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物、薄膜、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7-23 01:35:12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物、薄膜、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大尺寸显示面板在终端市场中的占比份额逐渐升高,然而,当显示面板尺寸逐渐加大后,使用者的视角范围也相应增加,从而显示面板因大视角所引起的色度偏差问题逐步显现。
以液晶显示面板为例,由于不同灰阶下液晶与面板的法相方向存在一定偏转角度,不同角度的光线入射液晶时△nd存在差异,所以导致不同灰阶下的亮度视角不同,进而造成大视角存在较严重的色偏现象。目前,主要是通过像素设计(例如多畴像素结构)、驱动调节等方式改善色偏现象,但往往会造成穿透率和/或分辨率下降,并且改善方式复杂且改善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组合物、薄膜、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以改善显示面板存在的大视角色偏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按照质量份数计算,所述组合物包括如下成分:
50份~100份的树脂基体;
20份~100份的多官能度反应性单体;
1份~10份的引发剂;
5份~30份的散射粒子;
100份~500份的溶剂;以及
1份~10份的助剂;
其中,所述散射粒子的众径为500nm~5μm。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薄膜,所述薄膜是将如第一方面中所述的组合物经热固化处理和/或光固化处理而制备获得。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发光器件层,包括相对设置的入光侧和出光侧;以及
广视角膜,设置于所述发光器件层的所述出光侧;
其中,所述广视角膜包括扩散层,所述扩散层为如第二方面中所述的薄膜。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如第三方面中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
背光源,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发光器件层的所述入光侧。
有益效果: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组合物中,树脂基体、多官能度反应性单体、引发剂、散射粒子、溶剂和助剂以特定的比例相复配,并且散射粒子的众径为500nm~5μm,一方面,提高了散射粒子在组合物中的分散均匀性以及稳定性,有效改善散射粒子“沉降”的问题,从而提升了组合物的溶液加工性能,另一方面,赋予组合物良好的散射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将所述组合物经热固化处理和/或光固化处理而制备获得的薄膜用作扩散层,能够提高各视角光线的均匀性,确保显示面板具有良好的穿透率和分辨率的同时,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色度视角,改善大视角色偏的问题,人眼感受画质明显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薄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发光器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材料实施例11中薄膜的表面的超高分辨率数字显微镜照片。
附图标记:
1:薄膜,10:显示面板,11:树脂部,20:背光源,100:显示装置,101:发光器件层,102:第一偏光片,103:广视角膜,104:偏振膜,105:补偿膜,1012:第二偏光片,1013:阵列基板,1014:液晶层,1015:彩膜基板,1016:入光侧,1011:出光侧,1031:胶层,1032:基材层,1033:扩散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除非另行定义,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申请中。文中所述的较佳实施方法与材料仅作示范之用,但不能限制本申请的内容。
需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的描述顺序不作为对实施例优选顺序的限定。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可以以一个范围的型式存在;应当理解,以一范围型式的描述仅仅是因为方便及简洁,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范围的硬性限制;因此,应当认为所述的范围描述已经具体公开所有可能的子范围以及该范围内的单一数值。例如,应当认为从1到6的范围描述已经具体公开子范围,例如从1到3,从1到4,从1到5,从2到4,从2到6,从3到6等,以及所数范围内的单一数字,例如1、2、3、4、5及6,此不管范围为何皆适用。另外,每当在本文中指出数值范围,是指包括所指范围内的任何引用的数字(分数或整数)。
术语“包括”是指“包括但不限于”。
术语“至少一种”是指一种或多种,“多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术语“至少一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指的是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或“a,b和c中的至少一项(个)”均可表示为:a、b、c、a-b(即a和b)、a-c、b-c或a-b-c,其中,a,b和c分别可以是单个或多个。
术语“和/或”的选择范围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所列项目中任一个项目,也包括相关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所述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包括任意的两个相关所列项目、任意的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目、或者全部相关所列项目的组合。比如,“A和/或B”包括A、B以及A+B三种并列方案。又比如,“A,及/或,B,及/或,C,及/或,D”的技术方案,包括A、B、C、D中任一项(也即均用“逻辑或”连接的技术方案),也包括A、B、C、D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也即包括A、B、C、D中任两项或任三项的组合,还包括A、B、C、D的四项组合(也即均用“逻辑与”连接的技术方案)。
