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耐热冲击高密度线路板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一种耐热冲击高密度线路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路板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热冲击高密度线路板。

背景技术

PCB即印制线路板,简称印制板,是电子工业的重要部件之一,几乎每种电子设备,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大到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军用武器系统,只要有集成电路等电子元件,为了使各个元件之间的电气互连,都要使用印制板,印制线路板由绝缘底板、连接导线和装配焊接电子元件的焊盘组成,具有导电线路和绝缘底板的双重作用,它可以代替复杂的布线,实现电路中各元件之间的电气连接,不仅简化了电子产品的装配、焊接工作,减少传统方式下的接线工作量,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缩小了整机体积,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电子设备的质量和可靠性,印制线路板具有良好的产品一致性,它可以采用标准化设计,有利于在生产过程中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整块经过装配调试的印制线路板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备件,便于整机产品的互换与维修,目前,印制线路板已经极其广泛地应用在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中,随着对印制板的需求量急剧上升,特别是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使电子设备的体积越来越小,电路布线密度和难度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印制板要不断更新,目前印制板的品种已从单面板发展到双面板、多层板和挠性板;。

但现有的线路板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线路容易局部发热,从而影响了导通性能,甚至容易发生短路、线路烧毁及工作不稳定等现象,且设备运作所产生的震动以及力度的冲击会直接影响到线路板的区域定位性,易使线路板发生变形,影响其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耐热冲击高密度线路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热冲击高密度线路板,包括线路板本体,所述线路板本体侧壁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线路板内置U形条,四个所述线路板内置U形条远离线路板本体的一端上均固定安装有线路板内置限位块,四个所述线路板内置U形条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微型螺杆,四个所述微型螺杆表面上均螺纹套设有限位螺纹盘;

所述线路板本体两侧均设置有调节机构;

所述调节机构包括线路板安装条,两个所述线路板安装条分别位于线路板本体两侧,两个所述线路板安装条上端部均开设有第一矩形槽;

两个所述第一矩形槽内部均设置有减震机构;

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固定中心块,四个所述固定中心块分别与两个第一矩形槽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矩形槽内壁中均对称开设有第一连通滑槽。

优选的,四个所述微型螺杆分别滑动内设在四个第一连通滑槽中,两个所述线路板安装条相对端上均开设有第二矩形槽和第二连通滑槽。

优选的,两组所述第二连通滑槽分别位于两个第二矩形槽两侧,四个所述线路板内置U形条分别滑动内设在两个第二矩形槽中。

优选的,四个所述固定中心块侧壁上均对称固定安装有阻尼器,四组所述阻尼器远离四个固定中心块的一端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条。

优选的,四组所述连接条远离四组阻尼器的一端上均固定安装有挤压受力条,四组所述挤压受力条与两个线路板安装条相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使用时先完成两个线路板安装条的安装,然后可移动线路板本体,在线路板本体的移动下将带动与之固定的线路板内置U形条随之在第二连通滑槽内部发生滑动,与此同时线路板本体还将同步带动与之固定微型螺杆在第一连通滑槽内部发生滑动,此时微型螺杆将带动与之固定的限位螺纹盘随之发生滑动,此时限位螺纹盘对微型螺杆起到限位作用,当线路板本体与限位螺纹盘和微型螺杆共同调节至适合位置后,此时可依次转动四个限位螺纹盘,由于限位螺纹盘与微型螺杆之间螺纹连接,因此当限位螺纹盘在转动时将在微型螺杆上发生滑动,当限位螺纹盘移动至与线路板安装条贴合时,此时将完成对线路板本体的固定,使得该设备在使用时可对线路板本体的安装位置进行有效调节,安装更便捷、省力;

其二,通过对线路板本体调节位置后,此时线路板本体将处于悬空状态,在上下共同通风的情况下加强了线路板本体的散热效果,加强了线路板本体的耐热性,且当设备运作受到冲击力时,此时作用力将作用在挤压受力条上,当挤压受力条受力时会将力传输至阻尼器上,此时阻尼器将对作用力进行缓冲,使得该设备在使用时抗冲击效果更好,对线路板本体的防护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固定中心块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线路板安装条结构示意图。

其中:11、线路板本体;12、线路板内置U形条;13、线路板内置限位块;14、微型螺杆;15、限位螺纹盘;21、线路板安装条;22、第一矩形槽;23、第一连通滑槽;24、第二矩形槽;25、第二连通滑槽;31、固定中心块;32、阻尼器;33、连接条;34、挤压受力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一种耐热冲击高密度线路板,包括线路板本体11,线路板本体11侧壁四角处均固定安装有线路板内置U形条12,四个线路板内置U形条12远离线路板本体11的一端上均固定安装有线路板内置限位块13,四个线路板内置U形条12侧壁上均固定安装有微型螺杆14,四个微型螺杆14表面上均螺纹套设有限位螺纹盘15;

