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内衬一体缝合式袜套的缝合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一种内衬一体缝合式袜套的缝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衬一体缝合式袜套的缝合方法。

背景技术

袜套生产设计的种类繁多,其结构和加工方式也不同,有单层、双层和小内套三种规格的袜套。其中双层和小内套的袜套在织造完成后都必须经过内衬与袜套本体的热处理使他们粘合在一起。小内套的存在作用是保护后跟,使入脚更加舒适,也可以遮挡住后跟一些纹路织造产生的线路,同时结构上也增加了后跟的强度。

在如下文献中,还可以发现更多与上述技术方案相关的信息:授权公告号为CN218219343 U的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功能鞋眼孔的袜套,包括外层袜鞋、内套单元和第一鞋眼孔。外层袜鞋一体成型。内套单元翻入到所述外层袜鞋内,与所述外层袜鞋套接。第一鞋眼孔凸出设置于所述外层袜鞋上,所述第一鞋眼孔包括第一眼孔单元和第二眼孔单元。通过在外层袜鞋设置突出的第一鞋眼孔,第一鞋眼孔设置不同朝向的第一眼孔单元和第二眼孔单元,使得鞋带可从不同方向穿进和穿出第一鞋眼孔,可实现自由改变鞋带的系法,从而更好地控制鞋带,从多方位提升松紧感,提高用户穿着时的舒适度。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目前将内套与袜套本体粘合的方式主要是在袜套上增加了热熔丝,通过热处理将热熔丝融化,使得内衬和袜套本体粘合。这样的处理不仅时间人力上需要耗费较大,成本也会相对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袜套本体和内套的技术方案,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耗费人力、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内衬一体缝合式袜套的缝合方法,所述袜套采用哈夫针配合织造,所述袜套包括本体、小内套、罗口单元和缝合单元,所述罗口单元与所述缝合单元连接;所述小内套的底边通过所述缝合单元与所述本体缝合连接;步骤包括:

按照起头、小内套、罗口单元、后跟的顺序进行编织,收哈夫针。

哈夫针又称扎口针,分单片式和双片式两种,用于编织折口袜双层袜口的起口与扎口。双片式哈夫针由分开的两薄钢片组成,前端弯钩可钩住纱线将线弧藏起,织针可从中间形成的圆孔中穿出进行移圈,片踵可在哈夫针三角作用下将哈夫针推出或拦进。单片式哈夫针由一薄钢片构成,织针可从两枚哈夫针间穿出完成移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罗口单元按照罗口、后罗口背面、罗口的顶上一圈、后罗口正面、前罗口正面和背面的顺序进行编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罗口采用正转,半位+全位的织法;所述后罗口背面采用正反转,全位+半位+空针的织法;所述罗口的顶上一圈采用正转,走全位的织法;所述后罗口的正面采用正反转,全位+半位+空针的织法;所述前罗口正面和背面都是正反转,走全位+空针的织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缝合单元沿罗口单元往内套单元的底边方向延伸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起头按照正转,全位+空针走三行半后开始挂哈夫针走全位进行编织。先起头,后挂哈夫针,起头这一步不可缺少。

在一些实施例中,收尾步骤时留三行退哈夫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跟为平纹的织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跟采用正反转,走全位的织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袜套采用单面圆纬机进行织造。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所述小内套的内部进行填充的步骤。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改变了内衬一体缝合式袜套的织造工艺,无需再用热处理融化热熔丝进行粘合,也无需再另外采取其他粘合方式,小内套和袜套本体一体成型,使袜套内部更加简洁,减少后加工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了人力和物力资源耗费的成本,提高了内套单元与袜套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上述发明内容相关记载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让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更清楚地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而可以依据说明书的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目的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易于理解,以下结合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及附图进行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仅用于示出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原理、实现方式、应用、特点以及效果等,并不能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说明书附图中:

图1为背景技术所述袜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内衬一体缝合式袜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内衬一体缝合式袜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袜套的电脑编织程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内衬一体缝合式袜套的电脑编织程序图。

上述各附图中涉及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袜套本体,11、罗口单元,12、缝合单元,13、开口;

2、内套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申请可能的应用场景,技术原理,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能实现目的与效果等,以下结合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文所记载的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申请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对相关术语的使用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用语“和/或”是一种用于描述对象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表示:存在A,存在B,以及同时存在A和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逻辑关系。

