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3:46


一种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考虑到摄像功能深受广大用户的喜爱,目前的大部分电子设备都会配置摄像头模组,通过摄像头模组进行摄像。现有技术中,摄像头模组在生产中以及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有进入灰尘的风险。进入灰尘的主要原因包括但不限于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在封装的过程中,灰尘进入摄像头模组;

第二方面:电子设备的壳体由多个部分装配形成,比如由中框、电池盖和装饰件装配形成,装配的两个部分之间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缝隙,灰尘容易经由该缝隙进入摄像头模组内;

第三方面:摄像头模组的盖板开裂,灰尘经由裂缝进入摄像头模组。

灰尘进入摄像头模组时,尤其是进入摄像头模组的内部光路时,会影响摄像头模组的拍摄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用于解决灰尘进入摄像头模组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包括第一壳体、光学镜头驱动装置。具体的,光学镜头设置于第一壳体内。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光学镜头振动,光学镜头振动的频率大于或者等于30Hz。光学镜头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产生振动,使得光学镜头表面的灰尘飘浮脱离光学镜头的表面,光学镜头的表面实现清洁镜面,有利于提高摄像头模组的拍摄效果,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学镜头振动的频率小于或者等于20000Hz。该频率在摄像头模组的承受范围内,大大降低损坏摄像头模组性能的风险。在保证摄像头模组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摄像头模组的拍摄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振动幅度小于或者等于5mm。该振动幅度在摄像头模组的承受范围内,大大降低损坏摄像头模组性能的风险。在保证摄像头模组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摄像头模组的拍摄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光学镜头的振动方向与光学镜头的光轴方向平行。通过驱动装置带动光学镜头在Z轴方向上振动,光学镜头在竖直方向上产生一定的位移,使得光学镜头表面的灰尘更容易飘浮脱离光学镜头,在光学镜头的反复振动下,光学镜头表面的灰尘全部飘浮脱离光学镜头。光学镜头的入光面达到清洁镜面,有利于提高摄像头模组的拍摄效果,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装置包括线圈和磁铁。线圈和磁铁中的一个设置于光学镜头上,线圈和磁铁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一壳体上。线圈与磁铁配合以驱动光学镜头相对于第一壳体振动。通过驱动芯片控制流经线圈的电流大小、电流方向以及电流时间,电流流经线圈后产生磁场,线圈产生的磁场与磁铁相互作用。在磁铁的带动下光学镜头振动抖落灰尘。通过驱动装置控制光学镜头振动,以及调节光学镜头振动的时间和频率。在用户使用摄像头模组发现光学镜头有灰尘时,可以通过抖落灰尘的模式清洁光学镜头,使摄像头模组的拍摄效果更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驱动装置还用于驱动光学镜头沿光学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以实现光学镜头的自动对焦。摄像头模组的振动与摄像头模组的自动对焦采用同一驱动装置。有利于减小第一壳体的体积,进而减小摄像头模组的体积,进一步的还可以减小摄像头模组的终端设备的体积。用户的使用体验更佳。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摄像头模组还包括感光芯片和第一吸附部。第一壳体还包括底板,底板位于光学镜头的出光侧。