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电子雷管自动化装配设备及电子雷管模具传送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0:43


电子雷管自动化装配设备及电子雷管模具传送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雷管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电子雷管自动化装配设备及电子雷管模具传送方法。

背景技术

高效工业电子雷管自动化装配线最常见的技术手段是:将群发电子引火元件装载在载线模具上,通过传输链将将载线模具传送至各工艺功能设备工位逐个完成自动化装配作业,生产效率的高低与群模装载量成正比关系,但是由于我国工业雷管安全管控标准有特别要求,需要进行产品的唯一性编码和中包包装以及装箱信息关系的绑定,即要求每个中包以及每个包装箱内的产品编码信息必须是连续编码,一般都是以10发为一个中包、装箱数量也以十的倍数最为普遍;另外载线模具的体积也不宜过大,因此对于自动化装配线的载线模具的装载数量有特殊要求,一般设计成2发、5发或10发为一模,才能较好地在中包工位实现10发规格中包和装箱信息关系绑定的技术要求。

由于当前的生产规格的要求,不能直接通过增加单个模具一次性的装载数量,导致电子雷管生产效率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于当前的生产规格的要求,不能直接通过增加单个模具一次性的装载数量,导致电子雷管生产效率比较低。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电子雷管自动化装配设备及电子雷管模具传送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雷管自动化装配设备,其包括:

输送机构,用于传输装载电子雷管的模具;

装配工作平台,所述装配工作平台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传送方向上,所述装配工作平台包括平台传输滑轨与多个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所述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设置于所述平台传输滑轨的上方;

上模机构,所述上模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连接,所述上模机构设置于所述平台传输滑轨的始端;

出模机构,所述出模机构与所述输送机构连接,所述出模机构设置于所述平台传输滑轨的末端;

所述入上模机构与所述出模机构分别设置至少两个工位,所述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设置数量与所述上模机构的工位数量对应。

优选地,所述输送机构与所述装配工作平台平行,所述输送机构为双层输送,所述输送机构的上层分别与所述上模机构、所述出模机构连接;

所述输送机构的下层用于传输空的模具。

优选地,所述装配工作平台包括模具平推组件、两导轨与工作台,两所述导轨与所述工作平台连接,所述工作平台上设置所述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所述模具平推组件与所述平台传输滑轨滑动连接;

两所述导轨分别与所述平台传输滑轨平行设置,两所述导轨距离与模具的尺寸匹配。

优选地,所述模具平推机构包括驱动件、多个夹持件、移动板与多个滑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移动板连接,所述驱动件与所述工作平台固定连接,所述滑动件与所述平台传输滑轨连接,所述夹持件与所述滑动件固定连接,多个所述夹持件设置于所述移动板上,多个滑动件设置于所述移动板背离多个所述夹持件的表面;

所述工作平台设置开槽,所述夹持件从开槽延伸至工作平台外部,且抵持在模具的边缘上。

优选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入料传送组件、出料升降组件、回模组件,所述入料传送组件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上层,所述回模组件设置于所述输送机构的下层,所述出料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回模组件的始端;

所述入料传送组件、所述出料升降组件、所述回模组件设置于工作台的侧边,所述入料传送组件、所述出料升降组件设置于所述回模组件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至少四轨道,所述轨道分两组按照上下层设置,任一所述轨道平行设置;

所述回模组件设置一组轨道,所述轨道与模具连接。

优选地,所述入料传送组件包括至少两个定位件与至少两个抵持件,所述定位件与所述轨道连接,所述定位件设置数量与所述抵持件相同;

所述定位件设置高度低于或等于所述轨道,所述抵持件设置于所述定位件一端。

优选地,所述上模机构包括上模推送组件、上模桥架与上模导轨,所述上模桥架与所述工作台、所述输送机构连接,所述上模推送组件与所述上模桥架连接,所述上模推送组件用于从所述输送机构推送模具至所述上模工位;

所述上模导轨设置于所述上模机构的工位上。

优选地,所述出模机构包括出模推送组件、出模桥架与出模导轨,所述出模桥架与所述工作台、所述输送机构连接,所述出模推送组件与所述出模桥架连接,所述出模推送组件将模具从所述输送机构推送至所述出模工位;

所述出模导轨设置在所述出模机构的工位上。

优选地,所述出料升降组件包括出料升降件与出料托持件,所述出料托持件与所述出料升降件连接,所述出料托持件托持模具;

所述出料升降件将所述托持件传送所述回模组件。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电子雷管模具传送方法,其包括:

模具装载电子雷管;

至少两个装载电子雷管的模具同时由输送机构传送至上料传送组件,上模推送组件推动至少两个装载电子雷管的模具至上模机构的工位;

