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高原地区路基边坡植被恢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5:0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被恢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原地区路基边坡植被恢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原地区由于太阳辐射强烈、日照时间长、蒸发量极大、气温低、空气稀薄、干湿季分 明、气候环境极其恶劣、高原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后难以恢复。高原地区自身环境承载能力 极为有限,土壤层形成较为年轻,土壤层薄弱,经上百甚至上千年形成薄弱土层和草甸层, 恶劣的气候条件阻碍植被的生长,一旦土壤层遭到破坏,植被短期内很难恢复或恢复效果不 佳。传统植被恢复材料在高原条件下不稳定,且难以适应高原地区环境,因此提升高原地区 植被恢复材料对温度变化的缓冲能力、功能持效性及植被恢复效果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地区路基边坡植被恢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能有效解决传统修复 高原植被的效果差、功能弱的技术缺陷。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原地区路基边坡植被恢复材料,包括养分调控材料、水分调控材料与温度调控材 料;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养分调控材料包括20-30份的四氧化三铁-磷酸钙复合材料、5-10份 的纳米二氧化硅与10-15份的磷酸二氢钾粉末;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水分调控材料包括10-20份的竹炭颗粒、10-20份的高吸水树脂与 10-15份的磷酸二氢氨;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温度调控材料包括10-15份的聚丙烯酰胺、40-50份的微生物菌渣与 1-2份的乙二醇。

优选的,所述四氧化三铁-磷酸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四氧化三铁与磷酸钙粉末按 照重量比1:1混合,按照1份混合材料加入3份无水乙醇、1份蒸馏水和0.5份氨水于室温下 搅拌制成,所述搅拌速度为700-900rpm,搅拌时间为20-40分钟。

优选的,所述微生物菌渣的制备方法为:将在海拔2500-3000m地区进行培养的固氮菌、 里氏木霉、酵母菌培养液过滤后的菌渣按重量比1:1:1混合形成。

优选的,在制作中,为了增强各材料之间的混合,提高整体材料的稳定性,所述养分调 控材料中四氧化三铁-磷酸钙复合材料颗粒直径为0.05-0.1mm;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直径为300-400nm;磷酸二氢钾粉末颗粒直径为5μm-10μm;所述水分调控材料中竹炭颗粒颗粒直 径为2-3mm;高吸水树脂颗粒直径为0.01-0.05mm;磷酸二氢氨颗粒直径为0.1-0.5mm;所述 温度调控材料中聚丙烯酰胺颗粒直径为0.1-0.3mm;微生物菌渣颗粒直径为0.5-1mm。

一种制备高原地区路基边坡植被恢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作养分调控材料:

将20-30份的四氧化三铁-磷酸钙复合材料、5-10份的纳米二氧化硅与10-15份的磷酸二 氢钾粉末均匀混合,于室温下搅拌10-15分钟,所述搅拌速度为500-600rpm;

制作水分调控材料:

将10-20份的竹炭颗粒、10-20份的高吸水树脂与10-15份的磷酸二氢氨均匀混合,于室 温下搅拌10-15分钟,所述搅拌速度为200-300rpm;

制作温度调控材料:

将10-15份的聚丙烯酰胺、40-50份的微生物菌渣与1-2份的乙二醇均匀混合,在30-40℃ 环境下低温造粒形成直径为1-2mm的颗粒;

制作植被恢复材料:

将所述养分调控材料、水分调控材料与温度调控材料按照重量比1:1:2混合均匀。

一种高原地区路基边坡植被恢复材料的应用,按重量份将1-2份所述植被恢复材料与8-12 份土壤混合均匀后喷播于边坡上,所述喷播厚度为10-15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地区路基边坡植被恢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建立了养分调控材料、 水分调控材料、温度调控材料协同配方体系,针对高原地区路基边坡的植被恢复,使植物能 在夏季温度变化剧烈及冬季冰冻条件下存活,本发明可提升高原地区植被恢复工程对温度变 化的缓冲能力、功能持效性及植被恢复效果,针对高原地区路基边坡特点,实现了植被恢复 材料在高原条件下的长久稳定,提升了边坡植被恢复效果,解决了传统植被恢复材料在高原 地区适应性差难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方案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

实施例1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地区路基边坡植被恢复材料,包括养分调控材料、水分调控材料 与温度调控材料;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养分调控材料包括20-30份的四氧化三铁-磷酸钙复合材料、5-10份 的纳米二氧化硅与10-15份的磷酸二氢钾粉末;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水分调控材料包括10-20份的竹炭颗粒、10-20份的高吸水树脂与 10-15份的磷酸二氢氨;

按重量份数计,所述温度调控材料包括10-15份的聚丙烯酰胺、40-50份的微生物菌渣与 1-2份的乙二醇。

在所述养分调控材料中,所述四氧化三铁-磷酸钙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能对 养分元素及其他功能材料进行良好的吸附,形成长久的功能保持,同时在土壤中具有良好的 分散性,减少材料在高海拔条件下对可见光的吸收,对低温及高温环境有良好的缓冲作用。 所述纳米二氧化硅可减少材料在高海拔条件下对紫外线的吸收,实现材料对低温及高温环境 的缓冲,所述磷酸二氢钾粉末用于为植被提供养分,保证植被有充分的养分供给。在所述水 分调控材料中,所述竹炭颗粒为多孔有机质材料,用于改良土壤结构、进行温度缓冲、保水、 以及对功能物质的吸附保持;高吸水树脂具有较好的保水能力,可以保证植被生存水分需求; 磷酸二氢氨用于为植被提供养分,保证植被生存的养分供给。在所述温度调控材料中,聚丙 烯酰胺具有一定的粘结能力及保水功能;微生物菌渣具有一定的有机质功能,用于调控人工 基质的微生物条件,同时用于防止植物病虫害;乙二醇用于降低材料的冰点,防止植物低温 冻害,并且易于与其他材料混合造粒。

