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表显续航里程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表显续航里程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表显续航里程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续航能力是车辆的重要参数,现目前的新能源汽车通常具有省电模式,可以在低电量时开启获得续航里程的提升。

在省电模式下,通过限制车速、扭矩输出、附件功率等方式降低整车能耗,在开启省电模式后,车辆的表显续航里程同样需做调整,但是现目前多数新能源车基于固定能耗降低量计算省电模式下的表显续航里程,导致表显续航里程并不准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提供一种表显续航里程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改善现有技术中车辆在省电模式下表显续航不准确的问题。

一方面,提供一种表显续航里程调整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在固定距离内的参考平均能耗,根据所述参考平均能耗确定省电模式开启后的能耗降低量;

根据所述能耗降低量计算获得里程增加量;

根据所述里程增加量对第一表显续航里程进行调整,获得第二表显续航里程,其中,所述第一表显续航里程为车辆在所述省电模式开启前的表显续航;

在所述省电模式开启后,输出显示所述第二表显续航里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能耗降低量计算获得里程增加量,包括:

获取车辆在所述省电模式开启前的第一平均能耗,并根据所述第一平均能耗与整车电量获得第一预估里程,其中,所述第一平均能耗为根据行驶数据计算获得的动态值;

根据所述能耗降低量对所述第一平均能耗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省电模式开启后的第二平均能耗;

根据所述第二平均能耗与整车电量获得第二预估里程;

根据所述第二预估里程和所述第一预估里程的差值确定所述里程增加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能耗降低量计算获得里程增加量,包括:

获取车辆在所述省电模式开启前的第一平均能耗,并根据所述第一平均能耗与整车电量获得第一预估里程,其中,所述第一平均能耗为固定值;

根据所述能耗降低量对所述参考平均能耗进行调整,获得省电模式开启后的第二平均能耗;

根据所述第二平均能耗与整车电量获得第二预估里程;

根据所述第二预估里程和所述第一预估里程的差值确定所述里程增加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出显示所述第二表显续航里程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平均能耗是否小于所述第一平均能耗;

若是,则输出显示所述第二表显续航里程,若否,则输出显示所述第一表显续航里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出显示所述第二表显续航里程之前,还包括,显示输出所述里程增加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能耗降低量与所述参考平均能耗正相关。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能耗降低量大于或者等于0。

再一方面,提供一种表显续航里程调整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省电量确定模块,用于获取车辆在固定距离内的参考平均能耗,并根据所述参考平均能耗确定省电模式开启后的能耗降低量;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能耗降低量计算获得里程增加量;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里程增加量对第一表显续航里程进行调整获得第二表显续航里程,其中,第一表显续航里程为车辆在省电模式开启前的表显续航;

显示模块,用于在省电模式开启后,输出显示所述第二表显续航里程。

又一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所述方法的步骤。

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上述表显续航里程调整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获取车辆在固定距离内的参考平均能耗,该参考平均能耗可以反应车辆的真实能耗水平,再根据所述参考平均能耗确定省电模式开启后的能耗降低量,从而将车辆的真实能耗水平引入省电模式下的续航里程计算过程,因此计算所得的能耗降低量以及里程增加量更符合实际,从而在省电模式开启后,获得更准确的表显续航。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表显续航里程调整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里程增加量获得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另一个实施例中里程增加量获得步骤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表显续航里程调整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设备的内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本申请提供的表显续航里程调整方法,可以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领域,以下以纯电动汽车为例进行说明。

在传统的表显续航里程计算方式中,主要基于固定能耗与剩余电量计算预估里程,再将计算所得的预估里程作一定的处理例如滤波、取整后输出显示,在省电模式开启后,再基于另一较小的预设的固定能耗计算省电模式下的预估里程,其问题在于,计算所采用的数据与车辆实际行驶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导致省电模式下,表显续航里程不准确。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表显续航里程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0,获取车辆在固定距离内的参考平均能耗,根据所述参考平均能耗确定省电模式开启后的能耗降低量;

