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源、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灯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源、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直下式背光模组中,采用阵列式分布的蓝光mini LED(Lighting EmittingDiode,发光二极管)芯片作为背光源,激发红绿量子点膜材产生白光。为提升图像的动态对比度,可以通过Local Dimming(区域调光)技术,实现背光模组的局部点亮,同时配合HDR(High Dynamic Range,高动态范围图像)技术,在降低显示装置功耗的同时,可获得很好的显示效果。
相关技术中,LED出射的光斑光晕较大,导致区域调光的效果较差,进而影响图像的对比度。
发明内容
本公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灯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源、显示装置,能够减小发光单元出射光斑的光晕,有利于后期采用Local Dimming技术进行算法处理,可提高图像的对比度,改善图像的显示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一种灯板,包括:
电路板;
位于所述电路板上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
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的反光结构,所述反光结构包括支撑结构和覆盖所述支撑结构的反光层,所述反光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与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之间的比大于0.5,所述反光层的反射率大于90%,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电路板垂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电路板平行。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出光侧,填充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反光结构之间间隙的第一调光结构,所述第一调光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折射率层和第二折射率层,所述第一折射率层位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层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1.3,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2。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
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出光侧的第二调光结构,所述第二调光结构包括在第二方向上交替排布的第一折射率单元和第二折射率单元,所述第一折射率单元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单元的折射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折射率单元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1.3,所述第二折射率单元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2。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折射率单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单元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调光结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的侧表面为台阶状结构。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如上所述的灯板。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源。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板的制作方法,包括:
提供电路板;
在所述电路板上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
在相邻所述发光单元之间形成反光结构,所述反光结构包括支撑结构和覆盖所述支撑结构的反光层,所述反光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与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之间的比大于0.5,所述反光层的反射率大于90%,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电路板垂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电路板平行。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路板的出光侧,形成填充所述发光单元和所述反光结构之间间隙的第一调光结构,所述第一调光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折射率层和第二折射率层,所述第一折射率层位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层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路板的出光侧形成第二调光结构,所述第二调光结构包括在第二方向上交替排布的第一折射率单元和第二折射率单元,所述第一折射率单元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单元的折射率。
一些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二调光结构包括:
在所述第一调光结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二调光结构。
一些实施例中,形成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形成柱状的过渡支撑结构;
对所述过渡支撑结构的侧表面进行刻蚀,形成侧表面为台阶状结构的所述支撑结构。
本公开的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上述方案中,在灯板的相邻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反光结构,反光结构由支撑结构和反光层组成,反光结构的高宽比在0.5以上,在发光单元发光时,反光结构能够有效地对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阻挡并进行反射,避免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扩散到其他区域,从而减小发光单元出射光斑的光晕,有利于后期采用Local Dimming技术进行算法处理,可提高图像的对比度,改善图像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相关技术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白胶的关键参数示意图;
图3为不同高度的白胶对光线进行调制的示意图;
图4和图5为相关技术灯板在点亮一个发光单元时的光线分布示意图;
图6为相关技术灯板的亮度分布示意图;
图7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公开另一实施例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发光单元出射的多束不同角度的光线被反光层反射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公开实施例第二调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公开实施例对光线进行调制的示意图;
