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整体结构部件和具有整体结构部件的车辆地板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整体结构部件和具有整体结构部件的车辆地板系统

相关申请的引证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22年6月30日向韩国知识产权局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第10-2022-0080653号的优先权的权益,通过引证将其全部内容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整体结构部件和具有该整体结构部件的车辆地板系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设计为允许前横向部、后横向部、中央延伸部和边缘延伸部形成整体的一体式结构的整体结构部件和具有该整体结构部件的车辆地板系统。

背景技术

车辆包括由钢材料制成的地板,并且多个相关联的部件可以使用紧固件、焊接等附接至地板。多个相关联的部件可增加地板的强度和刚度,并且允许诸如车辆座椅的内部部件安装在车身上。例如,该多个相关联的部件包括多个横向构件、多个纵向构件以及多个支架。

由于使用紧固件、焊接等将多个相关联的部件组装到地板上,所以可能难以简化组装过程、内部部件的布局以及内部造型。

根据相关技术,由于多个横向构件、多个纵向构件以及多个支架单独地接合至地板,所以可增加组装的部件和接合部分的数量及其总重量,并且其组装过程会是复杂的。

此外,根据相关技术,用于控制地板与相关联的部件之间的间隙/高度差的质量管理的成本可能过大。由于制造公差的变化,可能难以确保地板与相关联的部件之间的间隙,因此存在噪音、嗡嗡声、吱吱声和嘎嘎声(BSR)等的高可能性。

在该背景技术部分中描述的上述信息被提供以帮助理解本发明构思的背景,并且可以包括不被认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技术构思。

发明内容

已经做出本公开以解决在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同时保持由现有技术实现的优势不受影响。

本公开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整体结构部件,该整体结构部件被设计成允许前横向部、后横向部、中央延伸部和边缘延伸部形成整体的一体式结构,从而改善车辆的刚度、强度和耐撞性,并且该整体结构部件适于具有良好外部造型的地板系统,并提供了具有该整体结构部件的车辆地板系统。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整体结构部件可包括:前横向部;后横向部,其与所述前横向部隔开;中央延伸部,连接所述前横向部和所述后横向部;以及一对边缘延伸部,其分别连结所述前横向部的两端和所述后横向部的两端。前横向部、后横向部、中央延伸部以及一对边缘延伸部可形成整体的一体式结构。由于附接至地板的前横向部、后横向部、中央延伸部、以及一对边缘延伸部形成整体的一体式结构,所以可改善车身的刚度、强度、以及耐撞性,并且可提供具有良好外部造型的地板系统。

前横向部可包括分别连接至其相对端的一对前增大部,并且每个前增大部的截面积可从前横向部的对应端部朝向车辆的外部逐渐增加。在车辆的侧面碰撞/冲击的情况下,前横向部可通过设置在其相对端上的前增大部稳定地传递并分配冲击载荷。

每个前增大部可以具有一对相对的渐缩壁,并且该对渐缩壁可以相对于前横向部的纵向轴线在相反的方向上倾斜。因此,前增大部可以稳定地用作通过在相反方向上倾斜的渐缩壁的冲击载荷的载荷路径。

所述后横向部可包括分别连接至所述后横向部的相对端的一对后增大部,并且每个后增大部的截面积可从所述后横向部的对应端朝向所述车辆的外部逐渐增加。在车辆发生侧面碰撞/冲击的情况下,后横向部可通过设置在其相对端上的后增大部稳定地传递并分配冲击载荷。

每个后增大部可以具有一对相对的渐缩壁,并且所述一对渐缩壁可以相对于所述后横向部的纵向轴线在相反的方向上倾斜。因此,后增大部可以通过在相反方向上倾斜的渐缩壁稳定地用作冲击载荷的载荷路径。

中央延伸部的纵向轴线可垂直于前横向部的纵向轴线和后横向部的纵向轴线。因为中央延伸部的纵向轴线垂直于前横向部和后横向部的每个纵向轴线,所以可在前横向部与后横向部之间稳定地限定载荷路径。中央延伸部可在车辆的纵向方向和地板的纵向方向上连接前横向部和后横向部,从而改善车身刚度和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NVH)性能。

整体结构部件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中央延伸部对称地定位的一对侧延伸部,并且每个侧延伸部的纵向轴线可平行于中央延伸部的纵向轴线。由于一对侧延伸部相对于中央延伸部对称地定位,因此这对侧延伸部可稳定地限定前横向部与后横向部之间的负载路径。一对侧延伸部可在车辆的纵向方向和地板的纵向方向上连接前横向部和后横向部,从而改善车身刚度和NVH性能。

侧延伸部的高度可小于前横向部的高度。因此,当车辆座椅安装在前横向部和后横向部上时,可以防止车辆座椅被侧延伸部干涉,并且可以有效地实现平坦地板系统。

前横向部、后横向部、中央延伸部、一对边缘延伸部以及一对侧延伸部可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并具有相同的厚度。因此,前横向部、后横向部、中央延伸部、一对边缘延伸部以及一对侧延伸部可通过热冲压、热成型、压制硬化等精确地且容易地形成。

前横向部可具有分别连接至其相对端的一对前增大部,后横向部可具有分别连接至其相对端的一对后增大部,并且每个边缘延伸部均可从对应的前增大部延伸至对应的后增大部。因此,各边缘延伸部可以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连接前横向部的对应的前增大部和后横向部的对应的后增大部,使得整体结构部件可以牢固地接合至地板和侧梁内部。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车辆地板系统可包括:具有一对相对凸缘的地板;分别连接到所述一对相对凸缘的一对侧梁内部;以及连接到所述地板的整体结构部件。整体结构元件可包括:前横向部;后横向部,其与所述前横向部隔开;中央延伸部,连接所述前横向部和所述后横向部;以及一对边缘延伸部,其分别连结所述前横向部的两端和所述后横向部的两端。前横向部、后横向部、中央延伸部以及一对边缘延伸部可形成整体的一体式结构。

整体结构部件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中央延伸部对称地定位的一对侧延伸部。中央延伸部的纵向轴线可垂直于前横向部和后横向部的每个纵向轴线,并且中央延伸部的纵向轴线可平行于一对侧延伸部的纵向轴线。

