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堵塞排水装置及其排水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53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堵塞排水装置及其排水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排水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防堵塞排水装置及其排水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工地由于环境的特殊,导致产生的废水中大颗粒杂质较多,尤其是泥沙和碎石,其质量较大,在排水过程中沉积在管道内,导致管道堵塞,影响排水效果,并且由于管道较长,导致清理难度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目的在于可局部优先聚集泥沙碎石等杂质,进而有效降低管道堵塞的概率,相比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防堵塞排水装置,包括多个排水管以及多个分别通过多组螺栓紧固连接在相邻两个排水管之间的集杂中转管,集杂中转管下端固定连接有集杂变斗,集杂变斗下方设有杂质自检模块,杂质自检模块包括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集杂中转管两侧排水管下端的弧形支撑板、位于集杂中转管正下方的底板、两对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弧形支撑板与底板之间的支杆、位于底板和集杂中转管之间的承载板以及固定连接在承载板和底板之间的两对弹簧撑杆,底板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台,承载台上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与移动终端信号连接。

通过多个集杂中转管的设置,每间隔一段,即可对流动的废水起到一定的拦截作用,使废水中携带的泥沙和碎石受到阻挡并落入集杂变斗内,实现在集杂变斗处的优先聚集,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杂质随机分布在管道内的情况,一方面,可有效减少杂质分布的范围,降低清理工作量以及难度,另一方面,泥沙和碎石等杂质的优先聚集,可大幅度减小管道内的沉积量,使得在同样的排放时长下,降低管道被堵塞的概率,另外配合杂质自检模块的设置,当集杂变斗处沉积杂质过多时,可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进而及时清淤,进一步降低管道的堵塞率。

进一步的,在没有泥沙、碎石沉积在集杂变斗内时,集杂变斗和压力传感器均不与承载板接触,使初始状态下,压力传感器不会受力。

进一步的,弹簧撑杆被压缩至最小高度时,承载板下端面低于压力传感器上表面,有效保证在集杂变斗内沉积了过多的泥沙碎石等杂质时,在其重力作用下,承载板向下移动并挤压压力传感器,使压力传感器上产生受力数据时,弹簧撑杆未被压缩至最小限度,有效保护弹簧撑杆不易因过度压缩而损坏。

进一步的,集杂中转管包括分流管、两个分别固定镶嵌在分流管左右两端上的变动管以及连接在变动管远离分流管一侧端部的侧边管,侧边管与临近的排水管通过螺栓连接,分流管和侧边管均为硬质结构,变动管为弹性密封结构,通过变动管的设置,当有水流通过时,在水流的冲击力作用下,分流管在两个排水管之间能发生一定幅度的左右移动,可对经过该处的杂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有效辅助杂质朝向集杂变斗内沉积。

进一步的,分流管左右端部和临近侧边管端部之间均设有导向盘,导向盘包括固定连接在侧边管靠近分流管一侧端部的多个导向杆、固定连接在分流管端部的定位环,多个导向杆与多个螺栓相互间隔分布,且导向杆活动贯穿定位环,导向杆位于定位环上螺纹连接有限位环,限位环位于定位环远离侧边管的一侧,通过导向盘的设置,可以有效限制分流管在水流作用下的移动路径呈直线,不易发生偏移,进而可有效保护变动管,使其不易受到过度的拉扯;另外限位环可用作限位,其在导向杆上的位置可调动,限制分流管移动的最大幅度,使变动管不易过度伸长损坏。

进一步的,导向杆的长度为变动管横向宽度的3-5倍,且定位环上导向杆贯穿的孔隙内径大于导向杆外径,使分流管在水流作用下移动时,更加顺畅。

进一步的,集杂变斗与分流管相通,且斗体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平行梯形,集杂变斗包括斗体、固定镶嵌在斗体中部的自变层以及固定连接在自变层其中一侧上端的挡杂板。

进一步的,挡杂板为贴合定位环内壁的弧形硬质片状结构,沿着水的流动方向,挡杂板位于自变层远离水源头的一侧,挡杂板凸出分流管的内壁,使水流在移动经过该处时,会受到一定的阻挡,尤其质量较大的泥沙和碎石,其大部分位于水流底部,在其阻挡下,可使大部分的泥沙和碎石进入到集杂变斗内沉积。