模具平推机构夹持至少两个装载电子雷管的模具移动至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上进行功能性测试装配;

完成功能性测试装配的装载电子雷管,随着模具移动至出模机构上,出模推送组件推动至少两个装载电子雷管的模具至输送机构上,输送机构将装载电子雷管的模具传送至脱模设备上脱模;

输送机构将空载的模具回传至装载电子雷管的工位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包括:

1、本设备将多个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串联再一个装配工作平台上,在输送机构上,将一组模具(至少两个)同时推至上模机构上,由模具平推组件的推动下,依次经过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完成后,一组模具同时从出模机构经由输送机构下模,由此,可以对一组模具同时进行功能性测试装配,增加设备一次的测试装配数量,提高生产效率。

2、装置可以一次进行至少两个的模具的电子雷管的装配,使装置可以对20发或者更多的电子雷管进行装配,增加一次的装配数量,提高装配线的生产效率,同时,符合生产规格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雷管自动化装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雷管自动化装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雷管自动化装配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电子雷管自动化装配设备的平台传输滑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电子雷管自动化装配设备;

1、输送机构;11、入料传送组件;111、定位件;112、抵持件;12、出料升降组件;13、回模组件;14、轨道;

2、装配工作平台;21、平台传输滑轨;22、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23、模具平推组件;231、驱动件232、夹持件;233、移动板;234、滑动件;24、导轨;25、工作台;251、开槽;

3、上模机构;31、上模推送组件;311、上模推送件;312、上模滑动板;313、上模滑轨;32、上模桥架;33、上模导轨;

4、出模机构;41、出模推送组件;411、出模推送件;412、出模滑动板;413、出模滑轨;42、出模桥架;43、出模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附图中类似的组件标号代表类似的组件。显然,以下将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发明实施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发明实施例。如在本发明实施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第一方面,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雷管自动化装配设备100,用于对模具上装载的电子雷管进行装配,包括输送机构1与装配工作平台2,输送机构1与装配工作平台2里连接。具体地,输送机构1传送模具,让模具传送至装配工作平台2上对应的工位,进行对应的装配加工或者测试。其中,模具包括两个第一边缘与两个第二边缘,第一边缘与第二边缘连接,第一边缘上设置夹持位,电子雷管的基础雷管与接线夹放置在夹持位上。

装配工作平台2包括平台传输滑轨21与多个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22,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22设置于平台传输滑轨21上方;电子雷管自动化装配设备100包括上模机构3与出模机构4,上模机构3与出模机构4分别设置于平台传输滑轨21的两端,所述上模机构3设置于所述平台传输滑轨21的始端,所述出模机构4设置于所述平台传输滑轨21的末端;上模机构3设置至少两个上模工位,出模机构4对应上模机构3设置相同数量的出模工位。

具体地,模具从上模机构3处进入平台传输滑轨21,沿着平台传输滑轨21传送,到对应的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22的工位上停止,进行对应类型的测试装配,完成测试装配后,沿着平台传输滑轨21传送,从出模机构4处传送。通过模具沿着平台传输滑轨21所在方向,依次经过当前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22进行测试装配,上模机构3与出模机构4设置多个工位,通过设置多个工位,让其可以让多个模具同时进入装配工作平台2,在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22上同时多个模具上的电子雷管进行测试装配,让电子雷管自动化装配设备100可以同时对多个模具进行测试装配,提高生产效率。

可以理解,装置在上模机构3上设置多个模具上模的工位,且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22与出模机构4上设置同样数量的工位,以便于同样数量的模具同时进行上模、测试、装配、出模等工序,也即,电子雷管自动化装配设备100可以一次进行至少两个的模具的电子雷管的装配,使电子雷管自动化装配设备100可以对发或者更多的电子雷管进行装配,增加一次的装配数量,提高装配线的生产效率,同时,符合生产规格的要求。

装配工作平台2还包括两导轨24与工作台25,两导轨24与工作台25连接,工作台25上设置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22;两导轨24分别与平台传输滑轨21平行设置,两导轨24距离与模具尺寸匹配。导轨24限制模具移动的方向,使模具沿着导轨24所导向的方向移动,平台传输滑轨21设置于两导轨24之间,且平台传输滑轨21设置高度低于两导轨24,模具沿着平台传输滑轨21移动,具体地,导轨24从模具两端限制模具的第二边缘,使模具的第二边缘与导轨24接触,模具顺着导轨24所导向,沿着平台传输滑轨21移动,导轨24按照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22、上模机构3、出模机构4位置分布设置,使模具沿着导轨24预设方向移动。

