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组合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组合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房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灶。

背景技术

组合灶是一种组合式电器,可以包括灶台和烟机,也可以包括灶台和烤箱,由于组合灶集成了两种以上的电器功能,不可避免地使得产品过于臃肿。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为此本申请提出组合灶,该组合灶优化产品空间布局,便于各部件的排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组合灶,包括:

灶台;

烤箱,设于所述灶台的下方;

操控装置,设于所述灶台的下方且位于所述烤箱的一侧;以及

进气装置,设于所述灶台的下方且位于所述操控装置的后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合灶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围设形成安装腔,所述机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一通口,所述机架的前部设有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第二通口和第三通口;

所述灶台安装于所述机架以露出于所述第一通口,所述烤箱安装于所述机架以露出于所述第二通口,所述操控装置安装于所述机架以露出于所述第三通口,所述进气装置设于所述安装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合灶还包括机架,所述烤箱设于所述机架,所述烤箱包括门体,所述门体沿所述灶台的长度方向突出于所述机架,且所述门体被配置为可拆卸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操控装置包括第一操控机构和第二操控机构,所述第一操控机构和所述第二操控机构分别设有功能键,所述第一操控机构的功能键被配置为可隐藏和可露出设置,所述第二操控机构的功能键外露于所述组合灶的表面。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操控机构包括:

框体;

操作件,所述第一操控机构的功能键设于所述操作件,所述操作件与所述框体可活动连接以使所述第一操控机构的功能键可隐藏和可露出于所述框体;

弹性件,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操作件的长度方向相间设置,所述弹性件分别与所述操作件和所述框体连接;以及

开关,设于所述框体和所述操作件中的一者,用于锁定所述框体和所述操作件中的另一者以使所述弹性件形变且使所述第一操控机构的功能键隐藏于所述框体,以及用于解锁所述框体和所述操作件中的另一者以使所述弹性件复位且使所述第一操控机构的功能键露出于所述框体。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合灶还包括机架,所述操控装置设于所述机架;

所述第一操控机构包括第一外面板,所述第一外面板沿所述灶台的长度方向突出于所述机架,且所述第一外面板被配置为可拆卸设置;和/或,所述第二操控机构包括第二外面板,所述第二外面板沿所述灶台的长度方向突出于所述机架,且所述第二外面板被配置为可拆卸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装置包括:

阀座,设有输气通道以及与所述输气通道连通的出气口,所述输气通道为U型或环形;以及

阀门,安装于所述阀座以用于控制所述出气口的通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座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阀门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设有所述出气口,所述第二安装部设有进气口,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凹凸配合连接以使所述出气口和所述进气口连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合灶还包括电控装置,所述电控装置与所述操控装置电连接,设于所述操控装置的后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合灶还包括机架,所述电控装置安装于所述机架的侧壁。

本申请技术方案包括灶台、烤箱、操控装置和进气装置,烤箱、操控装置和进气装置设置在灶台的下方,充分利用灶台下方的空间,操控装置设置在烤箱的一侧而不在烤箱的两侧设置可在操控装置的后方形成足够大的空间以用于安装进气装置,并且还有利于操控装置的走线布置,操控装置的走线可以尽量远离烤箱以防止老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一些实施例组合灶示意图(第一操控机构的功能键处于隐藏状态);

图2为图1左侧虚线所示放大图;

图3为图2右侧虚线所示放大图;

图4为一些实施例组合灶示意图(第一操控机构的功能键处于露出状态);

图5为一些实施例组合灶分解图;

图6为一些实施例组合灶局部结构分解图;

图7为一些实施例进气装置示意图;

图8为一些实施例进气装置分解图;

图9为图8虚线所示放大图;

图10为一些实施例阀门示意图;

图11为图10虚线所示放大图;

图12为一些实施例操控装置示意图;

图13为一些实施例第一操控机构示意图;

图14为图13虚线所示放大图;

图15为一些实施例第一操控机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操控装置1000;

第一操控机构1100,框体1110,转轴1111,限位部1112,操作件1120,第一侧面1121,第二侧面1122,卡爪1123,功能键1124,锁舌1125,弹性件1130,螺旋部1131,第一端1132,第二端1133,开关1140,第一外面板1150;

