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卧式风冷冷柜。

背景技术

卧式风冷冷柜为常见的制冷设备,其主要运用于超市、饭店、杂货店中以存储食材等冷冻物品。卧式风冷柜包括供冷冻物品存放的置物室以及可向该置物室提供风冷的制冷模组,该制冷模组上设置有冷凝器、压缩机以及蒸发器。

传统的卧式风冷冷柜一般将制冷模组固定于箱体的内部。在制冷模组发生故障时,则需要拆开该冷柜并进行修复,对于无法及时解决的故障还需要将整个冷柜返厂修理。但该类型的冷柜通常体积较大,搬运不易,对故障的修复造成了不便。

公开号为CN112524864A的中国发明专利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卧式风冷冷柜,该卧式风冷冷柜配置有可整体置入箱体内以及从箱体内整体移出的模块化制冷机组,以此解决冷柜搬运不易的问题。然而,该模块化制冷机组通过上下抵紧的方式与箱体形成可拆卸的固定连接,在该模块化制冷机组置入箱体内和从箱体内移出时,需要将箱体靠近安装腔的一侧端部抬升一定的高度,仍需耗费较大的气力且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模块化制冷机组在置入箱体内和移出箱体时需耗费较大气力且操作不便的相关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卧式风冷冷柜,该卧式风冷冷柜具有可沿水平方向整体置入箱体内和从箱体内整体移出的制冷模组。

针对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卧式风冷冷柜,包括:发泡箱体,所述的发泡箱体内具有置物室,所述的发泡箱体具有相对的前侧端部和后侧端部,所述的后侧端部具有开口朝后的第一安装室和开口朝后的第二安装室,所述的第二安装室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室的下侧,所述的第一安装室具有与所述置物室流体连通的出风接口和回风接口,所述的第二安装室与外部空气流体连通;口框,所述口框安装在所述发泡箱体的后侧端部且围绕所述第一安装室的开口;制冷模组,包括架体和安装在所述架体上的蒸发器、压缩机和冷凝器,所述的制冷模组提供一冷风出口和一回风入口,所述的架体包括一与所述口框相适配的支撑板,所述的蒸发器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前侧,所述的冷凝器与所述的压缩机均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侧,所述的制冷模组被配置成可整体向前移动地安装到所述的第一安装室和所述的第二安装室内以及可整体向后移动地从所述的第一安装室和所述的第二安装室内中移出;当所述制冷模组被整体安装到所述的第一安装室和所述的第二安装室内时,所述的蒸发器位于所述的第一安装室内,所述的支撑板关闭所述第一安装室的开口,所述的出风接口与所述的冷风出口流体接通,所述的回风接口与所述的回风入口流体接通,所述的压缩机和冷凝器位于所述的第二安装室内;柔性密封条,周向延伸且固定设置于所述的口框或所述的支撑板上,当所述制冷模组被整体安装到所述的第一安装室和所述的第二安装室内时,所述的柔性密封条密封所述口框与所述支撑板之间的间隙;以及锁紧机构,设置在所述的支撑板和所述的口框之间,以用于将所述的制冷模组与所述的箱体相互锁定。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口框上形成有周向延伸的第一密封台阶,所述支撑板的外边缘部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密封台阶相适配的第二密封台阶,所述的柔性密封条固定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密封台阶上。

在上述的优选方案中,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密封台阶设置有从前至后分布且均周向延伸的第一纵向面、第一横向面以及过渡斜面,所述的第一纵向面毗邻所述第一横向面的内侧,所述的过渡斜面毗邻所述第一横向面的后侧且朝后朝外倾斜;所述的第二密封台阶从前至后地设置有第二纵向面、第二横向面以及第三纵向面,所述的第二纵向面与第三纵向面分别毗邻所述第二横向面的内侧与外侧,所述的柔性密封条布置于所述的第二横向面上;当所述支撑板关闭所述的口框时,所述的第一纵向面与所述的第二纵向面间隙配合、所述的第一横向面抵接所述的柔性密封条并且所述的过渡斜面与所述的第三纵向面间隙配合。还可以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密封台阶与第二密封台阶被构造成,当所述的支撑板关闭所述口框时,所述的第一纵向面与所述的第二纵向面具有第一间距,所述的第一横向面与所述的第二横向面具有大于所述第一间距的第二间距,所述过渡斜面与所述第三纵向面所形成的最小间距小于所述的第二间距。

在上述的优选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锁紧机构配置于所述的支撑板上,所述的第一密封台阶还包括位于所述过渡斜面后侧且供所述锁紧机构锁紧的第二横向面。还可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锁紧机构包括电磁铁、螺栓固定件和快拆件。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箱体还包括布置于所述至少一个置物室内壁面上的回风通道,所述回风通道的一侧端部接通所述的回风接口,另一侧端部形成有位于所述的至少一个置物室前上部的入口。还可以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出风接口毗邻所述至少一个置物室的后上部。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制冷模组还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支撑板前部的蒸发器风机,当所述的支撑板关闭所述的口框时,所述的蒸发器风机位于所述的第一安装室内。