感光芯片和第一吸附部位于第一壳体内,且感光芯片和第一吸附部设置于底板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第一吸附部围绕感光芯片设置。第一吸附部用于吸附灰尘。光学镜头在振动时将其表面的灰尘抖落,抖落下的灰尘沉积至第一吸附部上。第一吸附部将抖落的灰尘粘住,防止灰尘再次飞扬落至光学镜头的表面。进一步提高摄像头模组的拍摄效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摄像头模组还包括侧框和第二吸附部,侧框设置于底板的边缘一周,且底板与侧框围成第一容纳空间,光学镜头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内。第二吸附部设置于侧框的朝向第一容纳空间的表面。第二吸附部也用于吸附灰尘。在光学镜头振动时,灰尘会经过光学镜头的侧面与侧框之间的间隙下落。第二吸附部设置于侧框的内壁,可以进一步吸附在下落过程中的灰尘。并且,灰尘较轻,很容易飘浮于第一容纳空间内久久不能下落至底板上。在用户使用摄像头模组的过程中会移动摇晃摄像头模组,在移动摇晃中飘浮的浩辰极易又落至光学镜头的表面。透过设置第二吸附部吸附飘浮的灰尘,进一步的提高了摄像头模组的拍摄效果,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吸附部设置于侧框的靠近透光窗口的一端的内表面。在摄像头模组振动时,光学镜头上的灰尘极易漂浮至光学镜头的上。久而久之漂浮于光学镜头上方的灰尘在重力的作用下又落至光学镜头的表面。通过将第二吸附部设置于侧框的靠近透光窗口的一端的内表面,进而抬高第二吸附部的设置位置,更容易吸附腾空的灰尘。进一步的提高了摄像头模组的拍摄效果,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摄像头模组还包括第一吸引部,第一吸引部设置于第一吸附部的周围。第一吸引部可以为静电吸引部。通过第一吸引部自身的静电将抖落的灰尘吸引至第一吸附部的表面。以提高第一吸附部粘住灰尘的效率。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摄像头模组,摄像头模组包括第一壳体、光学镜头和第一吸附部,光学镜头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第一吸附部设置于第一壳体内。第一吸附部用于吸附灰尘。光学镜头在振动时将其表面的灰尘抖落,抖落下的灰尘沉积至第一吸附部上。第一吸附部将抖落的灰尘粘住,防止灰尘再次飞扬落至光学镜头的表面。进一步提高摄像头模组的拍摄效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摄像头模组还包括感光芯片和第一吸附部。第一壳体还包括底板,底板位于光学镜头的出光侧。感光芯片和第一吸附部位于第一壳体内,且感光芯片和第一吸附部设置于底板朝向出光侧的表面。第一吸附部围绕感光芯片设置。第一吸附部用于吸附灰尘。光学镜头在振动时将其表面的灰尘抖落,抖落下的灰尘沉积至第一吸附部上。第一吸附部将抖落的灰尘粘住,防止灰尘再次飞扬落至光学镜头的表面。进一步提高摄像头模组的拍摄效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摄像头模组还包括侧框和第二吸附部,侧框设置于底板的边缘一周,且底板与侧框围成第一容纳空间,光学镜头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内。第二吸附部设置于侧框的朝向第一容纳空间的表面。第二吸附部也用于吸附灰尘。在光学镜头振动时,灰尘会经过光学镜头的侧面与侧框之间的间隙下落。第二吸附部设置于侧框的内壁,可以进一步吸附在下落过程中的灰尘。并且,灰尘较轻,很容易飘浮于第一容纳空间内久久不能下落至底板上。在用户使用摄像头模组的过程中会移动摇晃摄像头模组,在移动摇晃中飘浮的浩辰极易又落至光学镜头的表面。透过设置第二吸附部吸附飘浮的灰尘,进一步的提高了摄像头模组的拍摄效果,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吸附部设置于侧框的靠近透光窗口的一端的内表面。在摄像头模组振动时,光学镜头上的灰尘极易漂浮至光学镜头的上。久而久之漂浮于光学镜头上方的灰尘在重力的作用下又落至光学镜头的表面。通过将第二吸附部设置于侧框的靠近透光窗口的一端的内表面,进而抬高第二吸附部的设置位置,更容易吸附腾空的灰尘。进一步的提高了摄像头模组的拍摄效果,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摄像头模组还包括第一吸引部,第一吸引部设置于第一吸附部周围。第一吸引部可以为静电吸引部。通过第一吸引部自身的静电将抖落的灰尘吸引至第一吸附部的表面。以提高第一吸附部粘住灰尘的效率。

