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茶树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肥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适用于茶树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起源于我国,是世界上最普遍饮用的饮料之一。茶叶可分为三种:绿茶(未发酵茶)、乌龙茶(半发酵茶)和红茶(发酵茶)。茶叶中含有茶多酚、茶多糖、咖啡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和药理成分,故饮茶可对人体起到优异的生理调节作用。
在茶树种植中,通常需要施用肥料,以促进茶叶生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密集化、单一化的种植方式,随着种植年限的推移,茶树的抵抗力不断下降,病虫害增多,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和品质。而大量化学杀虫剂的使用会导致茶叶农残超标,也会导致茶叶品质下降。常用的挖穴施肥和撒施都属于土壤施肥,通过茶树根吸收养分,然后传输至茎、叶等,从而促进茶叶生长。但是在养分传输过程中往往有较大的损失,对茶叶产量和品质的改善效果有限。另外,常年土壤肥料的施用也会带来严重的生态污染和土壤板结等问题。
植物叶片和根一样可以吸收利用外界养分,其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叶面气孔、表皮亲水小孔以及胞间连丝的主动吸收进行。因此,叶是植物最重要的根外营养器官,叶面营养就是指植物通过叶片表面吸收利用各种养分。而茶树作为典型的叶用作物,矿质营养尤其是氮素营养对其生长发育、生理生化代谢过程以及茶叶品质(滋味、香气等)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茶叶直接施用叶面肥无疑是可行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茶树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茶叶产量和品质等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茶树的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将石墨相氮化碳与氧化石墨烯复合并还原,得到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再将高锰酸钾溶液、醋酸水溶液、氯化钾水溶液、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混合制成预混料,转移至反应釜Ⅰ内,加热反应,得到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
(2)再将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与乙二醇、氢氧化钾一起加入反应釜Ⅱ中,混合搅拌均匀,抽真空,加热,通入环氧乙烷,发生聚合反应,得到改性复合物;
(3)然后以虾废弃物、香蕉皮、螺旋藻为原料,发酵,得到发酵液;
(4)最后将改性复合物加入发酵液中,浸渍处理,均质化,即得所述的叶面肥。
优选的,步骤(1)中,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尿素研磨至80~100目,接着转移至陶瓷坩埚中,再将陶瓷坩埚用锡纸包裹,置于马弗炉内,450~550℃煅烧2~4小时,即得。
优选的,步骤(1)中,以重量份计,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在冰水浴条件下,边搅拌边将1份石墨加入20~22份质量浓度98%浓硫酸中,接着加入5~7份高锰酸钾,35~38℃搅拌加热18~20小时,再一起倒入120~130份冰水中,接着加入0.8~1份过氧化氢,搅拌混匀,离心,洗涤,干燥,即得。
优选的,步骤(1)中,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在氩气气氛下,先将1份石墨相氮化碳加入7~9份甲苯中,接着加入2~3份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热至回流,保温搅拌20~22小时,离心,洗涤,得到改性石墨相氮化碳;再将所得改性石墨相氮化碳加入5~6份水中,搅拌均匀,调节pH=10,接着加入0.08~0.1份氧化石墨烯,室温搅拌70~80分钟,最后加入0.08~0.1份质量浓度65~75%水合肼溶液,90~95℃搅拌反应60~70分钟,离心,洗涤,干燥即可。
优选的,步骤(1)中,以重量份计,预混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向1份质量浓度5~6%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滴滴入0.3~0.4份质量浓度18~22%醋酸水溶液,搅拌混匀,然后逐滴滴入0.03~0.04份质量浓度20~30%氯化钾水溶液,接着加入0.8~1份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持续搅拌40~50分钟,再转移至带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内,200~210℃反应5~6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25℃),离心,洗涤,干燥,即得。