第二操控机构1200,功能键1210,第二外面板1220;

框架1300;

灶台2000,第一燃烧器2100,第二燃烧器2200,第三燃烧器2300;

烤箱3000,门体3100;

进气装置4000,出气口4001,进气口4002;

阀座4100,第一安装部4110,凸弧面4111,第一抵接平面4112,螺孔4113;

阀门4200,第二安装部4210,凹弧面4211,第二抵接平面4212,进气管4213;

电控装置5000;

机架6000,安装腔6100,第一通口6110,第二通口6120,第三通口6130。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申请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组合灶是一种组合式厨房电器,例如组合灶是一种将灶具功能和烤箱功能集成为一体的组合式电器。灶具功能即为包括相应的灶台,可以实现明火或非明火的食材烹饪,例如在组合灶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烹饪区,烹饪区对应设置电磁加装置,或设置使用可燃气体进行燃烧的燃烧器。烤箱功能则为在密封空间内利用高温对食材进行烘烤,烤箱功能的高温可以利用电加热产生,也可以利用燃气燃烧产生。例如当灶具部分采用的是明火实现食材烹饪时,相应地烤箱部分也可以使用燃气燃烧实现加热,当灶具部分采用的是电磁加热时,相应地烤箱部分则可以使用电加热。

相对于单独的灶具和烤箱,由于组合灶集成了两种电器的功能,组合灶容易变得臃肿,不利于各部件的排布,由于排布不合理会导致产品的体积异常增大,或者不利于各部件的性能的实现。对此,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组合灶,该组合灶能优化产品的空间布局,便于各部件之间的排布。

下文将结合使用燃气燃烧的组合灶进行详细的说明。

结合图1、图4至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灶包括灶台2000、烤箱3000、操控装置1000和进气装置4000。

其中,灶台2000构成灶具的至少一部分,灶台2000设置有三个燃烧器,分别为第一燃烧器2100、第二燃烧器2200和第三燃烧器2300,第一燃烧器2100、第二燃烧器2200和第三燃烧器2300呈三角形分布,第一燃烧器2100和第二燃烧器2200相对于第三燃烧器2300更为靠近用户并且尺寸更大,可以放置更大的锅具,第三燃烧器2300相对来说远离用户并且尺寸没第一燃烧器2100和第二燃烧器2200大,可以放置小规格的锅具,三个燃烧器均和进气装置4000连接以接收来自进气装置4000的供气。

烤箱3000设置于灶台2000的下方,充分利用灶台2000下方的空间,烤箱3000和进气装置4000连接以接收来自进气装置4000的供气,即烤箱3000利用燃气燃烧产生高温而烘烤食材。烤箱3000相应地具有内胆结构和门体3100,门体3100可相对于内胆结构打开从而可在内胆结构内放置食材。

操控装置1000设置在灶台2000的下方,充分利用灶台2000下方的空间,操控装置1000位于烤箱3000的一侧而不是位于烤箱3000的两侧,由于烤箱3000具有一定的深度(自前向后的方向),将操控装置1000设置于烤箱3000的一侧就可以在操控装置1000的后方配合烤箱3000形具有较大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更加灵活地布置进气装置4000,进气装置4000是一种用来接收外部气源并可调节供气量至灶台2000和烤箱3000的装置,进气装置4000更为集中地设置在操控装置1000的后方,从而可以简化进气装置4000的管路的布置。此外,由于操控装置1000设于烤箱3000的一侧,那么更有利于内部走线连接至操控装置1000,走线可以尽量地远离烤箱3000以避免烤箱3000产生的高温而加快线材的老化速度。

可以理解的是,操控装置1000是一种供用户操作而使得组合灶实现相应功能的部件,一般来说,操控装置1000上设置有功能键(1210、1124),功能键(1210、1124)的形式可以为按钮式、触摸式、旋转式等多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由此可见,本申请技术方案包括灶台2000、烤箱3000、操控装置1000和进气装置4000,烤箱3000、操控装置1000和进气装置4000设置在灶台2000的下方,充分利用灶台2000下方的空间,操控装置1000设置在烤箱3000的一侧而不在烤箱3000的两侧设置可在操控装置1000的后方形成足够大的空间以用于安装进气装置4000,并且还有利于操控装置1000的走线布置,操控装置1000的走线可以尽量远离烤箱3000以防止老化。