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背盖和上述中任一项的摄像头模组,背盖包括透光窗口。摄像头模组位于背盖的内侧,且摄像头模组的入光面与透光窗口相对。进一步的提高了摄像头模组的拍摄效果,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壳体和第四吸附部。第二壳体位于背盖与第一壳体之间,且第二壳体的内部空间与第一壳体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第四吸附部位于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在摄像头模组振动时,光学镜头上的灰尘极易漂浮至光学镜头的上。久而久之漂浮于光学镜头上方的灰尘在重力的作用下又落至光学镜头的表面。通过将第三吸附部设置于第二壳体内,进一步抬高第二吸附部的设置位置,更容易吸附腾空的灰尘。进一步的提高了摄像头模组的拍摄效果,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壳体的壁板为泡棉板。泡棉板的重量较轻,以及泡棉板的成本也较低,有利于减轻电子设备的重量。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立体图;

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的爆炸图;

图3为图1和图2所示电子设备的内部电路图;

图4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图5为图4中沿B-B线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振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振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的振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沿C方向看向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需要理解的是,上文如有涉及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为具有拍摄功能的一类电子设备。具体的,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便携式电子装置或其他合适的电子装置。例如,电子设备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tablet personal computer)、膝上型电脑(laptop computer)、个人数码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眼镜、AR头盔、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眼镜或者VR头盔等。

请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的爆炸图。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为手机。电子设备100包括屏幕10、背壳20、摄像头模组30和摄像头装饰盖40。

可以理解的是,图1和图2仅示意性的示出了电子设备100包括的一些部件,这些部件的实际形状、实际大小、实际位置和实际构造不受图1和图2的限制。在其他一些示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不包括屏幕10和摄像头装饰盖40。

屏幕10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屏幕10包括透光盖板11和显示屏12(英文名称:panel,也称为显示面板)。透光盖板11与显示屏12层叠设置。透光盖板11主要用于对显示屏12起到保护以及防尘作用。透光盖板1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玻璃。显示屏12可以采用柔性显示屏,也可以采用刚性显示屏。例如,显示屏12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

背壳20用于保护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电子器件。背壳20包括背盖21和边框22。背盖21位于显示屏12远离透光盖板11的一侧,并与透光盖板11、显示屏12层叠设置。边框22位于背盖21与透光盖板11之间。且边框22固定于背盖21上。示例性的,边框22可以通过粘胶固定连接于背盖21上。边框22也可以与背盖21为一体成型结构,即边框22与背盖21为一个整体结构。透光盖板11通过胶粘固定于边框22上。透光盖板11、背盖21与边框22围成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容纳空间。该内部容纳空间将显示屏12容纳在内。

为了方便下文描述,建立XYZ坐标系,定义电子设备100内透光盖板11、显示屏12、背盖21的层叠方向(也即是电子设备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透光盖板11、显示屏12或者背盖21所处的平面为XY平面。具体的,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方向,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Y轴方向。可以理解的是,电子设备100的坐标系设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置。

摄像头模组30用于拍摄照片/视频,摄像头模组30固定于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容纳腔中。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电子设备100还包括中板23。中板23固定于边框22的内表面一周。示例的,中板23可以通过焊接固定于边框22上。中板23也可以与边框22为一体成型结构。中板23用作电子设备100的结构“骨架”,摄像头模组3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焊接等方式固定并支撑于该中板23上。

在此基础上,可选的,中板23和边框22的材料均为高导热性材料。示例的,中板23和边框2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不锈钢、铝合金、镁铝合金等金属。中板23与边框22之间导热接触。摄像头模组30的热量可以传导至中板23,并进一步由中板23传导至边框22。边框22与电子设备100的外部空气环境接触,因此边框22的热量可以进一步散发至电子设备100的外部空气环境中。由此可以对摄像头模组30进行快速散热。同时金属的结构强度通常较优,能够保证中板23的支撑性能和边框22的结构强度。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焊接等方式固定于电子设备100的其他导热结构上。比如当背盖21或边框22的材料为金属等高导热材料时,摄像头模组30可以固定于背盖21或边框22上,以通过背盖21或边框22将热量传导至电子设备100的外部空气环境中。

