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巷道支护用喷浆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55


一种巷道支护用喷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支护喷浆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巷道支护用喷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矿山巷道支护主要采用锚网喷支护的方式,主要特点是利用锚杆连接网片对巷道内壁进行支护,再通过喷浆将巷道壁面覆盖,从而达到固定支护的目的。

现有的喷浆机在喷浆作业时,多通过人工手持喷头对准巷道进行喷射作业,这种人工操作方式使得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危险性高,在喷浆作业时,喷头处的后坐力较大,导致难以通过人力控制喷浆的均匀性,且由于在锚网上的固定点有限,存在巷道曲面上锚网垂落的情况,导致在上浆后锚网与浆料结合不紧密,影响锚喷支护层的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喷浆设备喷头处的后坐力较大,难以通过人力控制喷浆的均匀性,并且由于锚网固定点有限,易造成巷道壁面上的锚网垂落,导致上浆后锚网与浆料结合不好,影响锚喷支护层强度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巷道支护用喷浆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实施方案为:一种巷道支护用喷浆装置,包括有机架、滑轨、滑动板、固定杆和支撑杆;机架下侧设置有若干个滚轮;机架上侧安装有若干个滑轨;机架上安装有滑动板;滑动板与相邻的滑轨连接;滑动板上活动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上连接有若干个支撑杆;还包括有模具、喷头、滑轮和绷直系统;若干个支撑杆上共同连接有一个模具;模具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等距排列的第一限位槽;模具右侧开设有出浆口;模具右侧安装有用于喷浆的喷头;喷头右端通过软管与外设上浆泵连通;模具左侧安装有若干个用于压紧锚网经线的滑轮;固定杆上连接有用于拉直锚网的绷直系统。

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第一弹性件;模具左侧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弹性件;每个第一弹性件伸缩端均与相邻滑轮固接。

更为优选的是,每个滑轮上均开设有一个凹槽;凹槽直径与锚网直径大小相同。

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第一驱动件和电机;机架上固接有第一驱动件;第一驱动件伸缩端与滑动板固接;滑动板上固接有电机;电机输出端与固定杆固接。

更为优选的是,绷直系统包括有第二弹性件、固定环、拉网杆、引导杆和固定夹;固定杆前侧和后侧各固接有若干个第二弹性件;固定杆上滑动连接有若干个固定环;每个第二弹性件均与相邻的固定环固接;每个固定环上均固接有若干个用于拉伸锚网纬线的拉网杆;每个拉网杆上均滑动连接有一个用于推动锚网经线的引导杆;每个引导杆上均滑动连接有一个固定夹。

更为优选的是,每个拉网杆上侧均开设有一个第二限位槽;第二限位槽设置为半圆弧状。

更为优选的是,每个引导杆上端均开设有一个凹槽。

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挤压板;模具下侧固接有若干个挤压板。

更为优选的是,还包括有第二驱动件;固定杆上固接有若干个第二驱动件,第二驱动件为电动推杆;每个第二驱动件伸缩端均与相邻的挤压板固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实现了通过滑动板向上推动支撑杆,进而使模具带动滑轮向上移动,通过滑轮挤压锚网,使锚网贴紧巷道壁面,保证上浆效果;

通过固定杆带动支撑杆转动,从而带动模具转动,将模具转动至与巷道壁面紧密贴合后再进行上浆,使喷头向下灌浆,防止在喷头喷浆时浆料泄露;

通过第一限位槽将锚网固定,使锚网贴紧在巷道壁面上,实现了喷头进行喷浆时锚网不发生偏移;

通过向上推动引导杆,将垂落的锚网经线向上推动至第二限位槽处,进而带动第二限位槽处的锚网经线向远离模具的方向移动,从而绷直模具上方的锚网,保证在喷头喷浆时锚网不会抖动,防止锚网抖动影响浆料的附着;

