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装置、介质、车载系统和车辆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2:32


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装置、介质、车载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装置、介质、车载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汽车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由于能源短缺以及传统汽车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以电能为动力的电动汽车应运而生。

通常,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采用锂电池包,锂电池包括串联的多个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包括串联的多个最小模组单元,每个最小模组单元包括并联的多个电芯。在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整机脱嵌并嵌入负极。但是,当锂离子电池内存在异常时,存在无法嵌入负极的锂离子,这部分锂离子在负极表面获得电子,直观体现为形成银白色的金属锂单质,即“析锂”。

现阶段,对电池析锂(或称为“电芯析锂”)现象的检测通常基于电池的电化学模型实现,且只能在电池离线充电过程中实现,而不能应用于车辆的行驶过程中,从而使用场景受限,不能实现车辆的全生命周期检测;同时,基于电化学模型实现电池析锂检测过程中需要获取繁杂的电学参数,并将获取到的电学参数代入点学模型进行计算,以得到检测结果,该过程用到的参数较多,计算过程复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装置、介质、车载系统和车辆。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在充电或行驶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下电池包中各单体电芯的温度和健康状态;

基于各单体电芯在各个不同时刻下的所述温度确定各单体电芯的温升,以及基于各单体电芯在各个不同时刻下的所述健康状态确定各单体电芯的衰减情况;

基于所述温升和所述衰减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电芯析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各单体电芯在各个不同时刻下的所述温度确定各单体电芯的温升包括:

针对各单体电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温升△T:

△T=T

其中,T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两个不同时刻下的所述健康状态确定各单体电芯的衰减情况包括:

针对各单体电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衰减情况△SOH:

△SOH=SOH

其中,SOH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温升和所述衰减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电芯析锂包括:

基于所有单体电芯的所述衰减情况,确定任意两个充放电循环间的单体电芯衰减情况最大值;以及基于所有单体电芯的所述温升确定任意两个充放电循环间的单体电芯温升差值,并基于所述温升差值确定温升差值最大值;

判断所述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所述温升差值最大值是否满足电芯析锂条件;

在所述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所述温升差值最大值满足所述电芯析锂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存在电芯析锂;

在所述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所述温升差值最大值不满足所述电芯析锂条件的情况下,确定不存在电芯析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析锂条件包括:

max{△SOH}>△SOH

其中,max{△SOH}代表所述衰减情况最大值,△SOH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包括车辆充电或行驶过程开始时的初始温度;

其中,所述基于所述温升和所述衰减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电芯析锂还包括:

判断所述初始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

在所述初始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一衰减阈值△SOH

基于所述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所述温升差值最大值,判断是否满足max{△SOH}>△SOH

在所述初始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二衰减阈值△SOH

基于所述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所述温升差值最大值,判断是否满足max{△SOH}>△SOH

其中,max{△SOH}代表所述衰减情况最大值,max{△Tj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阈值L满足:1℃≤L≤10℃;

所述第一衰减阈值△SOH

所述第一温升差值阈值△T

所述第二衰减阈值△SOH

所述第二温升差值阈值△T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车辆在充电或行驶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下电池包中各单体电芯的温度和健康状态;

计算模块,用于基于各单体电芯在各个不同时刻下的所述温度确定各单体电芯的温升,以及基于所述健康状态确定各单体电芯的衰减情况;

判断模块,用于基于各单体电芯在各个不同时刻下的所述温升和所述衰减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电芯析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模块包括温升计算模块;

所述温升计算模块用于针对各单体电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温升△T:

△T=T

其中,T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模块还包括衰减情况计算模块;

所述衰减情况计算模块用于针对各单体电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所述衰减情况△SOH:

△SOH=SOH

其中,SOH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判断模块具体用于:

基于所有单体电芯的所述衰减情况,确定任意两个充放电循环间的单体电芯衰减情况最大值;以及基于所有单体电芯的所述温升确定任意两个充放电循环间的单体电芯温升差值,并基于所述温升差值确定温升差值最大值;

判断所述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所述温升差值最大值是否满足电芯析锂条件;

在所述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所述温升差值最大值满足所述电芯析锂条件的情况下,确定所述存在电芯析锂;

在所述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所述温升差值最大值不满足所述电芯析锂条件的情况下,确定不存在电芯析锂。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析锂条件包括:

max{△SOH}>△SOH

其中,max{△SOH}代表所述衰减情况最大值,△SOH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包括车辆充电或行驶过程开始时的初始温度;