在本申请中,术语“散射粒子的众径”是指散射粒子在频度为最大值处所对应的直径。
在本申请中,术语“散射粒子的平均粒径”是指散射粒子的几何平均粒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按照质量份数计算,所述组合物包括:50份~100份的树脂基体、20份~100份的多官能度反应性单体、1份~10份的引发剂、5份~30份的散射粒子、100份~500份的溶剂以及1份~10份的助剂,其中,散射粒子的众径为500nm~5μm,散射粒子的众径例如为500nm、1μm、2μm、3μm、4μm、5μm或前述任意两个数值之间的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组合物中,树脂基体、多官能度反应性单体、引发剂、散射粒子、溶剂和助剂以特定的比例相复配,并且散射粒子的众径为500nm~5μm,一方面,提高了散射粒子在组合物中的分散均匀性以及稳定性,有效改善散射粒子“沉降”的问题,从而提升了组合物的溶液加工性能,另一方面,赋予组合物良好的散射性能。
为了进一步地提升组合物的成膜质量以及增强组合物形成的膜层的散射效果,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散射粒子的质量占树脂基体、多官能度反应性单体、引发剂以及散射粒子的质量之和的比例为10%~30%,例如可以是10%~15%、10%~20%、或15%~25%,示例为10%、15%、18%、20%、23%、25%、30%或前述任意两个值之间的值。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散射粒子的质量占树脂基体、多官能度反应性单体、引发剂以及散射粒子的质量之和的比例为18%~23%,有利于更进一步地提升组合物的成膜质量以及增强组合物形成的膜层的散射效果。
为了确保组合物形成的膜层兼具良好的散射效果和较高的透过率,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散射粒子的折射率为1.3~1.7,例如可以是1.3、1.35、1.4、1.5、1.6、1.7或前述任意两个值之间的值。
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散射粒子的折射率为1.35~1.50,有利于更进一步地提升组合物形成的膜层的散射效果和透过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散射粒子选自无机散射粒子和有机散射粒子中的一种或多种,无机散射粒子选自SiO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散射粒子选自球形实心粒子或介孔型粒子,介孔型粒子是由纳米级颗粒聚集而成,散射粒子的平均粒径和/或散射粒子的聚集体的平均粒径为10nm~5μm,例如可以是1μm~3μm,示例为10nm、100nm、1μm、2μm、3μm、4μm、5μm或前述任意两个值之间的值,一方面,能够进一步地提高散射粒子的分散均匀性以及稳定性,从而提高组合物的成膜质量;另一方面,使得组合物形成的膜层具有更强的散射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组合物中,树脂基体作为主体骨架成分。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树脂基体的折射率为1.3~1.7,例如可以是1.3、1.35、1.4、1.5、1.6、1.7或前述任意两个值之间的值。需要说明的是,树脂基体与散射粒子的折射率可相接近,例如树脂基体与散射粒子的折射率之间差的绝对值不大于0.1,能够降低组合物形成的膜层的内雾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树脂基体选自丙烯酸树脂、环氧树脂以及聚氨酯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树脂基体的聚合度为10~100,例如可以是10、30、50、80、100或前述任意两个值之间的值;和/或,树脂基体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30000,例如可以是1000、5000、10000、20000、30000或前述任意两个值之间的值。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升组合物形成的膜层的力学性能,需使用低聚物的树脂基体和多官能度反应性单体形成交联网络结构,若直接将组合物中的树脂基体替换为交联高聚物,则因交联高聚物具有粘度较大且不易溶解的特定而不利于溶液法加工处理,导致成膜质量不佳。
树脂基体的非限制性示例如下表1所示:
表1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多官能度反应性单体选自丙烯酸酯类单体、不饱和烯烃类单体以及环氧基单体中的一种或多种。
多官能度反应性单体的非限制性示例如下表2所示:
表2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组合物中,引发剂用于在光和/或热的条件下引发树脂基体和多官能度反应性单体发生反应而形成交联网络结构,引发剂可以是常见的光引发剂和/或热引发剂,例如选自过氧化合物引发剂、偶氮类引发剂、酰基膦氧化物类光引发剂以及胺类引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过氧化合物引发剂选自过氧化二苯甲酰(CAS号为94-36-0)、过氧化月桂酰(CAS号为105-74-8)、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CAS号为614-45-9)、过氧化叔戊酸叔丁基酯(CAS号为927-07-1)以及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己酯(CAS号为137791-98-1)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偶氮类引发剂选自偶氮二异丁腈(CAS号为78-67-1)以及偶氮二异庚腈(CAS号为4419-11-8)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酰基膦氧化物类光引发剂选自2,4,6-(三甲基苯甲酰基)-二苯基氧化膦(CAS号为75980-60-8)以及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CAS号为162881-26-7)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胺类引发剂选自4-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CAS号为10287-53-3)。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助剂选自流平剂、消泡剂、分散剂、防污助剂、抗氧化剂以及紫外吸收剂中的一种或多种。
