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便于收纳的门槛坡道及船舶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30


一种便于收纳的门槛坡道及船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收纳门槛坡道及船舶。

背景技术

在船舶领域中,船舶的机舱、机修间和设备间等不同处所之间会存在不同水密分隔或防火分隔要求,当相邻的两个处所之间具有相关要求时,处所之间则会设置相应结构的门槛,该门槛用于与具有对应功能的舱门配合,以提供水密分隔或防火分隔功能。

而出于工作需要,处所之间偶尔需要进行一些小型备件或物资的运送,备件与物资一般通过运输设备(如推车)在处所之间进行运输,但是,由于不同水密分隔的处所间设置的水密门或不同防火分隔的防火门的门槛阻挡了运输设备通过,因此,在门槛两侧会临时放置一块坡道板,以便于运输设备的通过。

一般情况下,处所之间的门槛高度尺寸不会很大,如果不考虑运送设备的通过,实际上是不需要设置坡道板的,坡道板的存在还可能会对人员的通过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坡道板的存在也会对水密门以及防火门的正常关闭构成阻碍,不利于人员的日常通过以及舱门的日常开闭工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收纳的门槛坡道以及船舶,解决门槛坡道对人员日常通过以及舱门的开闭造成的不利影响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便于收纳的门槛坡道,包括:

第一坡体,其上表面形成有第一坡面;以及

第二坡体,其上表面形成有形成有第二坡面,所述第二坡体与所述第一坡体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坡体与所述第二坡体可在展开位置以及收折位置之间相对转动;

当所述门槛坡道处于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坡体与所述第二坡体的下侧共同形成有用于容置门槛的避让槽,并且,所述避让槽沿所述第一坡体及所述第二坡体之间的转动轴线方向延伸设置以贯穿所述第一坡体及所述第二坡体的相对两侧;当所述门槛坡道处于收折位置时,所述第一坡体与所述第二坡体相对设置,且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坡面与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坡面抵贴配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包括:

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内形成有用于容置门槛的保护槽,所述保护槽的槽口开设于所述保护罩的下侧,所述保护罩的外周结构与所述避让槽结构相适配,以使所述保护罩可置入所述避让槽内。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避让槽的槽底设置有缓冲垫;和/或,所述保护罩的上侧面设置有缓冲垫;

当所述保护罩置于所述避让槽内时,所述避让槽的槽底通过所述缓冲垫抵于所述保护槽的上侧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坡体与所述保护罩之间和/或所述第二坡体与所述保护罩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扣结构,所述第一坡体和/或所述第二坡体通过所述第一卡扣结构与所述保护罩卡扣配合;

所述第一卡扣结构包括结构相适配的扣体以及卡槽,所述扣体凸设于所述保护罩的外侧,所述卡槽开设于所述第一坡体和/或所述第二坡体;或,所述扣体预设于所述第一坡体和/或所述第二坡体,所述卡槽开设于所述保护罩的外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坡体包括:

第一坡板,其上侧面形成所述第一坡面;以及

第一支撑结构,沿所述第一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坡板的下侧面,并且,所述第一坡板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形成第一连接部;

所述第二坡体包括:

第二坡板,其上侧面形成所述第二坡面;以及

第二支撑结构,沿所述第二坡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坡板的下侧面,所述第二坡板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伸出所述第二支撑结构行程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坡板转动连接;

当所述门槛坡道处于展开位置时,所述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及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依次相连形成所述避让槽。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包括:

第一纵筋,沿所述第一坡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一坡板的下侧面,所述第一坡板与所述第一纵筋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一纵筋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坡板的长度尺寸;

第一横筋,沿所述第一坡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一坡板的下侧面,所述第一横筋与所述第一纵筋相交配合;

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

第二纵筋,沿所述第二坡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二坡板的下侧面,所述第二坡板与所述第二纵筋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二纵筋的长度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坡板的长度尺寸;

