180D的第四分析流路291D。
<可选择的清洗模式的种类>
图20是表示在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中可选择的清洗模式的图。图20中,对应于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的每个分析流路而表示了在使用第一分析流路291A所进行的三个处理的各阶段可选择的清洗模式的种类。
若对至此为止使用图10~图19所说明的各种清洗模式进行整理,则例如在第一分析流路291A被用于试样的分析时,可选择用来清洗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的清洗模式的种类如图20所示。
另外,通过第五清洗模式来清洗的流路是清洗液朝向高压阀180A~高压阀180D的排液管端口即181A~184A的流路。图20中,利用与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相关的清洗模式的位置标注,将第五清洗模式关联于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来进行记载。
图20所示的试样抽吸、试样注入以及洗脱液注入的各阶段分别指:通过针191来抽吸试样的阶段、将所抽吸的试样从针191经由注入端口198A以及高压阀180A而注入至管柱230A的阶段、以及将从高压泵220A供给至高压阀180A的洗脱液注入至管柱230A的阶段。
在通过针191来抽吸试样时,能够以第三清洗模式或第四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例如,能够以第三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一分析流路291A,并且以第三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二分析流路291B~第四分析流路291D。
在将所抽吸的试样从针191经由注入端口198A以及高压阀180A而注入至管柱230A时,能够以第三清洗模式或第四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二分析流路291B~第四分析流路291D。例如,能够以第三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二分析流路291B,并且以第四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三分析流路291C以及第四分析流路291D。
在将从高压泵220A供给至高压阀180A的洗脱液注入至管柱230A时,能够以第五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一分析流路291A。此时得到清洗的部分是针阀、试样环管192、针191、注入端口198A、高压阀180A的端口182A以及高压阀180A的端口181A。
当将从高压泵220A供给至高压阀180A的洗脱液注入至管柱230A时,能够以第二清洗模式、第四清洗模式以及第五清洗模式中的任一种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二分析流路291B~第四分析流路291D。例如,能够以第二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二分析流路291B,并且以第四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三分析流路291C以及第四分析流路291D。
这样,液体层析系统10能够以各种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液体层析系统10受理用于各分析流路的清洗的清洗模式以及清洗时机的输入。
用户使用输入装置120(参照图4)来设定用于各分析流路的清洗的清洗模式以及清洗时机。设定的内容被显示于显示装置125(参照图4)。控制装置110(参照图4)根据对输入装置120输入的用户指示,来设定用于各分析流路的清洗的清洗模式以及清洗时机。
<清洗模式的设定的一例>
图21是表示清洗模式的设定的一例的时序图。图21中,(1)~(5)分别表示第一清洗模式~第五清洗模式。此处,基于图21来说明液体层析系统10依据根据用户指示而设定的清洗模式以及清洗时机所执行的处理的流程。
使用试样的分析是依序使用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来执行。首先,将第一分析流路291A作为对象来执行基于第一清洗模式的清洗。由此,包含高压阀180A、第一切换阀150、针阀260、试样环管192、针191、注入端口198A、高压阀180A、管柱230A以及分流阀90的流路通过冲洗液得到清洗。进而,通过冲洗液,从分流阀90朝向检测器500的流路得到清洗。