模具平推组件23包括驱动件231、多个夹持件232、移动板233与多个滑动件234,驱动件231与工作台25固定连接,驱动件231与移动板233连接,滑动件234与平台传输滑轨21连接,夹持件232与滑动件234固定连接,多个夹持件232设置于移动板233上,多个滑动件234设置于移动板233背离多个夹持件232的表面;工作台25设置开槽251,夹持件232从开槽251延伸至工作台25外部,且抵持在模具的边缘上。

具体地,滑动件234与夹持件232设置于移动板233两相背的表面,移动板233长度小于平台传输滑轨21,驱动件231驱动移动板233移动,滑动件234沿着平台传输滑轨21滑动,使移动板233沿着平台传输滑轨21移动,平台传输滑轨21的长度大于移动板233长度与上模机构3的工位长度之和,可以理解,上模机构3上先排好预定数量的模具,移动板233带动模具移动,使当前上模机构3上预定数量的模具进入测试配置机构上进行加工,而移动板233回到上模机构3夹持下一批预定数量的模具。按照工作台25上的可放置模具的工位的数量设置夹持件232的数量,一个模具需要两个夹持件232卡持,则对应工位数量设置两倍数量的夹持件232以卡持模具。可以将模具卡持在对应的工位上,让模具上的电子雷管对准工位上的测试元件,避免模具在加工时移位,防止模具脱离电子雷管加工的工位。

输送机构1包括入料传送组件11、出料升降组件12、回模组件13,入料传送组件11与出料升降组件12分别连接回模组件13的两端;入料传送组件11、出料升降组件12、回模组件13设置于装配工作平台2的侧边,入料传送组件11、出料升降组件12设置于回模组件13的上方。

具体地,出料升降组件12用于脱模后的模具回到回模组件13上,从而将装配完成后的电子雷管传送至后续工位进行加工,入料传送组件11用于传送模具至入料机构,入料传送组件11设置于入料机构的入料口处。

上模机构3包括上模推送组件31、上模桥架32与上模导轨33,上模桥架32与装配工作平台2连接,上模推送组件31与上模桥架32连接,上模推送组件31用于从入料传送组件11推送模具至上模工位;上模导轨33设置于上模工位上。

具体地,上模桥架32设置于上模工位上方,与工作台25连接,上模推送组件31设置于上模桥架32上,上模推送组件31从上方推动模具,上模推送组件31的入口对应入料传送组件11,模具从入料传送组件11上被上模推送组件31推入上模导轨33,从而进入上模工位上。

可以理解,入料传送组件11上的模具在上模推送组件31的推动下,沿着上模导轨33进入,在上模导轨33的导向下,模具对应到夹持件232所在的位置上,通过夹持件232的卡持,模具被固定在预设位置上,通过滑动件234带动夹持件232移动,使模具从上模机构3上传送至下一个工位上进行加工,上模导轨33设置了模具的传送位置,入料推送组件将模具按照出模导轨43导向推入上模工位上,上模导轨33与工作台25上的导轨24连接,上模导轨33的模具从上模导轨33上滑动,然后通过滑动件234的带动下让模具从上模导轨33向导轨24滑动,使其正常进入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22的工位上进行装配处理。

出模机构4包括出模推送组件41、出模桥架42与出模导轨43,出模桥架42与装配工作平台2连接,出模推送组件41与出模桥架42连接,出模推送组件41将模具从出料升降组件12推送至出模工位;出模导轨43设置在出模工位上。

具体地,出模导轨43与导轨24连接,在滑动件234与夹持件232的配合下,模具从导轨24上向出模导轨43滑动,出模桥架42固定设置于工作台25上,出模推送组件41设置于出模桥架42上,通过出模推送组件41将模具从出模导轨43上推至回模组件13上,从而完成对模具上的电子雷管的测试装配工序。

可以理解,出模导轨43设置与模具外形匹配,当模具在滑动件234的带动下,滑动至出模导轨43上,当到达出模桥架42下方,出模桥架42上的出模推送组件41将处于出模导轨43上的模具推出出模导轨43,将模具推至回模组件13上,从而自动完成模具下料的过程。

此外,上模导轨33与出模导轨43的排布设置按照多个模具边缘设置,上模导轨33与出模导轨43的设置围绕多个模具排布,本实施例中,上模导轨33与出模导轨43按照两个模具的外形设置,从而适应两个模具同时进入设备进行测试装配以及两个模具同时从设备上离开,但不限于本实施例的两个模具的设置。

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22包括多个测试工位,各个测试机构上设置的测试工位相同,且与上模机构3的工位相同,也即,上模机构3进入的模具数量与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22的测试工位数量相同,从而使多个模具同时进入装置,同时进行测试装配,从而提高生产的效率,本实施例中,模具数量为两个,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22的测试工位为两个,但不限于本实施例中。