其中,所述判断模块还具体用于:

判断所述初始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

在所述初始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一衰减阈值△SOH

基于所述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所述温升差值最大值,判断是否满足max{△SOH}>△SOH

在所述初始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二衰减阈值△SOH

基于所述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所述温升差值最大值,判断是否满足max{△SOH}>△SOH

其中,max{△SOH}代表所述衰减情况最大值,max{△Tj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温度阈值L满足:1℃≤L≤10℃;

所述第一衰减阈值△SOH

所述第一温升差值阈值△T

所述第二衰减阈值△SOH

所述第二温升差值阈值△T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或指令,所述程序或指令使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载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

所述处理器通过调用所述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或指令,用于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种车载系统。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包括:获取车辆在充电或行驶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下电池包中各单体电芯的温度和健康状态;基于温度确定各单体电芯的温升,以及基于健康状态确定各单体电芯的衰减情况;基于温升和衰减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电芯析锂。如此,其可应用于车辆离线充电过程,也可应用于车辆在线行驶过程(即车载充放电过程),从而有利于实现车辆全生命周期中电池析锂的检测;并且,该方法不需要依赖于电化学模型和繁杂的电学参数,有利于简化参数获取过程以及简化后续计算过程,从而有利于简化电池析锂整体检测过程;其中,基于温度和健康状态确定温升和衰减情况,并进行是否存在电芯析锂的判断,过程简洁;进一步地,有利于减小全局误差,提升检测准确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电池充电过程中,也可应用于车辆行驶过程中,即实现电池析锂的在线检测,即on-line检测;如此,有利于实现车辆全生命周期中电池析锂的检测;该方法基于车辆在充电或行驶过程中各单体电芯的温度和健康状态确定温升和衰减情况,并进行是否存在电芯析锂的判断,其不需要依赖于化学模型和繁杂的电学参数,有利于简化参数获取过程以及简化后续计算过程,从而有利于简化电池析锂整体检测过程,提升检测准确性。

对于车载电池系统而言,该方法可在车端实现,也可在云端实现,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限定,后文中作简要说明。该方法可适用于锂电池包,也可类比应用到其他车载动力电池包,实现对电池包内在负极析出金属单质或化合物的检测。

该方法执行过程中,电池包中各单体电芯的温度和健康状态可由电池管理系统对电池包进行监测得到,并存储于车端,或实时或周期性地上传至云端,并对应地在车端或云端基于此进行是否存在电芯析锂的判断。

下面结合图1-图5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装置、介质、车载系统和车辆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的流程。参照图1,该方法可包括如下步骤。

S11、获取车辆在充电或行驶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下电池包中各单体电芯的温度和健康状态。

其中,健康状态(State of Health,SOH)为电池当前的容量与出厂容量的百分比。示例性地,健康状态可为100%、95%、80%或其他介于0和1之间的任意百分比数值,在此不限定。

车载电池包在使用过程中,例如随着车辆使用年限的增加、行驶里程的增加等,其性能存在自然衰退,即健康状态会逐渐下降,并满足一定的衰退规律。示例性地,该衰退规律可由衰退曲线表征,或采用其他形式表征,可基于电池包参数不同而存在差异,在此不赘述。

在电池包正常衰退时,即不存在析锂的情况下,电池的发热正常,体现为单体电芯的温度正常。而电池包在非正常衰退,即衰减过快时,例如存在微短路、金属颗粒、电极片弯折或者析锂等情况下,健康状态的衰退不再满足上述衰退规律,而是相对于正常衰退规律更为劣化。进一步地,当存在析锂现象(即“电芯析锂”)时,金属锂单质会和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且为放热反应,由此产生较多的热量,进而导致单体电芯的温度异常升高。

基于此,通过对电池包中单体电芯的温度和健康状态进行监测,并进行后续处理判定,即可判断是否存在电芯析锂。该步骤中无需获取电池包的繁杂的电学参数,不需要采用专用的电化学模型,参数获取较为简单,且有利于简化后续数据处理过程。

示例性地,该步骤可由车端的电池管理系统或云端的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装置执行,以下步骤与此同理,对应步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该步骤中,各单体电芯的温度和健康状态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任意方法实现监测,并传输至电池管理系统或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装置,在此不赘述也不限定。

