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道路快速渗滤、蓄水绿化带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5:04


一种道路快速渗滤、蓄水绿化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绿化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道路快速渗滤、蓄水绿化带。

背景技术

绿化带,指的是供绿化的条形地带。可以消除视觉疲劳、净化环境、美化城市、减少交通事故等作用,在城市占据着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绿化带的分隔交通,具有安全功能。绿化带具有美化城市的作用,消除司机视觉上的疲劳,种植乔木绿化带还可以改变道路的空间尺度,使道路空间具有良好的宽高比。此外,还有净化环境作用,能滞尘,减弱噪声,吸收有害气体,释放氧气。

目前,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784541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道路快速渗滤、蓄水绿化带,包括均布的数个植物栽种坑和均布于每个所述植物栽种坑四周的数根快速渗滤管及雨水井。所述植物栽种坑与所述快速渗滤管之间形成种植层,该种植层的底部设有蓄水层并通过所述快速渗滤管相连;所述种植层与所述雨水井之间的路基内设有溢流管,该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雨水井上部相通,另一端位于所述种植层的侧上方;所述蓄水层的底部两侧分别设有集水区,该集水区通过连通管与所述雨水井的相通,且该连通管的顶部与所述蓄水层的顶部处于同一水平面;所述雨水井用分隔板分开且在一端底部连有排水管与外排系统相连。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雨水通过集水区和连通管时,会携带部分泥土进入连通管内,导致连通管堵塞,影响雨水的收集与使用。

发明内容

为便于对雨水收集与使用,本申请提供一种道路快速渗滤、蓄水绿化带。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道路快速渗滤、蓄水绿化带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道路快速渗滤、蓄水绿化带,包括种植层,所述种植层内设置有雨水井和蓄水层,所述蓄水层的底部设置有集水区,所述种植层内设置有用于连通集水区与雨水井的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内转动设置有用于输送淤泥的螺旋轴,所述螺旋轴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连通管的长度方向,道路快速渗滤、蓄水绿化带还包括用于驱动螺旋轴转动的第一驱动件;所述集水区内滑动设置有用于刮动集水区内淤泥的刮板,所述刮板朝向靠近或背离雨水井的方向滑动,所述集水区背离雨水井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收集淤泥的收纳盒,所述收纳盒与所述集水区连通,道路快速渗滤、蓄水绿化带还包括用于驱动刮板滑移带动淤泥进入收纳盒的第二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雨水经过种植层渗透集水区内后,部分泥土进入集水区内;通过第二驱动件驱使刮板滑移,刮板在滑移过程对集水区内的淤泥进行刮动,并将淤泥刮入收纳盒内,进而降低了集水区内的淤泥,进而降低了淤泥进入连通管内的可能性,从而降低了连通管堵塞的可能性,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同时,当连通管堵塞后,通过第一驱动件驱使螺旋轴转动,螺旋轴在转动过程中,对连通管内的淤泥进行疏通,并将连通管内的淤泥疏导出,进而便于将种植层内的雨水导入雨水井内;同时,便于雨水井内的雨水导入种植层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包括设置在雨水井侧壁上用于收集雨水的蓄水箱,所述蓄水箱位于连通管的正上方,所述蓄水箱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所述螺旋轴的一端伸出连通管进入雨水井,所述螺旋轴位于雨水井的一端设置有叶片,所述叶片位于出水管的正下方,所述叶片用于受水流冲击带动螺旋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蓄水箱内的作用下,对雨水进行收集,并将雨水暂存在蓄水箱内;对连通管进行清理时,雨水通过出水管排出,并冲击在叶片上,叶片受冲击带动螺旋轴转动,螺旋轴在转动过程中对淤泥进行疏通,操作简单便捷;同时,蓄水箱内的雨水带动叶片转动,具有低能耗,无需其余驱动源的投入,降低了成本的优点;同时,蓄水箱内的雨水冲击叶片时,部分雨水通过连通管进入种植层内,对种植层的植物进行灌溉。

可选的,所述螺旋轴包括用于输送淤泥的第一杆体和设置在第一杆体上的第二杆体,所述第二杆体位于雨水井内,所述第一杆体靠近第二杆体的端部设置有第一万向节,所述第二杆体设置在第一万向节背离第一杆体的端部,所述第二杆体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蓄水箱所在的侧壁,所述叶片固定设置在第二杆体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箱内的雨水通过连接管排出时,雨水对叶片进行冲击,叶片受冲击转动,叶片转动带动第二杆体转动,第二杆体转动带动第一万向节转动,第一万向节转动带动第一杆体转动,第一杆体在转动过程中对连通管内的淤泥进行疏通;在第一万向节的作用下,使第二杆体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储水箱所在的侧壁,进而便于雨水对叶片进行正向冲击,降低了雨水对叶片冲击力的分力,从而便于带动螺旋轴转动对连通管进行清理;万向节具有非同轴传动的优点,进而便于将叶片的转动传递至第一杆体的转动。

