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机器或发动机、一般的发动机装置、蒸汽机
-
一种低展弦比高压涡轮端弯导流叶片及具有其的涡轮机
本发明涉及涡轮机叶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展弦比高压涡轮端弯导流叶片及具有其的涡轮机。低展弦比高压涡轮端弯导流叶片,叶片本体呈“J”型,所述叶片本体的凹面为压力面,所述叶片本体的凸面为吸力面;所述叶片本体的弯曲角度为5°~13°,所述叶片本体弯曲部的高度占整个叶片高度的30%~90%;所述叶片本体的高度与叶片本体的弦长的比值为0.4~0.6。叶片本体采用轮毂端壁径向弯曲结构,使动叶顶前缘鞍点位置向下游后移,减小吸力面马蹄涡分支影响范围,使得吸力面马蹄涡分支影响范围集中在叶片吸力面附近,由此使上通道涡与周边流体作用降低,减小流体流动损失,能够有效提高涡轮效率。
2023-04-18 -
基于燃烧室负压驱动进气门进气的活塞发动机及运动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燃烧室负压驱动进气门进气的活塞发动机及运动方法,本发动机的排气门采用传统的凸轮轴控制方式控制、进气门位于活塞中部通过燃烧室负压开启从曲轴箱内部进气;采用了燃烧室顶部使用一个超大排气门及活塞中部使用一个超大进气门结构,所以不必考虑进排气门的尺寸限制问题尽可能的扩大进排气效率提升发动机功率。且有效率的减小机构的复杂程度、体积、重量及成本。使其结构更为紧凑和一体化,实现了航空发动机的轻量化设计。
2023-04-18 -
一种高性能车用钛合金排气管及加工工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性能车用钛合金排气管及其加工工艺,选用钛合金直管采用分割焊接成型法制造钛合金排气管。钛合金排气管包括本体(1),在本体(1)上具有至少一个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弧度为A°,所述弯曲部由多个管弯头(12~N)依次通过真空氩弧焊焊接构成。与传统不锈钢材料、折弯工艺相比,本发明钛合金排气管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质量一致性,平均减重率在45%以上;显著提高了承受高温气浪脉冲载荷的冲击力,克服了弯曲部易疲劳破损的缺点;不锈蚀,寿命更长,填补了车用钛合金排气管的市场空白。
2023-04-18 -
发动机气缸盖水套可变流量分配控制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发动机气缸盖水套可变流量分配控制装置及方法,该可变流量分配控制装置,设置在发动机缸盖上下水套连接部上,包括弹簧座和壳体,弹簧座镶嵌在缸盖上,弹簧座上设有弹簧,弹簧与调节活塞固定连接,调节活塞外套设有壳体,壳体与调节活塞之间设有高压气室,壳体上设有与高压气室连通的进气口。壳体与调节活塞直接形成的高压气室在外部高压气体压力调节控制系统的作用下,按工况需要提供不同的驱动压力,以调节活塞的行程和位置;不同的调节活塞位置,使得上下水套的连通截面积发生改变,从而调节上下水套水流量的分配。
2023-04-18 -
一种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包括密封外筒,所述密封外筒的内表壁设置有合金内胆,所述密封外筒的内壁与合金内胆的外壁之间形成有衔接卡槽,所述密封外筒的顶部固定连通有气流扩增机构,所述合金内胆的内部设置有废气净化机构,所述气流扩增机构包括一组排气孔洞,机构采用多通道废气排放的形式,进而可加速废气流动的速率,利用管道分流可极大降低废气累积堵塞的问题,减少单管排气所存在的弊端,同时利用机械驱动进一步提升气体分流的速率,使得设备气体排放速度要远大于船舶废气排放的速率,避免废气在管内滞留和堆积,并在气压的影响下回流至动力机组内,从而保证机组在正常运转下废气也可得到最有效的处理。
2023-04-17 -
