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办公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更换的成像转印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的办公设备主要包括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和多功能一体机。对于激光打印类的办公设备其成像系统主要包括激光扫描装置、硒鼓和转印装置,其中激光扫描装置属于电子元器件,其使用寿命远远大于办公设备产品本身的使用寿命,而硒鼓和转印装置的使用寿命是小于办公设备产品本身的使用寿命的。传统的激光打印类办公设备中,硒鼓在使用寿命到期时可以更换,而转印装置一般是不可以更换的。随着打印页数的不断增加,转印装置中的转印辊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虽然整机产品还能继续使用,但是打印质量就会越来越差,对于对打印质量要求比较高的用户来讲,这时就只能更换新的打印设备来解决打印质量变差的问题,这样就会造成一定的浪费。所以,为了提高办公设备产品的使用年限,降低其报废率,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更换的成像转印装置,使其作为办公设备产品的一种配件,用户可以根据所购买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更换,以解决整机产品未到使用年限就更换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更换的成像转印装置,将成像系统所需的转印辊、弹簧、电极片等放在一个一体式支架中,作为一个整体部件,即成像转印装置,用户通过更换这个成像转印装置来提高打印设备的使用年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更换的成像转印装置,包括:转印支架以及设置于所述转印支架上的转印辊组件、转印电极组件和转印接地组件,所述转印电极组件设置于所述转印支架的一侧、所述转印辊组件前端和后端,用于传输转印电压和消除纸张上的静电;所述转印接地组件连接于所述转印电极组件,用于进行接地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转印支架包括:转印主支架、转印前支架和转印左支架,所述转印左支架的一侧与所述转印前支架的一侧接触设置;

所述转印前支架设置于所述转印主支架的前端,用于便捷取放成像转印装置;

所述转印左支架设置于所述转印主支架的一侧,用于封盖所述转印接地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转印辊组件包括:转印辊、转印辊左轴套和转印辊右轴套,所述转印辊左右两端分别通过所述转印辊左轴套和所述转印辊右轴套连接于所述转印主支架的预留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转印辊左轴套的底部和所述转印辊右轴套的底部靠近所述转印主支架侧各设置有一个转印辊弹簧,用于给所述转印辊施加向上与硒鼓接触的弹力。

进一步的,所述转印电极组件包括:转印入口板和转印放电电极片,所述转印入口板平行所述转印辊设置于所述转印主支架上所述转印辊的前端,用于消除纸张转印过程之前的静电;

所述转印放电电极片平行所述转印辊设置于所述转印主支架上所述转印辊的后端,用于消除所述纸张转印过程之后残余的静电。

进一步的,所述转印电极组件好包括:转印电极片,所述转印电极片设置于所述转印主支架上所述转印左支架的对侧,用于将打印机高压电源板的转印电压传递给所述转印辊。

进一步的,所述转印辊组件和所述转印电极组件至少设置有一组。

进一步的,所述转印接地组件包括:转印接地电极片、转印接地弹簧和入口板接地弹簧,所述转印接地电极片、所述转印接地弹簧和所述入口板接地弹簧设置于所述转印主支架上设置有所述转印左支架的同侧。

进一步的,所述转印放电电极片与所述入口板接地弹簧和所述转印接地弹簧顺次连接;

所述转印入口板连接于所述入口板接地弹簧;

所述转印接地弹簧远离所述转印放电电极片和所述转印入口板的一侧连接于所述转印接地电极片,用于给所述转印入口板和所述转印放电电极片接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印左支架设置于所述转印接地电极片、所述转印接地弹簧和所述入口板接地弹簧的外侧,用于封盖所述转印接地电极片、所述转印接地弹簧和所述入口板接地弹簧。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根据不同的办公设备产品设计出一个相对独立的成像转印装置,将其作为办公设备产品的一种配件,用户可以根据所购买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更换,可以解决整机产品未到使用年限就更换的问题。本装置结构紧凑,独立完整,安装方便,同时,根据硒鼓颜色数量的不同可以增减转印辊的数量,以达到适配不同类型产品的目的。可以广泛地应用在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和多功能一体机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去掉转印左支架后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印辊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印主支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印主支架左侧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印主支架右侧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印主支架从下向上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印前支架的右侧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印前支架的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印左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印辊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印左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印右轴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印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印入口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印放电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印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印放电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印放电电极片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转印接地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入口板接地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安装转印入口板左侧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安装转印电极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从右侧看左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从左侧看右支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主支架 1-1、定位孔 1-2、螺钉过孔