可选的,所述螺旋轴还包括位于蓄水区内的第三杆体,所述第一杆体背离第二杆体的端部设置有第二万向节,所述第三杆体设置在第二万向节背离第一杆体的端部,所述第三杆体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杆体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驱动件包括设置在第三杆体上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内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杠,所述刮板转动设置在第一丝杠上,所述刮板的底壁承接在集水区的底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箱内的雨水通过连通管冲击叶片时,叶片转动,叶片转动带动第二杆体转动,第二杆体转动带动第一万向节转动,第一万向节转动带动第一杆体转动,第一杆体转动带动第二万向节转动,第二万向节转动带动第三杆体转动,第三杆体转动带动第一套筒转动,因刮板的底壁承接在集水区的底壁上,第一套筒在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丝杠沿第一套筒的长度方向滑移,第一丝杠在滑移带动刮板滑移对淤泥进行刮动,进而将淤泥移入收纳盒内,操作简单便捷;对连通管内的淤泥进行疏通的同时,对集水区内的淤泥进行疏通,提高了对淤泥的疏通效率;同时,螺旋管与刮板对淤泥进行疏通时,同用叶片作为驱动源,进一步降低了成本的投入,节省成本;同时,丝杠传动具有自锁的性能,便于将刮板固定至所需处,减少了刮板跟随雨水滑移的可能性。

可选的,所述收纳盒朝向雨水井的面上开设有供淤泥进入的开口,所述收纳盒上铰接有用于启闭开口的盒盖,所述收纳盒上设置有用于驱使盒盖转动对开口进行闭合的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刮板刮动淤泥通过开口移入收纳盒的过程中,淤泥抵接在盒盖上,并带动盒盖转动,盒盖在转动过程中对开口进行开启,淤泥通过开口进入收纳盒内;随后驱使刮板返回至初始位置,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驱使盒盖转动对收纳盒的开口进行闭合,减少了淤泥通过开口移出的可能性,提高了对淤泥的清除效果。

可选的,所述收纳盒上且横跨开口转动设置有铰接轴,所述盒盖固定设置在铰接轴上,所述弹性件包括套设在铰接轴上的扭簧,所述扭簧的一边设置在盒盖上,另一边设置在收纳盒上;所述集水区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阻挡盒盖转出收纳盒的阻挡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淤泥经刮板推动进入收纳盒的过程中,淤泥推动刮板转动,刮板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扭簧转动,扭簧在转动过程中积聚势能;刮板返回至初始位置时,在扭簧扭矩的作用下,盒盖转动对开口进行闭合,操作简单便捷;同时,扭簧具有结构稳定,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在阻挡块的作用下,对盒盖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定,降低了因淤泥驱使盒盖反转出收纳盒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对淤泥的清理效果。

可选的,所述出水管设置有两根,两根所述出水管沿第二杆体对称分布在蓄水箱的底壁上;所述蓄水箱内滑动设置有用于启闭出水管的堵塞头,所述堵塞头的滑动方向平行于蓄水箱的深度方向,道路快速渗滤、蓄水绿化带还包括用于驱动堵塞头的滑动的第三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水管设置有两根,一根出水管用于驱使叶片正转,另一根出水管用于驱使叶片反转,便于驱使刮板返回至初始位置;在堵塞头的作用下,对出水管进行封堵,减少了雨水泄露的可能性,从而便于驱使叶片转动以及对植株进行灌溉;通过第三驱动件驱使堵塞头滑动对出水管进行开启或闭合,便于驱使叶片转动以及对植株进行灌溉。

