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建筑通风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29 00:47:01


一种建筑通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通风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通风指的是将建筑内部的污浊空气直接排出室外,再引入新鲜空气,以维持室内空气环境符合卫生标准的过程,合理设置通风结构可以有效清除室内污染物,满足人们对新鲜空气的需求,而窗户是最生活中常见的通风结构。

相关技术中设计有一种外推窗机构,其包括窗框,窗框两侧转动设置有一组外推窗,外推窗上设置有把手,当开窗或关窗时,需要握住把手,并将外推窗推出或拉回。

在实现本申请过程中,发现该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开窗或关窗时,需要握住把手,手臂随外推窗探出窗框之外,当外推窗安装位置较高或操作者身材矮小时,完成这一动作需要操作者趴在窗口上才能推拉把手,较为吃力且存在风险。

发明内容

为了尽量避免开窗或关窗时将手臂探出窗外,降低潜在风险,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通风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通风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通风结构,包括窗框,所述窗框上转动设置有外推窗,所述窗框内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内转动设置有缠绕轮,所述窗框与缠绕轮之间设置有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用于驱使缠绕轮转动,所述窗框上固定设置有外固定杆,所述窗框与外固定杆内共同开设有绳槽,所述外固定杆内转动设置有第一换向轮,所述调节槽内转动设置有第二换向轮,所述外推窗与缠绕轮之间设置有拉力绳,所述拉力绳滑移设置在绳槽内,所述拉力绳一端缠绕设置在缠绕轮上,所述拉力绳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外推窗上,所述拉力绳绕经第一换向轮与第二换向轮,所述窗框与外推窗之间设置有关窗组件,所述关窗组件用于驱使外推窗向窗框方向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开窗时,通过旋转组件驱使缠绕轮转动,拉力绳一端随之被卷入缠绕轮,拉力绳另一端经第二换向轮与第一换向轮换向,对外推窗施加拉力,使外推窗受力向远离窗框方向转动,当需要关窗时,释放旋转组件,关窗组件自动驱使外推窗向靠近窗框方向转动,同时外推窗反向对窗框施加拉力,使拉力绳从缠绕轮上释放,以此尽量避免了开窗或关窗时将手臂探出窗外,从而降低潜在风险。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组件包括轴向键、对接盘、第一抵接齿、第二抵接齿、旋钮、锁止件,所述缠绕轮沿轴线方向上开设有键槽,所述轴向键滑移设置在键槽内并可与键槽内壁相抵,所述对接盘固定设置在轴向键上,所述第一抵接齿在对接盘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所述旋钮转动设置在窗框上,所述第二抵接齿在旋钮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第一抵接齿可与第二抵接齿相互啮合,所述锁止件设置在窗框上,所述锁止件用于限制旋钮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转动缠绕轮时,转动旋钮,旋钮上的第二抵接齿与第一抵接齿相抵,驱使对接盘转动,对接盘通过轴向键带动缠绕轮转动,使拉力绳缠绕进入缠绕轮,松开旋钮后,锁止件阻碍旋钮反向转动,此时缠绕轮上的拉力绳不会自动释放,以此驱使缠绕轮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锁止件包括棘爪与棘轮,所述棘爪设置在窗框上,所述棘轮固定设置在旋钮上,所述棘爪可抵住棘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旋钮向一个方向转动时,棘轮抵开棘爪的一侧,棘爪不对棘轮施加阻碍,当旋钮向另一个方向转动时,棘爪抵住棘轮,从而阻碍旋钮的转动,以此限制旋钮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轴向键与键槽底壁之间设置有推力弹簧,所述推力弹簧驱使轴向键远离键槽底壁,所述旋钮上贯穿开设有按钮槽,所述按钮槽内滑移设置有回旋按钮,所述回旋按钮与对接盘之间设置有推力球轴承,所述推力球轴承一端与对接盘固定连接,所述推力球轴承另一端与回旋按钮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使拉力绳从缠绕轮上释放时,按下回旋按钮,回旋按钮通过推力球轴承顶开对接盘,此时第一抵接齿与第二抵接齿脱离啮合,对接盘与回旋按钮之间由推力球轴承连接,此时缠绕轮解除限制可以自由转动,以此解除对缠绕轮反向转动的限制。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抵接齿与第二抵接齿上均设置有导向尖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推力弹簧驱使抵接键向抵接槽靠近时,导向尖角的侧壁接触,促使第一抵接齿相对于第二抵接齿的齿缝自动定位。

作为优选,所述关窗组件包括旋转扣、滑移块、回拉杆、扭簧,所述旋转扣固定设置在窗框上,所述外推窗上开设有滑移槽,所述滑移块滑移设置在滑移槽内,所述扭簧设置在回拉杆与旋转扣的转动连接处,所述扭簧驱使回拉杆向窗框靠近,所述回拉杆一端转动设置在滑移块上,所述回拉杆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旋转扣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拉杆在窗框与外推窗之间施加一定支持力,当外推窗开至最大状态时,这股支持力最大,可以分担拉力绳所承受的拉力,当缠绕轮解除限制时,扭簧驱使回拉杆向窗框位置转动,滑移块滑移并带动外推窗向窗框靠近,在外推窗向窗框靠近的过程中,回拉杆降低了缠绕轮被释放时,外推窗回拉过程中的初始速度,随着外推窗的回拉,扭簧的弹性性能降低,回拉杆对窗框施加的反向支持力降低,使外推窗回拉过程更加平稳,以此实现了关窗组件驱使外推窗自动向窗框靠近。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扣与回拉杆和滑移槽相互适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外推窗回归窗框后,旋转扣与回拉杆可对应伸入滑移槽内,从而尽量避免了旋转扣与回拉杆对外推窗回归窗框的阻碍。

