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基于熔盐储热的新型高效余热发电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基于熔盐储热的新型高效余热发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电系统,尤其是基于熔盐储热的新型高效余热发电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使用汽轮机的发电系统中,通常是由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内膨胀做功,使叶片转动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做功后的废汽经凝汽器、循环水泵、凝结水泵、给水加热装置等送回锅炉循环使用,发电机将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目前,熔盐储能技术应用较为广泛,熔盐储能分为蓄热与放热两个工作过程,蓄热过程为采用智能互补系统将风电、光伏、夜间低谷电、工业废热作为加热熔盐的能源,通过加热熔盐存储可再生能源或低谷电能。放热过程为在换热系统中高温熔盐与水换热。因此将熔盐储能技术和汽轮机发电系统相结合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熔盐储热的新型高效余热发电系统,能够节省能源并具有较好的发电效能。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基于熔盐储热的新型高效余热发电系统,包括:熔盐供热机构、汽轮机、发电机、凝汽器、冷却塔装置、射水抽气真空装置、储水箱、抽水泵;所述熔盐供热机构用于向汽轮机提供蒸汽;所述发电机用于做功使得发电机发电;所述凝汽器用于接收所述汽轮机产生的乏气,并且将乏气冷却成冷却水;所述冷却塔装置用于向凝汽器循环提供冷却水;所述抽水泵用于将储水箱中的水抽入所述射水抽气真空装置;所述射水抽气真空装置可由储水箱提供的水形成真空环境,用于将所述凝汽器中残留的水气抽入并随水排放回储水箱。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熔盐供热机构包括高温熔盐罐、低温熔盐罐、熔盐换热器、谷电加热器、蒸汽换热器;所述低温熔盐罐通过管道向熔盐换热器输送低温熔盐,所述谷电加热器设置在熔盐换热器中,用于将谷电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并和熔盐换热器中的低温熔盐进行热交换,所述熔盐换热器通过管道向高温熔盐罐输送高温熔盐;所述高温熔盐罐通过管道向蒸汽换热器输送高温熔盐并进行热交换,所述蒸汽换热器用于向汽轮机提供蒸汽,所述蒸汽换热器通过管道向低温熔盐罐输送低温熔盐。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冷却塔装置包括冷却塔;所述冷却塔的顶部开口设有风机,底部设有蓄水池;所述冷却塔内由上往下依次设有喷淋管、填料层、换能引风机构;所述冷却塔的侧部设有多个位于填料层和换能引风机构之间的冷却风口;所述风机用于将冷却风口进入冷却塔内的一部分冷却空气向上引风;所述换能引风机构用于将喷淋管喷出水流的势能转换为动能,并且将冷却风口进入冷却塔内的另一部分冷却空气向下引风;所述换能引风机构包括转轴、多个引风组件;所述转轴竖向设置在冷却塔内,多个所述引风组件竖向间隔并且转动连接在转轴上;所述引风组件包括内环、外环、多个连接杆、多个扇叶片,所述扇叶片具有环绕转轴布置并且沿转轴的径向延伸并且斜向设置,所述连接杆连接内环和转轴;所述扇叶片的两端分别连接内环和外环,内环和外环之间的区域形成引风环带;所述喷淋管通过冷却回水管和凝汽器连接,所述蓄水池通过冷却进水管和凝汽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有所述引风组件的引风环带在竖直方向上均不重叠;所述引风组件的引风环带由上至下的内径逐渐增;所述冷却塔内设有导流盘,导流盘水平设置并且贴合在所述填料层的底部;所述导流盘具有多个上下贯通的环形槽,并且多个环形槽和多个引风环带相互对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转轴伸入蓄水池中,并且其底端转动连接在蓄水池的池底;所述转轴位于蓄水池内的部分连接有搅拌桨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主冷却机构、预冷却机构;所述主冷却机构用于对所述储水箱内的水进行冷却;所述预冷却机构用于对所述射水抽气真空装置进行预冷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射水抽气真空装置包括抽气室、进水室、喉管、余气室;所述抽气室的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分别设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进水室连接在抽气室的第一端部上,并在连接处设置有伸入抽气室内的喷射嘴,所述喷射嘴构成进水口,所述进水室设有连接储水箱的抽水输入管,所述水泵设置在抽水输入管上;所述喉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抽气室的第二端部、余气室,喉管连接在抽气室的一端部构成出水口;所述余气室设有水汽混合排放口、余气口,水汽混合排放口设有连接储水箱的抽水输出管;所述抽水泵的侧部设有连接凝汽器的气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冷却机构包括冷却筒、预冷却输入管、预冷却输出管;所述冷却筒的两端具有允许喉管穿过的通孔,并且冷却筒套于喉管之外;所述预冷却输入管连接冷却筒、抽水输入管位于抽水泵和进水室之间的部分;所述预冷却输出管连接冷却筒、储水箱;所述预冷却输入管和抽水输入管相连接处设置有分流阀;所述冷却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由内壁向内凸起形成的筋条,用于延长水流在冷却筒内的流径路程;所述筋条在所述冷却筒的内壁上沿着冷却筒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储水箱内设有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底端位于储水箱的底部,分隔板的顶端和储水箱的顶部留有间距;所述分隔板将储水箱内分为热水区域和冷水区域,所述抽水输入管、所述抽水输出管分别连通冷水区域、热水区域。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抽气室内设有连接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射水管,射水管布置有多个抽气孔;所述抽气室内设有抽气腔,抽气腔内设有中空的抽气仓,所述抽气仓围绕射水管并且可以转动的抽气仓;所述抽气仓具有多个始终和抽气腔的侧壁滑动接触的触角,相邻两个触角、抽气腔侧壁、抽气仓限定了一个抽气空间,所述抽气仓对应每个抽气空间的仓壁上设有进气结构,进气结构允许气体由抽气空间进入抽气仓内;所述抽气腔的侧壁设有多个进气口;所述气管包括进气总管、多个由进气总管分流的进气支管,所述进气支管连接进气口;所述抽气空间的体积随着抽气仓的转动周期性地增大和减小,并且所述抽气空间在体积增大的过程中和进气口连通,在体积前和进气口断开。