1-3、限位柱 1-4、限位柱 1-5、螺钉柱

1-6、螺钉柱 1-7、螺钉柱 1-8、限位结构

1-9、限位结构 1-10、十字定位柱 1-11、限位槽

1-12、限位槽 1-13、限位槽 1-14、十字定位柱

1-15、限位面 1-16、沟槽 1-17、弹簧限位柱

1-18、限位面 1-19、弹簧限位柱 1-20、沟槽

1-21、侧壁 1-22、限位槽 1-23、限位柱

1-24、限位柱 1-25、螺钉柱 1-26、螺钉柱

1-27、限位结构 1-28、限位结构 1-29、方孔

1-30、长槽 1-31、导向结构 1-32、限位结构

1-33、限位结构 2、转印前支架 2-1、定位柱

2-2、定位柱 2-3、螺钉柱 2-4、螺钉柱

3、转印左支架 3-1、限位孔 3-2、螺钉过孔

3-3、限位孔 3-4、限位孔 3-5、螺钉过孔

3-6、螺钉过孔 3-7、螺钉过孔 3-8、限位结构

3-9、限位结构 3-10、平面不规则孔 3-11、方孔

3-12、导向结构 4、转印辊 4-1、端轴

4-2、端轴 4-3、海绵体 5、转印辊左轴

5-1、轴孔 5-2、十字筋 5-3、卡勾

6、转印辊右轴套 6-1、轴孔 6-2、十字筋

6-3、卡勾 6-4、限位筋 7、转印辊弹簧

7-1、端 8、转印入口板 8-1、限位孔

8-2、限位孔 8-3、螺钉过孔 8-4、螺钉过孔

9、转印放电电极片 9-1、限位槽 9-2、限位槽

9-3、带卡槽 9-4、锯齿结构 10、转印电极片

10-1、限位孔 10-2、限位壁 10-3、限位勾

11、转印接地电极片 11-1、平面 11-2、方孔

11-3、卡槽结构 11-4、直边结构 12、转印接地弹簧

12-1、弹簧端 12-2、直线结构 13、入口板接地弹簧

13-1、圆圈结构 13-2、直线结构

14、左支架组件 14-1、U形槽 13-3、弹簧端

14-2、弹性锁块 14-3、梯形平面 14-4、接地弹簧

15、右支架组件 15-1、U形槽 15-2、弹性锁块

15-3、梯形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以下就以双色激光打印机为实例进行详细说明,单色激光打印机可以采用实例中类似的结构,去掉一组转印机构即可,彩色激光打印机可以在此实例的基础上进行扩展,由两组转印机构变为四组转印机构。

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可更换的成像转印装置,包括:转印支架以及安装在转印支架上的转印辊组件、转印电极组件和转印连接组件,其中,转印支架包括:转印主支架1、转印前支架 2和转印左支架3,转印辊组件包括:转印辊4、转印辊左轴套5、转印辊右轴套6和转印辊弹簧7,转印电极组件包括:转印入口板8、转印放电电极片9和转印电极片10,转印连接组件包括:转印接地电极片11、转印接地弹簧12和入口板接地弹簧13。

如图1所示中,转印主支架1是整个装置的基础结构零件,其它零部件都安装在转印主支架1上,同时,转印主支架1还是整个打印机走纸路径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实施例中,转印前支架2安装在转印主支架1的前端,其主要是充当把手的作用,用户通过抬起转印前支架2来取出整个成像转印装置。在本实施例中,规定纸张转印过程中先接触纸张的一侧为前端。转印左支架3安装在转印主支架1的一侧,且转印左支架3的一侧与转印前支架2 的一侧接触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转印左支架3安装在如图1所示的转印主支架1的左侧,转印左支架3的一侧与转印前支架2的一侧垂直设置,主要用于封盖成像转印装置左侧的转印接地电极片11、转印接地弹簧12和入口板接地弹簧13。

