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除尘装置及电池单体生产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3:46


除尘装置及电池单体生产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除尘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除尘装置及电池单体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待清扫物体如电池单体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会黏附一些杂质,例如粉尘颗粒,杂质黏附在其电极片表面,会对电池单体的安全、品质及寿命产生影响,故电池单体的除尘技术很关键。

已有的除尘装置对待清扫物体进行除尘时,存在除尘效果差且损伤待清扫物体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尘装置及电池单体生产系统,除尘装置能够满足清扫需求,除尘效果好且不会损伤待清扫物体。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尘装置,包括:旋流发生部件,用于输出旋流风,旋流风沿螺旋轨迹流动,以清洁待清扫物体上的杂质;抽吸部件,用于与旋流发生部件相对间隔设置并抽吸旋流风,以与旋流发生部件之间形成对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其旋流发生部件用于输出旋流风,旋流风沿螺旋轨迹流动,类似自然界的龙卷风,旋流风在与待清扫物体的表面接触时,其气压力的分力包括沿与待清扫物体的表面平行的方向流动的分力以及沿背离待清扫物体的表面方向流动的分力,通过沿背离待清扫物体的表面方向流动的分力能够避免增加杂质与待清扫物体表面的摩擦力,促进待清扫物体表面的杂质脱落,满足清扫需求。并且,旋流风的气压力并没有朝向待清扫物体的表面的分力,因此将不会对杂质产生朝向待清扫物体表面的作用力,有效的避免在对杂质进行清扫时杂质损伤电池单体等待清扫物体。

相应设置的抽吸部件,能够与旋流发生部件之间形成对流,使得抽吸部件与旋流发生部件之间产生压差,进而使旋流风可以持续不断地在旋流发生部件与抽吸部件之间沿螺旋轨迹流动,保证除尘的连续性,且杂质可被抽吸部件抽走,避免杂质再次落入待清扫物体造成二次伤害或者落入加工车间造成污染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流发生部件包括引流件以及旋流驱动件,所述引流件用于将正向气流及传输至所述旋流驱动件,所述旋流驱动件用于向所述正向气流提供与所述正向气流的流动方向相交的侧向气流,以使所述旋流驱动件流出由所述正向气流和所述侧向气流融合形成并沿所述螺旋轨迹流动的所述旋流风。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得旋流发生部件包括引流件以及旋流驱动件,可以利用引流件将正向气流传输至旋流驱动件,利用旋流驱动件提供与正向气流的流动方向相交的侧向气流进而向正向气流提供侧向力,使得正向气流和侧向气流在旋流驱动件中融合形成沿螺旋轨迹流动的旋流风,利于旋流风的形成,同时能够保证旋流风的气流量,利于待清洁物体上的杂质的清扫,保证待清洁物体的安全性与质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引流件连接于所述旋流驱动件,所述引流件设有引流腔,所述引流腔用于将所述正向气流引导至所述旋流驱动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引流件连接于旋流驱动件,引流件设有引流腔,使得正向气流通过引流腔的引导流入旋流驱动件,保证旋流风的充足性与可靠性,从而提高除尘装置的高效性,同时,引流件的结构形式利于与提供正向气流的设备连接,保证正向气流的供应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流驱动件包括基体以及导流部,所述基体上设置有导流孔,所述导流孔与所述引流腔连通,所述导流部用于将所述侧向气流引导至所述导流孔出口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基体可用于支撑导流部以及引流件,基体上设置有导流孔,由于导流孔与引流腔连通,使得由引流腔流出的正向气流可进入导流孔,导流部用于将侧向气流引导至导流孔出口处,使得正向气流与侧向气流能够在导流孔处相遇融合形成旋流风,保证除尘装置的有效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包括座本体,所述引流件连接于所述座本体,所述座本体背离所述引流件的一侧设置有凹部,所述凹部的底壁设置有所述导流孔,所述凹部的侧壁上形成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引入所述侧向气流,所述导流部设置于所述凹部并与所述座本体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基体包括座本体,引流件与座本体连接设置,在座本体远离引流件一侧设置有凹部,能够减小除尘装置整体的占用空间。通过在凹部的底壁设置有导流孔,凹部的侧壁形成有通孔,使得正向气流和侧向气流分别从导流孔以及通孔引入至凹部,通过设置于凹部内的导流部将对侧向气流的行走路径进行引导,利于对正向气流的驱动与融合,保证旋流风的形成。并且,通过将导流部设置于凹部并与座本体连接,使得凹部的设置还能对导流部的安装进行定位,降低导流部与座本体之间的装配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体包括多个所述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围绕所述导流孔的轴线间隔且均匀分布。

