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风力发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力发电用风阻可调聚风罩。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力已经是人类生活中的必须品,而风力发电具有污染小的效果,且风是具有很大潜能的资源,因此人类越来越重视风力发电的发展,为了提高风力的聚集效果,就会使用到聚风罩对风力进行聚集,并将增速机及叶片安装在聚风罩内,但是在风力发电过程中,并不是风力越大越好,而风力越大就代表着聚风罩的受到的风阻就越大,由于风阻大小不可以自动调整,导致叶片受到风力过大,可能导致叶片受风力过大而折断,甚至造成风力设备坍塌的危险,若只通过聚风罩上的开口进行降低风阻,这样会导致正常聚风的情况下产生漏风,导致聚风量降低,会影响聚风时的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用风阻可调聚风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摄像器夹紧不便,摄像角度及高度不易调整,支撑稳定性欠佳,且仪器体积过大不易携带的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用风阻可调聚风罩,包括罩体、导风组件、集风组件及泄风组件:

所述导风组件设于所述罩体内部左端,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导风用的两块导风伸缩板、以防风力回流用的两块伸缩隔板,两块所述导风伸缩板之间呈八字状设于所述罩体内部上下端的左侧,所述导风伸缩板右端均相接有连接板,所述罩体内部上下端均固定有作用于所述连接板外侧的两根弹簧复位杆,所述伸缩隔板位于所述弹簧复位杆右侧且焊接于所述连接板的右端,上下两块所述伸缩隔板的外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罩体内部上下端;

所述集风组件设于所述罩体内部中端,所述集风组件包括两个位于所述罩体内部上下端的风阻罩、两块集风用的集风板、两块调节风阻用的调节板,所述集风板固定在所述风阻罩的左端,所述集风板左端相接有与所述连接板内侧接触的缓冲块;

所述调节板设于所述风阻罩内部左端,所述风阻罩内部左端转动有带动所述调节板摆动的回力转轴,所述罩体内部上下端且位于所述调节板的左侧焊接有第一缓冲板,所述调节板左侧与所述第一缓冲板右侧接触;

所述泄风组件设于所述罩体外部上下端,所述泄风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罩体上下端的两个泄风罩、盖于所述泄风罩右端出风口的挡板,所述罩体上下端均开有位于所述风阻罩及泄风罩之间的泄风口,所述风阻罩通过所述泄风口与所述泄风罩相通。

进一步的,所述罩体内部右端设有增速机,所述增速机下端焊接固定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下端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罩体内,所述增速机输出端相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外围焊接有三块呈均匀分布的叶片,所述叶片位于两个所述风阻罩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导风伸缩板左端均固定有旋转轴,两根所述旋转轴分别铰接于所述罩体上下端,所述导风伸缩板前后端分别与所述罩体前后壁接触并滑动。

进一步的,每块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前后端均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外围滑动套接有滑块,所述弹簧复位杆内端与所述滑块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集风板呈弧形状,所述连接板前后端、伸缩隔板前后端、缓冲块前后端、集风板前后端、及风阻罩前后端分别与所述罩体前后壁接触,所述连接板和伸缩隔板均沿着所述罩体前后壁上下滑动。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板右端中部均转动连接有折叠轴,所述折叠轴外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固定块,左右相邻两块所述固定块之间固定有回力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折叠轴右端转动有导块,所述风阻罩内部左右端且位于所述导块的内侧均固定有限位块,左右相邻两块所述限位块之间固定有导杆,所述导块滑动套接于所述导杆外围。

进一步的,所述导块左面与左端所述限位块右面贴合,所述导块右端固定有套接滑动在导杆外围的强力弹簧,所述强力弹簧右端与右端所述限位块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泄风口内相接有通风网,所述调节板位于所述泄风口的左侧。

进一步的,所述泄风罩呈溜背状,所述挡泄风罩右端外侧转动有可带动所述挡板向右摆动的复位转轴,所述罩体上下端且位于挡板左侧均固定有第二缓冲板,所述第二缓冲板右面与所述挡板左面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并,本发明实现的有益效果:

在罩体内设置两块导风伸缩板,当导风伸缩板进行导风时,风力正常的情况下,导风伸缩板不会被风力向外吹动,从而进行正常送风,可防止产生漏风,使聚风过程稳定,若风力过大,导致导风伸缩板受到承载极限时,导风伸缩板会向外压缩弹簧复位杆,此时导风伸缩板与集风板分开并产生一个集风的通道,多余的风力则通过集风板进行收集,从而达到分散风力的效果,多余的风力则推动调节板向右摆动,同时风力越大,调节板向右摆动的角度就越大,且使多余的风力进入到风阻罩内,再通过泄风口进入到泄风罩内,最终多余的风力向右推动挡板,从而使多余的风力通过泄风罩排出,因此使罩体内处于正常集风的效果,以防出现风力过大而导致叶片折断的情况发生,防止罩体受到风阻过大而导致风力设备坍塌的危险,有效的保护了整个风力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且整个降风阻的过程全程采用力学设计,可根据风力大小,从而达到自动降风阻的效果,且不需降风阻时,无需使用到额外的电力带动,经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罩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B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C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风阻罩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D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罩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罩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导风伸缩板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整体工作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E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2中:罩体1、泄风罩2、导风伸缩板3、风阻罩4、增速机5、叶片6、弹簧复位杆7、滑块8、滑杆9、集风板10、挡板11、旋转轴12、固定杆13、泄风口14、调节板15、折叠轴16、第一缓冲板17、固定块18、导块19、回力转轴20、通风网21、复位转轴22、第二缓冲板23、导杆24、强力弹簧25、限位块26、回力弹簧27、缓冲块28、伸缩隔板29、连接板3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12:

一种风力发电用风阻可调聚风罩,包括罩体1、导风组件、集风组件及泄风组件:

所述导风组件设于所述罩体1内部左端,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导风用的两块导风伸缩板3、以防风力回流用的两块伸缩隔板29,两块所述导风伸缩板3之间呈八字状设于所述罩体1内部上下端的左侧,所述导风伸缩板3右端均相接有连接板30,所述罩体1内部上下端均固定有作用于所述连接板30外侧的两根弹簧复位杆7,所述伸缩隔板29位于所述弹簧复位杆7右侧且焊接于所述连接板30的右端,上下两块所述伸缩隔板29的外端分别焊接于所述罩体1内部上下端,所述罩体1内部右端设有增速机5,所述增速机5下端焊接固定有固定杆13,所述固定杆13下端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罩体1内,所述增速机5输出端相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外围焊接有三块呈均匀分布的叶片6,所述叶片6位于两个所述风阻罩4之间,所述导风伸缩板3左端均固定有旋转轴12,两根所述旋转轴12分别铰接于所述罩体1上下端,所述导风伸缩板3前后端分别与所述罩体1前后壁接触并滑动,每块所述连接板30的内侧前后端均固定有滑杆9,所述滑杆9外围滑动套接有滑块8,所述弹簧复位杆7内端与所述滑块8转动连接;

具体的,由于风力发电的风力等级为四级至五级为最佳,因此将导风伸缩板3风力承载极限设定在风力五级以上,当导风伸缩板3进行导风时,风力正常的情况下,导风伸缩板3不会被风力向外吹动,从而进行正常送风,可防止产生漏风,使聚风过程稳定,风力则带动叶片6及传动轴进行转动,再通过增速机5将旋转的速度提升,来促使发电机发电,而通过固定杆13来加固增速机5,提高增速机5固定在罩体1内的牢固性;

进一步的,若导风伸缩板3受到的风力承载极限达到五级以上时,导风伸缩板3会受到风力而向外推动,且使导风伸缩板3受到向外的推力,若导风伸缩板3向外的推力会大于弹簧复位杆7的弹簧力,因此导风伸缩板3则通过旋转轴12的转动而向外施加推力时,推力会往外推动连接板20,此时连接板30上的滑杆9则会通过滑块8对弹簧复位杆7施加推力,从而使弹簧复位杆7受到推力并进行收缩,同时导风伸缩板3则会收缩,且滑块8会沿着滑杆9向左滑动,当缓冲块28与连接板30分开后,因此两块导风伸缩板3之间则展开,连接板30会带动伸缩隔板29进行收缩,从而使风力经过的通道变大,此时导风伸缩板3与集风板10分开并产生一个集风的通道,多余的风力则通过集风板10进行收集,并且在集风板10外端设置若干个斜刺,当集风板10将风力收集时,为了防止风力产生回流而对导风伸缩板3产生一个向内的推力,此时伸缩隔板29对风力进行阻挡,再结合斜刺利于增加对集风板10的风阻,提升了集风板10的导风效果,从而使集风板10打开时更加的顺畅,防止多余的风力回流而导致伸缩导风板3打开困难的情况发生,以此达到分散风力的效果,降低风力对叶片6的冲击,以防叶片6受到风力过大而折断的情况发生。

所述集风组件设于所述罩体1内部中端,所述集风组件包括两个位于所述罩体1内部上下端的风阻罩4、两块集风用的集风板10、两块调节风阻用的调节板15,所述集风板10固定在所述风阻罩4的左端,所述集风板10左端相接有与所述连接板30内侧接触的缓冲块28,所述调节板15设于所述风阻罩4内部左端,所述风阻罩4内部左端转动有带动所述调节板15摆动的回力转轴20,所述罩体1内部上下端且位于所述调节板15的左侧焊接有第一缓冲板17,所述调节板15左侧与所述第一缓冲板17右侧接触,所述调节板18右端中部均转动连接有折叠轴16,所述折叠轴16外端左右两侧均固定有固定块18,左右相邻两块所述固定块18之间固定有回力弹簧27;

