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美白面霜及其制备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4:06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美白护肤品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美白面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外貌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在亚洲人“一白遮三丑”的传统观念下,国人对于肤色美白有着较高的追求。如果没有做好充分的防晒措施,在短时间经历强烈日晒后,第二天起床会发现肤色明显深了一个色号。

目前,市面上为了缓解上述情况,有相应推出一些美白效果快的产品,如熊果苷,但是熊果苷不稳定、容易分解,大幅度降低了美白的效果。还有一些产品,虽然可以快速美白,但是毒性大,容易在体内沉积,造成人体内脏衰竭;或是对皮肤有较大刺激性,容易导致细胞的病变。因此,还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为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快速美白,本申请提供一种美白面霜及其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美白面霜,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美白面霜,包括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

A相:2.5-4%乳化剂、3.5-5.5%润肤剂、0-1%抗氧化剂A;

B相:5-8%保湿剂A、0.5-1%增稠剂、0.01-0.08%螯合剂;

C相:2-3%保湿剂B、0.1-0.6%抗氧化剂B;

D相:0.2-0.6%甘草亭酸、1-2%溶剂、0.15-0.35%紫球藻提取物、0.5-0.8%出芽短梗酶多糖、0.1-0.2%羟丙基甲基纤维素、0-0.3%乙酰化透明质酸钠、0.2-0.35%糙伏毛燕麦籽提取物、0-1%皮肤调理剂、0-1%植物提取物、0-0.4%卵磷脂;溶剂至少包括甘油、1,2-己二醇、丁二醇、戊二醇、乙二醇、1,3-丙二醇、乙醇中的一种;

pH调节剂,将pH调节至5.0-5.5;

水补充至100%。

本申请选用绿色无害的原料,并且使用多种植物提取物,所制得产品作用在皮肤上,具有更高的亲肤性,给予使用者更好的使用体验。

在经历长时间暴晒后,皮肤暴露在太阳底下,吸收大量的紫外线,紫外线激发皮肤基底的黑色素细胞迅速移动,穿梭到表皮细胞处。所以在暴晒的当天晚上,就需要及时使用本产品,美白面霜可以迅速、及时地抑制活跃的黑色素细胞,从而实现快速美白。

在紫球藻提取物、甘草亭酸、糙伏毛燕麦籽提取物的共同作用下,美白面霜迅速渗透到各皮层处,尤其是快速在基底层着陆。三者的配合提高了甘草亭酸的活性,使其可以更加精准、长效抑制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削弱酪氨酸酶的活跃性、抑制它的生物合成。

并且,三者的结合提高了紫秋藻中的多糖对透明质酸降解酶和弹性蛋白降解酶的抑制效果,降低了透明质酸和弹性蛋白的降低速度,使流失速度下降,并低于生长速度,从而提高水合状态和皮肤弹性。

在经过暴晒的短时间内,首先抑制了酪氨酸酶的活性,然后再大量补充水分、提高皮肤弹性,从而使得皮肤更快速、充分吸收美白面霜,形成良性循环,在短期内实现快速美白。

优选的,所述甘草亭酸包括普通甘草亭酸和改性甘草亭酸,普通甘草亭酸和改性甘草亭酸的质量比为1:(6-9);

改性甘草亭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水与乳化剂a混合,分散至溶解,得到水相;

将普通甘草亭酸、卵磷脂a、辛酸/癸酸甘油三酯加热融化,得到油相;

将水相与油相混合,得到粗乳液;

对粗乳液进行均质,过滤,得到改性甘草亭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普通甘草亭酸与改性甘草亭酸以特定比例混合,使用者搓热手心或使用能够发热的涂抹仪器,将美白面霜涂抹到脸部后,普通甘草婷酸首先作用在皮肤上,快速渗透到表皮层及基底层内,先对一部分黑色素细胞产生抑制作用,减少活跃的酪氨酸酶。然后改性甘草亭酸在温热下迅速渗透到基底层处,缓慢、长效释放,持续对基底层的酪氨酸酶产生抑制作用。由于甘草亭酸分为两部分作用,所以实现了既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善美白效果,长期坚持使用下,也有利于使肤色提亮。

