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弯头支护垫板的加工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弯头支护垫板的加工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弯头支护垫板的加工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机房管道指的是安装于机房内的管道组件,比如制冷机房、供暖机房或者液体运输的管理机房等场所,主要用于各种液体和气体的运输和控制。

目前,在暖通机房管道的施工中,设备的进出口(水平段)管道上一般都有弯头,为保障管道系统的稳定性,需要在弯头处进行支撑。为了保证原弯头的质量及保证支撑的焊接质量,支撑结构包括无缝钢管及支护垫板,支护垫板位于钢管与弯头之间,需要与弯头紧密贴合之后进行焊接。现有的施工为现场使用氧乙炔火焰加热支护垫板,之后人工锤击成型。由此需要现场使用氧乙炔火焰加热,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另外人工锤击,效率低下,且成型的支护垫板外形不标准,质量没有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降低安全风险,提升成型效率及质量,本发明提供一种弯头支护垫板的加工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弯头支护垫板的加工装置,包括:

支撑框架;

驱动机构,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的第一端,包括可相对所述支撑框架的第一端靠近或远离的驱动部;

上模具,安装于所述驱动机构的驱动部,以跟随所述驱动部同步运动;

下模具,安装于所述支撑框架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设置;

其中,所述驱动部驱动所述上模具向远离所述支撑框架的第一端运动至行程端点时,所述上模具提供压制力至所述下模具上,以成型弯头支护垫板。

进一步地,所述上模具朝向所述下模具一侧设置有第一成型件,所述第一成型件朝向所述下模具的一侧形成有与弯头外表面匹配的第一成型面。

进一步地,所述下模具朝向所述上模具一侧设置有第二成型件,所述第二成型件朝向所述上模具的一侧形成有与所述第一成型面匹配的第二成型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成型件和/或所述第二成型件采用弯头切割制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成型件在朝向所述第二成型件方向的正投影落入所述第二成型件的投影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成型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上模具,所述第二成型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下模具。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底座及架体,所述架体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驱动机构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架体,所述下模具可拆卸地装设于所述底座。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第一槽钢,所述底座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竖直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槽钢。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第一槽钢上设置有第一钢板,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一钢板通过螺栓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槽钢上设置有第二钢板,所述下模具与所述第二钢板通过螺栓连接。

一种弯头支护垫板的加工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所述的弯头支护垫板的加工装置;

切割钢板或者钢管材料,以提供成型弯头支护垫板所需的原材料;

放置该弯头支护垫板所需的原材料于所述上模具与所述下模具之间;

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模具朝向所述下模具运动,施加压制力至所述弯头支护垫板所需的原材料上,以成型出弯头支护垫板;

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上模具远离所述下模具,以取出成型的弯头支护垫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弯头支护垫板的加工装置及操作方法,将弯头支护垫板所需的原材料放置在上模具与下模具之间,驱动部驱动上模具朝向下模具运动,当运动至行程端点时,上模具与下模具压制,以将原材料压制成型出弯头支护垫板,无需加热步骤,降低了用火风险,且一次成型,无需人工捶打,提升效率,且成型的外形标准统一,保证了成型质量,弯头支护垫板与弯头贴合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弯头支护垫板的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弯头支护垫板的加工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弯头支护垫板的加工装置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支撑框架10、第一端110、第二端120、第一槽钢130、第二槽钢140、第一钢板150、第二钢板160、驱动机构20、驱动部210、上模具30、第一成型件310、下模具40、第二成型机410。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弯头支护垫板的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0、驱动机构20、上模具30及下模具40,驱动机构20安装于支撑框架10的第一端110,驱动机构20包括可相对支撑框架10的第一端110靠近或远离的驱动部210,上模具30安装于驱动机构20的驱动部210,以跟随驱动部210同步运动,下模具40安装于支撑框架10的第二端120,第二端120与第一端110相对设置。具体地,第一端110可位于支撑框架10的顶部,第二端120可位于支撑框架10的底部,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10竖直放置,即第一端110位于第二端120的上方。其中,驱动部210驱动上模具30向远离支撑框架10的第一端110运动至行程端点时,也就是驱动上模具30朝向下模具40运动,驱动部210提供的压制力转移至上模具30上,进而由上模具30提供压制力至下模具40上,以成型弯头支护垫板。具体地,驱动机构20可采用液压千斤顶,驱动部210为液压千斤顶的顶升杆。

上述弯头支护垫板的加工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将弯头支护垫板所需的原材料放置在上模具30与下模具40之间,驱动部210驱动上模具30朝向下模具40运动,当运动至行程端点时,上模具30与下模具40压制,以将原材料压制成型出弯头支护垫板,无需加热步骤,降低了用火风险,且一次成型,无需人工捶打,提升效率,且成型的外形标准统一,保证了成型质量,弯头支护垫板与弯头贴合效果好。

