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拉丝炉进气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5:48


拉丝炉进气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丝炉进气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光纤即光导纤维,是一种由玻璃或塑料制成的纤维,光纤通过传导光信号来传输数字信息,目前广泛应用于通信、电力、医疗以及交通等领域。制造光纤一般在拉丝炉中进行,将预制棒插设在拉丝炉的上炉口中,并通过设置石墨来提供拉丝炉内的高温环境,从而使预制棒的底部熔化,并在重力或牵引力的作用下拉制形成光纤;光纤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持续往拉丝炉内输入惰性气体以保持温度和压力的相对稳定,但目前大多数的光纤制造过程中技术人员无法对拉丝炉内的温度和压力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只能通过停机检查或者依靠经验判断的方式来进行炉内状态的确认和调节,不能很好地保证光纤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现有的光纤生产自动控制系统如申请号为201410726843.X的专利中提供的光纤生产温度自动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通过提供一种温度调节更加平滑、丝径控制更加稳定的光纤生产温度自动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温度测试装置、温度变送器以及控制器,能够根据设定的算法进行温度自动调节,使拉丝炉内的温度保持稳定;但是该光纤生产自动控制系统仅能对拉丝炉内的温度进行检测和调节,无法对炉内压力进行检测和调节,当压力出现波动时会严重影响制造出的光纤的光学和传输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丝炉进气控制系统,能够对拉丝炉内的温度和压力同时进行监测,并自动进行调节,以提高光纤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拉丝炉进气控制系统,包括:

拉丝炉;

上炉口压力控制组件,所述上炉口压力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第一进气管路以及第一气流调节件,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拉丝炉的上炉口的压力并输出第一压力值,所述第一进气管路与所述上炉口连接,所述第一气流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管路上,所述第一气流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进气管路中的惰性气体流量;

炉腔温度控制组件,所述炉腔温度控制组件包括温度传感器、第二进气管路以及第二气流调节件,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拉丝炉的炉腔内的温度并输出温度值,所述第二进气管路与所述拉丝炉的炉腔连接,所述第二气流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管路上,所述第二气流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二进气管路中的惰性气体流量;

下炉口压力控制组件,所述下炉口压力控制组件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第三进气管路以及第三气流调节件,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所述拉丝炉的下炉口的压力并输出第二压力值,所述第三进气管路与所述下炉口连接,所述第三气流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第三进气管路上,所述第三气流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三进气管路中的惰性气体流量;

控制台,所述控制台能够接收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输出的所述第一压力值、所述温度值以及所述第二压力值,当所述第一压力值和第一压力预设值的差值超出第一压力设定范围时,所述控制台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流调节件,以使所述第一气流调节件调节所述第一进气管路中的惰性气体流量;当所述温度值和温度预设值的差值超出温度设定范围时,所述控制台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气流调节件,以使所述第二气流调节件调节所述第二进气管路中的惰性气体流量;当所述第二压力值和第二压力预设值的差值超出第二压力设定范围时,所述控制台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气流调节件,以使所述第三气流调节件调节所述第三进气管路中的惰性气体流量。

作为优选地,所述拉丝炉进气控制系统还包括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包括进气密封件,预制棒穿过所述上炉口伸入所述拉丝炉的炉腔中,所述进气密封件用于封堵所述预制棒与所述上炉口内侧壁之间的间隙,所述进气密封件与所述预制棒的外壁之间形成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管路安装在所述进气密封件上,所述第一进气管路通过所述进气通道与所述拉丝炉的炉腔连通。

作为优选地,所述进气密封件包括上盖板、下盖板以及连通件,所述上盖板通过所述连通件与所述下盖板连接,所述上盖板的内侧与所述预制棒的外壁贴靠,所述下盖板的外侧与所述上炉口的内侧贴靠;所述连通件和所述下盖板之间形成第一弯折通道,所述连通件与所述预制棒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通道,所述下盖板与所述预制棒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三通道,所述第二通道和所述第三通道组成所述进气通道;所述第一进气管路通过所述第一弯折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第二通道通过所述第三通道与所述拉丝炉的炉腔连通。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折通道由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槽部组成,所述第一槽部开设在所述连通件的下表面,所述第一槽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连通件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进气管路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伸入所述第一槽部中。

