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用于克拉管的脱模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一种用于克拉管的脱模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克拉管制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克拉管的脱模设备。

背景技术

克拉管即热态缠绕成型高密度聚乙烯缠绕结构壁管,克拉管是一种具有较高抗外压能力的特殊结构壁管,克拉管产品分为PR、OP、SQ、VW四种系列,克拉管由内管以及缠绕在内管外侧壁的支撑管组成;克拉管生产时将熔融状态的平料带以及支撑管同步缠绕在辊筒模具上,缠绕状态的平料带构成内管,克拉管需要通过脱模设备与辊筒模具进行脱离。

目前,公布号为CN217161973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克拉管的脱模装置,包括底座以及脱模台,通过多根支撑杆固定设于所述底座上方;限位组件,设于所述脱模台上,用于将克拉管挡住以对其进行限位;拉拽组件,设于所述底座上,用于拉拽模具以将其从克拉管中抽离;本装置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将待脱模的克拉管置放于脱模台上,通过限位组件将克拉管挡住以对其进行限位,限位好后,通过拉拽组件将模具拉拽,由于克拉管被限位组件限位,该申请具有拉拽组件在拉拽模具的同时,并不会造成克拉管随模具一并移动,拉拽组件将模具从克拉管中抽离从而实现克拉管脱模,脱模速度快且能够良好的保护克拉管,保证克拉管产品质量。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克拉管的两端管口用于与相邻克拉管相连接配合,通过克拉管的一端抵接至限位组件上,易使得克拉管管口处发生形变,导致克拉管的管口连接后密封效果不佳,克拉管的生产质量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克拉管的生产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克拉管的脱模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于克拉管的脱模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克拉管的脱模设备,包括机架、牵引组件以及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滑移板、阻挡件以及调节件,所述滑移板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于所述机架上,克拉管放置于所述机架上,克拉管位于所述滑移板下方,所述阻挡件包括两个阻挡板,两个所述阻挡板设置于所述滑移板上,两个所述阻挡板分别用于抵接于缠绕支撑管相邻的间隙处,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滑移板与克拉管之间的距离,所述牵引组件用于带动克拉管缠绕的辊筒模具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件带动滑移板靠近克拉管,直至两个阻挡板位于支撑管间隙处,之后牵引组件带动辊筒模具移动,由于克拉管的支撑管被阻挡板阻挡,辊筒模具相对于克拉管移动,辊筒模具与克拉管脱离,克莱管的两端口均未受力,克拉管的端口形变减小,克拉管的连接效果好,提高了克拉管的生产质量。

可选的,所述调节件包括调节齿条、调节齿轮、蜗轮、蜗杆以及调节转把,所述调节齿条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滑移板的滑移方向,所述调节齿条设置于所述滑移板上,所述调节齿轮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调节齿轮与所述调节齿条啮合,所述蜗轮设置于所述调节齿轮的转动轴线上,所述蜗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蜗轮与所述蜗杆啮合,所述调节转把设置于所述蜗杆的一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需要调节滑移板与克拉管的距离,工作人员可转动调节转把,调节转把带动蜗杆转动,蜗杆带动蜗轮转动,蜗轮带动调节齿轮转动,调节齿轮带动调节齿条移动,调节齿条带动移动板移动,蜗轮蜗杆带有自锁效果,实现了移动板任意位置的固定,蜗轮蜗杆传动比大,调节精度高,实现了移动板的精确调节。

可选的,所述阻挡件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转动连接于滑移板上,两个所述阻挡板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有用于带动所述安装座转动的转动件,所述转动件包括齿圈以及齿条,所述齿圈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齿条滑移连接于所述滑移板上,所述齿条与所述齿圈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克拉管对于强度要求不同,克拉管上的支撑管缠绕的角度会有所不同,工作人员可移动齿条,齿条带动齿圈转动,齿圈带动带动两个阻挡板转动;可通过转动件调节阻挡板的角度,使得阻挡板平行与支撑管的缠绕角度,使得阻挡板与支撑管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减少辊筒模具脱出过程中阻挡板对于支撑管的挤压。

