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燃气灶及其喷嘴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燃气灶及其喷嘴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气灶及其喷嘴。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燃气灶逐渐成为了大多数家庭必备的烹饪工具,燃气灶通过喷嘴将燃气导入到炉头中进行燃烧,以形成燃烧火焰而对锅具进行加热。

目前,燃气灶用的喷嘴对于燃气引射空气的效果不好,一次空气引射系数较低,造成燃烧效果不佳,导致燃气灶的性能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燃气灶及其喷嘴,能够喷嘴的一次引射空气系数,以提高燃气灶的燃烧效果。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燃气灶的喷嘴,包括:主体,中空形成燃气通道,燃气通道用于通入燃气;通气槽,设于主体的出气端,通气槽与燃气通道相隔离,通气槽在主体的出气端形成通气口;通气通道,第一端与通气槽连通,通气通道的第二端穿过主体的侧壁与外界连通,通气通道与燃气通道相隔离;出气孔,设置于主体的出气端,出气孔位于通气口的周侧且与燃气通道连通,燃气通道内的燃气通过出气孔导出并与通气口处的空气混合。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出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出气孔环绕通气口的周侧设置,且相邻两个出气孔在通气口的周侧间隔设置。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通气通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气通道的第一端在通气槽的内壁的周向上排布,多个通气通道的第二端在主体外壁的周向上排布。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通气通道的第二端在主体上形成进气侧孔,进气侧孔在主体的周向上间隔排布,进气侧孔在主体的轴向上延伸设置。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通气口呈圆形设置,多个出气孔位于以通气口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弧上,出气孔与通气口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主体的出气端的部分朝向燃气通道凹陷形成通气管,通气管的外壁与燃气通道的内壁间隔,通气管中空且底端封闭以形成通气槽。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喷嘴包括连接部,连接部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燃气通道的内壁与通气管的外壁,连接部中空以形成部分通气通道,相邻两个连接部之间形成有通气间隙,出气孔通过通气间隙与燃气通道相连通。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连接部远离出气端的端面为弧形面,弧形面朝向远离出气端的方向凸起设置,弧形面用于将燃气通道内的燃气引导至通气间隙。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通气管包括直筒部以及圆锥部,圆锥部设置于直筒部远离通气口的一端,通气通道与直筒部的内腔连通,圆锥部用于将燃气通道内的燃气从圆锥部的周侧引导至出气孔。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炉头;引射管,与炉头连通;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喷嘴,喷嘴的设置于引射管远离炉头的一侧,喷嘴用于将燃气导入到引射管内,以使得引射管将燃气以及空气的混合气体导入到炉头进行燃烧。

本申请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基于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及其喷嘴,喷嘴的通气槽由主体的出气端的部分朝向燃气通道凹陷形成,通气槽的外壁与燃气通道的内壁间隔设置,通气槽在主体的出气端形成通气口;通气通道,第一端与通气槽连通,通气通道的第二端穿过主体的侧壁与外界连通;出气孔,设置于主体的出气端,出气孔位于通气口的外周且与燃气通道连通,燃气通道内的燃气通过出气孔导出并与通气口处的空气混合。因此,燃气通道内的燃气经过出气孔导出后,会与通气槽的通气口处的空气进行混合,进而提高喷嘴的一次空气引射系数,进而提高燃气灶的燃烧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的喷嘴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燃气灶的喷嘴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燃气灶的喷嘴的仰视图。

图4是图2中的燃气灶的喷嘴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

图5是图2中的燃气灶的喷嘴沿剖面线B-B的剖视图。

图6是图1中的燃气灶的喷嘴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燃气灶的喷嘴沿剖面线C-C的剖视图。

图8是图1中的燃气灶的喷嘴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燃气灶的喷嘴沿剖面线D-D的剖视图。

