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及漏斗车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6:35


一种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及漏斗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漏斗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及漏斗车。

背景技术

漏斗车用于运输煤炭、矿石等散装货物,其能够通过打开底门实现自动卸货,避免了人工卸货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时间长的缺点。

用于漏斗车开闭底门的底门开闭机构一般通过连杆机构来驱动底门开闭,但现有技术中连杆机构各部件的尺寸规格较为固定,无法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导致在底门开闭机构相关部件因长期磨损等原因而使得底门无法彻底关闭(即底门关闭时存在一定门缝)时,需要更换相关部件以调整底门门缝,这增大了底门开闭机构的后期维护成本及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适于调整底门门缝的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包括传动轴和连杆机构,所述连杆机构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直拉杆、第一长度调节结构、第一弯拉杆、双联杠杆、第二弯拉杆、第二长度调节结构和第二直拉杆,且所述双联杠杆适于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并与所述传动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弯拉杆、所述双联杠杆和所述第二弯拉杆依次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直拉杆远离所述第一长度调节结构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直拉杆远离所述第二长度调节结构的一端分别连接漏斗车相对设置的两个底门。

可选地,所述双联杠杆包括套筒、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套筒适于套设在所述传动轴上并与所述传动轴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连接部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弯拉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远离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弯拉杆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连杆机构还包括偏心调整结构,所述偏心调整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拉杆与所述套筒中的至少一个上,且在所述连杆机构自锁时所述连杆机构位于所述第一弯拉杆与所述套筒之间;和/或,所述偏心调整结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弯拉杆与所述套筒中的至少一个上,且在所述连杆机构自锁时所述连杆机构位于所述第二弯拉杆与所述套筒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长度调节结构包括第一垫板、设置在所述第一弯拉杆朝向所述第一直拉杆一端的第一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直拉杆朝向所述第一弯拉杆一端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垫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通过紧固件依次连接;所述第二长度调节结构包括第二垫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弯拉杆朝向所述第二直拉杆一端的第三连接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直拉杆朝向所述第二弯拉杆一端的第四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垫板和所述第四连接板通过紧固件依次连接。

可选地,所述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还包括适于设置在所述漏斗车的底架上的轴承座和驱动机构,所述传动轴与所述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适于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自动开门结构,所述自动开门结构包括设置在底架上的驱动结构和连接所述驱动结构与所述传动轴的传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适于通过所述传动结构驱动所述传动轴转动。

可选地,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手动开门结构,所述手动开门结构包括牙嵌离合器、离合器拨叉、减速器和减速器手轮,所述牙嵌离合器包括第一半离合器和第二半离合器,所述第一半离合器适于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并沿所述传动轴轴向移动,所述第二半离合器设置在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上并与所述第一半离合器相对设置;所述离合器拨叉适于驱动所述第一半离合器沿所述传动轴轴向移动以与所述第二半离合器离合,所述减速器手轮适于通过所述输出轴驱动所述第二半离合器转动。

可选地,所述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还包括限位杆、限位挡、限位座和限位把手,所述限位座设置在所述漏斗车的底架上,所述限位把手设置在所述限位座上并与所述限位座转动连接;所述限位杆适于设置在所述传动轴上并与传动轴同步转动,所述限位挡设置在所述底架上,且所述限位把手和所述限位挡均适于限制所述限位杆的转动范围。