接下来,将第一分析流路291A作为对象,通过针191来抽吸试样。在通过针191来抽吸试样的期间,将第二分析流路291B~第四分析流路291D作为对象来执行基于第四清洗模式的清洗。由此,例如在第二分析流路291B中,从高压阀180B朝向管柱230B的流路以及从管柱230B朝向分流阀90的端口96、端口97的流路得到清洗。
当将第一分析流路291A作为对象的试样的抽吸结束时,执行将试样与洗脱液一同注入至管柱230A的处理。当从针191注入所有的试样时,执行基于第五清洗模式的清洗。由此,包含针阀260、试样环管192、针191、注入端口198A以及高压阀180A的流路得到清洗。
在第一分析流路291A中,当从针191注入所有的试样时,高压阀180A的连接状态切换,开始使洗脱液相对于被注入至管柱230A中的试样而流动的处理。由此,在检测器500中进行分析。
在第一分析流路291A中进行分析的期间,按照第二分析流路291B~第四分析流路291D的顺序来执行基于第二清洗模式的清洗。当在第一分析流路291A中分析结束时,将第一分析流路291A作为对象来执行基于第二清洗模式的清洗以及基于第三清洗模式的清洗。
接下来,开始用于使用第二分析流路291B来分析试样的处理。即,第一切换阀150以及第二切换阀160的连接目标从高压阀180A切换为高压阀180B。继而,将第二分析流路291B作为对象来执行基于第一清洗模式的清洗。
以下,如图21所示,按照同样的流程来反复进行:用于使用第二分析流路291B~第四分析流路291D来分析试样的处理、以及对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进行清洗的处理。
<将冲洗液与洗脱液加以组合的清洗>
图22是表示清洗泵143A~清洗泵143D以及高压泵220A~高压泵220D的驱动模式的一例的时序图。液体层析系统10在以第一清洗模式~第四清洗模式来清洗流路时,可使用冲洗液与洗脱液(空白液)来作为清洗液。
例如在对第一分析流路291A进行清洗时,首先驱动清洗泵143A。由此,以冲洗液来清洗第一分析流路。在从清洗泵143A的驱动经过了时间T1的时间点,取代清洗泵143A而驱动高压泵220A。由此,以洗脱液来清洗第一分析流路。在从高压泵220A的驱动经过了时间T2的时间点,停止高压泵220A的驱动。
根据此种驱动模式,在借助冲洗液进行清洗后,使洗脱液流动。因此,在管柱230A~管柱230D中,可设为包含洗脱液的流动相经平衡化的状态。此种驱动模式也可在所有的第一清洗模式~第四清洗模式中采用。例如在图21所示的清洗模式的设定中,也可将图22所示的冲洗液与洗脱液加以组合。
而且,此处,在从高压泵220A的驱动经过了时间T2的时间点停止高压泵220A的驱动,但也可不停止高压泵220A的驱动,而除了从清洗泵143A供给冲洗液时以外,始终驱动高压泵220A。
<流程图(基于各清洗模式的清洗)>
图23是表示控制装置110基于图21所示的设定来执行的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
首先,控制装置110将变量N设定为1(步骤S1)。接下来,控制装置110将第N分析流路切换为第一清洗位置(position)来进行清洗(步骤S2)。由此,首先通过第一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一分析流路291A。
接下来,控制装置110将第N分析流路切换至抽吸位置,以针191来抽吸试样(步骤S3)。接下来,控制装置110将第N分析流路以外的所有分析流路切换为第四清洗位置进行清洗(步骤S4)。由此,例如第一分析流路291A切换至抽吸位置,通过第四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二分析流路291B~第四分析流路291D。
接下来,控制装置110判定试样的抽吸是否已完成(步骤S5)。更具体而言,判定是否已从步骤S3的处理经过了规定时间。控制装置110反复进行步骤S5的判定,直至判定为试样的抽吸已完成为止。控制装置110在判定为试样的抽吸已完成时,将第N分析流路切换为注入位置而注入试样(步骤S6)。由此,例如在第一分析流路291A中,试样被注入至管柱230A。
接下来,控制装置110判定试样的注入是否已完成(步骤S7)。更具体而言,判定是否已从步骤S6的处理经过了规定时间。控制装置110反复进行步骤S7的判定,直至判定为试样的注入已完成为止。控制装置110在判定为试样的注入已完成时,将第N分析流路切换为第五清洗位置进行清洗(步骤S8)。由此,例如通过第五清洗模式来清洗第一分析流路291A。进而,控制装置110将第N分析流路以外的其他分析流路依次切换为第二清洗位置进行清洗(步骤S9)。由此,例如第二分析流路291B~第四分析流路291D依次通过第三清洗模式得到清洗。