助剂的非限制性示例如下表3所示:
表3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溶剂选自酯类化合物、酮类化合物、醇类化合物以及醚类化合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酯类化合物的结构通式为R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薄膜,所述薄膜是将前文中任意一种所述的组合物经热固化处理和/或光固化处理而制备获得。可以理解的是,薄膜的材料包括树脂基体和多官能度反应性单体交联形成的网状结构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薄膜1包括树脂部11,至少部分的散射粒子12凸出于树脂部11的表面,从而使薄膜1的表面具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可使透射的光线发生折射,从而达到混光的作用。其中,图1的(a)中所示的散射粒子12具有微球结构,图1的(b)中所示的散射粒子12具有介孔结构。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薄膜1的平均厚度为1μm~5μm,例如可以是1μm、2μm、3μm、4μm、5μm或前述任意两个值之间的值。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散射粒子12的质量占薄膜1的总质量的10%~30%,例如可以是10%、15%、18%、20%、23%、25%、30%或前述任意两个值之间的值,可选地,散射粒子12的质量占薄膜1的总质量的18%~23%,以确保薄膜具有良好的散射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薄膜1的制备方法例如包括步骤:提供基板,在基板的一侧沉积组合物,然后对沉积的组合物进行热固化处理和/或光固化处理,获得薄膜。
其中,组合物的沉积方式例如可以是溶液法,溶液法包括但不限于是旋涂法、印刷法、喷墨打印法、刮涂法、打印法、浸渍提拉法、浸泡法、喷涂法、滚涂法、浇铸法、狭缝式涂布法及条状涂布法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热固化处理的温度例如可以是50℃~120℃,所述光固化处理例如是采用紫外光进行光照处理。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2至图4所示,显示面板10包括发光器件层101和广视角膜103,发光器件层101包括相对设置的入光侧1016和出光侧1011,广视角膜103包括扩散层1033,扩散层1033为前文中任意一种所述的薄膜。发光器件层101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像素,每一素包括至少三种不同原色的子像素,每一像素例如由一红色子像素、一蓝色子像素和一绿色子像素组成。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中,将前文中任意一种所述的薄膜用作扩散层,能够提高各视角光线的均匀性,确保显示面板具有良好的穿透率和分辨率的同时,有效提升显示面板的色度视角,改善大视角色偏的问题,人眼感受画质明显提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2和图3,显示面板10还包括第一偏光片102,第一偏光片102设置于发光器件层101与广视角膜103之间。第一偏光片102可以是本领域常规的结构组成,例如包括依次设置的粘结层、补偿膜、偏振膜以及保护层,其中,粘结层较保护层更靠近发光器件层101,粘结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是热敏胶、压敏胶以及紫外固化胶中的一种或多种,补偿膜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三醋酸纤维素(Tri-cellulose Acetate,TCA)、环烯烃聚合物(Cyclo Olefin Polymer,COP)、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以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中的一种或多种,偏振膜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是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保护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是PET、TCA、COP以及PMMA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一偏光片102也可以不包括补偿膜。
为了提高广视角膜103的力学性能,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2,广视角膜103还包括基材层1031,基材层1031设置于扩散层1033靠近发光器件层101的一侧,基材层1031的材料选自透明聚合物,透明聚合物例如选自PET、TCA、COP以及PMMA中的一种或多种。继续参阅图2,基材层1031可通过胶层1032粘接于发光器件层101的一侧,胶层1032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是热敏胶、压敏胶以及紫外固化胶中的一种或多种。
