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折叠式电子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19:37


折叠式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折叠式电子装置会使用转轴模块或是双轴模块连接于两机体之间,以使两机体能相对展开或闭合。随着消费者对于显示屏幕的大小的要求越来越高,市面上遂出现了具有双显示屏幕的折叠式电子装置,此种折叠式电子装置于两机体各自提供有一个显示屏幕,藉此提供比传统的折叠式电子装置更大的显示画面。然而,市面上现有的此类折叠式电子装置中,为了避免两个机体在开阖的过程中,两个显示屏幕彼此会造成干涉,一般会设计成两个显示屏幕都与转轴模块或是双轴模块存在较大的间距,而当两个显示屏幕彼此平行时,两个显示屏幕彼此之间存在着过大的间距,此间距将破坏两个显示屏幕彼此之间在视觉上的连续性,造成使用者的观看感受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针对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能够解决现有的折叠式电子装置所造成的让用户的观看感受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包括第一机体、第二机体、双轴模块、第一连动机构、第二连动机构、第一物件以及第二物件。双轴模块设置于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之间。第一连动机构设置于第一机体且耦接双轴模块。第二连动机构设置于第二机体且耦接双轴模块。第一物件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机体并与第一连动机构相连接。第二物件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机体并与第二连动机构相连接。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通过双轴模块相对旋转而具有第一夹角时,第一物件相对第一机体处于第一初始位置,且第二物件相对第二机体处于第二初始位置。当第一机体与第二机体通过双轴模块相对旋转而具有第二夹角时,第一物件相对第一机体滑动而远离第一初始位置,第二物件相对第二机体滑动而远离第二初始位置,且第一物件与第二物件彼此相对靠近。第二夹角相异于第一夹角。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折叠式电子装置中,当二机体相互平行时,通过至少使第一物件滑移靠近第二物件,能够消除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之间的间距,以达到更佳的观看效果。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2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一夹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二夹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B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二夹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四夹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B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四夹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C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四夹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5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三夹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5B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三夹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5C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三夹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6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6B绘制图6A中的构件的爆炸图;

图6C以不同视角绘制图6B中连接部、第一导引部、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D绘制图6C中第一导引部的设计原理示意图;

图6E至图6H绘制图6A中的构件的不同状态示意图;

图7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B绘制图7A中的构件的爆炸图;

图7C以不同视角绘制图7B中连接部、第一导引部、第二导引部、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D绘制图7C中第一导引部的设计原理示意图;

图7E至图7H绘制图7A中的构件的不同状态示意图;

图8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B绘制图8A中的构件的爆炸图;

图8C以不同视角绘制图8B中连接部、第一导引部、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D绘制图8C中第一导引部的设计原理示意图;

图8E至图8H绘制图8A中的构件的不同状态示意图;

图9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9B绘制图9A中的构件的爆炸图;

图9C以不同视角绘制图9B中连接部、第一导引部、第二导引部、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D绘制图9C中第一导引部的设计原理示意图;

图9E至图9H绘制图9A中的构件的不同状态示意图;

图10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一夹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1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四夹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1B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四夹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1C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四夹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1D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四夹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2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三夹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3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3B绘制图13A中的构件的爆炸图;

图13C以不同视角绘制图13B中连接部、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D至图13G绘制图13A中的构件的不同状态示意图;

图14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4B绘制图14A中的构件的爆炸图;

图14C以不同视角绘制图14B中连接部、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D至图14G绘制图14A中的构件的不同状态示意图;

图15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5B绘制图15A中的构件的爆炸图;

图15C以不同视角绘制图15B中连接部、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5D至图15G绘制图15A中的构件的不同状态示意图;

图16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6B绘制图16A中的构件的爆炸图;

图16C以不同视角绘制图16B中连接部、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6D至图16G绘制图16A中的构件的不同状态示意图;

图17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图18A至图18C绘制图17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作动原理示意图;

图19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导引部的示意图;

图20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0B绘制图20A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爆炸图;

图20C及图20D绘制图20A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作动流程。

附图标记说明

1000:折叠式电子装置

1100:第一机体

1110、1110’:第一支架

1200:第二机体

1210、1210’:第二支架

1300:轴盖

1400:第一物件

1410:第一顶面

1420:第一磁铁

1500:第二物件

1510:第二顶面

1520:第二磁铁

1600:双轴模块

1610:扭力模块

1620:连接部

1630、1630’、1630”:第一轴套

1640、1640’、1640”、1640”’、1640””、1640””’、1640”””:第二轴套

1641、1641’:第一套筒

1642、1642’:第二套筒

1643:第三套筒

1650:第一转轴

1660第二转轴

1670、1670’、1670”:第一导引部

1671:第一空转段

1672:第一驱动段

1673、1673’:第一静止段

1674:第一回复段

1680、1680’、1680”、1680”’:第二导引部

1681、1681’:第二空转段

1682、1682’:第二驱动段

1683、1683’:第二静止段

1684、1684’:第二回复段

1691:第一推顶部

1692:第二推顶部

1693:第三推顶部

1694:第四推顶部

1695:第五推顶部

1696:第六推顶部

1700、1700’:第一连动机构

1710:第一滑块

1711:第一连动部

1720、1720’:第一连杆

1721:第一受动端

1722:第一摆动端

1723’:第一延伸端

1730:第一滑移件

1800、1800’:第二连动机构

1810:第二滑块

1811:第二连动部

1820、1820’:第二连杆

1821:第二受动端

1822:第二摆动端

1823’:第二延伸端

1830:第二滑移件

1900:同步机构

1910:第一齿轮

1920:第二齿轮

1930:同步齿轮

1950:第一调整机构

1951:第一固定座

1952:第一驱动件

1953:第一调整部

1954:第一弹力件

1960:第二调整机构

1961:第二固定座

1962:第二驱动件

1963:第二调整部

1964:第二弹力件

AD1:第一轴线方向

AX1:第一轴线

DD1:第一直径方向

E1:第一末端

E2:第二末端

E3:第三末端

E4:第四末端

P11:第一空转端点

P12:第一空转驱动点

P13:第一驱动静止点

P14、P14’:第一静止端点

P15:第一驱动回复点

P16:第一回复静止点

AD2:第二轴线方向

AX2:第二轴线

DD2:第二直径方向

P21:第二空转端点

P22:第二空转驱动点

P23:第二驱动静止点

P24、P24’:第二静止端点

P25:第二驱动回复点

P26:第二回复静止点

R:展开方向

S1:第一滑移方向

S2:第二滑移方向

X1:第一位移量

X2:第二位移量

X3:第三位移量

X4:第四位移量

θ11:第一空转圆心角

θ12:第一驱动圆心角

θ13、θ13’:第一静止圆心角

θ14:第一回复圆心角

θ21:第二空转圆心角

θ22:第二驱动圆心角

θ23、θ23’:第二静止圆心角

θ24:第二回复圆心角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地参考本发明的示范性实施例,示范性实施例的实例说明于附图中。只要有可能,相同元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部分。