S12、基于各单体电芯在各个不同时刻下的温度确定各单体电芯的温升,以及基于各单体电芯在各个不同时刻下的健康状态确定各单体电芯的衰减情况。

其中,温升用于表征温度升高的快慢,衰减情况用于表征健康状态衰退的快慢。结合上文,当健康状态衰退过快且温度升高的过快时,存在析锂现象。由此,通过对温升和衰减情况进行判断,即可判定是否存在电芯析锂,即后续S13。

示例性地,温升可为单个充电过程起始和结束时的温度的差值,衰减情况可为不同充放电循环下的健康状态的差值,温升和衰减情况的具体确定方式在下文中详述。

S13、基于温升和衰减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电芯析锂。

其中,当温升异常,即单体电芯的温升过快(下文中结合温升差值阈值进行示例性说明);且衰减情况异常,即单体电芯的衰减过快(下文中结合衰减阈值进行示例性说明)时,表明存在电芯析锂;否则不存在电芯析锂。

至此,实现对是否存在电芯析锂的判断。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通过获取车辆在充电或行驶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下电池包中各单体电芯的温度和健康状态;基于温度确定各单体电芯的温升,以及基于健康状态确定各单体电芯的衰减情况;基于温升和衰减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电芯析锂,使得该方法既可应用于车辆离线充电过程,也可应用于车辆在线行驶过程(即车载充放电过程),从而有利于实现车辆全生命周期中电池析锂的检测;并且,该方法基于温度和健康状态确定温升和衰减情况,并进行是否存在电芯析锂的判断,过程简洁;即该方法不需要依赖于电化学模型和繁杂的电学参数,有利于简化参数获取过程以及简化后续计算过程,从而有利于简化电池析锂整体检测过程,进一步地,有利于减小全局误差,提升检测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1的基础上,S12中基于各单体电芯在各个不同时刻下的温度确定各单体电芯的温升包括:

针对各单体电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温升△T:

△T=T

其中,T

即,温升可由单个充放电循环中充电过程结束时的温度减去充电过程开始时的温度得到,即表征单个充放电循环中的充电过程的温度升高的情况。示例性地,充放电循环中的充电过程可为单体电芯从电量最低到充满电的过程;该过程中可能存在电芯析锂的现象,由此仅对该过程相关温度数据进行处理,有利于减小数据处理量。

具体地,针对电池包中的所有单体电芯,均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其在每个充放电循环中的充电过程温升情况。

示例性地,当充放电循环的次数为N次时,N≥1,且为整数;i的取值为1≤i≤N,且需遍取其中的整数。

由此,可实现对电池包中各单体电芯的全生命周期监测。同时,该过程中利用温升实现后续判断,而非利用单一时刻的温度实现后续判断,还有利于降低电池包所处环境的温度对判断结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电芯析锂的判断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1的基础上,S12中基于各单体电芯在各个不同时刻下的健康状态确定各单体电芯的衰减情况包括:

针对各单体电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衰减情况△SOH:

△SOH=SOH

其中,SOH

其中,随着车载电池包的使用,电池的健康状态逐渐衰减。该衰减情况计算公式中,利用在前的充放电循环的健康状态减去在后的充放电循环的健康状态,得到衰减情况;且,该衰减情况的值为正值,便于进行后续比较。

示例性地,目标时刻还可称为参考时刻,其可为充电开始时刻、充电结束时刻或者充电开始时刻与结束时刻之间的一设定时刻,可基于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以及用户需求设定,在此不限定。

具体地,针对电池包中的所有电芯,均采用上述公式计算其在任意两个充放电循环之间的衰减情况。

示例性地,当充放电循环的次数为N次时,N≥1,且为整数;j

由此,可实现对电池包中各单体电芯的全生命周期监测。同时,该过程中利用衰减情况实现后续判断,而非利用单一时刻的健康状态实现后续判断,还有利于降低其他影响健康状态的因素对判断结果的影响,有利于提高电芯析锂的判断准确性。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采用其他公式计算得到温升以及对应的衰减情况,本公开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图1的基础上,S13可包括如下步骤。

基于所有单体电芯的衰减情况,确定任意两个充放电循环间的单体电芯衰减情况最大值;以及基于所有单体电芯的温升确定任意两个充放电循环间的单体电芯温升差值,并基于温升差值确定;

判断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温升差值最大值是否满足电芯析锂条件;

在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温升差值最大值满足电芯析锂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存在电芯析锂;

