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缝纫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29 00:47:01


缝纫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服装缝纫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缝纫方法。

背景技术

圆领机可以将圆领缝制到上衣领口处,缝制前需要对圆领和上衣进行寻骨,并对齐圆领和上衣的骨位,例如,圆领的骨位对齐在上衣的其中一个骨位后方2厘米处。相关技术的圆领机一般只对圆领进行寻骨,需要人工对齐上衣与圆领的骨位,如此效率较低,成本高,且容易出错,影响缝制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缝纫方法。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缝纫方法用于圆领机,所述圆领机包括张紧转动模块和寻骨模块,所述张紧转动模块包括圆领张紧转动部、上衣张紧转动部和操作台,所述缝纫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圆领张紧转动部张紧转动套设在所述圆领张紧转动部和所述操作台上的圆领;控制所述寻骨模块在所述操作台上对所述圆领寻骨;控制所述上衣张紧转动部张紧转动套设在所述上衣张紧转动部和所述操作台上的上衣;控制所述寻骨模块在所述操作台上对所述上衣进行寻骨并对齐所述上衣和所述圆领的骨位。

如此,通过在圆领套设在张紧转动模块包括的圆领张紧转动部和操作台的情况下,控制寻骨模块在操作台上对圆领进行寻骨,以及在上衣套设在张紧转动模块包括的上衣张紧转动部和操作台的情况下,控制寻骨模块在操作台上对上衣进行寻骨,从而能够将圆领和上衣的骨位对齐。如此,不需要人工参与对齐圆领和上衣的骨位,提高了寻骨的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在寻骨过程中不容易出错,提高了缝制质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圆领张紧转动部包括左内导布辊和右内导布辊,所述上衣张紧转动部包括左外导布辊和右外导布辊,所述张紧转动模块包括压轮、压轮电机、右内电机和右外电机,所述左内导布辊通过单向轴承与所述左外导布辊连接,所述控制所述圆领张紧转动部张紧转动套设在所述圆领张紧转动部和所述操作台上的圆领包括控制所述压轮抵压所述左外导布辊;控制所述压轮电机驱动所述压轮转动以带动所述左外导布辊和所述左内导布辊沿第一转向转动;控制所述右内电机驱动所述右内导布辊沿所述第一转向转动;所述控制所述上衣张紧转动部张紧转动套设在所述上衣张紧转动部和所述操作台上的上衣包括:控制所述压轮抵压在套设在所述左外导布辊的所述上衣上;控制所述压轮转动以带动所述左外导布辊沿第二转向转动,所述第二转向与所述第一转向相反以使所述左内导布辊在所述单向轴承的限制下保持静止;控制所述右外电机驱动所述右外导布辊沿所述第二转向转动。

如此,在对圆领进行寻骨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压轮抵压左外导布辊转动并带动左内导布辊沿第一转向转动和控制右内电机驱动右内导布辊沿第一转向转动;而在压轮带动左外导布辊沿第二转向转动对上衣进行寻骨时,在单向轴承的限制下左内导布辊保持静止,避免上衣寻骨后的圆领骨位发生变化,无法与上衣骨位对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操作台包括操作台面、第一限位块、第二限位块、分隔片和分隔片电机,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所述操作台面上并形成圆领限位槽,所述分隔片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限位块上方,在所述控制所述寻骨模块在所述操作台上对所述圆领寻骨后,所述缝纫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分隔片电机驱动所述分隔片滑进所述圆领限位槽以分隔所述圆领和所述上衣。

如此,通过在上衣进行寻骨的情况下,控制分隔片伸入到圆领限位槽内将圆领和上衣分隔开,从而使得寻骨模块不会将圆领的骨位检测为上衣的骨位,从而保证了上衣寻骨的准确度,使得圆领骨位和上衣骨位能够对齐,提高了圆领和上衣的缝纫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所述寻骨模块在所述操作台上对所述圆领寻骨包括控制所述寻骨模块在所述操作台面上对所述圆领寻骨;所述控制所述寻骨模块在所述操作台上对所述上衣进行寻骨并对齐所述上衣和所述圆领的骨位包括控制所述寻骨模块在所述分隔片上对所述上衣进行寻骨并对齐所述上衣和所述圆领的骨位。