前横向部可具有面向后横向部的凸缘,并且后横向部可具有面向前横向部的凸缘。中央延伸部可具有连接前横向部的凸缘和后横向部的凸缘的凸缘,并且每个侧延伸部可具有连接前横向部的凸缘和后横向部的凸缘的凸缘。前横向部的凸缘、后横向部的凸缘、中央延伸部的凸缘以及侧延伸部的凸缘可连接以形成闭环形状。前横向部的凸缘、后横向部的凸缘、中央延伸部的凸缘以及侧延伸部的凸缘可接合至地板。因此,具有闭环形状的凸缘结构可设置在前横向部、后横向部、中央延伸部以及侧延伸部之间,使得整体结构部件可牢固地接合至地板。

前横向部可包括分别连接至其相对端的一对前增大部,并且每个前增大部的截面积可从前横向部的对应端部朝向车辆的外部逐渐增加。

前增大部可包括结合到相应的侧梁内部的结合壁,并且前增大部、侧梁内部和地板可限定内腔。加强构件可布置在内腔中。由于加强构件设置在由前增大部、侧梁内部和地板限定的内腔中,因此可以防止加强构件暴露于外部,并且因此可以提供具有良好外部造型的地板系统。加强构件可以改善前增大部的刚度。因此,在车辆的侧面碰撞/冲击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侧梁内部的弯曲、旋转等,并且可以改善耐撞性。

所述后横向部可包括分别连接至所述后横向部的相对端的一对后增大部,并且每个后增大部的截面积可从所述后横向部的对应端朝向车辆的外部逐渐增加。

后增大部可以包括结合到对应的侧梁内部的结合壁,并且后增大部、侧梁内部以及地板可以限定内部空腔。加强构件可布置在内腔中。由于加强构件设置在由后增大部分、侧梁内部和地板限定的内腔中,因此可以防止加强构件暴露于外部,并且因此可以提供具有良好外部造型的地板系统。加强构件可以改善后增大部分的刚度。因此,在车辆的侧面碰撞/撞击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侧梁内部的弯曲、旋转等,并且可以改善耐撞性。

前增大部可以具有面向后增大部的凸缘,后增大部可以具有面向前增大部的凸缘。每个侧延伸部可具有面向对应的边缘延伸部的凸缘,并且每个边缘延伸部可具有面向对应的侧延伸部的凸缘。前横向部的凸缘、后横向部的凸缘、前增大部的凸缘、后增大部的凸缘、侧延伸部的凸缘以及边缘延伸部的凸缘可被连接以形成闭环形状。前横向部的凸缘、后横向部的凸缘、前增大部的凸缘、后增大部的凸缘、侧延伸部的凸缘以及边缘延伸部的凸缘可结合至地板。因此,具有闭环形状的凸缘结构可设置在前横向部、后横向部、侧延伸部和边缘延伸部之间,使得整体结构部件可牢固地接合至地板。

每个边缘延伸部可至少部分地重叠并结合至地板的相应侧梁内部和相应凸缘。通过使边缘延伸部、地板的凸缘、侧梁内部三重地结合,能够提高整体结构部件、地板、侧梁内部之间的结合刚性。

地板的每个凸缘可以结合至相应的侧梁内部的内侧壁。由于地板的凸缘接合到相应的侧梁内部的内侧壁,因此在车辆的侧面碰撞/冲击事件中可以防止侧梁内部的旋转、变形等。

附图说明

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图1示出了应用了根据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部件的车辆;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地板系统的平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部件的平面图;

图4示出了图3的部分A的放大图;

图5示出了图3的部分B的放大图;

图6示出了沿图4的线C-C截取的截面图;

图7示出了沿图5的线D-D截取的截面图;

图8示出了沿图4的线E-E截取的截面图;

图9示出了沿图5的线F-F截取的截面图;

图10示出了沿图4的线G-G截取的截面图;

图11示出了沿图5的线H-H截取的截面图;

图12示出了沿图5的线I-I截取的截面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地板系统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14示出沿着图13的线J-J截取的截面图;

图15示出了沿着图13的线K-K截取的截面图;

图16示出沿图13的线L-L截取的截面图;

图17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车辆地板系统上的多个结合线的平面图;以及

图18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在车辆的侧面碰撞/碰撞的情况下冲击载荷传递到车辆地板系统的状态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在全文中用于指代相同或等同的元件。此外,将排除与本公开相关联的公知技术的详细描述,以免不必要地模糊本公开的主旨。

诸如第一、第二、A、B、(a)和(b)的术语可以用于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元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区分开,并且对应元件的固有特征、序列或顺序等不受这些术语的限制。除非另有定义,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或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如在通常使用的词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相关领域中的上下文含义相等的含义,并且不应被解释为具有理想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申请中明确定义为具有理想的或过于正式的含义。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整体结构部件10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固定到地板5。地板5可具有面向车辆的前部的前边缘和面向车辆的后部的后边缘。一对侧梁6可分别使用紧固件、焊接等连接至地板5的两个侧边缘。地板5可以是连接至车辆的前部结构的中央地板面板。

参考图14至图16,地板5可具有一对相对的凸缘5a,并且该对凸缘5a可分别设置在地板5的相对侧边缘上。每个凸缘5a可以从地板5的对应边缘竖直地延伸。每个侧梁6可包括侧梁内部7和连接至侧梁内部7的侧梁外部(未示出)。侧梁内部7可包括面向客舱的内侧壁7a、从内侧壁7a的顶部边缘水平延伸的顶壁7b、以及从内侧壁7a的底部边缘水平延伸的底壁7c。侧梁内部7的内侧壁7a可以竖直地延伸。即,地板5的凸缘5a可具有与侧梁内部7的内侧壁7a的形状匹配的形状,并且地板5的凸缘5a可接合至侧梁内部7的内侧壁7a。

参考图3,整体结构部件10可包括前横向部11、位于前横向部11后面的后横向部12、连接前横向部11和后横向部12的中央延伸部13、以及一对边缘延伸部18。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前横向部11、后横向部12、中央延伸部13以及一对边缘延伸部18可通过热冲压、热成型、压制硬化等形成整体的一体式结构。即,前横向部11、后横向部12、中央延伸部13以及一对边缘延伸部18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整体结构部件10可以由具有1.4G至1.8G的强度的钢材料制成。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整体结构部件10可以通过点焊连接到地板5和侧梁内部7上。

[前横向部]

参考图2,前横向部11可比后横向部12更靠近地板5的前边缘。前横向部11可以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前横向部11可以对应于用于现有车辆的安装车辆座椅的前横向构件或前座椅横向构件。