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两个所述阻挡件,两个所述阻挡件分别设置于所述滑移板与所述机架上,所述转动件包括两个所述齿圈、两个所述齿条、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螺杆以及转动握把,两个所述齿圈设置于两个所述阻挡件一一对应,所述齿圈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两个所述齿条与两个所述齿圈一一对应,两个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互相平行,所述齿条与所述齿圈啮合,两个所述齿条分别滑移连接于滑移板以及机架上,所述螺杆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所述螺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连接杆螺纹连接于所述螺杆上,与所述机架对于的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所述第一连接杆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杆上,与所述滑移板对应的所述齿条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杆上,两个所述齿条用于带动两个齿圈沿相反的方向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阻挡件相互配合使得克拉管受力均匀,更好的将克拉管与辊筒模具相互分离,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转动握把,带动螺杆转动,螺杆带动第二连接杆滑移,第二连接杆带动第一连接杆滑移,由于两个阻挡件分别位于克拉管的两侧,两个齿条带动两个齿圈的转动方向相反,更好的与克拉管的缠绕支撑管相配合,阻挡件提高了限位组件与克拉管的接触面积,减少了脱模时克拉管的损伤,转动件提高了脱模设备与不同倾斜角度的克拉管的配合,提高了设备的适用范围。

可选的,所述限位组件还包括两个用于改变两个所述阻挡板距离的随动件,两个所述随动件与两个安装座一一对应,所述随动件包括双向螺杆、伞齿轮以及伞齿圈,所述双向螺杆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座上,两个所述阻挡板分别螺纹连接于所述双向螺杆相反的螺纹段上,所述伞齿轮设置于所述双向螺杆上,所述伞齿圈设置于所述滑移板上,所述伞齿轮与所述伞齿圈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克拉管上缠绕支撑管的倾斜角度越大,相邻的支撑管之间的间距也会随之增加,而克拉管上缠绕支撑管的倾斜角度越小,箱梁的支撑管之间的间距也会减小;当支撑管的倾斜角度大于阻挡板的角度时,当齿条移动带动齿圈转动时,安装座发生转动,安装座带动双向螺杆转动,双向螺杆带动伞齿轮绕安装座的轴线转动,伞齿轮与伞齿圈啮合,伞齿圈带动伞齿轮自转,伞齿轮带动双向螺杆转动,双向螺杆带动两个阻挡板相互远离,使得两个阻挡板配合支撑管的间距,调节件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可选的,所述牵引组件包括收卷轮、牵引绳、牵引电机以及卡接柱,所述收卷轮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牵引绳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收卷轮上,所述牵引绳缠绕于所述收卷轮上,所述牵引电机用于带动所述收卷轮转动,所述卡接柱设置于所诉牵引绳背离所述收卷轮的一端上,所述卡接柱用于卡接辊筒模具的卡接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组件将克拉管限制在机架与滑移板之间,之后工作人员将卡接柱卡接至滚用模具的卡接管上,之后工作人员驱动牵引电机,牵引电机带动收卷轮转动,收卷轮将牵引绳进行收卷,牵引卡接柱沿克拉管的长度方向在牵引架上进行滑移并逐渐靠近收卷轮,直至辊筒模具与克拉管分离,完成克拉管的脱模,牵引组件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可选的,所述牵引组件还包括牵引架以及移动件,所述牵引架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于机架上,所述收卷轮转动连接于牵引架上,所述移动件包括动滑轮、带动绳以及带动轮,所述带动轮设置于所述蜗轮的转动轴线上,所述动滑轮设置于所述牵引架上,所述带动绳的一端设置于机架上,所述带动绳抵接于动滑轮的最低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克拉管的直径不同,辊筒模具的直径也不同,导致卡接管的高度也不一,若牵引组件高度不变,随着辊筒模具与收卷轮的距离逐渐接近,易导致牵引电机扭矩逐渐增加,甚至出现无法带辊筒模具移动;当调节件带动滑移板移动的过程中,蜗轮蜗杆带动带动轮转动,带动轮带动动滑轮转动,带动轮转动改变带动绳的收放,由于滑移板与机架通过限位组件卡接克拉管的两侧,使得滑移板与机架的距离等于克拉管的直径,通过动滑轮与带动绳的配合,使得牵引架移动的距离始终为滑移板移动距离的一半,使得牵引架始终对准克拉管的轴线位置,辊筒模具与牵引架始终位于同一直线上,通过移动组件使得牵引组件可调节高度,更好的适应不同尺寸的克拉管,便于牵引组件将克拉管与辊筒模具分离。