图10是图8中的燃气灶的喷嘴沿剖面线E-E的剖视图。

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燃气灶区域A的结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燃气灶的喷嘴;11、主体;111、燃气通道;112、通气槽;1121、通气口;113、通气通道;1131、进气侧孔;114、出气孔;12、通气管;121、直筒部;122、圆锥部;13、连接部;131、通气间隙;132、弧形面;20、燃气灶;21、炉头;22、引射管;23、气源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特别指出的是,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对本申请的范围进行限定。同样的,以下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燃气灶的喷嘴10,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的喷嘴1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的燃气灶的喷嘴10的俯视图,图3是图1中的燃气灶的喷嘴10的仰视图,图4是图2中的燃气灶的喷嘴10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图5是图2中的燃气灶的喷嘴沿剖面线B-B的剖视图。

结合图1-图5,燃气灶的喷嘴10包括主体11,主体11中空形成燃气通道111,燃气通道111用于通入燃气。

具体地,燃气灶的喷嘴10的主体11用于通入燃气并导出,燃气通道111分别在主体11的顶端以及底端形成开口,燃气从主体11的底端的开口通入到燃气通道111内,并从主体11的顶端的开口导出,此时主体11的顶端也为主体11的出气端。

燃气灶的喷嘴10包括通气槽112,通气槽112设于主体11的出气端。此时,通气槽112可以视为主体11的出气端的端面向下凹陷形成,进而形成开口位于出气端的端面且底部封闭的凹槽结构。

具体地,通气槽112与燃气通道111相隔离,通气槽112在主体11的出气端形成通气口1121。通气槽112与燃气通道111相隔离,使得燃气通道111内的燃气不能进入到通气槽112中,此时通气槽112仅仅通过通气口1121与外界连通而不会与燃气通道111连通。结合通气口1121的设置,通气槽112设于主体11的出气端指的是通气槽112的通气口1121设置于出气端的端面。

燃气灶的喷嘴10还包括通气通道113,通气通道113第一端与通气槽112连通,通气通道113的第二端穿过主体11的侧壁与外界连通,通气通道113与燃气通道111相隔离。

具体地,通气通道113为仅仅在两端设置有开口的密闭通道,外界的空气能够从通气通道113第二端的开口进入到通气通道113内,进入到通气通道113内的空气能够从通气通道113的第一端进入到通气槽112内,以通过通气通道113为通气槽112提供空气。通气通道113与燃气通道111相隔离,使得通气通道113内的空气不会进入到燃气通道111内,即通气通道113内的空气只会进入到通气槽112内,而不会进入到燃气通道111内。

燃气灶的喷嘴10还包括出气孔114,出气孔114设置于主体11的出气端,出气孔114位于通气口1121的周侧且与燃气通道111连通,燃气通道111内的燃气通过出气孔114导出并与通气口1121处的空气混合。结合通气槽112以及通气通道113的设置,出气孔114与通气槽112相隔离,且出气孔114与通气通道113相隔离。

具体地,主体11的出气端为封闭端,以实现对燃气通道111一端的封闭,但该封闭的出气端上开设有出气孔114,出气孔114连通燃气通道111与外界,进而使得燃气通道111内的燃气可以经过出气孔113导入到外界。从外界导入到通气槽112内的空气会能够经过通气口1121导入到外界,由于出气孔114位于通气口1121的周侧,从出气孔114导出的燃气能够与通气口1121导出的空气相混合。

在燃气灶的领域中,喷嘴导出的燃气需要和空气进行充分地混合才能取得良好的燃烧效果,喷嘴处与燃气混合的空气量与喷嘴导出的燃气充分所需的空气的量的比值,为喷嘴的一次空气引射系数。为保证燃气的充分燃烧,应当保证较高的一次空气引射系数。

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的喷嘴10内的燃气能够通过燃气通道111经过出气孔114导入到外界,出气孔114导入到外界的燃气能够和通气槽112的通气口1121导出的空气相混合,进而提高了燃气灶的喷嘴10的一次空气引射系数,提高了燃气灶的燃烧效果。

结合图1以及图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出气孔114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出气孔114环绕通气口1121的周侧设置,且相邻两个出气孔114在通气口1121的周侧间隔设置。