如此,通过在分隔片上进行上衣寻骨,使得寻骨模块不会将圆领的骨位检测为上衣的骨位,从而保证了上衣寻骨的准确度,使得圆领骨位和上衣骨位能够对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圆领机包括纠偏模块,所述缝纫方法包括在所述寻骨模块对所述上衣进行寻骨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纠偏模块对所述上衣进行纠偏。

如此,通过在对上衣进行寻骨的情况下控制纠偏模块对上衣进行纠偏,能够在转动的上衣在操作台上发生偏移时,通过纠偏模块将偏移的上衣进行纠偏,从而能够防止上衣和圆领的边缘错位,避免影响后续缝纫的效果。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张紧转动模块包括副片和副片气缸,所述纠偏模块包括上衣纠偏传感器,所述上衣纠偏传感器的检测点位于所述圆领限位槽边缘,在所述控制所述寻骨模块在所述操作台上对所述圆领寻骨后,所述缝纫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副片气缸驱动所述副片滑进所述圆领限位槽。

如此,通过在圆领和上衣处于缝合的过程中,控制副片气缸驱动副片滑进圆领限位槽,能够遮蔽圆领对于上衣纠偏传感器的干扰,使得上衣能被上衣纠偏传感器正确检测到。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圆领机包括缝纫模块,在所述控制所述寻骨模块在所述操作台上对所述上衣进行寻骨并对齐所述上衣和所述圆领的骨位后,所述缝纫方法包括控制所述压轮抵压所述左外导布辊;控制所述压轮电机驱动所述压轮转动以带动所述左外导布辊和所述左内导布辊沿第一转向转动,同时控制所述右内电机和所述右外电机分别驱动所述右内导布辊和所述右外导布辊沿所述第一转向转动;控制所述缝纫模块缝制所述圆领和所述上衣。

如此,通过在对圆领和上衣进行寻骨并对齐骨位后,控制圆领张紧转动部沿第一转向转动圆领和上衣张紧转动部沿第一转向转动上衣,以及控制缝纫模块对转动的圆领和上衣进行缝纫,能够将圆领的一圈精准地缝制到上衣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圆领机包括纠偏模块,所述缝纫方法包括在所述缝纫模块缝制所述圆领和所述上衣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纠偏模块对所述上衣进行纠偏。

如此,通过在缝制圆领和上衣的情况下控制纠偏模块对上衣进行纠偏,能够在转动的上衣在操作台上发生偏移时,通过纠偏模块将偏移的上衣进行纠偏,从而能够提高圆领缝纫到上衣的缝纫质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纠偏模块包括剪线退料传感器,所述缝纫模块包括剪线件,所述缝纫方法包括在所述缝纫模块缝制所述圆领和所述上衣完成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纠偏模块推动所述上衣到所述剪线退料传感器的检测点;控制所述缝纫模块缝制斜线,使缝纫线走出所述上衣;控制所述剪线件裁剪缝制所述圆领和所述上衣的缝制线。

如此,在缝纫完成圆领和上衣的情况下,控制纠偏模块推动上衣到剪线退料传感器的检测点,相当于把衣服往外斜推,进行斜线缝制直到缝制出上衣的边缘后,控制剪线件将缝纫线剪断。如此,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通过人力进行缝制斜线而言,缝纫过程中不需要人工的参与,节省了劳动成本并且提高了圆领缝纫到上衣上的缝纫效率。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圆领机包括防缠绕模块,所述防缠绕模块包括同步带,所述缝纫方法包括在所述张紧转动模块转动所述上衣的情况下,驱动所述同步带带动承靠在所述同步带上的所述上衣随所述张紧转动模块同步转动。