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将克拉管居中摆正的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包括定位双向螺杆、定位转把以及两个定位块,所述定位双向螺杆垂直于所述克拉管的长度方向,所述定位双向螺杆转动连接于所述机架上,两个所述定位块分别位于克拉管的两侧,两个所述定位块分别与定位双向螺杆的相反的螺纹段螺纹连接,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用于引导克拉管朝远离所述定位块移动的导向斜面,所述定位转把设置于所述定位双向螺杆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仅靠限位组件无法完全将克拉管定位在机架上,工作人员可通过转动定位转把,定位转把带动定位双向螺杆转动,定位双向螺杆带动两个定位块相互靠近或者远离,使用定位块上的导向斜面抵接至克拉管,克拉管在两个定位块的导向斜面引导下在机架上摆正,定位组件结构简单,便于工作人员操作。

可选的,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承接辊筒模具的承接组件,所述承接组件包括软垫,所述软垫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软垫用于与所述辊筒模具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辊筒模具位于克拉管内,在牵引组件的引导下与克拉管进行分离,分离后的克拉管在重力作用下掉落在软垫上,软垫减少辊筒模具的掉落的冲击,减少了辊筒模具的损坏。

可选的,所述承接组件还包括承接板、若干承接弹簧,所述软垫设置于所述承接板上,所述承接弹簧沿所述承接板朝向机架的端面均匀分布,所述承接弹簧用于所述承接板与所述机架保持距离,所述承接板背离机架的一端呈弧面,所述承接板弧面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克拉管的轴线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接弹簧减少了辊筒模具对软垫的直接冲击,增加了软垫的寿命,承接板呈弧形,减少了辊筒模具在掉落时发生位置偏移而导致滚落,确保了辊筒模具掉落后位于软垫上,减少了辊筒模具的损伤。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限位组件减少了克拉管的管口的形变损伤,提高了克拉管的质量;

2.转动件使得设备适用于不同直径、不同支撑管缠绕角度的克拉管,提高了设备的适用范围;

3.牵引组件用于将克拉管与辊筒模具进行分离;

4.承接组件用于承接与克拉管分离后的辊筒模具。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克拉管的脱模设备。

图2是图1中定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滑移板上转动件的爆炸图。

图5是图1中承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机架;2、限位组件;21、滑移板;22、阻挡件;221、阻挡板;222、安装座;23、调节件;231、调节齿条;232、调节齿轮;233、蜗轮;234、蜗杆;235、调节转把;24、转动件;241、齿圈;242、齿条;243、第一连接杆;244、第二连接杆;245、螺杆;246、转动握把;25、随动件;251、双向螺杆;252、伞齿轮;253、伞齿圈;3、牵引组件;31、收卷轮;32、牵引绳;33、牵引电机;34、卡接柱;35、牵引架;36、移动件;361、动滑轮;362、带动绳;363、带动轮;37、滑移条;4、定位组件;41、定位双向螺杆;42、定位转把;43、定位块;431、导向斜面;5、承接组件;51、软垫;52、承接板;53、承接弹簧;6、克拉管;61、支撑管;7、辊筒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5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用于克拉管的脱模设备。参照图1,一种用于克拉管的脱模设备包括机架1、限位组件2、牵引组件3、定位组件4以及承接组件5,限位组件2设置于机架1上,限位组件2用于限制克拉管6沿克拉管6的长度方向移动,牵引组件3设置于机架1上沿克拉管6长度方向的一侧,牵引组件3用于带动克拉管6内辊筒模具7的移动,定位钻设置于机架1上,定位组件4用于限制克拉管6沿克拉管6径向方向的移动,承接组件5位于限位组件2与牵引组件3之间,承接组件5用于承接与克拉管6脱离的辊筒模具7。