其中,所述固定距离可以是一定长度的车辆历史行驶距离,例如车辆最近行驶的10公里,基于电池包放电电流和电压计算出车辆非充电状态下的瞬时功率,对该瞬时功率积分得到车辆一定时间内的能耗,通过车速积分得到车辆在同一时间的行驶距离,由能耗和行驶距离的关系可得到所述参考平均能耗。

所述参考平均能耗基于车辆的实际能耗情况获得,在不同的参考平均能耗下开启省电模式,可以获得不同的节能效果。

例如,在高的参考平均能耗下,可以被关闭或限制的附件更多,如车速、扭矩输出、高压附件用电功率等被限制,因此节能效果更好;在低的参考平均能耗下,可以被关闭或限制的附件更少,甚至没有,无法再对低的车速、扭矩进行进一步限制,因此,在低的参考平均能耗下开启省电模式,甚至无法取得省电效果,所以所述能耗降低量与所述参考平均能耗具有正相关关系。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所指的省电模式,是按照预设程序执行的固定限制性步骤。

示例性地说明,开启省电模式时,所述能耗降低量可以按照所述参考平均能耗所处的区间对应获得。

例如,可以通过开展道路实验,相同车辆在相同电量下以不同的驾驶风格(不同参考平均能耗)分别以开启省电模式和关闭省电模式的方式行驶相同距离,从而建立车辆行驶时不同参考平均能耗所处的区间与开启省电模式后可实现的能耗降低量的对应关系,在用户驾驶并开启省电模式时,可以通过查找该对应关系获得能耗降低量。

步骤200,根据所述能耗降低量计算获得里程增加量。

示例性地说明,如图2所示,对于基于固定能耗计算预估里程的车辆来说,可以通过如下步骤获得所述里程增加量:

201)获取车辆在所述省电模式开启前的第一平均能耗P,并根据所述第一平均能耗P与整车电量Q获得第一预估里程W

202)根据所述能耗降低量B对所述参考平均能耗A进行调整,获得省电模式开启后的第二平均能耗C(C=A-B)。

203)根据所述第二平均能耗与整车电量获得第二预估里程W

204)根据所述第二预估里程和所述第一预估里程的差值确定所述里程增加量M(M=W

上述里程增加量计算方式中,开启省电模式后的第二平均能耗基于参考平均能耗进行降低获得。

步骤300,根据所述里程增加量对第一表显续航里程进行调整,获得第二表显续航里程,其中,所述第一表显续航里程为车辆在所述省电模式开启前的表显续航。

其中,能耗降低量为大于或者等于零的正值,因此第二预估里程通常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估里程。

步骤400,在所述省电模式开启后,输出显示所述第二表显续航里程。

上述表显续航里程调整方法中,所采用的能耗降低量基于车辆在一定距离内的实际能耗获得,更符合车辆的实际情况,因此计算获得的省电模式开启后的表显续航里程更准确。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在固定距离内的参考平均能耗高于第一平均能耗的情况,甚至根据参考平均能耗减去能耗降低量获得的第二平均能耗仍然可能高于第一平均能耗,就存在开启省电模式后,第二预估里程低于第一预估里程,表显续航反而降低的情况。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在输出显示所述第二表显续航里程之前,还判断所述第二平均能耗是否小于所述第一平均能耗;若是,则输出显示所述第二表显续航里程,若否,则仍然输出显示所述第一表显续航里程。

在一些现有技术中,车辆采用基于历史行驶数据计算获得的动态平均能耗计算预估里程并进行显示,开启省电模式后,再根据固定的能耗下降量计算新的表显续航,在这一计算方式中,第一平均能耗为动态值。

本申请的表显续航里程调整方式可以应用于上述根据历史行驶数据计算预估里程的车辆,以实现在开启省电模式后,获得更准确的表显续航里程。

示例性地说明,如图3所示,车辆在开启省电模式后的第二平均能耗可以基于所述能耗降低量对所述第一平均能耗进行调整获得,同样再根据第二平均能耗与整车电量获得第二预估里程;根据所述第二预估里程和所述第一预估里程的差值确定所述里程增加量。