如此,在张紧转动模块驱动套设在其上的上衣转动的情况下,控制同步带带动上衣同步转动,能够防止上衣在张紧转动模块上发生缠绕。相较于目前通过手动的方式将发生缠绕的上衣解开而言,不需要人工时刻进行监视,从而减少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缝纫效率。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圆领机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寻骨模块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缝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张紧转动模块的平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张紧转动模块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缝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缝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缝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纠偏模块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缝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缝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缝纫模块的平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缝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缝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缝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防缠绕模块的平面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某些实施方式的缝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0、圆领机;10、控制器;20、张紧转动模块;21、圆领张紧转动部;211、左内导布辊;212、右内导布辊;22、上衣张紧转动部;221、左外导布辊;222、右外导布辊;23、操作台;231、操作台面;232、第一限位块;233、第二限位块;234、分隔片;235、分隔片电机;236、圆领限位槽;24、压轮;25、压轮电机;26、右内电机;27、右外电机;28、副片;29、副片气缸;30、寻骨模块;31、安装架;32、滑轨;33、骨位检测组件;331、寻骨传感器;332、探测滚轮;333、连杆;334、双行程气缸;40、纠偏模块;41、上衣纠偏传感器;42、剪线退料传感器;43、纠偏滚轮;44、纠偏电机;45、曲柄滑块组件;46、纠偏上下气缸;50、缝纫模块;51、压脚;52、压脚气缸;60、防缠绕模块;61、固定架;62、同步带;63、防缠绕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厚度”、“上”、“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并非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以及,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在一个例子中,可以是固定连接,或者是可拆卸地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或者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

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缝纫方法用于圆领机100,圆领机100包括张紧转动模块20和寻骨模块30,张紧转动模块20包括圆领张紧转动部21、上衣张紧转动部22和操作台23,缝纫方法包括

步骤011:控制圆领张紧转动部21张紧转动套设在圆领张紧转动部21和操作台23上的圆领;

步骤012:控制寻骨模块30在操作台23上对圆领寻骨;

步骤013:控制上衣张紧转动部22张紧转动套设在上衣张紧转动部22和操作台23上的上衣;

步骤014:控制寻骨模块30在操作台23上对上衣进行寻骨并对齐上衣和圆领的骨位。

如此,通过在圆领套设在张紧转动模块20包括的圆领张紧转动部21和操作台23的情况下,控制寻骨模块30在操作台23上对圆领进行寻骨,以及在上衣套设在张紧转动模块20包括的上衣张紧转动部22和操作台23的情况下,控制寻骨模块30在操作台23上对上衣进行寻骨,从而能够将圆领和上衣的骨位对齐。如此,不需要人工参与对齐圆领和上衣的骨位,提高了寻骨的效率,并且降低了成本,在寻骨过程中不容易出错,提高了缝制质量。

其中,圆领机100是用来将圆领缝纫到上衣的领口的装置,通过在圆领机100上设置有张紧转动模块20,并且将圆领和上衣套设在张紧转动模块20上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将圆领的一圈缝纫在上衣的领口上。圆领机100上还设置有控制器10,控制器10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或者微控制器10(Microcontroller Unit,MCU),能够用来发布控制圆领机100的各个模块工作的指令。

具体地,张紧转动模块20包括有圆领张紧转动部21、上衣张紧转动部22和操作台23。其中,圆领张紧转动部21能够用来张紧转动套设在其上的圆领,上衣张紧转动部22能够用来张紧转动套设在其上的上衣,操作台23能够用来提供缝纫圆领和上衣的场所。

圆领机100还包括有寻骨模块30,寻骨模块30能够用来寻找圆领和上衣的骨位,并且确定圆领和上衣的骨位是否对齐,需要说明的是,圆领和上衣的骨位对齐可以是圆领的骨位和上衣的骨位处于相对位置,如圆领的骨位和上衣的骨位之间间隔2厘米。

其中,寻骨模块30包括安装架31、滑轨32、骨位检测组件33和双行程气缸334。安装架31设置在圆领机100包括的平台上,滑轨32设置在安装架31上,骨位检测组件33滑动设置在滑轨32上,并被配置成沿滑轨32的导向滑动,双行程气缸334设置在安装架31上,用于驱动骨位检测组件33沿滑轨32的导向运动,并被配置成在圆领寻骨的情况下,双行程气缸334驱动骨位检测组件33运动第一行程,在上衣寻骨的情况下,双行程气缸334驱动骨位检测组件33运动第二行程。

