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7:50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液晶屏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液晶显示模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Mini LED背光其实就是LED背光的升级,原本LED灯条仅仅是一条,利用导光板实现亮度铺展,而Mini LED背光则是利用数量极多的超小尺寸的蓝光LED灯组与QD膜来实现白色背光效果。这样一来,Mini LED背光不仅能将调光分区数(Local Dimming Zones)做得更细致,达到高动态范围(HDR)呈现高对比度效果,还能缩短光学距离(OD)以降低整机厚度达到薄型化需求,同时也能达到较高亮度。
Mini LED背光有别于传统直下式背光,其混光距离OD值小,整体厚度薄。但是由于LED的发散角较大,加上DP、膜片的扩散作用,灯板单分区点亮时出现光晕。人眼可分辨光晕宽度约为15mm,也就是说一颗LED可照亮半径约15mm,屏幕上某点的光线不只有正下方的LED灯贡献的力量,还有周围15mm左右范围内LED的贡献。背光里Mini LED灯板边缘位置周围LED数量相对较少,故亮度较低易形成边缘暗带。且由于背光混光距离及结构设计的原因,其无法像正常直下式背光在边缘依靠反射片及斜坡结构解决暗带问题。
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现有的方案大部分是采用调节边缘LED的Pitch的方法,该方法存在成本高、工艺难度大以及LED Pitch存在下限值等缺点。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可以在提高显示面板边缘位置亮度的同时,提高显示面板边缘处的亮度均匀性。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
设于所述背板一侧的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在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设有间隔排布的多个光源;
设于所述衬底基板远离所述背板一侧的下扩散层,所述下扩散层具有第一区域和环绕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在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所述下扩散层在所述第二区域设有遮光块或透光槽中的至少一个;
设于所述下扩散层远离所述发光层一侧的滤光层;
其中,所述遮光块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所述光源重合,所述透光槽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光源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内,所述第二区域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衬底基板重合。
可选地,所述第一区域的厚度均匀,所述第二区域的一个表面与所述第一区域的表面平行并齐平,所述第二区域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区域的另一表面相连并呈大于90°且小于180°的夹角。
可选地,所述透光槽为形成在所述下扩散层表面的凹槽,所述透光槽形成在所述下扩散层靠近所述光源的一侧表面。
可选地,多个所述光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等间隔排列,所述下扩散层在所述第二区域设有多个透光槽,多个所述透光槽等间隔排列。
可选地,所述透光槽一体成型在所述下扩散层上。
可选地,所述遮光块覆盖于所述下扩散层远离所述光源的一侧表面。
可选地,多个所述光源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等间隔排列,所述下扩散层在所述第二区域设置有多个遮光块,多个所述遮光块等间隔排列。
可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衬底基板与所述下扩散层之间的透明封装层,所述透明封装层填充相邻所述光源之间的空隙。
可选地,还包括:
设于所述滤光层远离所述下扩散层一侧的上扩散层,所述上扩散层厚度均匀;
设于所述上扩散层远离所述滤光层一侧的封装保护层。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提供背板;
在所述背板一侧形成衬底基板,所述衬底基板在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设有间隔排布的多个光源;
在所述衬底基板远离所述背板一侧形成下扩散层,所述下扩散层具有第一区域和环绕第一区域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在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所述下扩散层在所述第二区域设有遮光块或透光槽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下扩散层远离所述发光层一侧形成滤光层;
其中,所述遮光块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所述光源的位置重合,所述透光槽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光源之间。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下扩散层在靠近边缘处形成第二区域,且第二区域在朝向下扩散层边缘的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使光线在第二区域穿过的距离小于在第一区域穿过的距离,且在越靠近下扩散层边缘的位置上,光线穿过下扩散层的距离越小,从而在第二区域中对光线的吸收率低,且在越靠近下扩散层边缘的位置上,下扩散层对光线的吸收率越低。从而照射至第一区域的光线亮度大且第一区域对光线的吸收率高,照射至第二区域的光线亮度小且第二区域对光线的吸收率低,使穿过第二区域的光线亮度能够与穿过第一区域的光线亮度趋于一致,整个下扩散层各处穿射处的光线亮度趋于一致。
同时,通过在下扩散层上设置遮光块或透光槽中的一个,遮光块能够在光源正对的范围内吸收光线以降低亮度,透光槽能够在光源之间间隙正对的范围内减少下扩散层对光线的吸收以提高亮度,从而提高单个光源光线照射至滤光层的亮度均匀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源的光路走向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下扩散层的俯视结构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光源排布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详见图2-图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背板11;