可选地,所述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还包括联轴器,所述传动轴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通过所述联轴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设有至少两个,且所有所述连杆机构沿所述传动轴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上。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漏斗车,包括如上所述的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和底门;所述底门包括底门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底门本体上的底门横梁,所述底门横梁远离所述底门本体的一端朝向所述漏斗车的底架延伸,所述底门开闭机构的连杆机构分别通过第一直拉杆和第二直拉杆与所述漏斗车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底门的所述底门横梁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通过设置第一长度调节结构和第二长度调节结构,一方面,使得漏斗车相对设置的两个底门开门和关门时的门缝大小适于通过第一长度调节结构和第二长度调节结构进行调节,以便于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底门开门和关门时的门缝,保证底门开门时开度合适以便于卸货,以及保证底门关门时底门闭紧以避免货物泄露,降低了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的维护成本,延长了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第一长度调节结构和第二长度调节结构易于调节,降低了连杆机构各部件的生产制造精度要求和安装精度要求,降低了连杆机构的生产制造成本与安装难度。而且,第一直拉杆、第一长度调节结构、第一弯拉杆、双联杠杆、第二弯拉杆、第二长度调节结构和第二直拉杆依次可拆卸连接,提升了连杆机构各部件之间以及连杆机构与传动轴、底门之间拆装的便捷性,以及提升了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后期维护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漏斗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A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杆机构驱动底门关闭时漏斗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连杆机构驱动底门打开时漏斗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限位把手位于开门位时漏斗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限位把手位于关门位时漏斗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沿B-B的剖视图;

图9为图7沿C-C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自动开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手动开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传动轴,11-第一传动轴,12-第二传动轴;2-连杆机构,21-第一直拉杆,22-第一长度调节结构,221-第一垫板,222-第一连接板,223-第二连接板,224-第一筋板,225-第二筋板,23-第一弯拉杆,24-双联杠杆,241-套筒,242-第一连接部,243-第二连接部,25-第二弯拉杆,26-第二长度调节结构,261-第二垫板,262-第三连接板,263-第四连接板,264-第三筋板,265-第四筋板,27-第二直拉杆,28-偏心调整结构,281-偏心调整垫板;3-轴承座;4-驱动机构,41-自动开门结构,411-气缸,412a-齿条,412b-齿轮,413a-底座,413b-底座调整垫板,413c-防护罩,413d-齿条压轮;42-手动开门结构,421-牙嵌离合器,421a-第一半离合器,421b-第二半离合器,422-离合器拨叉,423-减速器,424-减速器手轮;51-限位杆,52-限位挡,53-限位座,54-限位把手,55-限位座调整垫板;6-联轴器;71-第一轴套,72-第二轴套;8-漏斗车,81-底门,811-底门本体,812-底门横梁,82-底架,821-中梁,83-漏斗脊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提供的XYZ坐标轴中,X轴的正向代表前方,X轴的反向代表后方,Y轴的正向代表右方,Y轴的反向代表左方,Z轴的正向代表上方,Z轴的反向代表下方。同时,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结合图1-图4、图7-图9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包括传动轴1和连杆机构2,连杆机构2包括依次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直拉杆21、第一长度调节结构22、第一弯拉杆23、双联杠杆24、第二弯拉杆25、第二长度调节结构26和第二直拉杆27,且双联杠杆24适于设置在传动轴1上并与传动轴1同步转动,第一弯拉杆23、双联杠杆24和第二弯拉杆25依次转动连接,第一直拉杆21远离第一长度调节结构22的一端和第二直拉杆27远离第二长度调节结构26的一端分别连接漏斗车8相对设置的两个底门81。

本实施例中,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适用于漏斗车8,漏斗车8通过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驱动底门81打开或关闭。具体地,漏斗车8的底门81设置在漏斗车8侧墙的下端处,且底门81的上端与侧墙的下端转动连接,位于漏斗车8左右两侧相对设置的两个底门81的下端分别与第一直拉杆21和第二直拉杆27转动连接,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通过驱动机构4(后文介绍)驱动传动轴1转动,从而驱动设置在传动轴1上的连杆机构2进行相应运动以驱动漏斗车8相对设置的两个底门81(也是与连杆机构2连接的两个底门81)同步打开或关闭。其中,底门81关闭时,连杆机构2处于自锁位置,即第一直拉杆21与底门81的连接处和第一弯拉杆23与双联杠杆24的连接处的连线偏于传动轴1中心(即该连线与传动轴1轴心具有一定间距,该间距记为偏心值e