优选的,步骤(1)中,加热反应的工艺条件为:220~230℃搅拌反应6~8小时;加热反应完成后水洗并干燥,即得所述的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
优选的,步骤(2)的具体方法如下:先将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与乙二醇、氢氧化钾一起加入反应釜Ⅱ中,混合搅拌均匀,通入高纯氮气置换3~5次,负压抽至-0.1MPa,加热至100~105℃,缓慢向反应釜Ⅱ通入环氧乙烷,保持反应釜内温度130~140℃,控制反应压力0.2~0.4MPa,将环氧乙烷全部通完;最后保温降压熟化,脱气处理,中和,吸附,脱水,过滤,干燥,即得所述的改性复合物。
进一步优选的,乙二醇和环氧乙烷的摩尔比为1:100~120,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氢氧化钾的用量分别为乙二醇重量的2~3%、4~5%。
优选的,以重量份计,步骤(3)的具体方法如下:先将1份虾废弃物、3~5份香蕉皮、1.5~2.5份螺旋藻分别初步粉碎后一起加入5~7份水中,打浆,得到混合浆料,接着向混合浆料中接入0.01~0.02份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离心取上清,即得所述的发酵液。
进一步优选的,发酵的工艺条件为:33~35℃发酵30~35小时。
优选的,步骤(4)中,改性复合物与发酵液的质量比为1:5~6。
优选的,步骤(4)中,浸渍处理的工艺条件为:300~400W超声波振荡3~4小时。
优选的,步骤(4)中,均质化的工艺条件为:18~20MPa均质化1~2分钟。
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一种适用于茶树的叶面肥。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先以石墨相氮化碳、氧化石墨烯、高锰酸钾溶液等原料制得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接着与乙二醇混合发生聚合反应,得到改性复合物,最后将改性复合物加入虾废弃物、香蕉皮、螺旋藻等发酵所得发酵液中,浸渍处理,均质化,即得一种叶面肥。该叶面肥适用于茶树,可促进茶叶生长,大幅度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
决定茶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在于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供给,氮供应充足茶树生长旺盛,叶芽多,嫩度好,鲜叶中含氮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含量增加;磷有利于茶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生成;钾是代谢过程中酶的活化剂,促进氮的吸收、转运,加强光合作用,增加茶氨酸等的含量。在虾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磷,香蕉皮中富含钾,螺旋藻中丰富的蛋白质可作为氮源,故本发明引入虾废弃物、香蕉皮、螺旋藻这三种原料,一方面实现了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另一方面提供了充足的氮、磷、钾来源。但
是,虾废弃物、香蕉皮和螺旋藻中成分复杂,氮、磷、钾不能充分释放,也无法直接作为叶面肥施用,申请人对其进行了发酵降解,在枯草芽孢杆菌的作用下,降解虾废弃物、香蕉皮和螺旋藻中的大分子物质,使得氮、磷、钾等小分子物质充分游离处理,并且,在获得氮、磷、钾的同时还获得了多糖、抗菌肽等小分子有益物质,有利于促进茶叶生长,提升茶叶产量和品质。
除了发酵液,本发明的另一技术关键在于改性复合物的引入,它主要起到两个作用,第一,对发酵液起到负载缓释作用,一次施用可长时间有效,持续促进茶叶生长,第二,改性复合物具有光催化作用,可在可见光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氮气原位生成氨,进而进入茶叶中,促进茶叶生长。茶叶对氮的需求更高,光催化氮气转化为氨气,恰好可以进一步补充氮来源。改性复合物是在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表面修饰聚乙二醇而得,表面修饰后有利于水溶性的改善,从而实现对发酵液的良好负载,进而使得改性复合物被茶叶吸收,促进茶叶生长。
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包含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和二氧化锰纳米线这三部分,其中石墨相氮化碳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但是其可见光利用率低,光生电荷载流子复合率高。故本申请的技术关键之一便在于如何提高石墨相氮化碳的可见光利用率,本申请将石墨相氮化碳与石墨烯复合,石墨烯在石墨相氮化碳之间起到间隔作用,有效促进石墨相氮化碳激子解离,提高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从而提高可见光利用率,进而提高光催化活性。接着在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表面形成二氧化锰纳米线,进一步增大比表面积,进一步增强对氮气的吸附作用,并且,二氧化锰具氧空位,可作为化学吸附和活化氮气分子的催化活性位点,从而促进氮气还原为氨气。故通过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和二氧化锰纳米线的协同作用,捕捉空气中的氮气,催化其转化为氨气,进而被茶叶吸收,促进茶叶生长。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发明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根据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实施例1:
一种适用于茶树的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将石墨相氮化碳与氧化石墨烯复合并还原,得到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再将高锰酸钾溶液、醋酸水溶液、氯化钾水溶液、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混合制成预混料,转移至反应釜Ⅰ内,加热反应,得到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
(2)再将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与乙二醇、氢氧化钾一起加入反应釜Ⅱ中,混合搅拌均匀,抽真空,加热,通入环氧乙烷,发生聚合反应,得到改性复合物;
(3)然后以虾废弃物、香蕉皮、螺旋藻为原料,发酵,得到发酵液;
(4)最后将改性复合物加入发酵液中,浸渍处理,均质化,即得所述的叶面肥。
步骤(1)中,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尿素研磨至80目,接着转移至陶瓷坩埚中,再将陶瓷坩埚用锡纸包裹,置于马弗炉内,550℃煅烧2小时,即得。
步骤(1)中,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在冰水浴条件下,边搅拌边将1kg石墨加入22kg质量浓度98%浓硫酸中,接着加入5kg高锰酸钾, 38℃搅拌加热18小时,再一起倒入130kg冰水中,接着加入0.8kg过氧化氢,搅拌混匀,离心,洗涤,干燥,即得。
步骤(1)中,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在氩气气氛下,先将1kg石墨相氮化碳加入9kg甲苯中,接着加入2kg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热至回流,保温搅拌22小时,离心,洗涤,得到改性石墨相氮化碳;再将所得改性石墨相氮化碳加入5kg水中,搅拌均匀,调节pH=10,接着加入0.1kg氧化石墨烯,室温搅拌70分钟,最后加入0.1kg质量浓度65%水合肼溶液,95℃搅拌反应60分钟,离心,洗涤,干燥即可。
步骤(1)中,预混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向1kg质量浓度6%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滴滴入0.3kg质量浓度22%醋酸水溶液,搅拌混匀,然后逐滴滴入0.03kg质量浓度30%氯化钾水溶液,接着加入0.8kg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持续搅拌50分钟,再转移至带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内,200℃反应6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25℃),离心,洗涤,干燥,即得。
步骤(1)中,加热反应的工艺条件为:220℃搅拌反应8小时;加热反应完成后水洗并干燥,即得所述的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
步骤(2)的具体方法如下:先将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与乙二醇、氢氧化钾一起加入反应釜Ⅱ中,混合搅拌均匀,通入高纯氮气置换3次,负压抽至-0.1MPa,加热至105℃,缓慢向反应釜Ⅱ通入环氧乙烷,保持反应釜内温度130℃,控制反应压力0.4MPa,将环氧乙烷全部通完;最后保温降压熟化,脱气处理,中和,吸附,脱水,过滤,干燥,即得所述的改性复合物。
乙二醇和环氧乙烷的摩尔比为1:100,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氢氧化钾的用量分别为乙二醇重量的3%、4%。
步骤(3)的具体方法如下:先将1kg虾废弃物、5kg香蕉皮、1.5kg螺旋藻分别初步粉碎后一起加入7kg水中,打浆,得到混合浆料,接着向混合浆料中接入0.01kg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离心取上清,即得所述的发酵液。
发酵的工艺条件为: 35℃发酵30小时。
步骤(4)中,改性复合物与发酵液的质量比为1:6。
步骤(4)中,浸渍处理的工艺条件为:300W超声波振荡4小时。
步骤(4)中,均质化的工艺条件为:18MPa均质化2分钟。
实施例2:
一种适用于茶树的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将石墨相氮化碳与氧化石墨烯复合并还原,得到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再将高锰酸钾溶液、醋酸水溶液、氯化钾水溶液、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混合制成预混料,转移至反应釜Ⅰ内,加热反应,得到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