设于所述背板11一侧的衬底基板12,所述衬底基板12在远离所述背板11的一侧设有间隔排布的多个光源121;
设于所述衬底基板12远离所述背板11一侧的下扩散层13,所述下扩散层13具有第一区域13a和环绕第一区域13a的第二区域13b,所述第二区域13b在远离所述第一区域13a的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所述下扩散层13在所述第二区域13b设有遮光块131或透光槽132中的至少一个;
设于所述下扩散层13远离所述发光层一侧的滤光层14;
其中,所述遮光块131在所述衬底基板12的正投影与所述光源121重合,所述透光槽132在所述衬底基板12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光源12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从衬底基板12的上多个光源121发出的光线中,光源121具有一定的出光角度,在平行于光源121照射方向的截面内,光源121射出的光束呈扇形,而当多个光源121连续间隔排布时,相邻光源121发出的光束会产生重合,从而当多个光源121的光线经过下扩散层13照射至滤光层14时,滤光层14与每一光源121对应的位置能够得到来自多个光源121的光束,使滤光层14处的亮度大于单个光源121提供的亮度。而对于滤光层14与衬底基板12边缘对应的位置,由于衬底基板12边缘处的光源121,其相邻光源121的数量小于衬底基板12其他位置的光源121,从而导致滤光层14与衬底基板12边缘对应位置的光线来源的光源121数量小于其他位置,导致滤光层14在与衬底基板12边缘对应的位置处亮度低于其他位置。且越靠近衬底基板12边缘的光源121相邻的光源121数量越少,从而在滤光层14朝向其边缘的方向上,亮度逐渐降低。
此外,参照图1所示,从单个光源121的角度,由于相邻光源121射出的光束呈扇形,光源121发出的光在光源121正对的范围内的亮度大于在光源121之间的间隙正对范围内的亮度,导致单个光源121与相邻光源121的间隙处产生局部亮度不均匀形成可见光晕的现象。
可以理解的是,光线在下扩散层13穿过时会部分被下扩散层13吸收。
本申请的显示面板100,通过设置下扩散层13在靠近边缘处形成第二区域13b,且第二区域13b在朝向下扩散层13边缘的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使光线在第二区域13b穿过的距离小于在第一区域13a穿过的距离,且在越靠近下扩散层13边缘的位置上,光线穿过下扩散层13的距离越小,从而在第二区域13b中对光线的吸收率低,且在越靠近下扩散层13边缘的位置上,下扩散层13对光线的吸收率越低。从而照射至第一区域13a的光线亮度大且第一区域13a对光线的吸收率高,照射至第二区域13b的光线亮度小且第二区域13b对光线的吸收率低,使穿过第二区域13b的光线亮度能够与穿过第一区域13a的光线亮度趋于一致,整个下扩散层13各处穿射出的光线亮度趋于一致。
同时,通过在下扩散层13上设置遮光块131或透光槽132中的一个,遮光块131能够在光源121正对的范围内吸收光线以降低亮度,透光槽132能够在光源121之间的间隙正对的范围内减少下扩散层13对光线的吸收以提高亮度,从而提高单个光源121光线照射至滤光层14的亮度均匀性。
优选地,扩散层的厚度为0.5mm-2.5mm。
优选地,第二区域13b厚度最小处的厚度不低于第一区域13a厚度的1/3。从而保证第二区域13b对光线的扩散效果。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第二区域13b厚度减小的渐变线不作限定。在第二区域13b的厚度渐变为线性时,第二区域13b沿厚度方向的两个表面均为平面。在第二区域13b的厚度渐变为曲线时,第二区域13b沿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个表面为弧形面。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人眼能够分辨的最小光晕宽度为15mm,因此对于滤光层14上某点的光线来源,包括该点正对的光源121以及该光源121周围15mm范围内的光源121。由此,第二区域13b从厚度渐变的起始位置到边缘位置的宽度不低于15mm,以保证其能够起到均匀亮度并消除光晕的效果。
本申请中,并不限制光源121在衬底基板12上的排列方式,光源121的排列可以为形排列、岛状排列、马赛克形排列或者品字形排列。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各光源121呈长方形为例。可选地,光源121的形状也可以不呈多边形,如光源12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或椭圆形,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衬底基板12可通过卡接、胶粘连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于背板11上。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衬底基板12的结构不作限定。例如,衬底基板12可以为电路板,光源121直接连接在电路板上。同时,衬底基板12远离背板11一侧的表面还可设置具有反射特性。例如,在衬底基板12远离背板11的一侧涂覆反射层,其能够将光源121产生的光线均朝向下扩散层13反射,从而增加照射至滤光层14的光线,提高滤光层14处的亮度。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对光源121的类型不作限定。例如,在图2-4的示例中,光源121由LED灯构成,单个LED灯构成一个光源121,也可以是由多个LED灯组合构成光源121。此外,LED灯可以采用单色LED、一种颜色的彩色LED或同时采用多种不同颜色的彩色LED。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滤光层14可以设置为量子点层,量子点层能够将单色LED发出的单色光转换为白光。或者,滤光层14可设置为荧光层,其能够将彩色LED的光线转换为白光。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13a在所述衬底基板12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衬底基板12内,所述第二区域13b在所述衬底基板12的正投影至少一部分与所述衬底基板12重合,能够保证衬底基板12在边缘处能够正对第二区域13b,使衬底基板12边缘处的光源121发出的光入射至第二区域13b,从而保证第二区域13b起到对光线亮度的调整效果。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区域13a的厚度均匀,即光源121产生的光线在穿过第一区域13a各处后亮度均匀,所述第二区域13b的一个表面与所述第一区域13a的表面平行并齐平,所述第二区域13b的另一表面与所述第一区域13a的另一表面相连并呈大于90°且小于180°的夹角。