通过控制第二驱动件向上推动挤压板,进而通过挤压板挤压模具,使模具上方的浆料与巷道壁面紧密贴合,实现了浆料紧密贴合在巷道壁面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滑轮、模具和喷头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绷直系统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绷直系统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挤压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机架,2-滑轨,3-滑动板,4-固定杆,5-支撑杆,6-模具,6001-第一限位槽,6002-出浆口,7-喷头,8-第一弹性件,9-滑轮,9001-凹槽,101-第一驱动件,102-电机,201-第二弹性件,202-固定环,203-拉网杆,20301-第二限位槽,204-引导杆,205-固定夹,301-第二驱动件,302-挤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要指出,在不同描述的实施方式中,相同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其中,在整个说明书中包含的公开内容能够按意义转用到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说相同的构件名称的相同部件上。在说明书中所选择的位置说明、例如上、下、侧向等等也参考直接描述的以及示出的附图并且在位置改变时按意义转用到新的位置上。

实施例1

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巷道支护用喷浆装置,包括有机架1、滑轨2、滑动板3、固定杆4和支撑杆5;机架1下侧设置有四个滚轮;机架1上侧安装有两个左右对称的滑轨2;机架1上安装有滑动板3;滑动板3与相邻的滑轨2连接;滑动板3上转动连接有固定杆4;固定杆4上连接有两个前后对称的支撑杆5;

还包括有模具6、喷头7、滑轮9和绷直系统;两个支撑杆5上共同连接有一个模具6;模具6左侧和右侧均开设有若干个等距排列的第一限位槽6001;模具6右侧开设有出浆口6002;模具6右侧安装有喷头7;喷头7右端通过软管与外设上浆泵连通;模具6左侧安装有若干个滑轮9;固定杆4上连接有绷直系统。

还包括有第一弹性件8;模具6左侧连接有若干个第一弹性件8,第一弹性件8为弹簧伸缩杆;每个第一弹性件8伸缩端均与相邻滑轮9固接;通过第一弹性件8在滑轮9挤压锚网经线过程中对滑轮9进行缓冲,防止滑轮9在挤压过程中损坏。

每个滑轮9上均开设有一个凹槽9001;凹槽9001直径与锚网直径大小相同,通过将锚网经线嵌入凹槽9001中,对锚网经线进行限位固定,防止锚网下垂导致支护强度降低。

还包括有第一驱动件101和电机102;机架1上固接有第一驱动件101,第一驱动件101为电动推杆;第一驱动件101伸缩端与滑动板3固接;滑动板3上螺栓连接有电机102;电机102输出端与固定杆4固接。

先在巷道壁面上需要喷浆的位置钉上锚网,然后将装置推至指定地点,由于锚网并非每个点都固定于巷道壁面上,所以巷道壁面上存在锚网垂落的情况,导致上浆后锚网与浆料结合不紧密,通过第一驱动件101向上推动滑动板3,使滑动板3沿滑轨2向上移动,然后通过滑轨2对滑动板3进行限位,通过滑动板3向上推动支撑杆5,进而支撑杆5推动模具6向上移动,模具6带动第一弹性件8向上移动,进而带动滑轮9向上移动,与此同时,推动机架1使滑轮9对准锚网经线,通过滑轮9挤压锚网经线,使锚网贴紧巷道壁面,并通过第一弹性件8对滑轮9进行缓冲,防止滑轮9在挤压过程中损坏,然后把机架1滚轮上的支撑杆5放下,防止在喷头7喷浆时装置发生移动,影响对巷道壁面的上浆效果,当喷头7向上灌浆时,浆料易从模具6前侧和后侧溢出,同时浆料难以到达喷头7上方,影响上浆效果,所以喷头7必须向下灌浆,为了防止在喷头7喷浆时浆料泄露,以从前向后看为基准,通过电机102控制固定杆4逆时针旋转,进而通过固定杆4带动支撑杆5转动,从而带动模具6转动,在模具6转动过程中,控制第一驱动件101向上推动滑动板3,使滑轮9始终挤压锚网经线,同时由于锚网经线直径与第一限位槽6001直径大小相同,在滑轮9挤压锚网经线过程中,使锚网经线嵌入第一限位槽6001中,从而通过第一限位槽6001将锚网经线固定,使锚网贴紧在巷道壁面上,防止喷头7进行喷浆时锚网发生偏移,影响上浆效果,在模具6转动至与巷道壁面紧密贴合后,启动外设上浆泵,使喷头7通过出浆口6002对巷道壁面进行上浆。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5和图6所示,绷直系统包括有第二弹性件201、固定环202、拉网杆203、引导杆204和固定夹205;固定杆4前侧和后侧各固接有三个环形阵列的第二弹性件201,第二弹性件201为弹簧;固定杆4上滑动连接有两个固定环202;每个第二弹性件201均与相邻的固定环202固接;每个固定环202上均固接有四个拉网杆203;每个拉网杆203上均滑动连接有一个引导杆204;每个引导杆204上均滑动连接有一个固定夹205。