参考图1和图2,定位组件4包括定位双向螺杆41、定位转把42以及两个定位块43,定位双向螺杆41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机架1的宽度方向,定位双向螺杆41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两个定位块43沿机架1的宽度方向分布,两个定位块43分别螺纹连接于定位双向螺杆41相反的螺纹段上,定位块43沿机架1的宽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机架1上,定位块43朝向克拉管6的侧壁与定位块43的上端面之间开设有导向斜面431。

参考图1和图3,限位组件2包括滑移板21、两个阻挡件22、调节件23、转动件24以及两个随动件25,滑移板21水平设置,滑移板21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于机架1上,调节件23包括调节齿条231、调节齿轮232、蜗轮233、蜗杆234以及调节转把235,调节齿条231竖直设置,调节齿条231固定设置于滑移板21上,调节齿轮232竖直设置,调节齿轮232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调节齿轮232与调节齿条231啮合,蜗轮233与调节齿轮232同轴设置,蜗轮233固定设置于调节齿轮232的转动轴线上,蜗杆234竖直设置,蜗杆234转动连接与机架1上,蜗杆234与蜗轮233啮合,调节转把235的一端固定设置于蜗杆234的上端。

参考图3和图4,两个阻挡件22分别于滑移板21以及机架1对应,阻挡件22包括两个阻挡板221以及安装座222,安装座222水平设置,安装座222呈圆盘形,与滑移板21对应的安装座222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与滑移板21上,与机架1对应的安装座222位于与滑移板21对应的安装座222的正下方,与机架1对应的安装座222沿竖直方向转动连接与机架1上,两个随动件25与两个安装座222一一对应,随动件25包括双向螺杆251、伞齿轮252以及伞齿圈253,双向螺杆251水平设置,双向螺杆251的转动连接于安装架上,阻挡板221竖直设置,两个阻挡板221相互平行,两个阻挡板221沿双向螺杆25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安装座222上,两个阻挡板221分别螺纹连接与双向螺杆251相反的螺纹段上,伞齿轮252与双向螺杆251同轴设置,伞齿轮252固定设置于双向螺杆251的一端上,伞齿圈253与安装座222同轴设置,与滑移板21对应的伞齿圈253固定设置于滑移板21上,与机架1对应的伞齿圈253固定设置于机架1上,伞齿圈253与伞齿轮252啮合。

参考图3和图4,转动件24包括两个齿圈241、两个齿条242、第一连接杆243、第二连接杆244、螺杆245以及转动握把246,螺杆245的长度方向平行与机架1的长度方向,螺杆245转动连接于机架1上,转动握把246固定设置于螺杆245的一端上,第二连接杆244竖直设置,第二连接杆244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机架1上,第二连接杆244螺纹连接于螺杆245上,第一连接杆243竖直设置,第一连接杆243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于第二连接杆244的上端面上,第一连接杆243沿机架1的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滑移板21上,两个齿圈241与两个安装座222一一对应,齿圈241与安装座222同轴设置,齿圈241固定设置于安装座222上,齿条242的长度方向平行与机架1的长度方向,两个齿条242分别与机架1以及滑移板21对应,与机架1对应的齿条242滑移连接于机架1上且固定设置于第二连接杆244上,与滑移板21对应的齿条242滑移连接与滑移板21上且固定设置于第一连接杆243上,齿条242与齿圈241啮合,两个齿条242分别位于齿圈241沿机架1长度方向的径向的两侧。

参考图1和图5,承接组件5包括软垫51、承接板52以及若干承接弹簧53,承接板52水平设置,承接板52上端面为弧面,承接板52弧面的轴线方向平行于克拉管6的长度方向,若干承接弹簧53沿承接板52的端面均匀分布,承接弹簧53竖直设置,承接弹簧53的上端面固定设置于承接板52的下端面上,承接弹簧53的下端面固定设置于机架1上,软垫51水平设置,软垫51固定设置于承接板52的上端面上。