图12为本公开实施例灯板在点亮一个发光单元时的光线分布示意图。
附图标记
01 电路板
02 白色油墨
03 发光单元
04 光学胶层
05 支撑结构
06 反光层
07 第一折射率层
08 第二调光结构
09 第二折射率层
081 第一折射率单元
082 第二折射率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的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相关技术LED灯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灯板包括电路板01,位于电路板01上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03,发光单元03可以采用LED;发光单元03之间存在有间隙,为了提高灯板的发光效率,灯板还包括位于相邻发光单元03之间间隙处的白色油墨02,位于发光单元03出光侧的光学胶层04。白色油墨02能够对发光单元03发出的部分光线进行反射,能够提高灯板的出光效率,一般通过点涂的方式形成白色油墨02,由于白色油墨02的材质特性以及点涂工艺的限制,白色油墨02的高度有限。如图2所示,白色油墨02的形貌关键参数包括宽度A和高度B,白色油墨02的高度B越高,则收光效果越好;如图3所示,对于高度为D2和D1的两种反光结构(D2大于D1),对于同一束光线,照射到高度为D2的反光结构上时,高度为D2的反光结构能够对光线进行收拢调制;但由于D1比较小,高度为D1的反光结构无法对光线进行收拢调制。由于白色油墨02本身的结构强度比较低,白色油墨02的高宽比(B/A)最高只能做到35%左右,即0.5mm的宽度,高度在0.175mm左右,如果要提高白色油墨02的高度,比如将白色油墨02的高度提高到0.3mm的高度,白色油墨02的宽度要达到约1mm,然而由于发光单元03之间的空间有限,无法容纳宽度过大的白色油墨02,由此无法将B/A的值提高,导致灯板的发光单元出射的光斑光晕较大,对应的点扩散函数曲线较宽,超出了对应区域的控制范围,超出了Local Dimming算法及数据传输的能力,导致显示效果差。
如图4所示为相关技术灯板在点亮一个发光单元时的V方向亮度分布图,其中,横坐标为点亮的发光单元在灯板上的相对位置坐标,纵坐标为相对亮度;如图5所示为灯板在点亮一个发光单元时的H方向亮度分布图,其中,横坐标为点亮的发光单元在灯板上的相对位置坐标,纵坐标为相对亮度。如图6所示,以灯板中间的发光单元点亮为例,从光学胶层04到空气的全反射角度为40.5°,S1为经发光单元出射进入光学胶层04并进入空气的光线分布范围,S1对应的光线角度范围为±40.5°,S2为大于全反射角度的光线分布范围,在空气与光学胶层04的界面发生全反射后,经过白色油墨02反射后再次进入空气;可以看出,S1分布在灯板整个区域,导致在灯板中心的一个发光单元点亮时,光晕明显可见,圆形光斑能够覆盖整个灯板,光的散射严重影响显示图像后期进行Local Dimming算法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板及其制作方法、背光源、显示装置,能够减小发光单元出射光斑的光晕,有利于后期采用Local Dimming技术进行算法处理,可提高图像的对比度,改善图像的显示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灯板,包括:
电路板01;
位于所述电路板01上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03;
位于相邻所述发光单元03之间的反光结构,所述反光结构包括支撑结构05和覆盖所述支撑结构05的反光层06,所述反光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与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之间的比大于0.5,所述反光层06的反射率大于90%,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电路板垂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电路板平行。
本实施例中,在灯板的相邻发光单元之间设置有反光结构,反光结构由支撑结构和反光层组成,反光结构的高宽比在0.5以上,在发光单元发光时,反光结构能够有效地对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阻挡并进行反射,避免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扩散到其他区域,从而减小发光单元出射光斑的光晕,有利于后期采用Local Dimming技术进行算法处理,可提高图像的对比度,改善图像的显示效果。
与相关技术采用白色油墨制作反光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亚克力、石英等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材料制作支撑结构05,并在支撑结构05上可以涂覆白色油墨作为反光层06,支撑结构05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无需受限于点涂工艺带来的宽高比瓶颈,可以增加反光结构的高度,使得反光结构的高宽比(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与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之间的比值)在0.5以上,比如反光结构的高宽比可以为0.6、0.7、0.8、0.9、1、2或者3,能够实现反光结构在占据面积比较小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高度,高度较大的反光结构能够有效阻挡和反射发光单元03发出的光线,避免发光单元03发出的光线扩散到其他区域,从而减小发光单元出射光斑的光晕,有利于后期采用Local Dimming技术进行算法处理,可提高图像的对比度,改善图像的显示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中,仅需要涂覆一层白色油墨作为反光层,无需采用白色油墨制作整个反光结构,能够减少白色油墨的用量,进而降低灯板的制作成本。
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05为柱状结构,可以为圆柱、长方体、锥形、半球形、半椭球形等多种形状;如图7所示,支撑结构05的侧表面可以为台阶状结构;如图8所示,支撑结构05还可以为长方体结构。
在支撑结构05的侧表面为台阶状结构时,反光层06表面不同区域的坡度不同,这样如图9所示,从发光单元03出射的多束不同角度的光线入射到反光层06表面,均能被反射至朝向垂直方向汇聚,达到增强灯板正面出光的作用,从而提高灯板的出光效率,增强背光亮度。本实施例中,每个侧表面的台阶状结构可以包括3个、4个、5个或6个台阶面,不同台阶面的宽度和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根据需要对台阶面的宽度和高度进行调整,使得反光结构能够对多种角度的光线进行反射。
在支撑结构05的侧表面为台阶状结构时,形成所述支撑结构包括:
形成柱状的过渡支撑结构,比如形成长方体状的过渡支撑结构或圆柱状的过渡支撑结构;
对所述过渡支撑结构的侧表面进行刻蚀,形成侧表面为台阶状结构的所述支撑结构,具体地,可以采用干法刻蚀对过渡支撑结构的侧表面进行刻蚀。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灯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电路板01的出光侧,填充所述发光单元03和所述反光结构之间间隙的第一调光结构,所述第一调光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折射率层07和第二折射率层09,所述第一折射率层07位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层09远离所述电路板01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射率层07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层09的折射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射率层07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层09的折射率,这样发光单元03发出的大角度光线经第二折射率层09入射第一折射率层07时,会在第一折射率层07和第二折射率层09的交界处发生全反射,被反射回反光结构,经反光结构再次反射朝向垂直方向汇聚,可以达到增强灯板正面出光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灯板的出光效率,增强背光亮度。