线路板本体11两侧均设置有调节机构;

调节机构包括线路板安装条21,两个线路板安装条21分别位于线路板本体11两侧,两个线路板安装条21上端部均开设有第一矩形槽22,两个第一矩形槽22内壁中均对称开设有第一连通滑槽23,四个微型螺杆14分别滑动内设在四个第一连通滑槽23中,两个线路板安装条21相对端上均开设有第二矩形槽24和第二连通滑槽25,两组第二连通滑槽25分别位于两个第二矩形槽24两侧,四个线路板内置U形条12分别滑动内设在两个第二矩形槽24中,使用时先完成两个线路板安装条21的安装,然后可移动线路板本体11,在线路板本体11的移动下将带动与之固定的线路板内置U形条12随之在第二连通滑槽25内部发生滑动,与此同时线路板本体11还将同步带动与之固定微型螺杆14在第一连通滑槽23内部发生滑动,此时微型螺杆14将带动与之固定的限位螺纹盘15随之发生滑动,此时限位螺纹盘15对微型螺杆14起到限位作用,当线路板本体11与限位螺纹盘15和微型螺杆14共同调节至适合位置后,此时可依次转动四个限位螺纹盘15,由于限位螺纹盘15与微型螺杆14之间螺纹连接,因此当限位螺纹盘15在转动时将在微型螺杆14上发生滑动,当限位螺纹盘15移动至与线路板安装条21贴合时,此时将完成对线路板本体11的固定,使得该设备在使用时可对线路板本体11的安装位置进行有效调节,安装更便捷、省力;

两个第一矩形槽22内部均设置有减震机构;

减震机构包括固定中心块31,四个固定中心块31分别与两个第一矩形槽22内壁固定连接,四个固定中心块31侧壁上均对称固定安装有阻尼器32,四组阻尼器32远离四个固定中心块31的一端上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条33,四组连接条33远离四组阻尼器32的一端上均固定安装有挤压受力条34,四组挤压受力条34与两个线路板安装条21相贴合,通过对线路板本体11调节位置后,此时线路板本体11将处于悬空状态,在上下共同通风的情况下加强了线路板本体11的散热效果,加强了线路板本体11的耐热性,且当设备运作受到冲击力时,此时作用力将作用在挤压受力条34上,当挤压受力条34受力时会将力传输至阻尼器32上,此时阻尼器32将对作用力进行缓冲,通过将阻尼器32设置在31和两个33之间的方式,使得该设备在使用时抗冲击效果更好,且可同步承受来自上方和下方的作用力,使其受力方向更多变,可多方向对线路板本体11进行遮挡,进而加强了对线路板本体11的防护效果。

工作原理:

第一步,使用时先完成两个线路板安装条21的安装,然后可移动线路板本体11,在线路板本体11的移动下将带动与之固定的线路板内置U形条12随之在第二连通滑槽25内部发生滑动,与此同时线路板本体11还将同步带动与之固定微型螺杆14在第一连通滑槽23内部发生滑动,此时微型螺杆14将带动与之固定的限位螺纹盘15随之发生滑动,此时限位螺纹盘15对微型螺杆14起到限位作用,当线路板本体11与限位螺纹盘15和微型螺杆14共同调节至适合位置后,此时可依次转动四个限位螺纹盘15,由于限位螺纹盘15与微型螺杆14之间螺纹连接,因此当限位螺纹盘15在转动时将在微型螺杆14上发生滑动,当限位螺纹盘15移动至与线路板安装条21贴合时,此时将完成对线路板本体11的固定,使得该设备在使用时可对线路板本体11的安装位置进行有效调节,安装更便捷、省力;

第二步,通过对线路板本体11调节位置后,此时线路板本体11将处于悬空状态,在上下共同通风的情况下加强了线路板本体11的散热效果,加强了线路板本体11的耐热性,且当设备运作受到冲击力时,此时作用力将作用在挤压受力条34上,当挤压受力条34受力时会将力传输至阻尼器32上,此时阻尼器32将对作用力进行缓冲,通过将阻尼器32设置在31和两个33之间的方式,使得该设备在使用时抗冲击效果更好,且可同步承受来自上方和下方的作用力,使其受力方向更多变,可多方向对线路板本体11进行遮挡,进而加强了对线路板本体11的防护效果。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在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

技术分类

06120115635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