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用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实际的数量、主次或顺序等关系。

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在本申请中,语句中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或者其他类似的表述,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这些表述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还可以存在另外的要素,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产品中不仅可以包括那些限定的要素,而且还可以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产品所固有的要素。

与《审查指南》中的理解相同,在本申请中,“大于”、“小于”、“超过”等表述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表述理解为包括本数。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与之类似的与“多”相关的表述亦做此类理解,例如“多组”、“多次”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与空间相关的表述,诸如“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垂直”“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具体实施例或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或便于读者理解,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位置、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或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或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所使用的“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用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所述“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设置;其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信连接;其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其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用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图1是现有袜套的设计反面视图。目前大多数类型的袜套都是包含一片小内套在袜套后跟位置。小内套只是一边和罗口边缘连接在一起,小内套本身可以上下翻动。这种袜套织造完成后需要人工进行热处理,通常需要使用工具将小内套的热熔丝融化并复合在袜套本体上。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衬一体缝合式袜套的缝合方法,采用哈夫针配合织造,步骤包括:

先起头三行半,后挂哈夫针,按照小内套、罗口单元、后跟的顺序进行编织,收哈夫针。内套单元和后跟单元缝合的工序是在收哈夫针之后。

所述罗口单元按照罗口、后罗口背面、罗口的顶上一圈、后罗口正面、前罗口正面和背面的顺序进行编织。

所述罗口采用正转,半位+全位的织法;所述后罗口背面采用正反转,全位+半位+空针的织法;所述罗口的顶上一圈采用正转,走全位的织法;所述后罗口的正面采用正反转,全位+半位+空针的织法;所述前罗口正面和背面都是正反转,走全位+空针的织法。

所谓织法,指的是通过改变织针的出针方式再将其进行组合来实现一种纹路的方法,这种组合方法不一定要有规律性。不同纹路的织法有所不同,可以随意搭配,效果不一。

所述缝合单元沿罗口单元往内套单元的底边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起头按照正转,全位+空针走三行半后开始挂哈夫针走全位进行编织。

起头针筒走三行半后哈夫针出针挂纱,结尾处留三行空白行后退哈夫针。起头针筒走三行半后哈夫针出针挂纱,结尾处留三行空白行后退哈夫针。

所述后跟为平纹的织法。

所述后跟采用正反转,走全位的织法。

请参阅图2,袜套本体1包括罗口单元11和缝合单元12,所述罗口单元11与所述缝合单元12连接。小内套2设置于所述袜套本体的内侧;所述小内套2底边通过所述缝合单元12与所述袜套本体1缝合连接;所述缝合单元12沿罗口单元11往小内套2底边方向延伸设置。

袜套本体1包括罗口单元11和缝合单元12。罗口单元11是供脚穿入鞋内的单元。缝合单元12是将小内套2与袜套本体1缝合连接的单元。袜套本体1关于袜套本体1的中线处左右对称。

小内套2设置在袜套本体1内,底边通过缝合单元12与袜套本体1连接。

如图2所示,缝合单元12沿着罗口单元11进行缝合,缝合至小内套2处时,沿着小内套2底边继续向下缝合。缝合后的内衬一体缝合式袜套如图3所示。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改变了内衬一体缝合式袜套的织造工艺,无需再用热处理融化热熔丝进行粘合,也无需再另外采取其他粘合方式,小内套和袜套本体一体成型,使袜套内部更加简洁,减少后加工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了人力和物力资源耗费的成本,提高了内套单元与袜套本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袜套本体1包括相互连接的鞋头单元、鞋面单元、鞋腰单元和后跟单元。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后跟采用平纹织法。平纹组织结构编织的织物,其编织方式是经纱和纬纱每隔一根纱就交织一次。平纹织物在纺织过程中经纱和纬纱交织形成平行方向纹路。平纹面料的特点是交织点多,质地坚牢、表面平整,正反面外观效果相同,较为轻薄,透气性较好。