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四氧化三铁-磷酸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将四氧化三铁 与磷酸钙粉末按照重量比1:1混合,按照1份混合材料加入3份无水乙醇、1份蒸馏水和0.5 份氨水于室温下搅拌制成,所述搅拌速度为700-900rpm,搅拌时间为20-40分钟,形成颗粒 直径为0.05-0.1mm的复合材料。

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所述微生物菌渣的制备方法为:将在海拔2500-3000m地区进 行培养的固氮菌、里氏木霉、酵母菌培养液过滤后的菌渣按重量比1:1:1混合形成。

在一些较优的实施例中,为了保证材料之间在混合制备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反应与包裹性 能,设置不同材料的颗粒直径大小以形成性能更好的复合颗粒,所述养分调控材料中四氧化 三铁-磷酸钙复合材料颗粒直径为0.05-0.1mm;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直径为300-400nm;磷酸二 氢钾粉末颗粒直径为5μm-10μm;所述水分调控材料中竹炭颗粒颗粒直径为2-3mm;高吸 水树脂颗粒直径为0.01-0.05mm;磷酸二氢氨颗粒直径为0.1-0.5mm;所述温度调控材料中聚 丙烯酰胺颗粒直径为0.1-0.3mm;微生物菌渣颗粒直径为0.5-1mm。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提供一种制备高原地区路基边坡植被恢复材料的制备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作养分调控材料:

将20-30份的四氧化三铁-磷酸钙复合材料、5-10份的纳米二氧化硅与10-15份的磷酸二 氢钾粉末均匀混合,于室温下搅拌10-15分钟,所述搅拌速度为500-600rpm;使纳米二氧化 硅、磷酸二氢钾粉末均匀吸附于四氧化三铁-磷酸钙复合材料表面,形成复合颗粒。

制作水分调控材料:

将10-20份的竹炭颗粒、10-20份的高吸水树脂与10-15份的磷酸二氢氨均匀混合,于室 温下搅拌10-15分钟,所述搅拌速度为200-300rpm;使高吸水树脂、磷酸二氢氨粉末均匀吸 附于竹炭颗粒内部,形成复合颗粒。

制作温度调控材料:

将10-15份的聚丙烯酰胺、40-50份的微生物菌渣与1-2份的乙二醇均匀混合,在30-40℃ 环境下低温造粒形成直径为1-2mm的颗粒,低温环境能保持微生物的活性;

制作植被恢复材料:

将所述养分调控材料、水分调控材料与温度调控材料按照重量比1:1:2混合均匀。

一种高原地区路基边坡植被恢复材料的应用,按重量份将1-2份所述植被恢复材料与8-12 份土壤混合均匀后喷播于边坡上,所述喷播厚度为10-15cm,该应用实现了在高原地区路基 边坡植被恢复过程对温度的调控与植被恢复养分调控的长效。

实施例3

本实施在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具体实施方案,具体方案如下:

本次试验在四川省九寨沟县开展,海拔高度2900米。标准方法配方如下:

养分调控材料:25份的四氧化三铁-磷酸钙复合材料(颗粒直径0.05-0.1mm),7份的 纳米二氧化硅(颗粒直径300~400nm),12份的磷酸二氢钾粉末(颗粒直径5μm-10μm),搅拌速度为800rpm,搅拌时间为30分钟;

水分调控材料:15份的竹炭颗粒(颗粒直径2-3mm),15份的高吸水树脂(颗粒直径0.01-0.05mm),12份的磷酸二氢氨(颗粒直径0.1-0.5mm),室温下搅拌15分钟,搅拌速 度为300rpm;

温度调控材料:12份的聚丙烯酰胺(颗粒直径0.1-0.3mm),45份的微生物菌渣,1.5份乙二醇,混合低温造粒,造粒温度为35℃。

在坡度为40°的土质边坡上开展,每块面积为25m

由上表可知:使用本发明中的方法人工土壤白天平均温度为27.2℃,相对于其他方案来 说,温度更为适宜植被生长;人工土壤冰点为-9.6℃,相对于其他方案来说,其冰点更低, 土壤结构更为稳定,使植被在低温环境中更易生存;本发明的方案植物存活率为39%,植物 生长平均高度为43.2cm,相对于其他方案来说,植物存活率最高,植物生长更加快速。综上 所述,本发明中的方案更加适宜高原地区路基边坡植被的存活与生长,使植物能在夏季温度 变化剧烈及冬季冰冻条件下存活,实现了植被恢复材料在高原条件下的长久稳定生长,提升 了边坡植被恢复效果,解决了传统植被恢复材料在高原地区适应性差难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 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 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 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分类

06120113798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