第二横筋,沿所述第二坡板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于所述第二坡板的下侧面,所述第二横筋与所述第二纵筋相交配合。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坡板以及第二坡板沿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限位侧沿,所述限位侧沿分别沿所述第一坡板以及第二坡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限位侧沿分别与所述第一坡板以及所述第二坡板转动连接,所述限位侧沿可相对所述第一坡板或所述第二坡板转动在竖直位置以及折叠位置之间转动;当所述限位侧沿处于竖直位置时,所述限位侧沿位于所述第一坡板或所述第二坡板的上侧。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坡体上安装有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二坡体上安装有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对位配合的第二转动件;

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通过转动部转动连接。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船舶,包括:

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便于收纳的门槛坡道;以及

收纳箱,其内部形成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被配置为能够收容处在收折位置状态下的所述门槛坡道,所述收纳腔的上侧开设有连通所述收纳腔的腔口,并且,位于所述腔口的一侧设置有与所述收纳箱转动连接的盖板。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收纳腔下部的第一侧与所述船舶之间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所述收纳腔下部的第二侧与所述船舶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扣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该便于收纳的门槛坡道通过将第一坡体与第二坡体采用转动连接的方式,以使第一坡体与第二坡体之间能够在展开位置以及收折位置之间相对转动,当该门槛坡道处在展开位置时,门槛坡道能够通过避让槽越过门槛,并让第一坡面与第二坡面处在相衔接的位置状态下,以使运输设备能够正常地在相邻的两处所之间进行运输。

而当门槛坡道处在收折位置时,门板坡道能够从处所间的门槛处拆卸,满足人员的正常通行需求以及舱门的开闭需求,并且,让第一坡体与第二坡体收折至相对的位置,让门槛坡道的长度尺寸得以减小,以达到便于搬运以及收纳的状态,船舶人员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安装或拆卸门槛坡道,从而满足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需求,达到灵活收放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门槛坡道展开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门槛坡道展开位置往收折位置转动过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门槛坡道收折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门槛坡道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收纳箱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门槛坡道与收纳箱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中:10、第一坡体;11、第一坡板;111、第一坡面;112、第一连接部;12、第一支撑结构;121、第一纵筋;122、第一横筋;13、第一转动件;20、第二坡体;21、第二坡板;211、第二坡面;212、第二连接部;22、第二支撑结构;221、第二纵筋;222、第二横筋;23、第二转动件;30、避让槽;40、保护罩;41、保护槽;42、卡槽;50、限位侧沿;60、转动部;70、扣体;80、收纳箱;81、收纳腔;82、盖板;83、铰链;84、第二卡扣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船舶领域中,船舶的机舱、机修间和设备间等不同处所之间会存在不同水密分隔或防火分隔要求,当相邻的两个处所之间具有相关要求时,处所之间则会设置相应结构的门槛,该门槛用于与具有对应功能的舱门配合,以提供水密分隔或防火分隔功能。

从背景技术可知,出于船舶工作需要,处所之间偶尔需要进行一些小型备件或物资的运送,备件与物资一般通过运输设备(如推车)在处所之间进行运输,但是,由于不同水密分隔的处所间设置的水密门或不同防火分隔的防火门的门槛阻挡了运输设备通过,因此,在门槛两侧会临时放置一块坡道板,以便于运输设备的通过。

一般情况下,处所之间的门槛高度尺寸不会很大,如果不考虑运送设备的通过,实际上是不需要设置坡道板的,坡道板的存在还可能会对人员的通过造成一定的影响,并且,坡道板的存在也会对水密门以及防火门的正常关闭构成阻碍,不利于人员的日常通过以及舱门的日常开闭工作。为此,本实施方式提供以下方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收纳的门槛坡道,其主要应用于船舶中如上所述的具有不同水密分隔或防火分隔要求的处所之间所设置的门槛处,该门槛坡道针对上述所提出的技术问题,通过对其结构进行改进,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门槛坡道对船舶人员日常通过以及舱门的开闭造成不利影响的问题。