应用于涡轮叶片压力面的层板冷却结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涡轮叶片压力面的层板冷却结构,包括:叶片压力面基体;冲击板,与叶片压力面基体平行间隔设置,冲击板与叶片压力面基体之间形成内腔,冲击板上设置有冲击孔,冲击孔连接冲击板的外侧和内腔;多个鞍马形扰流部,间隔排列于内腔中,每个鞍马形扰流部均包括基座部和两个凸起部,基座部与冲击板或者叶片压力面基体连接,两个凸起部间隔设置在基座部上,且两个凸起部之间形成扰流凹槽。通过在层板通道布置鞍马形扰流部,获得优于长圆型扰流柱排的换热效果,本发明的层板冷却结构,具有方法简单,加工方便,效果明显的特点,可应用于各种涡轮叶片压力面内部冲击结构。
2023-04-17 -
一种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加热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加热装置,包括烟气传输主路、燃烧炉膛,所述燃烧炉膛的输出端插入烟气传输主路,所述燃烧炉膛的内部安装有炉膛采集器和燃烧器,所述烟气传输主路的输入端安装有控制阀门,所述烟气传输主路的内部安装有主路采集器,所述加热装置还包括采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控制模块和加热器,通过设置选择性催化还原的喷射管侧直接接入斜插式燃烧炉膛,用于燃烧器的直接燃烧,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与内燃机主管路烟气进行混合以提高内燃机的烟气温度,所制成烟气加热装置结构紧凑,便于布置,制备工艺简易成本低,便于生产维护,可根据不同排气管径调整燃烧器功率,热效率与经济效益高。
2023-04-17 -
一种基于MPC的汽轮机中排压力控制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MPC的汽轮机中排压力控制方法,包括:获取过往中排压力数据;使用STL分解法将历史长度为m1的过往中排压力数据分解为趋势数据、周期数据和噪声数据;定义预测长度和控制长度,将分解获得的趋势数据和周期数据分别输入训练好的LSTM模型中,获得趋势数据预测值和周期数据预测值;将趋势数据预测值和周期数据预测值相加,获得中排压力预测值;基于中排压力性能指标、约束条件、中排压力实际值及中排压力预测值,确定中低压连通管阀的最优阀门开度,比较中排压力预测值与中排压力实际值,对中低压连通管阀进行调节,以对中排压力进行控制;将预测时域向前滚动一个步长,实现中排压力的滚动优化控制;本发明有效克服PID控制不及时的缺陷。
2023-04-17 -
发动机总成及摩托车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总成及摩托车,该发动机总成包括发动机、散热器、机油冷却器、机油滤清器和管路组件,机油冷却器串接于发动机和机油滤清器之间,机油冷却器用于冷却由发动机进入机油滤清器的机油,管路组件包括第一进管和第一出管,第一进管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和散热器连接,以使与发动机换热后的冷却介质回流至散热器,第一出管的两端分别与散热器和发动机连接,以使通过散热器散热后的冷却介质返回至发动机并与发动机进行换热,管路组件还包括第二进管,第二进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出管和机油冷却器连接,以使第一出管内的一部分冷却介质通过第二进管进入机油冷却器并在机油冷却器内与机油进行换热;该摩托车包括前述的发动机总成。
2023-04-16 -
用于蒸汽涡轮机的带有四个腔室和两个控制轮的喷嘴壳体