参考图4和图6,前横向部11可包括第一顶壁21、与第一顶壁21朝向车辆的后部间隔开的第二顶壁22、位于第一顶壁21与第二顶壁22之间的凹陷壁23、连接至第一顶壁21的第一凸缘24、以及连接至第二顶壁22的第二凸缘25。第一凸缘24可沿着前横向部11的前边缘延伸,并且第二凸缘25可沿着前横向部11的后边缘延伸。

参考图3,第一顶壁21、第二顶壁22、凹陷壁23、第一凸缘24以及第二凸缘25可沿着前横向部11的纵向轴线延伸。第一顶壁21、第二顶壁22、凹陷壁23、第一凸缘24和第二凸缘25可彼此平行。

参考图6,第一顶壁21可水平地延伸,并且第一顶壁21的前边缘可通过第一前连接壁21a连接至第一凸缘24的后边缘。第一前连接壁21a可从第一顶壁21倾斜地延伸至第一凸缘24。第一顶壁21的后边缘可通过第一后连接壁21b连接至凹陷壁23的前边缘。第一后连接壁21b可从第一顶壁21倾斜地延伸至凹陷壁23。

参考图6,第二顶壁22可水平地延伸,并且第二顶壁22的前边缘可通过第二前连接壁22a连接至凹陷壁23的后边缘。第二前连接壁22a可从第二顶壁22倾斜地延伸至凹陷壁23。第二顶壁22的后边缘可通过第二后连接壁22b连接至第二凸缘25的前边缘。第二后连接壁22b可以从第二顶壁22倾斜地延伸至第二凸缘25。

参考图6,凹陷壁23可在第一后连接壁21b的底端与第二前连接壁22a的底端之间水平地延伸,使得凹陷壁23可从第一顶壁21和第二顶壁22朝向地板5凹陷。第一凸缘24可从第一前连接壁21a的底端水平地延伸,使得第一凸缘24可从第一顶壁21朝向地板5凹陷,并且第二凸缘25可从第二后连接壁22b的底端水平地延伸,使得第二凸缘25可从第二顶壁22朝向地板5凹陷。凹陷壁23的深度可以与第一凸缘24的深度和第二凸缘25的深度相同。第一凸缘24、第二凸缘25和凹陷壁23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接合至地板5。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前横向部11的第一凸缘24、第二凸缘25以及凹陷壁23可通过点焊连接至地板5。

参考图6,第一凸缘24可通过第一焊接点w1结合至地板5。多个第一焊接点w1可布置成沿着第一凸缘24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一结合线61可沿着前横向部11的第一凸缘24延伸,如图17中所示。

参考图6,第二凸缘25可通过第二焊接点w2结合至地板5。多个第二焊接点w2可布置为沿着第二凸缘25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二结合线62可沿着前横向部11的第二凸缘25延伸,如图17所示。

参考图6,凹陷壁23可通过第三焊接点w3结合至地板5。多个第三焊接点w3可布置为沿着凹陷壁23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三结合线63可沿着凹陷壁23延伸,如图17中所示。

参考图6,前横向部11可具有穿过第一顶壁21、第二顶壁22、凹陷壁23、第一凸缘24以及第二凸缘25的M形截面,并且因此可改善前横向部11的刚度。前横向部11的第一顶壁21和第二顶壁22可具有第一高度h1。

[前增大部]

参考图3,前横向部11可以具有分别连接至前横向部11的相对端的一对前增大部16。每个前增大部16可以从前横向部11的对应端部向车辆外部延伸。前增大部16的中心轴线可以与前横向部11的纵向轴线对准。

参考图5,每个前增大部16可以具有一对相对的渐缩壁16a和16b。该对渐缩壁16a和16b可以包括朝向车辆的前部渐缩的第一渐缩壁16a和朝向车辆的后部渐缩的第二渐缩壁16b。第一渐缩壁16a可以在相对于前增大部16的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上从前横向部11的第一前连接壁21a延伸。第二渐缩壁16b可以在相对于前增大部16的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上从前横向部11的第二后连接壁22b延伸。即,第一渐缩壁16a和第二渐缩壁16b可以相对于前增大部16的中心轴线和前横向部11的纵向轴线在相反的方向上倾斜。因此,每个前增大部16的截面积可以从前横向部11的对应端部朝向车辆的外部逐渐增加。此外,直的延伸壁16c可以从第一渐缩壁16a朝向车辆的前部延伸,并且直的延伸壁16c可以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结合至侧梁6的侧梁内部7。

参考图5,每个前增大部16可以包括从前横向部11的第一顶壁21和第二顶壁22延伸的顶壁27、连接至顶壁27的前边缘的第一凸缘28、以及连接至顶壁27的后边缘的第二凸缘29。

第一凸缘28可以沿着前增大部16的前边缘延伸,并且第二凸缘29可以沿着前增大部16的后边缘延伸。参考图5,第一凸缘28可从前横向部11的第一凸缘24倾斜地延伸,并且第二凸缘29可从前横向部11的第二凸缘25倾斜地延伸。

参考图7,第一凸缘28可通过第一渐缩壁16a连接至顶壁27的前边缘。第一凸缘28可以从第一渐缩壁16a的底端水平地延伸,使得第一凸缘28可以从顶壁27朝向地板5凹陷。第二凸缘29可通过第二渐缩壁16b连接至顶壁27的后边缘。第二凸缘29可以从第二渐缩壁16b的底端水平地延伸,使得第二凸缘29可以从顶壁27朝向地板5凹陷。第一凸缘28和第二凸缘29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结合至地板5。前增大部16的顶壁27可以具有第二高度h2,并且顶壁27的第二高度h2可以与前横向部11的第一顶壁21和第二顶壁22的第一高度h1相同。即,前增大部16的顶壁27可以与前横向部11的第一顶壁21和第二顶壁22齐平。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每个前增大部16的第一凸缘28和第二凸缘29可以通过点焊结合到地板5。

参考图7,第一凸缘28可通过第四焊接点w4结合至地板5。多个第四焊接点w4可布置成沿着第一凸缘28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四结合线64可沿着每个前增大部16的第一凸缘28延伸,如图17所示。

参考图7,第二凸缘29可通过第五焊接点w5结合至地板5。多个第五焊接点w5可布置成沿着第二凸缘29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五结合线65可沿着每个前增大部16的第二凸缘29延伸,如图17所示。

参考图14,每个前增大部16可以包括从顶壁27朝向车辆的外部延伸的结合壁27a,并且结合壁27a可以在相对于顶壁27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可以使用紧固件、焊接等将结合壁27a结合至侧梁内部7。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前增大部16的结合壁27a可以通过点焊结合至侧梁内部7。

