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绝缘位移元件、定子、电机、以及用于制造定子的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1:30


绝缘位移元件、定子、电机、以及用于制造定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照独立权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绝缘位移元件,其尤其在电机中尤其用于对导线进行电接触。本发明此外涉及具有这样的绝缘位移元件的一种定子和一种电机、以及一种用于制造具有这样的绝缘位移元件的定子的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电机的线圈的铜导线为了进行通电而优选利用冷接触技术、即在没有钎焊、熔焊等的情况下的接触技术来连接。已知的冷接触技术通过绝缘位移连接部(SKV)来实现。在此,导线首先布置在由塑料构成的接纳凹座中,绝缘位移元件引入该接纳凹座中。在此,导线夹紧在绝缘位移元件的两个支臂之间,该绝缘位移元件在支臂的自由端部处具有切割元件,该切割元件将导线在引入支臂之间时去除绝缘。在此,典型地切割元件以及支臂的间距与导线直径相适配,从而能够将该导线可靠地去除绝缘并且可靠地夹紧在支臂之间。这具有的缺点是,针对每个导线直径必须使用专门的绝缘位移元件。DE 10 2017 210811A1示出并描述了用于接触导线的、经改善的绝缘位移元件。在那里所示出的绝缘位移元件在支臂处具有变形区域,该变形区域使所引入的导线在去除绝缘之前首先塑性变形,并且因此能够补偿导线直径中的公差。因此这种绝缘位移元件能够在一定的框架中针对不同的导线直径使用。

缺点是,在过大的导线直径的情况下,支臂在变形时过宽地展开并且可能使支臂本身塑性变形。这导致了,支臂上的切割元件可能相对于彼此具有错误的间距,使得导线不再被正确地去除绝缘。因此不再能够确保良好接触的电连接。此外无法保证该导线会可靠地固定或者说夹紧在支臂之间。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这种缺点并且提供一种绝缘位移元件,该绝缘位移元件即使在导线直径的较宽的范围中也能够使用,并且在此能够实现可靠的夹紧作用和良好的电接触。

发明内容

优点。

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绝缘位移元件,其尤其在电机中尤其用于对导线进行电接触,其中,绝缘位移元件叉形地构造并且具有两个支臂,这两个支臂构造用于共同接纳导线,其中,两个支臂通过夹紧底部与彼此连接,并且其中,支臂分别沿着压入方向延伸,其中,支臂分别在其内侧处具有切割边缘,并且其中,两个支臂在其内侧处具有变形区域,该变形区域沿压入方向布置在两个支臂的切割边缘与自由端部之间,其中,变形区域设置用于使导线塑性变形,并且在两个支臂的内侧处具有两个朝切割边缘的方向彼此逐渐变化(zulaufende)的变形面,按照本发明,两个支臂沿压入方向朝向自由端部至少部分区段地逐渐缩小。

这具有的优点是,支臂在夹紧底部处是相对刚性的,并且因此在导线最终位置的区域中提供强烈的夹紧作用,而支臂在变形区域的区域中变得较软且较柔性。因此,即使在大的导线直径的情况下也能够实现支臂在变形区域处的较宽的展宽,而支臂在夹紧底部处或者说在夹紧区域中不会变形。由此实现了尤其将导线的变形和对导线的夹紧的功能至少部分地解耦。特别地,导线于是能够在较宽的直径范围内变形,而不会负面地影响绝缘位移元件的夹紧作用。

有利地,绝缘位移元件具有基础区段,两个支臂从该基础区段沿压入方向延伸。基础区段例如能够具有相对于电导体(比如联接板)的接触部。“压入方向”应该尤其理解为下述方向,沿该方向设置了,绝缘位移元件压入到导线上或者说压入到具有导线的接纳凹座中。有利地,压入方向沿着绝缘位移元件的对称轴线延伸,该对称轴线布置在两个支臂之间。

“支臂沿压入方向至少部分区段地逐渐缩小”应该尤其理解为,支臂的宽度沿着压入方向至少部分区段地变小,优选总体上至少变小20%、特别优选至少变小30%。优选支臂沿着下述区段逐渐缩小,该区段为支臂沿压入方向的整个纵向延伸部的至少50%、优选至少70%、特别优选至少80%。