描述了一种用于蒸汽涡轮机(1000)的喷嘴壳体(1),该喷嘴壳体(1)包括至少部分地沿着蒸汽涡轮机(1000)的周向方向延伸的第一部段(2),其中,第一部段(2)限定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4),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4)彼此不流体连通并且沿着沿蒸汽涡轮机(1000)的周向方向的不同部段延伸,其中,第一部段(2)还包括构造成将第一蒸汽流从外部引入到第一腔室(3)中的第一入口(5)、构造成将第二蒸汽流从外部引入到第二腔室(4)中的第二入口(6)、与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4)流体连通的第一出口(7)以及与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4)流体连通的第二出口(8),以使得从第一入口(5)流动到第一腔室(3)中的第一蒸汽流能够通过第一出口(7)和第二出口(8)喷射到蒸汽涡轮机(1000)的流动路径中,并且从第二入口(6)流动到第二腔室(4)中的第二蒸汽流能够通过第一出口(7)和第二出口(8)喷射到蒸汽涡轮机(1000)的流动路径中。
2023-04-15 -
内燃机的润滑装置
内燃机(1)的润滑装置具备:油通路(4),其上游端(8)位于油底盘(3)内,下游端(9)与油泵(2)的入口(7)连接;过滤器(5),其设于油通路的上游端;以及旁通阀(20),其与油通路连接,在油通路内的负压增大到预定值以上时开阀从而吸引油底盘内的机油。
2023-04-15 -
配置蓄电池辅助动力的低临界工质发动机
一种配置蓄电池辅助动力的低临界工质发动机,涉及低临界工质动力、蓄电池电动力和制冷技术领域。重点解决以低临界工质取代化石燃料的问题。将低临界工质封闭循环,一次灌装长时间使用。引入电磁加热和微波催化技术,在发动机6汽缸中建立超临界温度和微波催化的环境,使进入汽缸的液态低临界工质迅速气化,形成爆发力,推动发动机6运转。引入制冷技术,对发动机6做功后的气态低临界工质进行强冷降温浓缩,提升液化还原效率。将低临界工质发动机与蓄电池动力输出装置组合成混合动力输出装置,由转换开关42依据缓冲室7中气压变化进行控制,交替运转,持续输出动力。本配置蓄电池辅助动力的低临界工质发动机技术适用于对燃油、燃气发动机进行改装。
2023-04-15 -
配置压缩气体辅助动力的低临界工质发动机
一种配置压缩气体辅助动力的低临界工质发动机,涉及低临界工质动力、压缩气体动力和制冷技术领域。重点解决发动机以低临界工质取代化石燃料问题。将低临界工质封闭循环,一次灌装长时间使用。引入电磁加热和微波催化技术,在发动机6汽缸中建立超临界温度和微波催化的环境,使喷入汽缸中的液态低临界工质迅速气化,形成爆发力,推动发动机6运转。引入制冷技术,对发动机6做功后的气态低临界工质进行强冷降温浓缩,提升液化还原效率,为发动机提供持续能量支持。将低临界工质发动机与压缩气体动力装置组合成混合动力输出装置,由转换开关43依据缓冲室7中气压变化,控制两种动力交替运转,持续输出动力。本发明适用于对燃油、燃气发动机进行改装。
2023-04-15 -
一种主再热联合旁路启动运行供热系统及使用方法
一种主再热联合旁路启动运行供热系统及使用方法,其供热系统,包括锅炉、汽机高压缸、汽机中压缸、汽机低压缸、凝汽器、蒸汽联箱以及加热器;锅炉过热器出口由主蒸汽管道分三路,第一路连通高压缸,高压缸连通至锅炉再热器,第二路可选择地通过高压旁路连通至锅炉再热器,第三路可选择地连通至蒸汽联箱,第一路和第二路可选择地连通至蒸汽联箱;锅炉再热器分别连至汽机中压缸及可选择地通过低压旁路可选择地连至蒸汽联箱;汽机中压缸分别可选择地连到蒸汽联箱及汽机低压缸,汽机低压缸连通凝汽器,蒸汽联箱通过加热器连至供热网。本发明能够增强机组热电解耦能力,且汽轮机或发电机事故时进行停机不停炉供热,有效提高企业供热可靠性。
2023-04-13 -
一种能量深度梯级利用的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属于物理储能领域,公开了一种能量深度梯级利用的空气储能系统及方法,本发明在各级压缩机的压缩空气出口的管路上沿压缩空气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熔盐换热器和水源换热器,在储能过程,高温压缩热存储于熔盐中,低温压缩热存储于水中,解决了压缩热高效存储问题。利用高温熔盐罐中高品位热量以及中温熔盐罐中的中品位热量能够分别提升一级透平和二级透平入口温度,进而提升透平发电效率;低品位热量储存于高温水源罐,一方面能够用于预热高温熔盐加热器冷端的空气温度,另一方面能够耦合有机朗肯循环进行发电,通过二级低温水源加热器对膨胀机入口的循环工质进行加热,因此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低品位热量,实现高效发电。