请参照图1-图4,该门槛坡道包括第一坡体10以及第二坡体20,示例性的,第一坡体10以及第二坡体20用于分别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处所当中,并保持连接以提供上述运输设备越过门槛的通行的坡面,具体而言,第一坡体10的上表面形成有第一坡面111,第二坡体20的上表面形成有形成有第二坡面211,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均位于门槛坡道的上侧表面,以达到上述为运输设备提供通行坡面的目的,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通过分置在相邻的两处所之间,并让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相连,以使运输设备能够从一处所经第一坡面111以及第二坡面211运行至相邻的另一处所当中。

为了便于对本方案的理解,在本实施例中,以门槛坡道置于相对水平设置的支撑面(如船舶甲板)的状态为例,门槛坡道的上侧为其背离支撑面的一侧(如附图1中箭头所指的“上”),反之,门槛坡道的下侧则为其靠近支撑面的一侧(如附图1中箭头所指的“下”)。

接上述实施方式,第二坡体20与第一坡体10通过转动连接的方式实现装配,以使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可在展开位置以及收折位置之间相对转动,在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相对转动的过程中,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之间也同样绕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的转动轴线相对运动,并随着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间在上述两个位置状态之间的相对运动,也随之在相互靠近以及相互远离的位置之间运动。示例性的,为了让门槛坡道达到便于运输收纳的目的,在门槛坡道处在展开位置下,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之间的夹角大于处在收折位置下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之间的夹角,例如,在展开位置状态下,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之间的夹角为大于180°且小于360°的优角,在收折位置状态下,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之间的夹角为小于90度的锐角。

而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在门槛坡道处于展开的位置状态下,第一坡面111与支撑面(如船舶甲板)之间的角度,以及第二坡面211与支撑面之间的角度可在符合两个坡面展开状态角度范围之内,根据当前的场景情况,以及人员需求而定,例如,展开状态下,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可由相互远离的一端至相互靠近的一端由下往上倾斜设置以呈近似于“^”形,以在越过门槛后连接两个水平高度相同或相近的处所甲板;又或者,自第一坡面111至第二坡面211方向由下往上延伸,以使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相连形成近似于“/”形,以衔接处在不同水平高度上的处所甲板。

具体而言,当门槛坡道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的下侧共同形成有用于容置门槛的避让槽30,让门槛坡道能够越过门槛后,通过第一坡面111以及第二坡面211分别衔接相邻的两个处所上的甲板板面。此时,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处在相衔接的状态,即,第一坡面111至第二坡面211相对平缓,以使运输设备能够经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由一处所平缓过渡到另一处所当中。本例中,为了让门槛能够顺利地置入避让槽30当中,并确保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能够的衔接处能够保持相对平整,避让槽30的槽口开设于门槛坡道的下侧,避让槽30的槽底则形成在靠近第一坡体10以及第二坡体20上侧的位置上,并且,避让槽30沿第一坡体10及第二坡体20之间的转动轴线方向延伸设置以贯穿第一坡体10及第二坡体20的相对两侧,这样,当门槛坡道放置于门槛之上,门槛能够经避让槽30的槽口置入避让槽30内,且门槛的上侧处在靠近避让槽30的槽底处,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能够分别由各自所处的处所延伸至门槛的上侧并相衔接,门槛的相对两端则能够分别从避让槽30的两端穿出门槛坡道,避免与门槛坡道产生干涉,以使运输设备能够正常地在相邻的两处所之间进行运输。而当门槛坡道处于收折位置时,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相对设置,且至少部分第一坡面111与至少部分第二坡面211抵贴配合,门板坡道能够从处所间的门槛处拆卸,满足人员的正常通行需求以及舱门的开闭需求,也就是说,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由展开位置往收折位置相对转动时,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会往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以使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收折后,避让槽30处于完全敞开的状态,让门槛坡道的长度尺寸得以减小,收纳时门槛坡道不会占用过多处所高度或长度、宽度方向上的空间,以达到便于搬运以及收纳的状态,船舶人员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安装或拆卸门槛坡道,从而满足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需求,达到灵活收放的目的。