作为优选地,所述密封组件还包括气封装置,所述气封装置与所述第二通道连接,所述气封装置用于阻挡空气从所述预制棒与所述进气密封件的间隙进入所述第二通道。

作为优选地,所述气封装置包括送气管路以及设置在所述送气管路上的送气调节件,所述送气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送气管路中的惰性气体流量,所述上盖板与所述连通件之间形成第二弯折通道,所述送气管路通过所述第二弯折通道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二弯折通道由第二连接部和第二槽部组成,所述第二槽部开设在所述连通件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槽部的顶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通,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通道连通;所述连通件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送气管路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伸入所述第二槽部中,所述第二连接部的高度小于所述第二槽部的宽度。

作为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连通件的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所述第一进气管路与所述连通件的连接端设有多个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的数量与所述第一通孔的数量相同,所述第一支管一一对应地与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所述送气管路与所述连通件的连接端设有多个送气支管,所述送气支管的数量与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相同,所述送气支管一一对应地与所述第二通孔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拉丝炉进气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以及第三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第一进气管路上,所述第二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第二进气管路上,所述第三流量计设置在所述第三进气管路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拉丝炉进气控制方法,能够对拉丝炉内的温度和压力同时进行监测,并自动进行调节,以提高光纤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拉丝炉进气控制方法,使用上述的拉丝炉进气控制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所述控制台分别设定第一压力预设值、温度预设值以及第二压力预设值,启动所述拉丝炉进行拉丝作业;

S2、通过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对所述上炉口的压力、所述拉丝炉的炉腔内的温度以及所述下炉口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所述第一压力值、所述温度值以及所述第二压力值传输给所述控制台;

S3、所述控制台将接收到的所述第一压力值、所述温度值以及所述第二压力值分别与所述第一压力预设值、所述温度预设值以及所述第二压力预设值进行比较;当所述第一压力值和第一压力预设值的差值超出第一压力设定范围时,所述控制台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气流调节件,以使所述第一气流调节件调节所述第一进气管路中的惰性气体流量;当所述温度值和温度预设值的差值超出温度设定范围时,所述控制台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气流调节件,以使所述第二气流调节件调节所述第二进气管路中的惰性气体流量;当所述第二压力值和第二压力预设值的差值超出第二压力设定范围时,所述控制台用于控制所述第三气流调节件,以使所述第三气流调节件调节所述第三进气管路中的惰性气体流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拉丝炉进气控制系统,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分别监测拉丝炉上炉口的压力、炉腔的温度以及下炉口的压力,并分别将监测值传输给控制台,从而实现了对拉丝炉内压力和温度的实时监测,便于工作人员确认拉丝炉内的状态;控制台将接收到的第一压力值、温度值以及第二压力值分别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压力值或温度值与预设值的差值超出设定范围时,由于第一进气管路、第二进气管路以及第三进气管路上均设置有气流调节件,控制台能够通过控制各个气流调节件来调节不同进气管路中的气体流量,将拉丝炉内的温度值和压力值调整至预设值,从而保持拉丝炉内压力和温度的稳定,提高了光纤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使用该拉丝炉进气控制方法,能够同时对拉丝炉内的压力和温度状态进行监测,控制台将监测到的压力值和温度值分别与预设值进行对比,当两者的差值超出设定范围时,能够自动调节各气流调节组件的启闭程度,从而对各进气管路中的惰性气体流量进行调节,保证拉丝炉内的压力和温度的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拉丝炉进气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进气密封件的剖示图;

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进气密封件的俯视图。

图中:

100-预制棒;

1-拉丝炉;

2-上炉口压力控制组件;21-第一压力传感器;22-第一进气管路;23-第一气流调节件;

3-炉腔温度控制组件;31-温度传感器;32-第二进气管路;33-第二气流调节件;

4-下炉口压力控制组件;41-第二压力传感器;42-第三进气管路;43-第三气流调节件;

5-密封组件;51-气封装置;511-送气管路;512-送气调节件;52-进气密封件;521-上盖板;522-下盖板;523-连通件;501-第一弯折通道;5011-第一连接部;5012第一槽部;502-第二弯折通道;5021-第二连接部;5022-第二槽部;

