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远程快速燃油供给系统、控制方法及起重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一种远程快速燃油供给系统、控制方法及起重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远程快速燃油供给系统、控制方法及起重机,属于工程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流动式起重机工作环境主要集中在野外、郊区、工地等区域,距离加油站较远或者进出作业场地不方便,加油比较困难;同时工程机械要求较长的作业时间、较高的出勤率,这些都需要较大的燃油箱容积。

一般通过优化整机布局或者开发异形燃油箱增加燃油箱容积。但受限于整机布置空间,燃油箱容积无法无限制增加;同时,异形燃油箱需要成型模具制造,投入成本较高。

现有流动式起重机由上装、底盘组成,上装负责施工作业,底盘负责行驶转场。上装、底盘一般各有一套动力系统为其提供动力,其中动力系统包含发动机、燃油箱等零部件,上装燃油箱为上装发动机提供燃油,底盘油箱为底盘发动机提供燃油,上装燃油箱与底盘燃油箱相互独立。但存在如下缺陷:上装受限于发动机舱结构限制,燃油箱容积偏小,导致作业时间偏短,需要频繁加油,降低了整机出勤率;底盘行驶转场频率低,燃油消耗量少,底盘燃油箱长期剩余较多的燃油;由于上装燃油箱与底盘燃油箱相互独立,因此底盘燃油箱无法为上装发动机提供燃油;上装燃油箱安装位置高,加油操作不便;爬高操作,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远程快速燃油供给系统、控制方法及起重机,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有效延长了整车使用时间,大幅提高了整机出勤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远程快速燃油供给系统,包括第一燃油箱、第二燃油箱、连接装置以及用于连通第一燃油箱和第二燃油箱的补油管路和通气管路;

连接装置包括补油支路和通气支路;

补油管路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出油管、电动输油泵、螺旋伸缩出油管、连接装置补油支路和第二出油管,第一出油管连接第一燃油箱,第二出油管连接第二燃油箱;

通气管路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通气管、连接装置通气支路和螺旋伸缩通气管,第一通气管连接第二燃油箱,螺旋伸缩通气管连接第一燃油箱。

进一步地,前述连接装置补油支路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单向阀、第一快换阳接头、第一快换阴接头和第一球阀,第一单向阀的进油口连接螺旋伸缩出油管,第一单向阀的出油口连接第一快换阳接头,第一球阀的一端连接第二出油管。

进一步地,前述连接装置通气支路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二单向阀、第二快换阳接头、第二快换阴接头和第二球阀,第二单向阀的出气口连接螺旋伸缩通气管,第二单向阀的进气口连接第二快换阳接头,第二球阀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通气管。

进一步地,前述连接装置为中心回转体接头。

一种远程快速燃油供给控制方法,应用前述任一项的系统,包括如下步骤:

检测第一燃油箱液位传感器、第二燃油箱液位传感器和电动输油泵信号,若存在故障,则进行检修,否则执行下步操作;

采集第一燃油箱液位传感器、第二燃油箱液位传感器液位信息,若满足第二燃油箱液位≤n1且第一燃油箱液位≥n2条件后,控制电动输油泵执行补油,否则不执行补油;

若补油过程中,采集到第一燃油箱液位为0或第二燃油箱液位为100%,系统停止补油。

进一步地,前述还包括提示功能:当第二燃油箱液位低于数值n3时, 控制器提示补油;若此时同时第一燃油箱液位低于数值n4时,控制器提示前往加油站加油。

一种远程快速燃油供给的起重机,包括前述任一项的系统。

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1、携带更多的燃油,减少了加油频次,提高了整机使用时间。

2、加油方便,可以通过一个燃油箱加满其他燃油箱。

3、燃油加注速度快,可实现大流量、短时长补油,缩短了整机停工时间。

4、螺旋伸缩管可灵活拉伸,快换接头可快速连接第一、第二燃油箱,操作简单、方便。

5、系统工作时燃油箱之间通过通气管路连通,不工作时单向阀闭锁,将燃油封闭在系统内部,避免了燃油泄漏。

6、控制方法具有自诊断、提醒功能,使用更加安全、人性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燃油箱安装位置;

图2是本发明燃油供给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连接装置一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连接装置二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控制方法逻辑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的含义:1-上装;2-回转支撑;3-底盘;4-第二燃油箱;5-第一燃油箱;6-第一出油管;7-电动输油泵;8-螺旋伸缩出油管;9-连接装置;10-第二出油管;11-第一通气管;12-螺旋伸缩通气管;13-第一单向阀;14-第一快换阳接头;15-第一快换阴接头;16-第一球阀;17-第二单向阀;18-第二快换阳接头;19-第二快换阴接头;20-第二球阀;21-中心回转体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特征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详细的说明,而不是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根据起重机实际使用工况特点,公开了一种远程快速燃油供给系统。