参考图3,前横向部11的凹陷壁23可具有连接至其两端的一对侧连接壁23a。参考图14,凹陷壁23可以通过每个侧连接壁23a连接到相应的前增大部16的顶壁27。

[后横向部]

参考图2,后横向部12可比前横向部11更靠近地板5的后边缘。后横向部12可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后横向部12可对应于现有车辆的用于安装车辆座椅的后横向构件或后座椅横向构件。

参考图4和图8,后横向部12可包括第一顶壁31、与第一顶壁31朝向车辆的后部间隔开的第二顶壁32、位于第一顶壁31与第二顶壁32之间的凹陷壁33、连接至第一顶壁31的第一凸缘34、以及连接至第二顶壁32的第二凸缘35。第一凸缘34可沿着后横向部12的前边缘延伸,并且第二凸缘35可沿着后横向部12的后边缘延伸。

参考图3,第一顶壁31、第二顶壁32、凹陷壁33、前凸缘34以及第二凸缘35可沿着后横向部12的纵向轴线延伸。第一顶壁31、第二顶壁32、凹陷壁33、前凸缘34以及第二凸缘35可彼此平行。

参考图8,第一顶壁31可水平地延伸,并且第一顶壁31的前边缘可通过第一前连接壁31a连接至前凸缘34的后边缘。第一前连接壁31a可从第一顶壁31倾斜地延伸至前凸缘34。第一顶壁31的后边缘可通过前后连接壁31b连接至凹陷壁33的前边缘。前后连接壁31b可从第一顶壁31倾斜地延伸至凹陷壁33。

参考图8,第二顶壁32可朝向车辆的后部向下并且倾斜地延伸,并且第二顶壁32的前边缘可通过第二前连接壁32a连接至凹陷壁33的后边缘。第二前连接壁32a可从第二顶壁32倾斜地延伸至凹陷壁33。第二顶壁32的后边缘可通过第二后连接壁32b连接至第二凸缘35的前边缘。第二后连接壁32b可从第二顶壁32倾斜地延伸至第二凸缘35。

参考图8,凹陷壁33可以在第一后连接壁31b的底端与第二前连接壁32a的底端之间水平地延伸,使得凹陷壁33可以从第一顶壁31和第二顶壁32朝向地板5凹陷。第一凸缘34可从第一前连接壁31a的底端水平地延伸,使得第一凸缘34可从第一顶壁31朝向地板5凹陷,并且第二凸缘35可从第二后连接壁32b的底端水平地延伸,使得第二凸缘35可从第二顶壁32朝向地板5凹陷。第一凸缘34、第二凸缘35和凹陷壁33可以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结合至地板5。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后横向部12的前凸缘34、第二凸缘35以及凹陷壁33可以通过点焊结合至地板5。

参考图8,前凸缘34可通过第六焊接点w6结合至地板5。多个第六焊接点w6可布置成沿着第一凸缘34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六结合线66可沿着后横向部12的第一凸缘34延伸,如图17所示。

参考图8,第二凸缘35可通过第七焊接点w7结合至地板5。多个第七焊接点w7可布置成沿着第二凸缘35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七结合线67可沿着后横向部12的第二凸缘35延伸,如图17所示。

参考图8,凹陷壁33可以通过第八焊接点w8结合至地板5。多个第八焊接点w8可布置成沿着凹陷壁33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八结合线68可沿着凹陷壁33延伸,如图17中所示。

参考图8,后横向部12可具有穿过第一顶壁31、第二顶壁32、凹陷壁33、前凸缘34以及第二凸缘35的变形的M形截面,并且因此可以提高后横向部12的刚度。后横向部12的第一顶壁31可具有第三高度h3。

[后增大部]

参考图3,后横向部12可具有分别连接至后横向部12的相对端的一对后增大部17。每个后增大部17可以从后横向部12的对应端部向车辆外部延伸。后增大部17的中心轴线可以与后横向部12的纵向轴线对准。

参考图5,每个后增大部17可以具有一对相对的渐缩壁17a和17b。该对渐缩壁17a和17b可以包括朝向车辆的前部渐缩的第一渐缩壁17a和朝向车辆的后部渐缩的第二渐缩壁17b。第一渐缩壁17a可以在相对于后增大部17的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上从后横向部12的第一前连接壁31a延伸。第二渐缩壁17b可以在相对于后增大部17的中心轴线倾斜的方向上从后横向部12的第二后连接壁32b延伸。即,第一渐缩壁17a和第二渐缩壁17b可以相对于后增大部17的中心轴线和后横向部12的纵向轴线在相反的方向上倾斜。因此,每个后增大部17的截面积从后横向部12的对应端部朝向车辆外部逐渐增加。此外,笔直延伸壁17c可从第二渐缩壁17b朝向车辆的后部延伸,并且直的延伸壁17c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结合至侧梁6的侧梁内部7。

参考图5,每个后增大部分17可以包括从后横向部分12的第一顶壁31和第二顶壁32延伸的顶壁36、连接至顶壁36的前边缘的第一凸缘38、以及连接至顶壁36的后边缘的第二凸缘39。

参考图5,第一凸缘38可从后横向部12的前凸缘34倾斜地延伸,并且第二凸缘39可从后横向部12的第二凸缘35倾斜地延伸。

参考图9,顶壁36可从车辆的前部朝向车辆的后部倾斜地延伸,并且后平壁37可通过后连接壁36a连接至顶壁36的后部。后平壁37可水平地延伸。

参考图9,第一凸缘38可通过第一渐缩壁17a连接到顶壁36的前边缘。第一凸缘38可以从第一渐缩壁17a的底端水平地延伸,使得第一凸缘38可以从顶壁36朝向地板5凹陷。第二凸缘39可通过第二渐缩壁17b连接至后平壁37的后边缘。第二凸缘39可以从第二渐缩壁17b的底端水平地延伸,使得第二凸缘39可以从顶壁36和后平壁37朝向地板5凹陷。第一凸缘38和第二凸缘39可以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结合到地板5上。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每个后增大部17的第一凸缘38和第二凸缘39可以通过点焊结合到地板5。

参考图9,第一凸缘38可通过第九焊接点w9结合到地板5。多个第九焊接点w9可布置成沿着第一凸缘38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九结合线69可沿着每个后增大部分17的第一凸缘38延伸,如图17所示。第九结合线69可连续地连接至第六结合线66。

参考图9,第二凸缘39可通过第十焊接点w10结合至地板5。多个第十焊接点w10可布置为沿着第二凸缘39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十结合线70可沿着每个后增大部17的第二凸缘39延伸,如图17所示。第十结合线70可以连续地连接至第七结合线67。