附图说明

下面将通过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中优选实施案例,以助于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其中:

图1为基于熔盐储热的新型高效余热发电系统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冷却塔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引风组件的俯视示意图;

图4为导流盘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射水抽气真空装置和预冷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冷却筒的剖视示意图;

图7为储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射水抽气真空装置的抽气室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射水抽气真空装置的抽气腔的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案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说明书中提到或者可能提到的上、下、左、右、前、后、正面、背面、顶部、底部等方位用语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语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参照图1-图9,一种基于熔盐储热的新型高效余热发电系统,包括:熔盐供热机构、汽轮机5、发电机7、凝汽器6、冷却塔装置8、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储水箱2、抽水泵21,所述熔盐供热机构用于向汽轮机5提供蒸汽,所述发电机7用于做功使得发电机7发电,所述凝汽器6用于接收所述汽轮机5产生的乏气,并且将乏气冷却成冷却水,所述冷却塔装置8用于向凝汽器6循环提供冷却水,所述抽水泵21用于将储水箱2中的水抽入所述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所述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可由储水箱2提供的水形成真空环境,用于将所述凝汽器6中残留的水气抽入并随水排放回储水箱2。

本实施案例,利用了熔盐储能余热来实现系统发电,储熔盐储能即利用熔盐的储热能力,在电力供给盈余或电力需求低谷时主动将电力以热能的形式储藏起来,在电网需要时再将热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削峰填谷、系统调频的作用,为电力供给提供弹性。

进一步地,所述熔盐供热机构包括高温熔盐罐91、低温熔盐罐92、熔盐换热器93、谷电加热器94、蒸汽换热器95,所述低温熔盐罐92通过管道向熔盐换热器93输送低温熔盐,所述谷电加热器94设置在熔盐换热器93中,用于将谷电的电能转换为热能并和熔盐换热器93中的低温熔盐进行热交换,所述熔盐换热器93通过管道向高温熔盐罐91输送高温熔盐,所述高温熔盐罐91通过管道向蒸汽换热器95输送高温熔盐并进行热交换,所述蒸汽换热器95用于向汽轮机5提供蒸汽,所述蒸汽换热器95通过管道向低温熔盐罐92输送低温熔盐,各个管道上均安装有泵。

在本实施案例中,谷电加热装置能够实现谷将电产热储存起来,通过谷电的电能来使得谷电加热器94发热,和熔盐换热器93中的低温熔盐进行热交换,完成谷电的电能转换为熔盐热能,再通过高温熔盐罐91将高温熔盐和蒸汽换热器95进行热交换,产生了供给汽轮机5做功使用的蒸汽,形成了一个能量交换循环,在用电高峰期进行发电。