优选的,按照质量份数,所述水为50-60份,乳化剂为0.3-0.8份,0.1-0.3份普通甘草亭酸,1-3份卵磷脂a,0.5-0.8份辛酸/癸酸甘油三酯。

优选的,乳化剂a为吐温-20、吐温-40、吐温-80中的一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制备改性甘草亭酸时,进一步限定各原料的用量,从而对普通甘草亭酸具有更好的包裹效果,使得到的改性甘草亭酸更加稳定,延长其活性时效。

优选的,所述改性甘草亭酸在45-55℃的条件下制备。

制备时,若温度太高,容易引发卵磷脂a中的磷脂降解,从而影响所制得的改性甘草亭酸的品质;若温度太低,则不利于溶解、混合。故进一步限定制备温度在45-55℃的条件,制得缓释效果好、稳定的改性甘草亭酸。

优选的,所述乳化剂为甘油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硬脂酰乳酰乳酸钠、PEG-100硬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优选的,所述乳化剂为甘油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硬脂酰乳酰乳酸钠、PEG-100硬酯酸酯,甘油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硬脂酰乳酰乳酸钠、PEG-100硬酯酸酯的质量比为1:(0.3-0.5):(0.4-0.7):(0.3-0.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定乳化剂为特定种类及配合比例,有利于促进不同性质的原料混合,尤其是促进普通甘草亭酸和改性甘草亭酸混合至体系内,加快溶解速度,提高溶解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美白面霜的制备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美白面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A相原料混合,搅拌至均匀;

将B相原料与占总美白面霜质量百分比60-70%的水混合,搅拌至均匀;

将C相原料混合,搅拌至透明,然后加入剩余的水和D相中的紫球藻提取物、出芽短梗酶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酰化透明质酸钠搅拌至分散,得到待用液;

将A相与B相混合,搅拌至均匀;然后再加入待用液和剩余D相原料混合,搅拌至均匀;利用pH调节剂调节pH,得到成品。

优选的,所述A相原料混合时,加热温度设定为80-90℃;所述B相混合时,加热温度设定为80-90℃;制备所述待用液时,加热温度设定为45-55℃;所述A相与B相混合时,加热温度设定为80-90℃,后续加入待用液、剩余D相原料及pH调节剂时,加热温度均设定为40-4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按照特定的步骤分别将各种原料混合,尽可能地提高紫球藻提取物、甘草亭酸、糙伏毛燕麦籽提取物在体系中的溶解效果,从而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制备得到吸收更快、亲肤感更好的美白面霜。

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在经历长时间暴晒后,皮肤暴露在太阳底下,吸收大量的紫外线,紫外线激发皮肤基底的黑色素细胞迅速移动,穿梭到表皮细胞处。所以在暴晒的当天晚上,就需要及时使用本产品,美白面霜可以迅速、及时地抑制活跃的黑色素细胞,从而实现快速美白。

2、在紫球藻提取物、甘草亭酸、糙伏毛燕麦籽提取物的共同作用下,美白面霜迅速渗透到各皮层处,尤其是快速在基底层着陆。三者的配合提高了甘草亭酸的活性,使其可以更加精准、长效抑制黑色素细胞中的酪氨酸酶,削弱酪氨酸酶的活跃性、抑制它的生物合成。

3、紫球藻提取物、甘草亭酸、糙伏毛燕麦籽提取物的结合提高了紫秋藻中的多糖对透明质酸降解酶和弹性蛋白降解酶的抑制效果,降低了透明质酸和弹性蛋白的降低速度,使流失速度下降,并低于生长速度,从而提高水合状态和皮肤弹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制备例、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以下制备例、实施例及对比例中所用的植物提取物均为市售的干制品,购置后均用水清洗浮尘并烘干再进行投入使用,其余原料均为市售产品。

制备例

制备例1

改性甘草亭酸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a):将水与乳化剂a加入到超声波分散仪中,超声分散至完全溶解,得到水相。并把水相置于恒温水浴条件下保温,维持温度在45℃。

步骤b):将普通甘草亭酸、卵磷脂a、辛酸/癸酸甘油三酯投入到磁力搅拌器中,加热至55℃融化,得到油相。

步骤c):将水相加入到磁力搅拌器中混合,搅拌20min,得到粗乳液,停止加热。

步骤d):将粗乳液投入到高压均质机中进行均质,过0.15μm滤膜,得到改性甘草亭酸。

其中,乳化剂a为吐温-80;其余原料的用量参照表1。

制备例2

改性甘草亭酸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

步骤a)的温度维持在55℃。

步骤b)的温度加热至45℃。

原料用量参照表1。

制备例3

改性甘草亭酸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各原料的用量不同,具体参照表1。

表1

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美白面霜包括以下原料:乳化剂、润肤剂、抗氧化剂A、保湿剂A、增稠剂、螯合剂、保湿剂B、抗氧化剂B、甘草亭酸、溶剂、紫球藻提取物、出芽短梗酶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酰化透明质酸钠、糙伏毛燕麦籽提取物、皮肤调理剂、植物提取物、卵磷脂、pH调节剂、水。