进一步的,当集风板10对多余的风力进行收集时,多余的风力会吹动调节板15,从而使调节板15受到风力向右推动,此时调节板15则带动折叠轴16进行折叠,同时固定块18则会带动回力弹簧27进行折叠,因此调节板15会向右摆动并打开,且调节板15与第一缓冲板17分开,此时多余的风力则进入到风阻罩4内,由于调节板15受到折叠轴16及回力弹簧27的支撑,因此风力越大时,调节板15向右摆动的角度就越大,同时折叠轴16及回力弹簧27的收缩程度就越大,从而使风阻罩4的开口就越大,利于使风阻罩4对多种大小的风力进行收集,以此对多余的风力进行收集,更好的降低风力对叶片6的冲击,有效的保护叶片6。

所述泄风组件设于所述罩体1外部上下端,所述泄风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罩体1上下端的两个泄风罩2、盖于所述泄风罩2右端出风口的挡板11,所述罩体1上下端均开有位于所述风阻罩4及泄风罩2之间的泄风口14,所述风阻罩4通过所述泄风口14与所述泄风罩2相通,所述泄风口14内相接有通风网21,所述调节板15位于所述泄风口14的左侧,所述泄风罩2呈溜背状,所述挡泄风罩2右端外侧转动有可带动所述挡板11向右摆动的复位转轴22,所述罩体1上下端且位于挡板11左侧均固定有第二缓冲板23,所述第二缓冲板23右面与所述挡板11左面接触;

进一步的,当风阻罩4将多余的风力进行收集后,风力会通过泄风口14及通风网21排入至泄风罩2内,通风网21用于遮挡杂物,以免杂物通过通风网21进入到风阻罩4内,而风力向右移动时会向右推动挡板11,且挡板11与第二缓冲板23分开,从而使挡板11通过复位转轴22的转动而向上打开,最终多余的风力则通过泄风罩2的出风口排出罩体1,并泄风罩2呈溜背状,使风力在经过罩体1外部时,利于使风力沿着溜背状的泄风罩2进行导风,更好的降低泄风罩2所带来的风阻,因此使罩体1内处于正常集风的效果,以防出现风力过大而导致叶片6折断的情况发生,防止罩体1受到风阻过大而导致风力设备坍塌的危险,有效的保护了整个风力设备的正常工作,而且整个降风阻的过程全程采用力学设计,可根据风力大小,从而达到自动降风阻的效果,且不需降风阻时,通过导风伸缩板3进行遮挡导风,防止产生漏风,无需使用到额外的电力带动,经济环保。

所述集风板10呈弧形状,所述连接板30前后端、伸缩隔板29前后端、缓冲块28前后端、集风板前后端10、及风阻罩4前后端分别与所述罩体1前后壁接触,所述连接板30和伸缩隔板29均沿着所述罩体1前后壁上下滑动;

进一步的,将集风板10设置成弧形状,可增加集风板10对多余风力进行收集的范围,且连接板30前后端、伸缩隔板29前后端、缓冲块28前后端、集风板10前后端、及风阻罩4前后端分别与所述罩体1前后壁接触,可防止风力进入到罩体1内后,风力沿着罩体1前后壁产生漏风的情况发生。

所述折叠轴16右端转动有导块19,所述风阻罩4内部左右端且位于所述导块19的内侧均固定有限位块26,左右相邻两块所述限位块26之间固定有导杆24,所述导块19滑动套接于所述导杆24外围,所述导块19左面与左端所述限位块26右面贴合,所述导块19右端固定有套接滑动在导杆24外围的强力弹簧25,所述强力弹簧25右端与右端所述限位块26固定;

进一步的,当折叠轴16及回力弹簧27受到挤压而折叠时,若折叠轴16受到推力过大时,折叠轴16会对导块19施加一个向右的推力,从而使导块19沿着导杆24向右挤压强力弹簧25,通过强力弹簧25的缓冲性能,可以有效的保护折叠轴16,以免折叠轴16受力过大而变形的情况发生。

综上,当风力恢复正常时,首先导风伸缩板3受到向外的推力会小于弹簧复位杆7的回弹力,因此弹簧复位杆7的回弹力会通过滑块8、滑杆9及连接板30带动两块导风伸缩板3拉长并相互靠近,直到连接板30再次与缓冲块28接触为止,使缓冲块28、第一缓冲板17及第二缓冲板23均由减震橡胶制成,因此缓冲块28会对连接板30进行缓冲,以免回弹力对连接板30产生较大的撞损,同时通过回力弹簧27的回弹力会带动折叠轴16复位,折叠轴16则向左推动调节板15,且使调节板15重新关闭在风阻罩4的开口处,调节板15向左摆动时会撞击第一缓冲板17,通过第一缓冲板17的缓冲性,降低对调节板15的撞损,因此通过导风伸缩板3及调节板15的闭合,从而防止罩体1在正常聚风时漏风的情况发生,而且挡板11不受到向右的推力时,通过复位转轴22的转动会带动挡板11盖住泄风罩2的出风口,从而防止杂物进入到泄风罩2内,且防止逆风进入到泄风罩2内,以免风力在罩体1内产生混流。

技术分类

06120113795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