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转印用具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8:08


转印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印用具。

背景技术

以往以来,已知有使从放出用的卷轴放出的转印带经由转印头卷取于卷取用的卷轴的转印用具(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转印带在呈带状的基材的外表面添附有作为转印物的膜状的修正剂、糊(日文:糊)。保持于转印带的转印物通过被转印头压靠于纸张等转印对象面,从而能够转印于该转印对象面。

在此,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转印用具在转印头设置有呈立起壁状的一对下侧带引导件。在该转印用具中,利用立起壁状的下侧带引导件来矫正转印带的位置,期待转印带不容易蛇行(蜿蜒行进)。

然而,若是上述转印用具,则转印带蛇行的情况下的位置矫正主要通过使转印带的端缘与立起壁状的下侧带引导件进行面接触来进行。因此,转印带的端缘容易与呈立起壁状的下侧带引导件接触,可能产生添附于转印带的转印物走样(破坏)这样的不良情况。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2019/008687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是着眼于以上那样的情况而做出的发明,提供具有至少能够适当地抑制转印带的蛇行的转印头的转印用具。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即,本发明呈以下的结构。

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转印用具,该转印用具通过利用设置于转印头的顶端部的顶端按压部将在呈带状的基材的一面侧添附有转印物而成的转印带压靠于转印对象面,从而能够将所述转印物从所述基材转印于该转印对象面,其中,所述转印头具备设置于比所述顶端按压部靠上游侧的位置且能够将所述转印带向设定于左右方向中央部的基本位置引导的第一带引导件、第二带引导件,所述第一带引导件具有与所述基材的另一面侧抵接并使所述转印带以向上侧凸出的方式弯曲的弯曲变形部,所述第二带引导件左右成对并设置于比所述第一带引导件靠下游侧的位置且能够仅在所述转印带比所述基本位置向左右方向偏移移动了的情况下与该转印带的侧端部抵接。

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转印用具,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转印头具备:左右成对地配设的立起壁;和将这些立起壁之间相连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作为所述第一带引导件的横架构件,所述弯曲变形部设置于所述横架构件的下端缘。

根据技术方案1或2所记载的转印用具,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第二带引导件是从所述立起壁向内突出设置的突起。

根据技术方案1、2或3所记载的转印用具,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第一带引导件具备左右一对的侧端抵接部,所述左右一对的侧端抵接部配设于比所述弯曲变形部靠外侧的位置,并能够仅在所述转印带比所述基本位置向左右方向偏移移动了的情况下与该转印带的侧端部抵接。

根据技术方案1、2、3或4所记载的转印用具,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转印头具备:具有左右成对地配设的立起壁的框架体;和被支承于该框架体并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延伸而成的板状体,所述顶端按压部设置于所述板状体的顶端部。

根据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转印用具,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中,在所述板状体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卡合孔,在所述框架体设置有板状体卡合部,所述板状体卡合部具有插入于所述卡合孔的被插入部。

根据技术方案1、2、3、4、5或6所记载的转印用具,在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发明中,所述转印用具构成为使从放出用的卷轴放出的所述转印带经由所述转印头卷取于卷取用的卷轴,所述转印用具具备使所述放出用的卷轴与所述卷取用的卷轴的旋转联动的卷轴联动机构。

发明效果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具有至少能够适当地抑制转印带的蛇行的转印头的转印用具。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2是该实施方式中的右视图。

图3是该实施方式中的转印头的立体图。

图4是该实施方式中的转印头的立体图。

图5是该实施方式中的转印头的主视图。

图6是该实施方式中的转印头的右视图。

图7是该实施方式中的转印头的俯视图。

图8是该实施方式中的转印头的仰视图。

图9是该实施方式中的转印头的分解立体图。

图10是图5中的X-X线剖视图。

图11是图6中的Y-Y线端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F…壳体(支承构件)

G…转印头

H…放出用的卷轴

I…卷取用的卷轴(卷轴)

K…棘轮机构

k1、k2…第一棘轮爪、第二棘轮爪

R…棘轮齿

T…转印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11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将本发明应用于用于将作为转印物的薄膜状的修正剂r转印于纸张等转印对象面(未图示)的转印用具。转印用具使从放出用的卷轴C放出的转印带T经由转印头B卷取于卷取用的卷轴D。

转印用具构成为,通过一边利用设置于转印头B的顶端部的顶端按压部U将在呈带状的基材p的一面侧p1添附有修正剂r而成的转印带T压靠于转印对象面一边使转印带T从上游侧(放出用的卷轴C侧)朝向下游侧(卷取用的卷轴D侧)流动,从而能够将修正剂r从基材p转印于该转印对象面。