图1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一夹角的立体示意图。请配合参考图1及图2,本发明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包括第一机体1100、第二机体1200、二轴盖1300、第一物件1400以及第二物件1500。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例如但不限于笔记本电脑。第一物件1400例如但不限于键盘、触摸板、扬声器或是显示屏幕,本发明并未对第一物件1400进行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依需求替换为任何物件。第二物件1500例如但不限于显示屏幕。换句话说,在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之中,至少第二物件1500为显示屏幕。在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两者皆为显示屏幕,以提供较大的显示画面。

需特别说明的是,本发明于名词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命名方式,只是为了直观辨别之用,以便于阅读者阅读,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

详细来说,此二轴盖1300位于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之间,并用以容纳后续将会说明的内部构件。此内部构件至少包括双轴模块,而此双轴模块可连接或设置任何机构。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通过后续将会说明的双轴模块彼此可枢转的连接在一起。第一物件1400连接第一机体1100,且第一物件1400具有第一顶面1410。第二物件1500连接第二机体1200,且第二物件1500具有第二顶面1510。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展开至图2所示的状态。当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时,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相互闭合,且第一顶面1410及第二顶面1510彼此面对面。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沿展开方向R展开至图2所示的状态时,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具有第一夹角,且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展开而具有第一夹角。在图2所示的状态下,第二顶面1510例如但不限于相对第一顶面1410展开了110度。也就是说,第二顶面1510例如但不限于相对第一顶面1410倾斜110度,即第一夹角例如但不限于110度。此时,第一物件1400并未产生任何滑移,且第二物件1500并未产生任何滑移。

图3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二夹角的立体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及图2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3A所示的状态,且第一物件1400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机体1100。在图2所示的状态中,第一物件1400相对第一机体1100的位置定义为第一初始位置,也就是说图2中第一物件1400所在的位置被定义为第一初始位置。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2所示的状态沿展开方向R展开至图3A所示的状态时,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具有第二夹角,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展开而具有第二夹角,且第一物件1400自动地沿第一滑移方向S1朝向轴盖1300及第二物件1500滑移。第二夹角例如但不限于180度。换句话说,此时第二机体1200总共相对第一机体1100展开180度,并且第一物件1400总共滑移了第一位移量X1而相对靠近第二物件1500。第一物件1400例如但不限于抵靠于第二物件1500,使得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彼此之间没有间距,如此使用者可以在观看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时达到更佳的观看效果。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物件可依设计需求滑移靠近但不抵靠于第二物件。

图3B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二夹角的立体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及图2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3B所示的状态,且第一物件1400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机体1100,第二物件1500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机体1200。在图2所示的状态中,第一物件1400相对第一机体1100的位置定义为第一初始位置,且第二物件1500相对第二机体1200的位置定义为第二初始位置。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2所示的状态沿展开方向R展开至图3A所示的状态时,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具有第二夹角,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展开而具有第二夹角,第一物件1400自动地沿第一滑移方向S1朝向轴盖1300及第二物件1500滑移,且第二物件1500自动地沿第二滑移方向S2朝向轴盖1300及第一物件1400滑移。第二夹角例如但不限于180度。换句话说,此时第二机体1200总共相对第一机体1100展开180度。第一物件1400总共滑移了第二位移量X2,第二物件1500总共滑移了第三位移量X3,并且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彼此相对靠近。第二位移量X2例如但不限于与第三位移量X3相同。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例如但不限于彼此相互抵靠,使得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彼此之间没有间距,如此使用者可以在观看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时达到更佳的观看效果。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可依设计需求彼此滑移靠近但不互相抵靠,且第二位移量可依设计需求设定为不同第三滑移量。

图4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四夹角的立体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图2及图3A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4A所示的状态。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3A所示的状态沿展开方向R展开至图4A所示的状态时,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具有第四夹角,且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展开而具有第四夹角。在图4A所示的状态下,第二顶面1510例如但不限于相对第一顶面1410总共展开了270度。换句话说,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倾斜270度,即第四夹角例如但不限于270度。相较于具有第二夹角时,第一物件1400并未产生任何滑移,因此第一物件1400及第一机体1100的相对位置维持不变,也就是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对第一机体1100滑移了第一位移量X1而相对靠近轴盖1300。

图4B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四夹角的立体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图2及图3B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4B所示的状态。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3B所示的状态沿展开方向R展开至图4B所示的状态时,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具有第四夹角,且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展开而具有第四夹角。在图4B所示的状态下,第二顶面1510例如但不限于相对第一顶面1410总共展开了270度。换句话说,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倾斜270度,即第四夹角例如但不限于270度。相较于具有第二夹角时,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并未产生任何滑移,因此第一物件1400及第一机体1100的相对位置维持不变,且第二物件1500及第二机体1200的相对位置维持不变。也就是说,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对第一机体1100滑移了第二位移量X2而相对靠近轴盖1300,且第二物件1500仍然相对第二机体1200滑移了第三位移量X3而相对靠近轴盖1300。

图4C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四夹角的立体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图2及图3A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4C所示的状态。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3A所示的状态沿展开方向R展开至图4C所示的状态时,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具有第四夹角,且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展开而具有第四夹角。在图4C所示的状态下,第二顶面1510例如但不限于相对第一顶面1410总共展开了270度。换句话说,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倾斜270度,即第四夹角例如但不限于270度。此外,第一物件1400自动地沿相反于第一滑移方向S1的第二滑移方向S2滑移,使得第一物件1400相对第一机体1100滑移至第一初始位置。换言之,第一物件1400自动地朝向相反于轴盖1300的方向滑移而相对远离轴盖1300。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图2及图3B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4C所示的状态。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3B所示的状态沿展开方向R展开至图4C所示的状态时,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具有第四夹角,且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展开而具有第四夹角。在图4C所示的状态下,第二顶面1510例如但不限于相对第一顶面1410总共展开了270度。换句话说,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倾斜270度,即第四夹角例如但不限于270度。此外,第一物件1400自动地沿相反于第一滑移方向S1的第二滑移方向S2滑移,使得第一物件1400相对第一机体1100滑移至第一初始位置。并且,第二物件1500自动地沿相反于第二滑移方向S2的第一滑移方向S1滑移,使得第二物件1500相对第二机体1200滑移至第二初始位置。换言之,第一物件1400自动地朝向相反于轴盖1300的方向滑移而相对远离轴盖1300,且第二物件1500自动地朝向相反于轴盖1300的方向滑移而相对远离轴盖1300。