结合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有效实现对灶台2000、烤箱3000、操控装置1000和进气装置4000的安装,组合灶还包括有机架6000,机架6000作为组合灶的骨架,起到承载灶台2000、烤箱3000、操控装置1000和进气装置4000的作用,一般来说机架6000采用钣金制备而成,从而使得机架6000可以围设形成框状结构。

机架6000具有安装腔6100,机架6000上设有第一通口6110、第二通口6120和第三通口6130,第一通口6110和安装腔6100连通,第二通口6120和安装腔6100连通,第三通口6130和安装腔6100连通,灶台2000安装到机架6000中,灶台2000的一部分嵌入到安装腔6100并且另一部分露出第一通口6110,如此充分利用安装腔6100的空间,第一通口6110的设置提供给灶台2000安装的定位。烤箱3000安装到机架6000中,烤箱3000的大部分嵌入到安装腔6100并且烤箱3000的门体3100露出第二通口6120,第二通口6120朝向组合灶的前方敞开,这样便于用户开启烤箱3000的门体3100。操控装置1000安装到机架6000且嵌入到安装腔6100,操控装置1000从第三通口6130露出从而供用户操作,第三通口6130和第二通口6120一致,第三通口6130的朝向组合灶的前方敞开,便于用户观察和操作。

通过在机架6000上形成有第一通口6110、第二通口6120和第三通口6130,灶台2000、烤箱3000和进气装置4000可以至少一部分嵌入到安装腔6100并且从相应的通口中露出,不仅有利于空间的充分利用,还使得各部件之间更为紧凑。

当需要将烤箱3000设计为嵌入到橱柜的形式而不破坏橱柜的台面,橱柜的上方和前方均设置有开口,组合灶可自上而下地嵌入到橱柜中,从而使得灶台2000在橱柜上方的开口露出,烤箱3000和操控装置1000在橱柜前方的开口露出。为了实现组合灶的顺利嵌入到橱柜,组合灶的横向尺寸(左右方向)不能超过橱柜前方开口的横向尺寸,又因为,为了使得组合灶能顺利地嵌入到橱柜中,组合灶的横向尺寸会略小于橱柜前方开口的横向尺寸,这样就会在橱柜和组合灶之间形成缝隙,造成不美观。因此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烤箱3000具有门体3100,门体3100沿着灶台2000的长度方向(即组合灶的横向,图1的左右方向)突出于机架6000。例如,在图1示方向,烤箱3000设置在灶台2000的下方的左侧,烤箱3000的门体3100朝向左侧突出于机架6000的左侧面,并且烤箱3000的门体3100被设置为可拆卸,也就是说门体3100可以单独拆卸出来再安装,在将组合灶嵌入到橱柜前先把烤箱3000的门体3100拆卸下来,在组合灶嵌入到橱柜后再将烤箱3000的门体3100安装,这样烤箱3000的门体3100就会遮挡组合灶和左侧橱柜之间形成的缝隙。

结合图1和图3所示,相应的操控装置1000也设置有外面板(下文详述,包括第一外面板1150和第二外面板1220),外面板沿着灶台2000的长度方向(即组合灶的横向,图1示的左右方向)突出于机架6000。例如,在图1示方向,操控装置1000设置在灶台2000的下方的右侧,操控装置1000的外面板朝向右侧突出于机架6000的右侧面,并且操控装置1000的外面板被设置为可拆卸,也就是说操控装置1000的外面板可以单独拆卸出来再安装,在将组合灶嵌入到橱柜前先把操控装置1000的外面板拆卸下来,在组合灶嵌入到橱柜后再将操控装置1000的外面板安装,这样操控装置1000的外面板就会遮挡组合灶和右侧橱柜之间形成的缝隙。

结合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加便于用户的操作,操控装置1000包括有第二操控机构1200和第一操控机构1100,第一操控机构1100设置有功能键1124,第二操控机构1200也设置有功能键1210,第一操控机构1100的功能键1124可以实现隐藏和露出,而第二操控机构1200的功能键1210则常设为露出于组合灶的表面,这样可以将不常用的功能或者将附加功能设置到第一操控机构1100来实现控制,而将常用的功能设置到第二操控机构1200来实现控制,更加便于用户的使用。