在这一计算方式中,能耗降低量同样根据车辆在固定距离内的参考平均能耗进行确定,因此可以快速计算省电模式开启后的预估里程以及表显续航里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针对采用整车真实平均能耗计算真实续航里程输出显示的车型,行驶中开启和关闭省电模式后的表显续航里程调整方法如下:

1)基于车辆的电池包额定电量、电池包的健康状态、电池包的荷电状态实时计算出整车剩余电量Q;

2)基于实时计算的第一平均能耗P,可计算出省电模式开启前的第一预估里程W1=Q/P;

3)基于电池包放电电流和电压计算出车辆非充电状态下的瞬时功率,对该功率积分得到车辆一定时间内的能耗,通过车速积分得到车辆的行驶距离,由能耗和行驶距离的关系可得到车辆最近一段行驶距离的第一平均能耗P,采用同样的方式可得到车辆最近10km的参考平均能耗A。

4)开展道路试验,相同车辆在相同电量下以不同的驾驶风格(不同参考平均能耗)分别以开启省电模式和关闭省电模式的方式行驶相同距离,从而获取车辆在不同能耗区间行驶时开启省电模式后可实现的能耗降低量B;

5)开启省电模式时,基于当前车辆最近10km的参考平均能耗A查表获取该能耗值对应的能耗降低量B,B值最小值为0,即整车能耗较低时开启省电模式无法实现降能耗的效果。

6)基于B值可得到省电模式开启时的第二平均能耗P1=P-B。

7)基于修正后第二平均能耗P1可计算出省电模式开启状态下的第二预估里程W2,W2=Q/P1。

8)由此可得开启省电模式时的显示续驶里程上升值,即里程增加量M=W2-W1。

在一个实施例中,输出显示所述第二表显续航里程之前,还显示输出所述里程增加量,用以向用户表现省电模式开启时的收益。

另一方面,还可以将第一表显续航里程和第二表显续航里程以时间关联曲线的方式在同一显示界面进行对比显示输出,从而获得更好的收益显示效果。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3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3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提供了一种表显续航里程调整装置,包括:省电量确定模块、计算模块和调整模块,其中:

省电量确定模块,用于获取车辆在固定距离内的参考平均能耗,并根据所述参考平均能耗确定省电模式开启后的能耗降低量;

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能耗降低量计算获得里程增加量;

调整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里程增加量对第一表显续航里程进行调整获得第二表显续航里程,其中,第一表显续航里程为车辆在省电模式开启前的表显续航;

显示模块,用于在省电模式开启后,输出显示所述第二表显续航里程。

在上述表显续航里程调整装置中,根据车辆在固定距离内的参考平均能耗,进一步确定车辆可以实现的能耗降低量,相较于采用固定能耗降低量的方式,计算结果更符合车辆实际行驶情况,因此更准确。

以下以采用固定能耗计算续航里程的车辆为例进行说明。

1)基于车辆宣传的电池包额定电量、电池包的健康状态、电池包的荷电状态实时计算出整车电量Q。

2)基于固定平均能耗值P,可计算出智能省电未开启状态下的第一预估续航里程W1=Q/P,其对应的第一表显续航里程为W1’。

3)基于电池包放电电流和电压计算出车辆非充电状态下的瞬时功率,对该瞬时功率积分得到车辆一定时间内的能耗,通过车速积分得到车辆的行驶距离,由能耗和行驶距离的关系从而得到车辆最近10km的参考平均能耗A。

4)开展道路试验,相同车辆在相同电量下以不同的驾驶风格(参考平均能耗)分别以开启省电模式和关闭省电模式的方式行驶相同距离,从而获取车辆在不同能耗区间行驶时开启省电模式后可实现的能耗降低量B,B值最小值为0,即整车能耗较低时开启省电模式无法实现降能耗的效果;