现有技术中,在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相关部件因长期磨损等原因而使得底门81无法彻底关闭时,一般通过更换相关部件以调整底门81门缝。本实施例中的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通过设置第一长度调节结构22和第二长度调节结构26,一方面,使得漏斗车8相对设置的两个底门81开门和关门时的门缝大小适于通过第一长度调节结构22和第二长度调节结构26进行调节,以便于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底门81开门和关门时的门缝大小,保证底门81开门时开度合适以便于卸货,以及保证底门81关门时底门81闭紧以避免货物泄露,降低了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的维护成本,延长了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第一长度调节结构22和第二长度调节结构26易于调节,降低了连杆机构2各部件的生产制造精度要求和安装精度要求,降低了连杆机构2的生产制造成本与安装难度。而且,第一直拉杆21、第一长度调节结构22、第一弯拉杆23、双联杠杆24、第二弯拉杆25、第二长度调节结构26和第二直拉杆27依次可拆卸连接,提升了连杆机构2各部件之间以及连杆机构2与传动轴1、底门81之间拆装的便捷性,以及提升了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后期维护的便捷性。

可选地,结合图7-图9所示,双联杠杆24包括套筒241、第一连接部242和第二连接部243,套筒241适于套设在传动轴1上并与传动轴1同步转动,第一连接部242远离套筒241的一端与第一弯拉杆23转动连接,第二连接部243远离套筒241的一端与第二弯拉杆25转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双联杠杆24的套筒241套设在传动轴1上并与传动轴1同步转动,具体地,套筒241与传动轴1通过键结构连接以实现同步转动。其中,套筒241与传动轴1在连接处均设有键槽,套筒241与传动轴1通过在键槽设置键结构(例如平键)进行连接,避免套筒241与传动轴1在传动轴1轴向和周向上相对滑动,实现套筒241与传动轴1的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双联杠杆24与传动轴1的同步转动。

第一连接部242和第二连接部243均设置在套筒241的外侧壁上,且第一连接部242和第二连接部243远离套筒241的一端均朝向远离传动轴1的方向延伸。第一弯拉杆23则与第一连接部242远离套筒241的一端转动连接,第二弯拉杆25则与第二连接部243远离套筒241的一端转动连接,以便于第一弯拉杆23与双联杠杆24相对转动以及第二弯拉杆25与双联杠杆24相对转动。

可选地,结合图7、图8所示,第一连接部242设有两个,两个第一连接部242沿套筒241轴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一连接部242远离套筒241的一端适于夹持第一弯拉杆23远离第一直拉杆21的一端,且两个第一连接部242远离套筒241的一端与第一弯拉杆23远离第一直拉杆21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例如销轴)转动连接。类似地,第二连接部243设有两个,两个第二连接部243沿套筒241轴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二连接部243远离套筒241的一端适于夹持第二弯拉杆25远离第二直拉杆27的一端,且两个第二连接部243远离套筒241的一端与第二弯拉杆25远离第二直拉杆27的一端通过紧固件(例如销轴)转动连接。

可选地,结合图3、图4和图9所示,第一连接部242与第二连接部243具有一定夹角,即第一连接部242的轴线与第二连接部243的轴线具有一定夹角,该夹角的大小可根据连杆结构在漏斗车8内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可选地,结合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还包括第一轴套71,第一轴套71适于设置在套筒241端部处并套设在传动轴1上,且第一轴套71与传动轴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第一轴套71,以限定套筒241(双联杠杆24)在传动轴1上的位置,避免套筒241(双联杠杆24)沿传动轴1轴向滑动,保证套筒241(双联杠杆24)与传动轴1连接时的稳固性。

可选地,结合图3、图9所示,连杆机构2还包括偏心调整结构28,偏心调整结构28设置在第一弯拉杆23与套筒241中的至少一个上,且在连杆机构2自锁时连杆机构2位于第一弯拉杆23与套筒241之间;和/或,偏心调整结构28设置在第二弯拉杆25与套筒241中的至少一个上,且在连杆机构2自锁时连杆机构2位于第二弯拉杆25与套筒241之间。

本实施例中,偏心调整结构28设置在第一弯拉杆23的C形结构内、套筒241外侧壁上或第二弯拉杆25的C形结构内,且在连杆机构2自锁时,即底门81关闭时,偏心调整结构28位于第一弯拉杆23与套筒241之间或第二弯拉杆25与套筒241之间,用于限定第一弯拉杆23与套筒241的间距(限定第二弯拉杆25与套筒241的间距),且使得第一弯拉杆23与套筒241的间距(第二弯拉杆25与套筒241的间距)适于通过偏心调整结构28进行调整以获得合适的第一弯拉杆23与套筒241的间距(第二弯拉杆25与套筒241的间距)。

