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救生筏吊装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一种救生筏吊装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救生筏吊装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救生筏吊装装置。

背景技术

救生筏属于船舶使用的救生设备。一般救生筏重量达到了约1000kg,耐压救生筏也是救生筏的一种。救生筏应用于船,并作为船的一部分,救生筏容纳于船内,并在吊机的带动下进行升降,且在预设位置中进行悬挂,此时,救生筏悬挂于预设位置,并随着船的移动而移动,救生筏随着船的移动而容易晃动,导致现有的救生筏无法持续维持中心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救生筏吊装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救生筏无法持续维持中心度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救生筏吊装装置,包括:

主体框架,内设有过孔,所述过孔用于供救生筏穿设;所述主体框架的顶部设有横梁、第一吊环和多个第二吊环,多个所述第二吊环分布于所述主体框架的端部;所述第一吊环连接于所述横梁的下侧壁,并与多个第二所述吊环共同牵引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的绳索;

多个定位件,设置于所述主体框架的定位工位,多个所述定位件沿着水平方向布置,并处于同一高度;多个所述定位件沿着所述过孔的内侧壁环形布置,并分布于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的四周,以与所述夹具的各侧面定位连接。

可选的,所述主体框架由多个支架围合形成,多个所述支架的底部连接于船体的上表面;所述过孔相对于船体的救生筏安装槽布置,并与所述救生筏安装槽沿竖直方向连通。

可选的,多个所述支架之间连接有加强梁,多个所述加强梁沿着水平方向布置,并处于同一高度,且围合形成环形梁。

可选的,多个所述第二吊环分布所述主体框架的端部,并向上延伸;所述第一吊环处于多个所述第二吊环的下方;所述第一吊环和多个所述第二吊环均设有吊环孔,多个所述吊环孔之间围合形成吊环通道,所述吊环通道用于供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的绳索穿设。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和所述夹具之间连接有固定长度的定位索。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的一端弯折有钩子部,所述钩子部钩住所述定位索的一端,所述定位索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夹具。

可选的,多个所述定位件分别布置于对应的所述加强梁,多个所述定位件可移动地安装于对应的所述加强梁,并沿着水平方向移动,使得多个所述定位件分别调节所述夹具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定位件穿设所述加强梁;所述定位件远离钩子部的一端设有螺纹部,所述螺纹部连接有旋转锁,所述钩子部锁着所述旋转锁的旋转而沿水平方向移动。

可选的,所述钩子部的端部能够抵接所述加强梁的侧壁,并与所述加强梁的侧壁围合形成闭环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救生筏吊装装置,主体框架内设有过孔,过孔用于供救生筏穿设;主体框架的顶部设有横梁、第一吊环和多个第二吊环,多个第二吊环分布于主体框架的端部;第一吊环连接于横梁的下侧壁,并与多个第二吊环共同牵引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的绳索;多个定位件设置于主体框架的定位工位,多个定位件沿着水平方向布置,并处于同一高度;多个定位件沿着过孔的内侧壁环形布置,并分布于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的四周,以与夹具的各侧面定位连接,此时,多个第二吊环分布于主体框架的端部,第一吊环连接于横梁的下侧壁,并与多个第二吊环共同牵引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的绳索,以便于绳索在人为作用力或者驱动力的作用下沿着多个第二吊环、第一吊环进行牵引,并且调整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救生筏的高度位置,从而实现救生筏在高度方向的移动,多个定位件设置于主体框架的定位工位,多个定位件沿着水平方向布置,并处于同一高度;多个定位件沿着过孔的内侧壁环形布置,并分布于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的四周,以与夹具的各侧面定位连接,以便于通过调整定位件的位置实现夹具的位置调整,从而保证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相对于定位工位在水平方向的调整,保证了救生筏的夹具和救生筏相对于定位工位的中心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为了更完整地理解本申请及其有益效果,下面将结合附图来进行说明。其中,在下面的描述中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部分。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救生筏吊装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的剖视图。

图3为图1中B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救生筏吊装装置的闭环槽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救生筏吊装装置的定位件定位救生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救生筏吊装装置100,以解决现有的救生筏无法持续维持中心度的问题。

参考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救生筏吊装装置100,救生筏吊装装置100包括主体框架10、多个定位件20。多个定位件20安装于主体框架10。

