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及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状态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配电柜位于室内,将电网输送的电量经由配电柜的配置分配给各个用电的设备。现有的配电柜主要由低压配电器件(如空气开关、接触器或者熔断器等)通过铜排、线缆连接组成。

目前的配电柜的检测依托手持式智慧带电巡检仪器,基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算法的诊断系统,融合暂态地电压、超声波、特高频、高频电流等多种检测手段,但是其需要人工进行检测,费时费力。

基于此,如何实现配电柜状态自动检测正是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一方面,提供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通过该装置可以对配电柜状态实现自动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其包括有主控模块和分别连接至主控模块的转移组件、平移组件和检测传感器,平移组件与转移组件连接,检测传感器与平移组件连接,转移组件用于设置在配电柜上,主控模块通过转移组件控制平移组件转移至配电柜的不同面,主控模块通过平移组件控制检测传感器在配电柜所在面上平移。

综上所述,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主控模块为计算机等具备信息处理的设备,优选的,主控模块通过无线通讯与转移组件、平移组件和检测传感器建立通讯,平移组件可以控制检测传感器在配电柜所在面上进行平移,通过检测传感器检测所在面配电柜的数据,将数据传输到主控模块后,主控模块通过数据分析该面故障状态所在的点,然后主控模块控制转移组件将平移组件转移至配电柜相邻的一个面进行同样的检测,并去确定相邻面故障状态所在的点,最后,通过两个故障点确定配电柜内部故障的位置。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方法,其应用于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其包括以下过程:

主控模块控制转动基座转动至引导通道的第一端,让检测传感器和配电柜的第一面相对,控制检测传感器移动并检测配电柜第一面的相关数据,通过主控模块分析配电柜第一面的数据并确定故障位置在第一面的坐标轴;

主控模块控制转动基座转动至引导通道的第二端,让检测传感器和配电柜的第二面相对,控制检测传感器移动并检测配电柜第二面的相关数据,通过主控模块分析配电柜第二面的数据并确定故障位置在第二面的坐标轴。

综上所述,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对配电柜两个相邻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进行故障检测,分别确定故障在第一面的坐标轴和第二面的坐标轴,从而确定配电柜内的故障位置。检测传感器包括超声波传感器、特高频检测传感器、高频电流检测传感器等等用于检测电力设备故障的传感器,其均具有距离发生点越远,则检测到的数据的值越小的特点。通过主控模块分析逐渐向故障点移动从而检测到故障点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的转移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的引导通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的转动齿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的弹性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的平移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的运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的左传动件和右传动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的横滑移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的纵滑移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的滑移组件示意图;

图13为一种配电柜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的滑移组件放大图示意图。

附图标记:1、配电柜;10、主控模块;20、转移组件;21、转动基座;211、伸缩孔;212、弹性件;22、伸缩连接杆;221、转动齿轮;23、引导板;231、引导通道;232、引导齿;30、平移组件;31、左传动件;311、左蜗杆;312、左固定块;313、左电机;32、右传动件;321、右蜗杆;322、右固定块;323、右电机;33、运动件;331、主动涡轮;332、连杆;333、从动齿轮;34、纵轨道;35、纵滑移框;351、纵滑竿;352、横滑轨;36、横滑移框;361、限位上框;362、检测侧框;363、传动下框;364、排齿;365、限位中杆;37、壳体;371、上顶板;372、下底板;373、左侧板;374、右侧板;375、前挡板;40、检测传感器;50、滑移组件;51、滑块;52、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配电柜1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其包括有主控模块10和分别连接至主控模块10的转移组件20、平移组件30和检测传感器40,平移组件30与转移组件20连接,检测传感器40与平移组件30连接,转移组件20用于设置在配电柜1上,主控模块10通过转移组件20控制平移组件30转移至配电柜1的不同面,主控模块10通过平移组件30控制检测传感器40在配电柜1所在面上平移。主控模块10为计算机等具备信息处理的设备,优选的,主控模块10通过无线通讯与转移组件20、平移组件30和检测传感器40建立通讯,平移组件30可以控制检测传感器40在配电柜1所在面上进行平移,通过检测传感器40检测所在面配电柜1的数据,将数据传输到主控模块10后,主控模块10通过数据分析该面故障状态所在的点,然后主控模块10控制转移组件20将平移组件30转移至配电柜1相邻的一个面进行同样的检测,并去确定相邻面故障状态所在的点,最后,通过两个故障点确定配电柜1内部故障的位置。