摄像头模组30可以用作后置摄像头模组,也可以用作前置摄像头模组。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2,摄像头模组30固定于中板23靠近背盖21的表面。摄像头模组30的入光面朝向背盖21。背盖21上设有安装口51。摄像头装饰盖40覆盖并固定于安装口51处。摄像头装饰盖40用于保护摄像头模组30。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装饰盖40凸出至背盖21远离透光盖板11的一侧。这样,摄像头装饰盖40能够增加摄像头模组30在电子设备100内沿Z轴方向的安装空间。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装饰盖40也可以与背盖21平齐或者内凹至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容纳空间内。摄像头装饰盖40上设有透光区域41。透光区域41允许景物光线L1透过,并射入摄像头模组30的入光面。在本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0用作电子设备100的后置摄像头模组。具体的,摄像头模组30可以用作后置的主摄像头模组、广角摄像头模组或者长焦摄像头模组。

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0也可以固定于中板23靠近透光盖板11的表面。摄像头模组30的入光面朝向透光盖板11。显示屏12上设有光路避让孔。该光路避让孔允许景物光线穿过透光盖板11后射入摄像头模组30的入光面。这样,摄像头模组30用作电子设备100的前置摄像头模组。

主板90固定于电子设备100的内部容纳腔中。示例的,主板90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固定于中板23上。当电子设备100不包括中板23时,主板90也可以通过螺纹连接、卡接等方式固定于显示屏12靠近背盖21的表面。

请参阅图3,图3为图1和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电路图。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计算控制单元42。示例的,计算控制单元42可以设置于主板90上。计算控制单元42也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内的其他电路板上,比如设置于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器件所处的电路板上。一些实施例中,计算控制单元42为应用处理器(applicationprocessor,AP)。

计算控制单元42与摄像头模组30电连接。计算控制单元42用于接收并处理来自摄像头模组30的包含图像信息的电信号。计算控制单元42还用于控制摄像头模组30的驱动装置,以实现自动对焦运动(automatic focusing,AF)和/或光学防抖运动(optical imagestabilization,OIS)。

摄像头模组30可以为潜望式摄像头模组,也可以为直立式摄像头模组。本申请是以摄像头模组30为直立式摄像头模组进行示例性说明。

摄像头模组30在生产以及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摄像头模组30有进入灰尘的风险。摄像头模组30进入灰尘后,不但影响拍照、对焦质量,同时也会让用户对产品质量进行怀疑。

基于上述问题,对摄像头模组30做出改进。具体的,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图4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图5为图4中沿B-B线剖切的结构示意图。摄像头模组30包括第一壳体31、光学镜头32和驱动装置33。具体的,第一壳体31内设有第一容纳空间313。光学镜头32设置于第一壳体31的第一容纳空间313内。第一壳体31可以是圆柱状壳体、方柱状壳体或异形壳体,本申请以第一壳体31为方柱状壳体为例进行说明,但这并不是对第一壳体31的特殊限定。

驱动装置33用于驱动光学镜头32振动,光学镜头32振动的频率大于或者等于30Hz。光学镜头32在振动过程中,表面的灰尘能够飘浮脱离光学镜头32的表面,以实现灰尘的抖落,有利于提高摄像头模组30的拍摄效果,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光学镜头32振动的振动方向可以与光学镜头32的光轴方向平行,也可以与该光轴方向垂直,还可以相对于光轴方向倾斜,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32的振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3可以驱动光学镜头32在光轴的方向上振动,即光学镜头32的振动方向与光学镜头32的光轴方向平行,也就是图示中Z轴的方向。在Z轴方向上,光学镜头32在位置Z1和位置Z2之间振动。这里的平行以及下文中提及的平行都是指近乎平行,而非绝对平行,也就是说,可以允许存在一定的误差,误差小于或等于15°。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32的振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驱动装置33也可以驱动光学镜头32在光学防抖的运动方向上振动,即光学镜头32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光轴的方向。在X轴方向上,光学镜头32在位置X1和位置X2之间振动。这里的垂直以及下文中提及的垂直都是指近乎平行,而非绝对垂直,也就是说,可以允许一定的误差,误差小于或等于15°。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32的振动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3也可以驱动光学镜头32在光学防抖的运动方向上振动。光学镜头32相对于X-Y平面倾斜一定的角度振动。倾斜角度小于或者等于30°。光学镜头32在位置X3和位置X4之间振动。