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上模具30朝向下模具40一侧设置有第一成型件310,第一成型件310朝向下模具40的一侧形成有与弯头外表面匹配的第一成型面。如此,上模具30在受到足够大的压制力的时候,即可对原材料压制成型出与弯头外表面匹配的外形,实现一次成型,无需多次重复捶打或成型,提升效率,保证成型外形的质量。该弯头支护垫板的原材料与第一成型面接触的表面即可与弯头的外表面造型匹配,进而保证弯头支护垫板与弯头贴合紧密。

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下模具40朝向上模具30一侧设置有第二成型件410,第二成型件410朝向上模具30的一侧形成有与第一成型面匹配的第二成型面。如此,下模具40与上模具30配合使用,在受到足够大的压制力的时候,即可对原材料压制成型出与弯头造型匹配的外形,实现一次成型,无需多次重复捶打或成型,提升效率,保证最终成型的弯头支护垫板的外形质量。第二成型面与第一成型面匹配,对原材料的厚度无特殊要求,取材便捷,加工简单。

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成型件310、第二成型件410均可采用弯头切割制作。如此,无需额外对第一成型件310的第一成型面与第二成型件410的第二成型面进行加工,弯头切割成所需的规格大小即可使用,取材便捷,可根据现场的弯头规格切割使用,操作简便。

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成型件310在朝向第二成型件410方向的正投影落入第二成型件410的投影范围。也就是说第一成型件310的尺寸不大于第二成型件410,以保证第一成型件310的第一成型面会被包裹在第二成型件410的第二成型面内,进一步保证第一成型面对弯头支护垫板的成型效果,与弯头贴合紧密。进一步地,第一成型件310与第二成型件410均呈弧形,且以支撑框架10底部为基准,安装后均是中间低两边高。

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第一成型件310可拆卸地安装于上模具30,第二成型件41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下模具40。如此,可根据需要成型的弯头支护垫板更换尺寸匹配的第一成型件310及第二成型件410,加工装置可重复利用,节约成本,且加工便利。

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支撑框架10包括底座及架体,架体安装于底座上,驱动机构20可拆卸地装设于架体,下模具40可拆卸地装设于底座。其中,驱动机构20可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于架体,上模具30可通过螺栓可拆卸地安装于驱动机构20,下模具40可通过螺栓可拆卸地装设于底座。如此,加工装置装设快捷且结构稳固。

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架体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第一槽钢130,底座包括间隔布置的两个第二槽钢140,第一槽钢130竖直安装于对应的所述第二槽钢140。具体地,两个第二槽钢140平行间隔布置,每个第二槽钢140的中间区域竖直放置有第一槽钢130,两个第一槽钢130也平行间隔布置。如此,可将下模具40安装在两个第二槽钢140之间,驱动机构20带着上模具30安装在两个第一槽钢130之间,结构稳固。

作为较佳的实施方式,两个第一槽钢130上设置有第一钢板150,驱动机构20与第一钢板150通过螺栓连接,两个第二槽钢140上设置有第二钢板160,下模具40与第二钢板160通过螺栓连接。如此,采用第一钢板150、第二钢板160来分别对应安装驱动机构20及下模具40,再将上模具30安装于驱动机构20上,安装部件在施工现场获取便利。其中,为保证成型效果,第一钢板150与第二钢板160的厚度可大致采用50mm。

一种弯头支护垫板的加工装置的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前述的弯头支护垫板的加工装置。加工装置包括支撑框架10、驱动机构20、上模具30及下模具40,驱动机构20安装于支撑框架10的第一端110,驱动机构20包括可相对支撑框架10的第一端110靠近或远离的驱动部210,上模具30安装于驱动机构20的驱动部210,以跟随驱动部210同步运动,下模具40安装于支撑框架10的第二端120,第二端120与第一端110相对设置。

切割钢板或者钢管材料,以提供成型弯头支护垫板所需的原材料。

放置该弯头支护垫板所需的原材料于上模具30与下模具40之间。

驱动机构20驱动上模具30朝向下模具40运动,施加压制力至弯头支护垫板所需的原材料上,以成型出弯头支护垫板。

驱动机构20驱动上模具30远离下模具40,以取出成型的弯头支护垫板。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所需成型的弯头支护垫板数量即可。

上述弯头支护垫板的加工装置的操作方法,将弯头支护垫板所需的原材料放置在上模具30与下模具40之间,驱动部210驱动上模具30朝向下模具40运动,当运动至行程端点时,上模具30与下模具40压制,以将原材料压制成型出弯头支护垫板,无需加热步骤,降低了用火风险,且一次成型,无需人工捶打,提升效率,且成型的外形标准统一,保证了成型质量,弯头支护垫板与弯头贴合效果好。

具体地,采用本发明的弯头支护垫板的加工装置的操作方法,压制成型一块弯头支护垫板所需的时间为5分钟左右,而人工加热并敲打成型弯头支护垫板的时间为20分钟,相较之下,大大节省了成型时间,也能够保证成型的弯头支护垫板外形标准,弧度要求合格。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发明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572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