如图3所示,转移组件20包括有转动基座21、伸缩连接杆22和引导板23;引导板23设置在配电柜1顶面的直角处,并向配电柜1外延伸,引导板23开设有引导通道231;转动基座21的一端与配电柜1顶面转动连接,另一端沿水平方向开设有伸缩孔211;伸缩连接杆22的一端设置在伸缩孔211内与转动基座21滑移连接,另一端穿过引导通道231与平移组件30转动连接。转动基座21与配电柜1顶面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电机,电机与配电柜1顶面固定连接,主控模块10通过电机控制转动基座21在水平面上转动,转动基座21转动时带动伸缩连接杆22和平移组件30一起转动,因为引导通道231对伸缩连接杆22的限制,所以伸缩连接杆22沿着引导通道231的开设的路径移动,当引导通道231距离转动基座21的距离不同时,伸缩连接杆22会自然伸缩进行调整,因为伸缩连接杆22与平移组件30是转动连接,所以当伸缩连接杆22与配电柜1的角度不同时平移组件30可以沿着配电柜1的边缘移动。当伸缩连接杆22从引导通道231的第一端移动到第二端后,平移组件30则沿着配电柜1的第一面移动到相邻的第二面。

如图3所示,引导通道231呈L形,引导通道231的两端沿配电柜1顶面边缘延伸的方向开设,引导通道231的宽度等于伸缩连接杆22的外径;当伸缩连接杆22转动至引导通道231的第一端时,则平移组件30位于配电柜1的第一面;当伸缩连接杆22转动至引导通道231的第二端时,则平移组件30位于配电柜1的第二面。因为引导通道231的宽度等于伸缩连接杆22的外径,所以伸缩连接杆22在转动的过程中,平移组件30和配电柜1之间的距离保持不变,始终和配电柜1保持贴合,配电柜1的第一面和第二面为相邻的两个面,可以是配电柜1的正面和侧面,也可以是配电柜1的背面和侧面。平移组件30移动完成后,平移组件30面向配电柜的第一面或第二面,且始终有一侧边和配电柜1的侧边对齐,方便主控模块10对检测传感器40进行定位。

如图4和图5所示,伸缩孔211内设置有弹性件212,弹性件212与伸缩连接杆22抵触;伸缩连接杆22在引导通道231处设置有转动齿轮221,引导通道231远离弹性件212的一侧边设置有引导齿232,弹性件212用于控制转动齿轮221与引导齿232相互啮合。上述实施方式中,引导通道231的宽度要大于转动齿轮221的外径,当没有设置转动齿轮221,转动基座21转动时,伸缩连接杆22沿着引导通道231移动会产生摩擦,且在转角处较难转动,因此在伸缩连接杆22上设置转动齿轮221,让伸缩连接杆22从原来的滑移摩擦转化为齿轮的转动摩擦,减小了伸缩连接杆22和引导通道231之间的摩擦。优选的,电机不设置在转动基座21上,而是设置在伸缩连接杆22上,用于控制转动齿轮221转动,具体的,电机选择外转子电机,外转子电机的定子的上端和伸缩连接杆22连接,下端和平移组件30的顶面转动连接,外转子电机的转子和转动齿轮221的内壁连接,用于控制转动齿轮221转动。电机设置在转动基座21上转动时,会给伸缩连接杆22带来一定的扭力,而将电机设置在伸缩连接杆22上控制转动时,伸缩连接杆22不会产生扭力,且更容易实现配电柜1的转动。