骨位检测组件33包括有寻骨传感器331、两个探测滚轮332和两个连杆333,两个连杆333连接两个探测滚轮332,并与寻骨传感器331耦合,两个连杆333用于传递两个探测滚轮332检测圆领或上衣的骨位与非骨位之间的高度差给寻骨传感器331,寻骨传感器331检测出两个探测滚轮332存在高度差的情况下,确定圆领或上衣的骨位到位。

在控制器10接收到圆领张紧转动部21上套设有圆领的信号时,控制器10能够控制圆领张紧转动部21张紧转动圆领,并且在圆领张紧转动之后,控制器10能够控制寻骨模块30对操作台23上的圆领寻骨。例如,在控制器10驱动骨位检测组件33运动第一行程的情况下,两个探测滚轮332抵压在操作台23上转动的圆领,并在寻骨传感器331检测出两个探测滚轮332存在高度差的情况下,确定圆领的骨位到位。

在控制器10接收到上衣张紧转动部22上套设有上衣的信号时,控制器10能够控制上衣张紧转动部22张紧转动上衣,并且在上衣张紧转动之后,控制器10能够控制寻骨模块30对操作台23上的上衣寻骨。例如,在控制器10驱动骨位检测组件33运动第二行程的情况下,两个探测滚轮332抵压在操作台23上转动的上衣,并在寻骨传感器331检测出两个探测滚轮332存在高度差的情况下,确定上衣的骨位到位。

在控制器10通过寻骨模块30确定圆领和上衣的骨位之后,能够确定圆领和上衣的骨位处于对齐状态。

请参阅图4、图5和图6,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圆领张紧转动部21包括左内导布辊211和右内导布辊212,上衣张紧转动部22包括左外导布辊221和右外导布辊222,张紧转动模块20包括压轮24、压轮电机25、右内电机26和右外电机27,左内导布辊211通过单向轴承与左外导布辊221连接,步骤011:控制圆领张紧转动部21张紧转动套设在圆领张紧转动部21和操作台23上的圆领,包括:

步骤0111:控制压轮24抵压左外导布辊221;

步骤0112:控制压轮电机25驱动压轮24转动以带动左外导布辊221和左内导布辊211沿第一转向转动;

步骤0113:控制右内电机26驱动右内导布辊212沿第一转向转动;

步骤013:控制上衣张紧转动部22张紧转动套设在上衣张紧转动部22和操作台23上的上衣,包括:

步骤0131:控制压轮24抵压在套设在左外导布辊221的上衣上;

步骤0132:控制压轮24转动以带动左外导布辊221沿第二转向转动,第二转向与第一转向相反以使左内导布辊211在单向轴承的限制下保持静止;

步骤0133:控制右外电机27驱动右外导布辊222沿第二转向转动。

如此,在对圆领进行寻骨的情况下,通过控制压轮24抵压左外导布辊221转动并带动左内导布辊211沿第一转向转动和控制右内电机26驱动右内导布辊212沿第一转向转动,而在压轮24带动左外导布辊221沿第二转向转动对上衣进行寻骨时,在单向轴承的限制下左内导布辊211保持静止,避免上衣寻骨后的圆领骨位发生变化,无法与上衣骨位对齐。

具体地,圆领张紧转动部21包括左内导布辊211和右内导布辊212,上衣张紧转动部22包括左外导布辊221和右外导布辊222。其中,左内导布辊211和左外导布辊221通过单向轴承连接,单向轴承可以是一种能够在一个方向上可以自由转动,而在另一个方向上锁死的一种轴承,左内导布辊211能够与圆领机100包括的平台转动连接。

张紧转动模块20还包括压轮24、压轮电机25、右内电机26和右外电机27。其中,压轮电机25能够在圆领套设在左内导布辊211和右内导布辊212上,上衣套设在左外导布辊221和右外导布辊222上,压轮24抵压上衣的情况下,驱动压轮24沿第一转向或者第二转向转动,从而带动圆领和上衣转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向和第二转向方向相反,如第一转向为逆时针转动的情况下,第二转向为顺时针转动。