在本实施案例汽轮机5装置所构建的做功体系中,所述汽轮机5在运行产生的乏气由所述凝汽器6进行冷却,凝汽器6的真空状态是由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将凝汽器6中的水气抽出所形成的,凝汽器6则是由冷却塔装置8来循环提供冷却水,使得凝汽器6能够将汽轮机5中的乏气进行冷却。

对于冷却塔装置8,包括冷却塔81,所述冷却塔81的顶部开口设有风机82,底部设有蓄水池83,所述冷却塔81内由上往下依次设有喷淋管84、填料层85、换能引风机构。

其中,所述喷淋管84均匀分布有多个出水口,使得喷淋管84喷洒出的热水在冷却塔81内形成较为均匀的水流,以提高热水的热交换效能。所述填料层85在冷却塔81中的作用是增加热水的散热量,延长热水在填料层85内的停留时间,增加换热面积使其和冷却空气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增加换热量,提高冷却降温的效果,所述填料层85可以选用的类型很多,例如S波填料,斜交错填料,台阶式梯形斜波填料,差位式正弦波填料,点波填料,六角蜂窝填料,双向波填料,斜折波填料等。

所述冷却塔81的侧部设有多个位于填料层85和换能引风机构之间的冷却风口811,所述风机82用于将冷却风口811进入冷却塔81内的一部分冷却空气向上引风,使得向上流动的冷却空气在填料层85内和热水进行热交换,起到对热水的冷却作用。所述换能引风机构用于将喷淋管84喷出水流的势能转换为动能,并且将冷却风口811进入冷却塔81内的另一部分冷却空气向下引风,向下流动的冷却空气一方面能够和热水进行热交换,继续对其进行冷却降温,向下流动的冷却空气还能吹响蓄水池83,对蓄水池83中已经得到冷却降温的冷却水进行再次冷却降温。在本实施案例中,利用了热水的势能,将其转换成动能来进行冷却热水,达到了节能环保的效果,由喷淋管84喷洒出的热水经向上流动的冷却空气的一级冷却、向下流动的冷却空气的二级冷却、以及在蓄水池83中的三级冷却,提高了冷却塔81的冷却降温效果。

对于所述引风换能机构,其包括转轴861、多个引风组件。其中,所述转轴861竖向设置在冷却塔81内,并且位于冷却塔81的中心轴线上,多个引风组件竖向间隔并且转动连接在转轴861上,所述引风组件具有多个环绕转轴861布置的扇叶片862,所述扇叶片862沿转轴861的径向延伸并且斜向设置。热水经过填料层85后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淌,水滴持续地撞击在引风组件的扇叶片862上,由于扇叶片862斜向设置,在水滴的撞击下会对扇叶片862产生周向的作用力,从而使得引风组件绕转轴861转动,即将热水的势能转换为动能,而引风组件在转动时扇叶片862会起到对冷却空气向下引风的作用,使得向下流动的冷却空气继续对热水和蓄水池83进行冷却降温。另外,引风组件沿转轴861轴向的间隔布置方式,使得冷却塔81在冷却风口811到蓄水池83的空间内,风力分布较为均匀,从而提高冷却的持续性。

更为具体地,所述引风组件包括内环863、外环864、多个连接杆865,所述连接杆865连接内环863和转轴861,所述扇叶片862的两端分别连接内环863和外环864,内环863和外环864之间的区域形成引风环带。通过设置外环864、内环863以及连接杆865,使得引风组件上下贯通的空间最大化,有利于引风。

进一步地,所有所述引风组件的引风环带在竖直方向上均不重叠,使得冷却塔81在冷却风口811到蓄水池83之间的空间形成了梯度式的引风机82制,从而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由于引风环带在竖直方向上均不重叠,那么引风环带内径越大,则对应的引风组件的重量也就越大,引风组件对转轴861施加相同转动驱动力所需的势能就越高,因此,在本实施案例中,所述引风组件的引风环带由上至下的内径逐渐增大,使得各个引风组件对转轴861施加的转动驱动力均衡化,从而可以避免转轴861出现扭曲的情况,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提高热水势能转换为动能的效率,在本实施案例中,所述冷却塔81内设有导流盘851,导流盘851水平设置并且贴合在所述填料层85的底部,所述导流盘851具有多个上下贯通的环形槽852,并且多个环形槽852和多个引风环带相互对应。通过设置导流盘851和环形槽852,使得热水集中在对应每个引风环带的位置向下流淌,从而减少热水势能的浪费,提高对转轴861的驱动效能,从而进一步提高冷却效果。