参考图3和图5,牵引组件3包括收卷轮31、牵引绳32、牵引电机33、卡接柱34、牵引架35、移动件36以及滑移条37,牵引架35水平设置,牵引架35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机架1的长度方向,牵引架35沿竖直方向滑移连接于机架1上,收卷轮31的转动轴线平行于牵引架35的宽度方向,收卷轮31转动连接于牵引架35上,牵引电机33固定设置于牵引架35上,收卷轮31与牵引电机33的输出轴固定设置,滑移条37水平设置,滑移条37的长度方向平行于牵引架35的宽度方向,滑移条37沿牵引架35长度方向滑移连接于牵引架35上,卡接柱34竖直设置,卡接柱34的上端面固定设置于滑移条37的下端面上,牵引绳3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收卷轮31的侧壁上,牵引绳32卷绕在收卷轮31上,牵引绳32的另一端固定设置于滑移条37的侧壁上,移动件36包括动滑轮361、带动绳362以及带动轮363,动滑轮361的轴线平行于收卷轮31的转动轴线,动滑轮361转动连接于牵引架35上,带动轮363与蜗轮233同轴设置,带动轮363固定设置于蜗轮233的转动轴线上,带动绳36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带动轮363的侧壁上,带动绳362缠绕在带动轮363上,带动绳362抵接于动滑轮361的最低处,带动绳362的另一端高于动滑轮361且固定设置于机架1上。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用于克拉管的脱模设备的实施原理为:工作人员将需要脱模的克拉管6放置于机架1上,工作人员转动定位转把42,定位转把42带动定位双向螺杆41转动,定位双向螺杆41带动两个定位块43相互靠近,定位块43的导向斜面431带动克拉管6摆正居中。

之后工作人员转动握把246,转动握把246带动螺杆245转动,螺杆245带动第二连接杆244移动,第二连接杆244带动个第一连接杆243移动,第二连接杆244与第一连接杆243带动两个齿条242同向移动,两个齿条242带动两个齿圈241沿相反的方向转动,齿圈241带动安装座222转动,安装座222带动两个阻挡板221沿安装座222的轴线方向转动,安装座222转动过程中带动双向螺杆251绕安装座222的轴线转动,双向螺杆251带动伞齿轮252绕安装座222的轴线转动,伞齿轮252与伞齿圈253啮合,伞齿圈253带动伞齿轮252转动,伞齿轮252带动双向螺杆251转动,带动两块阻挡板221相向移动,调节至机架1上的限位组件2与克拉管6上的支撑管61间隙配合。

之后工作人员调节调节转把235,调节转把235带动蜗杆234转动,蜗杆234带动蜗轮233转动,蜗轮233带动调节齿轮232转动,调节齿轮232带动调节齿条231移动,调节齿条231带动滑移板21靠近克拉管6,直至滑移板21上的限位组件2与克拉管6进行配合阻挡,克拉管6被固定在机架1上;同时,蜗轮233带动带动轮363转动,带动轮363释放带动绳362,带动绳362长度变长,牵引架35在动滑轮361的引导下向下移动,动滑轮361使得牵引架35移动的距离为滑移板21移动距离的一半,牵引架35始终对准克拉管6的轴线方向,在牵引架35下移过程中,卡接柱34卡接至辊筒模具7的卡接管上。

然后,工作人员启动牵引电机33,牵引电机33带动收卷轮31转动,收卷轮31带动牵引绳32收卷,牵引绳32带动滑移条37靠近收卷轮31,滑移条37带动卡接柱34移动,卡接柱34带动辊筒模具7移动,克拉管6与辊筒模具7分离,脱离的辊筒模具7在重力的作用下于卡接柱34脱离并掉落在软垫51上,设置有软垫51的承接板52受到辊筒模具7的冲击,压缩承接弹簧53向下移动,承接弹簧53的弹性势能增加,直至承接弹簧53的弹力超过辊筒模具7、软垫51、承接板52的重力综合;承接弹簧53向上移动,并逐渐减少承接板52移动距离,承接组件5承接辊筒模具7。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6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