接下来,控制装置110判定是否已经过了预先规定的分析时间(步骤S10)。控制装置110反复进行步骤S10的判定,直至判定为已经过了分析时间为止。控制装置110在经过了分析时间时,将第N分析流路依次切换为第二清洗位置以及第三清洗位置来清洗第N分析流路(步骤S11、步骤S12)。由此,例如第一分析流路291A通过第二清洗模式以及第三清洗模式依次得到清洗。
接下来,控制装置110判定方法文件(method file)的分析方法是否已全部完成(步骤S13)。控制装置110将使用第一分析流路~第四分析流路来分析试样的排程存储为方法文件。方法文件中也包含清洗模式以及清洗时机。
控制装置110在判定为方法文件的分析方法尚未全部完成时,更新变量N(步骤S14)。由此,例如用于试样分析的分析流路从第一分析流路291A更新为第二分析流路291B。控制装置随后返回步骤S2的处理。控制装置110在判定为方法文件的分析方法已全部完成时,结束基于本流程图的处理。
<流程图(清洗模式的设定)>
图24是表示与清洗模式的设定相关的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基于本流程图的处理是由控制装置110来执行。
首先,控制装置110判定是否检测到设定操作(步骤S21)。例如,控制装置110判定是否检测到用于使用输入装置120来进行设定的操作。若未检测到设定操作,则基于本流程图的处理结束。
控制装置110在检测到设定操作时,从存储器112中读出设定项目(步骤S22)。在设定项目中,对应于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而分别包含试样的分析排程与清洗模式。接下来,控制装置110将所读出的设定项目显示于显示装置125的画面(步骤S23)。
接下来,控制装置110按照用户的操作来更新设定项目的设定(步骤S24)。按照用户的操作而设定的内容也包含清洗模式以及以此清洗模式进行清洗的条件。清洗的条件为清洗时间、清洗次数、清洗液的种类等。通过步骤S24的处理,对应于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而分别更新试样的分析排程与清洗模式。
其结果,生成用于进行新的分析的方法文件。
接下来,控制装置110判定是否检测到用户的完成操作(步骤S25)。控制装置110在尚未检测到用户的完成操作时,将处理返回步骤S23。控制装置110在检测到了用户的完成操作时,将存储器112的设定更新为步骤S24的内容(步骤S26),结束基于本流程图的处理。
<设定画面>
图25是表示用于自动清洗的设定画面的一例的图。控制装置110在受理对用于自动清洗流路的设定进行变更的操作时,将设定项目显示于显示装置125(参照图4)的画面。其结果,在显示装置125(参照图4)上,显示用于自动清洗包含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的流路的设定画面。
图25中例示了设定画面400。用户能够一边查看设定画面400,一边设定作为清洗对象的分析流路(stream)、清洗模式以及清洗液的种类等。例如,当用户利用鼠标等来操作多个设定项目中的任一个时,在设定画面400中,打开与操作对应的设定项目的窗口。用户能够在打开的窗口内输入所期望的设定值。例如,在设定画面400中,表示了对应于选择目标设定项目401的操作而打开的窗口404。
用户例如能够在目标设定项目401中选择作为清洗对象的试样,设定控制装置110判断是否清洗流路时所用的阈值、以及设为清洗结束的阈值等。进而,用户能够在自动采样器项目402以及流路项目403中选择自动采样器以及流路的清洗方法。进而,用户也能够在设定画面400中设定注入空白液的次数。
这样,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从一个设定画面输入与自动清洗相关的各种设定,因此用户的便利性提高。
<变形例(与遗留物的产生状况相应的清洗>
图26是表示根据遗留物的产生状况来清洗分析流路的处理的内容的流程图。至此为止,对基于预先规定的排程来清洗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的液体层析系统10进行了说明。但是,液体层析系统10也可检测遗留物的产生,根据其产生状况来清洗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此处,作为变形例,对根据遗留物的产生状况来清洗分析流路的液体层析系统10进行说明。
图26是用于说明所述变形例的流程图。基于本流程图的处理是由控制装置110来执行。
首先,控制装置110将变量N设定为1(步骤S31)。接下来,控制装置110获取第N分析流路的MS数据(步骤S32)。此处,MS数据被用于判定第N分析流路中是否产生了遗留物。