以下,对转印用具进行详细叙述。

转印用具具备:壳体A,能够在内部收容转印带T;转印头B,配置于壳体A的前端部;放出用的卷轴C,收容于壳体A内并卷装有保持有修正剂r的转印带T;卷取用的卷轴D,收容于壳体A内并用于卷取从放出用的卷轴C放出并且经过了转印头B的顶端按压部U的转印带T;以及卷轴联动机构E,使放出用的卷轴C与卷取用的卷轴D的旋转联动。

该实施方式的转印头B具备设置于比顶端按压部U靠上游侧的位置且能够将转印带T的宽度方向中央部Tc向设定于转印头B的左右方向中央部Bc的基本位置(S)引导的作为第一带引导件的第二横架构件4及作为第二带引导件的左右一对的突起5。

<壳体A>

壳体A是在内部形成有能够收容放出用的卷轴C、卷取用的卷轴D以及卷轴联动机构E的收容空间sp的合成树脂制的构件。壳体A具备左右的侧壁a1、配置于左右的侧壁a1的上端部之间的上壁a2、配置于左右的侧壁a1的后端部之间的后壁a3以及配置于左右的侧壁a1的下端部之间的下壁a4。

在壳体A的前侧形成有开口部a5,该开口部a5用于将转印带T向转印头B的顶端按压部U导出并且将经过了转印头B的顶端按压部U的转印带T向壳体A的内部导入。

在壳体A的内表面,突出设置有将放出用的卷轴C、构成卷轴联动机构E的放出齿轮e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支轴a6。在壳体A的内表面,突出设置有将卷取用的卷轴D和构成卷轴联动机构E的卷取齿轮e3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二支轴a7。在壳体A的内表面,突出设置有将介于放出齿轮e1与卷取齿轮e3之间的放出齿轮e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三支轴a8。

此外,在壳体A设置有保护罩F,所述保护罩F被支承为能够在能够覆盖转印头B的覆盖位置(G)与从转印头B退避的退避位置(H)之间旋转。

<转印头B>

转印头B具备:框架体J,由合成树脂一体地形成;和金属制的板状体K,在前端部设置有将转印带T压靠于转印对象面的顶端按压部U并被支承于框架体J且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延伸而成。在转印头B设置有能够将转印带T向基本位置(S)引导、即以能够使得转印带T的宽度方向中央部Tc位于转印头B的左右方向中央部Bc的方式进行引导的作为第一带引导件的第二横架构件4及作为第二带引导件的左右的突起5。

框架体J具备:左右的立起壁1、2,呈在前后方向及上下方向上延伸而成的壁状且左右成对地配设;第一横架构件3,设置于比板状体K靠上方的位置并将左右的立起壁1、2之间相连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作为第一带引导件的第二横架构件4,设置于比板状体K靠下方的位置并将左右的立起壁1、2之间相连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作为第二带引导件的左右一对的突起5,位于比第二横架构件4靠前侧即靠转印带T的流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并从左右的立起壁1、2向内突出设置;壳体连接部6,从左右的立起壁1、2的后端部朝向后方连续设置并与壳体A的前端部连接;以及后保持部7,从壳体连接部6的后端部朝向后方连续设置并能够保持板状体K的后部。

左右的立起壁1、2在侧视时呈大致三角形状。左右的立起壁1、2配设于壳体A的外侧即壳体A的前侧。左侧的立起壁1与右侧的立起壁2在左右方向上分离地配置。即,在左侧的立起壁1与右侧的立起壁2之间形成有供转印带T流通的带流通路W。

第一横架构件3将左右的立起壁1、2中的前部的上下方向中间部之间相连。第一横架构件3的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比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尺寸长。第一横架构件3的前端部下表面能够与板状体K的上表面抵接,限制板状体K中的前部向上方的移动。换言之,第一横架构件3设置于比板状体K的顶端按压部U靠后侧的位置。并且,在第一横架构件3中的顶端部下表面设置有限制板状体K中的前部向上方移动的向上移动限制部31。

第二横架构件4将左右的立起壁1、2中的后部的下部之间相连。第二横架构件4的上下方向上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比前后方向上的宽度尺寸长。第二横架构件4配设于比板状体K靠下方的位置。也就是说,第二横架构件4位于比板状体K的顶端按压部U靠上游侧的位置。