优选在支臂的内侧处在夹紧底部处布置有夹紧区域,在该夹紧区域处,支臂的内侧很大程度地平行于彼此、尤其很大程度地平行于压入方向布置。尤其导线最终位置布置在夹紧区域中。

“很大程度地平行”应该尤其理解为平面或轴线相对于参考平面或参考轴线的定向,其中,尤其平面与参考平面、或者说轴线与参考轴线围成尤其小于8°、有利地小于5°、并且特别有利地小于2°的角度,并且其中,有利地平面或轴线平行于参考平面或参考轴线布置。

切割边缘有利地对置地布置在两个支臂的内侧上,即尤其布置在关于压入方向的相同的高度上。“切割边缘”能够尤其理解为刮削边缘或刀刃。

刮削边缘尤其是以相对于压入方向的角度所布置的边缘,该边缘设立用于对导线进行刮削。在导线在刮削边缘处引导通过时,通过面状地刮动来去除导线的漆涂层并且将导线去除绝缘。也能够面状地去除铜导线在漆涂层下的部分。在此出现切屑。特别地,刮削边缘在导线上产生接触面,该接触面能够被绝缘位移元件接触。

刀刃尤其设置用于切入导线。在此,切入漆涂层并且对铜导线开切口。因此通常不会出现切屑。

变形区域尤其设置用于,使所引入的导线的横截面如果必要的话以合适的方式来与切割边缘的宽度相适配。有利地,导线横截面在变形之后比切割边缘的间距大了预先给定的过盈量。如此选择过盈量,使得将导线可靠地去除绝缘并且实现足够大的接触面。

通过从属权利要求中所列举的特征能够实现绝缘位移元件的有利的改进方案。

已经证实为特别有利的几何形状的是,两个支臂在夹紧底部处具有第一支臂宽度,该第一支臂宽度大于切割边缘处的第二支臂宽度,特别地,第二支臂宽度处在第一支臂宽度的40%与65%之间、优选45%与60%之间、特别优选50%与55%之间。以这种方式能够特别良好地保证,支臂在夹紧底部处或者说在夹紧区域中不会展宽,从而实现特别良好的夹紧作用。

有利地,“支臂宽度”应该理解为垂直于绝缘位移元件的压入方向或者说垂直于对称轴线的支臂宽度。

“第一支臂宽度”应该尤其理解为下述支臂宽度,该支臂宽度紧挨着布置在夹紧底部处。替代地,由于夹紧底部处的特别的几何设计方案,“夹紧底部处的第一支臂宽度”也能够理解为两个支臂之间的夹紧区域中的支臂宽度,在该夹紧区域中,支臂的两个内侧很大程度地平行于彼此定向。特别有利地,“第一支臂宽度”能够理解为夹紧区域中的最大支臂宽度,在该夹紧区域中,支臂的两个内侧很大程度地平行于彼此定向。特别有利地,第一支臂宽度是夹紧区域中、最靠近夹紧底部布置的支臂宽度,在该夹紧区域中,支臂的两个内侧很大程度地平行于彼此定向。

有利地,“变形区域中的第二支臂宽度”能够理解为变形区域中的最大支臂宽度,特别有利地,第二支臂宽度紧挨着布置在切割边缘处或者说布置在支臂的用于构造切割边缘的收缩部处。

当两个支臂的相应的支臂宽度从夹紧底部出发沿着压入方向直至切割边缘很大程度地减小时,绝缘位移元件得以进一步改善。这具有的优点是,在支臂弯曲时能够实现沿着压入方向的特别良好的应力分布。

“支臂宽度沿着预先给定的长度很大程度地减小”应该尤其理解为,支臂宽度沿着沿压入方向的长度减小了预先给定的长度的至少80%、优选至少90%、特别优选至少95%,有利地严格单调地减小。

当切割边缘与压入方向围成65°与90°之间、优选70°与85°之间、特别优选75°与80°之间的角度时,导线特别能够高效且可靠地去除绝缘。

有利的是,在切割边缘处构造支臂的收缩部,其中,有利地在收缩部处第三支臂宽度处在第一支臂宽度的25%与50%之间、优选30%与45%之间、特别优选35%与40%之间。以这种方式,切割边缘能够尤其弹性地与变形区域很大程度地解耦。因此也能够使用需要更高的变形力的最大的导线直径,而不会显著地提高切割边缘的间距。由于变形区域在接合过程之后不再具有另外的功能,因此在该区域中能够承受支臂的更剧烈的展宽或者说塑性变形。

