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乳化炸药的水相制备罐以及工艺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40


一种乳化炸药的水相制备罐以及工艺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相制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乳化炸药的水相制备罐以及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乳化炸药是一种由水相和油相组成的乳液状炸药,它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爆炸性能;水相制备方法是乳化炸药制备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将所需的水加入到搅拌容器中,然后加入适量的乳化剂和其他添加剂,进行充分搅拌和混合,直到形成均匀的水相溶液。

现有的水相制备方法非常简单,将物料放入到制备罐内搅拌混合,同时使用盘管对制备罐内部溶液进行加热,单纯的搅拌能够起到混合的作用,但是时间慢,水相内的其他添加剂含量较多的话,很难快速的相互融合,会出现分层现象,使得制备罐内溶液上中下分层混合不均匀,而且使用盘管加热的时间长,通常加工时间都在2小时以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乳化炸药的水相制备罐以及工艺方法,解决了现有的水相制备过程中溶液不均匀且制备时间长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乳化炸药的水相制备罐,包括混合罐和回收罐,所述混合罐的上方设有罐盖,所述罐盖内垂直插装有气管,所述气管上且位于混合罐内安装有若干结构相同的曝气头,所述混合罐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进料管和出料管,所述罐盖上连接有导管,所述导管的出口端与所述回收罐相连接且伸入到回收罐的内部下方,所述回收罐内部垂直安装有第二出液管,所述罐盖上安装有压力表,所述连接管和导管上均安装有气阀。

优选的,所述第二出液管的出液端贯穿所述回收罐的下壁面伸入到回收罐的下方,所述第二出液管的侧壁上连接有支管,所述回收罐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灌装口和排出口。

优选的,所述回收罐内设有螺旋盘管,所述螺旋盘管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上分别连接有进液管和出液管。

优选的,所述气管的一端且位于混合罐的外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泵体。

优选的,所述出料管、进料管、排出口和第二出液管上均安装有液阀。

优选的,所述方法包括:

S1:将20%的水、23%的硝酸钙、56.7%的硝酸铵、0.1%的柠檬酸和0.1%的磷酸以及0.1%的发泡剂e加入到混合罐内,同时通过灌装口向回收罐内加水,没过导管的下端管口10cm即可;

S2:使用泵体6将带有温度的蒸汽通过连接管送入到气管内,利用若干结构相同的曝气头对混合罐内加蒸汽,保持混合罐内温度95℃±5℃,时间1小时;

S3:利用进液管和出液管向螺旋盘管内持续循环的通入冷却液,混合罐内的蒸汽会沿着导管经过冷凝成水后留在回收罐内;

S4:1小时加工结束后停止通蒸汽,将混合罐内的水相通过出料管排出收集,完成生产,最后通过排出口将回收罐内的液体排出。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乳化炸药的水相制备罐以及工艺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利用泵体、气管和若干个曝气头向混合罐内通入具有一定压力和温度的蒸汽,利用蒸汽翻腾和起泡破裂的作用对混合罐内的物料进行搅拌混合以及加热,保证混合罐内不会出现分层现象,各部位混合均匀,能够在短时间内将物料混合均匀且达到需要的温度范围内;蒸汽在上升过程中会将溶液内不溶于水的杂质带离混合罐,最终留在回收罐内,因此该设计不仅仅能够实现快速均匀混合以及加热,还能起到清除杂质,提高水相清洁度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剖视图。

图中:1、混合罐;2、气管;3、曝气头;4、进料管;5、罐盖;6、泵体;7、压力表;8、连接管;9、导管;10、回收罐;11、灌装口;12、出液管;13、螺旋盘管;14、第二出液管;15、进液管;16、排出口;17、支管正面;18、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乳化炸药的水相制备罐,包括混合罐1和回收罐10,所述混合罐1的上方设有罐盖5,所述罐盖5内垂直插装有气管2,所述气管2上且位于混合罐1内安装有若干结构相同的曝气头3,所述混合罐1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进料管4和出料管18,所述罐盖5上连接有导管9,所述导管9的出口端与所述回收罐10相连接且伸入到回收罐10的内部下方,所述回收罐10内部垂直安装有第二出液管14,所述罐盖5上安装有压力表7,所述连接管8和导管9上均安装有气阀;

在导管9上设有气阀,在罐盖5上安装压力表7,在通过泵体6通入蒸汽时,该结构能够调节混合罐1内的压强,起到微调温度以及水相析晶点的效果,有益于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加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液管14的出液端贯穿所述回收罐10的下壁面伸入到回收罐10的下方,所述第二出液管14的侧壁上连接有支管17,所述回收罐10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灌装口11和排出口16;

当回收罐10内的水位过高时,会沿着支管17和第二出液管14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回收罐10内设有螺旋盘管13,所述螺旋盘管13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上分别连接有进液管15和出液管12;

进液管15和出液管12以及螺旋盘管13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通入冷却用水,该部分属于公知技术常识,因而无需详细结束通水过程。

进一步的,所述气管2的一端且位于混合罐1的外部连接有连接管8,所述连接管8的一端连接有泵体6。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18、进料管4、排出口16和第二出液管14上均安装有液阀。

进一步的,所述方法包括:

S1:将20%的水、23%的硝酸钙、56.7%的硝酸铵、0.1%的柠檬酸和0.1%的磷酸以及0.1%的发泡剂e加入到混合罐1内,同时通过灌装口11向回收罐10内加水,没过导管9的下端管口10cm即可;

S2:使用泵体6将带有温度的蒸汽通过连接管8送入到气管2内,利用若干结构相同的曝气头3对混合罐1内加蒸汽,保持混合罐1内温度95℃±5℃,时间1小时;

S3:利用进液管15和出液管12向螺旋盘管13内持续循环的通入冷却液,混合罐1内的蒸汽会沿着导管9经过冷凝成水后留在回收罐10内;

S4:1小时加工结束后停止通蒸汽,将混合罐1内的水相通过出料管18排出收集,完成生产,最后通过排出口16将回收罐10内的液体排出。

通过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本案中的零部件依次进行连接,具体连接以及操作顺序,应参考下述工作原理,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

实施例:在使用时,先将20%的水、23%的硝酸钙、56.7%的硝酸铵、0.1%的柠檬酸和0.1%的磷酸以及0.1%的发泡剂e加入到混合罐1内,同时通过灌装口11向回收罐10内加水,没过导管9的下端管口10cm即可;

然后使用泵体6将带有温度的蒸汽通过连接管8送入到气管2内,利用若干结构相同的曝气头3对混合罐1内加蒸汽,保持混合罐1内温度95℃±5℃,时间1小时;

然后利用进液管15和出液管12向螺旋盘管13内持续循环的通入冷却液,混合罐1内的蒸汽会沿着导管9经过冷凝成水后留在回收罐10内;

最后1小时加工结束后停止通蒸汽,将混合罐1内的水相通过出料管18排出收集,完成生产,最后通过排出口16将回收罐10内的液体排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分类

0612011658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