(2)再将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与乙二醇、氢氧化钾一起加入反应釜Ⅱ中,混合搅拌均匀,抽真空,加热,通入环氧乙烷,发生聚合反应,得到改性复合物;
(3)然后以虾废弃物、香蕉皮、螺旋藻为原料,发酵,得到发酵液;
(4)最后将改性复合物加入发酵液中,浸渍处理,均质化,即得所述的叶面肥。
步骤(1)中,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尿素研磨至100目,接着转移至陶瓷坩埚中,再将陶瓷坩埚用锡纸包裹,置于马弗炉内,450℃煅烧4小时,即得。
步骤(1)中,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在冰水浴条件下,边搅拌边将1kg石墨加入20kg质量浓度98%浓硫酸中,接着加入7kg高锰酸钾,35℃搅拌加热20小时,再一起倒入120kg冰水中,接着加入1kg过氧化氢,搅拌混匀,离心,洗涤,干燥,即得。
步骤(1)中,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在氩气气氛下,先将1kg石墨相氮化碳加入7kg甲苯中,接着加入3kg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热至回流,保温搅拌20小时,离心,洗涤,得到改性石墨相氮化碳;再将所得改性石墨相氮化碳加入6kg水中,搅拌均匀,调节pH=10,接着加入0.08kg氧化石墨烯,室温搅拌80分钟,最后加入0.08kg质量浓度75%水合肼溶液,90℃搅拌反应70分钟,离心,洗涤,干燥即可。
步骤(1)中,预混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向1kg质量浓度5%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滴滴入0.4kg质量浓度18%醋酸水溶液,搅拌混匀,然后逐滴滴入0.04kg质量浓度20%氯化钾水溶液,接着加入1kg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持续搅拌40分钟,再转移至带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内,210℃反应5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25℃),离心,洗涤,干燥,即得。
步骤(1)中,加热反应的工艺条件为: 230℃搅拌反应6小时;加热反应完成后水洗并干燥,即得所述的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
步骤(2)的具体方法如下:先将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与乙二醇、氢氧化钾一起加入反应釜Ⅱ中,混合搅拌均匀,通入高纯氮气置换5次,负压抽至-0.1MPa,加热至100℃,缓慢向反应釜Ⅱ通入环氧乙烷,保持反应釜内温度140℃,控制反应压力0.2MPa,将环氧乙烷全部通完;最后保温降压熟化,脱气处理,中和,吸附,脱水,过滤,干燥,即得所述的改性复合物。
乙二醇和环氧乙烷的摩尔比为1:120,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氢氧化钾的用量分别为乙二醇重量的2%、5%。
步骤(3)的具体方法如下:先将1kg虾废弃物、3kg香蕉皮、2.5kg螺旋藻分别初步粉碎后一起加入5kg水中,打浆,得到混合浆料,接着向混合浆料中接入0.02kg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离心取上清,即得所述的发酵液。
发酵的工艺条件为:33℃发酵35小时。
步骤(4)中,改性复合物与发酵液的质量比为1:5。
步骤(4)中,浸渍处理的工艺条件为: 400W超声波振荡3小时。
步骤(4)中,均质化的工艺条件为: 20MPa均质化1分钟。
实施例3:
一种适用于茶树的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将石墨相氮化碳与氧化石墨烯复合并还原,得到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再将高锰酸钾溶液、醋酸水溶液、氯化钾水溶液、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混合制成预混料,转移至反应釜Ⅰ内,加热反应,得到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
(2)再将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与乙二醇、氢氧化钾一起加入反应釜Ⅱ中,混合搅拌均匀,抽真空,加热,通入环氧乙烷,发生聚合反应,得到改性复合物;
(3)然后以虾废弃物、香蕉皮、螺旋藻为原料,发酵,得到发酵液;
(4)最后将改性复合物加入发酵液中,浸渍处理,均质化,即得所述的叶面肥。
步骤(1)中,石墨相氮化碳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将尿素研磨至90目,接着转移至陶瓷坩埚中,再将陶瓷坩埚用锡纸包裹,置于马弗炉内,500℃煅烧3小时,即得。
步骤(1)中,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在冰水浴条件下,边搅拌边将1kg石墨加入21kg质量浓度98%浓硫酸中,接着加入6kg高锰酸钾,36℃搅拌加热19小时,再一起倒入125kg冰水中,接着加入0.9kg过氧化氢,搅拌混匀,离心,洗涤,干燥,即得。