2023-04-11 -
一种具有双减震功能且散热安全高效的汽车散热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双减震功能且散热安全高效的汽车散热器,包括缓冲式高效汽车散热器,缓冲式高效汽车散热器包括散热器本体、散热风机、减震式散热架和引流散热管,散热器本体包括散热器外壳和内置于散热器外壳内的导流管,散热风机位于散热器本体的背面,减震式散热架包括安装板、浮动机构、横板和嵌入式缓冲器,安装板分设有两组且对称设置于散热器外壳的两侧,安装板的两端均通过螺栓固定于车体内且表面开设有两组浮动槽,浮动机构分设有两组且分别安装于两组浮动槽内。本发明所设计的缓冲式高效汽车散热器可以实现对散热器本体的双向缓冲减震处理,并且通过设计的引流散热管可以达到对散热器本体高效散热。
2023-04-11 -
一种新型蒸汽余热二级喷射耦合双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蒸汽余热二级喷射耦合双压有机朗肯循环系统,包括蒸发器、高压膨胀机、一级喷射器、二级喷射器、再热器、低压膨胀机、冷凝器、工质泵、一级抽汽阀门和二级抽汽阀门。降低高压膨胀机出口压力至正常冷凝压力以下,增大做功。将高压膨胀机的两次抽汽作为一、二级喷射器的工作流体,将高压膨胀机乏气作为引射流体,提高工质压力后,再次利用蒸发器出口热源提高工质温度,进行二次做功。提高系统做功能力的同时,充分利用低温热源热量。
2023-04-10 -
一种GPF碳载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GPF碳载量的确定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检测到满足预设条件时,确定GPF碳烟负荷测量值;根据确定GPF碳烟负荷测量值的时间戳,确定与时间戳相关联的前一时间周期所对应的GPF烟尘负荷模型值;若GPF碳烟负荷测量值与GPF烟尘负荷模型值之间的差值小于预设差值阈值,则将初始值修正为GPF碳烟负荷测量值;基于GPF碳烟负荷测量值和预先建立的一维图表,确定与时间戳对应的碳载量。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提出一种新的GPF碳载量确定方法,解决了GPF碳载量计算精确度低的问题,提高了GPF碳载量的准确度,为GPF的再生提供了科学准确的依据。
2023-04-10 -
一种用于汽车尾气的低碳排放处理设备
本发明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汽车尾气的低碳排放处理设备,所述进气分气管的右端前后侧均连接有过滤管,所述过滤管的右侧连接有出气合气管,所述出气合气管的右端连接有三元催化器,所述三元催化器的右端连接有半封闭式出气管,两侧所述过滤管的下端均连接有集碳开关,所述集碳开关的下端连接有集碳过滤器;所述过滤管的内腔中设置有过滤网和除碳转轴,所述除碳转轴的左端贯穿过滤网且其外侧套设有刮碳刀,本装置设置了两个过滤管,并在过滤管内设置有过滤网,通过过滤网提前对颗粒物进行粘附,可以避免颗粒物进入三元催化器,当其中一个过滤管被堵住后,可以可以切换到另一个过滤管进行排气。
2023-04-10 -
折弯冷却流道结构及TPMS拓扑优化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折弯冷却流道结构及TPMS拓扑优化方法,包括:流道、流动折弯以及多孔结构;多个所述流道之间通过所述流动折弯连接,所述流道侧壁上设置所述多孔结构。本发明利用多孔结构提高折弯通道的传热并降低流阻,与当前的折弯冷却通道相比,获得显著提升的传热性能,并且流阻和压损更小。
2023-04-10 -