图5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三夹角的立体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图2、图3A及图4A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5A所示的状态。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4A所示的状态沿展开方向R展开至图5A所示的状态时,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具有第三夹角,且第二顶面1510及第一顶面1410相对彼此展开而具有第三夹角。在图5A所示的状态下,第二顶面1510例如但不限于相对第一顶面1410总共展开了360度,即第三夹角例如但不限于360度。相较于具有第四夹角时,第一物件1400并未产生任何滑移,因此第一物件1400及第一机体1100的相对位置维持不变,也就是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对第一机体1100滑移了第一位移量X1而相对靠近轴盖1300。

图5B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三夹角的立体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图2、图3B及图4B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5B所示的状态。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4B所示的状态沿展开方向R展开至图5B所示的状态时,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具有第三夹角,且第二顶面1510及第一顶面1410相对彼此展开而具有第三夹角。在图5B所示的状态下,第二顶面1510例如但不限于相对第一顶面1410总共展开了360度,即第三夹角例如但不限于360度。相较于具有第四夹角时,第一物件1400并未产生任何滑移,因此第一物件1400及第一机体1100的相对位置维持不变。第二物件1500并未产生任何滑移,因此第二物件1500及第二机体1200的相对位置维持不变。也就是说,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对第一机体1100滑移了第二位移量X2而相对靠近轴盖1300,且第二物件1500仍然相对第二机体1200滑移了第三位移量X3而相对靠近轴盖1300。

图5C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三夹角的立体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图2、图3A及图4C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5C所示的状态。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4C所示的状态沿展开方向R展开至图5C所示的状态时,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具有第三夹角,且第二顶面1510及第一顶面1410相对彼此展开而具有第三夹角。在图5C所示的状态下,第二顶面1510例如但不限于相对第一顶面1410总共展开了360度,即第三夹角例如但不限于360度。此时,第一物件1400维持在远离于轴盖1300的第一初始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图2、图3B及图4C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5C所示的状态。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4C所示的状态沿展开方向R展开至图5C所示的状态时,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具有第三夹角,且第二顶面1510及第一顶面1410相对彼此展开而具有第三夹角。在图5C所示的状态下,第二顶面1510例如但不限于相对第一顶面1410总共展开了360度,即第三夹角例如但不限于360度。此时,第一物件1400维持在远离于轴盖1300的第一初始位置,且第二物件1500维持在远离轴盖1300的第二初始位置。

图6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立体示意图。为求清楚表现与便于说明,图6A中以虚线绘制部分的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图6A的构件到轴盖1300的内部,可以使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达到图1、图2、图3A、图4A至图5A顺序的变化。为了简洁说明的内容,以下全文统一仅以图1中右边的一组轴盖1300描述。

图6B绘制图6A中的构件的爆炸图。具体而言,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还包括双轴模块1600以及第一连动机构1700。第一机体1100包括第一支架1110,且第二机体1200包括第二支架1210。第一支架1110及第二支架1210两者皆固定于双轴模块1600,使得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能够通过双轴模块1600而相对彼此枢转。第一连动机构1700设置于第一支架1110的其中一面。第一连动机构1700设置于第一支架1110的位置本发明并无限制。第一连动机构1700耦接双轴模块1600以受双轴模块1600驱动,且第一连动机构1700耦接第一物件1400以驱动第一物件1400。换句话说,随着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展开,双轴模块1600将会枢转,接着双轴模块1600能够驱动第一连动机构1700,且第一连动机构1700能够驱动第一物件1400相对第一机体1100往复滑移。通过此机制,当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通过双轴模块1600相对旋转而具有第二夹角,且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彼此平行时,第一物件1400已经被第一连动机构1700驱动而产生滑移,并且抵靠于第二物件1500,使得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彼此之间没有间距,如此使用者可以在观看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时达到更佳的观看效果。

更进一步来说,第一连动机构1700包括第一滑块1710、第一连杆1720以及第一滑移件1730。第一滑块1710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架1110。第一滑块1710具有第一连动部1711。第一连动部1711例如但不限于呈圆柱状。第一连动部1711耦接双轴模块1600以受双轴模块1600驱动。第一连杆1720具有第一受动端1721以及第一摆动端1722。第一摆动端1722连接第一受动端1721。第一连杆1720通过第一受动端1721及第一摆动端1722的交界处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架1110。第一受动端1721耦接第一滑块1710以受第一滑块1710驱动。第一摆动端1722耦接第一滑移件1730以驱动第一滑移件1730。第一滑移件1730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支架1110。第一物件1400固定于第一滑移件1730以受第一滑移件1730驱动。

另一方面,双轴模块1600包括扭力模块1610、连接部1620、第一轴套1630、第二轴套1640、第一转轴1650以及第二转轴1660。第一轴套1630及扭力模块1610并列设置,且第二轴套1640及扭力模块1610并列设置。第一转轴1650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一轴套1630,且第一转轴1650及第一支架1110相互固定。第二转轴1660可转动地穿设于第二轴套1640,且第二转轴1660及第二支架1210相互固定。

图6C以不同视角绘制图6B中连接部、第一导引部、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6D绘制图6C中第一导引部的设计原理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双轴模块1600还包括如图6C所示的第一导引部1670。第一导引部1670设置于第一轴套1630。在图6A所示的第一连动机构1700中,第一滑块1710的第一连动部1711伸入第一导引部1670以与第一导引部1670相耦接,以让第一连动部1711得以受第一导引部1670驱动。

详细而言,第一导引部1670包括第一空转段1671、第一驱动段1672以及第一静止段1673。第一驱动段1672连接于第一空转段1671及第一静止段1673之间。为求更清楚定义第一空转段1671、第一驱动段1672以及第一静止段1673,特别在第一轴套1630界定第一轴线AX1、第一轴线方向AD1以及第一直径方向DD1。第一空转段1671及第一静止段1673在第一轴套1630的第一直径方向DD1上环绕设置于第一轴套1630外,且第一空转段1671及第一静止段1673位在第一轴套1630的不同横截面上。第一驱动段1672在第一轴套1630的第一直径方向DD1及第一轴线方向AD1上环绕设置于第一轴套1630外。