第二横架构件4具备:弯曲变形部41,设置于左右方向中间部的下端缘并使转印带T以向上凸出的方式弯曲;和左右一对的侧端抵接部42,设置于比弯曲变形部41靠左右的外侧的位置并能够与转印带T的侧端缘卡合。

弯曲变形部41能够与转印带T中的未添附修正剂r侧的面即基材p的另一面侧p2抵接。弯曲变形部41呈以左右方向中央部位于比左右方向两侧部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凹陷成弯曲状的形态。当转印带T与弯曲变形部41抵接时,该转印带T追随于弯曲变形部41的形状而引起变形,以向上侧凸出的方式弯曲变形。

侧端抵接部42左右成对。侧端抵接部42配设于比弯曲变形部41靠外侧的位置,并能够仅在转印带T比基本位置(S)向左右方向偏移移动了的情况下与该转印带T的侧端部抵接。在该实施方式中,侧端抵接部42是从弯曲变形部41中的左右的两侧部向下方延伸出的部分圆柱状的构件。即,能够与转印带T的侧端部抵接的侧端抵接部42的内侧缘部分形成为曲面状。

左右的突起5设置于比作为第一带引导件的第二横架构件4靠下游侧的位置。左右的突起5能够仅在转印带T比基本位置(S)向左右方向偏移移动了的情况下与该转印带T的侧端部抵接。左右的突起5是从左右的立起壁1、2的内表面向内突出设置的肋状的构件。左右的突起5呈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形状。能够与转印带T的侧端部抵接的左右的突起5的内侧缘部分形成为曲面状。

壳体连接部6设置有在侧视时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矩形状的贯通孔61。在该贯通孔61中插入从壳体A的内表面突出设置的柱状的头支承部a9。

后保持部7从壳体连接部6的后端部朝向后方延伸而成。后保持部7的上缘部能够与突出设置于壳体A的第一定位部z1卡合,并且下缘部能够与突出设置于壳体A的第二定位部z2抵接。后保持部7具备:左右的侧周壁部分71,以沿着板状体K的后部的左右两侧缘的方式配置;后周壁部分72,将上述左右的侧周壁部分71的后端部之间相连并以沿着板状体K的后端缘的方式配置;以及板状体卡合部73,从后周壁部分72向前方呈悬臂地延伸出且能够与板状体K的后部卡合。板状体卡合部73朝向前方呈悬臂地设置并在与板状体K连接时容许顶端部的上下方向上的暂时的弹性变形。在板状体卡合部73的顶端部设置有向上方鼓出并插入到设置于板状体K的后端部的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卡合孔k1的被插入部73a。

板状体K是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而成的呈大致水平板状的形状的金属制的构件。在板状体K的顶端部形成有与转印带T中的基材p的另一面侧p2接触并将添附于转印带T的修正剂r压靠于转印对象面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顶端按压部U。顶端按压部U在侧视时呈沿着斜上方的形状。在板状体K的前部中的左右方向中间部设置有用于调整板状体K的挠曲的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长孔状的贯通孔k2。在板状体K的后部中的左右方向中间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卡合孔k1。

板状体K通过插入到板状体插入缝隙8而被支承于框架体J,所述板状体插入缝隙8形成于框架体J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而成且前方开放。板状体插入缝隙8位于左右的立起壁1、2之间、第一横架构件3之下、作为第一带引导件的第二横架构件4之上、作为第二带引导件的左右的突起5之上、壳体连接部6之下、以及后保持部7中的板状体卡合部73之上。当板状体K从前侧逐渐插入于板状体插入缝隙8的内部时,之后,后保持部7的被插入部73a插入到形成于板状体K的后端部的卡合孔k1。由此,板状体K被保持在相对于框架体J的预定的位置。

<放出用的卷轴C>

放出用的卷轴C具有圆筒状的放出用卷轴主体部c1和设置于放出用卷轴主体部c1的一侧部的侧板部c2,所述放出用卷轴主体部c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而成并在外周部卷装有转印带T。放出用的卷轴C经由放出齿轮e1而被枢轴支承于在壳体A突出设置的第一支轴a6。

<卷取用的卷轴D>

卷取用的卷轴D对从放出用的卷轴C经由转印头B的顶端按压部U送出的转印带T进行卷取。卷取用的卷轴D具备圆筒状的卷取用卷轴主体部d1和左右的凸缘部d2,所述圆筒状的卷取用卷轴主体部d1在左右方向上延伸而成并能够在外周部卷取转印带T,所述左右的凸缘部d2设置于卷取用卷轴主体部d1的左右两端部。卷取用的卷轴D被枢轴支承于在壳体A突出设置的第二支轴a7。