可选的,集杂变斗上下两个硬质的部分之间固定连接有两组保护绳,两组保护绳分别位于斗体与分流管同一走向的两个端面上,且保护绳为处于松弛状态的非弹性结构,保护绳完全伸直时,自变层未达到纵向的最大伸长限度,保护绳用于保护自变层,使其不易过度形变,尤其是分流管在横向移动时,集杂变斗底部同样会在横向发生一定的移动,保护绳可保护其不易因水流冲击在横向发生大的位移。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堵塞排水装置的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建筑施工工地的废水沿着排水管排放,在经过集杂中转管处时,质量较大的泥沙及碎石受到集杂变斗的阻挡,部分泥沙及碎石沉降至集杂变斗内,进而有效减小管道内泥沙及碎石的沉积,降低堵塞概率;

S2、随着废水排放时间的延长,多个集杂变斗内沉积的泥沙及碎石逐渐增多,使其逐渐向下形变;

S3、当集杂变斗内泥沙和碎石量过多时,其下端部会对承载板产生挤压力,使承载板逐渐靠近压力传感器,使压力传感器上产生受力数据,工作人员的移动终端收到该信号时,可及时对沉积的泥沙及碎石进行清理,达到防堵塞的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优点在于:

通过多个集杂中转管的设置,每间隔一段,即可对流动的废水起到一定的拦截作用,使废水中携带的泥沙和碎石受到阻挡并落入集杂变斗内,实现在集杂变斗处的优先聚集,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杂质随机分布在管道内的情况,一方面,可有效减少杂质分布的范围,降低清理工作量以及难度,另一方面,泥沙和碎石等杂质的优先聚集,可大幅度减小管道内的沉积量,使得在同样的排放时长下,降低管道被堵塞的概率,另外配合杂质自检模块的设置,当集杂变斗处沉积杂质过多时,可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进而及时清淤,进一步降低管道的堵塞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的两个排水管之间部分的立体图;

图3为本申请两个排水管之间部分的截面图;

图4为本申请集杂中转管的立体图;

图5为本申请集杂中转管的侧视立体图;

图6为本申请集杂中转管的正面图;

图7为本申请碎石泥沙逐渐沉积在集杂变斗内时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集杂变斗内沉积的泥沙碎石过多时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集杂变斗的立体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2中集杂变斗内泥沙碎石过多时的立体图。

图中标号说明:

1排水管、2集杂中转管、21分流管、22变动管、23侧边管、31底板、32支杆、33弹簧撑杆、34承载板、35弧形支撑板、41定位环、42导向杆、43限位环、5承载台、6集杂变斗、61斗体、62自变层、63挡杂板、7压力传感器、8保护绳。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施工用防堵塞排水装置,请参阅图1-2,包括多个排水管1以及多个分别通过多组螺栓紧固连接在相邻两个排水管1之间的集杂中转管2,集杂中转管2下端固定连接有集杂变斗6,集杂变斗6下方设有杂质自检模块。

请参阅图3,杂质自检模块包括两个分别固定连接在集杂中转管2两侧排水管1下端的弧形支撑板35、位于集杂中转管2正下方的底板31、两对分别固定连接在两个弧形支撑板35与底板31之间的支杆32、位于底板31和集杂中转管2之间的承载板34以及固定连接在承载板34和底板31之间的两对弹簧撑杆33,底板31上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承载台5,承载台5上端安装有压力传感器7,压力传感器7与移动终端信号连接。

其中,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电话手表、平板电脑等,当压力传感器7上产生压力数据时,压力传感器7即将该信号反馈给移动终端,便于对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泥沙碎石过度沉积的提醒。

在没有泥沙、碎石沉积在集杂变斗6内时,集杂变斗6和压力传感器7均不与承载板34接触,使初始状态下,压力传感器7不会受力;弹簧撑杆33被压缩至最小高度时,承载板34下端面低于压力传感器7上表面,有效保证在集杂变斗6内沉积了过多的泥沙碎石等杂质时,在其重力作用下,承载板34向下移动并挤压压力传感器7,使压力传感器7上产生受力数据时,弹簧撑杆33未被压缩至最小限度,有效保护弹簧撑杆33不易因过度压缩而损坏。

值得注意的是,压力传感器7的具体位置根据弹簧撑杆33的弹力设置,在实施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进行多次实验,当集杂变斗6内盛满泥沙和碎石时,承载板34下移的距离即压力传感器7和承载板34的高度差,其中最大可偏差3-5cm。