一实施例中,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可以通过轻质铝合金制造而成,以保证门槛坡道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的同时,减轻门槛坡道的整体重量,让门槛坡道更便于运输以及收纳。

请继续参考图1-图4,在上述所提供的门槛坡道方案中可知,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之间需要预留出形成避让槽30的位置,在门槛坡道的使用状态下,门槛通过避让槽30伸入门槛坡道的下侧,并让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至少部分保持在避让槽30(即门槛)的上侧,因此,门槛坡道位于避让槽30处的结构强度会相对较弱,在重量较大的运输设备经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进行运输作业时,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分别位于避让槽30上侧的第一坡面111以及第二坡面211处会有几率出现下沉的情况,从而导致门槛坡道损坏,让后续的运输设备无法顺利通过的同时,还会出现压坏门槛的情况。为此,本实施方式的门槛坡道还包括由保护罩40,保护罩40内形成有用于容置门槛的保护槽41,保护槽41位于门槛坡道的下侧由下往上设置,以使保护槽41的槽底靠近于保护罩40的上侧设置,而保护槽41的槽口则开设在保护罩40的下侧,以使门槛可经该槽口置入保护槽41当中。应当理解的是,在门槛坡道还包括保护罩40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的避位槽则用于容纳保护罩40,也就是说,避位槽与门槛之间的间距需要预留出可供保护罩40设置的空间。保护罩40的外周结构与避让槽30结构相适配,以使保护罩40可置入避让槽30内,或从保护槽41中拆卸脱离第一坡体10以及第二坡体20。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当保护罩40置于避让槽30时,保护槽41所延伸的方向与避让槽30一致,即,保护槽41贯穿保护罩40的相对两端,并且,保护罩40的外壁与避让槽30的槽壁至少部分处于相贴合的状态,以起到支撑保护的作用。

保护罩40用于隔离开第一坡体10、第二坡体20与门槛,并提高第一坡体10以及第二坡体20位于避让槽30处的结构强度,避免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位于避让槽30处结构强度较低而导致被抵压损坏甚至损坏门槛。除此之外,在通过保护罩40对门槛以及第一坡体10、第二坡体20提供保护的同时,需要避免保护罩40对第一坡体10以及第二坡体20的相对运动产生干涉,即,保护罩40需要与第一坡体10以及第二坡体20之间可拆,或者,至少与第一坡体10或第二坡体20可拆,示例性的,保护罩40能够与第一坡体10或第二坡体20处在固定连接的状态,与其中一处于固定连接,随门槛坡道整体一同安装收纳,例如,保护罩40与第一坡体10用于形成避让槽30的部分固定连接,在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由展开位置往收折位置方向运动时,第二坡体20用于形成避让槽30的部分能够脱离保护罩40,从而够避免当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相对运动时,受保护罩40的影响而导致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无法实现相对运动。

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罩40与第一坡体10以及第二坡体20均可拆卸,在门槛坡道安装过程中,先将保护罩40盖设于需要安装门槛坡道的门槛上后,再将处于展开位置状态下的第一坡体10以及第二坡体20安装其上,让避让槽30置于保护罩40的外侧。而在拆卸收纳门槛坡道时,则将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一同从保护罩40上拆下并活动至收折位置后,方可将保护罩40从门槛上取下。

请继续参考图1-图4,为了进一步对门槛进行保护,以及提高对第一坡体10以及第二坡体20的支撑,该实施例中,避让槽30与保护罩40之间通过设置缓冲垫以对第一坡体10、第二坡体20对保护罩40的压力进行缓冲,同时,缓冲垫也能够提高保护罩40对第一坡体10以及第二坡体20的支撑力。

具体而言,缓冲垫的设置方式至少包括以下三种:

一、避让槽30的槽底设置有缓冲垫;