为了简化显示面板10的制备工序,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3,广视角膜103为扩散层1033。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阅图4,显示面板10还包括层叠设置的偏振膜104和补偿膜105,偏振膜104设置于发光器件层101与广视角膜103之间,补偿膜105设置于偏振膜104远离广视角膜103的一侧,偏振膜104可通过热敏胶、压敏胶以及紫外固化胶中的一种或多种粘接于发光器件层101的一侧,偏振膜104与补偿膜105之间也可通过热敏胶、压敏胶以及紫外固化胶中的一种或多种相粘接,广视角膜103例如由层叠设置的基材层1031和扩散层1033组成。偏振膜104和补偿膜105的材料可参照前文描述。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显示面板为液晶显示面板,发光器件层101包括第二偏光片1012、阵列基板1013、液晶层1014和彩膜基板1015,阵列基板1013和彩膜基板1015相对设置且分别位于液晶层1014的两侧,第二偏光片1012设置于阵列基板1013远离液晶层1014的一侧。需要说明的是,广视角膜103设置于第一偏光片102远离彩膜基板1015的一侧,第二偏光片1012的结构组成参照第一偏光片102的描述,阵列基板1013、液晶层1014和彩膜基板1015可以是本领域常见的结构组成,本申请实施例中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模式包括但不限于是扭曲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平面转换型(In-Plane-Switching,IPS)或多象限垂直配向型(Vertical Alignment,VA)。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显示面板具有多畴像素结构,例如具有四畴像素结构或八畴像素结构。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器件层101包括呈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包括但不限于是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如图6所示,显示装置100包括前文中任意一种所述的显示面板10和背光源20,背光源20设置于显示面板10中发光器件层101的入光侧1016。背光源20可以是本领域常见的结构组成。
所述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是智能手机(smartphone)、平板电脑(tabletpersonal computer)、移动电话(mobile phone)、视频电话机、电子书阅读器(e-bookreader)、手提电脑(laptop PC)、上网本(netbook computer)、工作站(workstation)、服务器、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ortablemultimedia player)、MP3播放器、移动医疗机器、照相机、游戏机、数码相机、车载导航仪、电子广告牌、自动取款机、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设备或可穿戴设备(wearabledevice)。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比例和实验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对本申请作出具体限定。
材料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以及薄膜,按照质量份数计算,所述组合物包括:70份的聚氨酯丙烯酸酯低聚物(树脂基体)、30份的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多官能度反应性单体)、5份的苯基双(2,4,6-三甲基苯甲酰基)氧化膦(引发剂)、12.1份的气相SiO
其中,交联型聚丙烯酸树脂低聚物购自广州润奥化工材料有限公司,产品型号为FSP59369。气相SiO
所述薄膜是采用本实施例的组合物制备获得,所述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提供基板,在基板的一侧旋涂前述组合物,然后经紫外光照射处理以固化成膜,紫外光的照射强度为100mW/cm
材料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以及薄膜,相较于实施例1中组合物,本实施例中组合物的区别之处在于:气相SiO
相较于材料实施例1中的薄膜,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薄膜是采用本实施例的组合物制备获得。
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参照材料实施例1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材料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以及薄膜,相较于实施例1中组合物,本实施例中组合物的区别之处在于:气相SiO
相较于材料实施例1中的薄膜,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薄膜是采用本实施例的组合物制备获得。
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参照材料实施例1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材料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以及薄膜,相较于实施例1中组合物,本实施例中组合物的区别之处在于:气相SiO
相较于材料实施例1中的薄膜,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薄膜是采用本实施例的组合物制备获得。
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参照材料实施例1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材料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以及薄膜,相较于实施例1中组合物,本实施例中组合物的区别之处在于:将“12.1份的气相SiO
相较于材料实施例1中的薄膜,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薄膜是采用本实施例的组合物制备获得。
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参照材料实施例1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材料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以及薄膜,相较于实施例1中组合物,本实施例中组合物的区别之处在于:将“12.1份的气相SiO