一种汽轮机叶轮结构及其设计安装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轮机叶轮结构,包括叶片、垫块和叶轮,所述叶片和垫块依次安装在叶轮槽上,所述叶片包括叶身和T型叶根,所述垫块包括标准垫块和末垫块,所述末垫块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叶轮上,同时还提供了该汽轮机叶轮结构的设计安装方法。本发明能够实现叶轮上无锁口的叶片安装,将T型叶片以叶根宽度垂直于汽轮机轴线的方向放入轮槽后再旋转90°即可完成叶轮与叶片的装配,从而大大提高了叶片的装拆便利性以及安装效率,节省了锁口加工工序并避免了潜在的精度问题,并且叶片的安装与数目调整非常灵活,简单方便。
2023-04-09 -
一种用于测量尿素溶液液位的传感器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尿素溶液液位的传感器,包括综合传感元件、液位传感单元和信号处理单元,所述综合传感元件完全被尿素溶液覆盖,所述液位传感单元部分被尿素溶液覆盖,所述信号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综合传感元件和液位传感单元通过电气连接,用于产生第二激励信号和第三激励信号并分别发送至综合传感元件和液位传感单元,接收综合传感元件和液位传感单元发送的阻抗感测信号,根据阻抗感测信号计算尿素溶液液位。所述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尿素溶液的液位,不受尿素溶液晃动、超声波传感元件异常的影响,同时还能够诊断传感器感测值在正常范围内但不准确值的IR问题。
2023-04-08 -
用于发动机的多功能水泵连接管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多功能水泵连接管,其主要结构是:将EGR冷却器回水口、SCR后处理器回水口、以及水冷压气泵回水口与水泵连接管加工组成一个整体,而成为多功能水泵连接管。多功能水泵连接管的进水段与出水段设有折弯,EGR冷却器回水口、SCR后处理器回水口、水冷压气泵回水口置于多功能水泵连接管的进水口段;多功能水泵连接管的进水口与发动机的进水管路相连接;出水口与水泵进水口相连接。由于回水口汇集到位于发动机下部的多功能水泵连接管进水口处,它们各自的回水管路不再走向设计空间紧张的发动机缸盖部分,而是经发动机机体下部连接到多功能水泵连接管进水口处,因此整个回水管路布置更加简单合理。
2023-04-08 -
一种柴油车颗粒物捕集器DPF典型故障诊断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柴油车颗粒物捕集器DPF典型故障诊断系统和方法,包括:DPF控制器ECU通过CAN线通讯方式获取DPF进出口端压力及温度、出口端排气体积流量及GPS等数据;采用车联网技术,将ECU获取的数据传输至监控系统,动态计算DPF实际压降、车速数据并进行存储;根据DPF产品参数对DPF理论压降模型修正,再结合实际运行中DPF理论压降数据,并与DPF实际压降值进行比对。根据载体堵塞和破损典型故障特征,初步判断DPF故障状态;引入基于时间累积的故障确认和基于累计发生次数的故障确认方法,最终确认DPF是否存在堵塞或破损故障。本发明可以保证DPF出现载体堵塞和破损故障时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做出准确的判断,保障DPF高效、可靠运行。
2023-04-07 -
一种高转速高炉煤气能量回收透平
本发明涉及透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转速高炉煤气能量回收透平,以解决现有高炉煤气能量回收透平生产成本高,且效率无法在现有条件下进一步提升,其叶型无法适用于高转速的问题。该透平包括一级静叶、一级动叶、二级静叶和二级动叶,一级动叶叶栅的节距t12与一级动叶弦长b12的比值为0.68~0.75,二级动叶叶栅的节距t22与二级动叶弦长b22的比值为0.68~0.75;一级静叶最大厚度Cmax11与一级静叶弦长b11的比值为0.2~0.25,一级动叶最大厚度Cmax12与一级动叶弦长b12的比值为0.06~0.38,二级静叶最大厚度Cmax21与二级静叶弦长b21的比值为0.14~0.2,二级动叶最大厚度Cmax22与二级动叶弦长b22的比值为0.05~0.31。