在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温升差值最大值不满足电芯析锂条件的情况下,确定不存在电芯析锂。

其中,温升差值最大值基于前述步骤中得到的所有单体电芯的温升确定。具体地,基于所有单体电芯的温升,通过计算任意两个充放电循环间的温升差值,并进行比较,可确定温升差值最大值。衰减情况最大值基于前述步骤中得到的所有单体电芯的衰减情况确定。具体地,通过将各衰减情况进行比较,可确定衰减情况最大值。示例性地,本段中的“比较”,可基于待比较值(即温升差值或衰减情况)之间的差值、比值或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的其他方式实现,在此不限定。

其中,电芯析锂条件即判定是否存在电芯析锂的条件,当满足电芯析锂条件时,判定存在电芯析锂;当不满足电芯析锂条件时,判定不存在电芯析锂。由此,可实现对是否存在电芯析锂的判断,即实现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

具体地,电芯析锂条件中用到的判定参数为温升差值最大值和衰减情况最大值。在电池包正常衰减时,温升和衰减情况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而当温升过快且衰减过快时,则表明电芯析锂。基于此,采用温升差值最大值和衰减情况最大值,即采用最可能出现电芯析锂问题的参数进行判定,有利于减少数据处理量,提高检测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析锂条件包括:

max{△SOH}>△SOH

其中,max{△SOH}代表衰减情况最大值,△SOH

具体地,电芯析锂条件包括对温升过快的判断和对衰退过快的判断。即,当衰减情况最大值大于衰减阈值,则表明衰减过快;当温升差值最大值大于温升差值阈值,则表明温升过快。基于此,二者同时满足,则表明存在电芯析锂;否则,不存在电芯析锂。

具体地,温升差值阈值和衰减阈值可基于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的需求设定,再次对其具体取值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包括车辆充电或行驶过程开始时的初始温度;基于此,在图1的基础上,S13还可包括如下步骤。

判断初始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

在初始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一衰减阈值△SOH

基于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温升差值最大值,判断是否满足max{△SOH}>△SOH

在初始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二衰减阈值△SOH

基于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温升差值最大值,判断是否满足max{△SOH}>△SOH

其中,max{△SOH}代表衰减情况最大值,max{△Tj

其中,温度阈值用于界定充电或者行驶的环境初始温度,可基于所处环境设定该阈值,在此对该阈值取值不做限定。

具体地,通过温度阈值将初始温度区分为两个不同的温度范围,当初始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时,可视为常温环境;当初始温度小于温度阈值时,可视为低温环境。通过在常温环境和低温环境下,采用不同的温升差值阈值和衰减情况阈值进行判断,有利于提高检测准确性。

其中,第一衰减阈值、第一温升差值阈值、第二衰减阈值以及第二温升差值阈值均可基于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的需求设置,在此不限定。

示例性地,图2示出了结合初始温度进行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的方法流程。参照图2,该方法可包括:

S201、车辆在充电/行驶过程中,获取所有单体电芯的温度T和健康状态SOH。

S202、计算所有单体电芯的温升和衰减情况。

S203、判断T_初始≥L。

其中,T_初始代表初始温度,L代表温度阈值。该步骤中判断初始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

若是(Y),则执行S204;否(N)则,执行S205。

S204中判断是否满足常温环境中的电芯析锂条件,具体包括:判断所有单体电芯max{△SOH}>△SOH

若是(Y),则确定温升过高,且衰退过快,即存在电芯析锂,执行S206;否则,返回执行S201,进行充电/行驶过程中的持续检测。

S205中判断是否满足低温环境中的电芯析锂条件,具体包括:判断所有单体电芯max{△SOH}>△SOH

若是(Y),则确定温升过高,且衰退过快,即存在电芯析锂,执行S206;否则,返回执行S201,进行充电/行驶过程中的持续检测。

S206、存在电芯析锂。

至此,完成基于初始温度、温升和衰减情况的析锂检测过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阈值L满足:1℃≤L≤10℃;

第一衰减阈值△SOH

第一温升差值阈值△T

第二衰减阈值△SOH

第二温升差值阈值△T

其中,基于初始温度差异,在环境初始温度较高时,由电池包充放电引起的温度变化较小,而健康状态变化较大;而在环境初始温度较低时,由电池包充放电引起的温度变化较大,而健康状态变化较小。基于此,可设置环境初始温度较高时对应的第一温升差值阈值较小,衰减阈值较大;而环境初始温度较低时对应的第二温升差值阈值较大,衰减阈值较小,从而实现对不同环境初始温度下,电池包中是否存在电芯析锂的较为准确的判断,提高析锂检测准确性。