当绝缘位移元件从夹紧底部开始具有逆着压入方向的纵向延伸部,该纵向延伸部处在第一支臂宽度的65%与135%之间、优选85%与115%之间、特别优选95%与105%之间时,绝缘位移元件得以进一步改善。换句话说,该纵向延伸部描述了基础区段沿压入方向沿着对称轴线的长度,其中,基础区段是下述区段,两个支臂从该区段开始延伸。以这种方式,支臂在夹紧底部处得以进一步强化,从而该支臂不会如此容易地变形。这进一步有助于尤其在夹紧区域中的可靠的夹紧作用。

特别有利的夹紧几何形状在于,两个支臂分别在其外侧处具有外轮廓,该外轮廓沿着压入方向很大程度地S形地构造。因此在支臂中能够实现特别均质或者说平衡的应力分布。由此能够实现支臂的最大弹性的展宽,从而能够确保可靠的夹紧作用和电接触。

已经证实为有利的是,两个支臂以其内侧在变形区域或者说变形面中围成变形张角,该变形张角处在6°与16°之间、优选8°与14°之间、特别优选10°与12°之间。于是在变形时通过支臂的弹性来限定最大能施加的力,然而能够通过更小的变形张角来降低所需的力。这然而需要支臂的更大的纵向延伸部。针对变形张角的上述值在实践中提供了在绝缘位移元件的总长和能施加的变形力方面的最佳折中,其中,精确值依赖于另外的影响因素、尤其所选择的材料或表面粗糙度。

当两个支臂分别在其自由端部处具有捕获区域时,绝缘位移元件是特别可靠的,其中,内侧在捕获区域中分别与压入方向围成捕获张角,该捕获张角处在30°与55°之间、优选35°与50°之间、特别优选40°与45°之间。以这种方式也能够对不居中地布置的导线进行定心和可靠地装配。

通过下述方式来进一步改善可靠性,即:两个支臂分别在其自由端部处具有捕获区域,在该捕获区域中,支臂在其外侧上分别具有很大程度地垂直于压入方向向外延伸的定心凸肩,在该定心凸肩处,支臂分别具有处在第一支臂宽度的50%与80%之间、优选55%与75%之间、特别优选60%与70%之间的第四支臂宽度。通过定心凸肩,绝缘位移元件能够更为容易且更为可靠地以正确定心的方式引入到接纳凹座中。

如果沿着两个支臂内侧构造夹紧台阶,该夹紧台阶布置在切割边缘与夹紧底部之间,其中,内侧分别在夹紧台阶的区域中与压入方向围成台阶张角,该台阶张角处在5°与30°之间、优选10°与25°之间、特别优选15°与20°之间,则对导线的夹紧和电接触还变得更为可靠。有利地,夹紧台阶布置在切割边缘与夹紧区域之间。因此,支臂的内侧在切割边缘之后逆着压入方向朝夹紧台阶或者说夹紧底部的方向在夹紧台阶的区域中部分区段地彼此逐渐变化,或者说在那里漏斗状地伸展。以这种方式,在压入时,在导线到达其在夹紧台阶中或者说在夹紧底部处的最终位置中之前,该通过切割边缘被去除绝缘的导线通过夹紧台阶再次略微弹性地压紧或者说预紧。以这种方式,导线伴随着弹簧载荷或者说弹性应力布置在夹紧台阶中或者说在夹紧底部处,从而改善了夹紧作用。

有利的是,在夹紧台阶与切割边缘之间构造有过渡区域,在该过渡区域中,两个支臂的内侧基本上沿着压入方向延伸,其中,过渡区域沿压入方向具有过渡长度,该过渡长度处在第一支臂宽度的10%与35%之间、优选15%与30%之间、特别优选20%与25%之间。以这种方式,对导线的切入或者说去除绝缘与对导线的夹紧的功能得以解耦。