转印辊4是打印设备中成像系统的重要零件之一,如图1所示中,转印辊4的左右两端分别套入到转印辊左轴套5和转印辊右轴套6的长孔内,通过转印辊左轴套5和转印辊右轴套6安装在转印主支架1上。同时,转印辊左轴套5和转印辊右轴套6的下方靠近转印主支架1的一侧各设置有一个转印辊弹簧7,其作用是通过转印辊左轴套5和转印辊右轴套6给转印辊4施加向上的弹力,使转印辊4与设置在转印辊4上面的硒鼓充分接触。

如图1所示中,转印入口板8平行转印辊4安装在转印辊4的靠近转印前支架2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国,转印入口板8为金属钣金零件,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在纸张进入转印过程之前消除纸张上的静电,以免对成像过程进行不必要的干扰。转印放电电极片9平行转印辊4安装在转印辊4的背离转印入口板8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转印放电电极片9设置在如图2所示的转印辊4的后端,其中转印放电电极片9为金属钣金零件,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在纸张完成转印过程之后消除纸张上残余的高压静电,以免纸张在之后的运动中影响到其它地方。

如图1、图2所示中,转印电极片10安装在转印主支架1的转印左支架的对侧,即在本实施例中,转印电极片10安装在转印主支架1的右侧,其主要作用是将打印机高压电源板的转印电压传递给转印辊4,以完成成像转印过程。其中打印机高压电源板为独立的设置在打印机上的一块电路板,用于将进来的220V转变为转印过程所需的转印电压,经转印电极片10连接和转印辊弹簧7传递给转印辊4。

其中,转印接地电极片11、转印接地弹簧12和入口板接地弹簧13都安装在转印主支架1的设置有转印左支架3的一侧,即在本实施例中,转印接地电极片11、转印接地弹簧12和入口板接地弹簧13都安装在如图2所示的转印主支架1的左端,通过转印接地电极片11、转印接地弹簧12和入口板接地弹簧13的设置实现给转印入口板8和转印放电电极片9接地。

由于转印辊4需要保持清洁,所以在组装成像转印装置时需要最后安装转印辊4,成像转印装置的装配顺序一般是,以转印主支架1为基础先安装电极片和电连接弹簧,然后再安装其它支架类零件,最后安装转印辊4及其与之配合的零件,现根据大体连接顺序对成像转印装置的结构进行介绍。

如图2、图7和图16所示,转印放电电极片9为一个带锯齿结构9-4的不锈钢片,包括:限位槽9-1、限位槽9-2、带卡槽9-3和锯齿结构9-4,限位槽9-2设置在锯齿结构9-4的尾部,带卡槽9-3设置在转印放电电极片9 背离限位槽9-2的头部,同时限位槽9-1设置在转印放电电极片9背离锯齿结构9-4一侧。

其中锯齿结构9-4的作用就是利用尖端放电的原理在纸张完成转印过程之后消除纸张上残余的高压静电。在双色激光打印机中共需要安装两个转印放电电极片9,以其中一个为例,在安装时,先将转印放电电极片9带卡槽 9-3的一端穿过转印主支架1左端对应的方孔1-29,然后再将整个转印放电电极片9放到转印主支架1下面的长槽1-30内,其中锯齿结构9-4朝远离转印主支架1的一侧设置,同时分别将转印放电电极片9上的限位槽9-1和9-2 卡在转印主支架1上的限位结构1-27和1-28上,完成转印放电电极片9的安装。

如图2、图4、图16、图20和图21所示,转印接地弹簧12和入口板接地弹簧13都是特殊形状的弹簧,通过转印接地弹簧12和入口板接地弹簧13 给转印入口板8和转印放电电极片9接地。转印接地弹簧12包括:设置于一端的弹簧端12-1和从弹簧端12-1处向远离弹簧端12-1方向延伸的直线结构12-2;在安装时,先将转印接地弹簧12的弹簧端12-1卡在转印主支架1 左侧的十字定位柱1-10上,然后再将转印接地弹簧12的直线结构12-2放入到转印主支架1左侧的限位槽1-11和限位槽1-12内,同时也将其卡在转印放电电极片9的卡槽9-3的里面。