在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箱体包括外壳体与由发泡材料一体形成且固定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侧的发泡层,所述的第一安装室与所述的第二安装室均由所述的外壳体与所述的发泡层共同限定。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所提供的卧式风冷冷柜在对制冷模组进行检修时,解锁锁紧机构后,即可将其整体向后移动地从箱体内抽出,无需抬升或搬运箱体。此外,将制冷模组向前移动地推入箱体内时,支撑板与密封条即关闭和密封第一安装室的口框并将蒸发器同压缩机、冷凝器、外接环境相隔离,从而避免蒸发器处出现“冷量泄露”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卧式风冷冷柜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图1所示卧式风冷冷柜的拆装图;

图3为图1所示卧式风冷冷柜的制冷模组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图1所示卧式风冷冷柜的侧面剖视图;其中,图中箭头方向表示该冷柜工作时所产生的气流方向;

图5为图1所示卧式风冷冷柜中箱体与制冷模组的装配示意图;其中,图中观察角度为俯视;

图6为图5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标注:

100、卧式风冷冷柜;

1、发泡箱体;11、外壳体;111、侧盖;112、前盖;113、后盖;114、底盖;115、通风口;12、发泡层;13、置物室;

14、第一安装室;15、第二安装室;16、分隔板;17、回风通道;

18、口框;181、第一纵向面;182、第一横向面;183、过渡斜面;184、第三横向面;

2、制冷模组;21、架体;211、底板;212、支撑板;213、第二纵向面;214、第二横向面;215、第三纵向面;216、柔性密封条;

22、蒸发器;23、蒸发器风机;24、冷凝器;25、压缩机;

3、螺栓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发明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或实施模式的详细说明。然而,各种示例性实施例也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或者在一个或更多个等同布置的情况下实施。此外,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可以不同,但不必是排他的。例如,在不脱离发明构思的情况下,可以在另一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或实现示例性实施例的具体形状、构造和特性。

此外,本发明中,诸如“在……之下”、“在……下方”、“在……下”、 “下”、“在……上方”、“上”、“在……之上”、“较高的”、“侧”(例如,如在“侧壁”中)等的空间相对术语,由此来描述如附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与另一(其它)元件的关系。空间相对术语意图包括设备在使用、操作和/或制造中除了附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设备被翻转,则被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特征“下方”或“之下”的元件随后将被 定位为“在”所述其它元件或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性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上方和下方两种方位。此外,设备可以被另外定位(例如,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位处),如此,相应 地解释在此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语。

图1-2示出了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卧式风冷冷柜100,其包括可放置冷冻或冷藏物品的发泡箱体1、提供冷源的制冷模组2以及锁紧机构。

结合图4,发泡箱体1包括通过形成外部轮廓的外壳体11与由保温发泡材料制成的发泡层12。外壳体11由左右相对设置的一对侧盖111、位于前部的前盖112、位于后部的后盖113以及位于底部的底盖114围合而成,后盖113被配置成可从发泡箱体1上拆卸下来。发泡层12一体形成于外壳体11的内侧,并限定有一供用户放置冷冻或冷藏物品的置物室13。保温发泡材料可大幅减少自外壳体11至置物室13的热传递,以维持置物室13内较低的温度。

置物室13被构造成从发泡层12的顶部对外露出。用户可在发泡箱体1的顶部装设可旋转箱门或推拉门板,以关闭该置物室13。在其它实施例中,用户也可根据自身需要配置任意数量的置物室,以存放不同温度需求或需间隔开来的物品。

结合图2-3,制冷模组2可拆卸地固定设置于发泡箱体1的内部并可整体移动。制冷模组2包括可支撑于地面上的架体21、蒸发器22、冷凝器24、压缩机25以及节流部件(图中未标示出),压缩机25、冷凝器24以及蒸发器22流体连通并构成一个供制冷模组内部传热介质流动的循环回路。

蒸发器22供热交换介质吸收热量,制冷模组2还配置有位于蒸发器22处的蒸发器风机23,以形成置物室13所需的冷气流;冷凝器24供热交换介质放出热量,制冷模组2还配置有位于冷凝器24处的冷凝器风扇(图中未标示出),以提高冷凝器24与环境的热交换效率。其中,蒸发器22提供有供流体进入蒸发器22的回风入口(图中未标示出)与供流体流出蒸发器22的冷风出口(图中未标示出)。

架体21包括位于底部的底板211与布置于上部且竖直延伸的支撑板212。蒸发器22和蒸发器风机23均固定安装于支撑板212的前侧,冷凝器24与压缩机25均固定安装于底板211的上侧且与蒸发器22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架体21的底部还安装有多个移动轮(图中未示出),以便在地面上移动该制冷模组2。