具体地,操控装置1000包括由框架1300,第二操控机构1200和第一操控机构1100安装到框架1300上组成一个模组,将此模组安装到机架6000上使得框架1300和机架6000连接从而固定整个操控装置1000,第二操控机构1200和第一操控机构1100沿着上下方向排布,第二操控机构1200位于上方,第一操控机构1100位于下方,如此合理利用烤箱3000一侧的空间,而且更加方便用户使用常用的功能。

第一操控机构1100包括有第一外面板1150,第一外面板1150位于第一操控机构1100的前方,第一外面板1150沿着灶台2000的长度方向突出于机架6000。例如,在图1示方向,第一操控机构1100设置在灶台2000的下方的右侧,第一操控机构1100的第一外面板1150朝向右侧突出于机架6000的右侧面,并且第一外面板1150被设置为可拆卸,可拆卸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卡扣、螺接、磁吸等,也就是第一外面板1150可以单独拆卸出来再安装,在将组合灶嵌入到橱柜前先把第一外面板1150拆卸下来,在组合灶嵌入到橱柜后再将第一外面板1150安装,这样第一外面板1150就会遮挡组合灶和右侧橱柜之间形成的缝隙。由于第一操控机构1100的功能键1124可隐藏和可露出设置,因此相应的功能键1124能跟随相应的部位活动,也就是可以将第一外面板1150设置到其上,从而使得第一外面板1150也可以跟随活动(下文将详述)。

第二操控机构1200包括有第二外面板1220,第二外面板1220位于第二操控机构1200的前方,第二外面板1220沿着灶台2000的长度方向突出于机架6000。例如,在图1示方向,第二操控机构1200设置在灶台2000的下方的右侧,第二操控机构1200的第二外面板1220朝向右侧突出于机架6000的右侧面,并且第二外面板1220被设置为可拆卸,可拆卸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卡扣、螺接、磁吸等,也就是第二外面板1220可以单独拆卸出来再安装,在将组合灶嵌入到橱柜前先把第二外面板1220拆卸下来,在组合灶嵌入到橱柜后再将第二外面板1220安装,这样第二外面板1220就会遮挡组合灶和右侧橱柜之间形成的缝隙。

结合图13至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操控机构1100包括框体1110、操作件1120、弹性件1130和开关1140。

其中,框体1110为用于安装操作件1120、弹性件1130和开关1140的骨架,起到承载操作件1120、弹性件1130和开关1140的作用。框体1110的材质可以选用多种,例如框体1110的材质可以为塑料且一体成型,还可以是框体1110通过钣金件弯折、焊接等方式制备而成。一般来说,为了保持框体1110的较高的强度,框体1110会采用钣金件制备而成。框体1110呈封闭的环状结构,此时操作件1120、弹性件1130和开关1140可安装到框体1110上且位于框体1110所围设的空间内,框体1110和框架1300连接从而将第一操控机构1100固定到框架1300,框架1300固定第二操控机构1200即可形成一个模组而方便安装机架6000上。

操作件1120被配置为和框体1110可活动连接,这里的可活动连接即操作件1120相对于框体1110是可动的,操作件1120连接到框体1110上而在活动时不影响框体1110的状态。操作件1120的可活动设置从而使得功能键1124具有隐藏于框体1110的状态以及露出于框体1110的状态,当用户需要使用相应的功能时,可控制操作件1120活动从而使得功能键1124露出,在用户不需要使用相应的功能时,可控制操作件1120活动从而使得功能键1124隐藏而用户不可见。

可以理解的是,操作件1120和框体1110之间的可活动连接有多种。

例如,操作件1120和框体1110之间可以实现直线往复运动,当用户需要使用相应的功能时,将操作件1120直线移出框体1110,此时位于操作件1120上表面的功能键1124即露出于框体1110,用户可进行操作。当用户不需要使用相应的功能时,将操作件1120直线移入框体1110,此时位于操作件1120上表面的功能键1124即隐藏于框体1110内而用户不可见,不会对组合灶的外观产生影响,此时操作件1120前表面露出于框体1110,构成组合灶的外观的一部分,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外面板1150可以固定在操作件1120的前部形成操作件1120的前表面。