6-控制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拉丝炉进气控制系统,该拉丝炉进气控制系统包括拉丝炉1、上炉口压力控制组件2、炉腔温度控制组件3、下炉口压力控制组件4以及控制台6。上炉口压力控制组件2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21、第一进气管路22以及第一气流调节件23,第一压力传感器21用于监测拉丝炉1的上炉口的压力并输出第一压力值,第一进气管路22与上炉口连接,第一气流调节件23设置在第一进气管路22上,第一气流调节件23用于调节第一进气管路22中的惰性气体流量;炉腔温度控制组件3包括温度传感器31、第二进气管路32以及第二气流调节件33,温度传感器31用于监测拉丝炉1的炉腔内的温度并输出温度值,第二进气管路32与拉丝炉1的炉腔连接,第二气流调节件33设置在第二进气管路32上,第二气流调节件33用于调节第二进气管路32中的惰性气体流量;下炉口压力控制组件4包括第二压力传感器41、第三进气管路42以及第三气流调节件43,第二压力传感器41用于监测拉丝炉1的下炉口的压力并输出第二压力值,第三进气管路42与下炉口连接,第三气流调节件43设置在第三进气管路42上,第三气流调节件43用于调节第三进气管路42中的惰性气体流量。第一压力传感器21、温度传感器31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41能够分别监测拉丝炉1上炉口的压力、炉腔的温度以及下炉口的压力。

控制台6能够接收第一压力传感器21、温度传感器31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41分别输出的第一压力值、温度值以及第二压力值,当第一压力值和第一压力预设值的差值超出第一压力设定范围时,控制台6用于控制第一气流调节件23,以使第一气流调节件23调节第一进气管路22中的惰性气体流量;当温度值和温度预设值的差值超出温度设定范围时,控制台6用于控制第二气流调节件33,以使第二气流调节件33调节第二进气管路32中的惰性气体流量;当第二压力值和第二压力预设值的差值超出第二压力设定范围时,控制台6用于控制第三气流调节件43,以使第三气流调节件43调节第三进气管路42中的惰性气体流量。

控制台6能够接收第一压力传感器21、温度传感器31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41分别监测到的拉丝炉1上炉口的压力值、炉腔的温度值以及下炉口的压力值,控制台6上有显示设备,能够显示上述的压力值和温度值,方便操作人员确认拉丝炉1内的工作状态,从而实现了对拉丝炉1内压力和温度的实时监测;控制台6将接收到的第一压力值、温度值以及第二压力值分别与预设值进行比较,当压力值或温度值与预设值的差值超出设定范围时,由于第一进气管路22、第二进气管路32以及第三进气管路42上均设置有气流调节件,控制台6能够通过控制各个气流调节件来调节不同进气管路中的气体流量,将拉丝炉1内的温度值和压力值调整至预设值,从而保持拉丝炉1内压力和温度的稳定,保证了光纤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进一步地,拉丝炉进气控制系统还包括密封组件5,密封组件5包括进气密封件52,预制棒100穿过上炉口伸入拉丝炉1的炉腔中,进气密封件52用于封堵预制棒100与上炉口内侧壁之间的间隙,进气密封件52与预制棒100的外壁之间形成进气通道,第一进气管路22安装在进气密封件52上,第一进气管路22通过进气通道与拉丝炉1的炉腔连通。于本实施例中,预制棒100为圆柱体,进气密封件52为环形,因此进气密封件52能够很好地封堵预制棒100和上炉口之间的环形间隙,从而防止外部空气从上炉口进入拉丝炉1的内部,保证了拉丝炉1内部环境的人为可控;进气密封件52的上部与预制棒100的外壁贴靠,进气密封件52的下部与预制棒100的外壁之间存在间隙,从而形成进气通道,实现进气密封件52在密封的同时还能输入惰性气体的功能。

