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多进多出传爆路线自定义的组合式非电网络传爆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5:04


一种多进多出传爆路线自定义的组合式非电网络传爆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进多出传爆路线自定义的组合式非电网络传爆结构,适用于双座战斗机应急救生舱盖破裂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非电传爆结构包括歧管、导爆索和输出接头。歧管用于接收起爆元件传递的爆轰或点火信号,引爆集束在一起的多路导爆索,将爆轰信号由一路转换为多路,导爆索再将爆轰信号传递到输出接头,输出接头引爆终端元件,完成预定功能。

一套传统非电传爆结构一般只能接受两个独立起爆元件传递的爆轰或点火信号后工作。双座战斗机应舱盖破裂系统通常需要有应急逃生和地面救援两种工作模式,在同一套非电传爆系统中需要具有分别用于前、后座舱单独破裂舱盖的起爆元件,也需要具有同时破裂前后舱盖的起爆元件。从设计可靠性和安全性考虑,单独破裂前、后座舱舱盖的起爆元件以及同时破裂舱盖的起爆元件均通常采用冗余设计。因此,运用于双座战斗机舱盖破裂的传爆组件需要具有分别接受六个及以上起爆元件传递的起爆能量后工作的能力。对于这种多起爆元件的应用需求,虽然采用多套传统的非电传爆组件联合设计的方法可以满足,这种情况下,不仅增加了整个舱盖破裂系统的复杂程度,且终端火工元件将被要求分别接收多套传爆组件传递的起爆能量后工作,大大增加了终端火工元件的设计难度。

传统的非电传爆组件接收任意起爆元件传递的爆轰或点火信号后,会同时将工作信号传递到连接的所有终端。而双座战斗机座舱盖破裂系统需要具有前、后舱盖单独破裂提供救生通道的功能,即启动前舱盖单独破裂的起爆元件后,传爆组件只能将工作信号传递到破裂前舱舱盖的终端火工元件,而不能将工作信号传递到破裂后舱舱盖的终端火工元件。启动后舱盖单独破裂的起爆元件亦然。对于传统的传爆组件,同样也需要采用多套产品协同作用,同样增加了系统的设计难度和复杂程度。

传统的非电传爆结构已不能适用于双座战斗机应急救生舱盖破裂系统设计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非电传爆组件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多进多出传爆路线自定义的组合式非电网络传爆结构,是一种可分别被多个起爆元件起爆、可选择性地将工作信号传递到不同终端、拆装方便的多进多出传爆路线自定义的组合式非电网络传爆结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多进多出传爆路线自定义的组合式非电网络传爆结构,包括信号转换组件(1)和信号传输组件(2);信号转换组件(1)为十字形结构,其四个端口均通过信号传输组件(2)连接其他信号转换组件(1)形成非电网络传爆结构;

信号转换组件(1)包括壳体(3)、火帽座(4)、火帽(5)、雷管座(6)和雷管(7);火帽(5)通过卷边方式固定在火帽座(4)内,雷管(7)通过卷边方式固定在雷管座(6)内,火帽座(4)、雷管座(6)均通过螺纹拧入壳体(3)内;

信号传输组件(2)包括导爆索(8)、螺套(9)、套管(10)和O形圈(11);导爆索(8)穿入套管(10)内紧口固定,导爆索(8)与套管(10)端面保持齐平;O形圈(11)安装在套管(10)端部的密封槽内,螺套(9)装配于导爆索(8)的两端,用于与上下级结构连接;装配到位时,导爆索(8)的端面与火帽座(4)、雷管座(6)端面保持紧贴,保证传爆可靠性。

进一步的,壳体(3)为十字结构,四个方向上均设置有螺纹孔;导爆索(8)两端的套管(10)外均安装有螺套(9),其中一端的螺套(9)通过螺纹拧入壳体(3)上的螺纹孔,将套管(10)端面与雷管座(6)、火帽座(4)端面贴紧,另外一端的螺套(9)用于与起爆元件、终端火工元件连接或者再次与信号转换组件连接。

进一步的,信号传输组件(2)为对称结构,安装时不区分安装方向。

进一步的,信号转换组件内装的火帽和雷管数量可以调整,但均不能少于一发;壳体上设计有安装孔,通过螺钉固定,导爆索通过绑扎固定。

进一步的,工作时,起爆元件工作后产生的能量引爆信号传输组件(2)内的导爆索(8),导爆索(8)引爆信号转换组件(1)内紧贴的火帽(5),火帽(5)工作后输出的能量沿直线或垂直方向引爆雷管(7),雷管(7)工作后引爆紧贴的信号传输组件(2)内的导爆索(8),导爆索(8)再将能量往下一级传递。