上述技术方案中,基体包括多个通孔,多个通孔围绕导流孔的轴线间隔且均匀分布,在进气过程中,有利于侧向气流均匀快速的通过多个通孔进入基体,保证进气效率。同时,可以使得侧向气流由多个方向进入基体的内部,利于侧向气流从多方向驱动正向气流,使得正向气流受力均匀,利于旋流风的形成,保证除尘装置的除尘需求,并且基体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能够简化加工工序、降低机加工成本并提高旋流发生部件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体还包括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插接于所述通孔内。

上述技术方案中,基体包括气管接头,气管接头插接于通孔内,使得气管接头与基体各自为独立的构件,便于加工装配。气管接头采用插接于通孔内的设置形式,可使气管接头外接负压设备,侧向气流通过气管接头进入通孔内,可以根据外接负压设备选择合适径向尺寸的气管接头,提高除尘装置的通用性,并且,当气管接头损坏时,无需更换整个旋流发生部件,只需要将损坏的气管接头更换即可保证除尘装置的正常使用,降低旋流发生部件的维修成本,提高除尘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包括多个导流片,多个所述导流片连接于所述凹部的底壁,多个所述导流片在所述导流孔的外周间隔分布,在所述导流孔的径向上,各所述导流片的一端向所述导流孔汇聚。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限定导流部包括连接于凹部的底壁的多个导流片,多个导流片在导流孔的外周间隔分布,在导流孔的径向上,各导流片的一端向导流孔汇聚,使得由通孔进入的侧向气流能够通过多个导流片之间形成的多个通道分流并从不同的方向作用于正向气流,利于正向气流的偏转,保证旋流风的形成需求。并且,各导流片连接于凹部的底壁,能够增大导流片与基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因侧向气流的气压过大导致导流片与基体分离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导流片背离所述导流孔的另一端与所述凹部的侧壁间隔设置。

上述技术方案中,各导流片背离导流孔的另一端与凹部的侧壁间隔设置,使各导流片与凹部的侧壁之间留有空隙,便于加工装配,同时,使得由通孔进入的侧向气流能够通过导流片与凹部的侧壁之间的空隙顺利的进入相邻两个导流片形成的通道内,并由对应的通道限定的流动轨迹汇聚至导流孔,以保证对正向气流的驱动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片为弧形片,相邻两个所述弧形片之间形成有弧形通道。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片设置为弧形片且相邻两个弧形片之间形成有弧形通道,利于流经各弧形通道内的侧向气流在导流孔的周向对正向气流进行驱动,利于侧向气流与正向气流的融合并驱动正向气流共同沿螺旋轨迹流动,形成旋流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包括螺旋通道,所述螺旋通道的进口与所述通孔连通,以引入所述侧向气流,所述螺旋通道的出口与所述导流孔的出口连通,用于输出所述侧向气流并使得所述侧向气流作用于所述正向气流。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导流部包括螺旋通道,螺旋通道的进口与通孔连通,以引入侧向气流,螺旋通道的出口与导流孔的出口连通,用于输出侧向气流,使得由通孔进入的侧向气流能由螺旋通道的进口经由螺旋通道并由螺旋通道的出口处作用于正向气流,同样能够满足对正向气流的驱动要求,使得正向气流与侧向气流共同沿螺旋轨迹流动并形成旋流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旋流发生部件还包括导流罩,所述导流罩连接于所述旋流驱动件背离所述引流件的一侧,所述导流罩用于限制所述旋流风的发散。

上述技术方案中,旋流发生部件包括导流罩,导流罩连接于旋流驱动部件背离引流件的一侧,以限制旋流风从旋流发生部件运动到抽吸部件的发散,有效的避免旋流风在由旋流发生部件沿着螺旋轨迹不断的向抽吸部件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因逐渐发散而导致吹扫作用力减弱,保证除尘效果,同时,还能够保证旋流风始终在抽吸部件的抽吸范围内,使得旋流风卷起的杂质均能够被抽吸部件抽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罩包括入口端以及出口端,所述入口端与所述旋流驱动件连接,所述入口端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出口端的径向尺寸。