通过下述方式进一步提高了绝缘位移元件的可靠性,即:在绝缘位移元件的对置的外侧处分别成形主卡锁钩和副卡锁钩,该主卡锁钩和副卡锁钩构造用于埋入到接纳凹座中,其中,主卡锁钩沿压入方向布置在副卡锁钩前面,并且主卡锁钩具有第一钩长度,该第一钩长度处在副卡锁钩的第二钩长度的120%与240%之间、优选160%与220%之间、特别优选180%与200%之间。这具有的优点是,接纳凹座的通过主卡锁钩所刮掉的切屑被压入到主卡锁钩与副卡锁钩之间的中间区域中,从而副卡锁钩被该切屑所埋住。能够实现将绝缘位移元件特别牢固地保持在接纳凹座中。

“钩长度”应该尤其理解为卡锁钩垂直于绝缘位移元件的压入方向或者说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在此,钩长度能够尤其处在卡锁钩的最外部的端点与假想的基线之间,卡锁钩从该假想的基线延伸离开绝缘位移元件的基础区段。例如能够将与压入方向或者说中心线平行地定向的直线考虑作为基线,该直线伸展通过主卡锁钩与副卡锁钩之间的凹处的底部。换句话说,基线能够伸展通过绝缘位移元件的外侧的假想的点,该假想的点沿压入方向布置在主卡锁钩与副卡锁钩之间并且相对于中心线具有最小间距。

一种用于电机的定子也是有利的,该定子具有定子基体,该定子基体具有电绕组的线圈,其中,在定子基体的端侧上布置有绝缘罩,其中,每个线圈分配有绝缘罩上的至少一个接纳凹座,用于联接各个线圈的导线置入到该接纳凹座中,并且按照本发明的绝缘位移元件分别接合到接纳凹座中的导线上。尤其因为由于所使用的绝缘位移元件而在生产过程中几乎不会预期到错误接触,所以这样的定子能够特别容易且可靠地制造。

一种电机、尤其电子换向的电动马达也是有利的,其具有按照本发明的至少一个绝缘位移元件,其中,为了给线圈通电而布置有电子器件单元,并且电机的外部的联接触头借助于至少一个绝缘位移元件来与线圈连接。由于使用了按照本发明的、具有其在导线直径的较宽的范围内经优化的夹紧作用的绝缘位移元件,这样的电机突出之处在于高的可靠性和运行安全性。

此外一种用于制造按照本发明的定子的方法是有利的,该方法特征在于以下方法步骤:

·将绝缘罩沿轴向接合到定子基体的端面上

·此后,将用导线卷绕的线圈布置到定子基体上

·将导线从每个线圈沿径向引导通过用于绝缘位移元件的接纳凹座

·将绝缘位移元件以支臂沿轴向方向压入到接纳凹座中,其中,在压入时,支臂首先在变形区域处使导线变形,随后利用切割边缘将导线去除绝缘,并且随后将导线夹紧在支臂之间、尤其夹紧区域中。

该方法是特别灵活的,因为相同的绝缘位移元件能够使用用于具有不同的导线直径的不同的定子。有利地,压入方向沿着轴向方向定向。

附图说明

绝缘位移元件的实施例在附图中加以描绘并且在下文的说明书中更详细地阐释。其中:

图1示出了来自现有技术的绝缘位移元件的工作原理,

图2和图3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绝缘位移元件的两种不同的实施方式,

图4以沿着绝缘位移元件的对称轴线平分的方式示出了一半的绝缘位移元件的实施方式的详细示图,

图5示出了一半的绝缘位移元件的实施方式的示意性的详细示图,

图6和图7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绝缘位移元件的另外的变型方案,

图8示出了来自图5的绝缘位移元件在成形时的示图,并且

图9示出了沿着来自图6的线IX-IX的剖视图,以用于更为精确地图示切割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不同的设计变型方案中,相同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图1为了阐明具有变形区域12的绝缘位移元件10的工作原理而示出了来自现有技术的这样的绝缘位移元件10。按照本发明的绝缘位移元件10基于来自现有技术的这种元件并且根据相同的基本原理来正常运转,然而已经被进一步改进并且具有明显改善的功能性。

在图1a)和图1b)中,有待接触的导线14被引导到绝缘位移元件10的捕获区域16处。在此,导线14布置在未被描绘的凹座、通常由塑料构成的凹座中,该凹座也构造用于引导绝缘位移元件。在此,绝缘位移元件10沿着压入方向18运动或者说引导到导线14上。