二、保护罩40的上侧面设置有缓冲垫;

三、避让槽30的槽底与保护罩40的上侧面均设置有缓冲垫。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知,在第一坡体10、第二坡体20与保护罩40的安装状态下,避让槽30至少通过其槽底抵于保护罩40的上侧面,故,本实施方式在避让槽30的槽底与保护罩40的上侧之间设置缓冲垫,能够有效对第一坡体10以及第二坡体20和保护罩40之间的压力进行缓冲,避免在运输设备经过时作用力直接通过第一坡体10、第二坡体20传递至保护罩40上。

因此,当保护罩40置于避让槽30内时,避让槽30的槽底通过缓冲垫抵于保护槽41的上侧面,可以理解的是,缓冲垫可以采用柔性且具有一定弹性复位性能的材料,如,泡棉、硅胶、橡胶、皮革等。

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坡体10以及第二坡体20处在展开位置,且放置于水平的支撑面时,第一坡体10、第二坡体20与支撑面之间所围设的避让槽30的截面形状呈矩形,因而本实施方式将保护罩40的截面结构设置呈近似于“冂”形。

请继续参考图2,在门槛坡道包括有保护罩40且保护罩40与至少第一坡体10或第二坡体20可拆的基础上,当第一坡体10与保护罩40固定连接且与第二坡体20可拆连接时,第二坡体20与保护罩40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扣结构,当第二坡体20与保护罩40固定连接且与第一坡体10可拆连接时,第一坡体10与保护罩40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扣结构,而当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均设置为与保护罩40可拆连接时,第一坡体10与保护罩40之间,以及第二坡体20与保护罩40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卡扣结构,第一卡扣结构能够让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处在展开位置且与保护罩40相配合的状态下,第一坡体10和/或第二坡体20与保护罩40卡扣连接,从而提高二者间的装配稳定性,避免第一坡体10、第二坡体20与保护罩40的相对位移从而对保护罩40所能提供的支撑、保护功能构成影响。

接上述实施例,第一卡扣结构包括结构相适配的扣体70以及卡槽42,其中,扣体70与卡槽42的至少一者需要设置为具有弹性复位性能的结构,以使卡扣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能够卡入卡槽42中的同时,也能够在一定外力作用下脱离卡槽42,这里,当扣体70凸设于保护罩40的外侧时,卡槽42开设于第一坡体10和/或第二坡体20,而当扣体70预设于第一坡体10和/或第二坡体20时,卡槽42则开设于保护罩40的外侧。

当然,在门槛坡道处于收折位置时,保护罩40也能够通过第一卡扣结构与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中的一者保持安装配合的状态,以使保护罩40能够随门槛坡道整体进行收纳,例如,当第一坡体10与保护罩40之间,以及第二坡体20与保护罩40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卡扣结构为例,收纳时,保护罩40可与第二坡体20拆卸,仅与第一坡体10连接进行收纳,而在门槛坡体进行安装时,则再将第二坡体20与保护罩40卡扣实施装配,完成门槛坡道的安装。

根据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以下示例性的提供至少一种第一坡体10以及第二坡体20的具体结构形式。

请参考图1-图5,第一坡体10包括第一坡板11以及第一支撑结构12,第一坡板11设置在第一支撑结构12的上侧,其背离第一支撑结构12的上侧面形成上述的第一坡面111,第一支撑结构12则沿第一坡板1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第一坡板11的下侧面,第一支撑结构12作为第一坡体10的支撑主体,对第一坡板11进行支撑的同时,第一支撑主体还能够根据第一坡面111所要设置的角度在结构上作出适应性设计,以确保在第一支撑结构12的支撑下,第一坡体10在置于支撑面上时,第一坡板11能够沿预设角度倾斜。并且,为了让第一坡体10能够与第二坡体20相连接,以及让第一坡面111能够与第二坡面211相衔接,第一坡板11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伸出第一支撑结构12形成第一连接部112,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坡板11通过第一支撑结构12置于支撑面时,第一坡板11沿其长度方向自一端至另一端由下往上倾斜设置,即,第一坡板11的一端为相对靠近支撑面的较低端,第一坡板11的另一端为相对远离支撑面的较高端,这里,第一坡板11的较高端沿长度方向伸出第一支撑结构12。