所述后跟采用平纹织法,是因为在织造后跟的时候哈夫针上的线还未被使用,针筒不能再使用更多的纱线来工作,平纹的编织方式可以避免纱线混乱。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缝合单元12在小内套2底部或侧面完全闭合,不设置开口。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对所述小内套的内部进行填充的步骤。所述缝合单元12在小内套2底部或侧面设置开口13。缝合单元12与小内套2边缘连接,将小内套2与袜套本体1连接在一起。缝合单元12在小内套2底部边缘或者侧面边缘处设置开口13,在小内套2其他边缘处正常缝合连接。具体地,缝合单元12的开口13位置可根据后加工的需求进行设置和调整。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开口13内设置填充物。具体地,填充物可以是泡棉。泡棉为塑料粒子发泡过的材料,简称泡棉。泡棉分为PU泡棉,防静电泡棉,导电泡棉,EPE,防静电EPE,CR,EVA,架桥PE,SBR,EPDM等。泡棉具有有弹性、重量轻、快速压敏固定、使用方便、弯曲自如、体积超薄。往缝合单元12的开口13内填充泡棉后,将开口13扎口闭合,从而达到后跟鼓鼓软软的缓冲效果。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罗口单元11采用涤纶高弹纱加橡筋。涤纶高弹纱和加橡筋都具有良好的弹性,如此设置,使得罗口处具有良好的伸缩性,更好地贴合脚部。

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袜套采用单面圆纬机进行织造。圆纬机可分单面圆纬机(只有针筒)和双面圆纬机(针筒与针盘,或双针筒)两类。行业内通常根据其主要特征和加工的织物组织来命名。单面圆纬机有四针道机、台车、提花机、衬垫机(俗称卫衣机)、毛圈机、四色调线机、吊线(绕经)机、人造毛皮(长毛绒)机等。而双面圆纬机则有罗纹机、双罗纹(棉毛)机、多针道机(上针盘二针道下针筒四针道等)、提花机、四色调线机、移圈罗纹机、计件衣坯机等。有些圆纬机集合了两三种单机的功能,扩大了可编织产品的范围,如提花四色调线机、提花四色调线移圈机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单面圆纬机为高乐斯袜机。高乐斯袜机为单面圆纬机中的原袜机,可生产,单层/双层的全袜套,半袜套,以及袜筒,袜子等。其原理是纱线通过纱架进入导纱器,导纱器进行纱线张力分配,再进入提线杆,最后进入某一路的一把梭子上的内外孔中进行纺织。从机器的结构上了解,机器共有4路梭可用,每1路梭子上包含1-5把不等的梭子,其作用是为不同部位的纺织提供纱线,每一路的梭子根据产品实际工艺单要求进行穿纱,例如工艺单要求1路1号内孔使用橡筋,则需要在机器上找到相应位置;对应的针筒上有4个部分的选针器,每个部分包含2个选针器,作用是控制织针的状态,根据程序要求执行,例如程序某一步骤要求空针或者半位针,则选择器控制织针来实现,织针共120-200等不同规格。

为了让读者更直观地对本申请某些具体实施方式进行理解,本申请还提供了如下实施例,供读者参考。

本实施方式中,正转、正反转表示针筒运行的方向。如果针筒是直朝一个方向转,即为正转;而针筒正转一小段再反转回去,即为正反转。

而织针出针的方式(针伸出针筒的长度)包括:全位,半位,空位;全位为全位针,半位为半位针,空位为空针。

哈夫针的工作方式先针筒走三行半然后右侧指令栏增加出哈夫针链条指令,结尾处留三行退哈夫针。

图4为现有袜套的电脑编织程序图。旧版织造方式为:先小内套-挂哈夫针-织罗口-结束收哈夫针。

本申请提供的内衬一体缝合式袜套的电脑编织程序图如图5所示。本方案提供的内衬一体缝合式袜套的织造方式为:起头先挂哈夫针-织小内套-织罗口-织后跟-收哈夫针。

①起头:正转,全位+空针走三行半后开始挂哈夫针走全位。

②小内套:正反转,走全位,平纹织法。

③罗口:正转,半位+全位。

④后罗口背面:正反转,全位+半位+空针。

⑤罗口顶上一圈:正转,走全位。

⑥后罗口正面:正反转,全位+半位+空针。

⑦前罗口正面和背面:都是正反转,走全位+空针。

⑧后跟:正反转,走全位,平纹织法。

⑨后跟结束:收哈夫针。

哈夫针的工作方式:先针筒走三行半然后右侧指令栏增加出哈夫针链条指令,结尾处走留三行退哈夫针。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申请的说明书文字及附图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不能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基于本申请的实质理念,利用本申请说明书文字及附图记载的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替换或修改产生的技术方案,以及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实施于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等,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74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