这样,通过设置偏心调整结构28,一方面,使得连杆机构2自锁时的偏心值(e

可选地,结合图3、图9所示,偏心调整结构28包括偏心调整垫板281,偏心调整垫板281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在第一弯拉杆23、第二弯拉杆25或套筒241上。如此,通过调整偏心调整垫板281的数量来调整连杆机构2自锁时第一弯拉杆23与套筒241的间距(第二弯拉杆25与套筒241的间距),以调整连杆机构2自锁时的偏心值(e

可选地,结合图1-图4、图7-图9所示,第一长度调节结构22包括第一垫板221、设置在第一弯拉杆23朝向第一直拉杆21一端的第一连接板222以及设置在第一直拉杆21朝向第一弯拉杆23一端的第二连接板223,第一连接板222、第一垫板221和第二连接板223通过紧固件依次连接;第二长度调节结构26包括第二垫板261、设置在第二弯拉杆25朝向第二直拉杆27一端的第三连接板262以及设置在第二直拉杆27朝向第二弯拉杆25一端的第四连接板263,第三连接板262、第二垫板261和第四连接板263通过紧固件依次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222设置在第一弯拉杆23朝向第一直拉杆21的一端,且优选第一连接板222与第一弯拉杆23一体成型,以提升第一连接板222与第一弯拉杆23连接的稳固性;第二连接板223设置在第一直拉杆21朝向第一弯拉杆23的一端,且优选第二连接板223与第一直拉杆21一体成型,以提升第二连接板223与第一直拉杆21连接的稳固性。第一连接板222、第一垫板221和第二连接板223通过紧固件依次连接,以便于通过调整第一连接板222与第二连接板223之间的第一垫板221的数量来调整第一长度调节结构22沿第一直拉杆21轴向的长度,使得漏斗车8的与第一直拉杆21连接的底门81在开门和关门时的门缝大小适于调节。类似地,第三连接板262设置在第二弯拉杆25朝向第二直拉杆27的一端,且优选第三连接板262与第二弯拉杆25一体成型,以提升第三连接板262与第二弯拉杆25连接的稳固性;第四连接板263设置在第二直拉杆27朝向第二弯拉杆25的一端,且优选第四连接板263与第二直拉杆27一体成型,以提升第四连接板263与第二直拉杆27连接的稳固性。第三连接板262、第二垫板261和第四连接板263通过紧固件依次连接,以便于通过调整第三连接板262与第四连接板263之间的第二垫板261的数量来调整第二长度调节结构26沿第二直拉杆27轴向的长度,使得漏斗车8的与第二直拉杆27连接的底门81在开门和关门时的门缝大小适于调节。

这样,通过设置第一垫板221,以便于通过调整第一连接板222与第二连接板223之间的第一垫板221的数量来调整第一长度调节结构22沿第一直拉杆21轴向的长度,使得漏斗车8的与第一直拉杆21连接的底门81在开门和关门时的门缝大小适于调节;且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板222和第二连接板223,第一弯拉杆23和第一直拉杆21分别通过第一连接板222和第二连接板223来连接第一垫板221,增大了第一弯拉杆23、第一直拉杆21与第一垫板221的接触面积,提升了第一弯拉杆23和第一直拉杆21与第一长度调节结构22连接时的稳固性。通过设置第二垫板261,以便于通过调整第三连接板262与第四连接板263之间的第二垫板261的数量来调整第二长度调节结构26沿第二直拉杆27轴向的长度,使得漏斗车8的与第二直拉杆27连接的底门81在开门和关门时的门缝大小适于调节;且通过设置第三连接板262和第四连接板263,第二弯拉杆25和第二直拉杆27分别通过第三连接板262和第四连接板263来连接第二垫板261,增大了第二弯拉杆25、第二直拉杆27与第二垫板261的接触面积,提升了第二弯拉杆25和第二直拉杆27与第一长度调节结构22连接的稳固性。