请继续参考图1-图5,与第一坡体10结构相似的,第二坡体20包括第二坡板21以及第二支撑结构22,第二坡板21设置在第二支撑结构22的上侧,并且第二破板的上侧面形成第二坡面211,第二支撑结构22作为第二坡体20的支撑主体,沿第二坡板21的长度方向设置于第二坡板21的下侧面,第二坡板21沿其长度方向上的一端伸出第二支撑结构22行程第二连接部212,第二连接部212与第一坡板11转动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二坡板21通过第二支撑结构22置于支撑面时,第二坡板21沿其长度方向自一端至另一端由下往上倾斜设置,即,第二坡板21的一端为相对靠近支撑面的较低端,第二坡板21的另一端为相对远离支撑面的较高端,这里,第二坡板21的较高端沿长度方向伸出第一支撑结构12,第一坡板11与第二破版分别伸出的端部转动连接,以使门槛坡道展开时,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之间大致呈结构相对平缓的“^”形。

而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当门槛坡道处于展开位置时,第一支撑结构12(沿长度方向靠近第二支撑结构22的一侧)、第一连接部112(的下侧)、第二连接部212(的下侧)及第二支撑结构22(沿长度方向靠近第一支撑结构12的一侧)依次相连形成避让槽30。

也就是说,第一连接部112作为第一坡板11的其中一部分,以及第二连接部212作为第二坡板21的其中一部分,在第一坡体10、第二坡体20与保护罩40相配合的状态下,第一连接部112以及第二连接部212均位于保护罩40的上侧,并且,上述的缓冲垫则设置在第一连接部112、第二连接部212与保护罩40的上侧面之间。

根据上述对于第一坡体10以及第二坡体20具体结构的描述,第一支撑结构12包括第一纵筋121以及第一横筋122,第一纵筋121沿第一坡板1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于第一坡板11的下侧面,第一坡板11与第一纵筋121相互垂直,且第一纵筋121的长度尺寸小于第一坡板11的长度尺寸,以使第一坡板11在长度方向上能够至少一端从第一支撑结构12处伸出,第一横筋122则沿第一坡板1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于第一坡板11的下侧面,第一横筋122与第一纵筋121相交配合。本例中,第一纵筋121与第一横筋122可以分别设置为多道,并分别沿宽度以及长度方向间隔排布设置,提高对第一坡板11的支撑强度的同时,第一纵筋121以及第一横筋122之间会形成多个镂空结构,从而达到节省第一坡体10生产物料数量的目的的同时,减小第一坡体10的重量,降低产品成本,并让其更易于运输和收纳。

请继续参考图1、图5,与第一支撑结构12近似,第二支撑结构22包括第二纵筋221以及第二横筋222,其中,第二纵筋221沿第二坡板2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于第二坡板21的下侧面,第二坡板21与第二纵筋221相互垂直,且第二纵筋221的长度尺寸小于第二坡板21的长度尺寸,第二横筋222则沿第二坡板21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于第二坡板21的下侧面,第二横筋222与第二纵筋221相交配合,以达到相同的降本,易于运输和收纳的目的。

接上述对于第一支撑结构12以及第二支撑结构22的描述的实施方式,结合上述第一坡体10和/或第二坡体20与保护罩40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扣结构的实施方式,扣体70或卡槽42能够设置于最为靠近第二支撑结构22的第一横筋122和/或最为靠近第一支撑结构12的第二横筋222的侧壁上。