还可以是,操作件1120和框体1110之间可以实现转动连接,当用户需要使用相应的功能时,将操作件1120以转动的方式移出到框体1110外使得功能键1124露出于框体1110,如此用户可以进行操作。当用户不需要使用相应的功能时,将操作件1120以转动的方式移入到框体1110内使得功能键1124隐藏于框体1110,如此实现对用户的不可见。例如,操作件1120具有第一侧面1121和第二侧面1122,第一侧面1121和第二侧面1122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功能键1124设置在第二侧面1122,当需要将功能键1124隐藏时,转动操作件1120直至第二侧面1122移入框体1110内,而第一侧面1121呈大致竖向而构成组合灶的外部的部分;当需要将功能键1124露出时,转动操作件1120直至第二侧面1122移出框体1110而大致呈水平状态,第一侧面1121大致呈倾斜状态,此时用户可操作功能键1124,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外面板1150可以固定在操作件1120的前部形成操作件1120的前表面。

当然,操作件1120和框体1110之间的可活动连接不限于前文所提及的两个例子,只要能实现操作件1120相对于框体1110之间的状态变换即可。

为了便于操作件1120的可活动,提升用户体验,操作件1120的可活动通过配合弹性件1130和开关1140来实现。弹性件1130连接于操作件1120和框体1110,从而为操作件1120的活动提供作用力。可以是,弹性件1130具有螺旋部1131、第一端1132和第二端1133,第一端1132和第二端1133分别设于螺旋部1131,其中第一端1132和操作件1120进行连接,第二端1133和框体1110进行连接,例如操作件1120和框体1110分别设置卡口结构,第一端1132插入到操作件1120的卡口结构中而固定,第二端1133插入到框体1110的卡口结构中而固定。

开关1140是一种可以实现锁定和解锁的机构,开关1140设于框体1110和操作件1120中的一者,被配置为可锁定和可解锁另一者。

例如,开关1140固定到框体1110上,可实现对操作件1120的锁定和解锁,当开关1140解锁时,操作件1120在弹性件1130的作用下移出框体1110,使得功能键1124外露,当需要隐藏功能键1124时,将操作件1120移入框体1110直至被开关1140锁定。

也可以是,开关1140固定到操作件1120,可实现对框体1110的锁定和解锁,当开关1140解锁时,操作件1120在弹性件1130的作用下移出框体1110,使得功能键1124外露,在此过程中开关1140同步跟随操作件1120移出框体1110,当需要隐藏功能键1124时,将操作件1120移入框体1110,操作件1120带动开关1140同步移入框体1110直至开关1140触碰到框体1110而锁定框体1110。

下文中将以开关1140设置在框体1110而实现对操作件1120的锁定和解锁为例进行说明。

当需要将功能键1124隐藏于框体1110时,用户推动操作件1120移入框体1110使得功能键1124隐藏于框体1110,开关1140锁定操作件1120,此时弹性件1130发生形变,也就是说此时弹性件1130具有施加到操作件1120上的力,但是由于开关1140的锁定作用使得弹性件1130不能推动操作件1120运动。

当需要将功能键1124由隐藏于框体1110切换为露出于框体1110时,将开关1140解锁操作件1120,由于没有了开关1140的锁定作用,弹性件1130将复位,由于弹性件1130的第二端1133和框体1110之间是固定的,因此弹性件1130的第一端1132将推动操作件1120活动而使操作件1120移出框体1110继而使功能键1124露出于框体1110。

也就是说,通过弹性件1130和开关1140的相互配合,在需要将功能键1124切换为露出于框体1110时,只需要控制开关1140解锁操作件1120随即操作件1120便会在弹性件1130的作用下运动,而不需要用户持续施加力在操作件1120上,更加方便快捷。在需要将功能键1124切换为隐藏于框体1110时,用户只需推动操作件1120朝向框体1110运动直至被开关1140锁定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当功能键1124处于隐藏于框体1110的状态时,弹性件1130形变可以是处于压缩状态,也可以是处于拉伸状态,相应地当功能键1124处于露出于框体1110的状态时,弹性件1130复位可以自压缩状态复位,也可以是自拉伸状态复位。