可选的,所述蓄水箱内设置有安装架,所述第三驱动件包括转动连接在安装架上的两根第二丝杠,所述堵塞头螺纹连接在第二丝杠上,所述堵塞头与所述第二丝杠一一对应;两根所述第二丝杠上均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蓄水箱内滑动设置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与任意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齿轮沿竖直方向交错设置,所述驱动杆的滑动方向平行于蓄水箱的深度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出水管进行开启或闭合时,滑动驱动杆,驱动杆滑动带动第二齿轮滑动,使第二齿轮与任意一个第一齿轮啮合,随后转动驱动杆,驱动杆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转动带动第一齿轮转动,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二丝杠转动,第二丝杠转动带动堵塞头沿第二丝杠滑移,进而对出水管进行启闭,操作简单便捷;同时,需改变叶片的转向时,滑动驱动杆,使第二齿轮和与之对应的第一齿轮啮合,进而对相应的出水管进行开启,从而便于对驱使叶片以所需方向转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当雨水经过种植层渗透集水区内后,部分泥土进入集水区内;通过第二驱动件驱使刮板滑移,刮板在滑移过程对集水区内的淤泥进行固刮动,并将淤泥刮入收纳盒内,进而降低了集水区内的淤泥进行连了连通管内的可能性,进而降低了连通管堵塞的可能性,从而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同时,当连通管堵塞后,通过第一驱动件驱使螺旋轴转动,螺旋轴在转动过程中,对连通管内的淤泥进行疏通,并将连通管内的淤泥疏导出,进而便于将种植层内的雨水导入雨水井内;同时,便于雨水井内的雨水导入种植层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道路快速渗滤、蓄水绿化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道路快速渗滤、蓄水绿化带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3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种植层;2、雨水井;3、蓄水层;4、集水区;5、连通管;6、螺旋轴;61、第一杆体;62、第二杆体;63、第一万向节;64、第三杆体;65、第二万向节;7、第一驱动件;71、蓄水箱;72、出水管;73、叶片;8、L形板;9、刮板;10、收纳盒;11、开口;12、第二驱动件;121、第一套筒;122、第一丝杠;13、固定板;14、连接杆;15、盒盖;16、铰接轴;17、堵塞头;18、导向杆;19、第三驱动件;191、第二丝杠;192、驱动杆;193、第一齿轮;194、第二齿轮;20、安装架;201、第一板体;202、第二板体;21、第二套筒;22、弹簧;23、球头;24、卡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道路快速渗滤、蓄水绿化带。参照图1和图2,道路快速渗滤、蓄水绿化带包括种植层1,种植层1内设置有雨水井2和蓄水层3,蓄水层3的底部设置有集水区4,种植层1内设置有用于连通集水区4与雨水井2的连通管5,连通管5倾斜设置在种植层1内,连通管5靠近雨水井2一端的高度大于连通管5靠近集水区4一端的高度,以便于将种植层1内多余的雨水导入雨水井2内;为便于对进入连通管5内的淤泥进行疏通,连通管5内转动设置有用于输送淤泥的螺旋轴6,螺旋轴6的转动轴线平行于连通管5的长度方向,道路快速渗滤、蓄水绿化带还包括用于驱动螺旋轴6转动的第一驱动件7。

雨水进入种植层1内后,渗透至集水区4内,随着集水区4内液面的上涨,雨水进入连通管5内,并进入雨水井2内,完成蓄水过程,在上述过程中,雨水携带部分泥土进入连通管5内引起连通管5堵塞;通过第一驱动件7驱使螺旋轴6转动,螺旋轴6在转动过程中首先对连通管5内的淤泥进行破碎,并使淤泥沿着连通管5朝向雨水井2方向移动,随后进入雨水井2内,进而对连通管5进行疏通,提高了连通管5的输水能力。

参照图2与图3,第一驱动件7包括设置在雨水井2侧壁上用于收集雨水的蓄水箱71,进一步的,蓄水箱71位于雨水井2靠近集水区4的侧壁上,蓄水箱71位于连通管5的正上方,蓄水箱71的底部设置有出水管72,出水管72与蓄水箱71连通;螺旋轴6的一端伸出连通管5进入雨水井2,螺旋轴6位于雨水井2的一端设置有叶片73,叶片73位于出水管72的正下方,叶片73用于受水流冲击带动螺旋轴6转动;对连通管5进行疏通时,开启出水管72,蓄水箱71内的雨水进入出水管72并经过出水管72排出,对叶片73进行冲击,叶片73受雨水冲击而转动,叶片73在转动过程中带动螺旋轴6转动,进而对连通管5进行疏通,操作简单便捷;同时,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参照图2与图3,为提高雨水对叶片73的冲击力,螺旋轴6包括用于输送淤泥的第一杆体61和设置在第一杆体61上的第二杆体62,第二杆体62位于雨水井2内,雨水井2的侧壁上且位于连通管5的正上方设置有L形板8,第二杆体62转动设置在L形板8上,第一杆体61靠近第二杆体62的端部设置有第一万向节63,第二杆体62设置在第一万向节63背离第一杆体61的端部,第二杆体62的转动轴线垂直于蓄水箱71所在的侧壁,叶片73固定设置在第二杆体62上;在第一万向节63的作用下,对第二杆体62的方向进行调节,使第二杆体62的长度方向垂直于蓄水箱71所在侧壁上,雨水经过出水管72冲击在叶片73时,降低了雨水对叶片73冲击力的分力,进而提高了雨水对叶片73的冲击力,从而便于带动第一杆体61转动,以便于对连通管5进行清理。