上述技术方案中,导流罩的入口端连接于旋流驱动件,使得旋流风从入口端流入,从出口端流出。其中,入口端的径向尺寸大于出口端的径向尺寸,使得由导流罩入口端进入的旋流风能够向导流罩的中心汇聚,有效的避免由基体流出的旋流风在向抽吸部件所在方向流动时发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抽吸部件包括接收段以及与所述接收段连接的引导段,所述接收段面向所述旋流发生部件设置,所述引导段用于与负压设备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抽吸部件包括接收段以及与接收段连接的引导段,接收段面向旋流发生部件设置,以接收旋流风以及携带的杂质进入抽吸部件,引导段用于与负压设备连接,用于将排出旋流风。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接收段呈锥筒状,所述接收段面向所述旋流发生部件的一端的开口面积大于背离所述旋流发生部件一端的开口面积,所述引导段连接于所述接收段背离所述旋流发生部件的一端。

上述技术方案中,接收段呈锥筒状,接收段面向旋流发生部件的一端的开口面积大于背离旋流发生部件一端的开口面积,使得抽吸部件具有更大的抽吸面积,保证旋流风以及被旋流风带入的杂质完全地进入接收段,并且,该种形状设置方式能使抽吸部件获得更大的抽吸力,提高除尘装置的高效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生产系统,包括传送部件,用于传送片材;如第一方面任意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所述除尘装置设置于所述传送部件的下游。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申请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为现有技术中除尘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旋流发生部件的轴测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旋流发生部件的正视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的力学分析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流发生部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旋流发生部件的正视图;

1-除尘装置

10-旋流发生部件;10a-旋流风;

11-引流件;111-引流腔;11a-正向气流;

12-旋流驱动件;12a-侧向气流;

121-基体;1211-座本体;1212-气管接头;1213-导流孔;1213a-导流孔的入口;1213b-导流孔的出口;1214-凹部;1214a-底壁;1214b-侧壁;1215-通孔;

122-导流部;1221-导流片;1221a-弧形通道;1222-螺旋通道;1222a-弧形通道的进口;1222b-弧形通道的出口;

13-导流罩;13a-入口端;13b-出口端;

20-抽吸部件;21-接收段;22-引导段;

100-片材;200-传送部件;210-传送辊;300-杂质;400-吹气模块;

X-轴向;Y-径向。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在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或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

在本申请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附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申请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从市场形势的发展来看,动力电池的应用越加广泛。动力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军事装备和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动力电池其电池单体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会黏附一些杂质,例如,用于形成电池单体的片材如极片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的黏附一些粉尘等杂质。例如极片的加工过程中,在裁切等工艺中,会有粉尘掉落的现象,掉下来的粉尘颗粒黏附在极片表面形成杂质,会对形成的电池单体的安全、品质及寿命产生影响。再如,用于形成电池单体的隔离膜等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中同样会对黏附一些粉尘,因此,对电池单体在从无到有不同环节下的除尘技术很关键。

除尘技术的发展要同时考虑多方面的设计因素,例如除尘强度、除尘效果、循环寿命等性能参数,另外,还需考虑安全性能。

请参照图1,图1为现有技术中除尘装置的使用状态图。申请人发现,已有的除尘技术,即使在电池单体中设置有除尘装置,仍然会出现用于形成电池单体的片材100附着杂质300的风险。申请人进一步研究发现,目前的除尘装置一般是使用吹气模块400斜向前吹出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对片材100上的杂质300施加了一个斜向下的吹气力F0,吹气力F0产生了竖直分力Fy,Fy垂直并朝向片材100的涂层,如果粉尘颗粒是类似于金属毛刺等异物时,硬度远远大于涂层的硬度,而且比较尖锐,在Fy足够大的时候,粉尘会刺进涂层,镶嵌到涂层上,吹不掉,到最后电池单体成型热压时,将刺穿片材300等待清扫物体,破坏其安全。

并且,吹气力F0产生了水平Fx和竖直分力Fy,吹气力F0与水平夹角为θ,0°≤θ≤90°,假设杂质300跟片材100上涂层的摩擦系素为μ,杂质300跟片材100的脱离阻力F

F

从式(1)中可以看出,吹掉粉尘颗粒的分力Fx还要克服摩擦力f做功,吹气力F0越大则摩擦力f也越大,就会导致吹气的效率打折扣,当杂质300的黏附力F

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除尘装置以及电池生产系统,能够满足清扫需求,除尘效果好且不会损伤待清扫物体。