乳化剂为甘油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硬脂酰乳酰乳酸钠、PEG-100硬酯酸酯。

润肤剂为异壬酸异壬酯、聚二甲基硅氧烷。

抗氧化剂A为生育酚乙酸酯。

保湿剂A为甘油、尿囊素。

增稠剂为丙烯酰二甲基牛磺酸铵/山嵛醇聚醚-25甲基丙烯酸酯交联聚合物、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

螯合剂为EDTA二钠。

保湿剂B为丁二醇、1,2-己二醇。

抗氧化剂B为对羟基苯乙酮。

溶剂为甘油和1,2-己二醇。

皮肤调理剂为3-o-乙基抗坏血酸、红没药醇。

植物提取物为水解藻提取物。

pH调节剂为柠檬酸。

甘草亭酸为市售的普通甘草亭酸。

各种原料的具体用量详见表2。

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美白面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A相各种原料加入到搅拌锅内混合,将温度调节至85℃,搅拌至均匀。

步骤2):将B相各种原料与占总美白面霜质量百分比68.05%的水投入到均质锅内,将温度调节至85℃,搅拌至均匀。

步骤3):将C相各种原料混合,加热至50℃,搅拌至完全透明。然后加入剩余的水(10%)和D相中的紫球藻提取物、出芽短梗酶多糖、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乙酰化透明质酸钠搅拌至分散,得到待用液。

步骤4):将A相加入到B相中混合,保持温度为85℃,均质5min并搅拌至均匀。然后静置,将温度下降至45℃。

再往均质锅内加入待用液和剩余D相原料混合,充分搅拌至均匀;利用pH调节剂调节pH至5.0-5.5,得到成品。

步骤3)中的水为占总美白面霜质量百分比的10%,步骤2)的水补充余量至100%。

实施例2-3

一种美白面霜,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各原料的用量不同,详见表2。

表2

实施例4

一种美白面霜,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甘草亭酸包括普通甘草亭酸和改性甘草亭酸,改性甘草亭酸采用制备例1的。普通甘草亭酸和改性甘草亭酸的质量比为1:6。即普通甘草亭酸的使用量为0.057kg,改性甘草亭酸的使用量为0.33kg。

实施例5

一种美白面霜,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甘草亭酸包括普通甘草亭酸和改性甘草亭酸,改性甘草亭酸采用制备例1的。普通甘草亭酸和改性甘草亭酸的质量比为1:9。即普通甘草亭酸的使用量为0.04kg,改性甘草亭酸的使用量为0.36kg。

实施例6

一种美白面霜,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甘草亭酸包括普通甘草亭酸和改性甘草亭酸,改性甘草亭酸采用制备例2的。普通甘草亭酸和改性甘草亭酸的质量比为1:1。即普通甘草亭酸的使用量为0.2kg,改性甘草亭酸的使用量为0.2kg。

实施例7

一种美白面霜,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改性甘草亭酸采用制备例3的。

实施例8

一种美白面霜,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乳化剂为甘油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硬脂酰乳酰乳酸钠、PEG-100硬酯酸酯,甘油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硬脂酰乳酰乳酸钠、PEG-100硬酯酸酯的质量比为1:0.5:0.7:0.6。即甘油硬脂酸酯的使用量为1.1kg,鲸蜡硬脂醇的使用量为0.5kg,硬脂酰乳酰乳酸钠的使用量为0.8kg,PEG-100硬酯酸酯的使用量为0.6kg。

实施例9

一种美白面霜,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乳化剂为甘油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硬脂酰乳酰乳酸钠、PEG-100硬酯酸酯,甘油硬脂酸酯、鲸蜡硬脂醇、硬脂酰乳酰乳酸钠、PEG-100硬酯酸酯的质量比为1:1:1:1。即甘油硬脂酸酯的使用量为0.75kg,鲸蜡硬脂醇的使用量为0.75kg,硬脂酰乳酰乳酸钠的使用量为0.75kg,PEG-100硬酯酸酯的使用量为0.75kg。