<卷轴联动机构E>

卷轴联动机构E具备:放出齿轮e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第一支轴a6且能够与放出用的卷轴C一起旋转;中间齿轮e2,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第三支轴a8且与放出齿轮e1啮合;以及卷取齿轮e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支承于第二支轴a7且与中间齿轮e2啮合。卷取齿轮e3与卷取用的卷轴D的侧部一体地设置。

放出齿轮e1具备:放出齿轮主体e11,在外周缘设置有与中间齿轮e2啮合的多个齿;和放出用卷轴连接轴e12,从放出齿轮主体e11的中央部立起设置且插入于放出用的卷轴C的中心孔。

此外,在放出用的卷轴C的放出用卷轴主体部c1与放出齿轮e1的放出用卷轴连接轴e12之间,设置有在作用了一定以上的转矩的情况下容许放出用的卷轴C与放出齿轮e1的相对旋转的滑动机构M。滑动机构M是已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说明。

卷取齿轮e3在外周缘设置有与中间齿轮e2啮合的多个齿。卷取齿轮e3使轴心与卷取用的卷轴D一致地与该卷取用的卷轴D一体地设置。

接着,对第一带引导件、第二带引导件的工作进行概述。

在操作转印用具时,转印带T呈位于转印头B的左右方向中央部的基本位置(S)的状态。转印带T始终与设置于比顶端按压部U靠上游的位置的第二横架构件4的弯曲变形部41接触,通过由该弯曲变形部41进行的向中央部的引导作用(中央靠近作用),能够将转印带T引导为位于基本位置(S)。

另一方面,存在因使用者的误操作等、转印带T会相对于转印头B发生横向偏移的情况。换言之,存在因使用者的误操作等、在转印头B流通的转印带T会大幅偏移移动到比左右方向中央部的基本位置(S)靠外侧的位置的情况。此时,转印带T的侧缘部te与设置于比第二横架构件4靠下游侧的位置的左右的突起5中的任一方的内侧端缘接触。

左右的突起5呈以与转印带T的侧缘部te点接触的方式构成的曲面状,并且转印带T由位于左右的突起5的上游侧的弯曲变形部41始终引导为位于基本位置(S)。因此,即使在转印带T与左右的突起5接触了的情况下,添附于基材p的修正剂r也不容易走样。

此外,由于第二横架构件4在比弯曲变形部41靠左右的外侧的位置具有一对侧端抵接部42,因此,根据转印带T的状态,有时会在与作为第二带引导件的左右的突起5抵接之前,与构成第一带引导件的一对侧端抵接部42抵接。即使在该情况下,一对侧端抵接部42也呈以与转印带T的侧缘部te点接触的方式构成的曲面状,并且转印带T由弯曲变形部41始终引导为位于基本位置(S),因此,即使在转印带T的侧缘部te与一对侧端抵接部42接触了的情况下,添附于基材p的修正剂r也不容易走样。

如以上详细叙述的那样,本实施方式所示的转印用具通过利用设置于转印头B的顶端部的顶端按压部U将在呈带状的基材p的一面侧p1添附有作为转印物的薄膜状的修正剂r而成的转印带T压靠于转印对象面,从而能够将修正剂r从基材p转印于该转印对象面。

并且,转印头B具备设置于比顶端按压部U靠上游侧的位置且能够将转印带T向设定于左右方向中央部的基本位置(S)引导的作为第一带引导件的第二横架构件4及作为第二带引导件的左右的突起5。

作为第一带引导件的第二横架构件4具有与基材p的另一面侧p2抵接并使转印带T以向上侧凸出的方式(以宽度方向中央部侧位于比宽度方向两端部侧靠上方的位置的方式)弯曲的弯曲变形部41,作为第二带引导件的左右的突起5左右成对,并设置于比第二横架构件4靠下游侧的位置且能够仅在转印带T比基本位置(S)向左右方向偏移移动了的情况下与该转印带T的侧端部te抵接。