参考图16,每个后增大部17可以包括从顶壁36朝向车辆外部延伸的结合壁36b,并且结合壁36b可以通过外侧连接壁36c连接至顶壁36。结合壁36b可以在相对于顶壁36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可以使用紧固件、焊接等将结合壁36b接合至侧梁内部7。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后增大部17的结合壁36b可通过点焊接合至侧梁内部7。此外,后增大部17可以包括从顶壁36朝向车辆内部延伸的内侧平壁36d,并且内侧平壁36d可以通过内侧连接壁36e连接至顶壁36。

参考图3,后横向部12的凹陷壁33可具有连接至其两端的一对侧连接壁33a。参考图16,凹陷壁33可以通过每个侧连接壁33a和内侧平壁36d连接到对应的后增大部17的顶壁36上。

[中央延伸部]

参考图2,中央延伸部13可配置为整体地连接前横向部11和后横向部12。具体地,中央延伸部13的纵向轴线可垂直于前横向部11的纵向轴线和后横向部12的纵向轴线。中央延伸部13可沿着地板5的中央纵向轴线延伸以连接前横向部11和后横向部12,并且因此,中央延伸部13可对应于现有车辆的在地板5的中央纵向轴线上延伸的中央纵向构件。

参考图4和图10,中央延伸部13可包括第一顶壁41、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与第一顶壁41间隔开的第二顶壁42、位于第一顶壁41与第二顶壁42之间的凹陷壁43、连接至第一顶壁41的第一凸缘44以及连接至第二顶壁42的第二凸缘45。

参考图4,第一顶壁41、第二顶壁42、凹陷壁43、第一凸缘44以及第二凸缘45可沿着中央延伸部13的纵向轴线延伸,并且可彼此平行。凹陷壁43可以沿着地板5的中央纵向轴线延伸,并且第一顶壁41和第二顶壁42可以相对于凹陷壁43对称地定位。第一顶壁41和第二顶壁42可以沿着车辆的纵向方向从前横向部11的第二顶壁22延伸。第一顶壁41和第二顶壁42可从前横向部11的第二顶壁22朝向后横向部12延伸,并且第一凸缘44和第二凸缘45可从前横向部11的第二凸缘25延伸至后横向部12的前凸缘34。

参考图10,第一顶壁41可水平地延伸,并且第一顶壁41的外边缘可通过第一外连接壁41a连接至第一凸缘44。第一外连接壁41a可以从第一顶壁41倾斜地延伸至第一凸缘44。第一顶壁41的内边缘可通过第一内连接壁41b连接至凹陷壁43。第一内连接壁41b可以从第一顶壁41倾斜地延伸至凹陷壁43。

参考图10,第二顶壁42可水平地延伸,并且第二顶壁42的内边缘可通过第二内连接壁42a连接至凹陷壁43。第二内连接壁42a可从第二顶壁42倾斜地延伸至凹陷壁43。第二顶壁42的外边缘可以通过第二外连接壁42b连接至第二凸缘45。第二外部连接壁42b可以从第二顶壁42倾斜地延伸至第二凸缘45。

参考图4,第一外连接壁41a和第二外连接壁42b可以连接前横向部11的第二后连接壁22b和后横向部12的第一前连接壁31a,并且第一凸缘44和第二凸缘45可以连接前横向部11的第二凸缘25和后横向部12的前凸缘34。

参考图10,凹陷壁43可在第一内连接壁41b的底端与第二内连接壁42a的底端之间水平地延伸,使得凹陷壁43可从第一顶壁41和第二顶壁42朝向地板5凹陷。第一凸缘44可从第一外连接壁41a的底端水平地延伸,使得第一凸缘44可从第一顶壁41朝向地板5凹陷,并且第二凸缘45可从第二外连接壁42b的底端水平地延伸,使得第二凸缘45可从第二顶壁42朝向地板5凹陷。凹陷壁43的深度可以小于第一凸缘44的深度和第二凸缘45的深度。第一凸缘44和第二凸缘45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结合至地板5。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央延伸部13的第一凸缘44和第二凸缘45可通过点焊连接至地板5。

参考图10,第一凸缘44可通过第十一焊接点w11结合至地板5。多个第十一焊接点w11可布置成沿着第一凸缘44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十一结合线71可沿着中央延伸部13的第一凸缘44延伸,如图17所示。

参考图10,第二凸缘45可通过第十二焊接点w12结合至地板5。多个第十二焊接点w12可布置成沿着第二凸缘45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十二结合线72可沿着中央延伸部13的第二凸缘45延伸,如图17所示。

参考图10,中央延伸部13可具有穿过第一顶壁41、第二顶壁42、凹陷壁43、第一凸缘44以及第二凸缘45的M形截面,并且因此可提高中央延伸部13的刚度。中央延伸部13的第一顶壁41和第二顶壁42可具有第四高度h4。中央延伸部13的第一顶壁41和第二顶壁42的第四高度h4可与前横向部11的第一顶壁21和第二顶壁22的第一高度h1相同。即,前横向部11的第一顶壁21和第二顶壁22可与中央延伸部13的第一顶壁41和第二顶壁42齐平。中央延伸部13的凹陷壁43可具有第五高度h5。凹陷壁43的第五高度h5可以与后横向部12的第一顶壁31的第三高度h3相同。即,中央延伸部13的凹陷壁43可与后横向部12的第一顶壁31齐平。

[侧延伸部]

参考图2和图3,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部件10可进一步包括相对于中央延伸部13对称地定位的一对侧延伸部14。每个侧延伸部14可构造成将前横向部11和后横向部12整体地连接。具体地,侧延伸部14的纵向轴线可垂直于前横向部11的纵向轴线和后横向部12的纵向轴线。侧延伸部14的纵向轴线可平行于中央延伸部13的纵向轴线。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一对侧延伸部14与前横向部11、后横向部12、中央延伸部13以及一对边缘延伸部18可通过热冲压、热成形、压制硬化等形成整体的一体式结构。即,前横向部11、后横向部12、中央延伸部13、一对边缘延伸部18以及一对侧延伸部14可由相同的材料制成。