应理解,通气口1121的周侧可以是位于通气口1121之外且位于出气端的端面内的出气孔114的周缘部分。相邻两个出气孔114通过间隔设置,以保证每个出气孔114导出的燃气能够与周边的空气进行充分地混合。

本实施例设置多个出气孔114,多个出气孔114的燃气导出量可以和现有的具有一个出气孔的喷嘴的燃气导出量相同,进而使得在燃气导出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多个出气孔114将燃气导出,以实现燃气的充分混合。另一方面,由于出气孔114设置于通气口1121的周侧,因此多个出气孔114导出的燃气能够分别与通气口1121处的空气进行混合,能够进一步提高一次空气引射系数。

图6是图1中的燃气灶的喷嘴1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的燃气灶的喷嘴10沿剖面线C-C的剖视图。

结合图6以及图7,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通气通道1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通气通道113的第一端在通气槽112的内壁的周向上排布,多个通气通道113的第二端在主体11外壁的周向上排布。

具体地,通气通道113的数量大于等于两个,通气通道113的第一端贯穿通气槽112的侧壁,进而使得通气槽112的第一端在通气槽112的内壁的周向上排布,通气通道113的第二端贯穿燃气通道111的侧壁,进而使得通气通道113的第二端在主体11的外壁的周向上排布。

其中,多个通气通道113的第一端相对于主体的底端可以设置在同一高度。当然,多个通气通道113的第一端也可以同时沿着主体11的高度方向上间隔排布,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制。同样地,对应通气通道113的第二端的设置,可以参照通气通道113的第一端的设置。

通过设置多个通气通道113,能够从主体11的不同方位将空气导入到通气槽112内,进而保证通气槽112内具有足够多的空气。并且,多个通气通道113在通气槽112的周向上间隔排布,使得通气槽112的通气口1121的周向的各个位置具有较为充足的空气,进而为设置于通气口1121周侧的出气孔114提供充足的空气。

继续结合图6以及图7,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通气通道113的第二端在主体11上形成进气侧孔1131,进气侧孔1131在主体11的周向上间隔排布,进气侧孔1131在主体11的轴向上延伸设置。

具体地,进气侧孔1131为条形孔,进气侧孔1131的长度方向为主体11的轴向。通过将进气侧孔1131设置为沿主体11轴向延伸设置的条形孔,能够在通气槽112的高度方向上均匀、充分地进气,以保证进气量的充足。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进气侧孔1131的顶部可以设置在主体11的出气端的端面上,以保证进气侧孔1131与通气槽112的通气口1121之间的距离近,以使得进气侧孔1131进入的空气能够容易地与出气孔114导出的燃气相混合。

结合图2以及图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通气口1121呈圆形设置,多个出气孔114位于以通气口1121的中心为圆心的同一圆弧上,出气孔114与通气口1121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距离。

应理解,出气孔114会在主体11的轴向上延伸设置,使得出气孔114整体上呈现圆筒状。在此实施例中,出气孔114位于同一圆弧上,指的是出气孔114位于出气端的端部位于同一圆弧上,出气孔114与同期口1121之间的距离为出气孔114位于出气端的端部与通气口1121的边缘之间的距离。

通过将出气孔114与通气口1121之间的距离设置为小于预设距离,能够保证通气口1121处的空气能够较为容易地与出气孔114导出的燃气相混合。其中,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多次试验得到,在该预设距离下,通气口1121导出的空气能够容易地与出气孔114导出的燃气相混合。

图8是图1中的燃气灶的喷嘴1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8中的燃气灶的喷嘴10沿剖面线D-D的剖视图,图10是图8中的燃气灶的喷嘴10沿剖面线E-E的剖视图。

结合图4、图5、图9以及图1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主体11的出气端的部分朝向燃气通道111凹陷形成通气管12,通气管12的外壁与燃气通道111的内壁间隔,通气管12中空且底端封闭以形成通气槽112。

具体地,通气管12的下端封闭且中空形成通气槽112,通气管12的上端形成有开口以构成通气槽112的通气口1121。通气管12的周侧的外壁均与燃气通道111的内壁间隔设置。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通气管12可以设置在燃气通道111的中心位置,此时通气管12的周璧与燃气通道11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可以各处相等。