进一步的,信号转换组件中火帽工作后同时引爆壳体中的所有雷管,工作信号传递到终端火工品完成预定功能,传递到下个信号转换组件即实现传爆路数的进一步扩展。

进一步的,信号转换组件(1)内的火帽座(4)、火帽(5)、雷管座(6)、雷管(7)的数量根据起爆元件和终端元件的数量调整为两进两出、三进一出或者一进三出结构。

进一步的,两进两出结构是指信号转换组件(1)中设置两个火帽(5)和两个雷管(7);三进一出结构是指信号转换组件(1)中设置三个火帽(5)和一个雷管(7);一进三出结构是指信号转换组件(1)中设置一个火帽(5)和三个雷管(7)。

进一步的,当信号转换组件(1)内的火帽(5)数量大于一发时,任一发火帽(5)工作均可完成功能,其余火帽(5)会被殉爆但不会反向引爆紧贴的导爆索(8),将爆轰信号隔断,实现爆轰信号的选择性传递。

进一步的,多个信号转换组件(1)、信号传输组件(2)组合化设计形成多进多出传爆路线自定义的组合式非电网络传爆结构。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信号转换组件和信号传输组件组合化设计形成网络化非电传爆结构,可实现分别被多个起爆元件起爆、选择性地将工作信号传递到不同终端的功能。

(2)本发明设计的信号转换组件和信号传输组件通过螺纹连接,出现意外损伤只需更换相应的部件,相对于传统的非电传爆结构需要更换整套产品而言,使用维护更加便捷。

(3)本发明设计的信号传输组件为对称相同,可以不用区分安装方向,具有很好的防差错功能。

(4)本发明实现了非电传爆结构的模块化设计,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和缩短生产周期。

(5)通过信号转换组件和信号传输组件组合化设计成传爆网络,可实现分别被多个起爆元件起爆、选择性地将工作信号传递到不同终端的功能。各环节均通过螺纹连接,可以对使用过程中意外受损的部件进行更换,维护便捷且成品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非电网络传爆结构简图;

图2为本发明信号转换组件简图;

图3为本发明信号传输组件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非电网络传爆结构包括信号转换组件1和信号传输组件2;号转换组件1为十字形结构,其四个端口均通过信号传输组件2连接其他信号转换组件1形成非电网络传爆结构。

如图2、3所示,信号转换组件1包含壳体3、火帽座4、火帽5、雷管座6、雷管7。火帽5通过卷边方式固定在火帽座4内,雷管7通过卷边方式固定在雷管座6内,火帽座4、雷管座6通过螺纹拧入壳体3内;信号传输组件2包含导爆索8、螺套9、套管10、O形圈11,导爆索8穿入套管10内紧口固定,导爆索8与套管10端面保持齐平。O形圈11安装在套管10的密封槽内,螺套9装配于导爆索8两端,用于与上下级结构连接。装配到位时,导爆索8的端面与火帽座4、雷管座6端面保持紧贴,保证传爆可靠性。信号传输组件2为对称结构,安装时不需区分安装方向。

具体的,壳体3为十字结构,四个方向上均设置有螺纹孔;导爆索8两端的套管10外均安装有螺套9,其中一端的螺套9通过螺纹拧入壳体3上的螺纹孔,将套管10端面与雷管座6、火帽座4端面贴紧,另外一端的螺套9用于与起爆元件、终端火工元件连接或者再次与信号转换组件连接。

信号转换组件内装的火帽和雷管数量可以调整,但均不能少于一发;壳体上设计有安装孔,通过螺钉固定,导爆索通过绑扎固定。

产品工作时,起爆元件工作后产生的能量引爆信号传输组件2内的导爆索8,导爆索8引爆信号转换组件1内紧贴的火帽5,火帽5工作后输出的能量沿直线或垂直方向引爆雷管7,雷管7工作后引爆紧贴的信号传输组件2内的导爆索8,导爆索8再将能量往下一级传递。

信号转换组件中火帽工作后同时引爆壳体中的所有雷管,工作信号传递到终端火工品完成预定功能,传递到下个信号转换组件即实现传爆路数的进一步扩展。

信号转换组件1内的火帽座4、火帽5、雷管座6、雷管7数量可以根据起爆元件和终端元件的数量调整为“两进两出、三进一出、一进三出”结构。两进两出结构是指信号转换组件1中设置两个火帽5和两个雷管7;三进一出结构是指信号转换组件1中设置三个火帽5和一个雷管7;一进三出结构是指信号转换组件1中设置一个火帽5和三个雷管7。

当信号转换组件1内的火帽5数量大于一发时,任一发火帽5工作均可完成功能,任一发火帽5工作均会引爆所有雷管7。其余火帽5会被殉爆但不会反向引爆紧贴的导爆索8,可以将爆轰信号隔断,因此可实现爆轰信号的选择性传递设计。多个信号转换组件1、信号传输组件2组合化设计形成多进多出传爆路线自定义的组合式非电网络传爆结构。

通过信号转换组件和信号传输组件组合化设计成传爆网络,可实现分别被多个起爆元件起爆、选择性地将工作信号传递到不同终端的功能。各环节均通过螺纹连接,可以对使用过程中意外受损的部件进行更换,维护便捷且成品较低。

本发明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的公知技术。

技术分类

06120113795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