示例性地,基于析锂检测需求,温度阈值L可为1℃、10℃、5℃或其他任意数值;第一衰减阈值△SOH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温度阈值还可在其他范围内取值,以实现对更低温度或更高温度下的析锂准确检测。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还可将初始温度细分为三个或更多个不同的温度范围,并针对每个温度范围设置对应的温升差值阈值和衰减阈值,以提升析锂检测准确性,在此不限定。

下面结合表1和表2,示例性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判断方法。

表1常温环境下的判定情况

由此,表1以单个单体电芯为例,示出了常温环境下的电芯析锂判定情况。其中,圈数即充放电循环的次数,温度相关的各参数的单位均为℃,健康状态相关的各参数的单位均为%;且温升差值阈值(即第一温升差值阈值)为3℃,衰减阈值(即第一衰减阈值)为3%;由于该过程中同时存在温升差值最大值满足温升差值阈值,且衰减最大值满足衰减阈值的情况,由此,该车载电池存在电芯析锂。

表2低温环境下的判定情况

由此,表2以单个单体电芯为例,示出了低温环境下的电芯析锂判定情况。其中,各参数的含义及单位与表1相同,参照上文理解;此时,温升差值阈值(即第二温升差值阈值)为8℃,衰减阈值(即第二衰减阈值)为3%;由于该过程中同时存在温升差值最大值满足温升差值阈值,且衰减最大值满足衰减阈值的情况,由此,该车载电池存在电芯析锂。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充放电循环次数增多时,温升差值阈值和衰减阈值可随之增大;即呈正相关,核心是变化速率的问题,其相关性并非线性相关,而是满足对应的相关性曲线,该曲线基于电池包的自身参数、使用条件以及使用方式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此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不局限在电池充电过程中进行析锂检测,还可在车辆行驶过程中,实现电芯析锂的在线检测,如此,能够覆盖更多的电芯析锂判断场景;同时,利用充放电循环中的温升和健康状态耦合进行电芯析锂的判断,能够简洁高效地筛查车辆在充放电循环的充电过程中的电芯析锂情况,排除单体电芯失效导致的安全风险。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装置,该装置可用于实现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任一种方法的步骤,实现对应的有益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装置。参照图3,该装置可包括:

获取模块310,用于获取车辆在充电或行驶过程中各个不同时刻下电池包中各单体电芯的温度和健康状态;

计算模块320,用于基于各单体电芯在各个不同时刻下的温度确定各单体电芯的温升,以及基于各单体电芯在各个不同时刻下的健康状态确定各单体电芯的衰减情况;

判断模块330,用于基于温升和衰减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电芯析锂。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装置,通过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协同作用,可基于温度和健康状态确定温升和衰减情况,并进行是否存在电芯析锂的判断,其不需要依赖于电化学模型和繁杂的电学参数,有利于简化参数获取过程以及简化后续计算过程,从而有利于简化电池析锂整体检测过程,提升检测准确性;同时,该检测装置实现的检测方法不仅可以应用于电池充电过程中,也可应用于车辆行驶过程中,即实现电池析锂的在线检测,即on-line检测;如此,有利于实现车辆全生命周期中电池析锂的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装置。在图3的基础上,参照图4,该装置中,计算模块320包括温升计算模块321;温升计算模块321用于针对各单体电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温升△T:

△T=T

其中,T

如此,可利用温升计算公式,确定单个充放电循环中的温升,为判断是否存在电芯析锂提供数据基础。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4,该装置中,计算模块320还包括衰减情况计算模块322;衰减情况计算模块322用于针对各单体电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衰减情况△SOH:

△SOH=SOH

其中,SOH

如此,可利用自由组合的任意两个充放电循环的健康状态,计算得到车载电池包使用过程中,所有单体电芯的衰减情况,为判断是否存在电芯析锂提供数据基础。

在一些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3或图4,判断模块330具体用于:

基于所有单体电芯的衰减情况,确定任意两个充放电循环间的单体电芯衰减情况最大值;以及基于所有单体电芯的温升确定任意两个充放电循环间的单体电芯温升差值,并基于温升差值确定温升差值最大值;