请配合参考图1、图6A、图6C及图6D,在第一空转段1671界定远离第一驱动段1672的第一空转端点P11。在第一空转段1671及第一驱动段1672的交界处界定第一空转驱动点P12。在第一驱动段1672及第一静止段1673的交界处界定第一驱动静止点P13。在第一静止段1673界定远离第一驱动段1672的第一静止端点P14。在第一轴线AX1、第一空转端点P11及第一空转驱动点P12界定出第一空转圆心角θ11。在第一轴线AX1、第一空转驱动点P12及第一驱动静止点P13界定出第一驱动圆心角θ12。在第一轴线AX1、第一驱动静止点P13及第一静止端点P14界定出第一静止圆心角θ13。第一导引部1670从第一空转端点P11、第一空转驱动点P12、第一驱动静止点P13至第一静止端点P14的宽度皆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还包括同部机构1900。同步机构1900设置于双轴模块1600,且同步机构1900配置用以使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相对彼此同步枢转。具体而言,同步机构1900包括第一齿轮1910、第二齿轮1920以及同步齿轮1930。第一齿轮1910套设于第一转轴1650,且第一齿轮1910卡合于第一转轴1650以随第一转轴1650同步枢转。第二齿轮1920套设于第二转轴1660,且第二齿轮1920卡合于第二转轴1660以随第二转轴1660同步枢转。同步齿轮1930可转动地设置于第一齿轮1910及第二齿轮1920之间,且同步齿轮1930啮合第一齿轮1910及第二齿轮1920,使得第一齿轮1910转动多少角度,第二齿轮1920便会与第一齿轮1910转动相同角度。

图6E至图6H绘制图6A中的构件的不同状态示意图。为求清楚表现与便于说明,图6E至图6H中以虚线绘制部分的结构。图6A所示的状态的构件对应于图1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进一步参考图2、图6C及图6D,当连动机构1700的第一滑块1710的第一连动部1711耦接于第一导引部1670的第一空转段1671中的第一空转端点P11时,第一滑移件1730及第一物件1400相对远离轴盖1300及双轴模块1600。换句话说,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对第一机体1100处于第一初始位置。

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1所示的状态展开至图2所示的状态时,第二机体1200例如但不限于相对第一机体1100展开了110度。此时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的状态对应于图6E的构件的状态。通过同步齿轮1930的作用,第一齿轮1910及第一转轴1650例如但不限于转动了55度,且第二齿轮1920及第二转轴1660例如但不限于同样地转动了55度。此外,第一连动部1711耦接第一导引部1670的第一空转驱动点P12,因此第一滑移件1730及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对远离轴盖1300及双轴模块1600,即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对第一机体1100处于第一初始位置。换句话说,第一连动部1711在第一空转段1671中移动了一个第一空转圆心角θ11的角度。第一空转圆心角θ11的角度例如但不限于55度。

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2所示的状态展开至图3A所示的状态时,第二机体1200例如但不限于从图2所示的状态再相对第一机体1100展开了70度。此时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的状态对应于图6F的构件的状态。通过同步齿轮1930的作用,第一齿轮1910及第一转轴1650例如但不限于再转动了35度,且第二齿轮1920及第二转轴1660例如但不限于同样地再转动了35度。此外,第一连动部1711耦接第一导引部1670的第一驱动静止点P13。

因此,在第一驱动段1672的导引下,第一连动部1711驱动第一滑块1710沿平行于第一轴线AX1的方向滑移,第一滑块1710驱动第一受动端1721摆动,第一受动端1721驱动第一摆动端1722摆动,第一摆动端1722驱动第一滑移件1730沿第一滑移方向S1滑移靠近轴盖1300及双轴模块1600。也就是说,由于第一物件1400固定于第一滑移件1730,故第一物件1400会随着第一滑移件1730滑移靠近轴盖1300及双轴模块1600,即第一物件1400相对第一机体1100滑动而远离第一初始位置。并且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彼此互相抵靠,使得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彼此之间没有间距,如此使用者可以在观看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时达到更佳的观看效果。另外,第一连动部1711在第一驱动段1672中移动了一个第一驱动圆心角θ12的角度。第一驱动圆心角θ12的角度例如但不限于35度。

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3A所示的状态展开至图4A所示的状态时,第二机体1200例如但不限于从图3A所示的状态再相对第一机体1100展开了90度。此时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的状态对应于图6G的构件的状态。通过同步齿轮1930的作用,第一齿轮1910及第一转轴1650例如但不限于再转动了45度,且第二齿轮1920及第二转轴1660例如但不限于再转动了45度。此外,第一连动部1711耦接第一导引部1670的第一静止段1673,因此第一滑移件1730及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对靠近轴盖1300及双轴模块1600,即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对第一机体1100远离第一初始位置。也就是说,第一物件1400仍然抵靠于第二物件1500。

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4A所示的状态展开至图5A所示的状态时,第二机体1200例如但不限于从图4A所示的状态再相对第一机体1100展开了90度。此时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的状态对应于图6H的构件的状态。通过同步齿轮1930的作用,第一齿轮1910及第一转轴1650例如但不限于再转动了45度,且第二齿轮1920及第二转轴1660例如但不限于再转动了45度。此外,第一连动部1711耦接第一导引部1670的第一静止端点P14,因此第一滑移件1730及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对靠近轴盖1300及双轴模块1600,即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对第一机体1100远离第一初始位置。也就是说,第一物件1400仍然抵靠于第二物件1500。此外,在图6F所示的构件的状态至图6H所示的构件的状态,第一连动部1711在第一静止段1673中移动了一个第一静止圆心角θ13的角度。第一静止圆心角θ13的角度例如但不限于90度。在同步机构1900的作用下,为了使第二机体1200能够相对第一机体1100展开360度,第一空转圆心角θ11、第一驱动圆心角θ12以及第一静止圆心角θ13的总和等于180度。需说明的是,通过调整第一空转圆心角θ11、第一驱动圆心角θ12以及第一静止圆心角θ13的角度,可以调整第一连动部1711驱动第一滑块1710的时间点,藉此调整第一物件1400相对第一机体1100滑移的时间点。

图7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7B绘制图7A中的构件的爆炸图。为求清楚表现与便于说明,图7A中以虚线绘制部分的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图7A的构件到轴盖1300的内部,可以使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达到图1、图2、图3B、图4B至图5B顺序的变化。为了使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都能够产生滑移,双轴模块1600包括二导引部(即第一导引部1670及第二导引部1680)。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包括二连动机构(即第一连动机构1700及第二连动机构1800)。第二导引部1680设置于第二轴套1640’。第二连动机构1800设置于第二支架1210且耦接第二导引部1680。第二物件1500固定于第二连动机构1800以受第二连动机构1800驱动。