绝缘位移元件10和导线14通过捕获区域16来相对于彼此定向。在此,导线14引导到绝缘位移元件10的变形区域12中。导线14的横截面在变形区域12中塑性变形,参见图1c)。图1中所描绘的导线14具有对于切割边缘20而言过大的横截面或者说直径,因为两个切割边缘20与原始的导线14的直径相比具有彼此间更小的间距。导线14在变形区域12中如此变形,使得该导线配合在两个切割边缘20之间。

在进一步向下按压导线14时,该导线推移经过两个切割边缘20并且被这两个切割边缘去除绝缘。在此,现在被去除绝缘且变形的导线14推移到夹紧区域22中,导线14在该夹紧区域中夹紧在绝缘位移元件10的两个支臂24之间,参见图1d)。

图2和图3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绝缘位移元件10的两种实施方式。在两种实施方式中,两个支臂24部分区段地沿压入方向18朝向其自由端部26逐渐缩小。特别地,相应两个支臂24的宽度垂直于压入方向18从夹紧底部28出发直至切割边缘20很大程度地持续地减小。

绝缘位移元件10具有基础区段70,两个支臂24从该基础区段开始沿压入方向18延伸。在两种实施方式中,支臂24从夹紧底部28出发沿压入方向18延伸。基础区段70有利地很大程度地矩形地构造。基础区段70将两个支臂24与彼此连接起来。夹紧底部28是两个支臂24之间的下述区域,支臂24在该区域处与基础区段70相遇。有利地,基础区段70和两个支臂24与彼此一体式地构造。

在夹紧底部28处,在两个支臂24的相应的内侧30之间构造有夹紧区域22。有利地,支臂24的两个内侧30在夹紧区域22中很大程度地平行于彼此、有利地很大程度地平行于压入方向18构造。特别地,夹紧间隙宽度、即两个支臂24或者说支臂24的内侧30之间的间距在夹紧区域22中沿着压入方向18很大程度地是恒定的。夹紧区域22例如缝隙状地构造。

从夹紧底部28沿压入方向18在夹紧区域22之后在内侧30上布置有切割区域,该切割区域具有两个切割边缘20。两个切割边缘20分别布置在两个支臂24的相应的内侧30上。有利地,切割边缘20对置地布置、即尤其布置在关于压入方向18的相同的高度上。

从切割边缘20沿压入方向18出发在支臂24处布置有变形区域12,该变形区域沿着内侧30延伸。有利地,变形区域12漏斗状地构造。特别地,变形区域12或者说变形区域12的内侧30沿切割边缘20的方向或者说逆着压入方向18逐渐缩小。特别地,支臂24的内侧30在变形区域12中构造变形面32,该变形面朝切割边缘20方向或者说逆着压入方向18彼此逐渐变化。变形面32构造用于,对所引入的导线14进行接触并且使其变形。

从变形区域12沿压入方向18出发在支臂24或者说其内侧30处布置有捕获区域16,该捕获区域延伸直至支臂24的自由端部26。内侧30在捕获区域16中尤其漏斗状地构造。有利地,与内侧30在变形区域12中相比,内侧30在捕获区域16中具有更大的张角。换句话说,内侧30在捕获区域30中比在变形区域12中更剧烈地或者说更陡峭地、或者说以更为扁平的角度彼此逐渐变化。

绝缘位移元件10有利地沿着压入方向18很大程度地对称地构造。特别地,绝缘位移元件10与假想的中心线34镜面对称地构造,该假想的中心线沿着压入方向18延伸并且居中地布置在两个支臂24之间。因此,绝缘位移元件10也能够完全通过中心线34的一侧上的半部的示图来以仅一个支臂示出。图4和图5以绝缘位移元件10的半部的这样的示图示出了绝缘位移元件10的变型方案。图4示出了来自图3的绝缘位移元件10的稍微变化的变型方案,图5示出了绝缘位移元件10的具有更多直线的变型方案,该直线旨在更好地示出几何形状方面。

在图4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切割边缘20与压入方向18或者说假想的中心线34围成72°的切割角度36。在图4中的变型方案中,切割角度36示例性地为90°。