步骤(1)中,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的制备方法如下:在氩气气氛下,先将1kg石墨相氮化碳加入8kg甲苯中,接着加入2.5kg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加热至回流,保温搅拌21小时,离心,洗涤,得到改性石墨相氮化碳;再将所得改性石墨相氮化碳加入5.5kg水中,搅拌均匀,调节pH=10,接着加入0.09kg氧化石墨烯,室温搅拌75分钟,最后加入0.09kg质量浓度70%水合肼溶液,92℃搅拌反应65分钟,离心,洗涤,干燥即可。
步骤(1)中,预混料的制备方法如下:先向1kg质量浓度5.5%高锰酸钾溶液中逐滴滴入0.35kg质量浓度20%醋酸水溶液,搅拌混匀,然后逐滴滴入0.035kg质量浓度25%氯化钾水溶液,接着加入0.9kg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持续搅拌45分钟,再转移至带聚四氟乙烯内衬的水热反应釜内,205℃反应5.5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25℃),离心,洗涤,干燥,即得。
步骤(1)中,加热反应的工艺条件为:225℃搅拌反应7小时;加热反应完成后水洗并干燥,即得所述的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
步骤(2)的具体方法如下:先将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与乙二醇、氢氧化钾一起加入反应釜Ⅱ中,混合搅拌均匀,通入高纯氮气置换4次,负压抽至-0.1MPa,加热至102℃,缓慢向反应釜Ⅱ通入环氧乙烷,保持反应釜内温度135℃,控制反应压力0.3MPa,将环氧乙烷全部通完;最后保温降压熟化,脱气处理,中和,吸附,脱水,过滤,干燥,即得所述的改性复合物。
乙二醇和环氧乙烷的摩尔比为1:110,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氢氧化钾的用量分别为乙二醇重量的2.5%、4.5%。
步骤(3)的具体方法如下:先将1kg虾废弃物、4kg香蕉皮、2kg螺旋藻分别初步粉碎后一起加入6kg水中,打浆,得到混合浆料,接着向混合浆料中接入0.015kg枯草芽孢杆菌,发酵,离心取上清,即得所述的发酵液。
发酵的工艺条件为:34℃发酵33小时。
步骤(4)中,改性复合物与发酵液的质量比为1:5.5。
步骤(4)中,浸渍处理的工艺条件为: 400W超声波振荡3.5小时。
步骤(4)中,均质化的工艺条件为:19MPa均质化1.5分钟。
对比例1
复合物未经改性处理,也就是略去步骤(2);
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2
用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替换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
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3
用石墨相氮化碳替换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
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4
在制备发酵液时略去虾废弃物;
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5
在制备发酵液时略去香蕉皮;
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6
在制备发酵液时略去螺旋藻;
其余同实施例1。
对比例7
略去改性复合物;
其余同实施例1。
试验例
分别用实施例1~3或对比例1~7所得叶面肥进行茶树喷施实验,具体方法如下:
在云南某茶叶种植基地,从土壤、采光等条件相近的茶树种植区随机挑选11块面积为半亩左右的地块,其中10块分别作为实施例1~3或对比例1~7所得叶面肥的试验组,剩余1块作为空白对照。
先将叶面肥以200倍重量的水稀释得喷施液,在普洱茶树种发芽前一个月左右,均匀喷施于叶冠层,发芽时喷施一次,之后每次采摘后喷施一次,每次喷施量为每亩喷施5L喷施液。
各地块茶树的日常管理按照常规方式进行,保持一致。
采摘期结束后,将采摘所得茶叶进行产量(以鲜叶计重)统计,并从各组所得茶叶中随机抽取100g作为样品,分别进行茶多酚(GB/T 8313-2018)和茶氨酸(GB/T 23193-2017)含量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茶叶产量和品质检测结果
由表1可知,与空白对照相比,实施例1~3的叶面肥可以明显提高茶叶产量,茶叶的茶多酚、茶氨酸含量也高,故对茶叶品质也有明显提升。
对比例1的复合物未经改性处理,也就是略去步骤(2),对比例2用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替换石墨相氮化碳/石墨烯/二氧化锰纳米线复合物,对比例3用石墨相氮化碳替换墨相氮化碳/石墨烯复合物,对比例4在制备发酵液时略去虾废弃物,对比例5在制备发酵液时略去香蕉皮,对比例6在制备发酵液时略去螺旋藻,对比例7略去改性复合物,所得叶面肥对茶叶的生长促进作用明显受到影响,茶叶的产量降低,品质下降,说明改性复合物的光催化产氨作用以及发酵液中营养物质的供给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茶叶生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 一种适用于茶树的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茶树种植用富硒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