图7C以不同视角绘制图7B中连接部、第一导引部、第二导引部、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7D绘制图7C中第一导引部的设计原理示意图。图7E至图7H绘制图7A中的构件的不同状态示意图。为求清楚表现与便于说明,图7E至图7H中以虚线绘制部分的结构。在图7A至图7H的构件中,与图6A至图6H的构件中相同的符号的配置与作用原理彼此相同,于此不再赘述。此外,在图7A至图7H的构件中,第二导引部1680、第二空转段1681、第二驱动段1682、第二静止段1683、第二连动机构1800、第二滑块1810、第二连动部1811、第二连杆1820、第二受动端1821、第二摆动端1822、第二滑移件1830、第二轴线方向AD2、第二轴线AX2、第二直径方向DD2、第二空转端点P21、第二空转驱动点P22、第二驱动静止点P23、第二静止端点P24、第二空转圆心角θ21、第二驱动圆心角θ22以及第二静止圆心角θ23的配置与作用原理相同或类似于图6A至图6H的构件中第一导引部1670、第一空转段1671、第一驱动段1672、第一静止段1673、第一连动机构1700、第一滑块1710、第一连动部1711、第一连杆1720、第一受动端1721、第一摆动端1722、第一滑移件1730、第一轴线方向AD1、第一轴线AX1、第一直径方向DD1、第一空转端点P11、第一空转驱动点P12、第一驱动静止点P13、第一静止端点P14、第一空转圆心角θ11、第一驱动圆心角θ12以及第一静止圆心角θ13的配置与作用原理,于此不再赘述。

图7A至图7H的构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2所示的状态展开至图3B所示的状态时,此时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的状态对应于图7F的构件的状态。此时通过第一导引部1670、第一连动机构1700的作动,第一物件1400已往轴盖1300及双轴模块1600的方向滑移,即第一物件1400相对第一机体1100滑动而远离第一初始位置,且通过第二导引部1680、第二连动机构1800的作动,第二物件1500同样已往轴盖1300及双轴模块1600的方向滑移,即第二物件1500同样相对第二机体1200滑动而远离第二初始位置,使得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朝向彼此的方向滑移,并且抵靠在一起,因此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彼此之间没有间距,如此使用者可以在观看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时达到更佳的观看效果。

图8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8B绘制图8A中的构件的爆炸图。图8C以不同视角绘制图8B中连接部、第一导引部、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8D绘制图8C中第一导引部的设计原理示意图。图8E至图8H绘制图8A中的构件的不同状态示意图。为求清楚表现与便于说明,图8A、图8E至图8H中以虚线绘制部分的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图8A的构件到轴盖1300的内部,可以使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达到图1、图2、图3A、图4C至图5C顺序的变化。在图8A至图8H的构件中,与前述附图的构件中相同的符号的配置与作用原理彼此相同,于此不再赘述。图8A至图8H所示的构件的不同之处在于,为了使第一物件1400能够从图3A所示的状态变化为图4C所示的状态,第一导引部1670’除了包括前述的第一空转段1671以及前述的第一驱动段1672之外,更进一步包括第一回复段1674以及第一静止段1673’。

第一驱动段1672连接于第一空转段1671及第一回复段1674之间。第一回复段1674连接于第一驱动段1672及第一静止段1673’之间。第一空转段1671在第一轴套1630’的第一直径方向DD1上环绕设置于第一轴套1630’外,第一静止段1673’同样地在第一轴套1630’的第一直径方向DD1上环绕设置于第一轴套1630’外,且第一空转段1671及第一静止段1673’位在第一轴套1630’的相同横截面上。第一驱动段1672在第一轴套1630’的第一直径方向DD1及第一轴线方向AD1上环绕设置于第一轴套1630’外,且第一回复段1674在第一套1630’的第一直径方向DD1及第一轴线方向AD1上环绕设置于第一轴套1630’外。第一驱动段1672及第一回复段1674两者构成一个箭头形状。

进一步地,在第一驱动段1672及第一回复段1674的交界处界定第一驱动回复点P15。在第一回复段1674及第一静止段1673’的交界处界定第一回复静止点P16。在第一静止段1673’界定远离第一回复段1674的第一静止端点P14’。在第一轴线AX1、第一空转驱动点P12及第一驱动回复点P15界定出第一驱动圆心角θ12。在第一轴线AX1、第一驱动回复点P15及第一回复静止点P16界定出第一回复圆心角θ14。在第一轴线AX1、第一回复静止点P16及第一静止端点P14’界定出第一静止圆心角θ13’。第一导引部1670’从第一空转端点P11、第一空转驱动点P12、第一驱动回复点P15、第一回复静止点P16至第一静止端点P14’的宽度皆相同。

当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在图3A所示的状态时,第一连动部1711耦接第一驱动回复点P15。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3A所示的状态展开至图4C所示的状态时,第二机体1200例如但不限于从图3A所示的状态再相对第一机体1100展开了90度。此时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对应于图8G的构件的状态。同样地,通过同步机构1900的作用,第一转轴1650例如但不限于再转动了45度,且第二转轴1660例如但不限于再转动了45度。此时,第一连动部1711耦接第一回复静止点P16,且通过第一回复段1674的导引,第一连动部1711驱动第一滑块1710沿平行于第一轴线AX1的方向滑移,第一滑块1710驱动第一受动端1721摆动,第一受动端1721驱动第一摆动端1722摆动,第一摆动端1722驱动第一滑移件1730沿第二滑移方向S2滑移以相对远离轴盖1300及双轴模块1600。由于第一物件1400固定于第一滑移件1730,故第一物件1400会随着第一滑移件1730滑移并相对远离轴盖1300及双轴模块1600,使得第一物件1400滑移至前述的第一初始位置。换句话说,第一连动部1711在第一回复段1674中移动了一个第一回复圆心角θ14的角度。第一回复圆心角θ14的角度例如但不限于45度。