主体框架10由多个支架11围合形成,多个支架11的底部连接于船体的上表面,此时,多个支架11围合形成方形的主体框架10,可选的,主体框架10由10号槽钢焊接制造,正方形棱台结构,上端边长1400mm,下端边长1500mm。底部、距地面1000mm和距地面2000mm的部位均设有一圈槽钢加强结构。

主体框架10内设有过孔12,过孔12用于供救生筏穿设,其中,过孔12相对于船体的救生筏安装槽布置,并与救生筏安装槽沿竖直方向连通。

多个支架11之间连接有加强梁13,多个加强梁13沿着水平方向布置,并处于同一高度,且围合形成环形梁,通过环形梁加固多个支架11,并且保证了多个支架11之间的连接强度。

主体框架10的顶部设有横梁14、第一吊环15和多个第二吊环16,多个第二吊环16分布于主体框架10的端部;第一吊环15连接于横梁14的下侧壁,并与多个第二吊环16共同牵引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的绳索,通过拉动绳索来调整接于救生筏的夹具。其中,多个第二吊环16分布主体框架10的端部,并向上延伸;第一吊环15处于多个第二吊环16的下方;第一吊环15和多个第二吊环16均设有吊环孔,多个吊环孔之间围合形成吊环通道,吊环通道用于供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的绳索穿设。

此时,多个第二吊环16分布于主体框架10的端部,第一吊环15连接于横梁14的下侧壁,并与多个第二吊环16共同牵引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的绳索,以便于绳索在人为作用力或者驱动力的作用下沿着多个第二吊环16、第一吊环15进行牵引,并且调整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救生筏的高度位置,从而实现救生筏在高度方向的移动。

多个定位件20设置于主体框架10的定位工位,多个定位件20沿着水平方向布置,并处于同一高度;多个定位件20沿着过孔12的内侧壁环形布置,并分布于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的四周,以与夹具的各侧面定位连接,以便于通过调整定位件20的位置实现夹具的位置调整,从而保证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相对于定位工位在水平方向的调整,保证了救生筏的夹具和救生筏相对于定位工位的中心度。

具体的,定位件20和夹具之间连接有固定长度的定位索30。定位件20的一端弯折有钩子部21,钩子部21钩住定位索30的一端,定位索30的另一端连接夹具,通过钩子部21对定位索30的一端的拉动实现了夹具在水平方向的移动。

多个定位件20分别布置于对应的加强梁13,多个定位件20可移动地安装于对应的加强梁13,并沿着水平方向移动,使得多个定位件20分别调节夹具的位置,并且多个定位件20分别作用于夹具的不同位置,从而实现夹具的不同位置的单独调整,以便于提高了夹具和救生筏的定位精度。

其中,定位件20穿设加强梁13;定位件20远离钩子部21的一端设有螺纹部,螺纹部连接有旋转锁40,钩子部21锁着旋转锁40的旋转而沿水平方向移动,从而拉动定位索30的一端。

还有的是,钩子部21的端部能够抵接加强梁13的侧壁,并与加强梁13的侧壁围合形成闭环槽22,通过闭环槽22套设定位索30的一端,避免定位索30的一端脱离闭环槽22。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救生筏吊装装置100,主体框架10内设有过孔12,过孔12用于供救生筏穿设;主体框架10的顶部设有横梁14、第一吊环15和多个第二吊环16,多个第二吊环16分布于主体框架10的端部;第一吊环15连接于横梁14的下侧壁,并与多个第二吊环16共同牵引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的绳索;多个定位件20设置于主体框架10的定位工位,多个定位件20沿着水平方向布置,并处于同一高度;多个定位件20沿着过孔12的内侧壁环形布置,并分布于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的四周,以与夹具的各侧面定位连接。

此时,多个第二吊环16分布于主体框架10的端部,第一吊环15连接于横梁14的下侧壁,并与多个第二吊环16共同牵引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的绳索,以便于绳索在人为作用力或者驱动力的作用下沿着多个第二吊环16、第一吊环15进行牵引,并且调整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救生筏的高度位置,从而实现救生筏在高度方向的移动,多个定位件20设置于主体框架10的定位工位,多个定位件20沿着水平方向布置,并处于同一高度;多个定位件20沿着过孔12的内侧壁环形布置,并分布于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的四周,以与夹具的各侧面定位连接,以便于通过调整定位件20的位置实现夹具的位置调整,从而保证连接于救生筏的夹具相对于定位工位在水平方向的调整,保证了救生筏的夹具和救生筏相对于定位工位的中心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技术分类

06120115629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