结合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操作件1120被设置为和框体1110可转动连接,也就是说功能键1124通过操作件1120的转动操作实现隐藏于框体1110和露出于框体1110。例如,框体1110和操作件1120之间中的任意一者设置有转轴1111,而另一则设置有和转轴1111配合的卡爪1123,也可以是转轴1111和轴承的配合等,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可选地,如图15所示,弹性件1130的结构如下,弹性件1130为扭簧,包括有螺旋部1131、第一端1132和第二端1133,螺旋部1131呈螺旋卷绕状,第一端1132和第二端1133自螺旋部1131延伸一定的长度,也就是说,第一端1132和第二端1133需要绕螺旋部1131的中轴线逐渐靠近才能使得螺旋部1131产生形变而形成有弹力。这种扭簧结构的弹性件1130,由于第一端1132和第二端1133均被相应地固定,螺旋部1131可以被固定也可以不被固定,螺旋部1131不被固定时,当操作件1120运动时,螺旋部1131不容易摩擦发出噪音,但是当螺旋部1131不被固定时,在第一端1132和第二端1133相互靠近以或相互相互远离时,弹性件1130在力的作用下,螺旋部1131容易发生跳动,特别是若第一端1132和第二端1133不牢的情况下,整个弹性件1130容易弹飞,因此通过设置限位部1112,限位部1112实现对螺旋部1131的约束,在弹性件1130形变和复位时,能阻碍弹性件1130的弹飞,使得弹性件1130的安装更为稳定可靠。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1130的第一端1132和第二端1133需要绕螺旋部1131的中轴线逐渐靠近使得螺旋部1131产生形变而形成弹力,可以是第一端1132和第二端1133沿着螺旋部1131的螺旋方向而逐渐靠近,也可以是第一端1132和第二端1133沿着螺旋部1131的逆螺旋方向而逐渐靠近,这两种方式均可以使得弹性件1130对操作件1120产生力的作用,相对于第一端1132和第二端1133沿着逆螺旋方向靠近,第一端1132和第二端1133沿着螺旋方向靠近使得螺旋部1131的螺旋程度进一步加强,由于功能键1124大多数时间下处于隐藏状态,也就是弹性件1130大多数时间下处于形变状态,如此不容易使得螺旋部1131产生金属疲劳。由于螺旋部1131相对于第一端1132和第二端1133来说是相对自由的,因此通过限位部1112的设置,从而确保螺旋部1131沿着螺旋方向形变,避免因弹性件1130的跳动而沿逆螺旋方向形变。

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避免螺旋部1131在操作件1120运动的过程中和限位部1112之间发生摩擦,将螺旋部1131配置为在开关1140锁定操作件1120时,螺旋部1131脱离限位部1112,距离限位部1112一定的距离,而在开关1140解锁操作件1120时,螺旋部1131抵接在限位部1112从而可受到限位部1112的约束。具体地,在功能键1124处于露出于框体1110的状态下,相应地,操作件1120移出框体1110,此时弹性件1130处于复位状态而使螺旋部1131抵接在限位部1112中,控制操作件1120移入框体1110而使功能键1124处于隐藏于框体1110时,在此过程中,由于限位部1112的约束作用,从而使得弹性件1130沿着螺旋方向形变并且脱离限位部1112,避免摩擦噪音的发生,控制开关1140解锁操作件1120而使操作件1120移出框体1110而使功能键1124处于露出于框体1110桩体时,弹性件1130沿着逆螺旋方向复位而逐渐抵接在限位部1112而被限位部1112约束。

可选地,为了简化开关1140的开关1140操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关1140被配置为在操作件1120按压开关1140时可切换地锁定和解锁操作件1120。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可切换地锁定和解锁操作件1120为,在开关1140被按压实现锁定动作,再次被按压时实现解锁动作,如此反复。例如,操作件1120设置有锁舌1125,当控制操作件1120移入框体1110时,锁舌1125对准开关1140而按压开关1140,开关1140便可锁定锁舌1125,当控制操作件1120朝向框体1110按压时,使得锁舌1125再次按压开关1140,开关1140便可解锁锁舌1125,操作件1120即可在弹性件1130的作用下移出框体1110。这种开关1140也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称之为“反弹器”、“甲虫反弹器”,可选用目前市面上合适规格的开关1140即可。若开关1140设置在操作件1120,相应地锁舌1125则设置在框体1110上。