本发明的燃油箱安装位置如图1所示。上装1通过回转支撑2与底盘3连接,回转支撑2具有360°回转功能,上装1相对底盘3可以任意角度转动。第二燃油箱4安装在上装1上,可随上装任意转动,第一燃油箱5安装在底盘3上,本发明在第二燃油箱4任意转动位置时实现第二燃油箱4与第一燃油箱5连接,由第一燃油箱5向第二燃油箱4快速补油,同时具有自动停止补油功能。

本发明的燃油供给系统如图2所示。该系统包含第一燃油箱5、第二燃油箱4、第一出油管6、电动输油泵7、螺旋伸缩出油管8、连接装置9、第二出油管10、第一通气管11、螺旋伸缩通气管12。

补油管路由第一出油管6、电动输油泵7、螺旋伸缩出油管8、连接装置9、第二出油管10组成,通气管路由第一通气管11、连接装置9、螺旋伸缩通气管12组成。燃油供给系统运行时,燃油通过补油管路由第一燃油箱5输送至第二燃油箱4,同时第二燃油箱4内被压缩气体通过通气管路输送至第一燃油箱5。

螺旋伸缩出油管8、螺旋伸缩通气管12为成型管,自由状态为收缩状态,便于放置,使用时可以快速拉伸。

电动输油泵7由电动机、输油泵组成,电动机受控制器控制可以实现转速调节、自动停机等功能,从而实现电动输油泵7的压力、流量自动调节。

连接装置实现结构有两种,即连接装置一、连接装置二。

连接装置一,如图3所示,包括补油支路和通气支路。

在补油支路上依次设有第一单向阀13、第一快换阳接头14、第一快换阴接头15和第一球阀16,第一单向阀13的进油口连接螺旋伸缩出油管8,第一单向阀13的出油口连接第一快换阳接头14,第一球阀16的一端连接第二出油管10。

在通气支路上依次设有第二单向阀17、第二快换阳接头18、第二快换阴接头19和第二球阀20,第二单向阀17的出气口连接螺旋伸缩通气管12,第二单向阀17的进气口连接第二快换阳接头18,第二球阀20的另一端连接第一通气管11。

车辆行驶、作业时,燃油供给系统不工作,第一球阀16关闭,第一快换阳接头14和第一快换阴接头15脱开;螺旋伸缩出油管8以全缩状态与第一出油管6、电动输油泵7、第一单向阀13、第一快换阳接头14一起放置在底盘上;螺旋伸缩通气管12以全缩状态与第二单向阀17、第二快换阳接头18一起放置在底盘上。此状态下,由于第一球阀16、第二球阀20处于关闭状态,第二燃油箱4内的燃油不会泄露;同时,第一单向阀13、第二单向阀17处于闭锁状态,第一燃油箱5内燃油也不会泄露。

车辆停止运行驻车、需要补油时,快速将螺旋伸缩出油管8、螺旋伸缩通气管12拉出,将快换阳接头与其对应的快换阴接头对插连接,打开对应球阀,然后开启电动输油泵7,此时电动输油泵7将燃油从第一燃油箱5抽出并推开第一单向阀13,通过螺旋伸缩出油管8、第一出油管6将燃油注入第二燃油箱4中;同时第二燃油箱4内空气被压缩、压力升高,然后推开第二单向阀17,通过第一通气管11、螺旋伸缩通气管12将空气注入第一燃油箱5中;通过第一通气管11、螺旋伸缩通气管12组成的通气管路,实现了第二燃油箱4与第一燃油箱5内压力动态平衡,进而实现由第一燃油箱5向第二燃油箱4大流量快速补油。

连接装置二,如图4所示:

连接装置二即为中心回转体接头21,连接上装与底盘,使上装与底盘两部分的连接管路具有360°相对回转运动,中心回转体接头装置内部有燃油、气体通道。

需要补油时,开启电动输油泵7,此时电动输油泵7通过第一出油管6将燃油从第一燃油箱5抽出,通过螺旋伸缩出油管8、中心回转体接头21、第一出油管6将燃油注入第二燃油箱4中;同时第二燃油箱4内空气被压缩、压力升高,通过第一通气管11、中心回转体接头21、螺旋伸缩通气管12将空气注入第一燃油箱5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根据起重机实际使用工况特点,公开了一种远程快速燃油供给控制方法,如图5所示:

需要补油时,控制器首先检测第一燃油箱5液位传感器、第二燃油箱4液位传感器、电动输油泵7是否存在当前故障;如存在则燃油供给系统无法运行,需要排除故障后再运行系统。

控制器采集第一燃油箱5液位传感器、第二燃油箱4液位传感器液位信息,当满足第二燃油箱4液位≤n1且第一燃油箱5液位≥n2条件后,系统自动运行补油;不能满足时,系统自动停止运行。

当满足第一燃油箱5液位为0或第二燃油箱4液位为100%条件后, 系统自动停止运行。

同时, 燃油供给系统具有提示功能。当第二燃油箱4液位低于数值n3时, 控制器提示补油;当第二燃油箱4液位低于数值n3同时第一燃油箱5液位低于数值n4时,控制器提示前往加油站加油。

实施例三

一种起重机,应用前述的远程快速燃油供给系统和控制方法,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有效延长了整车使用时间,大幅提高了整机出勤率。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635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