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船舶舱室用通风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一种船舶舱室用通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通风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船舶舱室用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船舶的通风机1通常布置在舱室的上方,一般选用轴流风机,如图1所示,通风机的马达轴承需要定期进行更换,因此通风机的叶片拆检维护更是船员的日常工作,为了满足检修的需要,必须在房间内搭建维修平台或布置维修眼板,通过爬上维修平台或者通过维修眼板将通风机拆下后吊至甲板上进行检查、维护,该设置要求船员必须登高作业,检修难度大,且维修,平台占用舱室的宝贵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船舶舱室用通风系统,该通风系统将通风机布置在靠近甲板的位置,利用甲板布置通风机的基座,提高船舶空间利用率的同事保持了通道的畅通性,方便进行通风机的拆检。

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船舶舱室用通风系统,包括风机基座、通风机、送风管、通风筒,风机基座安装在舱室内底部的甲板上,通风机安装在风机基座的上端面,送风管的一端连接通风机,送风管的另外一端延伸穿过舱室顶部的甲板后连接通风筒。

进一步地,风机基座包括支撑面板、支撑柱,支撑柱支撑在支撑面板的下端,支撑面板对应通风机开设有出风孔,沿出风孔外部在支撑面板上设有连接件,通风机通过连接件安装固定在支撑面板上。

进一步地,出风孔处还设有过滤格栅。

进一步地,通风机为轴流风机。

进一步地,风机基座安装在舱室的拐角处,送风管沿舱室的舱壁延伸设置,舱壁沿所述送风管设置若干支撑架。

进一步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分别对应送风管的外壁形状设置支撑面;第一支撑架焊接固定在舱壁上,第二支撑架安装在第一支撑架上,第二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的支撑面对合夹住送风管。

进一步地,支撑面板为六边形,包括2个90°角和4个135°角。

进一步地,支撑面板的六角位置分别垂直于支撑面板设置一个支撑柱,相邻的支撑柱之间连接有连接横梁。

进一步地,通风筒包括筒身、筒盖,筒盖同轴设置在筒身上端,筒盖相对筒身向外延伸,在筒盖的下方设有连通筒身内的透气孔,筒身的下端与送风管连接。

进一步地,通风筒可拆卸地与送风管连接,通风筒内设有可拆卸地滤网。

相比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通过风机基座在甲板上对通风机进行支撑,省去了维修平台、维修眼板的设置,进而省去了对舱室空间的占用,拆检维护通风机时时人员站在甲板上即可进行操作,无需再进行登高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舱室内通风机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船舶舱室用通风系统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风机基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通风机安装在风机基座上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送风管安装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中通风筒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通风机;2、风机基座;3、送风管;4、通风筒;5、甲板;6、甲板;7、支撑面板;8、支撑柱;9、出风孔;10、圆孔;11、横梁;12、第一支撑架;13、第二支撑架;14、舱壁;15、筒身;16、筒盖;17、透气孔;18、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

一种船舶舱室用通风系统,如图2所示,包括风机基座2、通风机1、送风管3、通风筒4,风机基座2安装在舱室内底部的甲板5上,通风机1安装在风机基座2的上端面,送风管3的一端连接通风机1,送风管3的另外一端延伸穿过舱室顶部的甲板6后连接通风筒4,舱室外部空气通过通风筒4进入后沿送风管3送至通风机1送至舱室内。本实施例中通风机选用轴流风机,轴流风机的风叶与风机转轴的方向平行,通常用在流量高但压力要求相对低的场合,其结构主要包括壳体和内部的叶轮,通过叶轮旋转将舱室外部空气送入舱室内。

具体地,风机基座2如图3所示,包括支撑面板7、支撑柱8,支撑柱8支撑在支撑面板7的下端,支撑面板7对应通风机1开设有出风孔9,沿出风孔9外部在支撑面板7上设有连接件,通风机1通过连接件安装固定在支撑面板7上。本实施例中在出风孔9的外部一圈设置若干圆孔10,连接件选用螺栓和螺母,通过螺栓和螺母穿设过圆孔10与通风机连接,如图4所示。

作为优选,支撑面板7为六边形,包括2个90°角和4个135°角,支撑面板7的六角位置分别垂直于支撑面板设置一个支撑柱8,相邻的支撑柱8之间连接有连接横梁11,通过这种设计一方面可以增加风机基座的稳定性;另外一方,由于纵向舱壁拐角处的角度一般为90°或135°,通过支撑面板90°角和135°角的设置可以便于贴靠舱室的拐角设置。

为了避免有活物进入送风管内,在出风孔处还设有过滤格栅,过滤格栅可以安装在支撑面板的下方,也可以安装在支撑面板的上方,还可以包覆在风机基座的外部。。

风机基座2安装在舱室的拐角处,送风管3沿舱室的舱壁延伸设置,舱壁沿送风管3设置若干支撑架,如图5所示,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分别对应送风管3的外壁形状设置支撑面;第一支撑架12焊接固定在舱壁14上,第二支撑架13安装在第一支撑架13上,第二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的支撑面对合夹住送风管3,第一支撑架12和第二支撑架1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如图6所示,通风筒4包括筒身15、筒盖16,筒盖16同轴设置在筒身5的上端,筒盖16相对筒身15向外延伸,在筒盖16的下方设有连通筒身15内的透气孔17,通过筒盖避免雨水进入透气孔17内,筒身15的下端与送风管3之间通过法兰连接。作为优选,在通风筒4的筒身15内设有可拆卸地滤网18,滤网18也可以设置在通风筒的筒盖内,滤网18也可以设置在通风筒的外部,滤网18一方面可以减少舱室外部物体进入,还可以起到空气过滤的作用,常见的滤网如金属网,还可以是防火网。

本实施例只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解释,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的修改,但是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技术分类

06120116568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