本申请可以设置光学镜头32的振动为上述振动形式中的一种;也可以设置光学镜头32的振动包含上述三种振动形式中的两种或者全部。本申请以光学镜头32在Z轴方向上振动为例进行说明,但这并不是对本申请的特殊限定。

通过驱动装置33带动光学镜头32在Z轴方向上振动,光学镜头32在竖直方向上快速移动,使得光学镜头32表面的灰尘更容易飘浮脱离光学镜头32,在光学镜头32的反复振动下,光学镜头32表面的灰尘全部飘浮脱离光学镜头32。光学镜头32的入光面321实现清洁镜面,有利于提高摄像头模组30的拍摄效果,进一步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学镜头32振动的频率小于或者等于20000Hz。光学镜头32振动的频率过高会对摄像头模组30的性能产生损坏,为了避免光学镜头32的振动影响摄像头模组30的性能,将光学镜头32振动的频率设置为小于或者等于20000Hz,该频率在摄像头模组30的承受范围内,大大降低摄像头模组30性能下降的风险。在保证摄像头模组30性能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摄像头模组30的拍摄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返回参阅图6、图7或图8,光学镜头32的振动幅度A小于或者等于5mm。以光学镜头32在Z轴方向上振动为例进行说明。在Z轴方向上,光学镜头32的行程范围小于或者等于5mm。也就是说,在Z轴方向上,光学镜头32振动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距离小于或者等于5mm。光学镜头32振动的振动幅度A过高会要求摄像头模组30的体积增大,以预留出更多的空间供光学镜头32振动。在保证摄像头模组30小体积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摄像头模组30的拍摄效果,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9,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3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3包括线圈331和磁铁332。线圈331和磁铁332中的一个设置于光学镜头32上,线圈331和磁铁332中的另一个设置于第一壳体31上。线圈331与磁铁332配合,以驱动光学镜头32相对于第一壳体31振动。图示中以线圈331设置于第一壳体31上,磁铁332设置于光学镜头32上为例进行说明。其中,线圈331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31的内壁,也可以设置于第一壳体31的外壁。这里的内壁是指第一壳体31朝向第一容纳空间313的表面,外壁是指第一壳体31背离第一容纳空间313的表面。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线圈331也可以设置于光学镜头32上,磁铁332设置第一壳体31上。

通过驱动芯片控制流经线圈331的电流大小、电流方向以及电流时间,电流流经线圈331后产生磁场,线圈331产生的磁场与磁铁332相互作用。在磁铁332的带动下光学镜头32振动抖落灰尘。通过驱动装置33控制光学镜头32振动,以及调节光学镜头32振动的时间和频率。在用户使用摄像头模组30发现光学镜头32有灰尘时,可以通过抖落灰尘的模式清洁光学镜头32,使摄像头模组30的拍摄效果更佳。线圈331重量相较于磁铁332更轻,将线圈331设置于光学镜头32上,可以减轻光学镜头32在振动时的负重。进一步减小光学镜头32振动时的能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装置33还用于驱动光学镜头32沿光学镜头32的光轴方向移动,以实现光学镜头32的自动对焦。采用自动对焦的光学镜头32可以进一步提高摄像头模组30的拍摄效果。摄像头模组30的振动与摄像头模组30的自动对焦采用同一驱动装置33。有利于减小第一壳体31的体积,进而减小摄像头模组30的体积,进一步的还可以减小摄像头模组30的终端设备的体积。用户的使用体验更佳。

请参阅图10,图10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3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0还包括感光芯片50和第一吸附部60。第一壳体31还包括底板311,底板311位于光学镜头32的出光侧。出光侧是指与光学镜头32入光侧相对的一侧。入光侧是指光学镜头32进入光线的一侧。在Z轴方向上,底板311位于光学镜头32的下方。感光芯片50和第一吸附部60位于第一壳体31内,且感光芯片50和第一吸附部60设置于底板311朝向出光侧的表面。感光芯片50设置于光学镜头32的出光侧,用于收集光学镜头32的光信号,并将光学镜头32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输送至计算控制单元42。