判断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温升差值最大值是否满足电芯析锂条件;

在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温升差值最大值满足电芯析锂条件的情况下,确定存在电芯析锂;

在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温升差值最大值不满足电芯析锂条件的情况下,确定不存在电芯析锂。

如此,可基于温升和衰减情况确定温升差值最大值和衰减最大值,并进一步判断其是否满足电芯析锂条件,以判断是否存在电芯析锂,从而实现对电芯析锂的检测。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析锂条件包括:

max{△SOH}>△SOH

其中,max{△SOH}代表衰减情况最大值,△SOH

如此,可利用衰减阈值衡量单体电芯是否衰减过快,利用温升差值阈值衡量单体电芯的温升是否过快,从而实现对电芯析锂地判断。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包括车辆充电或行驶过程开始时的初始温度;基于此,图3和图4中的判断模块330还具体用于:

判断初始温度是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

在初始温度大于或等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一衰减阈值△SOH

基于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温升差值最大值,判断是否满足max{△SOH}>△SOH

在初始温度小于温度阈值的情况下,获取第二衰减阈值△SOH

基于衰减情况最大值和温升差值最大值,判断是否满足max{△SOH}>△SOH

其中,max{△SOH}代表衰减情况最大值,max{△Tj

如此,可在低温和常温两种不同的环境温度范围下,分别实现对电芯析锂的判断,有利于提高电芯析锂检测准确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阈值L满足:1℃≤L≤10℃;

第一衰减阈值△SOH

第一温升差值阈值△T

第二衰减阈值△SOH

第二温升差值阈值△T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上述各阈值还可为其他数值,可基于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装置的需求设置,在此不限定。

以上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能够实现以上各方法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的流程,具有相同或相应的有益效果,为避免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使计算机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的步骤。

示例性地,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于车端,上述任一种方法可在车端本地执行;或者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设置于云端,上述任一种方法可在云端服务器执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还可独立存在,并在连接到终端设备时,利用终端设备中的处理器调用其中的程序或指令,以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在此不限定。

示例性地,程序或指令使计算机执行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该方法包括:

获取车辆在充电或行驶过程中电池包中各单体电芯的温度和健康状态;

基于温度确定各单体电芯的温升,以及基于健康状态确定各单体电芯的衰减情况;

基于温升和衰减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电芯析锂。

可选的,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在由计算机处理器执行时还可以用于执行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上述任意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的技术方案,实现对应的有益效果。

通过以上关于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公开可借助软件及必需的通用硬件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实现,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计算机的软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Access Memory,RAM)、闪存(FLASH)、硬盘或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载系统,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通过调用存储器存储的程序或指令,用于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的步骤,实现对应的有益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5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载系统的结构。参照图5,该车载系统可包括:

一个或多个处理器401,图5中以一个处理器401为例;

存储器402;

所述电子设备还可以包括:输入装置403和输出装置404。

所述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401、存储器402、输入装置403和输出装置404可以通过总线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图5中示例性地以通过总线连接为例示出其连接方式。

其中,存储器402作为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应用程序的混动车型能量管理模式的切换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例如,附图3所示的获取模块310、计算模块320以及判断模块330)。处理器4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402中的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从而执行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应用以及数据处理,即实现上述任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

存储器402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其中,存储程序区可存储操作系统、至少一个功能所需要的应用程序;存储数据区可存储根据电子设备的使用所创建的数据等。

此外,存储器402可以包括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还可以包括非暂态性存储器,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件、闪存器件、或其他非暂态性固态存储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存储器402可选包括相对于处理器401远程设置的存储器,这些远程存储器可以通过网络连接至终端设备。上述网络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互联网、企业内部网、局域网、移动通信网及其组合。

输入装置403可用于接收输入的数字或字符信息,以及产生与电子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输出装置404可包括显示屏等显示设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车载系统可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System,BMS),实现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以及实现电池相关的其他管理功能。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种车载系统,以实现对锂离子电池析锂的在线准确检测。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车辆中的车载系统还可用于实现驱动制动、驾舱制热、音影娱乐等功能,可基于用户需求设置,在此不限定。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还可基于云端大数据执行。

示例性地,车端采集数据之后,会将数据发送至云端,形成云端大数据;本实施例中的任意方法均可基于云端大数据、在云端实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公开。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公开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述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相关技术
  • 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装置、介质、车载系统和车辆
  • 锂离子电池析锂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023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