参考图5和图11,每个侧延伸部14可包括第一顶壁51、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与第一顶壁51间隔开的第二顶壁52、位于第一顶壁51与第二顶壁52之间的凹陷壁53、连接至第一顶壁51的第一凸缘54、以及连接至第二顶壁52的第二凸缘55。参考图17,第一凸缘54可面向中央延伸部13的对应凸缘44和45。具体地,左侧延伸部14的第一凸缘54可面向中央延伸部13的第一凸缘44,并且右侧延伸部14的第一凸缘54可面向中央延伸部13的第二凸缘45。第二凸缘55可面向对应的边缘延伸部18。具体地,左侧延伸部14的第二凸缘55可面向左边缘延伸部18的底壁59,并且右侧延伸部14的第二凸缘55可面向右边缘延伸部18的底壁59。

参考图5,第一顶壁51、第二顶壁52、凹陷壁53、第一凸缘54、以及第二凸缘55可以沿着侧延伸部14的纵向方向延伸,并且彼此平行。第一顶壁51和第二顶壁52可相对于凹陷壁53对称地定位。第一顶壁51和第二顶壁52可从前横向部11朝向后横向部12延伸。第一顶壁51的前端和第二顶壁52的前端可通过前连接壁56连接,并且第一顶壁51的后端和第二顶壁52的后端可通过后连接壁57连接。第一凸缘54和第二凸缘55可以从前横向部11的第二凸缘25延伸至后横向部12的前凸缘34。

参考图5,每个侧延伸部14均可包括从前连接壁56朝向前横向部11延伸的两个前延伸壁14a和14b、以及从后连接壁57朝向后横向部12延伸的两个后延伸壁14c和14d。

参考图11,第一顶壁51可水平地延伸,并且第一顶壁51的外边缘可通过第一外连接壁51a连接至第一凸缘54。第一外连接壁51a可从第一顶壁51倾斜地延伸至第一凸缘54。第一顶壁51的内边缘可通过第一内连接壁51b连接至凹陷壁53。第一内连接壁51b可从第一顶壁51倾斜地延伸至凹陷壁53。

参考图11,第二顶壁52可水平地延伸,并且第二顶壁52的外边缘可通过第二外连接壁52a连接至第二凸缘55。第二外连接壁52a可以从第二顶壁52倾斜地延伸至第二凸缘55。第二顶壁52的内边缘可通过第二内连接壁52b连接至凹陷壁53。第二内连接壁52b可从第二顶壁52倾斜地延伸至凹陷壁53。

参考图5,第一外连接壁51a和第二外连接壁52a可连接前横向部11的第二后连接壁22b和后横向部12的第一前连接壁31a,并且第一凸缘54和第二凸缘55可连接前横向部11的第二凸缘25和后横向部12的前凸缘34。

参考图11,凹陷壁53可在第一内连接壁51b的底端与第二内连接壁52b的底端之间水平地延伸,使得凹陷壁53可从第一顶壁51和第二顶壁52朝向地板5凹陷。第一凸缘54可从第一外连接壁51a的底端水平地延伸,使得第一凸缘54可从第一顶壁51朝向地板5凹陷,并且第二凸缘55可从第二外连接壁52a的底端水平地延伸,使得第二凸缘55可从第二顶壁52朝向地板5凹陷。凹陷壁53的深度可以小于第一凸缘54的深度和第二凸缘55的深度。第一凸缘54和第二凸缘55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结合至地板5。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每个侧延伸部14的第一凸缘54和第二凸缘55可通过点焊结合至地板5。

参考图11,第一凸缘54可通过第十三焊接点w13结合至地板5。多个第十三焊接点w13可布置成沿着第一凸缘54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十三结合线73可沿着每个侧延伸部14的第一凸缘54延伸,如图17所示。

参考图11,第二凸缘55可通过第十四焊接点w14结合至地板5。多个第十四焊接点w14可布置为沿着第二凸缘55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十四结合线74可沿着每个侧延伸部14的第二凸缘55延伸,如图17所示。

参考图11,每个侧延伸部14可具有穿过第一顶壁51、第二顶壁52、凹陷壁53、第一凸缘54和第二凸缘55的M形截面。侧延伸部14的高度可小于前横向部11的高度。具体地,侧延伸部14的第一顶壁51和第二顶壁52可具有第六高度h6。侧延伸部14的第一顶壁51和第二顶壁52的第六高度h6可小于前横向部11的第一顶壁21和第二顶壁22的第一高度h1、后横向部12的第一顶壁31的第三高度h3、以及中央延伸部13的第一顶壁41和第二顶壁42的第四高度h4。

前横向部11和后横向部12在侧面碰撞/冲击事件中可吸收冲击能量,并且中央延伸部13和该对侧面延伸部14可改善车身刚度和噪声、振动和声振粗糙度(NVH)性能。

[边缘延伸部]

参考图2和图3,一对边缘延伸部18可相对于中央延伸部13和一对侧延伸部14对称地定位。每个边缘延伸部18可将前横向部11的端部与后横向部12的端部连接成一体。

参考图5,每个边缘延伸部18可以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以整体地连接对应的前增大部16和对应的后增大部17。边缘延伸部18可以包括:顶壁58,其连接前增大部16的结合壁27a和后增大部17的结合壁36b;底壁59,其连接前增大部16的第二凸缘29和后增大部17的第一凸缘38;以及连接壁58a,其连接前增大部16的第二渐缩壁16b和后增大部17的第一渐缩壁17a。顶壁58可以从前增大部16的结合壁27a延伸至后增大部17的结合壁36b,并且底壁59可以从前增大部16的第二凸缘29延伸至后增大部17的第一凸缘38。连接壁58a可以从前增大部16的第二渐缩壁16b延伸到后增大部17的第一渐缩壁17a。连接壁58a可连接顶壁58和底壁59。每个边缘延伸部18的顶壁58、连接壁58a和底壁59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结合至地板5的凸缘5a和侧梁内部7。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边缘延伸部18的底壁59和连接壁58a可通过点焊接合至地板5的凸缘5a,并且边缘延伸部18的顶壁58可通过点焊接合至侧梁内部7的顶壁7b。

参考图12,每个边缘延伸部18的底壁59可通过第十五焊接点w15结合至地板5。多个第十五焊接点w15可以布置成沿着底壁59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十五结合线75可以沿着每个边缘延伸部18的底壁59延伸,如图17所示。

参考图12,每个边缘延伸部18的连接壁58a可通过第十六焊接点w16连接至地板5的凸缘5a。多个第十六焊接点w16可布置成沿着连接壁58a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十六结合线76可沿着每个边缘延伸部18的连接壁58a延伸,如图17所示。

参考图12,每个边缘延伸部18的顶壁58可通过第十七焊接点w17结合至侧梁内部7的顶壁7b。多个第十七焊接点w17可布置成沿着顶壁58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十七结合线77可沿着每个边缘延伸部18的顶壁58延伸,如图17所示。