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4C所示的状态展开至图5C所示的状态时,第二机体1200例如但不限于从4C所示的状态再相对第一机体1100展开了90度。此时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的状态对应于图8H的构件的状态。同样地,通过同步机构1900的作用,第一转轴1650例如但不限于再转动了45度,且第二转轴1660例如但不限于再转动了45度。此时,第一连动部1711耦接第一静止端点P14’,因此第一滑移件1730及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对远离轴盖1300及双轴模块1600而位于前述的第一初始位置。换句话说,第一连动部1711在第一静止段1673’中移动了一个第一静止圆心角θ13’的角度。第一静止圆心角θ13’的角度例如但不限于45度。在同步机构1900的作用下,为了使第二机体1200能够相对第一机体1100展开360度,第一空转圆心角θ11、第一驱动圆心角θ12、第一回复圆心角θ14以及第一静止圆心角θ13’的总和等于180度。需说明的是,通过调整第一空转圆心角θ11、第一驱动圆心角θ12、第一回复圆心角θ14以及第一静止圆心角θ13’的角度,可以调整第一连动部1711驱动第一滑块1710的时间点,藉此调整第一物件1400相对第一机体1100滑移的时间点。

图9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9B绘制图9A中的构件的爆炸图。图9C以不同视角绘制图9B中连接部、第一导引部、第二导引部、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9D绘制图9C中第一导引部的设计原理示意图。图9E至图9H绘制图9A中的构件的不同状态示意图。为求清楚表现与便于说明,图9A、图9E至图9H中以虚线绘制部分的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图9A的构件到轴盖1300的内部,可以使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达到图1、图2、图3B、图4C至图5C顺序的变化。在图9A至图9H的构件中,与前述附图的构件中相同的符号的配置与作用原理彼此相同,于此不再赘述。此外,在图9A至图9H的构件中,第二轴套1640”、第二导引部1680’、第二静止段1683’、第二回复段1684、第二静止端点P24’、第二驱动回复点P25、第二回复静止点P26、第二静止圆心角θ23’以及第二回复圆心角θ24的配置与作用原理相同或类似于图8A至图8H的构件中第一轴套1630’、第一导引部1670’、第一静止段1673’、第一回复段1674、第一静止端点P14’、第一驱动回复点P15、第一回复静止点P16、第一静止圆心角θ13’以及第一回复圆心角θ14的配置与作用原理,于此不再赘述。图9A至图9H所示的构件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二导引部(即第一导引部1670’及第二导引部1680’)及二连动机构(即第一连动机构1700及第二连动机构1800)的相互配合,能够使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都能够产生滑移,且第一物件1400能够从图3B所示的状态变化为图4C所示的状态,使得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3B所示的状态展开至图4C所示的状态时,第一物件1400远离轴盖1300及双轴模块1600,且第二物件1500远离轴盖1300及双轴模块1600。换句话说,第一物件1400相对第一机体1100处于第一初始位置,且第二物件1500相对第二机体1200处于第二初始位置。

上述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中,第二机体1200能够相对第一机体1100同步展开。以下针对第二机体1200未与第一机体1100同步展开举出示例。

图10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一夹角的立体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所示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展开至图10所示的状态。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沿展开方向R展开至图10所示的状态时,此时仅有轴盖1300相对第一机体1100旋转,轴盖1300及第二机体1200的相对位置关系并未改变,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具有第一夹角,且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展开而具有第一夹角。在图10所示的状态下,第二顶面1510例如但不限于相对第一顶面1410展开了90度,即第一夹角例如但不限于90度。也就是说,第二顶面1510例如但不限于相对第一顶面1410倾斜90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及图10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3A所示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中的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展开至90度的过程当中,也可仅有第二机体1200相对轴盖1300转动,而轴盖1300及第一机体1100的相对位置关系并未改变。

图11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四夹角的立体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图10及图3A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11A所示的状态。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3A所示的状态沿展开方向R展开至图11A所示的状态时,此时仅有第二机体1200相对轴盖1300旋转,第一机体1100及轴盖1300的相对位置关系并未改变,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展开较大的角度。在图11A所示的状态下,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具有第四夹角,且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展开而具有第四夹角。第四夹角例如但不限于270度。换句话说,第二顶面1510例如但不限于相对第一顶面1410倾斜270度。此时,第一物件1400并未产生任何滑移,因此第一物件1400及第一机体1100的相对位置维持不变,也就是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对第一机体1100滑移了第一位移量X1而相对靠近轴盖1300并远离第一初始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及图10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3B所示的状态。

图11B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四夹角的立体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图10及图3B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11B所示的状态。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3B所示的状态沿展开方向R展开至图11B所示的状态时,此时仅有第二机体1200相对轴盖1300旋转,第一机体1100及轴盖1300的相对位置关系并未改变,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展开较大的角度。在图11B所示的状态下,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具有第四夹角,且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展开而具有第一夹角。第四夹角例如但不限于270度。换句话说,第二顶面1510例如但不限于相对第一顶面1410倾斜270度。此时,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并未产生任何滑移,因此第一物件1400及第一机体1100的相对位置维持不变,且第二物件1500及第二机体1200的相对位置维持不变。也就是说,第一物件1400仍然相对第一机体1100滑移了第二位移量X2而相对靠近轴盖1300,且第二物件1500仍然相对第二机体1200滑移了第三位移量X3而相对靠近轴盖1300并远离第一初始位置。

图11C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四夹角的立体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图10及图3A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11C所示的状态。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3A所示的状态沿展开方向R展开至图11C所示的状态时,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具有第四夹角,且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展开而具有第四夹角。在图11C所示的状态下,第二顶面1510例如但不限于相对第一顶面1410总共展开了270度,即第四夹角例如但不限于270度。换句话说,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倾斜270度。此外,第一物件1400自动地沿相反于第一滑移方向S1的第二滑移方向S2滑移,使得第一物件14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产生第四位移量X4的滑移但并未滑移至第一初始位置。换言之,第一物件1400自动地朝向相反于轴盖1300的方向滑移,但未完全滑移到相对较远离轴盖1300的位置。

图11D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四夹角的立体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图10及图3B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11D所示的状态。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3B所示的状态沿展开方向R展开至图11D所示的状态时,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具有第四夹角,且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展开而具有第一夹角。在图11D所示的状态下,第二顶面1510例如但不限于相对第一顶面1410总共展开了270度,即第四夹角例如但不限于270度。换句话说,第二顶面1510相对第一顶面1410倾斜270度。此外,第一物件1400自动地沿相反于第一滑移方向S1的第二滑移方向S2滑移,使得第一物件1400相对第一机体1100滑移至第一初始位置。并且,第二物件1500自动地沿相反于第二滑移方向S2的第一滑移方向S1滑移,使得第二物件1500相对第二机体1200滑移至第二初始位置。换言之,第一物件1400自动地朝向相反于轴盖1300的方向滑移而相对远离轴盖1300,且第二物件1500自动地朝向相反于轴盖1300的方向滑移而相对远离轴盖1300。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图10、图3A及图11A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5A所示的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图10、图3B及图11B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5B所示的状态。