对比例

对比例1

一种美白面霜,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紫球藻提取物替换为等质量的绿藻提取物。

对比例2

一种美白面霜,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糙伏毛燕麦籽提取物替换为等质量的小麦提取物。

对比例3

一种美白面霜,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甘草亭酸替换为等质量的光甘草定。

对比例4

一种美白面霜,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紫球藻提取物的使用量为0.8kg,糙伏毛燕麦籽提取物的使用量为0.6kg,甘草亭酸的使用量为0.05kg。

性能检测试验

检测样品:实施例1-9、对比例1-4。

受试对象:选取年龄在28-35岁的对象26名,受试者在受试前28d内无接受过紫外线超过三级的太阳照射且直射超过40分钟,皮肤状态良好,无急性炎症或其他疾病,对化妆品不过敏,无妊娠、哺乳者。受试者两人为一组。

试验方法:1)在紫外线强度为三级的地方持续照射40分钟,脸部不使用防晒等产品。照射结束后,移步至阴凉、通风室内。

2)用清水清洁脸部,喷洒爽肤水,然后将手心搓热,取2g检测样品涂抹于左侧脸颊,右侧面颊不涂抹其余产品。每组受试者早晚各涂抹一次,持续28d。

3)试验28d期间避免在紫外线超过三级的地方直射超过15分钟。

测试方法:受试者在测试前避免剧烈运动,在温度26±1℃、湿度45±5%的条件下静待15分钟后,再涂抹检测样品,然后再静待20分钟后,再进行相应检测。

1、美白效果:分别在暴晒后、使用产品7d后、使用产品28d后,使用皮肤黑色素检测仪对受试者的脸颊进行检测。

2、保湿效果:分别在暴晒后、使用产品28d后,使用皮肤水分检测仪对受试者的左侧脸颊进行检测。

3、表观观察:在使用产品7d后,目测受试者脸部,对比左右两颊,记录左脸颊与右脸颊在肤色深浅、明亮度的差异情况。

上述检测结果详见表3。

表3-1

表3-2

根据表3中实施例1-3与对比例1-3的检测数据对比可知,受试者在使用实施例1-3的样品7d、28d后,黑色素的含量较使用对比例1-3的下降幅度更大;水分含量也较对比例1-3的提高幅度大。说明在紫球藻提取物、甘草亭酸、糙伏毛燕麦籽提取物的共同作用下,有利于提高美白面霜整体的渗透效果,精准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大幅度降低黑色素的含量,实现快速美白。在坚持长期使用美白面霜后,也有养肤的效果,逐步提亮、提白肤色。

再结合表3中对比例4的检测数据对比可知,对比例4在美白、保湿方面的效果虽然较对比例1-3略微有提升,但是仍与实施例1-3的有较大差距。说明美白面霜除了要使用特定原料,还需要保持特定的使用比例,否则无法起到理想的美白、保湿效果。

根据表3中实施例1与实施例4-7的检测数据对比可知,实施例4-7的较实施例1的具有更好的美白效果。说明在配方中使用普通甘草亭酸与改性甘草亭酸相互配合有利于提高美白面霜的效果。根据实施例4、5与实施例6的检测数据对比可知,在进一步限定普通甘草亭酸与改性甘草亭酸的使用比例下,所制得的美白面霜能够具备更快速、更显著的美白和保湿效果。当然,根据实施例5与实施例7的检测数据对比可知,改性甘草亭酸制备过程中各原料的使用比例也是非常重要的,在特定的使用比例配合下,更有利于改性甘草亭酸在美白面霜中发挥作用。

根据表3中实施例1、8与实施例9的检测数据对比可知,进一步限定特定乳化剂的使用比例后,有利于提高美白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相关技术
  • 一种美白祛皱高效保湿面霜的配方及制备方法
  • 一种酪氨酸酶抑制剂蔓藿香烯酮和蔓藿香烷酮在面霜、洗面奶或美白乳液中的应用
  • 美白组合物、包含美白组合物的美白亮肤霜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无水纳米维生素C面霜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祛痘美白香皂及其制备方法
  • 一种美白祛斑中药组合物、美白祛斑中药制剂、美白祛斑面霜、制备方法
  • 一种美白祛斑中药组合物、美白祛斑中药制剂、美白祛斑面霜、制备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612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