控制器10在接收到圆领在张紧转动模块20上处于张紧状态的信息时,能够控制压轮24向左外导布辊221移动以使得压轮24抵压在左外导布辊221上,然后压轮电机25驱动压轮24转动,从而能够带动左外导布辊221和左内导布辊211沿第一转向转动,并且右内电机26能够驱动右内导布辊212沿第一转向转动。

例如,在第一转向为逆时针方向,压轮24抵压在左外导布辊221上并被压轮电机25驱动转动的情况下,压轮24能够带动左内导布辊211和左外导布辊22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压轮24能够带动圆领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控制器10在接收到上衣在张紧转动模块20上处于张紧状态的信息时,能够控制压轮24向左外导布辊221移动以使得压轮24抵压在左外导布辊221的上衣上,然后压轮电机25驱动压轮24转动,从而能够带动左外导布辊221沿第二转向转动,并且右外电机27能够驱动右外导布辊222沿第二转向转动。其中,第一转向和第二转向相反,单向轴承能够限制左内导布辊211沿第二转向转动。

例如,在第二转向为顺时针方向,压轮24抵压在左外导布辊221的上衣上并被压轮电机25驱动转动的情况下,能够带动左外导布辊22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由于左内导布辊211受单向轴承的限制能够保持静止,从而压轮24能够带动上衣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而圆领保持静止。

请参阅图5和图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操作台23包括操作台面231、第一限位块232、第二限位块233、分隔片234和分隔片电机235,第一限位块232和第二限位块233设置在操作台面231上并形成圆领限位槽236,分隔片234滑动设置在第二限位块233上方,在控制寻骨模块30在操作台23上对圆领寻骨后,缝纫方法包括:

步骤015:控制分隔片电机235驱动分隔片234滑进圆领限位槽236以分隔圆领和上衣。

如此,通过在上衣进行寻骨的情况下,控制分隔片234伸入到圆领限位槽236内将圆领和上衣分隔开,从而使得寻骨模块30不会将圆领的骨位检测为上衣的骨位,从而保证了上衣寻骨的准确度,使得圆领骨位和上衣骨位能够对齐,提高了圆领和上衣的缝纫效率。

具体地,操作台23包括操作台面231、第一限位块232和第二限位块233。其中,第一限位块232和第二限位块233相对设置,即第一限位块232固定设置在操作台面231的一侧上,第二限位块233能够滑动设置在操作台面231的另一侧上,从而第一限位块232和第二限位块233之间能够形成圆领限位槽236。由于圆领包含有不同的尺寸,为了使得圆领限位槽236能够适配不同尺寸的圆领,可通过将第一限位块232和第二限位块233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就可调节圆领限位槽236的宽度。

例如,在操作台面231上形成有通孔和固定块,通孔的形状成椭圆形并且沿操作台23的前后方向延伸,固定块通过螺栓穿过通孔的方式固定第二限位块233,从而使得第二限位块233能够通过调节在通孔上的位置来调节第一限位块232和第二限位块233之间的距离,使得圆领限位槽236的宽度被调整为适配圆领的尺寸。

操作台23还包括有分隔片234和分隔片电机235。分隔片234的形状大致呈矩形,大小与圆领限位槽236的长度适配。分隔片电机235能够用来给分隔片234的移动提供动力。分隔片234可以滑动设置在操作台23上,并且在分隔片电机235的驱动下能够伸入圆领限位槽236或伸出圆领限位槽236。

控制器10在接收到圆领寻完骨位的信息后,需要对上衣进行寻骨的情况下,控制器10控制分隔片电机235驱动分隔片234至少部分伸入圆领限位槽236内,从而能够分隔套设在圆领限位槽236上的圆领和上衣,避免了寻骨时将圆领的骨位错认为是上衣的骨位,避免了上衣寻骨失败。

请参阅图2和图8,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步骤012:控制寻骨模块30在操作台23上对圆领寻骨,包括:

步骤0121:控制寻骨模块30在操作台面231上对圆领寻骨;

步骤014:控制寻骨模块30在操作台23上对上衣进行寻骨并对齐上衣和圆领的骨位,包括:

步骤0141:控制寻骨模块30在分隔片234上对上衣进行寻骨并对齐上衣和圆领的骨位。

如此,通过在分隔片234上进行上衣寻骨,使得寻骨模块30不会将圆领的骨位检测为上衣的骨位,从而保证了上衣寻骨的准确度,使得圆领骨位和上衣骨位能够对齐。

具体地,操作台23包括有操作台面231、分隔片234和分隔片电机235,寻骨模块30包括有寻骨传感器331,寻骨模块30设置在操作台面231的上方,寻骨传感器331的检测点位于操作台面231上。在控制器10接收到操作台面231上套设有圆领的信号时,控制器10能够控制圆领张紧转动部21张紧转动圆领,并且在圆领张紧转动之后,控制器10能够控制寻骨模块30对操作台面231上的圆领寻骨,并且骨位传感器检测到圆领的骨位时,控制器10能够控制圆领张紧转动部21停止工作。

在控制器10接收到分隔片234上套设有上衣的信号时。控制器10能够控制上衣张紧转动部22张紧转动上衣,并且在上衣张紧转动之后,控制器10能够控制寻骨模块30对分隔片234上的上衣寻骨,寻骨传感器331检测到上衣的骨位时,控制器10能够控制上衣张紧转动部22停止转动。

请参阅图9和图10,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圆领机100包括纠偏模块40,缝纫方法包括:

步骤016:在寻骨模块30对上衣进行寻骨的情况下,控制纠偏模块40对上衣进行纠偏。

如此,通过在对上衣进行寻骨的情况下控制纠偏模块40对上衣进行纠偏,能够在转动的上衣在操作台23上发生偏移时,通过纠偏模块40将偏移的上衣进行纠偏,从而防止上衣和圆领的边缘错位,避免影响后续缝纫的效果。

具体地,圆领机100还包括纠偏模块40。纠偏模块40包括有上衣纠偏传感器41,上衣纠偏传感器41可以是光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检测点位于圆领限位槽236边缘的上衣上,在分隔片234伸入圆领限位槽236内,上衣套设在分隔片234上时,上衣检测传感器能够时刻检测上衣是否在分隔片234上发生偏移。在上衣发生偏移的情况下,即上衣纠偏传感器41无法在检测点上发现上衣的情况下,纠偏模块40能够对上衣进行纠偏,以使得上衣的边缘处于上衣纠偏传感器41的检测点。

纠偏模块40包括有纠偏滚轮43、纠偏电机44、曲柄滑块组件45和纠偏上下气缸46。其中,圆领机100包括有支架(图未标示)和设置在支架上的滑道(图未标示),支架设置在操作台23,纠偏模块40滑动设置在滑道上。纠偏滚轮43的轴向沿操作台23的前后方向延伸,纠偏滚轮43的数量与曲柄滑块组件45的数量适配,如两套曲柄滑块组件45分别驱动两个纠偏滚轮43。纠偏电机44包括转轴并且设置在支架上,用于驱动曲柄滑块组件45转动。曲柄滑块组件45包括曲柄(图未标示)和双滑块结构(图未标示),纠偏电机44能驱动曲柄转动,进而带动双滑块机构运动,双滑块机构能将曲柄的转动分解成上下方向的运动和前后方向的运动。纠偏上下气缸46设置在支架上,能够驱动纠偏模块40沿滑道的导向移动,以使得两个纠偏滚轮43抵压上衣,并通过曲柄滑块组件45推拉上衣沿操作台23的前后方向移动以进行纠偏。

在对上衣进行寻骨的过程中上衣的边缘偏离上衣纠偏传感器41的检测点的情况下,控制器10能够控制纠偏电机44带动两个纠偏滚轮43前后移动,以将上衣的边缘推到上衣纠偏传感器41的检测点。

请参阅图5和图1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张紧转动模块20包括副片28和副片气缸29,纠偏模块40包括上衣纠偏传感器41,上衣纠偏传感器41的检测点位于圆领限位槽236边缘,在控制寻骨模块30在操作台23上对圆领寻骨后,缝纫方法包括:

步骤017:控制副片气缸29驱动副片28滑进圆领限位槽236。

如此,通过在圆领和上衣处于缝合的过程中,控制副片气缸29驱动副片28滑进圆领限位槽236,能够遮蔽圆领对上衣纠偏传感器41的干扰,使得上衣能被上衣纠偏传感器41正确检测到。

其中,为了确保在上衣纠偏传感器41检测上衣的边缘是否在上衣纠偏传感器41的检测点的过程中不被圆领干扰,需要在上衣纠偏传感器41的检测点处设置分隔组件。

具体地,分隔组件包括副片28和副片气缸29,副片28设置在第一限位块232上,在副片气缸29的驱动下,能够在第一限位块232上滑动。在控制寻骨模块30在操作台23上对圆领寻骨后,控制器10需要控制副片气缸29驱动副片28位于遮位,即控制副片28伸入圆领限位槽236内遮挡位于上衣纠偏传感器41的检测点处的圆领。在距离缝纫完成差预设针数(如预设针数可以是30针、40针或50针等)之前,控制器10需要控制副片气缸29驱动副片28位于避位,即控制副片28退出圆领限位槽236内回到第一限位块232上。

请参阅图12和图13,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圆领机100包括缝纫模块50,在控制寻骨模块30在操作台23上对上衣进行寻骨并对齐上衣和圆领的骨位后,缝纫方法包括:

步骤018:控制压轮24抵压左外导布辊221;

步骤019:控制压轮电机25驱动压轮24转动以带动左外导布辊221和左内导布辊211沿第一转向转动,同时控制右内电机26和右外电机27分别驱动右内导布辊212和右外导布辊222沿第一转向转动;

步骤020:控制缝纫模块50缝制圆领和上衣。

如此,通过在对圆领和上衣进行寻骨并对齐骨位后,控制圆领张紧转动部21沿第一转向转动圆领和上衣张紧转动部22沿第一转向转动上衣,以及控制缝纫模块50对转动的圆领和上衣进行缝纫,能够将圆领的一圈精准地缝制到上衣上。

具体地,圆领机100包括有缝纫模块50,缝纫模块50能够用来将圆领缝纫到上衣的领口上。其中,缝纫模块50还包括有压脚51和压脚气缸52,压脚51和压脚气缸52设置在操作台23的上方,压脚51在压脚气缸52的驱动下能够用来抵压圆领和上衣。

在圆领和上衣还没有套设在张紧转动模块20之前,压脚气缸52控制压脚51抬起,从而能够将圆领和上衣套设在张紧转动模块20上。在操作台23上对上衣进行寻骨并对齐上衣和圆领的骨位后,压脚气缸52控制压脚51抵压圆领和上衣,控制器10控制压轮24抵压左外导布辊221,然后压轮电机25驱动压轮24转动,以带动左外导布辊221和左内导布辊211沿第一转向转动,同时控制器10能够控制右内电机26驱动右内导布辊212沿第一转向转动,控制右外电机27驱动右外导布辊222沿第一转向转动。在圆领和上衣转动的过程中,控制器10能够控制缝纫模块50对沿第一转向转动的圆领和上衣进行缝纫。

请参阅图14,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圆领机100包括纠偏模块40,缝纫方法包括:

步骤021:在缝纫模块50缝制圆领和上衣的情况下,控制纠偏模块40对上衣进行纠偏。

如此,通过在缝制圆领和上衣的情况下控制纠偏模块40对上衣进行纠偏,能够在转动的上衣在操作台23上发生偏移时,通过纠偏模块40将偏移的上衣进行纠偏,从而能够提高圆领缝纫到上衣的缝纫质量。

具体地,在圆领和上衣寻骨完成使得骨位对齐之后,圆领张紧转动部21和上衣张紧转动部22能够分别转动圆领和上衣,从而使得缝纫模块50能够将圆领缝纫到上衣上。在缝纫的过程中,控制器10能够控制上衣纠偏传感器41时刻检测上衣是否在分隔片234上发生偏移。在上衣发生偏移的情况下,即上衣纠偏传感器41无法在检测点上发现上衣的情况下,控制器10能够控制纠偏模块40对上衣进行纠偏,以使得上衣处于上衣纠偏传感器41的检测点,从而能够防止圆领无法缝纫到上衣上或者缝纫的位置不在预设的位置上。