每个边缘延伸部18可以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连接对应的前增大部16和对应的后增大部17,使得前增大部16、边缘延伸部18和后增大部17可以笔直地延伸。因此,可以显著地改善整体结构部件10的侧刚度。前增大部16的结合壁27a、边缘延伸部18的顶壁58、后增大部17的结合壁36b可以利用紧固件、焊接等与侧梁内件7的顶壁7b结合,能够提高整体结构部件10与侧梁内件7的结合刚性。在车辆的侧面碰撞/冲击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侧梁内部7的弯曲、旋转等,并且因此可以稳定地保护乘客舱和电池。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前横向部11、后横向部12、中央延伸部13、侧延伸部14、前增大部16、后增大部17和边缘延伸部18可以由相同的材料制成并且具有相同的厚度,并且因此整体结构部件10可以通过热冲压、热成型、压制硬化等精确地形成。

[整体结构部件的安装]

参考图2,两个前内座椅支架2a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独立地安装在前横向部11上,并且两个前外座椅支架3a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独立地安装在一对前增大部16上。前座椅(未示出)可通过前内座椅支架2a和前外座椅支架3a安装在前横向部11上。两个后内座椅支架2b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独立地安装在后横向部12上,并且两个后外座椅支架3b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独立地安装在一对后增大部17上。后座椅(未示出)可通过后内座椅支架2b和后外座椅支架3b安装在后横向部12上。

参考图13,根据本公开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整体结构部件10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结合到地板5和侧梁内部7。

参考图14,前外座椅支架3a可以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结合至对应的前增大部16,并且前横向部11的凹陷壁23可以通过多个第三焊接点w3结合至地板5。多个第三焊接点w3可布置为沿着凹陷壁23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三结合线63可沿着凹陷壁23延伸,如图17中所示。另外,前增大部16的结合壁27a也可以通过第18焊接点wl8与侧梁内构件7的顶壁7b接合。多个第十八焊接点w18可布置成沿着结合壁27a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十八结合线78可沿着结合壁27a延伸,如图17所示。位于前增大部16下方的地板5的凸缘5a可以通过第十九焊接点w19结合至侧梁内部7的内侧壁7a。多个第十九焊接点w19可布置成沿着侧梁内部7的内侧壁7a和前增大部16的结合壁27a下方的地板5的凸缘5a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十九结合线79可如图17所示延伸。

参考图14,前增大部16、侧梁内部7的内侧壁7a和地板5可限定内腔,并且该内腔可从外部隐藏。加强构件91可以设置在由前增大部16、侧梁内部7的内侧壁7a和地板5限定的内腔中。由于加强构件91设置在由前增大部16、侧梁内部7和地板5限定的内腔中,因此可以防止加强构件91暴露于外部,并且因此可以提供具有良好外部造型的地板系统。加强构件91可以改善前增大部16的刚度。因此,在车辆的侧面碰撞/冲击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侧梁内部7的弯曲、旋转等,并且可以改善耐撞性。

参考图15,整体结构部件10的每个边缘延伸部18可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结合至相应的侧梁内部7和地板5的相应的凸缘5a。边缘延伸部18的底壁59可通过第十五焊接点w15结合至地板5。多个第十五焊接点w15可以布置成沿着底壁59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十五结合线75可以沿着边缘延伸部18的底壁59延伸,如图17所示。边缘延伸部18的连接壁58a可通过第十六焊接点w16结合至地板5的凸缘5a,并且地板5的凸缘5a可通过第十六焊接点w16结合至侧梁内部7的内侧壁7a。即,边缘延伸部18的连接壁58a、地板5的凸缘5a和侧梁内部7的内侧壁7a可通过第十六焊接点w16三重重叠地接合。因此,可以改善整体结构部件10、地板5的凸缘5a和侧梁内部7之间的接合刚度。多个第十六焊接点w16可布置成沿着连接壁58a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十六结合线76可沿着边缘延伸部18的连接壁58a延伸,如图17所示。边缘延伸部18的顶壁58可通过第十七焊接点w17结合至侧梁内部7的顶壁7b。多个第十七焊接点w17可布置成沿着顶壁58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十七结合线77可沿着边缘延伸部18的顶壁58延伸,如图17所示。

参考图16,后外座椅支架3b可以使用紧固件、焊接等结合至相应的后增大部17,并且后横向部12的凹陷壁33可以通过多个第八焊接点w8结合至地板5。多个第八焊接点w8可布置成沿着凹陷壁33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八结合线68可沿着凹陷壁33延伸,如图17中所示。后增大部17的结合壁36b可以通过第二十焊接点w20结合到侧梁内部7的顶壁7b。多个第二十焊接点w20可以被布置为沿着结合壁36b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使得第二十结合线80可以沿着结合壁36b延伸,如图17所示。位于后增大部17下方的地板5的凸缘5a可以通过第二十一焊接点w21结合至侧梁内部7的内侧壁7a。多个第二十一焊接点w21可以沿着侧梁内部7的内侧壁7a和后增大部17的结合壁36b下方的地板5的凸缘5a以预定间距彼此间隔开,以使得第二十一结合线81可以如图17所示延伸。

参考图16,后增大部分17、侧梁内部7的内侧壁7a、以及地板5可限定内腔,并且该内腔可从外部隐藏。加强构件92可布置在由后增大部分17、侧梁内部7的内侧壁7a和地板5限定的内腔中。由于加强构件92设置在由后增大部分17、侧梁内部7和地板5限定的内腔中,因此可以防止加强构件92暴露于外部,因此可以提供良好外部造型的地板系统。加强构件92可以改善后增大部分17的刚度。因此,在车辆的侧面碰撞/冲击的情况下,可以防止侧梁内部7的弯曲、旋转等,并且可以改善耐撞性。

参考图17,第一结合线61可以沿着前横向部11的第一凸缘24延伸,并且一对第四结合线64可以沿着一对前增大部16的第一凸缘28延伸。一对第四连结线64也可以连续地与第一连结线61连接。第二结合线62可以沿着前横向部11的第二凸缘25延伸,并且一对第五结合线65可以沿着一对前增大部16的第二凸缘29延伸。一对第五连结线65也可以连续地与第二连结线62连接。第三结合线63可以沿着前横向部11的凹陷壁23延伸。因此,前横向部11的第一凸缘24、第二凸缘25以及凹陷壁23可以通过第一结合线61、第二结合线62以及第三结合线63牢固地结合至地板5。每个前增大部16的第一凸缘28和第二凸缘29可以通过第四结合线64和第五结合线65牢固地结合到地板5上。