请参照图2,图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池单体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生产系统,包括传送部件200以及除尘装置1,传送部件200用于传送片材100,除尘装置1设置于传送部件200的下游。

传送部件200传送片材100是指传送部件200能够向片材100提供运行动力,使得片材100能够沿着预定的路线行走。

可选地,传送部件200可以包括传送辊210,可以将片材100夹持在成对设置的传送辊210之间,通过控制传送辊210转动,利用传送辊210与片材100之间的摩擦力驱动片材100沿着预定的路线行走。

片材100可以为具有一定长度、宽度以及厚度的结构体,其长度以及宽度均远大于其厚度,例如,其可以为用于形成电池单体的极片、隔离膜等。

除尘装置1设置于传送部件200的下游并非空间前后关系,而是指在片材100在运行过程中,先经过传送部件200,然后经过除尘装置1,是工艺路径上的前后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单体生产系统,由于包括除尘装置1,能够利用除尘装置1清扫极片、隔离膜等片材100上的杂质300,能够保证除尘效果,同时杂质300不会刺破片材100的表面,保证所成型的电池单体的安全性能。

除尘装置1可以作为独立的产品生产或者销售,当然也可以用于电池单体生产系统并作为电池生产系统的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以下将结合图3至图9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除尘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照图3至图5,图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旋流发生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旋流发生部件的正视图。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1,包括旋流发生部件10以及抽吸部件20,旋流发生部件10用于输出旋流风10a,旋流风10a沿螺旋轨迹流动,以清洁待清扫物体上的杂质300。抽吸部件20用于与旋流发生部件10相对间隔设置并抽吸旋流风10a,以与旋流发生部件10之间形成对流。

旋流发生部件10用于产生并输出旋流风10a,螺旋轨迹呈螺旋线状,可选呈三维螺旋线状,例如可以为圆柱螺旋线状或者圆锥螺旋线状。

抽吸部件20与旋流发生部件10相对设置是指可以使得在抽吸部件20与旋流发生部件10的排布方向上,抽吸部件20的正投影至少部分覆盖旋流发生部件10的正投影,抽吸部件20与旋流发生部件10间隔设置是指二者之间形成有间隔,待清扫物体可以由二者之间的间隔通过。抽吸部件20与旋流发生部件10之间可以是彼此独立的部件,当然,二者可以通过转接板等部件间接连接。

抽吸部件20与旋流发生部件10之间形成对流是指抽吸部件20与旋流发生部件10之间存在压差,使得旋流风10a能够沿螺旋轨迹由旋流发生部件10向抽吸部件20流动。

待清扫物体可以为用于成型电池单体的片材,例如可以是极片、隔离膜等。

请参照3至图6,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1的力学分析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1,其旋流发生部件10用于输出旋流风10a,旋流风10a沿螺旋轨迹流动,类似自然界的龙卷风,旋流风10a在与待清扫物体的表面接触时,其气压力F

相应设置的抽吸部件20,能够与旋流发生部件10之间形成对流,使得抽吸部件20与旋流发生部件10之间产生压差,进而使旋流风10a可以持续不断地在旋流发生部件10与抽吸部件20之间沿螺旋轨迹流动,保证除尘的连续性,且杂质300可被抽吸部件20抽走,避免杂质300再次落入待清扫物体造成二次伤害或者落入加工车间造成污染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旋流发生部件10包括引流件11以及旋流驱动件12,引流件11用于将正向气流11a传输至旋流驱动件12,旋流驱动件12用于向正向气流11a提供与正向气流11a的流动方向相交的侧向气流12a,以使旋流驱动件12流出由正向气流11a和侧向气流12a融合形成并沿螺旋轨迹流动的旋流风10a。

正向气流11a在进入旋流发生部件10之前以及在引流件11内可以是沿着直线轨迹流动,由引流件11将正向气流11a传输至旋流驱动件12,旋流驱动件12提供与正向气流11a的流动方向相交的侧向气流12a,侧向气流12a的流动方向与正向气流11a的流动方向相交的角度不做具体数值限定,只要能够利用侧向气流12a驱动正向气流11a沿螺旋轨迹流动均可。正向气流11a和侧向气流12a在旋流驱动件12中融合形成沿螺旋轨迹流动的旋流风10a。