可选地,结合图1-图4、图7-图9所示,第一长度调节结构22还包括第一筋板224和第二筋板225,第一筋板224凸设在第一弯拉杆23的侧壁上并用于连接第一弯拉杆23与第一连接板222,以提升第一弯拉杆23与第一连接板222连接的稳固性;第二筋板225凸设在第一直拉杆21的侧壁上并用于连接第一直拉杆21与第二连接板223,以提升第一直拉杆21与第二连接板223连接的稳固性。第二长度调节结构26还包括第三筋板264和第四筋板265,第三筋板264凸设在第二弯拉杆25的侧壁上并用于连接第二弯拉杆25与第三连接板262,以提升第二弯拉杆25与第三连接板262连接的稳固性;第四筋板265凸设在第二直拉杆27的侧壁上并用于连接第二直拉杆27与第四连接板263,以提升第二直拉杆27与第四连接板263连接的稳固性。

可选地,结合图1、图2、图7、图8、图10和图11所示,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还包括适于设置在漏斗车8的底架82上的轴承座3和驱动机构4,传动轴1与轴承座3转动连接,驱动机构4适于驱动传动轴1转动。

本实施例中,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设置在漏斗车8的底架82与漏斗脊板83中间的空腔内。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的轴承座3和驱动机构4均设置在底架82上,且轴承座3与传动轴1转动连接并作为传动轴1的支撑座,以使得传动轴1与底架82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以便于连杆机构2等部件进行相应运动。驱动机构4用于驱动传动轴1转动,以驱动传动轴1上的连杆机构2进行相应运动以打开或关闭底门81。

可选地,结合图1、图2和图10所示,驱动机构4包括自动开门结构41,自动开门结构41包括设置在底架82上的驱动结构和连接驱动结构与传动轴1的传动结构,驱动结构适于通过传动结构驱动传动轴1转动。

本实施例中,自动开门结构41的驱动结构(例如电机、气缸411、液压缸等)设置在底架82上,驱动结构的输出轴(例如电机的转轴、气缸411和液压缸的活塞杆等)通过驱动传动结构(例如齿轮传动结构、齿轮齿条传动结构、蜗轮蜗杆传动结构等)连接并驱动传动轴1转动,从而驱动连杆机构2打开或关闭底门81。

下面以驱动结构采用气缸411、传动结构采用齿轮齿条传动结构进行举例说明,自动开门结构41还包括底座413a、底座调整垫板413b、防护罩413c、齿条压轮413d,传动结构包括齿轮412b和齿条412a。其中,底座调整垫板413b设置在底架82与底座413a之间,用于调整底架82与底座413a之间的距离;底座413a和底座调整垫板413b通过紧固件(例如螺栓、螺钉等)可拆卸连接在底架82上。气缸411则安装在底座413a上,齿条412a安装在气缸411的活塞杆上并位于传动轴1与底架82之间,且齿条412a与安装在传动轴1上的齿轮412b啮合,如此,齿条412a随气缸411活塞杆直线运动,以带动齿轮412b、传动轴1转动,从而驱动连杆机构2打开或关闭底门81。齿条压轮413d设置在齿条412a下端并与齿条412a滚动连接,以起到支撑齿条412a直线运动的作用,保证齿条412a能够稳定且顺利地驱动齿轮412b。防护罩413c可拆卸连接在气缸411的活塞杆露出端,用于容纳齿轮412b、齿条412a、齿条压轮413d等部件,以对齿轮412b、齿条412a、齿条压轮413d起到防尘和安全防护作用。

可选地,结合图1、图2和图11所示,驱动机构4还包括手动开门结构42,手动开门结构42包括牙嵌离合器421、离合器拨叉422、减速器423和减速器手轮424,牙嵌离合器421包括第一半离合器421a和第二半离合器421b,第一半离合器421a适于设置在传动轴1上并沿传动轴1轴向移动,第二半离合器421b设置在减速器423的输出轴上并与第一半离合器421a相对设置;离合器拨叉422适于驱动第一半离合器421a沿传动轴1轴向移动以与第二半离合器421b离合,减速器手轮424适于通过输出轴驱动第二半离合器421b转动。