再进一步地,所述转轴861伸入蓄水池83中,并且其底端转动连接在蓄水池83的池底,池底中心处可以设置一个轴承,在导流板的底部中心处同样设置一个轴承,两个轴承分别装配在转轴861的两端,提高转轴861的回转精度,避免转轴861出现径向错位偏斜的情况。所述转轴861位于蓄水池83内的部分连接有搅拌桨叶867,转轴861的转动可以带动所述搅拌桨叶867对蓄水池83中的冷却水进行搅拌,形成了四级冷却。

所述蓄水池83通过冷却进水管和凝汽器6连接,冷却进水管上安装有水泵,将蓄水池83内的冷却水输送至凝汽器6内,所述喷淋管84通过冷却回水管和凝汽器6连接,冷却回水管上安装有水泵,将凝汽器6冷却后生成的热水输送回冷却塔81内进行冷却降温,形成了冷却水循环。

另外,所述喷淋管84每个出水口上均设置有雾化喷嘴841,提高热水和向上流动的冷却空气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果。所述冷却塔81内设置有收水器87,所述收水器87位于风机82和喷淋管84之间,收水器87能够将喷淋在填料层85上的热水所形成的热蒸汽中的水分回收并循环使用,提高节能环保的效果。

对于汽轮机5来说,凝汽器6的真空度直接影响到乏气的排放,如果凝汽器6的真空度下降,则会导致汽轮机5热耗和气耗增大,其做功性能会降低,从而使得汽轮机5的高转速运行出现安全隐患,为确保本实施案例汽轮机5装置能够稳定地维持搞转速和高效率,需保障凝汽器6的真空度。而所述凝汽器6的真空环境是由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提供的,由于所述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从凝汽器6中抽出的水气温度较高,会导致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温度逐渐升高,从而降低其抽气性能。

因此,发电系统还包括主冷却机构4、预冷却机构3,所述主冷却机构4用于对所述储水箱2内的水进行冷却,所述预冷却机构3用于对所述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进行预冷却。本实施案例通过主冷却机构4对储水箱2内的水进行冷却,降低储水箱2内的水温,使得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的进水温度得以降低,再通过预冷却机构3对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进行预冷却,使得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排回储水箱2的水温降低,从而起到了对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有效的降温作用,以保持其抽气性能。

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包括抽气室11、进水室15、喉管16、余气室17,所述抽气室11的第一端部11A、第二端部11B分别设有进水口11a、出水口11b,所述进水室15连接在抽气室11的第一端部11A上,并在连接处设置有伸入抽气室11内的喷射嘴151,所述喷射嘴151构成进水口11a,所述进水室15设有连接储水箱2的抽水输入管18,所述水泵设置在抽水输入管18上,所述喉管16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抽气室11的第二端部11B、余气室17,喉管16连接在抽气室11的一端部构成出水口11b,所述余气室17设有水汽混合排放口171、余气口172,水汽混合排放口171设有连接储水箱2的抽水输出管19,所述抽水泵21的侧部设有连接凝汽器6的气管14。

所述抽水泵21将储水箱2内的水通过抽水输入管18送入进水室15内,进水室15内的水从进水口11a处喷入抽气室11内,再由出水口11b进入喉管16,高速水流在抽气室11内形成真空负压环境,从而将凝汽器6内的水气抽入抽气室11内,并随水流射出,高速水流和被抽入的水气混合,经喉管161扩压后在稍高于大气压的情况下随水从水汽混合排放口171通过抽水输出管19排回储水箱2内,余气室17内多余的水气从余气口172排放而出。

对于预冷却机构3,包括冷却筒31、预冷却输入管32、预冷却输出管33,所述冷却筒31的两端具有允许喉管16穿过的通孔,并且冷却筒31套于喉管16之外在通孔处可以设置密封圈,以避免水流外溢出冷却筒31。另外,所述冷却筒31的长度尽量接近喉管16的长度,以提高预冷却对于喉管16的覆盖范围。所述预冷却输入管32连接冷却筒31、抽水输入管18位于抽水泵21和进水室15之间的部分,所述预冷却输出管33连接冷却筒31、储水箱2。所述预冷却机构3和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共享抽水泵21来提供水,可以减少泵的设置数量。