所述输送机构1包括至少四轨道14,所述轨道14分两组按照上下层设置,任一所述轨道14平行设置;所述回模组件13设置一组轨道14,所述轨道14与模具连接。

具体地,轨道14与导轨24平行,两组轨道14中,上层轨道14设置有入料传送组件11,下层轨道14设置回模组件13,出料升降组件12设置在两组轨道14的末端,回模组件13中的轨道14,其中两个轨道14的距离与模具的第一边缘或第二边缘长度匹配,模具沿着轨道14所在方向进行传送。轨道14设置于工作台25外,且与出模推送组件41垂直,出模推送组件41将工作台25推入轨道14上,从而让模具沿着回模组件13进入下一个装置设备进行加工处理。

回模组件13从出料升降组件12向上模机构的方向进行传送模具,当轨道14传输装载完成功能性测试装配的电子雷管的模具,在上层轨道14经过脱模设备的脱模后,空载的模具从出料升降组件12降至下层轨道14上,经由回模组件13传递至初始模具的位置,再次装载电子雷管,进入设备,使设备可以自动化处理电子雷管以及模具,解放人手。

上模推送组件31包括至少两个上模推送件311、上模滑动板312与上模滑轨313,所述上模桥架32与所述工作台25、所述输送机构1连接,所述上模推送组件31与所述上模桥架32连接,所述上模推送组件31用于从所述输送机构1推送模具至所述上模工位;所述上模导轨33设置于所述上模机构3的工位上。

具体地,上模推送件311一端用于抵持模具,上模推送件311被上模滑动板312驱动,上模滑轨313与导轨24导向方向垂直,上模滑动板312沿着上模滑轨313所在方向移动,上模滑轨313从入料传送组件11指向工作台25远离入料传送组件11的一端,上模滑动板312沿着上模滑轨313滑动,使上模推送件311移动方向与导轨24所导向方向垂直,模具推出导轨24后,沿着进入上模导轨33。

同理,出模推送组件41设置至少两出模推送件411、出模滑动板412与出模滑轨413,滑动板的移动方向为自导轨24向回模组件13的轨道14上,从而让模具离开工作台25。

出料升降组件12包括出料升降件与出料托持件,出料托持件与出料升降件连接,出料托持件托持模具;出料升降件将托持件传送回模组件13。

具体地,模具从导轨24传送过来,模具与轨道14处于平行状态,当模具到达出料升降组件12的位置,出料托持件托持模具,出料升降件的降落,可以将模具降下,从而贴合回模组件13的轨道14,通过设置出料升降组件12可以让装置更好地对空间进行利用,同时,避免在工作台25的出口直接调整模具的位置,给模具一个缓冲的位置,使模具可以更好地离开设备,进入下一个设备进行加工。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雷管模具传送方法,包括:

模具装载电子雷管;

至少两个装载电子雷管的模具同时由输送机构传送至上料传送组件,上模推送组件推动至少两个装载电子雷管的模具至上模机构的工位;

模具平推机构夹持至少两个装载电子雷管的模具移动至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上进行功能性测试装配;

完成功能性测试装配的装载电子雷管,随着模具移动至出模机构上,出模推送组件推动至少两个装载电子雷管的模具至输送机构上;

输送机构将装载电子雷管的模具传送至下一个装配工作台上或终端脱模设备上脱模;

输送机构将空载的模具回传至装载电子雷管的工位上。

可以理解,空模具装载好电子雷管,沿着导轨进入设备,装载电子雷管的模具到达入料传送组件上,对应上上模机构的上模工位,到模具数量到达与上模工位相同数量时,上模推送组件推动模具,模具经由上模导轨进入上模工位,模具按组沿着导轨的走向移动至对应的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上进行功能性测试装配,模具平推组件夹持装配工作平台上模具,沿着平台传输滑轨推动模具移动,模具平推组件夹持模具一次移动一个入模工位的距离,当模具从前一个工位移动至后一个工位,平推组件松开模具,回到前一个工位夹持后一个模具移动,从而让模具经过多个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同时,还可以让模具按照预设的路径移动,当一组模具完成功能性测试装配机构后,模具进入出模机构,在出模推送组件的推送,模具沿着出模导轨被推送至输送机构的轨道上,模具沿着轨道输送至后续的脱模设备上进行脱模,空模具在出料升降组件的位置降至输送机构的下层,经由回模组件回到装载电子雷管的位置。设备可以对一组模具同时进行功能性测试装配,增加设备一次的测试装配数量,提高生产效率。在符合国标要求下,增加一次功能性测试装配的电子雷管的数量,让生产速度更快,同时,从电子雷管装载到空模具上,至电子雷管完成功能性测试装配,从模具上脱模,空模具回到装载电子雷管的工位上,都可以实现无人操作,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同时,可以提高生产时的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应理解为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结合和组合。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尚且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技术分类

061201155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