5)开启超级省电时,基于当前车辆最近10km的参考平均能耗A查表获取该能耗值对应的能耗降低量B,此时可得到开启省电模式后的第二平均能耗C(C=A-B)。

6)将C值与固定平均能耗值P作比较,若C≥P则表显续航里程不做变化,若C<P则将C作为修正后的固定平均能耗值,计算省电模式下的续航。

7)基于第二平均能耗C可得修正后的以及后续省电模式开启状态下车辆行驶的第二预估续航里程W2=Q/C。

8)由此可得开启省电模式时的里程增加量M=W2-W1。

9)进一步获得开启省电模式下的第二表显续航里程W2’=W1’+M。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针对采用基于历史行驶数据获得动态平均能耗的车辆,计算模块采用如下方式计算里程增加量:

获取车辆在所述省电模式开启前的第一平均能耗,并根据所述第一平均能耗与整车电量获得第一预估里程,其中,所述第一平均能耗为根据行驶数据计算获得的动态值;

根据所述能耗降低量对所述第一平均能耗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省电模式开启后的第二平均能耗;

根据所述第二平均能耗与整车电量获得第二预估里程;

根据所述第二预估里程和所述第一预估里程的差值确定所述里程增加量。

上述表显续航里程调整装置采用车辆最近的一定行驶距离对应的平均能耗确定对应的能耗降低量,更符合车辆行驶的实际情况,因此计算结果更准确。

在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块在显示所述第二表显续航里程时,还输出显示所述里程增加量,以体现出省电模式开启时的收益。

关于表显续航里程调整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表显续航里程调整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表显续航里程调整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5所示。该计算机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网络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计算机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设备的网络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表显续航里程调整方法。该计算机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计算机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计算机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5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计算机设备的限定,具体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步骤A,获取车辆在固定距离内的参考平均能耗,根据所述参考平均能耗确定省电模式开启后的能耗降低量;

步骤B,根据所述能耗降低量计算获得里程增加量;

步骤C,根据所述里程增加量对第一表显续航里程进行调整,获得第二表显续航里程,其中,所述第一表显续航里程为车辆在所述省电模式开启前的表显续航;

步骤D,在所述省电模式开启后,输出显示所述第二表显续航里程。

上述计算机设备,获取车辆在固定距离内的参考平均能耗,该参考平均能耗可以反应车辆的真实能耗水平,再根据所述参考平均能耗确定省电模式开启后的能耗降低量,从而将车辆的真实能耗水平引入省电模式下的续航里程计算过程,因此计算所得的能耗降低量以及里程增加量更符合实际,从而在省电模式开启后,获得更准确的表显续航。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车辆在所述省电模式开启前的第一平均能耗,并根据所述第一平均能耗与整车电量获得第一预估里程,其中,所述第一平均能耗为根据行驶数据计算获得的动态值;

根据所述能耗降低量对所述第一平均能耗进行调整,获得所述省电模式开启后的第二平均能耗;

根据所述第二平均能耗与整车电量获得第二预估里程;

根据所述第二预估里程和所述第一预估里程的差值确定所述里程增加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

获取车辆在所述省电模式开启前的第一平均能耗,并根据所述第一平均能耗与整车电量获得第一预估里程,其中,所述第一平均能耗为固定值;

根据所述能耗降低量对所述参考平均能耗进行调整,获得省电模式开启后的第二平均能耗;

根据所述第二平均能耗与整车电量获得第二预估里程;

根据所述第二预估里程和所述第一预估里程的差值确定所述里程增加量。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判断所述第二平均能耗是否小于所述第一平均能耗;

若是,则输出显示所述第二表显续航里程,若否,则输出显示所述第一表显续航里程。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

步骤A,获取车辆在固定距离内的参考平均能耗,根据所述参考平均能耗确定省电模式开启后的能耗降低量;

步骤B,根据所述能耗降低量计算获得里程增加量;

步骤C,根据所述里程增加量对第一表显续航里程进行调整,获得第二表显续航里程,其中,所述第一表显续航里程为车辆在所述省电模式开启前的表显续航;

步骤D,在所述省电模式开启后,输出显示所述第二表显续航里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 l i 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5637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