参考图17,第六结合线66可以沿着后横向部12的前凸缘34延伸,并且一对第九结合线69可以沿着一对后增大部分17的第一凸缘38延伸。一对第九结合线69可连续地连接至第六结合线66。第七结合线67可以沿着后横向部12的第二凸缘35延伸,并且这对第十结合线70可以沿着该对后增大部分17的第二凸缘39延伸。一对第十结合线70可连续地连接至第七结合线67。第八结合线68可以沿着后横向部12的凹陷壁33延伸。因此,后横向部12的前凸缘34、第二凸缘35以及凹陷壁33可以通过第六结合线66、第七结合线67以及第八结合线68牢固地结合至地板5。每个后增大部17的第一凸缘38和第二凸缘39可以通过第九结合线69和第十结合线70牢固地结合至地板5。

参考图17,第十一结合线71可沿着中央延伸部13的第一凸缘44延伸,第十二结合线72可沿着中央延伸部13的第二凸缘45延伸,并且第十三结合线73可沿着每个侧延伸部14的第一凸缘54延伸。

中央延伸部13的第一凸缘44可连接前横向部11的第二凸缘25和后横向部12的前凸缘34,使得第十一结合线71可连接第二结合线62和第六结合线66。中央延伸部13的第二凸缘45可连接前横向部11的第二凸缘25和后横向部12的前凸缘34,使得第十二结合线72可连接第二结合线62和第六结合线66。每个侧延伸部14的第一凸缘54可连接前横向部11的第二凸缘25和后横向部12的前凸缘34,使得第十三结合线73可连接第二结合线62和第六结合线66。

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整体结构部件10可包括设置在前横向部11、后横向部12、中央延伸部13以及每个侧延伸部14之间的闭环形状的凸缘结构。具体地,在整体结构部件10的位于中央延伸部13的左侧的左侧区域中,前横向部11的第二凸缘25、中央延伸部13的第一凸缘44、左侧延伸部14的第一凸缘54和后横向部12的前凸缘34可连接以形成闭环形状,从而可提供具有闭环形状的左凸缘结构25、44、54和34。在整体结构部件10的中央延伸部13的右侧上的右侧区域中,前横向部11的第二凸缘25、中央延伸部13的第二凸缘45、右侧延伸部14的第一凸缘54和后横向部12的前凸缘34可连接以形成闭环形状,从而可提供具有闭环形状的右凸缘结构25、45、54和34。即,整体结构部件10可以具有对称地布置在中央延伸部13的两侧上的两个闭环形状的凸缘结构。因此,中央延伸部13、前横向部11、后横向部12以及侧延伸部14可牢固地结合至地板5。

参考图17,第十五结合线75可沿着每个边缘延伸部18的底壁59延伸,并且第十四结合线74可沿着每个侧延伸部14的第二凸缘55延伸。边缘延伸部18的底壁59可以连接前增大部16的第二凸缘29和后增大部17的第一凸缘38,使得第十五结合线75可以连接第五结合线65和第九结合线69。侧延伸部14的第二凸缘55可连接前横向部11的第二凸缘25和后横向部12的前凸缘34,使得第十四结合线74可连接第二结合线62和第六结合线66。

根据本公开的一示例性实施方式,整体结构部件10可包括闭环形状的凸缘结构,该凸缘结构设置在前横向部11、后横向部12、每个侧延伸部14以及面向侧延伸部14的每个边缘延伸部18之间。具体地,在中央延伸部13的左侧上的整体结构部件10的左边缘区域中,前横向部11的第二凸缘25,前增大部16的第二凸缘29、左侧延伸部14的第二凸缘55、后横向部12的前凸缘34,后增大部分17的第一凸缘38和左边缘延伸部18的底壁59可连接以形成闭环形状,从而可以提供具有闭环形状的左凸缘结构25、29、55、34、38和59。在整体结构部件10的在中央延伸部13的右侧上的右边缘区域中,前横向部11的第二凸缘25、前增大部16的第二凸缘29、右侧延伸部14的第二凸缘55、后横向部12的前凸缘34,后增大部分17的第一凸缘38和右边缘延伸部18的底壁59可连接以形成闭环形状,从而可以提供具有闭环形状的形成右边缘结构25、29、55、34、38、和59。即,整体结构部件10可以具有在左边缘区域和右边缘区域上均对称地布置的闭环形状的两个凸缘结构。因此,侧延伸部14、前横向部11、后横向部12以及边缘延伸部18可牢固地接合至地板5。

参考图17,第十九结合线79和第二十一结合线81可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与第十六结合线76对准。因此,第十九结合线79、第十六结合线76以及第二十一结合线81可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笔直地连接。

参考图17,第十八结合线78和第二十结合线80可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与第十七结合线77对准。因此,第十八结合线78、第十七结合线77和第二十结合线80可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笔直地连接。

参考图18,在车辆的侧面碰撞/冲击的情况下,冲击载荷可通过侧梁6的侧梁内部7传递到整体结构部件10的边缘延伸部18,并且冲击载荷可从边缘延伸部18分配到前增大部16和后增大部17。前增大部16可以通过一对渐缩壁16a和16b将冲击载荷稳定地传递至前横向部11。前增大部16的渐缩壁16a和16b中的每个渐缩壁均可以用作载荷路径。后增大部17可以通过一对渐缩壁17a和17b将冲击载荷稳定地传递到后横向部12。后增大部17的渐缩壁17a和17b中的每可以用作载荷路径。

参考图14、图15和图16,地板5的凸缘5a可通过点焊完全连接至侧梁内部7的内侧壁7a。因此,在车辆的侧面碰撞/冲击事件中,可以显著地减少侧梁内部7的旋转或侧梁内部7进入客厢的变形。

如上所述,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附接至地板的多个相关部件可形成整体的一体式结构,使得可改善车辆的刚度、强度和耐撞性,并且可提供具有良好外部造型的地板系统。特别地,前横向部、后横向部、中央延伸部以及一对边缘延伸部可形成整体的一体式结构,使得前横向部、后横向部、中央延伸部以及一对边缘延伸部的移动或变形在车辆撞击/冲击的情况下可彼此不独立,并且因此可显著改善车辆的耐撞性。

在上文中,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方式和附图描述了本公开,但是本公开不限于此,而是在不背离在所附权利要求中要求保护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由本公开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

技术分类

06120116575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