请参阅图4,集杂中转管2包括分流管21、两个分别固定镶嵌在分流管21左右两端上的变动管22以及连接在变动管22远离分流管21一侧端部的侧边管23,侧边管23与临近的排水管1通过螺栓连接,分流管21和侧边管23均为硬质结构,变动管22为弹性密封结构,如图6,通过变动管22的设置,当有水流通过时,在水流的冲击力作用下,分流管21在两个排水管1之间能发生一定幅度的左右移动,可对经过该处的杂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有效辅助杂质朝向集杂变斗6内沉积。

如图4,分流管21左右端部和临近侧边管23端部之间均设有导向盘,导向盘包括固定连接在侧边管23靠近分流管21一侧端部的多个导向杆42、固定连接在分流管21端部的定位环41,多个导向杆42与多个螺栓相互间隔分布,且导向杆42活动贯穿定位环41,导向杆42位于定位环41上螺纹连接有限位环43,限位环43位于定位环41远离侧边管23的一侧,通过导向盘的设置,可以有效限制分流管21在水流作用下的移动路径呈直线,不易发生偏移,进而可有效保护变动管22,使其不易受到过度的拉扯;另外限位环43可用作限位,其在导向杆42上的位置可调动,限制分流管21移动的最大幅度,使变动管22不易过度伸长损坏。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为保护变动管22还可以在定位环41和侧边管23端部之间增设弹性伸缩杆,辅助其受力后的复位。

导向杆42的长度为变动管22横向宽度的3-5倍,且定位环41上导向杆42贯穿的孔隙内径大于导向杆42外径,使分流管21在水流作用下移动时,更加顺畅。

请参阅图4-5,集杂变斗6与分流管21相通,且斗体61截面为上大下小的平行梯形,集杂变斗6包括斗体61、固定镶嵌在斗体61中部的自变层62以及固定连接在自变层62其中一侧上端的挡杂板63,挡杂板63为贴合定位环41内壁的弧形硬质片状结构,沿着水的流动方向,挡杂板63位于自变层62远离水源头的一侧,挡杂板63凸出分流管21的内壁,使水流在移动经过该处时,会受到一定的阻挡,尤其质量较大的泥沙和碎石,其大部分位于水流底部,在其阻挡下,可使大部分的泥沙和碎石进入到集杂变斗6内沉积。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堵塞排水装置的排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如图7,建筑施工工地的废水沿着排水管1排放,在经过集杂中转管2处时,质量较大的泥沙及碎石受到集杂变斗6的阻挡,部分泥沙及碎石沉降至集杂变斗6内,进而有效减小管道内泥沙及碎石的沉积,降低堵塞概率;

S2、随着废水排放时间的延长,多个集杂变斗6内沉积的泥沙及碎石逐渐增多,使其逐渐向下形变;

S3、如图8,当集杂变斗6内泥沙和碎石量过多时,其下端部会对承载板34产生挤压力,使承载板34逐渐靠近压力传感器7,使压力传感器7上产生受力数据,工作人员的移动终端收到该信号时,可及时对沉积的泥沙及碎石进行清理,达到防堵塞的效果。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新增如下内容,其余部分与实施例1保持一致。

请参阅图9-10,集杂变斗6上下两个硬质的部分之间固定连接有两组保护绳8,两组保护绳8分别位于斗体61与分流管21同一走向的两个端面上,且保护绳8为处于松弛状态的非弹性结构,保护绳8完全伸直时,自变层62未达到纵向的最大伸长限度,保护绳8用于保护自变层62,使其不易过度形变,尤其是分流管21在横向移动时,集杂变斗6底部同样会在横向发生一定的移动,保护绳8可保护其不易因水流冲击在横向发生大的位移。

通过多个集杂中转管2的设置,每间隔一段,即可对流动的废水起到一定的拦截作用,使废水中携带的泥沙和碎石受到阻挡并落入集杂变斗6内,实现在集杂变斗6处的优先聚集,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杂质随机分布在管道内的情况,一方面,可有效减少杂质分布的范围,降低清理工作量以及难度,另一方面,泥沙和碎石等杂质的优先聚集,可大幅度减小管道内的沉积量,使得在同样的排放时长下,降低管道被堵塞的概率,另外配合杂质自检模块的设置,当集杂变斗6处沉积杂质过多时,可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提醒,进而及时清淤,进一步降低管道的堵塞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结合当前实际需求采用的最佳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相关技术
  • 一种建筑防堵塞排水装置
  • 一种防栅面堵塞的排水管道格栅装置
  • 一种桥梁建筑防堵塞排水槽
  • 一种雨水排水管道防堵塞方法
  • 一种大米加工用防堵塞的上料装置
  •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堵塞排水装置
  • 一种建筑施工用防堵塞排水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507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