相较于材料实施例1中的薄膜,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薄膜是采用本实施例的组合物制备获得。
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参照材料实施例1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材料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以及薄膜,相较于实施例1中组合物,本实施例中组合物的区别之处在于:将“12.1份的气相SiO
相较于材料实施例1中的薄膜,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薄膜是采用本实施例的组合物制备获得。
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参照材料实施例1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材料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以及薄膜,相较于实施例1中组合物,本实施例中组合物的区别之处在于:将“12.1份的气相SiO
相较于材料实施例1中的薄膜,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薄膜是采用本实施例的组合物制备获得。
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参照材料实施例1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材料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以及薄膜,相较于实施例1中组合物,本实施例中组合物的区别之处在于:将“12.1份的气相SiO
相较于材料实施例1中的薄膜,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薄膜是采用本实施例的组合物制备获得。
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参照材料实施例1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材料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以及薄膜,相较于实施例1中组合物,本实施例中组合物的区别之处在于:将“12.1份的气相SiO
相较于材料实施例1中的薄膜,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薄膜是采用本实施例的组合物制备获得。
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参照材料实施例1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材料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以及薄膜,相较于实施例1中组合物,本实施例中组合物的区别之处在于:将“12.1份的气相SiO
相较于材料实施例1中的薄膜,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薄膜是采用本实施例的组合物制备获得。图7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薄膜的表面的超高分辨率数字显微镜照片,由图7可知,聚苯乙烯微球在薄膜中呈颗粒状态分散。
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参照材料实施例1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材料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以及薄膜,相较于实施例1中组合物,本实施例中组合物的区别之处在于:将“12.1份的气相SiO
相较于材料实施例1中的薄膜,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薄膜是采用本实施例的组合物制备获得。
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参照材料实施例1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材料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以及薄膜,相较于实施例1中组合物,本实施例中组合物的区别之处在于:将“12.1份的气相SiO
相较于材料实施例1中的薄膜,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的薄膜是采用本实施例的组合物制备获得。
本实施例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参照材料实施例1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材料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以及薄膜,相较于实施例1中组合物,本对比例中组合物的区别之处在于:气相SiO
相较于材料实施例1中的薄膜,本对比例中薄膜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对比例的薄膜是采用本对比例的组合物制备获得。
本对比例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参照材料实施例1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材料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组合物以及薄膜,相较于实施例1中组合物,本对比例中组合物的区别之处在于:将“12.1份的气相SiO
相较于材料实施例1中的薄膜,本对比例中薄膜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对比例的薄膜是采用本对比例的组合物制备获得。