如图4所示,引导通道231呈L形,从而形成第一通道、第二通道和交汇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相互垂直,在交汇通道处连通,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平行于配电柜1相邻的两个面,第一通道的长度大于转动基座21的转动圆心距离第二通道的垂直距离,第二通道的长度大于转动基座21的转动圆心距离第一通道的垂直距离。从而使得,当伸缩连接杆22转动至引导通道231的第一端,即第一通道远离交汇通道的一端时,则弹性件212的弹力会推动伸缩连接杆22向远离交汇通道的方向移动,因为伸缩连接杆22已经到第一通道的最远端,所以伸缩连接杆22在弹性件212的作用下形成了自锁;同理的,当伸缩连接杆22转动至引导通道231的第二端,即第二通道远离交汇通道的一端时,则弹性件212的弹力会推动伸缩连接杆22向远离交汇通道的方向移动,因为伸缩连接杆22已经到第二通道的最远端,所以伸缩连接杆22在弹性件212的作用下形成了自锁。伸缩连接杆22到达引导通道231的两端后会自动形成自锁,可以让平移组件30到达相应位置后更加稳定,且在后续检测过程中断开外转子电机后,平移组件30也不会发生移动。

如图6所示,平移组件30包括有左传动件31、右传动件32、运动件33、纵轨道34、纵滑移框35和横滑移框36;左传动件31设置在运动件33的左侧,并与运动件33的前方活动连接,右传动件32设置在运动件33的右侧,并与运动件33前方活动连接,纵轨道34固定设置在左传动件31和右传动件32上,纵滑移框35与纵轨道34沿纵向滑移连接,横滑移框36与纵滑移框35沿横向滑移连接,运动件33的后方与横滑移框36活动连接,检测传感器40设置在横滑移框36上。左传动件31和右传动件32用于控制运动件33活动,因为左传动件31和右传动件32分别设置在运动件33的左右两侧,所以,当左传动件31和右传动件32共同控制运动件33上移时,则运动件33向上平移;当左传动件31和右传动件32共同控制运动件33下移时,则运动件33向下平移;当左传动件31控制运动件33上移,右传动件32控制运动件33下移时,则运动件33顺时针转动;当左传动件31控制运动件33下移,右传动件32控制运动件33上移时,则运动件33逆时针转动。当运动件33上移或下移时,则运动件33带动纵滑移框35和横滑移框36共同沿上移或下移;当运动件33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则运动件33带动横滑移框36左移或右移。通过上述控制过程,从而带动横滑移框36上的检测传感器40在平面上任意移动,检测传感器40包括超声波传感器、特高频检测传感器40、高频电流检测传感器40等等用于检测电力设备故障的传感器。通过外接的控制设备与主控模块10通过无线通讯技术建立远程通讯,然后控制检测传感器40在配电柜1的一面进行任意位置的移动检测,外接的控制设备实现自动检测配电柜1某一面的故障位置,并将传感器检测到的数据实时反馈到控制设备进行分析,从而实现自动的状态检测,并自动判断故障位置。