参照图2和图4,泥土跟随雨水进入集水区4内后,泥土沉淀在集水区4内,影响集水区4的使用功能;集水区4内滑动设置有用于刮动集水区4内淤泥的刮板9,刮板9朝向靠近或背离雨水井2的方向滑动,集水区4背离雨水井2的一侧设置有用于收集淤泥的收纳盒10,收纳盒10朝向雨水井2的面上开设有供淤泥进入的开口11,收纳盒10与集水区4连通,道路快速渗滤、蓄水绿化带还包括用于驱动刮板9滑移带动淤泥进入收纳盒10的第二驱动件12。

对集水区4内的淤泥进行处理时,通过第二驱动件12驱使刮板9朝向收纳盒10的方向滑移,刮板9在滑移过程中带动淤泥滑移,进而驱使淤泥进入收纳盒10内,降低了淤泥沉淀在集水区4内的可能性,进而便于对雨水进行收集。

参照图2和图4,螺旋轴6还包括位于蓄水区内的第三杆体64,第一杆体61背离第二杆体6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万向节65,第三杆体64设置在第二万向节65背离第一杆体61的端部,第三杆体64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杆体61的长度方向;第二驱动件12包括设置在第三杆体64上的第一套筒121,进一步的,集水区4靠近雨水井2的侧壁上设置有固定板13,第一套筒121转动设置在固定板13上,第一套筒121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固定板13的长度方向;第一套筒121内设置有连接杆14,连接杆14沿第一套筒121的轴线对称,第三杆体64背离第二万向节6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连接杆14上;第一套筒121内螺纹连接有第一丝杠122,刮板9转动设置在第一丝杠122上,刮板9的底壁承接在集水区4的底壁上。

对集水区4内的淤泥进行清理时,开启连通管5,雨水冲击在叶片73上,叶片73带动第二杆体62转动,第二杆体62带动第一万向节63转动,第一万向节63转动带动第一杆体61转动,第一杆体61转动带动第二万向节65转动,第二万向节65转动带动第三杆体64转动,第三杆体64转动带动连接杆14转动,连接杆14转动带动第一套筒121转动,第一套筒121转动第一丝杠122沿第一套筒121滑移,第一丝杠122滑移带动刮板9滑移,进而带动淤泥进入收纳盒10内。

参照图2,为降低收纳盒10内的淤泥进入集水区4内的可能性,收纳盒10上铰接有用于启闭开口11的盒盖15,盒盖15的转动轴线垂直于集水区4的深度方向,收纳盒10上设置有用于驱使盒盖15转动对开口11进行闭合的弹性件;刮板9带动淤泥进入收纳盒10的过程中,淤泥抵接在盒盖15上,在刮板9推动力的作用下,淤泥驱使盒盖15转动而开启开口11,淤泥进入收纳盒10内;随后刮板9返回至初始位置,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驱使盒盖15转动并返回至初始位置,对开口11进行闭合,减少了淤泥回流进入收纳盒10内的可能性。

参照图2,收纳盒10上且横跨开口11转动设置有铰接轴16,进一步的,铰接轴16位于开口11远离收纳盒10底面的一侧,铰接轴16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刮板9的长度方向,盒盖15固定设置在铰接轴16上,弹性件包括套设在铰接轴16上的扭簧(图中未示出),扭簧的一边设置在盒盖15上,另一边设置在收纳盒10上;刮板9推动淤泥抵接在盒盖15上并推动盒盖15转动,盒盖15在转动过程中对扭簧进行扭曲,当刮板9对盒盖15的外力取消后,在扭簧的作用下,盒盖15转动对开口11进行闭合,操作简单便捷。为降低盒盖15转出收纳盒10的可能性,集水区4的底壁上设置有用于阻挡盒盖15转出收纳盒10的阻挡块,刮板9上开设有供阻挡块通过的缺口;盒盖15回转抵接在阻挡块上,降低了盒盖15转出的可能性。