本对比例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参照材料实施例1中薄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显示装置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6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10和背光源20,背光源20设置于显示面板10中发光器件层101的入光侧1016,背光源20为白色背光源。
显示面板10为液晶显示面板,如图2至图5所示,显示面板10包括依次设置的发光器件层101、第一偏光片102和广视角膜103,发光器件层10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偏光片1012、阵列基板1013、液晶层1014和彩膜基板1015。发光器件层101包括呈阵列分布的多个像素,每一像素由一红色子像素、一蓝色子像素和一绿色子像素组成。
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是在第一标准显示面板的基础上增设广视角膜103,第一标准显示面板具有四畴像素结构,穿透率为5.3%,对比度为5000:1,CESI 0.03为70°,65英寸,4K分辨率。
继续参阅图2,广视角膜103由依次层叠设置的胶层1032、基材层1031以及扩散层1033组成。其中,胶层1032的材料为紫外线固化胶,胶层1032的平均厚度为20μm;基材层1031的材料为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材层1031的平均厚度为60μm;扩散层1033为材料实施例1制得的薄膜,对应地,扩散层1033的平均厚度为3μm。
显示装置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相较于显示装置实施例1中的显示装置,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区别之处在于:扩散层的结构组成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层为材料实施例2制得的薄膜。
显示装置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相较于显示装置实施例1中的显示装置,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区别之处在于:扩散层的结构组成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层为材料实施例3制得的薄膜。
显示装置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相较于显示装置实施例1中的显示装置,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区别之处在于:扩散层的结构组成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层为材料实施例4制得的薄膜。
显示装置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相较于显示装置实施例1中的显示装置,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区别之处在于:扩散层的结构组成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层为材料实施例5制得的薄膜。
显示装置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相较于显示装置实施例1中的显示装置,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区别之处在于:扩散层的结构组成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层为材料实施例6制得的薄膜。
显示装置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相较于显示装置实施例1中的显示装置,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区别之处在于:扩散层的结构组成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层为材料实施例7制得的薄膜。
显示装置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相较于显示装置实施例1中的显示装置,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区别之处在于:扩散层的结构组成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层为材料实施例8制得的薄膜。
显示装置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相较于显示装置实施例1中的显示装置,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区别之处在于:扩散层的结构组成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层为材料实施例9制得的薄膜。
显示装置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相较于显示装置实施例1中的显示装置,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区别之处在于:扩散层的结构组成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层为材料实施例10制得的薄膜。
显示装置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相较于显示装置实施例1中的显示装置,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区别之处在于:扩散层的结构组成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层为材料实施例15制得的薄膜。
显示装置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相较于显示装置实施例1中的显示装置,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区别之处在于:扩散层的结构组成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层为材料实施例16制得的薄膜。