根据上述对于第一坡体10以及第二坡体20的结构描述,为了避免运输设备在经第一坡面111以及第二坡面211进行运输时发生脱离第一坡体10以及第二坡体20的情况,请参考图1-图2,第一坡板11以及第二坡板21沿宽度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限位侧沿50,限位侧沿50用于在运输设备沿第一坡面111以及第二坡面211进行运输时,对运输设备的行进方向进行约束限制,避免运输设备从第一坡面111或第二坡面211的两侧脱离第一坡板11以及第二坡板21从而发生设备倾侧等事故。

具体而言,为了确保运输设备在门槛坡道上的全称均能提供相应的限位功能,限位侧沿50分别沿第一坡板11以及第二坡板21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一实施例中,为了让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能够更为平缓地实施衔接,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一坡板11的本体之间呈角度设置,例如以图1中所示为例,第一坡板11的主体倾斜于支撑面设置,第一连接部112则平行于支撑面设置,对应的,第二坡板21的主体倾斜于支撑面设置,第二连接部212则平行于支撑面设置。

为了避免限位侧沿50的存在而导致在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位于收折位置时而产生相互干涉的问题,限位侧沿50分别与第一坡板11以及第二坡板21转动连接,限位侧沿50可相对第一坡板11或第二坡板21转动在竖直位置以及折叠位置之间转动,当限位侧沿50处于竖直位置时,限位侧沿50位于第一坡板11或第二坡板21的上侧,也就是说,设置于第一坡体10的限位侧沿50自靠近第一坡板11的一侧往背离第一坡板11的一侧由下往上延伸设置,具体的,限位侧沿50可以设置为垂直于第一坡板11,对应的,设置于第二坡体20的限位侧沿50自靠近第二坡板21的一侧往背离第二坡板21的一侧由下往上延伸设置,并也同样可以设置为水质与第二坡板21,实现对运输设备的限位,而当门槛坡道需要拆卸时,则可将限位侧沿50往靠近第一坡板11以及第二坡板21的方向翻折,以使限位侧沿50的侧壁转动至抵贴于第一坡面111或第二坡面211的状态,方可将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由展开位置往收折位置方向转动。或者,在上述过程中,限位侧沿50也能够往远离第一坡面111或第二坡面211的方向转动至其侧面抵于第一支撑结构12或第二支撑结构22沿宽度方向上的其中一侧,以避免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往收折位置方向运动时因各自所设置的限位侧沿50而产生干涉。

而根据上述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212的结构,为了便于限位侧沿50位于第一坡板11以及第二坡板21上的转动,限位侧沿50仅连接在第一坡板11以及第二坡板21的本体处,与第一连接部112以及第二连接部212之间没有连接关系,示例性的,设置于第一坡体10的限位侧沿50沿第一坡板11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第一连接部112背离第二连接部212的一端,而设置于第二坡体20的限位侧沿50则沿第二坡板21的长度方向延伸至第二连接部212背离第一连接部112的一端,这样,限位侧沿50与第一坡体10或第二坡体20之间的转轴则能够沿直线设置,避免第一连接部112或第二连接部212部分的弯折而影响了限位侧沿50的转动设计。

在上述任一实施方式中,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之间可通过转轴、柔性体、弹性体等转动机构实现转动连接。

根据上述任一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的,为了便于转动机构位于第一坡体10以及第二坡体20上的拆装,第一坡体10上安装有第一转动件13,第二坡体20上安装有与第一转动件13对位配合的第二转动件23,第一转动件13与第二转动件23之间通过转动部60转动连接。这里,转动部60以及第一转动件13、第二转动件23的结构形态根据转动机构的类型而定,例如,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之间通过转轴实现转动连接时,转动机构可以为合页,第一转动件13为第一合页板,第二转动件23为第二合页板,转动部60则为连接第一合页板与第二合页板之间转轴;而当转动机构通过柔性、弹性材料实施转动连接时,该弹性体可以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此时,转动部60则为柔性体活弹性体。