2023-04-06 -
气体液化和冷能发电系统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气体液化和冷能发电系统,包括气体液化子系统和冷能发电子系统,所述气体液化子系统用于利用第一循环工质对待液化气体进行液化;所述冷能发电子系统用于利用第二循环工质进行发电。两个子系统均基于布雷顿热力学循环,且主路循环工质可相同,因此两个子系统的核心部件如压缩机、膨胀机、换热器、回热器等可以通用。两个子系统可以根据液态气体的生产和使用地点灵活配置,如生产地点和使用地点接近时,两个子系统可通过阀门和管路的连接组成一套系统,以节约设备投资;如生产和使用地点相距很远,两个子系统可完全独立工作。本系统在发电的同时,还可实现制冷需求,并且两个热力学循环均为闭式循环,无排放无污染。
2023-04-05 -
集成热化学转化的热泵储电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网级储能领域的集成热化学转化的热泵储电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压缩机、膨胀机、换热器、反应容器、储冷层、蒸汽发生器、发电机等部分组成。在该系统中,充电时,电能驱动压缩机将工作流体压缩至高温高压状态,工作流体在反应容器内放热并使氢氧化钙发生分解生成氧化钙;放电时,低温低压状态的工作流体经压缩机压缩后与水蒸气混合流入反应容器,水蒸气与氧化钙反应放热,工作流体吸热后达到高温高压状态,并进入膨胀机做功,膨胀机驱动发电机发电。经过这样一整套完整的充电和放电循环,新能源电力的稳定性差和周期性波动问题被很好地解决,这为新能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方案。
2023-04-05 -
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和车辆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压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和车辆,包括增压器冷却子系统、低温冷却循环子系统和高温冷却循环子系统,所述增压器冷却子系统与所述低温冷却循环子系统不直接接通,所述增压器冷却子系统与所述高温冷却循环子系统接通,用于避免增压器轴承热量对所述低温冷却循环子系统中低温冷却循环水进行加热。能够使系统性能匹配更合理,满足不同工况下增压后的气体温度限值的控制要求及更优的发动机性能,减少爆震。
2023-04-04 -
颗粒捕集器再生控制的方法、系统、设备及车辆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颗粒捕集器再生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基于用户触发的熄火请求,检测是否触发再生后运行请求;若是,则响应于用户触发的再生后运行请求,控制车门上锁以使车辆进入锁车状态,并执行颗粒捕集器DPF的再生策略;在检测到所述颗粒捕集器DPF再生结束后,控制发动机恢复怠速后,控制整车的电源模式处于第二电源模式,以使所述车辆进入锁车后的休眠状态;其中,所述颗粒捕集器DPF的再生策略包括:控制整车的电源模式处于第一电源模式,且控制所述发动机从怠速状态开始提高转速,以使车辆在所述第一电源模式下,保障所述颗粒捕集器DPF的继续再生。本发明通过增加再生熄火后运行策略,解决了驻车再生时间长,用户无法长时间值守的问题。
2023-04-04 -
发动机风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风扇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通过获取缓速器扭矩和传动轴转速,通过所述缓速器扭矩和所述传动轴转速计算获得缓速器功率;根据所述缓速器功率选取对应的控制策略,根据所述控制策略确定预设缓速器水温风扇转速曲线,所述预设缓速器水温风扇转速曲线为不同缓速器水温和不同风扇转速对应的映射曲线;实时检测所述缓速器的当前水温,根据所述当前水温和所述预设缓速器水温风扇转速曲线调节发动机风扇转速,能够降低缓速器工作时的风扇转速,在保证缓速器正常工作的同时降低了风扇噪音,提升了发动机风扇控制的精度,提升了用户;驾驶体验,提高了发动机风扇控制的速度和效率。