例如,在使用第一分析流路291A来开始新的分析之前,利用检测器500来获取分析数据,所述分析数据基于流至第一分析流路291A的管柱230A中的洗脱液。在第一分析流路291A中残存有直至前次为止所使用的试样的一部分的情况下,所述残存的试样会对分析数据造成影响。检测器500将所获取的分析数据作为MS数据而发送至控制装置110。
控制装置110基于MS数据来判定第N分析流路的脏污程度是否超过阈值,即,是否产生了遗留物(步骤S33)。
控制装置110在未产生遗留物的情况下,将第N分析流路切换至抽吸位置,利用针191来抽吸试样(步骤S34)。接下来,控制装置110判定试样的抽吸是否已完成(步骤S35)。更具体而言,判定是否已从步骤S34经过了规定时间。控制装置110反复进行步骤S35的判定,直至判定为试样的抽吸已完成为止。控制装置110在判定为试样的抽吸已完成时,将第N分析流路切换至注入位置而注入试样(步骤S36)。由此,例如在第一分析流路291A中,试样被注入至管柱230A。
接下来,控制装置110判定试样的注入是否已完成(步骤S37)。更具体而言,判定是否已从步骤S36经过了规定时间。控制装置110反复进行步骤S37的判定,直至判定为试样的注入已完成为止。控制装置110在判定为试样的注入已完成时,判定是否已经过了预先规定的分析时间(步骤S38)。控制装置110反复进行步骤S38的判定,直至判定为已经过了分析时间为止。
接下来,控制装置110判定方法文件的分析方法是否已全部完成(步骤S40)。控制装置110在判定为方法文件的分析方法尚未全部完成时,更新变量N(步骤S41),并返回步骤S32的处理。
这样,在变形例中,控制装置110在判定为尚未产生遗留物时,不执行基于清洗模式1~清洗模式5中的任何模式的清洗,而推进使用对象分析流路的分析处理。
控制装置110在步骤S33中判定为产生了遗留物时,根据预先设定的清洗模式以及清洗时机,来清洗与设定相应的分析流路,并推进使用第N分析流路的分析处理(步骤S39)。其结果,例如根据设定,可能执行图23所示的处理。随后,控制装置110在判定为方法文件的分析方法已全部完成时(步骤S40中为是),结束基于本流程图的处理。
根据本变形例,根据遗留物的产生状况来清洗分析流路,因此能够防止执行原本不必要的清洗。另外,也可根据产生了遗留物时的脏污程度来变更用于清洗的清洗模式。
<其他变形例>
(1)在将分流阀90包含在内清洗分析流路时,也可在与检测器500连接的端口95和与废液管连接的端口96、端口97之间切换分流阀90的清洗部分。即,如图21所示,也可在以第二清洗模式清洗了分析流路后,以第三清洗模式进行清洗。而且,此种清洗模式的切换也可基于预先规定的排程来实施。或者,也可根据遗留物的产生状况来执行此种清洗模式的切换。
(2)被用于液体层析系统10的高压阀的数量并不限于四个。例如,也可将高压阀的数量设为两个,还可设为五个以上。对应于高压阀数量的增加,可增加能够用于试样分析的分析流路的数量。
(3)也可构成为不设置针清洗泵20。也可不设置针阀260。此时,也可将从试样环管192延伸的配管连接至第一切换阀150。
(4)也可与控制液体层析系统10的控制装置110独立地设置控制试样注入装置100的控制部。此时,控制装置110也可与控制部联动地控制包含试样注入装置100的液体层析系统10。
(5)被填充至管柱230A~管柱230D中的固定相只要是可作为液体层析系统分析的固定相而使用的固定相即可,既可为各自相同者,也可为不同者。装满容器210A~容器210D的洗脱液只要是可作为液体层析系统分析的流动相而使用的液体即可,既可为各自相同的的液体,也可为不同的液体。
(6)在显示装置125上,也可显示用于对应于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来分别设定清洗模式的设定画面。此时,显示装置125也可在一个画面上显示能够对应于第一分析流路291A~第四分析流路291D来分别设定清洗模式的项目。
(7)也可为,清洗模式及清洗液等的清洗方法的种类、以及执行清洗的条件能够由管理者基于在清洗中设为目标的化合物而从设定画面进行设定。
(8)检测器500例如为质量分析仪。检测器500也可为吸光度检测器、光电二极管阵列(Photo-Diode Array,PDA)检测器、荧光检测器、示差折射率检测器、导电率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电气化学检测器、红外分光光度计、旋光度检测器、圆二色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放射线检测器、介电常数检测器、化学发光检测器、原子吸光光谱分析装置、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光光谱分析装置、高频等离子体质量分析仪、热检测器、光散射检测器、粘度检测器、离子电极、超声波检测器以及核磁共振装置中的任一种。
[形态]
本领域技术人员当理解,所述的多个例示性的实施方式为以下形态的具体例。