本实施例中,手动开门结构42设置在传动轴1的端部,且优选设置在漏斗车8的端部(即漏斗车8的端墙处),以便于人工对手动开门结构42进行操作。通过离合器拨叉422驱动第一半离合器421a沿传动轴1轴向移动以与第二半离合器421b分离或结合(啮合),当第一半离合器421a和第二半离合器421b分离时,漏斗车8通过自动开门结构41打开或关闭底门81;当第一半离合器421a和第二半离合器421b结合时,可通过人工转动减速器手轮424来驱动减速器423的输出轴转动,从而驱动第二半离合器421b、第一半离合器421a和传动轴1转动,实现人工开关底门81。如此,通过设置手动开门结构42,丰富了底门81开闭的方式,且使得底门81开闭易于控制。

可选地,牙嵌离合器421的第一半离合器421a与传动轴1通过键结构(例如平键)连接,以保证第一半离合器421a与传动轴1连接的稳固性,以及实现第一半离合器421a与传动轴1的同步转动。类似地,第二半离合器421b与减速器423的输出轴通过键结构连接,以保证第二半离合器421b与减速器423的输出轴连接的稳固性,以及实现第二半离合器421b与减速器423的输出轴的同步转动。

可选地,结合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还包括限位杆51、限位挡52、限位座53和限位把手54,限位座53设置在漏斗车8的底架82上,限位把手54设置在限位座53上并与限位座53转动连接;限位杆51适于设置在传动轴1上并与传动轴1同步转动,限位挡52设置在底架82上,且限位把手54和限位挡52均适于限制限位杆51的转动范围。

本实施例中,限位座53设置在底架82上,限位把手54设置在限位座53上并与限位座53通过紧固件(例如销轴)转动连接,便于人工转动限位把手54。限位杆51适于设置在传动轴1上并与传动轴1同步转动,限位把手54具有开门位和关门位,当底门81关门后,转动限位把手54至关门位,此时限位把手54与限位杆51接触并适于阻挡限位杆51朝向限位座53转动,即处于关门位的限位把手54挡在限位杆51的旋转轨迹上,以在两个机构自锁的基础上进一步保证底门81关闭的稳定,避免误操作自动开门结构41或手动开门结构42而打开底门81的情况发生。当需要卸货时,转动限位把手54至开门位,限位把手54不再挡在限位杆51的旋转轨迹上,此时再通过自动开门结构41或手动开门结构42即可打开底门81。限位挡52设置在底架82上,其位于限位杆51的旋转轨迹上,用于限制底门81打开时的开度,即在漏斗车8通过自动开门结构41或手动开门结构42打开底门81过程中,限位杆51转动至与限位挡52接触时停止转动,底门81此时达到最大开度。

这样,通过设置限位把手54和限位挡52以限制限位杆51的转动范围,保证了底门81能够稳定关闭,避免了误操作打开底门81的情况发生,且限制底门81打开时的开度,避免了底门81过度打开时底门81干涉到漏斗车8两侧空间或损坏底门81与漏斗车8侧墙的转动连接。

可选地,结合图1、图2、图5和图6所示,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还包括限位座调整垫板55,限位座调整垫板55设置在限位座53与底架82之间,用于调整限位座53与底架82之间的距离,以便于调整限位把手54至具有合适的开门位和关门位。

可选地,结合图1、图2所示,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还包括第二轴套72,第二轴套72适于设置在限位杆51位于传动轴1轴向上的端部处并套设在传动轴1上,且第二轴套72与传动轴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通过设置第二轴套72,以限定限位杆51在传动轴1上的位置,避免限位杆51沿传动轴1轴向滑动,保证限位杆51与传动轴1连接时的稳固性。

可选地,结合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连杆机构2设有至少两个,且所有连杆机构2沿传动轴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本实施例中,连杆机构2设有至少两个,且所有连杆机构2沿传动轴1的长度方向(即图1中X轴方向)间隔设置,以增加连杆机构2与底门81的接触面积,保证底门81被连杆机构2驱动时能够均匀受力,从而保证底门81的稳定打开与关闭。