为了量化两个支臂24的部分区段的渐缩部而能够考虑夹紧底部28处的第一支臂宽度38以及切割边缘20处的第二支臂宽度40。在图4中所示出的变型方案中,第二支臂宽度40为第一支臂宽度38的57%。在根据图5的变型方案中,第二支臂宽度40为第一支臂宽度38的60%。

特别地,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支臂宽度沿压入方向18从夹紧底部28出发直至切割边缘20很大程度地减小。在此,内侧30在夹紧区域22中很大程度地平行于压入方向18伸展。支臂的外侧42沿着压入方向18很大程度地靠近内侧30,从而支臂宽度沿着压入方向18很大程度地减小。在图4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在此外侧42首先以较大的斜度靠近内侧,越靠近切割边缘20,该斜度就越扁平。特别地,外侧42在图4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在夹紧区域22中具有外轮廓,该外轮廓具有凹形的形状。在切割边缘20的高度上支臂24具有向外延伸的突起,从该突起开始,外侧42沿着压入方向18直至自由端部26又靠近内侧30。特别地,外侧42在图4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具有下述外轮廓,该外轮廓沿着压入方向18、尤其在夹紧底部28与自由端部26之间S形地构造或者说具有S形状。

有利地,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切割边缘20通过支臂24的收缩部44来构造。特别地,收缩部44是支臂24的凹缺,该凹缺很大程度地垂直于压入方向18延伸,或者说以切割角度36从内侧30延伸到支臂24里面。在图4中所描绘的实施例中,收缩部处的第三支臂宽度46为第一支臂宽度38的46%。在来自图5的示例中,第三支臂宽度46为第一支臂宽度38的44%。

在图4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绝缘位移元件10逆着压入方向18的纵向延伸部48为第一支臂宽度38的65%。在图5中的实施例中,绝缘位移元件10逆着压入方向18的纵向延伸部48为第一支臂宽度38的71%。在图2中的实施例中,绝缘位移元件10逆着压入方向18的纵向延伸部48为第一支臂宽度38的125%。

在变形区域12中,两个支臂24或者说支臂24的两个内侧30或者说两个支臂24的两个变形面32围成变形张角50。换句话说,支臂24或者说其在变形区域12中的内侧30或者说变形面32分别连同压入方向18一起围成一半的变形张角50。在图4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变形张角50为14°。在图5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变形张角50出于阐述而为18°。

在捕获区域16中,支臂24或者说支臂24的内侧30连同压入方向18一起围成捕获张角52。在图4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捕获张角52为40°。在图5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捕获张角52为41°。

图6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绝缘位移元件10的另外的变型方案。在该变型方案中,支臂24在其自由端部26处或者说在捕获区域16处具有定心凸肩54。两个定心凸肩54分别成形在支臂24的外侧42处并且向外很大程度地垂直于压入方向18延伸。支臂24在其相应的定心凸肩54处分别具有为第一支臂宽度38的60%的第四支臂宽度56。

图7示出了具有定心凸肩54的另外的变型方案。在图7中所示出的变型方案中,第四支臂宽度56示例性地为第一支臂宽度38的70%。

如在图4和图5中能够明显识别出的那样,在这些实施方式中,有利地支臂24的内侧30在夹紧区域22中很大程度地沿着压入方向18定向。示例性地,在这两种实施方式中,在支臂24的内侧30处在夹紧区域22与切割边缘20之间布置有夹紧台阶58。在夹紧台阶58的区域中,支臂24或者说支臂24的内侧30连同压入方向18一起围成台阶张角60。在图4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台阶张角60为16°。在图5的实施例中,台阶张角60示例性地为18°。

在具有夹紧台阶58的有利的变型方案中,在夹紧台阶58与切割边缘20之间布置有过渡区域62。在过渡区域62中,支臂24或者说支臂的内侧30基本上沿着压入方向18或者说很大程度地平行于压入方向18延伸。在图4或者说5中所示出的两种实施例中,过渡区域62沿着内侧30具有过渡长度64,该过渡长度为第一支臂宽度38的16%。在图7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过渡区域62的过渡长度64为第一支臂宽度38的20%。