如图7和图8所示,运动件33包括主动涡轮331、连杆332和从动齿轮333,主动涡轮331通过连杆332与从动齿轮333连接;左传动件31包括左蜗杆311、左固定块312和左电机313,左固定块312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左蜗杆311的上下两端与左蜗杆311转动连接,左电机313设置在左蜗杆311的一端,用于控制左蜗杆311转动;右传动件32包括右蜗杆321、右固定块322和右电机323,右固定块322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右蜗杆321的上下两端与右蜗杆321转动连接,右电机323设置在右蜗杆321的一端,用于控制右蜗杆321转动;左蜗杆311设置在主动涡轮331的左侧,并与主动涡轮331啮合,右蜗杆321设置在主动涡轮331的右侧,并与主动涡轮331啮合,纵轨道34固定设置在左固定块312和右固定块322上,从动齿轮333与与横滑移框36活动连接。左蜗杆311和右蜗杆321沿纵向延伸,主动涡轮331设置在左传动件31和右传动的中间,并与左蜗杆311和右蜗杆321啮合,当左蜗杆311和右蜗杆321共同控制主动涡轮331上移时,则主动涡轮331向上平移;当左蜗杆311和右蜗杆321共同控制主动涡轮331下移时,则主动涡轮331向下平移;当左蜗杆311控制主动涡轮331上移,右蜗杆321控制主动涡轮331下移时,则主动涡轮331顺时针转动;当左蜗杆311控制主动涡轮331下移,右蜗杆321控制主动涡轮331上移时,则主动涡轮331逆时针转动。从动齿轮333则通过连杆332和主动涡轮331同步向上平移、向下平移、顺时针转动和逆时针转动。

如图9所示,横滑移框36包括限位上框361、检测侧框362和传动下框363,限位上框361和传动下框363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检测侧框362连接;限位上框361和传动下框363分别与纵滑移框35沿横向滑移连接,传动下框363面向限位上框361的一侧设置有排齿364,从动齿轮333与排齿364啮合,检测传感器40设置在检测侧框362上。限位上框361、检测侧框362和传动下框363头尾依次连接形成矩形,限位上框361和传动下框363之间的宽度等于从动齿轮333的外径,使得从动齿轮333上下平移时可以带动横滑移框36一起平移,优选地,限位上框361、检测侧框362和传动下框363头的厚度和从动齿轮333的厚度相等,从动齿轮333转动通过排齿364控制横移动框左右平移,同理的,排齿364可以设置在限位上框361。检测传感器40可以设置在一侧的检测侧框362上,也可以两个检测杆上均设置有检测传感器40。横滑移框36还包括有限位中杆365,从动齿轮333的齿沿周向开设有限位槽,限位中杆365沿从动齿轮333的径向穿过限位槽与检测侧框362连接。限位槽让从动齿轮333的齿分为前后两层,从而可以供限位中杆365穿过,限位中杆365用于限制从动齿轮333沿先后移动,使得从动齿轮333可以和排齿364保持啮合。

优选的,限位中杆365设置有两根。两根限位中杆365一上一下设置在限位槽的上方和下方,两根限位中杆365共同对从动齿轮333进行限位,可以让从动齿轮333转动时更加稳定,优选的,限位中杆365呈圆柱形,且限位中杆365的直径小于等于限位槽的宽度,圆柱形的限位中杆365与限位槽的摩擦较小。

如图10所示,纵轨道34设置有两条,并分别沿纵向固定设置在左传动件31和右传动件32上;纵滑移框35包括两根纵滑竿351和两根横滑轨352,两根纵滑竿351沿纵向设置,两根横滑轨352沿横向设置,一根横滑轨352两端的后侧分别与两根纵滑竿351一端的前侧连接,另一根横滑轨352两端的后侧分别与两根纵滑竿351另一端的前侧连接;两根纵滑竿351分别与两根纵轨道34沿纵向滑移连接,横滑移框36设置在两根横滑轨352之间,并与两根横滑轨352沿横向滑移连接。具体的,两根纵轨道34分别沿纵向固定设置在左固定块312和右固定块322上,两根横滑轨352位于两根纵滑轨的前方,和两根纵滑轨具有一定高度差,使得横滑移框36与两根纵轨之间具有一定间隙。