请参阅图5和图15,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纠偏模块40包括剪线退料传感器42,缝纫模块50包括剪线件,缝纫方法包括:

步骤022:在缝纫模块50缝制圆领和上衣完成的情况下,控制纠偏模块40推动上衣到剪线退料传感器42的检测点;

步骤023:控制缝纫模块50缝制斜线,使缝纫线走出上衣;

步骤024:控制剪线件裁剪缝制圆领和上衣的缝制线。

如此,在缝纫完成圆领和上衣的情况下,控制纠偏模块40推动上衣到剪线退料传感器42的检测点,相当于把衣服往外斜推,进行斜线缝制直到缝制出上衣的边缘后,控制剪线件将缝纫线剪断。如此,相较于相关技术中通过人力进行缝制斜线而言,缝纫过程中不需要人工的参与,节省了劳动成本并且提高了把圆领缝纫到上衣上的缝纫效率。

具体地,纠偏模块40还包括有剪线退料传感器42。其中,剪线退料传感器42可以是光电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检测点位于操作台23上并且靠近第二限位块233的边缘。剪线退料传感器42能够在上衣和圆领缝制完成而将要剪线退料的情况下,检测上衣的边缘是否处于检测点上。

缝纫模块50包括缝纫针(图未标示)和剪线件(图未标示),缝纫针用于缝纫圆领和上衣,剪线件设置在缝纫针位沿上衣转动的方向上,用于在圆领和上衣的斜线缝纫完成的情况下裁剪缝纫线,需要说明的是,缝纫针和剪线件同时被缝纫模块50驱动。在纠偏模块40推动上衣到剪线退料传感器42的检测点之后,控制器10能够控制缝纫模块50在圆领和上衣上缝制斜线,以使得缝纫线走出上衣。

在缝纫模块50缝制圆领和上衣完成的情况下,控制器10能够控制纠偏模块40将上衣的边缘推到剪线退料传感器42的检测点。并且在上衣在缝纫针位完成缝纫后,张紧转动模块20停止转动上衣并使左外导布辊221上的上衣向操作台23移动,从而使得上衣从张紧状态变成松弛状态,在这个过程中缝纫模块50的缝纫针继续缝纫,从而使得缝纫线被吸附到剪线件所在的位置并被剪线件剪断。

请参阅图16和图17,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圆领机100包括防缠绕模块60,防缠绕模块60包括同步带62,缝纫方法包括:

步骤025:在张紧转动模块20转动上衣的情况下,驱动同步带62带动承靠在同步带62上的上衣随张紧转动模块20同步转动。

如此,在张紧转动模块20驱动套设在其上的上衣转动的情况下,控制同步带62带动上衣同步转动,能够防止上衣在张紧转动模块20上发生缠绕。相较于目前通过手动的方式将发生缠绕的上衣解开而言,不需要人工时刻进行监视,从而减少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缝纫效率。

具体地,上衣在张紧转动模块20上缝纫的过程中,只有上衣领口部分有动力驱动,上衣领口以外的部分会因为无动力驱动而发生缠绕,故在圆领机100上设置有防缠绕模块60。防缠绕模块60包括有固定架61、同步带62和防缠绕电机63。其中,固定架61设置在垂直张紧转动模块20转动方向的延伸方向上,并且靠近张紧转动模块20设置,从而使上衣的下摆部分能被承载在同步带62上。

同步带62能够转动地套设在固定架61上,同步带62可以是圆皮带,上衣的下摆部分能够承靠在同步带62上,并且在同步带62转动的情况下,同步带62能够带动上衣一起转动。

防缠绕电机63设置在固定架61的一端上,并且防缠绕电机63能够与同步带62转动连接。

在控制器10接收到张紧转动模块20转动上衣领口的信号的情况下,能够控制防缠绕电机63驱动同步带62转动,从而同步带62能够带动承靠在其上的上衣下摆一起转动,进而避免上衣发生缠绕。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例子中”、“示例地”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申请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是可选地,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技术分类

06120116589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