在本实施案例中,所述预冷却输入管32和预冷却输出管33连接冷却筒31的具体位置分别靠近其两端,使得水能够在冷却筒31内流动,和喉管16的外壁能够充分接触来进行热交换,起到了较好地预冷却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预冷却输入管32和抽水输入管18相连接处设置有分流阀34,通过分流阀34能够调节对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预冷却机构3的水量分配比例,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合理调节设置。

对于冷却筒31,所述冷却筒31的内壁上设置有由内壁向内凸起形成的筋条35,用于延长水流在冷却筒31内的流径路程,增加了冷却筒31内的水和喉管16外壁的接触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其预冷却的效果。

再进一步地,所述筋条35在所述冷却筒31的内壁上沿着冷却筒31的长度方向螺旋延伸,使得冷却筒31内的水流呈涡流状,在能够起到延长水流在冷却筒31内的流径路程的前提下,还能够避免水流撞击筋条35,一方面撞击会产生一定的震动,不利于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运行时的稳定状态,另一方面,撞击还会产生热量,不利于对喉管16的预冷却。

对于储水箱2,所述储水箱2内设有分隔板22,所述分隔板22的底端位于储水箱2的底部,分隔板22的顶端和储水箱2的顶部留有间距。所述分隔板22将储水箱2内分为热水区域23和冷水区域24,所述抽水输入管18、所述抽水输出管19分别连通冷水区域24、热水区域23。所述冷水区域24的水温大于热水区域23,抽水输入管18将冷水区域24的冷水抽入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和预冷却机构3中,因此冷水区域24的冷水水面高度会逐渐降低,抽水输出管19将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产生的热水输入热水区域23,会使得热水区域23的热水水面高度逐渐增高,高于分隔板22顶端后,热水才会持续并且缓慢地流入冷水区域24,使得热水区域23和冷水区域24保持温差,起到进一步降低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温度的作用。

对于主冷却机构4,包括至少一个冷水管41,所述冷水管41穿入并穿出储水箱2,并且在储水箱2内的部分多处弯折,冷水管41内流淌冷却水,同时对热水区域23的热水和冷水区域24的冷水进行持续的降温。

对于射水抽气真空装置1,抽气室11内设置有射水管12,射水管12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水口11a和出水口11b,射水管12上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抽气孔121,水流由进水口11a高速射出,因此在射水管12的周围形成了真空负压环境。

所述抽气室11内设置有抽气腔S,抽气腔S内设置有抽气仓13,所述抽气仓13为中空结构,抽气仓13围绕射水管12设置并且可以转动,所述抽气仓13具有多个能够始终和抽气腔S的侧壁滑动接触的触角131,抽气仓13在相邻两个触角131之间的部分为仓壁,因此相邻两个触角131、抽气腔S侧壁、抽气仓13限定了一个抽气空间P,所述抽气腔S内的多个抽气空间P均为独立的密闭空间。所述抽气仓13在对应每个抽气空间P的仓壁上设有进气结构132,进气结构132允许水气由抽气空间P进入抽气仓13。所述抽气腔S的侧壁设有多个进气口11c,进气口11c通过气管14从凝汽器6内抽入水汽,所述抽气仓13转动时,触角131依次经过进气口11c,当抽气空间P对应的前一个触角131进过进气口11c时,该抽气空间P和进气口11c连通,被抽水气由进气口11c进入抽气空间P内,然后再由进气结构132进入抽气仓13内,进入抽气仓13的水气在射水管12周围形成的真空负压环境的作用下,由抽气孔121进入射水管12内,并随水流射出。