通过使得旋流发生部件10包括引流件11以及旋流驱动件12,可以利用引流件11将正向气流11a传输至旋流驱动件12,利用旋流驱动件12提供与正向气流11a的流动方向相交的侧向气流12a进而向正向气流11a提供侧向力,使得正向气流11a和侧向气流12a在旋流驱动件12中融合形成沿螺旋轨迹流动的旋流风10a,利于旋流风10a的形成,同时能够保证旋流风10a的气流量,利于待清洁物体上的杂质300的清扫,保证待清洁物体的安全性。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引流件11连接于旋流驱动件12,引流件11设有引流腔111,引流腔111用于将正向气流11a引导至旋流驱动件12。

引流件11与旋流驱动件12之间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当然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只要能够保证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需求均可。

引流腔111在正向气流11a的流动方向上可以是等截面腔室,当然,也可以是变截面腔室。引导件可以为具有引流腔111的筒状结构体。

通过使得引流件11连接于旋流驱动件12,引流件11设有引流腔111,使得正向气流11a通过引流腔111的引导流入旋流驱动件12,保证旋流风10a的充足性与可靠性,从而提高除尘装置1的高效性。同时,引流件11的结构形式利于与提供正向气流11a的设备连接,保证正向气流11a的供应需求。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旋流驱动件12包括基体121以及导流部122,基体121上设置有导流孔1213,导流孔1213与引流腔111连通,导流部122用于将侧向气流12a引导至导流孔1213的出口处。

导流孔的入口1213a与引流腔111连通,使得流经引流腔111内的正向气流11a能够由导流孔的入口1213a进入导流孔1213内。导流部122可以包括导流通道,将侧向气流12a引导至导流孔的出口1213b处,以作用于由导流孔的出口1213b流出的正向气流11a,形成旋流风10a。

通过上述设置,基体121可用于支撑导流部122以及引流件11,基体121上设置有导流孔1213,由于导流孔1213与引流腔111连通,使得由引流腔111流出的正向气流11a可进入导流孔1213,导流部122用于将侧向气流12a引导至导流孔的出口1213b处,使得正向气流11a与侧向气流12a能够在导流孔1213相遇融合形成旋流风10a,保证除尘装置1的有效性。

请参照图3至图7,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基体121包括座本体1211,引流件11连接于座本体1211,座本体1211背离引流件11的一侧设置有凹部1214,凹部1214的底壁1214a设置有导流孔1213,凹部1214的侧壁1214b上形成有通孔1215,通孔1215用于引入侧向气流12a,导流部122设置于凹部1214并与座本体1211连接。

凹部1214由座本体1211背离引流件11的一侧表面向引流件11所在侧凹陷形成,凹部1214在导流孔1213的轴向X上的正投影形状可以是多种,如圆形、椭圆形或者多边形等。

凹部1214的底壁1214a是凹部1214面向引导件设置的壁面,凹部1214的侧壁1214b是围绕凹部1214的底壁1214a设置的壁面。

通孔1215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通孔1215的孔径可以等于导流孔1213的孔径也可以不等于导流孔1213的孔径。可选的,导流孔1213的孔径可以大于通孔1215的孔径。

导流孔1213的轴向X与通孔1215的轴向可以相交设置,可选的,可以相互垂直。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使得基体121包括座本体1211,引流件11与座本体1211连接设置,在座本体1211远离引流件11一侧设置有凹部1214,能够减小除尘装置1整体的占用空间。通过在凹部1214的底壁1214a设置有导流孔1213,凹部1214的侧壁1214b形成有通孔1215,使得正向气流11a和侧向气流12a分别从导流孔1213以及通孔1215引入至凹部1214,通过设置于凹部1214内的导流部122将对侧向气流12a的行走路径进行引导,利于对正向气流11a的驱动与融合,保证旋流风10a的形成。并且,通过将导流部122设置于凹部1214并与座本体1211连接,使得凹部1214的设置还能对导流部122的安装进行定位,降低导流部122与座本体1211之间的装配难度。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基体121包括多个通孔1215,多个通孔1215围绕导流孔1213的轴线间隔且均匀分布。