显示装置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相较于显示装置实施例1中的显示装置,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区别之处在于:扩散层的结构组成不相同,在本实施例中,扩散层为材料实施例17制得的薄膜。
显示装置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相较于显示装置实施例1中的显示装置,本对比例中显示装置的区别之处在于:扩散层的结构组成不相同,在本对比例中,扩散层为材料对比例1制得的薄膜。
显示装置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相较于显示装置实施例1中的显示装置,本对比例中显示装置的区别之处在于:扩散层的结构组成不相同,在本对比例中,扩散层为材料对比例2制得的薄膜。
实验例1
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对显示装置实施例1至显示装置实施例13、显示装置对比例1和显示装置对比例2中显示装置的性能进行检测。
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亮度是采用KONICA MINOLTA CS-2000作为测试仪器,检测方法为:将显示装置置于暗房中,在平行于显示面板的法线方向上进行亮度测试,获取显示面板的255灰阶图像亮度。穿透率的计算公式为:穿透率(%)=显示面板的255灰阶图像亮度/背光源的亮度×100%。对比度的计算公式为:对比度=显示面板的255灰阶图像亮度/显示面板的0灰阶亮度。
CESI色度可视角测试的9张特征颜色图像对应的R/G/B灰阶值如下,用R代表红色分量,G代表绿色分量,B代表蓝色分量。红色画面为R=166、G=62、B=68;蓝色画面为R=64、G=69、B=145;暗肤色画面为R=115、G=87、B=74;亮肤色画面为R=183、G=145、B=128;绿色画面为R=76、G=143、B=79;黄色画面为R=214、G=187、B=43;品红色画面为R=177、G=690、B=143;青色画面为R=23、G=130、B=154;灰色画面为R=121、G=121、B=120。分别测量每个图像CIE 1931色彩空间下的三刺激值XYZ,测试方向沿显示面板水平方向与显示面板法线方向角度范围为-60~+60°。将三刺激值XYZ转换为Lu’v’色彩空间,转换公式如下:
定义
此外,分别检测显示装置实施例1至显示装置实施例13、显示装置对比例1和显示装置对比例2中显示装置的广视角膜的光泽度和雾度,需要说明的是,单独对各个显示装置的广视角膜进行检测,即对未粘附于第一偏光片表面的广视角膜进行检测,光泽度和雾度的检测数据不包含第一偏光片的光泽度和雾度。
广视角膜的雾度的检测方法参照ISO 14782中关于透明材料雾度的测定进行,检测方法参照ISO 14782中关于透明材料雾度的测定进行,测试仪器为NIPPON DENSHOKU的HAZE Meter/NDH 7000,检测获取广视角膜的雾度中心值。
广视角膜的光泽度的检测方法为:采用KONICA MINOLTA的Multi Gloss 268A作为测试仪器,基于60°进行测试。
表5
此外,计算获得显示装置实施例1至显示装置实施例10、显示装置对比例1和显示装置对比例2中显示装置的色度视角Δuv30°和Δuv45°。对于每一显示装置,色度视角Δuv30°是第一灰阶画面的Δuv30°和第二灰阶画面的Δuv30°的平均值,色度视角Δuv45°是第一灰阶画面的Δuv45°和第二灰阶画面的Δuv45°的平均值,其中,第一灰阶画面的灰阶RGB为64、69、145,第二灰阶画面的灰阶RGB为166、62、68。
其中,每一灰阶画面的Δuv30°计算公式如下:
Δu=u
Δv=v
其中,x和y分别为色坐标的横坐标值和纵坐标值,u
检测结果如下表6所示:
表6
由表5和表6可知,相较于显示装置对比例1和显示装置对比例2中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实施例1至显示装置实施例13中显示装置的综合性能更具优势,相较于显示装置对比例1和显示装置对比例2中的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实施例1至显示装置实施例13中的显示装置的色偏问题具有更佳的改善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穿透率、分辨率、光泽度和雾度;显示装置对比例1和显示装置对比例2中显示装置的光泽度过高、雾度中心值过低以及CESI0.03较低。由此说明:显示装置的扩散层中散射粒子的众径为500nm~5μm,具有更强的散射效果而表现出更低的光泽度及更高的雾度,从而具有更优的色度视角。
为了进一步地兼顾提升散射效果、穿透率和对比度,散射粒子的质量占树脂基体、多官能度反应性单体、引发剂以及散射粒子的质量之和的比例为18%~23%,能够进一步地改善显示装置中显示面板的色偏问题,原因在于:随着散射粒子含量的升高,扩散层散射效果越强,但由于散射的影响,亮态状态下的显示面板存在部分光线损耗的问题,暗态状态下的显示面板存在漏光的问题,使得显示面板的穿透率和对比度有所下降。
此外,对于显示装置实施例1和显示装置实施例11中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来说,经检测,显示装置实施例1的广视角膜的外雾度为12%且内雾度为45%,显示装置实施例11的广视角膜的外雾度为50%且内雾度为4%,可以理解的是,外雾度越高,在广视角膜的表面能够形成更强的防眩效果,内雾度越高,显示面板的对比度降低幅度越大。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组合物、薄膜、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 感光性组合物、固化物形成方法、固化物、图像显示装置用面板及图像显示装置
- 一种薄膜制备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和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
- 一种显示装置的绑定方法、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显示面板的显示方法
-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粘合部件及图像显示装置、及从图像显示装置剥离光学薄膜的方法及显示面板的取出方法
- 粘合剂组合物、粘合剂层、粘合部件及图像显示装置、及从图像显示装置剥离光学薄膜的方法及显示面板的取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