在本实施案例中,抽气空间P内的水气在射水管12周围真空负压环境的作用下,由进气结构132进入抽气仓13再被射水管12抽走,从而使得抽气空间P在下一次进气前降低了内部气压,抽气空间P和下一个进气口11c连通时,在抽气空间P和进气口11c之间形成了稳定的气压差,因此可以提高进气口11c的进气效率,而多个进气口11c通过循环式的方式给每个抽气空间P输送水气,综合提高了抽气的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抽气空间P的体积随着抽气仓13的转动周期性地增大和减小,并且所述抽气空间P在体积增大的过程中和进气口11c连通,在体积减小前和进气口11c断开。所述抽气空间P在进气时会提高抽气空间P内的气压,从而缩小和进气口11c之间的气压差,而抽气空间P在进气的同时体积不断增大会降低气压的增幅,从而有利于抽气空间P的总体进气量。所述抽气空间P通过进气结构132被射水管12抽走会使得抽气空间P内的气压下降,从而缩小抽气空间P和射水管12周围真空负压环境的气压差,而抽气空间P周期性的缩小体积会提高抽气空间P的气压,以降低气压差的降幅,因此在这种进气、抽气的机制下,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抽气的效率。

在本实施案例中,所述进气结构132设置为泄压阀。所述泄压阀是基于气压差来实现气流通向的,所述抽气空间P在进气时持续提高其内部气压,当抽气空间P的气压和射水管12周围真空负压环境之间的气压差达到泄压阀的阈值时,泄压阀开启,使得抽气空间P内的水气进入抽气仓13内继而再被射水管12抽走,而抽气空间P周期性的体积缩小会延长泄压阀的开启时长,当气压差低于阈值后泄压阀关闭。在泄压阀关闭的期间内,能够使得射水管12周围的负压真空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从而能够间歇性地恢复射水管12的抽气性能,因此将进气结构132设置成泄压阀能够实现间歇性的抽气方式,可以进一步提高抽气效率。

由于所述抽气空间P在进气过程中其内部气压逐渐增大,使得抽气空间P和进气口11c之间的气压差逐渐降低,因此进气口11c的进气速率是逐渐降低的,基于此,每个所述抽气空间P的体积变化周期不同步,能够避免进气口11c的进气同步化。

对于气管14,其包括进气总管141、多个由进气总管141分流的进气支管142,所述进气支管142连接进气口11c,由于进气口11c的进气不同步,使得进气总管141交替式地向各个进气支管142输送水气,因此从凝汽器6抽出水气的速率变化波动较小,从而提高了抽气的平稳定。

另外,所述进气口11c的数量和所述抽气仓13转动一整周后所述抽气空间P所经历的周期数量相同,使得抽气空间P随着抽气仓13的转动,每经历一次体积增大再减小的过程均对应一次进气,提高了整体的抽气效率。

在本实施案例中,所述抽气仓13的内部空间是不分隔的,也可以在抽气仓13内对应每个触角131处设置分隔构件,分隔构件和射水管13表面滑动接触,将抽气仓13的内部空间分隔成多个,并且和抽气空间P一一对应。

更为具体地,在本实施案例中,所述抽气室11呈圆筒状结构,其内部设置有隔板111,所述隔板111呈圆形且垂直于抽气室11的中轴线,隔板111的边缘和抽气室11的内表面滑动接触,隔板111可以绕抽气室11的中轴线转动。所述射水管12和抽气室11公中轴线,并且贯穿所述隔板111。所述抽气室11在隔板111到第二端部11B之间的内表面上设有呈长椭圆形的壳体112,壳体112的两端连接在抽气室11的内表面上。壳体112、隔板111、第二端部11B构成所述抽气腔S,壳体112则构成了抽气腔S的侧壁。所述隔板111距离第一端部11A较近,使得抽气腔S占据了抽气室11内的大部分空间。所述隔板111面向第二端部11B的一面上固定所述抽气仓13,所述抽气仓13的中心偏离隔板111的中心。所述抽气仓13的偏心位置和壳体112的形状设置可以参考转子发动机,隔板111的转动可带动抽气仓13转动,触角131即可在壳体112的内壁上滑动。

在本实施案例中,抽气仓13呈三角形结构,触角131设置有三个,抽气空间P被限定为三个,抽气仓13转动一整周后经历两次体积增大减小,因此进气口11c设置为两个。

对于所述隔板111的转动驱动方式,在本实施案例中,所述抽气室11内的第一端部11A上设置有驱动电机111-1,驱动电机111-1优选设置为减速电机,或者可以增设减速器,驱动电机111-1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传动轮111-2,所述隔板111面向第一端部11A的一面上设有围绕射水管12的第二传动轮111-3,所述第一传动轮111-2和第二传动轮111-3啮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案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案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案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案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63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