结合图7、图9以及图1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燃气灶的喷嘴10包括连接部13,连接部13的两端分别设置于燃气通道111的内壁与通气管12的外壁,连接部13中空以形成部分通气通道113。

具体地,连接部13为管状结构,连接部13的长度方向沿燃气通道111的径向延伸,进而使得连接部13在燃气通道111的径向上排布。通气管12的管壁上开设有通孔,连接部13的一段通过该通孔与通气槽112连通,此时通气管12的管壁上的开口也属于通气通道113的一部分。主体11的侧壁上也开设有通孔,连接部13的一端通过该通孔与外界连通。结合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容,主体11的侧壁上的通孔可以是进气侧孔1131。

应理解,连接部13的两端与通气管12的外壁或与燃气通道111内壁连接时,连接的两者之间没有连接缝隙,以保证燃气通道111内的燃气不会通过通气通道113泄露。

结合图3以及图7,相邻两个连接部13之间形成有通气间隙131,出气孔114通过通气间隙131与燃气通道111相连通。

具体地,连接部13的顶部可以与主体11的出气端的底部接触设置,连接部13的侧部可以和燃气通道111的内壁接触设置,进而使得相邻的两个连接部13之间形成通气间隙131,出气孔114设置在通气间隙131的一端。

在本实施例中,通气间隙131不属于燃气通道111内的一部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通气间隙131可以属于燃气通道111内的一部分,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制。

本实施例将出气孔114设置在通气间隙131内,不会影响连接部13的设置,便于连接部13的排布且很好地利用了主体11内部的空间。并且,燃气通道111内的燃气能够很好地从通气间隙131导入到出气孔114内。并且,由于通气间隙131的内径小于燃气通道111的内径,因此燃气从燃气通道111导入到通气间隙131后,燃气能够实现流速的提高,进而使得出气孔114导出的燃气的流速提高。因此,能够适用于需要出气孔114导出的燃气的流速较快的一些应用场景中,以提高燃气灶的喷嘴10的应用范围。

结合上述内容,连接部13可以沿燃气通道111的径向等距间隔排布,此时形成等距间隔排布的多个通气间隙131,进而使得设置在多个通气间隙131内的出气孔114能够等距间隔设置。

结合图4、图5、图9以及图1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连接部13远离出气端的端面为弧形面132,弧形面132朝向远离出气端的方向凸起设置,弧形面132用于将燃气通道111内的燃气引导至通气间隙131。

具体地,连接部13的底部向下凸起设置进而形成弧形面132,弧形面132的底部在主体11上相对最低,弧形面132与燃气通道111内壁以及形成通气间隙131的两侧在主体11上相对最高。当燃气通道111内的气流流向弧形面时,弧形面132基于其弧形结构,能够将气流进行分流,能够较大程度上地减小连接部13对于气流的流速影响,保证进入到通气间隙131中的燃气具有较大的流速,以满足某些场景对燃气较大流速的需求。

弧形面132设置的另一方面的作用,由于弧形面132的具体设置位置,能够通过弧形面132将流到弧形面132位置处的燃气进行导流,以将弧形面132处的燃气导流到通气间隙131处,以便于燃气从出气孔114导出。

结合上述多个通气通道113的设置,此时设置有多个连接部13,多个连接部13的均可以设置弧形面132,且多个连接部13设置的弧形面132的形状以及弧度相同。

结合图1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通气管12包括直筒部121以及圆锥部122,圆锥部设置于直筒部远离通气口的一端,通气通道与直筒部的内腔连通,圆锥部用于将燃气通道内的燃气从圆锥部的周侧引导至出气孔。

具体地,通气管12的直筒部121以及圆锥部122可以一体成型,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直筒部121与圆锥部122可以均为中空结构,此时通气槽112由直筒部121的内腔以及圆锥部122的内腔构成。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仅是直筒部121中空进而形成通气槽112,此时圆锥部122为实心结构。

