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茶籽一体化加工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5:04


一种茶籽一体化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茶籽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籽一体化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茶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其脂肪酸组成与世界上公认的最好的植物油脂橄榄油相似,有“东方橄榄油”之美称,茶油中含有多种功能性成分,长期食用,具有明显的预防心血管硬化、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和防癌抗癌的特殊功效;

茶籽粉碎后,需要蒸熟,蒸熟后需要将其冲饼,而这种加工过程,通常为人手单工序操作,而蒸熟后人手不好拿取冲饼,易烫伤;这样劳动量大,而且效率低。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茶籽一体化加工装置,解决了茶籽蒸熟、压饼一体自动化操作,无需人手单工序操作,不会出现烫伤;劳动量小,效率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提供了一种茶籽一体化加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第二气缸、第二固定架、第一气缸、第一固定架、连接板、控制装置、连接杆、闭合套框、水框、高温炉、液压伸缩杆、滑动板、推压板、第二滑块、第一滑块、滑动杆;所述滑动杆设于装置本体空腔前平面与后平面,并且前后对称上下线形排列;所述装置本体设有左侧空腔与右侧空腔,并且左侧空腔与右侧空腔之间设有隔板;所述装置本体左侧空腔、右侧空腔左右两侧设有相通第一开槽,并且上下线形排列;所述左侧空腔、右侧空腔分别设有上下等距排列的第一凹形圆槽,并且左侧空腔前平面、后平面两侧设有第一凹形滑槽;所述闭合套筒分别设于第一凹形圆槽内,并且第一滑块分别设于闭合套框前后两侧;所述连接杆分别连接上下第一滑块,并且设于第一凹形滑槽内;所述第一固定架设于装置本体左侧空腔上端,并且第一气缸设于第一固定架内,下端推杆设有连接板,并且与前后两侧连接杆连接;所述第一气缸导线与控制装置相连接,并且控制装置设于装置本体前平面;所述装置本体右侧空腔左右两侧设有第二凹形滑槽;所述第二滑块设于滑动板左右两侧,并且与右侧空腔第一凹形圆槽相配合,上下线形排列;所述右侧空腔前后两侧设有第一圆形凹孔,并且液压伸缩杆穿过第一圆形穿孔分别连接上下两滑动板;所述第二固定架设于右侧空腔上端,并且第二气缸设于第二固定架内;所述第二气缸下端气杆设有推压板;所述装置本体左侧空腔下端设有高温炉,并且高温炉上端设有水框。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显示屏、按钮、单片机、继电器、电磁阀;

所述显示屏、按钮设于装置本体前平面上端,并且导线与单片机相连接;

所述单片机导线与继电器相连接,并且继电器与高温炉、电磁阀导线连接;

所述电磁阀设有两个,并且分别通过气管与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杆向左分别设有延伸杆,并且延伸杆左侧设有连接竖板;

所述滑动杆内侧设有卡槽。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右侧空腔前后两侧设有第一穿槽,并且上下线形等距排列。

优选的,所述装置本体左侧空腔内侧设有保温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明提供了的一种茶籽一体化加工装置,通过滑动杆,可上下多层次将其蒸笼卡于两滑动杆之间,通过第一气缸带动闭合套筒向上,蒸笼通过第一开槽输送左侧空腔,通过下端高温炉将其水框内水高温蒸发,将其茶粉蒸熟;蒸熟后,第一气缸向上,将其第一开槽打开,通过向右继续输送,至右侧空腔,通过第二气缸向下压缩实现相互叠加挤压成饼;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发明可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茶籽一体化加工装置,包括装置本体501、第二气缸502、第二固定架503、第一气缸504、第一固定架505、连接板506、控制装置507、连接杆508、闭合套框509、水框510、高温炉511、液压伸缩杆512、滑动板513、推压板514、第二滑块515、第一滑块516、滑动杆517;

滑动杆517设于装置本体501空腔前平面与后平面,并且前后对称上下线形排列;滑动杆517向左分别设有延伸杆,并且延伸杆左侧设有连接竖板;

滑动杆517内侧设有卡槽;方便蒸熟输入;

装置本体501设有左侧空腔与右侧空腔,并且左侧空腔与右侧空腔之间设有隔板;

装置本体501左侧空腔、右侧空腔左右两侧设有相通第一开槽,并且上下线形排列;方便蒸笼向右输送;

左侧空腔、右侧空腔分别设有上下等距排列的第一凹形圆槽,并且左侧空腔前平面、后平面两侧设有第一凹形滑槽;左侧空腔方便闭合套框上下闭合,方便蒸笼输入,同时方便闭合、蒸熟茶粉;右侧空腔上下滑动,方便冲压成饼;