通孔1215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

多个通孔1215围绕导流孔1213的轴线均匀设置是指在导流孔1213的周向上,每相邻两个通孔1215的轴线之间的夹角大小相等。

通过使得基体121包括多个通孔1215,多个通孔1215围绕导流孔1213的轴线间隔且均匀分布,在进气过程中,有利于侧向气流12a均匀快速的通过多个通孔1215进入基体121,保证进气效率。同时,可以使得侧向气流12a由多个方向进入基体121的内部,利于侧向气流12a从多方向驱动正向气流11a,使得正向气流11a受力均匀,利于旋流风10a的形成,保证除尘装置1的除尘需求。并且基体121采用上述结构形式,能够简化加工工序、降低机加工成本并提高旋流发生部件10整体结构的紧凑性。

请参照图3至图8,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旋流发生部件1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基体121还包括气管接头1212,气管接头1212插接于通孔1215内。

每个通孔1215内均可以插接有气管接头1212,气管接头1212与围合形成通孔1215的侧壁1214b之间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相互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螺栓等紧固件的方式相互连接。

通过使得基体121包括气管接头1212,气管接头1212插接于通孔1215内,使得气管接头1212与基体121可以各自为独立的构件,便于加工装配。气管接头1212采用插接于通孔1215内的设置形式,可使气管接头1212外接负压设备,侧向气流12a通过气管接头1212进入通孔1215内,可以根据外接负压设备选择合适径向尺寸的气管接头1212,提高除尘装置1的通用性。并且,当气管接头1212损坏时,无需更换整个旋流发生部件10,只需要将损坏的气管接头1212更换即可保证除尘装置1的正常使用,降低旋流发生部件10的维修成本,提高除尘装置1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导流部122包括多个导流片1221,多个导流片1221连接于凹部1214的底壁1214a,多个导流片1221在导流孔1213的外周间隔分布,在导流孔1213的径向Y上,各导流片1221的一端向导流孔1213汇聚。

导流片1221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可以为三个、四个甚至更多个,具体可以根据导流孔1213的径向尺寸设定。

多个导流片1221固定连接于凹部1214的底壁1214a上,导流片1221与凹部1214的底壁1214a之间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相互连接,当然,在有些实施例中,也可以使得导流片1221与凹部1214的底壁1214a为一体式结构,例如可以采用铸造等方式成型旋流驱动件12。

通过限定导流部122包括连接于凹部1214的底壁1214a的多个导流片1221,多个导流片1221在导流孔1213的外周间隔分布,在导流孔1213的径向Y上,各导流片1221的一端向导流孔1213汇聚,使得由通孔1215进入的侧向气流12a能够通过多个导流片1221之间形成的多个通道分流并从不同的方向作用于正向气流11a,利于正向气流11a的偏转,保证旋流风10a的形成需求。并且,各导流片1221连接于凹部1214的底壁1214a,能够增大导流片1221与基体121之间的接触面积,保证二者之间的连接强度,降低因侧向气流12a的气压过大导致导流片1221与基体121分离的风险。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各导流片1221背离导流孔1213的另一端与凹部1214的侧壁1214b间隔设置。

各导流片1221背离导流孔1213的另一端是指各导流片1221在导流孔1213的径向Y上背离导流孔1213的另一端。

各导流片1221背离导流孔1213的另一端与凹部1214的侧壁1214b间隔设置,使各导流片1221与凹部1214的侧壁1214b之间留有空隙,便于加工装配,同时,使得由通孔1215进入的侧向气流12a能够通过导流片1221与凹部1214的侧壁1214b之间的空隙顺利的进入相邻两个导流片1221形成的通道内,并由对应的通道限定的流动轨迹汇聚至导流孔1213,以保证对正向气流11a的驱动效果。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导流片1221可以设置为弧形片的形状,相邻两个弧形片之间形成有弧形通道1221a。

多个导流片1221可以均沿顺时针方向运动,当然,多个导流片1221也可以均沿逆时针方向运动。相邻两个弧形片之间形成的弧形通道1221a的弧度可以相同且切线方向相交。

通过将导流片1221设置为弧形片且相邻两个弧形片之间形成有弧形通道1221a,利于流经各弧形通道1221a内的侧向气流12a在导流孔1213的周向对正向气流11a进行驱动,利于侧向气流12a与正向气流11a的融合并驱动正向气流11a共同沿螺旋轨迹流动,形成旋流风10a。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旋流发生部件10还包括导流罩13,导流罩13连接于旋流驱动件12背离引流件11的一侧,导流罩13用于限制旋流风10a的发散。