结合通气槽112的设置,此时通气槽112的通气口1121由直筒部121的上端形成,通气槽112中的空气经过直筒部121后由通气口1121导出。

结合上述连接部13的设置,连接部13的一端与直筒部121连接。此时,直筒部121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连接部13通过直筒部121上开设的通孔与直筒部121的内腔连通,即与通气槽112连通。结合图9,连接部13的底部位于直筒部121上,此时,连接部13的长度小于直筒部121的长度。

通过圆锥部122的设置,在燃气通道111内的燃气气流流到圆锥部122上时,圆锥部122的圆锥面能够将气流进行引导,避免通气管12对燃气气流的流速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此种设置方式,能够避免通气管12的设置对燃气气流的流速带来较大的影响,能够满足一些应用场景中对燃气气流流速较大的需求,进而提高燃气灶的喷嘴10的应用范围。

圆锥部122设置的另一方面的作用是,圆锥部122能够将流到圆锥部122上的燃气向圆锥部122的周边进行引导,进而使得燃气向圆锥部122的周边流动。结合通气间隙131以及出气孔114的设置,圆锥部122能够将燃气气流引导到周边的通气间隙131中,进而通过通气间隙131以及出气孔114导出到外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保证圆锥部122良好的导流作用,可以将圆锥部122母线与水平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设置为15度到30度之间。例如,可以将圆锥部122母线与水平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设置为20度,能够保证良好的导流作用。

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圆锥部122母线与水平轴线之间的夹角范围也可以不在15度到30度,只要能够起到一定的导流作用即可。在这种实施例中,能够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以及应用需求来对圆锥部122进行设置,进而扩大燃气灶的喷嘴10的应用范围。

综合上述内容:

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的喷嘴10设置有通气槽112,喷嘴内的燃气能够通过燃气通道111经过出气孔114导入到外界,出气孔114导入到外界的燃气能够和通气槽112的通气口1121导出的空气相混合,进而提高了燃气灶的喷嘴10的一次空气引射系数,提高了燃气灶的燃烧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多个出气孔114的设置,一方面能够起到更好的空气混合的作用,以进一步提高一次空气引射系数。另一方面,灶燃气导出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多个出气孔114实现燃气的导出,能够减小燃气从出气孔导出时的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多个通气通道113的设置,能够保证通气槽112内能够通入足够多的空气,以保证良好的空气混合效果。并且,通气通道113的进气侧孔1131沿主体11的轴向设置且靠近出气端,能够便于燃气与通气口1121导出的空气进行混合。并且,连接部13的底部形成有弧形面132,一方面能够减小连接部13对燃气的流速的影响,另一方面,能够将燃气引导到通气间隙131,以便于燃气从通气间隙131内的出气孔114导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圆锥部122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减小连接管12对燃气气流的流速的影响,另一方面,能够将燃气通道111内的气流引导到通气间隙131处,以便于燃气的导出。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的喷嘴10具有实现燃气与空气之间的良好混合、减小噪音、保证较高的流速、燃气的良好导出等多种有益效果。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燃气灶20,图11是本申请提供的燃气灶20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燃气灶20区域A的结放大示意图。

结合图11以及图12,燃气灶20包括炉头21以及引射管22,引射管22与炉头21连通,引射管22用于将燃气通入到炉头21进行燃烧,炉头21中燃烧的火焰能够实现对设于炉头上的锅具进行加热。

更具体地,燃气灶20还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燃气灶的喷嘴10,燃气灶的喷嘴10设置于引射管22远离炉头21的一侧,喷嘴10用于将燃气导入到引射管22内,以使得引射管22将燃气以及空气的混合气体导入到炉头21进行燃烧。

其中,燃气灶20还包括气源组件23,燃气灶的喷嘴10设置于气源组件23与引射管22之间,以使得气源组件23将燃气导入到燃气灶的喷嘴10中,并在燃气灶的喷嘴10处进行初步的空气混合。引射管2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引射管22与气源组件23之间可以对应设置多个燃气灶的喷嘴10,进而对导入引射管22的燃气进行充分地混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629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