因此,若是本实施方式所示的转印用具,则能够提供具有能够适当地抑制转印带T的蛇行的转印头B的转印用具。

也就是说,转印带T能够利用由弯曲变形部41进行的向中央部的引导作用(中央靠近作用)而始终将转印带T引导为位于基本位置(S)。

而且,在转印带T相对于转印头B大幅横向偏移了的情况下,转印带T的侧缘部te能够与设置于比第二横架构件4靠下游侧的位置的左右的突起5中的任一方进行点接触。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印头的构造,不仅能够适当地抑制转印带T的蛇行,而且即使在因使用者的误操作等而转印带T从基本位置(S)大幅横向偏移了的情况下,该转印带T也能够仅通过与左右的突起5点接触而矫正轨道,因此添附于基材p的修正剂r不容易走样。

转印头B具备左右成对地配设的立起壁1、2和将上述立起壁1、2之间相连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作为第一带引导件的横架构件即第二横架构件4。并且,弯曲变形部41设置于第二横架构件4的下端缘。

因此,能够在顶端按压部U的上游侧的适当的位置设置弯曲变形部41。

作为第二带引导件的左右的突起5从左右的立起壁1、2向内突出设置。

因此,不仅能够与转印带T的侧端部te抵接而适当地修正该转印带T的轨道,而且由于是即使在与转印带T的侧端部te接触了的情况下也仅点接触的构造,因此添附于转印带T的修正剂r不容易走样。

作为第一带引导件的第二横架构件4具备左右一对的侧端抵接部42,所述左右一对的侧端抵接部42配设于比弯曲变形部41靠外侧的位置且能够仅在转印带T比基本位置(S)向左右方向偏移移动了的情况下与该转印带T的侧端部te抵接。

因此,即使在转印带T从基本位置(S)大幅横向偏移了的情况下,也能够与该转印带T的侧端部te抵接而适当地修正该转印带T的轨道。而且,通过左右的侧端抵接部42与设置于比该左右的侧端抵接部42靠下游侧的位置的左右的突起5的协作,能够将从基本位置(S)大幅横向偏移了的转印带T适当地向基本位置(S)方向引导。

转印头B具备具有左右成对地配设的立起壁1、2的框架体J、和被支承于该框架体J并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延伸而成的板状体K。并且,顶端按压部U设置于板状体K的顶端部。

因此,顶端按压部U能够使添附于基材p的修正剂r适当地转印于转印对象面。也就是说,由于在板状体K的顶端部设置有顶端按压部U,因此不仅容易采取相对于转印对象面平行的合适的形态,而且容易有效利用顶端缘(容易使边缘发挥作用),能够适当地切断在停止修正剂r的转印时被转印的修正剂r的终端。

在板状体K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卡合孔k1。并且,在框架体J设置有具有插入于卡合孔k1的被插入部73a的板状体卡合部73。

因此,转印头B能够通过将板状体K安装于框架体J而适当地进行组装。

构成为使从放出用的卷轴C放出的转印带T经由转印头B卷取于卷取用的卷轴D,具备使放出用的卷轴C与卷取用的卷轴D的旋转联动的卷轴联动机构E。

因此,通过在利用卷轴联动机构E从作为上游侧的放出用的卷轴C向作为下游侧的卷取用的卷轴D流动的转印带T的轨道上设置弯曲变形部41,能够使转印带T适当地位于基本位置(S)。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上详细叙述的实施方式。

转印用具是将转印物转印于转印对象物的转印用具即可,可以是任意的转印用具。换言之,转印物并不限于本实施方式所示的薄膜状的修正剂,例如也可以是糊、装饰用的装饰剂(装饰带)。

另外,转印用具并不限于在转印带用完的情况下以后无法使用的所谓的一次性类型的转印用具。转印用具也可以是构成为能够将保持有转印带的替换件相对于壳体更换的所谓的替换件更换类型的转印用具。

弯曲变形部是能够使转印带以向上侧凸出的方式弯曲的结构即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那样的使横架构件的下端缘凹陷成弯曲状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通过使弯曲变形部配设多个突起,从而能够使转印带以向上侧凸出的方式弯曲。

第一带引导件也可以不具有左右的侧端抵接部。

第二带引导件是能够在转印带比基本位置向左右方向偏移移动了的情况下与该转印带的侧端部抵接的左右成对的引导件即可,也可以不是从左右的立起壁向内突出设置的引导件。

转印头的顶端按压部不限于呈板状,也可以呈辊状。换言之,转印头也可以在顶端部将作为顶端按压部的转印辊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承。

设置于板状体的顶端部的顶端按压部的形状能够采用适当的形状。

顶端按压部只要是设置于转印头的顶端部且能够将转印带压靠于转印对象面的结构即可,并不限于设置于板状体的顶端部处。

此外,关于各部分的具体结构也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各种变形。

技术分类

06120113814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