具体地,进气密封件52包括上盖板521、下盖板522以及连通件523,上盖板521通过连通件523与下盖板522连接,上盖板521的内侧与预制棒100的外壁贴靠,下盖板522的外侧与上炉口的内侧贴靠;连通件523和下盖板522之间形成第一弯折通道501,连通件523与预制棒100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二通道,下盖板522与预制棒100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三通道,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组成进气通道;第一进气管路22通过第一弯折通道501与第二通道连通,第二通道通过第三通道与拉丝炉1的炉腔连通。于本实施例中,上盖板521与下盖板522均为环形板,连通件523也是环形结构,上盖板521和下盖板522通过连通件523连接成一体结构;上盖板521的内径与预制棒100的横截面直径相同,且小于连通件523和下盖板522的内径,因此上盖板521能够与预制棒100的外壁紧密贴靠,保证了进气密封件52的气密性;连通件523上下底面的外侧分别与上盖板521和下盖板522紧密连接,连通件523下底面的内侧则与下盖板522分离,从而形成第一弯折通道501。于本实施例中,第二通道和第三通道均为竖向通道,第一弯折通道501与第二通道垂直连通,第一进气管路22中的高速气流经过该垂直拐角处进入第二通道中时,由于受到第二通道壁的阻挡而改变气流方向,极大地降低了第一进气管路22中的气流进入炉腔内部的速度,防止了炉腔内局部温度场突变,从而能够在保证炉腔内部温度场尽量均匀的前提下对温度进行精准的调节,提高了光纤制造的质量。

具体地,第一弯折通道501由第一连接部5011和第一槽部5012组成,第一槽部5012开设在连通件523的下表面,第一槽部5012的顶部与第一连接部5011连通,第一连接部5011与第二通道连通;连通件523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进气管路22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伸入第一槽部5012中。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槽部5012垂直于连通件523的下表面开设,第一槽部5012与第一连接部5011垂直连通,第一弯折通道501为L形通道;第一进气管路22的送气口伸入第一槽部5012中且第一进气管路22与第一槽部5012垂直连接,优选伸入第一槽部5012的底部;当高速气流从第一进气管路22的送气口进入第一槽部5012后,会在第一槽部5012侧壁的阻挡下向下流动,之后在下盖板522的阻挡下通过L形拐角流入第一连接部5011,这个过程中气流由于与第一槽部5012以及下盖板522发生碰撞而降低流速,从而进一步保证炉腔内部均匀的温度环境。

具体地,密封组件5还包括气封装置51,气封装置51与第二通道连接,气封装置51用于阻挡空气从预制棒100与进气密封件52的间隙进入第二通道。气封装置51能够从侧面向第二通道中输送高速气流,高速气流在预制棒100和进气密封件52的间隙下方形成“气帘”,阻断外部空气的进入,从而进一步提高进气密封件52的密封能力、防止外部空气混入炉腔内对光纤制造产生影响。

具体地,气封装置51包括送气管路511以及设置在送气管路511上的送气调节件512,送气调节件512用于调节送气管路511中的惰性气体流量,上盖板521与连通件523之间形成第二弯折通道502,送气管路511通过第二弯折通道502与第二通道连通。于本实施例中,第二弯折通道502与第二通道垂直连通,送气管路511上设置有送气调节件512,送气调节件512为流量调节阀门,可以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来调节送气管路511中的气体流量,控制台6能够控制送气调节件512,以调节送气管路511中的惰性气体流量。

具体地,第二弯折通道502由第二连接部5021和第二槽部5022组成,第二槽部5022开设在连通件523的上表面,第二槽部5022的顶部与第二连接部5021连通,第二连接部5021与第二通道连通;连通件523上开设有第二通孔,送气管路511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伸入第二槽部5022中,第二连接部5021的高度小于第二槽部5022的宽度。于本实施例中,第二槽部5022垂直于连通件523的上表面开设,第二槽部5022与第二连接部5021垂直连通,第二弯折通道502为L形通道;送气管路511的送气口伸入第二槽部5022中且送气管路511与第二槽部5022垂直连接。第二连接部5021的宽度小于第二槽部5022的宽度,从而第二弯折通道502经过拐角处突然变窄,送气管路511中的气流从第二槽部5022进入第二连接部5021后,气体流速会极大地增加,从而能够更好的阻隔外部空气的进入。