参照图3与图5,为便于滑动刮板9至初始位置,出水管72设置有两根,两根出水管72沿第二杆体62对称分布在蓄水箱71的底壁上;蓄水箱71内滑动设置有用于启闭出水管72的堵塞头17,堵塞头17的滑动方向平行于蓄水箱71的深度方向,蓄水箱71的底壁上设置有导向杆18,导向杆18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蓄水箱71的深度方向,堵塞头17滑动穿设在导向杆18上;驱使刮板9滑动时,滑动堵塞头17对一根出水管72进行开启,雨水对叶片73进行冲击,叶片73转动带动刮板9滑动,使淤泥进入收纳盒10内;驱使刮板9返回至初始位置时,关闭上述出水管72,并开启另一个出水管72,雨水经过出水管72冲击在叶片73上,带动叶片73反转动,进而带动刮板9朝向背离收纳盒10的方向滑移,操作简单便捷。

参照图3与图5,为便于滑动堵塞头17对出水管72进行启闭,道路快速渗滤、蓄水绿化带还包括用于驱动堵塞头17的滑动的第三驱动件19,蓄水箱71内设置有安装架20,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20包括设置在蓄水箱71侧壁上第一板体201和设置在第一板体201上的第二板体202,第一板体201和第二板体202的组合横截面呈T形,第三驱动件19包括转动连接第二板体202上的两根第二丝杠191,两根第二丝杠191沿第一板体201对称分布在第二板体202上,堵塞头17螺纹连接在第二丝杠191上,堵塞头17与第二丝杠191一一对应;两根第二丝杠191上均设置有第一齿轮193,蓄水箱71内滑动设置有驱动杆192,驱动杆192滑动穿设在第二板体202上,驱动杆192位于第二板体202的中心线上,驱动杆192上设置有与任意第一齿轮193啮合的第二齿轮194,两个第一齿轮193沿竖直方向交错设置,驱动杆192的滑动方向平行于蓄水箱71的深度方向;对出水管72进行开启或闭合时,滑动驱动杆192,驱动杆192滑动带动第二齿轮194滑动,使第二齿轮194与任意一个第一齿轮193啮合,随后转动驱动杆192,驱动杆192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94转动,第二齿轮194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93转动,第一齿轮193转动带动第二丝杠191转动,第二丝杠191转动带动堵塞头17沿第二丝杠191滑移,进而对出水管72进行启闭,操作简单便捷。

参照图3与图5,为便于将驱动杆192固定至所需处,以便带动第二齿轮194转动;蓄水箱71的底壁设置有第二套筒21,第二套筒2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蓄水箱71的深度方向,驱动杆192滑动穿设在第二套筒21内,驱动杆192上开设有滑槽,滑槽的长度方向垂直于驱动杆192的长度方向,滑槽内设置有弹簧22,弹簧22的一端设置在弹簧22的底壁上,另一端设置有球头23;第二套筒21的内壁上开设有供球头23卡接的卡接槽24,卡接槽24的首尾连接成环形;进一步的,卡接槽24开设有两条,两条卡接槽24沿第二套筒21的长度方向上下排列;滑动驱动杆192,驱动杆192带动球头23滑动卡接在卡接槽24内,此时,第二齿轮194与任意一个第一齿轮193啮合,进而将驱动杆192固定在上述处,便于转动驱动杆192对出水管72进行启闭。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道路快速渗滤、蓄水绿化带的实施原理为:

对连通管5内的淤泥进行疏通时,首先滑动驱动杆192,使驱动杆192上的第二齿轮194与一个第一齿轮193啮合,随后转动驱动杆192,驱动杆192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94转动,第二齿轮194转动带动第一齿轮193转动,第一齿轮193转动带动第二丝杠191转动,第二丝杠191转动带动堵塞头17沿第二丝杠191滑移,进而对出水管72进行开启,雨水经过出水管72对叶片73进行冲击,叶片73受冲击转动,叶片73转动带动第二杆体62转动,第二杆体62转动带动第一万向节63转动,第一万向节63转动带动第一杆体61转动,第一杆体61在转动过程中对连通管5内的淤泥进行疏通,并使淤泥进入雨水井2内;

与此同时,第一杆体61转动带动第二万向节65转动,第二万向节65转动带动第三杆体64转动,第三杆体64转动带动连接杆14转动,连接杆14转动带动第一套筒121转动,第一套筒121转动第一丝杠122沿第一套筒121滑移,第一丝杠122滑移带动刮板9滑移,进而带动淤泥进入收纳盒10内,从而对集水区4内的淤泥进行清理。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379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