可选地,结合图1、图2、图7和图8所示,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还包括联轴器6,传动轴1包括同轴设置的第一传动轴11和第二传动轴12,第一传动轴11和第二传动轴12通过联轴器6连接;连杆机构2设有至少两个,且所有连杆机构2沿传动轴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第一传动轴11和第二传动轴12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轴11和第二传动轴12沿传动轴1的长度方向(即图1中X轴方向)设置并通过联轴器6连接,以实现第一传动轴11与第二传动轴12的同步转动,保证设置在第一传动轴11与第二传动轴12上的多个连杆机构2能够同步运动,以同步打开漏斗车8相对设置的两个底门81。且通过设置第一传动轴11和第二传动轴12,避免了采用单传动轴时存在的传动轴1加工难度大、加工精度难以保证、运输难度大和装配难度大的问题发生。基于连杆机构2设有至少两个,则所有连杆机构2沿传动轴1的长度方向(即第一传动轴11和第二传动轴12的长度方向或轴向)间隔设置在第一传动轴11和第二传动轴12上。

可选地,第一传动轴11和第二传动轴12均与联轴器6通过键结构连接,具体地,联轴器6套设在第一传动轴11和第二传动轴12的端部,且联轴器6与第一传动轴11在连接处均设有键槽,联轴器6与第一传动轴11通过在键槽设置键结构(例如平键)进行连接,实现联轴器6与第一传动轴11的同步转动,以及保证联轴器6与第一传动轴11连接的稳固性。联轴器6与第二传动轴12在连接处同样设有键槽,联轴器6与第二传动轴12通过在键槽设置键结构(例如平键)进行连接,实现联轴器6与第二传动轴12的同步转动,以及保证联轴器6与第二传动轴12连接的稳固性。

值得说明的是,连杆机构2需避免与底架82的中梁821和漏斗脊板83干涉。

结合图1、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漏斗车,包括上述的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和底门81;底门81包括底门本体811和设置在底门本体811上的底门横梁812,底门横梁812远离底门本体811的一端朝向漏斗车8的底架82延伸,底门81开闭机构的连杆机构2分别通过第一直拉杆21和第二直拉杆27与漏斗车8相对设置的两个底门81的底门横梁812连接。

本实施例中,漏斗车8设有上述的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以通过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打开或关闭底门81。底门81呈L状结构(或类似L状结构、弯折结构),具体地,底门本体811的上端与侧墙的下端转动连接,底门本体811的下端与底门横梁812的一端连接,底门横梁812的另一端则朝向底架82所在方向延伸并与连杆机构2连接。如此,在底门81关闭时,底门81通过底门横梁812拉住底架82下端,以在底门81与连杆机构2连接的基础上,增加底门81与底架82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底门81与底架82连接时的稳固性,避免漏斗车8重载时底门81变形而导致底门81打开、货物泄露。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底门横梁812沿漏斗车8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在底门本体811的下端,以避免底门横梁812阻碍卸货;漏斗车8一侧底门81上的底门横梁812数量与连杆机构2的数量相同。

可选地,漏斗车8设有四个底门81(即漏斗车8两侧均设有两个沿漏斗车8长度方向设置的底门81)和两套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每套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均用于控制漏斗车8两侧相对设置的两个底门81同时打开、关闭。且两套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都安装在漏斗车8底架82与漏斗脊板83之间的空腔内。如图1所示,优选两套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呈中心对称设置在漏斗车8内,例如一套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设置在底架82的右前方处,另一套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设置在底架82的左后方处,其中,存在第一直拉杆21的长度大于第二直拉杆27的长度;或者一套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设置在底架82的左前方处,另一套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设置在底架82的右后方处,其中,存在第一直拉杆21的长度小于第二直拉杆27的长度。如此,一方面,使得两套漏斗车底门开闭机构的限位把手54和手动开门结构42分别位于漏斗车8两侧,便于人工操作;另一方面,避免漏斗车8的重心偏向左右两侧,保证漏斗车8移动时的稳定性。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3799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