如此,用户在需要使用功能键1124时,只需要按一下操作件1120(第一侧面1121),开关1140即可解锁操作件1120,操作件1120便可在弹性件1130的作用下弹出,在不需要使用功能键1124时,用户控制操作件1120朝向框体1110运动,直至锁舌1125抵接于开关1140即可实现锁定,方便快捷。

结合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装置4000包括阀座4100和阀门4200,阀座4100设置有输气通道和出气口4001,出气口4001和输气通道连通,可以理解的是,输气通道为用于传输燃气的通道,阀座4100上一般设置有供气口,供气口和输气通道连通,外部气源通过供气口进入到输气通道,然后通过输气通道输送到灶台2000和烤箱3000中。由于灶台2000具有多个燃烧器以及烤箱3000也需要利用燃气,因此一般来说需要在阀座4100上设置多个阀门4200来控制输送到灶台2000和烤箱3000的燃气,通过将输气通道设置为U型或环形,这样阀门4200可以沿着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安装到阀座4100上以实现对出气口4001的控制,U型或环形的输气通道可以使得阀座4100不会占用过大的长度尺寸,从而最大化地利用空间,更适合在操控装置1000的后方集中设置进气装置4000。

可选地,多个阀门4200沿着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相间隔地安装到阀座4100上,更加便于阀门4200上的管路的布置。例如,输气通道设置为U型,使得阀座4100的整体结构也为U型,沿着输气通道的延伸方向,设有四个阀门4200,由于阀门4200需要通过管路连接到烤箱3000和灶台2000才能实现燃气的供应,当各阀门4200之间相间隔一定的距离时,更加方便管路之间的布置,不容易产生相互干扰。

可选地,结合图8至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更牢固地固定阀座4100和阀门4200,阀座4100和阀门4200之间通过凹凸配合实现紧固连接,使得阀门4200有效实现对燃气的控制。

具体地,阀座4100设置有第一安装部4110,第一安装部4110和阀座4100一体成型,其具有凸弧面4111,凸弧面4111中设置有出气口4001,阀门4200设置有第二安装部4210,第二安装部4210和阀门4200一体成型,其具有凹弧面4211,凹弧面4211中设置有进气口4002,当阀门4200安装到阀座4100上时,凹弧面4211和凸弧面4111相配合使得进气口4002和出气口4001对接。第二安装部4210设置有进气管4213,进气管4213可以插进出气口4001,这样在安装阀门4200和阀座4100时,使得进气口4002和出气口4001更容易对准。

第一安装部4110还设有位于凸弧面4111两侧的第一抵接平面4112,第二安装部4210还设有位于凹弧面4211两侧的第二抵接平面4212,第一安装部4110和第二安装部4210分别设有螺孔4113,当第一抵接平面4112和第二抵接平面4212相抵接时,第一安装部4110和第二安装部4210还可通过螺钉穿设第一抵接平面4112和第二抵接平面4212以锁紧,从而有效固定阀座4100和阀门4200。

可选地,为了更方便地安放进气装置4000,结合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装置4000固定到机架6000的底板上,例如机架6000的底板的部分朝向组合灶内部凸设,阀座4100固定到该底板的凸设的部分,底板的凸设的部分具有较高的强度,这样和阀座4100连接时有效实现了进气装置4000的固定,从而使得进气装置4000可以在组合灶的高度方向上远离灶台2000,为管路的布置提供足够的空间,并且远离灶台2000发出的热量,从而更安全。

结合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组合灶还包括有电控装置5000,电控装置5000是确保各部件正常运行的部件,例如用户操作操控装置1000而发出的指令需要传输到电控装置5000进行处理,电控装置5000才发出指令控制烤箱3000、灶台2000等工作。电控装置5000具有一定的尺寸,为了便于设置将其设置到操控装置1000的后方,如此更加方便和操控装置1000之间的走线布置。具体地,可以将电控装置5000固定到机架6000的侧壁,从而充分利用操控装置1000的后方空间,并且不占用进气装置4000布置所用的空间,实现空间布局上的最大化利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635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