如图11所示,壳体37包括上顶板371、下底板372、左侧板373、右侧板374和前挡板375,上顶板371、下底板372、左侧板373、右侧板374和前挡板375合围成具有一面开口的壳体37;左传动件31和右传动件32分别与前挡板375面向开口的一面连接,上顶板371和下底板372的高度均大于左侧板373和右侧板374的高度。左传动件31和右传动件32分别与前挡板375连接,壳体37用于对上述零件起到封装保护的作用,壳体37包括五面,一面有开口,有开口的一面面向配电柜1设置,使得检测传感器40面向配电柜1。安装后,壳体37有开口的一面面向配电柜1,上顶板371和下底板372与配电柜1抵触,因为上顶板371和下底板372的高度大于左侧板373和右侧板374的高度,所以左侧板373和右侧板374和配电柜1之间具有一定间距,从而使得横滑移框36可以从间隙处平移出来对配电柜1的整面进行检测。

具体的,主控模块10与左传动件31、右传动件32和检测传感器40连接,用于控制左传动件31和右传动件32移动,以及控制检测传感器40进行检测。

如图12和图13所示,因为配电柜1大多成套排列成一排,为了能够路检测一排配电柜1的故障位置,所以需要进行以下改进。采用外转子电机设置在伸缩连接杆22上的方案,还包括滑移组件50,转动基座21通过滑移组件50设置在配电柜1的顶面上,转动基座21与滑移组件50转动连接,滑移组件50用于带动转动基座21沿配电柜1排列的方向移动。滑移组件50包括滑轨52和滑移块,滑轨52与配电柜1的顶面连接,并沿配电柜1排列的方向延伸,滑块51与滑轨52滑移连接,转动基座21第一端与滑块51转动连接。主控模块10通过电机带动滑块51移动。当横滑移框36移动的距离不够时,则需要通过滑块51带动转移组件20和壳体37共同移动。相应的,引导通道231的第一通道的长度需要和一排配电柜1的长度相同,当滑块51沿着滑轨52滑移时,外转子电机也需要转动,配合滑块51滑移,转动齿轮221的线速度和滑块51滑移的速度相匹配时,转移组件20和壳体37则可以共同沿着引导通道231的第一通道移动。

优选的,引导板23上设置有与主控模块10连接的摄像模块,所述摄像模块用于视频监控配电柜的使用情况和状态检测装置的状态。外接的控制设备可以通过摄像模块远程查看配电柜是否有明火发生,以及查看状态检测装置的使用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配电柜1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方法,其应用于配电柜1在线数字化状态检测装置,其包括以下过程:

主控模块10控制转动基座21转动至引导通道231的第一端,让检测传感器40和配电柜1的第一面相对,控制检测传感器40移动并检测配电柜1第一面的相关数据,通过主控模块10分析配电柜1第一面的数据并确定故障位置在第一面的坐标轴;主控模块10控制转动基座21转动至引导通道231的第二端,让检测传感器40和配电柜1的第二面相对,控制检测传感器40移动并检测配电柜1第二面的相关数据,通过主控模块10分析配电柜1第二面的数据并确定故障位置在第二面的坐标轴。通过对配电柜1两个相邻的第一面和第二面进行故障检测,分别确定故障在第一面的坐标轴和第二面的坐标轴,从而确定配电柜1内的故障位置。检测传感器40包括超声波传感器、特高频检测传感器40、高频电流检测传感器40等等用于检测电力设备故障的传感器,其均具有距离发生点越远,则检测到的数据的值越小的特点。通过主控模块10分析逐渐向故障点移动从而检测到故障点的位置。

为了明确故障信号是发生在配电柜1内,需要对环境的相关数据进行检测,其包括以下过程:主控模块10控制转动基座21转动至引导通道231的第一端或第二端,控制检测传感器40移动至第一面的外侧检测相关数据或移动至第二面的外侧检测相关数据作为环境数据,当判断环境数据大于第一面内的最大数据或大于第二面内最大数据时,则判断故障点位于配电柜1外侧。以上过程在对配电柜1状态检测之前进行,在确定故障位置在配电柜1内后在对配电柜1进行状态检测。

为了避免设备自身的异常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需要进行以下过程:当主控模块10控制检测传感器40进行检测时,则控制外转子电机、左传动件31和右传动件32断电。每次控制检测传感器40进行数据采集时断开上述相关的电机,避免检测装置自身的动力结构对检测结果产生干扰。因为上述结构会形成自锁,或不受断电影响相对位置,所以电机断电并不会干扰检测。