2023-04-04 -
面向液冷动力源的自适应优化热管理控制方法、系统以及热管理系统
本发明提供面向液冷动力源的自适应优化热管理控制方法、系统以及热管理系统,实现变化工况下高性能温度控制,保障动力源的高效稳定运行。时延估计模块和状态预估器模块准确估计系统时延和系统内部实时的无时延状态,补偿温度超调、响应慢等性能衰减;针对变化工况下动力源产热量和散热器散热量的测量与估计难题,干扰估计器测量动力源和散热器出口冷却液温度信息可准确估计出系统的不确定热交换量,节省成本,针对热管理系统能耗优化问题和内部温度一致性问题;平衡点优化模块在满足温度一致性要求的前提下计算出对应系统最优能耗的散热器出口温度工作点;针对高性能的温度跟踪控制需求,状态跟踪控制模块可以实现快响应、高精度的温度控制。
2023-04-04 -
一种电锅炉与热电联产机组负荷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锅炉与热电联产机组负荷控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通过机组电负荷分配系统将电网负荷指令分别分配至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和电锅炉负荷控制系统,通过机组协调控制系统和电锅炉负荷控制系统共同调节机组上网电负荷;当调度指令开始变化时,机组电负荷分配系统实时计算火电机组变化速率,并根据设定负荷变化率的要求,调整电锅炉负荷变化率,使机组上网电负荷变化速率和负荷响应时间满足要求。本发明通过配备电锅炉实现热电联产机组的热电解耦,提高了机组的灵活性,提升了机组的负荷变化速率及相应速度,有助于于新能源消纳及火电机组自身的生存能力。
2023-04-03 -
水泵装配结构、水泵及汽车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泵装配结构、水泵及汽车,水泵装配结构包括水泵支架及水泵机壳,水泵支架设置有第一安装部,水泵机壳设置有第二安装部,其中,第一安装部与第二安装部其中一者设置有基准孔,另一者设置有条形孔,基准孔及条形孔用于供连接于发动机缸体的安装件穿过,基准孔的深度方向与条形孔的深度方向平行,且基准孔设置于条形孔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本申请中水泵支架与水泵机壳连接成一体后,可以利用基准孔与条形孔准确定位于发动机缸体上,因为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上具有一定活动空间,即便水泵支架与水泵机壳装配后有一定误差,也能保证水泵支架与水泵机壳能轻松装配至发动机缸体上,降低了装配难度,提高了水泵的使用可靠性。
2023-04-03 -
一种油气分离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气分离器,包括设有进气孔、出气孔的外壳体,进气孔通过管路与曲轴箱连接,外壳体内通过分隔板,分隔出第一分离腔、第二分离腔,外壳体上设有与第一分离腔连通的第一回油孔、与第二分离腔连通的第二回油孔,第一分离腔内设有一级油气分离结构,在分隔板上设有贯通第一分离腔、第二分离腔的精进气孔,第二分离腔内设有二级油气分离结构,二级油气分离结构包括覆盖精进气孔的纤维棉、交叉设置在第二分离腔左右两侧的挡板,从而在第二分离腔内的挡板之间形成蛇形流道,挡板在左右方向的宽度等于第二分离腔宽度的0.6‑0.8倍。本发明既可确保良好的油气分离效果,又可最大限度地简化结构、方便加工、控制成本。
2023-04-03 -
减小端壁热负荷的涡发生器与气膜孔组合结构及燃气涡轮
本发明一种减小端壁热负荷的涡发生器与气膜孔组合结构及燃气涡轮,属于燃气涡轮领域;包括设置于端壁上的涡发生器和气膜孔,所述涡发生器位于气膜孔的上游;通过涡发生器产生与马蹄涡涡量相反的分离涡从而减弱马蹄涡的强度;通过气膜孔通入冷却流对端壁进行冷却。本发明能够明显抑制静叶前缘马蹄涡强度并减小端壁的热负荷,保证高压燃气涡轮安全高效地运行。本发明的涡发生器与气膜孔组合结构对目前减小端壁热负荷具有普遍适用性。