继续参阅图2与图4,外壳体11与发泡层12共同限定有供蒸发器22和蒸发器风机23放置的第一安装室14以及供冷凝器24和压缩机25放置的第二安装室15,第一安装室14与第二安装室15均位于发泡箱体1的后部且经由一分隔板16上下间隔,分隔板16为发泡层的一部分。第一、第二安装室均被配置成开口朝后,当外壳体11的后盖113被拆卸下时,第二安装室15的后部对外露出并且第一安装室14被制冷模组2遮蔽。第一安装室14具有开设于发泡层12上且分别接通蒸发器22上冷风出口与回风入口的出风接口(图中未示出)和回风接口(图中未示出)。其中,出风接口位于第一安装室14的顶部以供第一安装室14与置物室13流体连通。

参阅图5-6,卧式风冷冷柜100还设置有安装在发泡箱体1后侧端部且围绕第一安装室14开口的口框18,口框18处设置有周向延伸的第一密封台阶(图中未标示出),该第一密封台阶设置有自前向后地依次布置且均周向延伸的第一纵向面181、第一横向面182以及过渡斜面183。其中,第一纵向面181毗邻第一横向面182的内侧;第一纵向面181的底部与第一横向面182的底部分别由分隔板16的部分上表面与前表面形成;过渡斜面183呈开口向下的U字型,其毗邻第一横向面182的外侧并配置成向后且向外倾斜。

制冷模组2被构造成当发泡箱体1的后盖113打开时,可整体向后移动地从发泡箱体1的内部移出并使得第一安装室14对外露出以及可整体向前移动地推入发泡箱体1的内部并关闭第一安装室14。

支撑板212被构造成与口框18相适配,且可在制冷模组2前后移动时打开或关闭第一安装室14。该支撑板212的外边缘部形成周向延伸且适配第一密封台阶的第二密封台阶。该第二密封台阶相对蒸发器22与蒸发器风机23周向向外凸出,并具有从前向后依次设置且均周向延伸的第二纵向面213、第二横向面214以及第三纵向面215。其中,第二纵向面213与第三纵向面215分别毗邻第二横向面214的内侧与外侧。

第二横向面214的前表面上固定设置有周向延伸的柔性密封条216。当支撑班212关闭第一安装室14时,第一纵向面181与第二纵向面213间隙配合且具有第一间距D1;第一横向面182与第二横向面214之间配合且具有在第二间距D2;过渡斜面183与第三纵向面215间隙配合;柔性密封条216从后侧抵接第一横向面182,并密封口框18与支撑板212之间的间隙。在其他实施例中,该柔性密封条也可设置于口框上。

进一步地,第一、第二密封台阶被构造成,第一间距D1小于第二间距D2,且过渡斜面183与第三纵向面215所形成在的最小间距小于该第二间距D2。由此,第一、第二密封台阶形成一迷宫密封结构,以在该卧式风冷冷柜100工作时减小柔性密封条216两侧的压差从而减小该处泄露的可能性。

继续参阅图1-3,发泡箱体1上开设有多个位于第二安装室15处的通风口115,以供冷凝器24与压缩机25同外界环境进行热交换。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锁定机构为固定设置于支撑板212后侧的多个螺栓固定件3,第一密封台阶还设置有位于过渡斜面183后侧外围且供各螺栓固定件3螺栓连接的第三横向面184。在其它实施例中,锁紧机构也可以为电磁铁或快拆件,其可视实际选择配置于架体或\和箱体上。

当制冷模组2固定设置于发泡箱体1的内部时,冷风出口与回风入口分别接通出风接口与回风接口,支撑板212关闭第一安装室14且柔性密封条216密封第一安装室14的后部,以将二者同冷凝器24、压缩机25以及外部环境相隔离,从而避免出现“冷量泄露”的情况。可以理解地,在需要对制冷模组2上的各设备进行检修时,在停运该卧式风冷冷柜100并打开后盖113后,将制冷模组2整体向后抽出即可,全程无需搬运或抬升厚重的发泡箱体1,极大方便了检修工作。对于一些需要返厂修理的故障,还过提供备用的制冷模组进行临时替换,从而避免该卧式风冷冷柜100长期停运而对用户造成经济损失。

继续参阅图4,发泡箱体1内还配置有形成于发泡层12内壁面上的回风通道17,该回风通道包括布置于发泡层12前部且竖直延伸的竖直段(图中未标示出)、布置于发泡层12底部且水平延伸的水平段(图中未标示出)以及位于水平段2下游的尾部段(图中未标示出)。其中,竖直段的顶部开设有与置物室13流体连通的入口(图中为标示出);尾部段的末端与第一安装室14的回风接口接通,从而实现回风通道17与第一安装室14的流体连通。出风接口与入口分别布置于置物室13前后两侧的上部,有利于置物室13内形成对流并各处维持较小的温差。

在卧式风冷冷柜100工作时,制冷模组2启动,冷气流有蒸发器风机23形成并经由出风接口进入置物室13内;重力的作用下,冷气流与置物室13内的气体形成对流;其后,部分气体经由回风通道17进入第一安装室14内并由蒸发器22带走热量,从而形成一个循环。可以理解地,由蒸发器22内的传热介质带走的热量最终通过冷凝器24散发至外部环境。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分类

06120115633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