请参阅图11,图11为图10中沿C方向看向底板311的结构示意图。第一吸附部60围绕感光芯片50设置。第一吸附部60用于吸附灰尘。光学镜头32在振动时将其表面的灰尘抖落,抖落下的灰尘沉积至第一吸附部60上。第一吸附部60将抖落的灰尘粘住,防止灰尘再次飞扬落至光学镜头32的表面。进一步提高摄像头模组30的拍摄效果,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吸附部60的材料可以为凝胶。第一吸附部60的材料可以是任何具有吸附作用的材料,此处不做特殊限定。

请参阅图12,图12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3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0还包括侧框312和第二吸附部61,侧框312设置于底板311的边缘一周,且底板311与侧框312围成第一容纳空间313,光学镜头32设置于第一容纳空间313内。第二吸附部61设置于侧框312的朝向第一容纳空间313的表面。

第二吸附部61也用于吸附灰尘。在光学镜头32振动时,灰尘会经过光学镜头32的侧面与侧框312之间的间隙下落。第二吸附部61设置于侧框312的内壁,可以进一步吸附在下落过程中的灰尘。并且,灰尘较轻,很容易飘浮于第一容纳空间313内久久不能下落至底板311上。在用户使用摄像头模组30的过程中会移动摇晃摄像头模组30,在移动摇晃中飘浮的灰尘极易又落至光学镜头32的表面。透过设置第二吸附部61吸附飘浮的灰尘,进一步的提高了摄像头模组30的拍摄效果,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继续参阅图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吸附部61设置于侧框312的靠近透光窗口的一端的内表面。在摄像头模组30振动时,光学镜头32上的灰尘极易漂浮至光学镜头32的上。久而久之漂浮于光学镜头32上方的灰尘在重力的作用下又落至光学镜头32的表面。通过将第二吸附部61设置于侧框312的靠近透光窗口的一端的内表面,进而抬高第二吸附部61的设置位置,更容易吸附腾空的灰尘。进一步的提高了摄像头模组30的拍摄效果,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13,图13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3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摄像头模组30还包括第一吸引部70,第一吸引部70设置于第一吸附部60的周围。这里的周围是指在第一吸引部70与第一吸附部60之间的距离在小于或者等于5mm的范围内。第一吸引部70可以为静电吸引部。通过第一吸引部70自身的静电将抖落的灰尘吸引至第一吸附部60的表面。以提高第一吸附部60粘住灰尘的效率。

请继续参阅图13。第一吸引部70还可以设置于第二吸附部61的周围。第一吸引部70可以为静电吸引部。通过第一吸引部70自身的静电将抖落的灰尘吸引至第二吸附部61的表面。以提高第二吸附部61粘住灰尘的效率。

请参阅图14,图1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摄像头模组30的结构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还包括第二壳体80和第三吸附部62。第二壳体80位于背盖21与第一壳体31之间,且第二壳体80的内部空间与第一壳体31的内部空间相连通。第三吸附部62位于第二壳体80的内表面。在摄像头模组30振动时,光学镜头32上的灰尘极易漂浮至光学镜头32的上。久而久之漂浮于光学镜头32上方的灰尘在重力的作用下又落至光学镜头32的表面。通过将第三吸附部62设置于第二壳体80内,进一步抬高第二吸附部61的设置位置,更容易吸附腾空的灰尘。进一步的提高了摄像头模组30的拍摄效果,也进一步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请继续参阅图14,在第三吸附部62的周围可以设置第二吸引部71。第二吸引部71可以为静电吸引部。通过第二吸引部71自身的静电将抖落的灰尘吸引至第三吸附部62的表面。以提高第三吸附部62粘住灰尘的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吸引部70与第二吸引部71还可以为风力吸引部。具体的,在第一吸引部70的一端设置负压吸气装置,在第一吸引部70的另一端对准第一容纳腔内313内,将第一容纳腔313内的灰尘吸引至第一吸附部60的表面。同理的,第二吸引部71也可以采用相同的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80的壁板为泡棉板。泡棉板的重量较轻,以及泡棉板的成本也较低,有利于减轻电子设备100的重量。进而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954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