作为优选,所述外推窗在窗框上对称设置有两扇,所述拉力绳也对应设置有两条,所述缠绕轮上固定设置有分隔板,其中一所述拉力绳缠绕在分隔板一侧的缠绕轮上,另一所述拉力绳缠绕在分隔板另一侧的缠绕轮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转动组件控制两扇外推窗的的开启,同时两拉力绳施加在缠绕轮上的径向拉力相反,将以此降低支撑外推窗时,缠绕轮承受的径向载荷,分隔板两条拉力绳相互隔开,尽量避免拉力绳之间相互干扰缠绕。

作为优选,所述外推窗上设置有若干缓冲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外推窗进入窗框时,缓冲垫先于外推窗与窗框接触,以减小外推窗进入窗框时的冲击。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窗框、外推窗、调节槽、缠绕轮、旋转组件、外固定杆、第一换向轮、第二换向轮、拉力绳、关窗组件、分隔板,尽量避免了开窗或关窗时将手臂探出窗外,降低潜在风险;

2.通过设置轴向键、对接盘、第一抵接齿、第二抵接齿、旋钮、锁止件、键槽、棘爪、棘轮、推力弹簧、按钮槽、回旋按钮、推力球轴承、导向尖角,便于控制缠绕轮单向转动、反向锁止、解除锁止;

3.通过设置旋转扣、滑移块、回拉杆、扭簧、缓冲垫,使外推窗尽量可以自动且平稳地回归至窗框内,减小外推窗进入窗框时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建筑通风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建筑通风结构的局部剖切示意图。

图3是反应实施例中旋转组件结构的剖切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窗框;11、调节槽;111、缠绕轮;112、第二换向轮;1111、分隔板;1112、键槽;12、外固定杆;121、第一换向轮;13、绳槽;131、拉力绳;14、外推窗;2、关窗组件;21、旋转扣;22、滑移槽;221、滑移块;23、回拉杆;24、扭簧;25、缓冲垫;3、旋转组件;31、轴向键;311、推力弹簧;32、对接盘;33、第一抵接齿;34、第二抵接齿;35、导向尖角;35、旋钮;36、锁止件;361、棘爪;362、棘轮;37、按钮槽;371、回旋按钮;38、推力球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通风结构。参照图1与图2,其包括窗框1,窗框1上转动设置有一组外推窗14。窗框1内开设有调节槽11,调节槽11内转动设置有缠绕轮111,窗框1与缠绕轮111之间设置有驱使缠绕轮111转动的旋转组件3,缠绕轮111上固定设置有分隔板1111。窗框1两侧均固定设置有外固定杆12,窗框1与外固定杆12内共同开设有绳槽13,外固定杆12内转动设置有第一换向轮121,调节槽11内转动设置有第二换向轮112,外推窗14与缠绕轮111之间设置有拉力绳131,拉力绳131滑移设置在绳槽13内。拉力绳131一端缠绕设置在缠绕轮111上,拉力绳131另一端固定设置在外推窗14上,拉力绳131绕经第一换向轮121与第二换向轮112,其中一拉力绳131缠绕在分隔板1111的一侧的缠绕轮111上,另一拉力绳131缠绕在分隔板1111的另一侧的缠绕轮111上。在需要打开外推窗14时,通过旋转组件3驱使缠绕轮111的转动,使分隔板1111两侧的拉力绳131的分别被缠绕进入缠绕轮111上。与此同时,两拉力绳131的另一端经过第二换向轮112和第一换向轮121的转向,对两外推窗14施加拉力,使外推窗14受力向远离窗框1的方向旋转。

参照图1,窗框1与外推窗14之间设置有关窗组件2,关窗组件2用于驱使外推窗14靠近窗框1。在需要关闭窗户时,释放旋转组件3,关窗组件2自动使外推窗14向靠近窗框1的方向旋转。同时,外推窗14反向对窗框1施加拉力,使拉力绳131从缠绕轮111上释放。这一过程尽量避免了在开窗或关窗时将手臂伸出窗外,以降低潜在风险。