具体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沿连通件523的周向均匀开设有多个,第一进气管路22与连通件523的连接端设有多个第一支管,第一支管的数量与第一通孔的数量相同,第一支管一一对应地与第一通孔连接;送气管路511与连通件523的连接端设有多个送气支管,送气支管的数量与第二通孔的数量相同,送气支管一一对应地与第二通孔连接。第一进气管路22穿过第一通孔伸入第一槽部5012中,送气管路511穿过第二通孔伸入第二槽部5022中,第一通孔开设在连通件523侧面的下部,第二通孔开设在连通件523侧面的上部;结合实用性和制造成本的考虑,本实施例中,第一通孔开设有三个,两两间隔120°的均匀开设在连通件523的侧面,同样地第二通孔也开设有三个,也两两间隔120°的均匀开设在连通件523的侧面;与之相匹配地,第一进气管路22的与连通件523的连接端设有三个相同的第一支管,分别与三个第一通孔连接,同样地送气管路511与连通件523的连接端也设有三个送气支管,且分别与三个第二通孔连接。第一进气管路22和送气管路511分别从三个位置经过上炉口向炉腔内部输送惰性气体,能够使惰性气体更加均匀地进入到炉腔内部,从而使进入的惰性气体更好更快地与拉丝炉1内的气体混合,防止炉腔内局部温度场突变而影响光纤制造的质量。

进一步地,拉丝炉进气控制系统还包括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以及第三流量计,第一流量计设置在第一进气管路22上,第二流量计设置在第二进气管路32上,第三流量计设置在第三进气管路42上。于本实施例中,设置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以及第三流量计能够清晰地显示各个进气管路中的流量,便于操作人员随时确认各个进气管路中的气流状态,从而更好地判断拉丝炉1内的工作状态。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拉丝炉进气控制方法,使用上述的拉丝炉进气控制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控制台6分别设定第一压力预设值、温度预设值以及第二压力预设值,启动拉丝炉1进行拉丝作业;具体地,操作人员根据实际光纤制造的需要,设定好第一压力预设值、温度预设值以及第二压力预设值,之后开启拉丝炉1的开关,进行拉丝作业。

S2、通过第一压力传感器21、温度传感器31以及第二压力传感器41分别对上炉口的压力、拉丝炉1的炉腔内的温度以及下炉口的压力进行实时监测,并将第一压力值、温度值以及第二压力值传输给控制台6;具体地,第一压力传感器21通过第一压力信号传输线将第一压力值传输至控制台6,温度传感器31通过温度信号传输线将温度值传输至控制台6,第二压力传感器41通过第二压力信号传输线将第二压力值传输至控制台6,从而操作人员能够实时地确认拉丝炉1内的作业状态;在另一实施例中,可采用具有无线传输功能的第一压力传感器21、第二压力传感器41以及温度传感器31传输压力和温度信号。

S3、控制台6将接收到的第一压力值、温度值以及第二压力值分别与第一压力预设值、温度预设值以及第二压力预设值进行比较;当第一压力值和第一压力预设值的差值超出第一压力设定范围时,控制台6用于控制第一气流调节件23,以使第一气流调节件23调节第一进气管路22中的惰性气体流量;当温度值和温度预设值的差值超出温度设定范围时,控制台6用于控制第二气流调节件33,以使第二气流调节件33调节第二进气管路32中的惰性气体流量;当第二压力值和第二压力预设值的差值超出第二压力设定范围时,控制台6用于控制第三气流调节件43,以使第三气流调节件43调节第三进气管路42中的惰性气体流量。

具体的,第一压力设定范围、温度设定范围以及第二压力设定范围是操作人员根据工艺生产要求所确定的;当第一压力值与第一压力预设值的差值超出第一压力设定范围时,控制台6首先控制第一气流调节件23和送气调节件512分别对第一进气管路22和送气管路511中的惰性气体流量进行调节,若在一分钟之内无法实现第一压力值与第一压力预设值的差值在第一压力设定范围内,则控制台6会同时控制第二气流调节件33对第二进气管路32中的惰性气体流量进行调节,直到第一压力值达到规定要求的范围。

当第二压力值和第二压力预设值的差值超出第二压力设定范围时,控制台6首先控制第三气流调节件43,对第三进气管路42中的惰性气体流量进行调节,若在一分钟之内无法实现第一压力值与第一压力预设值的差值在第一压力设定范围内,则控制台6会同时控制第二气流调节件33对第二进气管路32中的惰性气体流量进行调节,直到第二压力值达到规定要求的范围。

当温度值和温度预设值的差值超出温度设定范围时,控制台6控制第二气流调节件33,对第二进气管路32中的惰性气体流量进行调节;在调节过程中,若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不在规定要求的范围内,则触发控制台6对第一压力值和第二压力值进行调节,即进行上述的控制流程,直至第一压力值、温度值以及第二压力值均达到规定要求的范围。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628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