如图2、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透光槽132为形成在所述下扩散层13表面的凹槽,所述透光槽132形成在所述下扩散层13靠近所述光源121的一侧表面。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并不限制透光槽132在下扩散层13上的排列方式,透光槽132的排列可以为形排列、岛状排列、马赛克形排列或者品字形排列。而透光槽132的具体排列方式需依据光源121的排列方式设置。
本申请中,对透光槽132的形状不作限定。透光槽132可以如图2设置为三角形,也可如图3设置为圆形,还可以不呈多边形。在下扩散层13的实际使用中,透光槽132的形状依据光源121在不同形状下形成的不同亮度的区域的形状设置。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光源121在所述衬底基板12上等间隔排列,所述下扩散层13在所述第二区域13b设有多个透光槽132,多个所述透光槽132等间隔排列。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透光槽132一体成型在所述下扩散层13上。
如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块131覆盖于所述下扩散层13远离所述光源121的一侧表面。
本申请中,对遮光块131的形状不作限定。透光槽132可以如图5设置为椭圆形,也可设置为矩形,还可以不呈多边形。在下扩散层13的实际使用中,遮光块131的形状依据光源121在不同形状下形成的不同亮度的区域的形状设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并不限制遮光块131在下扩散层13上的排列方式,遮光块131的排列可以为形排列、岛状排列、马赛克形排列或者品字形排列。而遮光块131的具体排列方式需依据光源121的排列方式设置。
优选地,遮光块131的厚度在3mm-7mm,其能够具有一定的降低光线亮度的效果,且对下扩散层13的平整度影响较小。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光源121在所述衬底基板12上等间隔排列,所述下扩散层13在所述第二区域13b设置有多个遮光块131,多个所述遮光块131等间隔排列。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衬底基板12与所述下扩散层13之间的透明封装层15,所述透明封装层15填充相邻所述光源121之间的空隙。透明封装层15能够对光源121进行保护,并提高光源121固定在衬底基板12上的稳定性。
本申请中,透明封装层15的封装结构可以具有横向芯片结构、倒装芯片结构、垂直芯片结构、芯片级封装(CSP)结构等。
透明封装层15可以由基于树脂的材料制成,该材料包括例如Si、UV树脂、PC和PMMA中的一种或其组合。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还包括:
设于所述滤光层14远离所述下扩散层13一侧的上扩散层16,所述上扩散层16厚度均匀;设于所述上扩散层16远离所述滤光层14一侧的封装保护层17。
上扩散层16将来自滤光层14的光线扩散,并将均与均匀的面光提供并穿过封装保护层17最终在显示面板100上实现显示。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背板11包括底板和侧板,衬底基板12设于底板的一侧,侧板沿衬底基板12的厚度方向延伸,侧板同时环绕衬底基板12、下扩散层13和滤光层14的周向。
优选地,在侧板的内侧还设有中框,中框位于侧板与衬底基板12、下扩散层13和滤光层14之间。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的制备方法,
提供背板11;
在所述背板11一侧形成衬底基板12,所述衬底基板12在远离所述背板11的一侧设有间隔排布的多个光源121;
在所述衬底基板12远离所述背板11一侧形成下扩散层13,所述下扩散层13具有第一区域13a和环绕第一区域13a的第二区域13b,所述第二区域13b在远离所述第一区域13a的方向上厚度逐渐减小,所述下扩散层13在所述第二区域13b设有遮光块131或透光槽132中的至少一个;
在所述下扩散层13远离所述发光层一侧形成滤光层14;
其中,所述遮光块131在所述衬底基板12的正投影与所述光源121的位置重合,所述透光槽132在所述衬底基板12的正投影位于相邻所述光源121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光源121可以通过图案化形成在衬底基板12远离所述背板11的一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案化”工艺一般包括光刻胶的涂布、曝光、显影、刻蚀、光刻胶的剥离等步骤。滤光层14也可通过图案化工艺形成在下扩散层13远离下扩散层13的一侧。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100。
本发明实施例显示装置可以是电视,也可以是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MP3(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播放器、MP4(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V,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播放器、便携计算机等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面板制备方法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一种电致发光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层叠体以及使用该层叠体的图像显示装置的前面板、图像显示装置、带图像显示功能的反射镜、电阻膜式触摸面板及静电电容式触摸面板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显示面板的控制方法及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EL显示面板、包含EL显示面板的EL显示装置、有机EL显示装置、以及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