为了保证反光结构对在第一折射率层07和第二折射率层09的交界处发生全反射的光线进行充分反射,反光结构远离电路板01的端部可以与第一折射率层07远离电路板的一侧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为了确保发光单元03出射的大角度光线在第一折射率层07和第二折射率层09的交界处发生全反射,第一折射率层07和第二折射率层09的折射率差值应尽可能大,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可以小于或等于1.3,比如可以为1.2、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或1.3,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可以大于或等于2,比如可以为2.1、2.2或2.3。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灯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电路板01的出光侧的第二调光结构08,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调光结构08包括在第二方向上交替排布的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和第二折射率单元082,所述第一折射率单元081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单元082的折射率,这样发光单元03发出的光线进入第二调光结构08后,如图11所示,从第二折射率单元082入射第一折射率单元081时,会在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和第二折射率单元082的交界处发生全反射,使得光线朝向垂直方向汇聚,达到增强灯板正面出光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灯板的出光效率,增强背光亮度。
为了确保入射第二调光结构08的光线在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和第二折射率单元082的交界处发生全反射,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和第二折射率单元082的折射率差值应尽可能大,所述第一折射率单元081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1.3,越低越好,比如可以为1.2、1.21、1.22、1.23、1.24、1.25、1.26、1.27、1.28或1.29,所述第二折射率单元082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2,越高越好,比如可以为2.1、2.2或2.3。
为了保证尽可能多的光线在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和第二折射率单元082的交界处发生全反射,所述第二折射率单元08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具体地,所述第二折射率单元08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是所述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的2倍以上,比如所述第二折射率单元08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为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的3倍、4倍或者5倍。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和第二折射率单元082的折射率差值以及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和第二折射率单元082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对光线的传播路径进行调制,使得光线朝向垂直方向汇聚。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光结构08可以位于所述第一调光结构远离所述电路板01的一侧,当然,第二调光结构08还可以位于所述第一调光结构靠近所述电路板01的一侧。优选地,第二调光结构08位于所述第一调光结构远离所述电路板01的一侧,这样发光单元03出射的光线首先进入第一调光结构,大角度光线在第一折射率层07和第二折射率层09的交界处发生全反射后,会被反射至反光结构,经反光结构再次反射出射第一调光结构,能够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图12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灯板在点亮一个发光单元时的光线分布示意图,S3为经发光单元出射、经第一调光结构和第二调光结构08传播的光线分布范围,可以看出,本实施例技术方案能够对发光单元03发出的光线进行匀光和调制,使得发光单元03发出的光线汇聚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大大减少单个发光单元点亮对于整个显示区的影响,减小出射光斑的光晕,有利于后期采用Local Dimming控制技术进行算法处理,可提高图像的对比度,增强图像的显示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包括如上所述的灯板。本实施例的背光源能够减小发光单元出射光斑的光晕,有利于后期采用Local Dimming技术进行算法处理,可提高图像的对比度,改善图像的显示效果。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源。
该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网络模块、音频输出单元、输入单元、传感器、显示单元、用户输入单元、接口单元、存储器、处理器、以及电源等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显示装置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显示装置的限定,显示装置可以包括上述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本公开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显示器、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可穿戴电子设备、导航显示设备等。
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柔性电路板、印刷电路板和背板。
本公开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灯板的制作方法,如图7和图8所示,包括:
提供电路板01;
在所述电路板01上形成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03;
在相邻所述发光单元03之间形成反光结构,所述反光结构包括支撑结构05和覆盖所述支撑结构05的反光层06,所述反光结构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与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之间的比大于0.5,所述反光层06的反射率大于90%,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电路板垂直,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电路板平行。
本实施例中,在灯板的相邻发光单元之间形成反光结构,反光结构由支撑结构和反光层组成,反光结构的高宽比在0.5以上,在发光单元发光时,反光结构能够有效地对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进行阻挡并进行反射,避免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扩散到其他区域,从而减小发光单元出射光斑的光晕,有利于后期采用Local Dimming技术进行算法处理,可提高图像的对比度,改善图像的显示效果。