(第一项)一形态的方法是液体层析系统的清洗方法。液体层析系统包括:第一管柱及第二管柱,用于分离试样;针,抽取用于注入至第一管柱及第二管柱的试样;以及注入阀部,连接第一管柱及第二管柱,注入阀部包含连接于第一管柱的第一注入阀以及连接于第二管柱的第二注入阀,液体层析系统还包括:第一泵,向第一注入阀供给洗脱液;第二泵,向第二注入阀供给洗脱液;第一分析流路,构成为,使洗脱液从第一注入阀朝向第一管柱;第二分析流路,构成为,使洗脱液从第二注入阀朝向第二管柱;以及切换阀,与第一管柱及第二管柱连接,在第一管柱与第二管柱之间切换对检测器的连接对象,液体层析系统的清洗方法包括下述步骤:通过控制切换阀,从而在第一分析流路与第二分析流路之间切换对检测器的连接对象;以及使清洗液或空白试样流至切换阀,由此,使用流经第一分析流路的清洗液来清洗切换阀。
根据第一项所述的方法,能够降低遗留物的产生,或者在产生了遗留物时能够消除遗留物。
(第二项)另一形态的液体层析系统包括:第一管柱及第二管柱,用于分离试样;针,抽取用于注入至第一管柱及第二管柱的试样;以及注入阀部,连接第一管柱及第二管柱,注入阀部包含连接于第一管柱的第一注入阀以及连接于第二管柱的第二注入阀,液体层析系统还包括:第一泵,向第一注入阀供给洗脱液;第二泵,向第二注入阀供给洗脱液;第一分析流路,构成为,使洗脱液从第一注入阀朝向第一管柱;第二分析流路,构成为,使洗脱液从第二注入阀朝向第二管柱;切换阀,与第一管柱及第二管柱连接,在第一分析流路与第二分析流路之间切换对检测器的连接对象;以及控制装置,控制装置通过使清洗液或空白试样流至切换阀,从而能够使用流经第一分析流路的清洗液来清洗切换阀。
根据第二项所述的液体层析系统,能够降低遗留物的产生,或者在产生了遗留物时能够消除遗留物。
(第三项)在第二项所述的液体层析系统中,切换阀具有连接检测器的主端口、连接第一管柱的第一端口以及连接第二管柱的第二端口,且构成为,在第一端口与第二端口之间切换对主端口的连接目标,控制装置在主端口与第一端口相连接的状态下,能够使用流经第一分析流路的清洗液来清洗包含切换阀的主端口和第一端口的流路,在主端口与第一端口经分离的状态下,能够使用流经第一分析流路的清洗液来清洗包含切换阀的第一端口的流路。
根据第三项所述的液体层析系统,能够进行切换阀的端口中的、朝向检测器的主端口与朝向第一管柱的第一端口相连接的状态下的清洗、以及主端口与第一端口经分离的状态下的清洗,因此能够精细地清洗切换阀。
(第四项)在第二项或第三项所述的液体层析系统中,控制装置通过驱动第一泵,从而能够使用流经第一分析流路的洗脱液来清洗切换阀。
根据第四项所述的液体层析系统,能够执行使用洗脱液的空白清洗,从而能够使管柱内平衡化。
(第五项)在第二项至第四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层析法中,控制装置通过使空白试样流至第一注入阀或第二注入阀,从而能够清洗切换阀。
根据第五项所述的液体层析系统,能够通过空白试样在切换阀中降低遗留物的产生,或者在产生了遗留物时能够消除遗留物。
(第六项)在第二项至第五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层析系统中,还包括:第一清洗泵,向第一注入阀供给清洗液;以及第二清洗泵,向第二注入阀供给清洗液,控制装置通过驱动第一清洗泵以及第二清洗泵,从而能够使用流经第一分析流路的清洗液以及流经第二分析流路的清洗液来清洗切换阀。
根据第六项所述的液体层析系统,能够有效率地清洗通过第一分析流路且包含切换阀的流路与通过第二分析流路且包含切换阀的流路。
(第七项)在第二项至第六项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层析系统中,还包括:第三管柱;第三注入阀,连接于第三管柱;第三泵,向第三注入阀供给洗脱液;以及第三分析流路,构成为,使洗脱液从第三注入阀朝向第三管柱,切换阀进而与第三管柱连接,在第一管柱、第二管柱与第三管柱之间切换对检测器的连接对象。
根据第七项所述的液体层析系统,除了第一分析流路以及第二分析流路以外,还使用第三分析流路,由此,能够更有效率地分析试样。
(第八项)在第三项所述的液体层析系统中,切换阀还包括连接排液管的排液管端口,在主端口与第一端口经分离的状态下,第一端口连接于排液管端口。
根据第八项所述的液体层析系统,在主端口与第一端口经分离的状态下,第一端口连接于排液管端口。
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认为,此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为例示而非限制者。本发明的范围是由权利要求书所示,且意图包含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含义以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