如图2、图4、图16和图21所示,入口板接地弹簧13包括:圆圈结构 13-1、直线结构13-2和弹簧端13-3,其中弹簧端13-3设置在入口板接地弹簧13的一端,入口板接地弹簧13的另一端设置有圆圈结构13-1,直接结构 13-2垂直圆圈结构13-1的中轴线设置,其中圆圈结构13-1与弹簧端13-3的中轴线也垂直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从弹簧端13-3向直线结构13-2方向延伸并与直线结构13-2通过具有一定高度差的弯折部连接;可以想到,入口板接地弹簧13可以根据实际配合重新确定形状,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规定的具体结构,实现接地功能即可。

在安装入口板接地弹簧13时,将入口板接地弹簧13的弹簧端13-3卡在转印主支架1左侧的十字定位柱1-14上,同时压住转印接地弹簧12的直线结构12-2,然后再将入口板接地弹簧13的直线结构13-2卡入到转印主支架1左侧下面的限位槽1-13内;圆圈结构13-1被随后安装的转印入口板8 固定在螺钉柱1-25上。即完成了转印放电电极片9、转印接地弹簧12和入口板接地弹簧13的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一个转印接地弹簧12和入口板接地弹簧13,在安装另一个转印放电电极片9,如图2所示,转印放电电极片9通过卡槽9-3 卡在转印接地弹簧12的直线部分12-2,这样两个转印放电电极片9就均实现了与转印接地弹簧12的连接。同时后续安装的卡槽结构11-3页卡在转印接地弹簧12的直线部分12-2上,这样转印接地电极片11就通过转印接地弹簧12与两个转印放电电极片9建立了连接,转印接地电极片11的直面11-1 是整个转印装置对外接地的触点,该触点接地后,就实现了对两个转印放电电极片9的接地连接。

如图1、图2、图4、图8、图9和图10所示,转印前支架2包括:设置在转印前支架2右侧的两个定位柱2-1和螺钉柱2-3,以及设置在转印前支架2左侧的两个定位柱2-2和一个螺钉柱2-4;其中螺钉柱2-3设置在两个定位柱2-1之间,螺钉柱2-4设置在两个定位柱2-2之间。在安装时,先将转印前支架2右侧的两个定位柱2-1放入到转印主支架1右侧前端的两个定位孔1-1内,再用自攻螺钉穿过转印主支架1右侧前端的螺钉过孔1-2后紧固在转印前支架2右侧的螺钉柱2-3上,此时转印前支架2已经固定在转印主支架1上。转印前支架2左侧在转印左支架3连接在转印主支架1上后与转印左支架3连接。具体为:转印前支架2左侧的限位柱2-2与转印左支架 3前端的一对限位孔3-1进行配合,然后用自攻螺钉穿过转印左支架3上的螺钉过孔3-2固定在螺钉柱2-4上。

如图1、图2、图4、图9、图10、图18和图19所示,转印左支架3 包括:限位孔3-1、螺钉过孔3-2、限位孔3-3、限位孔3-4、螺钉过孔3-5、螺钉过孔3-6、螺钉过孔3-7、限位结构3-8、限位结构3-9、不规则孔3-10、方孔3-11和导向结构3-12,其中本实施例中,限位孔、限位结构、不规则孔以及方孔可以但不限于圆形或者方形,由与其配合的部件形状共同确定形状,并可以根据实际做适应性修改;同时限位孔、限位结构、不规则孔以及方孔的尺寸也可以根据与其配合的部件实际做适应性修改。

如图18所示中,与转印左支架3连接的转印接地电极片11为不规则结构,具体包括:平面11-1、方孔11-2、卡槽结构11-3和直边结构11-4,其中卡槽结构11-3横向设置在直边结构11-4的一侧,直边结构11-4与平面11-1 通过一延伸的下平面结构连接,同时平面11-1与直边结构11-4空间上垂直设置,方孔11-2开设在垂直平面11-1设置的上平面结构,即上平面结构、平面11-1与下平面结构围合成一端开口的方形结构,方形结构的开口方向与卡槽结构11-3在直边结构11-4上的开口方向一致。