本例中,结合第一坡体10包括第一坡板11,第二坡体20包括第二坡板21的实施方式,第一转动件13设置于第一坡面111上,第二转动件23设置于第二坡面211上,这样,除了能够在第一坡面111以及第二坡面211的上侧提供足够的转动空间以外,人员还能够直接位于门槛坡道的上侧对第一转动件13以及第二转动件23进行拆装,提高门槛坡道的拆装效率的同时,也降低门槛坡道的拆装难度。

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转动部60也能够直接安装在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之间,例如,将转轴直接焊接在第一坡板11与第二坡板21之间,或将柔性体直接粘贴在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上。

本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船舶,从背景技术可知,船舶中会设置多个具有不同防水隔离或防火隔离要求的处所,并且,在相邻的处所之间会设置有具有相应功能且相互配合的门槛以及舱门。

本实施方式通过设置如上述的便于收纳的门槛坡道,以达到人员能够相对容易地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将门槛坡道安装在门槛上以及相邻处所之间,或者将门槛坡道从相邻处所件以及门槛上拆卸下来,并且门槛坡道便于运输及收纳的目的,即,在处所之间无需采用运输设备对备件或物资进行运输时,处所之间无需将该门槛坡道设置于门槛上,以便于人员的日常进出,舱门也能够进行正常的关闭;而在处所之间需要通过运输设备对备件或物资进行运输时,人员则可将该门槛坡道安装在门槛上,以便于运输设备的平缓通过。

上述实施方式中,为了便于门槛通道在无需使用时的收纳,该船舶还包括收纳箱80,该收纳箱80具体根据船舶处所的设置情况,放置在设置有门槛的相邻两处所的至少一处所中,门槛坡道能够被收纳于收纳箱80中,收纳箱80可以放置与处所靠近舱门的位置上,以便于人员能够在需要用到门槛坡道时候,直接从收纳箱80中取出门槛坡道使用。

请参考图6-图7,上述的收纳箱80内部形成有收纳腔81,收纳腔81被配置为能够收容处在收折位置状态下的门槛坡道,收纳腔81的上侧开设有连通收纳腔81的腔口,并且,位于腔口的一侧设置有与收纳箱80转动连接的盖板82,盖板82能够打开收纳腔81或封闭收纳腔81,以使人员能够通过腔口从收纳腔81中取出门槛坡道,或将收纳箱80封闭,保护门槛坡道。

本例中,盖板82可通过合页转动安装于收纳箱80位于腔口的一侧,并且,盖板82背离合页的一侧,与收纳箱80之间安装有锁扣,以使盖板82在盖设于收纳箱80时,能够通过锁扣保持稳定。

进一步的,为了让门槛坡道能够相对容易地从收纳腔81中取出,收纳腔81下部的第一侧与船舶之间通过铰链83转动连接,收纳腔81下部的第二侧与船舶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扣结构84。在门槛坡道正常收纳于收纳箱80内时,收纳腔81处于竖直放置的状态,即,收纳箱80的腔口朝上设置,从而节省处所的占地面积,此时,处所甲板与收纳箱80之间通过第二卡扣结构84稳定配合,而在门槛坡道需要从收纳腔81中取出时,人员可通过对收纳箱80施加一定的外力,使收纳箱80绕其铰链83相对处所甲板转动的同时,让第二卡扣结构84脱离其与处所甲板之间的固定,最终让收纳箱80转动至平躺的状态,即收纳箱80的腔口朝向平行于处所甲板的方向,从而让人员能够容易地将门槛坡道从收纳腔81中抽出。

在包括第一坡板11与第二坡板21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坡板11与第二破板上还可以设置提手(图未示),以便于利用提手将门槛坡道从收纳腔81中抽出。

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坡体10与第二坡体20处于收折位置,且收纳于收纳腔81内时,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212靠近于腔口设置,并且,第一坡面111与第二坡面211由靠近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212的一端沿长度方向至背离第一连接部112与第二连接部212的一端往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以为保护罩40提供足够的放置位置。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收纳箱80也能够直接通过木方等减震部件直接放置在处所当中。

于本文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65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