图12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对彼此具有第三夹角的立体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图10、图3A及图11C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12所示的状态。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11C所示的状态沿展开方向R展开至图12所示的状态时,第一机体1100及第二机体1200具有第三夹角,且第二顶面1510及第一顶面1410相对彼此展开而具有第三夹角。在图12所示的状态下,第二顶面1510例如但不限于相对第一顶面1410总共展开了360度,即第三夹角例如但不限于360度。此时,第一物件1400维持在未完全滑移到相对较远离轴盖1300的位置,也就是并未滑动到第一初始位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图10、图3B及图11D所示的状态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能够进一步展开至图5C所示的状态。

图13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3B绘制图13A中的构件的爆炸图。图13C以不同视角绘制图13B中连接部、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3D至图13G绘制图13A中的构件的不同状态示意图。为求清楚表现与便于说明,图13A、图13D至图13G中以虚线绘制部分的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图13A的构件到轴盖1300的内部,可以使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达到图1、图10、图3A、图11A至图5A顺序的变化。在图8A至图8G的构件中,与前述附图的构件中相同的符号的配置与作用原理彼此相同,于此不再赘述。图13A至图13G所示的构件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轴套1630”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转轴1650。第二轴套1640”’包括依序排列的第一套筒1641、第二套筒1642以及第三套筒1643。第一套筒1641套设于第二转轴1660并卡合于第二转轴1660,因此第一套筒1641能够与第二转轴1660同部枢转。第二套筒1642可滑动并可旋转地套设于第一套筒1641,且第二套筒1642连接于连接部1620,连接部1620连接于第一轴套1630”。换句话说,第二套筒1642通过连接部1620连接于第一轴套1630”,因此第二套筒1642能够与第一轴套1630”同步滑移。第三套筒1643套设于第一套筒1641并卡合于第一套筒1641,因此第三套筒1643能够与第一套筒1641同部枢转。

双轴模块1600还包括第一导引部1670”、第一推顶部1691、第二推顶部1692、第三推顶部1693以及第四推顶部1694。第一导引部1670”在第一轴套1630”的第一直径方向DD1上环绕设置于第一轴套1630”外。第一连动部1711耦接第一导引部1670”,因此第一连动部1711能够受第一导引部1670”驱动。第一推顶部1691及第三推顶部1693设置于第二套筒1642。第二推顶部1692设置于第三套筒1643。第三推顶部1693设置于第一套筒1641。第一推顶部1691能够与第二推顶部1692相互配合,第三推顶部1693能够与第四推顶部1694相互配合,使得第二套筒1642能够产生滑移。第一推顶部1691、第二推顶部1692、第三推顶部1693以及第四推顶部1694例如但不限于斜面。

当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在图1所示的状态时,此时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对应于图13A的构件的状态。第一推顶部1691及第二推顶部1692相互抵靠在一起。第三推顶部1693及第四推顶部1694彼此相互分离。

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1所示的状态展开至图10所示的状态时,第二机体1200例如但不限于从图1所示的状态相对第一机体1100展开了90度。此时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对应于图13D所示的构件的状态。在此过程中,仅有第一轴套1630”相对第一转轴1650转动,且第一轴套1630”未产生任何滑移,第一连动部1711仅改变在第一导引部1670”中的位置,因此第一滑块1710并未产生任何滑移,第一连动机构1700并未驱动第一物件1400。

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10所示的状态展开至图3A所示的状态时,第二机体1200例如但不限于从图3A所示的状态再相对第一机体1100产开了90度。此时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的状态对应于图13E所示的构件的状态。在此过程中,第二转轴1660相对第二套筒1642旋转,第三套筒1643跟随第二转轴1660旋转。结果为,第三套筒1643在转动的过程当中通过第二推顶部1692与第一推顶部1691相互配合,使得第二套筒1642朝向第一套筒1641及第四推顶部1694的方向滑移,最终第二推顶部1692及第一推顶部1691相互分离。由于第二套筒1642、连接部1620以及第一轴套1630”为一个整体的构件,因此第二套筒1642、连接部1620及第一轴套1630”将朝向第一套筒1641及第四推顶部1694的方向滑移,使得第一导引部1670”得以带动第一连动部1711朝向第一套筒1641及第四推顶部1694滑移。也就是说,第一连动机构1700驱动了第一物件1400朝向双轴模块1600的方向滑移并远离第一初始位置,且在图11A所示状态的构件中,第一连动机构1700的作动改由第二转轴1660驱动。反之,操作第二转轴1660反向旋转,即可通过第四推顶部1694推顶第三推顶部1693,使得第二套筒1642朝向第三套筒1643的方向滑移,最终第三推顶部1693及第四推顶部1694相互分离。

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3A所示的状态展开至图11A所示的状态时,第二机体1200例如但不限于从图3A所示的状态再相对第一机体1100展开了90度。此时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的状态对应于图13F所示的构件的状态。在此过程中,第二转轴1660相对第二套筒1642旋转。由于第一推顶部1691已与第二推顶部1692相互分离,因此第三套筒1643并无法驱动第二套筒1642,第二套筒1642并未产生滑移。

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11A所示的状态展开至图5A所示的状态时,第二机体1200例如但不限于从图11A所示的状态再相对第一机体1100展开了90度。此时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的状态对应于图13G所示的构件的状态。在此过程中,仅有第一轴套1630”相对第一转轴1650转动,且第一轴套1630”未产生任何滑移,第一连动部1711仅改变在第一导引部1670”中的位置,因此第一滑块1710并未产生任何滑移,第一连动机构1700并未驱动第一物件1400。

图14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4B绘制图14A中的构件的爆炸图。图14C以不同视角绘制图14B中连接部、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4D至图14G绘制图14A中的构件的不同状态示意图。为求清楚表现与便于说明,图14A、图14D至图14G中以虚线绘制部分的结构。在图14A至图14G的构件中,与前述附图的构件中相同的符号的配置与作用原理彼此相同,于此不再赘述。此外,在图14A至图14G的构件中,第二轴套1640””、第二套筒1642’以及第二导引部1680”的配置与作用原理相同或类似于图13A至图13G的构件中第一轴套1630”、第二套筒1642以及第一导引部1670”的配置与作用原理,于此不再赘述。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图14A的构件到轴盖1300的内部,可以使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达到图1、图10、图3B、图11B至图5B顺序的变化。