导流罩13与旋流驱动件12背离引流件11的一侧可以采用固定的方式相互连接,当然也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相互连接。

在导流孔1213的轴向X方向上,导流罩13的长度可以大于引流件11的长度以及旋流驱动件12的长度。

旋流风10a的发散是指旋流风10a在沿着螺旋轨迹流动时,若不对其进行聚拢,会向螺旋轨迹各处的切线方向分散流动。

通过使得旋流发生部件10包括导流罩13,导流罩13连接于旋流驱动部件背离引流件11的一侧,以限制旋流风10a从旋流发生部件10运动到抽吸部件20的发散,有效的避免旋流风10a在由旋流发生部件10沿着螺旋轨迹不断的向抽吸部件20方向运动的过程中因逐渐发散而导致吹扫作用力减弱,保证除尘效果。同时,还能够保证旋流风10a始终在抽吸部件20的抽吸范围内,使得旋流风10a卷起的杂质300均能够被抽吸部件20抽走。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导流罩13包括入口端13a以及出口端13b,导流罩13的入口端13a的径向尺寸大于出口端13b的径向尺寸。

导流罩13的入口端13a是指导流罩13在导流孔1213的轴向X上面向旋流驱动件12并与旋流驱动件12连接的一端,导流罩13的出口端13b是指在轴向X上背离旋流驱动件12并与抽吸部件20相对设置的一端,由入口端13a至出口端13b,导流罩13的径向尺寸可以呈减小趋势,可以逐渐减小,当然,也可以逐段减小,只要能够避免旋流风10a在流动的过程中发散均可。

通过限定导流罩13的入口端13a连接于旋流驱动件12,使得旋流风10a从入口端13a流入,从出口端13b流出,且入口端13a的径向尺寸大于出口端13b的径向尺寸,使得由导流罩13的入口端13a进入的旋流风10a能够向导流罩13的中心汇聚,有效的避免由基体121流出的旋流风10a在向抽吸部件20所在方向流动时发散。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抽吸部件20包括接收段21以及与接收段21连接的引导段22,接收段21面向旋流发生部件10设置,引导段22用于与负压设备连接。

接收段21面向旋流发生部件10设置是指接收段21与旋流发散部件间隔且相对设置。

引导段22与外部负压设备连接,在负压设备的作用下,接收段21所在侧产生负压,向旋流发生部件10施加抽吸力,从而旋流风10a会携带杂质300进入接收段21。负压设备可以是空气压缩泵。这样设置不仅实现了对待清扫物体表面的有效除尘,从而提高其品质,而且还缓解了旋流风10a吹起的杂质300对生产环境的污染。

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接收段21呈锥筒状,接收段21面向旋流发生部件10的一端的开口面积大于背离旋流发生部件10一端的开口面积,引导段22连接于接收段21背离旋流发生部件10的一端。

通过使得接收段21呈锥筒状,接收段21面向旋流发生部件10的一端的开口面积大于背离旋流发生部件10一端的开口面积,使得抽吸部件20具有更大的抽吸面积,保证旋流风10a以及被旋流风10a带入的杂质300完全地进入接收段21。并且,该种形状设置方式能使抽吸部件20获得更大的抽吸力,提高除尘装置1的高效性。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除尘装置1,均是以导流部122包括连接于凹部1214的底壁1214a的多个导流片1221,多个导流片1221形成多个弧形通道1221a为例进行举例说明的,此为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9,图9为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旋流发生部件10的正视图。在有些实施例中,还可以使得导流部122包括螺旋通道1222,螺旋通道的进口1222a与通孔1215连通,以引入侧向气流12a,螺旋通道的出口1222b与导流孔的出口1213b连通,用于输出侧向气流12a并使得侧向气流12a作用于正向气流11a。

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导流部122包括螺旋通道1222,螺旋通道的进口1222a与通孔1215连通,以引入侧向气流12a,螺旋通道的出口1222b与导流孔的出口1213b连通,用于输出侧向气流12a,使得由通孔1215进入的侧向气流12a能由螺旋通道的进口1222a、经由螺旋通道1222并在螺旋通道的出口1222b处作用于正向气流11a,同样能够满足对正向气流11a的驱动要求,使得正向气流11a与侧向气流12a共同沿螺旋轨迹流动并形成旋流风10a,满足除尘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技术分类

06120115951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