图7示出了绝缘位移元件10一种有利的变型方案,其中,绝缘位移元件10在其两个对置的外侧42上分别成形有主卡锁钩66和副卡锁钩68。有利地,这两个主卡锁钩66和副卡锁钩68成形在基础区段70处或者说逆着压入方向18布置在夹紧底部28的上方。有利地,第一外侧42的主卡锁钩66与第二外侧42的主卡锁钩66对置地布置。有利地,第一外侧42的副卡锁钩68与第二外侧42的主卡锁钩68对置地布置。“第一外侧42的卡锁钩与第二外侧42的卡锁钩对置地布置”应该尤其理解为,两个卡锁钩关于压入方向分别布置在很大程度地相同的高度上。换句话说,有利的是,主卡锁钩66和/或副卡锁钩68关于绝缘位移元件10的假想的中心线34分别相对于彼此镜面对称地构造。

主卡锁钩66在外侧42上有利地分别靠近配属的副卡锁钩68布置。对此应该尤其理解为,副卡锁钩68相对于主卡锁钩66沿压入方向18的间距小于主卡锁钩66和副卡锁钩68沿压入方向18的加在一起的总延伸的150%、优选小于100%、特别优选小于50%。在实施例中,主卡锁钩66中的每个主卡锁钩分别沿压入方向18布置在配属的副卡锁钩68前面。换句话说,主卡锁钩66沿着压入方向18比副卡锁钩68更为远离夹紧底部28。

有利地,主卡锁钩66比副卡锁钩68具有垂直于压入方向18的更大的延伸。在图7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主卡锁钩66的第一钩长度72为副卡锁钩68的第二钩长度74的190%。

图8阐明了按照所提出的本发明的绝缘位移元件10的工作原理。示出了绝缘位移元件10的一种变型方案,该变型方案很大程度地对应于图5中所示出的实施方式。在图8中示出了在将绝缘位移元件10压入到导线14上时的时间点,在该时间点,导线14接触变形区域12并且由于压入而变形。相比于来自现有技术(参见图1c))的绝缘位移元件,支臂24在变形区域12中明显更剧烈地向外展开。由于支臂24沿压入方向18逐渐缩小并且这里示例性地在切割边缘20处具有收缩部44,因此支臂24在其自由端部26处明显更为柔性地或者说更为弹性地构造。以这种方式,支臂24在接纳更大的导线14时在变形区域12中很大程度地变形,而不会在压入区域22中或者说在夹紧底部28处并且在切割边缘20处改变支臂24的间距。以这种方式,能够始终确保以正确的间距来精确地切割以及可靠地夹紧导线14。在现有技术的绝缘位移元件中存在下述风险,即:在过大的导线直径的情况下支臂24会沿着其整个延伸方向展开并且可能甚至会塑性变形。这可能具有负面影响,即:夹紧区域过于剧烈地展宽并且不再能够提供良好的夹紧作用,并且/或者切割边缘与彼此具有过大的间距,并且无法足够良好地对导线进行去除绝缘并且不再能够足够良好地对其进行接触。

图9示例性地阐明了切割边缘20的几何形状。图9a)沿着线IX-IX示出了到来自图6的切割边缘20上视图,其中,导线14然而已经装配到绝缘位移元件中。导线14是涂覆有漆层76的铜导线78。图9a)示出了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该实施方式中,切割边缘20构造为刮削边缘。刮削边缘示例性地具有很大程度地矩形的横截面形状。在引入导线14时,该导线在其表面处被刮削边缘所刮削,并且从导线14去除规定的切屑。能够明显识别出的是,刮削边缘在与导线14的接触区域中已经完全去除了漆层76,并且已经移除了铜导线78的表面区域,从而刮削边缘沿着其整个厚度接触铜导线78。能够实现特别良好的电接触。附加地,于是也能够可靠地机械地固定或者说夹紧导线。

图9b)示出了一种切割边缘20的替代的形状,该切割边缘这里构造为刀刃。刀刃的两个表面向内彼此逐渐变化,从而刀刃的厚度向内越来越减小。在轮廓方面,本实施例的刀刃示例性地具有三角形。刀刃具有下述优点,即:该刀刃与刮削边缘相反不是刮削而是切入导线,这需要更少的动力消耗。导线的材料在切入时至少部分地被刀刃推移。

技术分类

06120116564060