2023-04-03 -
一种前缘自引气和叶顶自适应喷气的静子叶片
本发明一种前缘自引气和叶顶自适应喷气的静子叶片,属于叶轮领域;所述静子叶片内部设置有流道,所述流道包括叶片前缘进气孔、叶顶喷气孔和内部腔体,由叶片前缘进气孔吸入的来流气流通过叶片内部腔体流至叶顶喷气孔处,并从叶顶喷气孔处喷向静子叶尖间隙。本发明以叶片前缘进气孔、内部腔体和叶顶喷气孔形成流道,构成自引气和自适应叶顶喷气的静叶结构,可实现抑制叶尖泄漏流的被动控制。与传统喷气技术相比,本发明不需要附加外部喷气设备,具有自引气的特点,在结构上有简单、轻质的技术优势;与带冠叶片等叶尖造型叶片相比,无需增加端区质量;叶顶喷气能够有效抑制叶尖泄漏流,减小叶尖泄漏流流量。
2023-04-03 -
一种防爆柴油机用尾气处理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爆柴油机用尾气处理系统及方法,涉及废气处理技术领域,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器、信号处理器、后处理控制器、再生指示灯和主动再生请求开关,后处理控制器包括DPF控制模块和SCR控制模块,数据采集器用于采集多个本安信号;信号处理器用于将本安信号转换为第一非安信号和第二非安信号;DPF控制模块用于基于第一非安信号,确定颗粒捕捉器是否需要进行主动再生;SCR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第二非安信号,确定是否发送尿素喷射信号和尿素加热信号;主动再生请求开关用于发送主动再生请求信号;电子控制单元用于根据尿素喷射信号、尿素加热信号、主动再生请求信号,对应调整尿素喷嘴电磁阀、尿素加热电磁阀、颗粒捕捉器的工作状态。
2023-04-02 -
一种降低柴油机PN排放的ASC载体及其发动机排气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降低柴油机PN排放的ASC载体及其发动机排气系统,ASC载体包括多个纵向延伸的平行通道,所述平行通道壁面设置有氨氧化催化涂层,其中一部分平行通道是在入口端开放且出口端封闭的入口通道,另一部分的平行通道是在入口端封闭且出口端开放的出口通道,入口通道与出口通道之间相邻设置,入口通道与出口通道通过两者之间共壁面上设置的微孔相互连通,ASC载体壁面微孔的中值孔径为DPF载体壁面微孔中值孔径的1.2‑1.5倍。本发明实现效拦截捕捉颗粒,既能达成大于85%的捕集效率,又能有效降低ASC载体的阻力,在每次触发DPF再生时,阻力不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和油耗。
2023-04-02 -
一种发动机冷却方法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方法,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实时获取发动机出水端的出水温度以及发动机的负载状态,根据所述出水温度和负载状态判断发动机的当前工况;若所述发动机的当前工况为轻负高温状态,则获取发动机的进水端和出水端的温度差,并根据所述温度差控制风扇的运转速度,以降低水箱中水的负温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本发明有效的降低了风扇功耗,避免了因风扇切换之后导致风扇对水箱中的水过度冷却,发动机水温下降过快,正常油耗偏高的问题。
2023-04-02 -
径流式流线隧道轮
本发明提出一种径流式流线隧道轮,包括:开孔端面;外廓环面,所述外廓环面一端抵接于所述开孔端面;开孔环面;后端面,所述后端面抵接于所述开孔环面;若干流线隧道,每条所述流线隧道的一端的端面隧道口设置在所述开孔端面上,所述流线隧道的另一端环面隧道口开设在所述开孔环面上;所述隧道轮相比于叶片式结构,结构坚固不易损坏,且转速更高,功率密度更大。
202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