与相关技术采用白色油墨制作反光结构不同,本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亚克力、石英等具有一定结构强度的材料制作支撑结构05,并在支撑结构05上可以涂覆白色油墨作为反光层06,支撑结构05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无需受限于点涂工艺带来的宽高比瓶颈,可以增加反光结构的高度,使得反光结构的高宽比(在第一方向上的高度与在第二方向上的最大宽度之间的比值)在0.5以上,比如反光结构的高宽比可以为0.6、0.7、0.8、0.9、1、2或者3,能够实现反光结构在占据面积比较小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高度,高度较大的反光结构能够有效阻挡和反射发光单元03发出的光线,避免发光单元03发出的光线扩散到其他区域,从而减小发光单元出射光斑的光晕,有利于后期采用Local Dimming技术进行算法处理,可提高图像的对比度,改善图像的显示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中,仅需要涂覆一层白色油墨作为反光层,无需采用白色油墨制作整个反光结构,能够减少白色油墨的用量,进而降低灯板的制作成本。
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05为柱状结构,可以为圆柱、长方体、锥形、半球形、半椭球形等多种形状;如图7所示,支撑结构05的侧表面可以为台阶状结构;如图8所示,支撑结构05还可以为长方体结构。
在支撑结构05的侧表面为台阶状结构时,反光层06表面不同区域的坡度不同,这样如图9所示,从发光单元03出射的多束不同角度的光线入射到反光层06表面,均能被反射至朝向垂直方向汇聚,达到增强灯板正面出光的作用,从而提高灯板的出光效率,增强背光亮度。本实施例中,每个侧表面的台阶状结构可以包括3个、4个、5个或6个台阶面,不同台阶面的宽度和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可以根据需要对台阶面的宽度和高度进行调整,使得反光结构能够对多种角度的光线进行反射。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路板01的出光侧,形成填充所述发光单元03和所述反光结构之间间隙的第一调光结构,所述第一调光结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折射率层07和第二折射率层09,所述第一折射率层07位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层09远离所述电路板01的一侧,所述第一折射率层07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层09的折射率。
本实施例中,第一折射率层07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层09的折射率,这样发光单元03发出的大角度光线经第二折射率层09入射第一折射率层07时,会在第一折射率层07和第二折射率层09的交界处发生全反射,被反射回反光结构,经反光结构再次反射朝向垂直方向汇聚,可以达到增强灯板正面出光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灯板的出光效率,增强背光亮度。
为了保证反光结构对在第一折射率层07和第二折射率层09的交界处发生全反射的光线进行充分反射,反光结构远离电路板01的端部可以与第一折射率层07远离电路板的一侧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
为了确保发光单元03出射的大角度光线在第一折射率层07和第二折射率层09的交界处发生全反射,第一折射率层07和第二折射率层09的折射率差值应尽可能大,所述第一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可以小于或等于1.3,比如可以为1.2、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或1.3,所述第二折射率层的折射率可以大于或等于2,比如可以为2.1、2.2或2.3。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电路板01的出光侧形成第二调光结构08,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调光结构08包括在第二方向上交替排布的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和第二折射率单元082,所述第一折射率单元081的折射率小于所述第二折射率单元082的折射率,这样发光单元03发出的光线进入第二调光结构08后,如图11所示,从第二折射率单元082入射第一折射率单元081时,会在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和第二折射率单元082的交界处发生全反射,使得光线朝向垂直方向汇聚,达到增强灯板正面出光的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灯板的出光效率,增强背光亮度。
为了确保入射第二调光结构08的光线在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和第二折射率单元082的交界处发生全反射,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和第二折射率单元082的折射率差值应尽可能大,所述第一折射率单元081的折射率小于或等于1.3,比如可以为1.2、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或1.3,所述第二折射率单元082的折射率大于或等于2,比如可以为2.1、2.2或2.3。
为了保证尽可能多的光线在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和第二折射率单元082的交界处发生全反射,所述第二折射率单元08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具体地,所述第二折射率单元08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是所述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的2倍以上,比如所述第二折射率单元082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为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的3倍、4倍或者5倍。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和第二折射率单元082的折射率差值以及第一折射率单元081和第二折射率单元082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对光线的传播路径进行调制,使得光线朝向垂直方向汇聚。
一些实施例中,形成所述第二调光结构包括:
在所述第一调光结构远离所述电路板的一侧形成所述第二调光结构。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调光结构08可以位于所述第一调光结构远离所述电路板01的一侧,当然,第二调光结构08还可以位于所述第一调光结构靠近所述电路板01的一侧。优选地,第二调光结构08位于所述第一调光结构远离所述电路板01的一侧,这样发光单元03出射的光线首先进入第一调光结构,大角度光线在第一折射率层07和第二折射率层09的交界处发生全反射后,会被反射至反光结构,经反光结构再次反射出射第一调光结构,能够提高光线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产品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产品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 一种半导体集成圆片生产加工用修边装置
- 一种泥皮画加工用加香辅助装置
- 半导体传感器芯片、半导体传感器芯片阵列、以及超声波诊断装置
- 一种半导体芯片散热装置
- 一种半导体芯片加工用蚀刻装置及方法
- 一种半导体芯片加工用蚀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