图15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5B绘制图15A中的构件的爆炸图。图15C以不同视角绘制图15B中连接部、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5D至图15G绘制图15A中的构件的不同状态示意图。为求清楚表现与便于说明,图15A、图15D至图15G中以虚线绘制部分的结构。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图15A的构件到轴盖1300的内部,可以使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达到图1、图10、图3A、图11C至图12顺序的变化。在图15A至图15G的构件中,与前述附图的构件中相同的符号的配置与作用原理彼此相同,于此不再赘述。图15A至图15G所示的构件的不同之处在于,双轴模块1600还包括第五推顶部1695以及第六推顶部1696。第五推顶部1695设置于第二套筒1642。第六推顶部1696设置于第一套筒1641’。第六推顶部1696能够与第五推顶部1695相互配合。当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3A所示的状态展开至图11C所示的状态时,应于图15E至图15F的状态。在此过程中,第二转轴1660相对第二套筒1642旋转,第六推顶部1696会抵靠于第五推顶部1695。通过第六推顶部1696及第五推顶部1695的相互配合,使得第二套筒1642朝向第三套筒1643的方向滑移。需说明的是,通过调整第六推顶部1696的斜面的长度,最终能够调整第一物件1400相对第一机体1100滑移的距离。

图16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16B绘制图16A中的构件的爆炸图。图16C以不同视角绘制图16B中连接部、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16D至图16G绘制图16A中的构件的不同状态示意图。为求清楚表现与便于说明,图16A、图16D至图16G中以虚线绘制部分的结构。在图16A至图16G的构件中,与前述附图的构件中相同的符号的配置与作用原理彼此相同,于此不再赘述。此外,在图16A至图16G的构件中,第二轴套1640”””的配置与作用原理相同或类似于图15A至图15G的构件中第一轴套1630””’的配置与作用原理,于此不再赘述。在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图16A的构件到轴盖1300的内部,可以使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达到图1、图10、图3B、图11D至图5C顺序的变化。

图17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18A至图18C绘制图17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作动原理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物件1400具有第一磁性件1420,第二物件1500具有第二磁性件1520。第一磁性件1420及第二磁性件1520例如但不限于为磁铁与磁铁的组合。第一磁性件1420及第二磁性件1520用以配合彼此以使第一物件1400滑移且抵靠于第二物件1500,或者是使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彼此滑移且抵靠在一起。藉此,当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如图18A所示相互靠近时,利用第一磁性件1420及第二磁性件1520的吸力,能够使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如图18B所示紧密的抵靠在一起,而第一磁性件1420及第二磁性件1520如图18C所示并不会影响到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彼此分离。因此第一磁性件1420及第二磁性件1520的设置有助于进一步消除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的间距。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可依设计需求置换成磁铁与导磁金属的组合。

图19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导引部的示意图。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导引部1680”’中的第二驱动段1682’及第二回复段1684’的交界处的第一宽度W1大于第二驱动段1682’及第二空转段1681’的交界处的第二宽度W2。因此,当图18A中的第一磁性件1420及第二磁性件1520靠近彼此时,第二连动部1811会从图19中虚线位置移动至实线位置。换句话说,通过使第一宽度W1大于第二宽度W2,能够让第二连动部1811存在一定的空间可以滑移,使得第二物件1500更进一步通过第二磁性件1520及第一磁性件1420的作用滑移靠近第一物件1400成为可能。

图20A绘制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20B绘制图20A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爆炸图。图20C及图20D绘制图20A的折叠式电子装置的内部构件的作动流程。在图20A至图20D所示的构件中,构件及符号相同或相似于前述附图中的构件及符号的配置与作用原理相同或类似,于此不再赘述。在一个实施例中,图3B中的折叠式电子装置1000还包括至少一调整机构(例如但不限于第一调整机构1950及第二调整机构1960)。第一调整机构1950设置于第一机体1100,且第一调整机构1950耦接第一连动机构1700’以使第一连动机构1700’驱动第一物件1400朝向双轴模块1600的方向移动。第二调整机构1960设置于第二机体1200,且第二调整机构1960耦接第二连动机构1800’以使第二连动机构1800’驱动第二物件1500朝向双轴模块1600的方向移动。

详细而言,第一调整机构1950包括第一固定座1951、第一驱动件1952以及二第一弹力件1954。第一固定座1951设置于第一机体1100。第一驱动件1952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固定座1951。第一驱动件1952具有第一调整部1953,第一调整部1953例如但不限于为弧形,且具有第一末端E1及相对第一末端E1的第二末端E2。第一驱动件1952耦接第一连杆1720’的第一延伸端1723’以驱动第一连动机构1700’。此二第一弹力件1954设置于第一固定座1951及第一驱动件1952之间以推动第一驱动件1952朝向远离第一固定座1951的方向移动。在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20C所视的状态展开至图20D所视的状态的过程当中,此二第一弹力件1954推动第一驱动件1952朝向双轴模块1600移动,第一连杆1720’的第一延伸端1723’被导引并抵靠至第二末端E2以使第一物件1400滑移且抵靠于第二物件1500。因此,第一调整机构1950的设置有助于进一步消除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的间距。

相似地,第二调整机构1960包括第二固定座1961、第二驱动件1962以及二第二弹力件1964。第二固定座1961设置于第二机体1200。第二驱动件1962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固定座1961。第二驱动件1962具有第二调整部1963,第二调整部1963例如但不限于为弧形,且具有第三末端E3及相对第三末端E3的第四末端E4。第二驱动件1962耦接第二连杆1820’的第二延伸端1823’以驱动第二连动机构1800’。此二第二弹力件1964设置于第二固定座1961及第二驱动件1962之间以推动第二驱动件1962朝向远离第二固定座1961的方向移动。在第二机体1200相对第一机体1100从图20C所视的状态展开至图20D所视的状态的过程当中,此二第二弹力件1964推动第二驱动件1962朝向双轴模块1600移动,第二连杆1820’的第二延伸端1823’被导引并抵靠至第四末端E4以使第一物件1400滑移且抵靠于第二物件1500。因此,第二调整机构1960的设置有助于进一步消除第一物件1400及第二物件1500的间距。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折叠式电子装置中,当第一机体及第二机体相互平行时,通过第一物件滑移靠近双轴模块或者通过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同时滑移靠近双轴模块,能够消除第一物件及第二物件之间的间距,以达到更佳的观看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用于可折叠式电子装置的铰链以及该可折叠式电子装置
  • 折叠式鼠标、折叠式电子装置及数据处理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2503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