为了便于控制缠绕轮111的转动,参照图3,旋转组件3包括轴向键31、对接盘32、第一抵接齿33、第二抵接齿34、旋钮35、锁止件36。缠绕轮111沿轴线方向上开设有若干键槽1112,轴向键31滑移设置在键槽1112内并可与键槽1112内壁相抵,键槽1112内设置有推力弹簧311,推力弹簧311驱使轴向键31远离键槽1112。对接盘32固定设置在轴向键31上,第一抵接齿33在对接盘32端面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抵接齿33与第二抵接齿34上均设置有导向尖角35。旋钮35转动设置在窗框1上,第二抵接齿34在旋钮35上均匀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抵接齿33可与第二抵接齿34相互啮合,锁止件36设置在窗框1上,锁止件36用于限制旋钮35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常态下,推力弹簧311抵住轴向键31,使对接盘32上的第一抵接齿33与旋钮35上的第二抵接齿34相互啮合,此时缠绕轮111随旋钮35的转动而转动,当需要通过转动缠绕轮111来开启外推窗14时,向指定方向转动旋钮35,外推窗14便会随之打开,并且有锁止组件阻碍旋钮35反向转动,旋钮35通过第一抵接齿33与第二抵接齿34的啮合阻碍缠绕轮111反向转动,以此可以控制外推窗14打开至相应位置并保持。

参照图2与图3,锁止件36包括棘爪361与棘轮362,棘爪361设置在调节槽11内,棘轮362固定设置在旋钮35上,棘爪361可抵住棘轮362。当旋钮35向控制外推窗14打开的方向转动时,棘轮362抵开棘爪361,棘爪361不对棘轮362施加阻碍,当旋钮35向另一个方向转动时,棘爪361抵住棘轮362,从而阻碍旋钮35的转动,以此限制旋钮35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

参照图3,旋钮35上贯穿开设有按钮槽37,按钮槽37内滑移设置有回旋按钮371,回旋按钮371与对接盘32之间设置有推力球轴承38,推力球轴承38一端与对接盘32固定连接,推力球轴承38另一端与回旋按钮371固定连接。当需要解除旋钮35对缠绕轮111的限制时,按住回旋按钮371,回旋按钮371通过推力球轴承38顶开对接盘32。此时第一抵接齿33与第二抵接齿34脱离啮合,并且对接盘32与回旋按钮371之间由推力球轴承38连接,此时旋钮35不对缠绕轮111的转动造成限制,缠绕轮111可以自由转动,以此实现对缠绕轮111反向转动限制的解除。

为了尽量使外推窗14可以自动自动平稳关闭,参照图1与图2,关窗组件2包括旋转扣21、滑移块221、回拉杆23、扭簧24,旋转扣21固定设置在窗框1上,外推窗14上开设有滑移槽22,滑移块221滑移设置在滑移槽22内,扭簧24设置在回拉杆23与旋转扣21的转动连接处,扭簧24驱使回拉杆23向窗框1靠近,回拉杆23一端转动设置在滑移块221上,回拉杆23另一端转动设置在旋转扣21上,旋转扣21与回拉杆23和滑移槽22相互适配,外推窗14上设置有若干缓冲垫25。当外推窗14被推出窗框1时,回拉杆23在窗框1与外推窗14之间施加一定支持力,支持力随回拉杆23与外推窗14之间的夹角大小发生变化。当外推窗14开至最大状态时,这股支持力最大,以分担拉力绳131所承受的拉力。当缠绕轮111解除限制时,扭簧24驱使回拉杆23向窗框1位置转动,滑移块221滑移并带动外推窗14向窗框1靠近。在外推窗14向窗框1靠近的过程中,缠绕轮111被释放的瞬间,回拉杆23降低了外推窗14回归的初始速度;随着外推窗14的回拉,扭簧24的弹性势能降低,同时回拉杆23与外推窗14之间的夹角减小,回拉杆23对窗框1施加的支持力也降低,从而使得外推窗14回拉过程更加平稳,当外推窗14进入窗框1时,缓冲垫25可以减小外推窗14与窗框1接触时的冲击,以此使外推窗14可以自动且尽量平稳地关闭。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建筑通风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常态下,推力弹簧311抵住轴向键31,使对接盘32上的第一抵接齿33与旋钮35上的第二抵接齿34相互啮合,此时缠绕轮111随旋钮35的转动而转动,当需要开启外推窗14时,向指定方向转动旋钮35,缠绕轮111随之转动并将将拉力绳131卷入,在绳槽13内滑移并经第二换向轮112与第一换向轮121换向,对外推窗14施加拉力。在将外推窗14开启至合程度时,停止转动旋钮35,棘爪361对棘轮362进行锁止,以阻碍旋钮35反向转动,缠绕轮111也随之停止转动,外推窗14被固定在这个位置状态下。当需要关闭外推窗14时,按住回旋按钮371,回旋按钮371通过推力球轴承38顶开对接盘32,此时第一抵接齿33与第二抵接齿34脱离啮合,并且对接盘32与回旋按钮371之间由推力球轴承38连接,此时旋钮35不对缠绕轮111的转动造成限制,缠绕轮111可以自由转动,扭簧24驱使回拉杆23向窗框1位置转动,滑移块221滑移并带动外推窗14向窗框1靠近,外推窗14可以带动拉力绳131脱离缠绕轮111,以此实现对外推窗14的关闭。这一过程中开窗、锁止、关窗等动作皆是通过屋内的旋钮35或回旋按部位实现的,尽量避免了在开窗或关窗时将手臂伸出窗外,以降低潜在风险。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6593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