本实施例中,限位结构3-8和限位结构3-9用于安装转印接地电极片11,在转印左支架3的安装过程中,转印接地电极片11的方孔11-2卡在转印左支架3限位结构3-8处,转印接地电极片11的直边结构11-4卡在转印左支架3限位结构3-9处,转印接地电极片11的平面11-1与转印左支架3上的小平面3-10紧密接触。

在安装转印左支架3时,要带着装好的转印接地电极片11一起安装,先将转印接地电极片11上的卡槽结构11-3卡在转印接地弹簧12的直线结构12-2上,同时让转印主支架1左侧突出的限位结构1-8和限位结构1-9分别穿过转印左支架3上的不规则孔3-10和方孔3-11,再将转印左支架3上的限位孔3-3和3-4分别与转印主支架1左侧的限位柱1-3和限位柱1-4进行配合,限位孔3-1与转印前支架2左侧的限位柱2-2进行配合,然后用自攻螺钉穿过螺钉过孔进行固定;其对应关系分别为,转印左支架3上的螺钉过孔3-5、螺钉过孔3-6和螺钉过孔3-7分别对应转印主支架1上的螺钉柱 1-5、螺钉柱1-6和螺钉柱1-7,转印左支架3上的螺钉过孔3-2对应转印前支架2左侧的螺钉柱2-4。

如图2、图7、图15、图21和图22所示,转印入口板8采用钣金件,其目的在于在纸张进入转印过程之前消除纸张上的静电。转印入口板8包括:限位孔8-1、限位孔8-2、螺钉过孔8-3和螺钉过孔8-4,其中转印入口板8 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孔8-1和螺钉过孔8-3,另一侧设置有限位孔8-2和螺钉过孔8-4,在此实例中共需要安装两个转印入口板8。

以其中一个为例,在转印入口板8安装时,先将转印入口板8左右两端的限位孔8-1和限位孔8-2卡在转印主支架1凹槽内的限位柱1-23和限位柱1-24上,再用自攻螺钉穿过转印入口板8左右两端的螺钉过孔8-3和螺钉过孔8-4后紧固在转印主支架1凹槽内的螺钉柱1-25和螺钉柱1-26 上,同时在安装转印入口板8左侧时也要让自攻螺钉穿过入口板接地弹簧13的圆圈结构13-1后一起固定在螺钉柱1-25上,实现转印入口板8与入口板接地弹簧13的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转印入口板8主要是清除纸张没进转印辊之前本身上的静电,此时静电量比较少,且本实施例中两个转印入口板8之间的距离比较短,两个都接地作用不是很明显。本实施例仅设置了一个入口板接地弹簧13,因为只需要至少一个转印入口板8接地即可满足需求。当然也可以设置另一个入口板接地弹簧13将另一个转印入口板8也接地。

如图1、图6、图17和图23所示,转印电极片10为不规则结构,具体包括:限位孔10-1、限位壁10-2和限位勾10-3,其中转印电极片10的一侧设置有限位孔10-1,另一侧的底部设置有限位勾10-3,连通限位孔 10-1和限位勾10-3的结构处竖直方向上设置有限位壁10-2,转印电极片 10安装在转印主支架1的右侧,其主要作用是将打印机高压电源板的转印电压传递给转印辊4,以完成成像转印过程。可以想到,转印电极片10 可以根据实际配合重新确定形状,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规定的具体结构,实现传递转印电压的功能即可。

在本实例中共需要安装两个转印电极片10,以其中一个为例,在安装时,先将转印电极片10左侧的限位孔10-1套入到到转印主支架1右侧的限位柱1-19上,再将转印电极片10中间的限位壁10-2贴在转印主支架1 右侧的侧壁1-21上,最后将转印电极片10右侧限位勾10-3插入到转印主支架1右侧的限位槽1-22里,实现转印电极片10的安装。