闭合套筒509分别设于第一凹形圆槽内,并且第一滑块516分别设于闭合套框前后两侧;连接杆508分别连接上下第一滑块516,并且设于第一凹形滑槽内;

第一固定架505设于装置本体501左侧空腔上端,并且第一气缸504设于第一固定架505内,下端推杆设有连接板506,并且与前后两侧连接杆508连接;实现将其闭合套框上下移动,方便蒸笼向右移动;

第一气缸504导线与控制装置507相连接,并且控制装置507设于装置本体501前平面;

装置本体501右侧空腔左右两侧设有第二凹形滑槽;

第二滑块515设于滑动板513左右两侧,并且与右侧空腔第一凹形圆槽相配合,上下线形排列;滑块板方便蒸笼卡位;

蒸笼设有上端圆环与下端圆环,并且上端圆环下端设有隔板、下端圆环下端设有闭合板;并且隔板与闭合板封板设有圆环排列穿孔;下端圆环方便上下叠加挤压;

右侧空腔前后两侧设有第一圆形凹孔,并且液压伸缩杆512穿过第一圆形穿孔分别连接上下两滑动板513;方便挤压后快速恢复;

第二固定架503设于右侧空腔上端,并且第二气缸设于第二固定架内;第二气缸下端气杆设有推压板;

装置本体501左侧空腔下端设有高温炉511,并且高温炉511上端设有水框510,用于高温蒸发水,将其茶粉蒸熟。

优选的,控制装置507包括显示屏、按钮、单片机、继电器、电磁阀;

显示屏、按钮设于装置本体前平面上端,并且导线与单片机相连接;

单片机导线与继电器相连接,并且继电器与高温炉、电磁阀导线连接;

电磁阀设有两个,并且分别通过气管与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相连接。

优选的,滑动杆517向左分别设有延伸杆,并且延伸杆左侧设有连接竖板;

滑动杆内侧设有卡槽;方便蒸熟输入。

优选的,装置本体501右侧空腔前后两侧设有第一穿槽,并且上下线形等距排列;方便冲压后蒸笼输出。

优选的,装置本体501左侧空腔内侧设有保温层。

使用时:通过滑动杆,可上下多层次将其蒸笼卡于两滑动杆之间,通过第一气缸带动闭合套筒向上,蒸笼通过第一开槽输送左侧空腔,通过下端高温炉将其水框内水高温蒸发,将其茶粉蒸熟;蒸熟后,第一气缸向上,将其第一开槽打开,通过向右继续输送,至右侧空腔,通过第二气缸向下压缩实现相互叠加挤压成饼;滑动杆设于装置本体空腔前平面与后平面,并且前后对称上下线形排列;滑动杆向左分别设有延伸杆,并且延伸杆左侧设有连接竖板;滑动杆内侧设有卡槽;方便蒸熟输入;装置本体设有左侧空腔与右侧空腔,并且左侧空腔与右侧空腔之间设有隔板;装置本体左侧空腔、右侧空腔左右两侧设有相通第一开槽,并且上下线形排列;方便蒸笼向右输送;左侧空腔、右侧空腔分别设有上下等距排列的第一凹形圆槽,并且左侧空腔前平面、后平面两侧设有第一凹形滑槽;左侧空腔方便闭合套框上下闭合,方便蒸笼输入,同时方便闭合、蒸熟茶粉;右侧空腔上下滑动,方便冲压成饼;闭合套筒分别设于第一凹形圆槽内,并且第一滑块分别设于闭合套框前后两侧;连接杆分别连接上下第一滑块,并且设于第一凹形滑槽内;第一固定架设于装置本体左侧空腔上端,并且第一气缸设于第一固定架内,下端推杆设有连接板,并且与前后两侧连接杆连接;实现将其闭合套框上下移动,方便蒸笼向右移动;第一气缸导线与控制装置相连接,并且控制装置设于装置本体前平面;装置本体右侧空腔左右两侧设有第二凹形滑槽;第二滑块设于滑动板左右两侧,并且与右侧空腔第一凹形圆槽相配合,上下线形排列;滑块板方便蒸笼卡位;蒸笼设有上端圆环与下端圆环,并且上端圆环下端设有隔板、下端圆环下端设有闭合板;并且隔板与闭合板封板设有圆环排列穿孔;下端圆环方便上下叠加挤压;右侧空腔前后两侧设有第一圆形凹孔,并且液压伸缩杆穿过第一圆形穿孔分别连接上下两滑动板;方便挤压后快速恢复;第二固定架设于右侧空腔上端,并且第二气缸设于第二固定架内;第二气缸下端气杆设有推压板;装置本体左侧空腔下端设有高温炉,并且高温炉上端设有水框,用于高温蒸发水,将其茶粉蒸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茶籽一体化加工装置,方便输入,闭合蒸熟、压饼;该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以上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发明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3797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