每个拉网杆203上侧均开设有一个第二限位槽20301;第二限位槽20301设置为半圆弧状,通过第二限位槽20301对锚网经线进行限位,防止锚网经线在拉网杆203上滑动,影响对锚网的绷直效果。

每个引导杆204上端均开设有一个凹槽9001;通过该凹槽9001对锚网经线进行限位,在引导杆204推动锚网经线时,防止锚网经线从引导杆204上滑脱。

由于锚网纬线存在弯曲的情况,导致滑轮9难以与所有锚网经线对齐,同时为了防止在喷浆过程中浆料冲击震动锚网,导致锚网抖动影响浆料的附着,在滑轮9与锚网经线接触的同时,推动拉网杆203靠近模具6前侧和后侧的锚网经线,由于模具6和滑轮9未挤压模具6前侧和后侧的两根锚网经线,使这两根锚网纬线向下垂落,通过向上推动引导杆204,将垂落的锚网经线向上推动至第二限位槽20301处,然后向后推动固定夹205,使固定夹205卡在拉网杆203上,通过固定夹205将引导杆204固定,防止引导杆204下滑,导致锚网经线再次垂落,影响对锚网的拉直效果,然后通过第二弹性件201带动固定环202向远离模具6的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二限位槽20301处的锚网经线向远离模具6的方向移动,从而拉直模具6上方的锚网纬线,使滑轮9与锚网经线对齐,进而通过滑轮9将模具6上方的所有锚网经线拉直,通过拉网杆203与滑轮9配合,将模具6上方的锚网绷直,在喷头7进行喷浆时锚网不抖动,从而防止锚网抖动影响浆料的附着。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图2和图7所示,还包括有挤压板302;模具6下侧固接有三个挤压板302。

还包括有第二驱动件301;固定杆4上固接有五个第二驱动件301,第二驱动件301为电动推杆;每个第二驱动件301伸缩端均与相邻的挤压板302固接。

由于巷道壁面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导致在对巷道壁面上浆完成后,浆料与巷道曲面不能紧密贴合,为了防止在模具6移开后,巷道壁面上的浆料掉落,在喷头7喷浆完成后,通过控制第二驱动件301向上推动挤压板302,进而通过挤压板302挤压模具6,使模具6上方的浆料与巷道壁面紧密贴合,从而防止在模具6移开后,巷道壁面上的浆料掉落,在挤压板302对模具6挤压完成后,控制第二驱动件301带动挤压板302向下复位,同时控制第一驱动件101带动模具6向下复位,然后以从前向后看为基准,通过电机102控制固定杆4顺时针转动,方便下一次的上浆工作。

尽管已经仅相对于有限数量的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公开,但是受益于本公开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设计各种其他实施方式。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仅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制。

技术分类

06120116568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