如图11所示中,转印辊4由两种材料组成,中间是金属轴,在金属轴外面是一种特殊的海绵4-3,根据实际使用环境确定海绵4-3的尺寸、硬度、密度、电阻值。转印辊4还包括设置在一侧的端轴4-1和另一侧的端轴4-2。

如图12所示中,转印辊左轴套5为不规则件,包括:与转印辊端轴配合的轴孔5-1、设置在轴孔5-1下方的十字筋5-2和设置于转印辊左轴套两侧的卡勾5-3。

如图13所示中,转印辊右轴套6同样为不规则件,包括:与转印辊端轴配合的轴孔6-1、设置在轴孔6-1下方的十字筋6-2、设置于转印辊右轴套下方的卡勾6-3和设置在转印右轴套两侧的限位筋6-4。

如图1、图3、图5、图6、图11、图12、图13和图14所示,在安装时,先将转印辊4、转印辊左轴套5、转印辊右轴套6和转印辊弹簧7安装好形成一个小组件后,再一起安装到转印主支架1上。

在本实例中共需要安装两套这样的小组件,以其中一个为例,在转印辊左轴套5和转印辊右轴套6的十字筋5-2和十字筋6-2靠近转印主支架1设置,并将一个转印辊弹簧7的一端7-1卡在十字筋5-2上,将另一个转印辊弹簧7的一端7-1卡在十字筋6-2上,再将转印辊4金属轴端轴4-1插入转印辊左轴套5的轴孔5-1内,端轴4-2插入到转印辊右轴套6的轴孔6-1内,此时小组件已经安装完成。

将小组件安装到转印主支架1上,即转印辊左轴套5两侧的卡勾5-3卡在转印主支架1左侧的沟槽1-16内,同时卡勾5-3的侧面与转印主支架1沟槽1-16上面的限位面1-15配合形成垂直导向,转印辊左轴套5下面的转印辊弹簧7顺势直接套在转印主支架1左侧弹簧限位柱1-17上;转印辊右轴套6的卡勾6-3卡在转印主支架1右侧的沟槽1-20内,同时转印辊右轴套6 两侧的限位筋6-4与转印主支架1右侧的限位面1-18配合形成垂直导向,转印辊右轴套6下面的转印辊弹簧7顺势直接套在转印主支架1右侧弹簧限位柱1-19上,即完成小组件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各个部件上的限位孔、限位结构、不规则孔以及方孔等结构可以但不限于圆形或者方形,由与其配合的部件形状共同确定形状,并可以根据实际做适应性修改;同时各个部件上限位孔、限位结构、不规则孔以及方孔等结构的尺寸也可以根据与其配合的部件实际做适应性修改,且各个部件上的限位孔、限位结构、不规则孔以及方孔等相同名称不同部件的结构因设置于不同部件上,并不表示相同的结构。

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工作过程为:

以双色激光打印机为例,如图1、图4、图10、图22、图24和图25所示,在安装时,先将成像转印装置上导向结构3-12和导向结构1-31分别放入到左支架组件14和右支架组件15后面的U形槽14-1和15-1内,然后向下轻轻按压成像转印装置,使左支架组件14和右支架组件15中间部位的弹性锁块14-2和弹性锁块15-2分别锁住成像转印装置左侧和右侧的限位结构 1-8和限位结构1-32,同时,整个成像转印装置落下,成像转印装置前端的限位结构1-9和限位结构1-33分别落在左支架组件14和右支架组件15前端的梯形平面14-3和梯形平面15-3上,此时转印电极片11也与左支架组件 14中的接地弹簧14-4接触,完成接地连接。在更换时,使用者用手扣住转印前支架2的把手位置向上抬起,成像转印装置便可以轻松取出。

本申请根据不同的办公设备产品设计出一个相对独立的成像转印装置,将其作为办公设备产品的一种配件,转印辊作为一种消耗件通过可更换装置的设置,用户可以根据所购买产品的实际使用情况进行更换,可以解决整机产品未到使用年限就更换的问题,进而延长了整机的使用寿命,不需要实现整机的更换。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3793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