实施例一:故障位置的坐标轴通过以下过程确定:

主控模块10控制检测传感器40移动至配电柜1最上端和最下端的中间位置,并检测相关数据,主控模块10判断配电柜1最上端、最下端和中间位置三个数据中较大的两个数据,并判断较大的两个数据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的精度距离;主控模块10控制检测传感器40移动至配电柜1最左端和最右端的中间位置,并检测相关数据,主控模块10判断配电柜1最左端、最右端和中间位置三个数据中较大的两个数据,并判断较大的两个数据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的精度距离;当主控模块10判断较大的两个数据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预设的精度距离时,则控制检测传感器40移动至较大的两个数据所在位置的中点,并检测相关数据,最后再判断较大的两个数据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是否小于预设的精度距离;当主控模块10判断较大的两个数据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小于预设的精度距离时,则以数据最大的位置为坐标轴的坐标。

实施例二:故障位置的坐标轴通过以下过程确定:

主控模块10判断配电柜1最上端和最下端数据的大小,控制检测传感器40移动至配电柜1两端中数据较小的一端,然后控制检测传感器40向数据较大的一端移动并不断在移动的路径上检测相关数据,直至主控模块10判断路径上的数据等于配电柜1两端中较大的数据时,则以配电柜1上两个数据相同位置的中点作为纵坐标轴的坐标;主控模块10判断配电柜1最左端和最右端数据的大小,控制检测传感器40移动至配电柜1两端中数据较小的一端,然后控制检测传感器40向数据较大的一端移动并不断在移动的路径上检测相关数据,直至主控模块10判断路径上的数据等于配电柜1两端中较大的数据时,则以配电柜1上两个数据相同位置的中点作为横坐标轴的坐标。

实施例三:故障位置的坐标轴通过以下过程确定:

通过动态监测对故障位置进行确定,该检测方式下需要利用三个检测传感器40,其中第一检测传感器40和第二检测传感器40分别设置在两个检测侧框362的底部,第三检测传感器40设置在任意一个检测侧框362的顶部。本实施例以第一检测传感器40和第三检测传感器40设置在同一侧的检测侧框362为例。

主控模块10通过第一检测传感器40和第二检测传感器40检测配电柜1的相关数据,判断两个检测传感器40的数据大小,首先控制横滑移框36沿横向朝着数据较大的检测传感器40的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不停地对相关数据进行检测,因为超声波等相关数据是沿波形传递的,所以直至两个检测传感器40的数据大小相同时,则判断故障位置位于横滑移框36竖直方向的中线上;然后控制横滑移框36在中线上进行纵向移动,通过同一侧的第一检测传感器40和第三检测传感器40检测配电柜1的相关数据,判断两个检测传感器40的数据大小,最后控制横滑移框36沿纵向朝着数据较大的检测传感器40的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不停地对相关数据进行检测,直至两个检测传感器40的数据大小相同时,则判断故障位置位于横滑移框36水平方向的中线上。至此,可以判断故障位于横滑移框36的中心位置处。

通过以上三种判断故障位置的方式可以检测配电柜1不同位置发生的故障,以及不同的检测方式的速度与精度均不尽相同,主控模块10可以将上述的检测方式耦合,从而对故障位置进行综合判断,提高了故障位置检测的准确性。如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判断方法速度快,精度低,检测范围没有限制,可以进行初步判断,实施例三的判断方法速度慢,精度高,对配电柜1边缘位置的故障无法检测,主控模块10在初步判断的故障位置附近通过实施例三的判断方式进行进一步的确定故障位置。当主控模块10判断存在故障点时,间隔一端时间继续扫描多次,直至每次扫描后的故障点位于同一坐标后,则将该故障点上报至外接的控制设备。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635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